养生健康

家长教育子女的特点和优势

家长教育子女的特点和优势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儿童接受教育影响的主要来源。其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内容上的广泛性。家长对子女进行的是做人所需要的全方位的教育,不仅包括文化知识,还包括品德、个性、行为习惯等。

2方法上的灵活性。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不拘形式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3时间上的连续性。家长从孩子出生后就连续不断地对其进行教育。

4作用上的权威性。家长既是教育者,又是抚养者,这一双重身分有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和服从。

所以,家长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时,应充分发挥以上特点和优势,而不能把一些教育责任都推给学校。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三个条件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基本条件之一:抚养人的基本素质

因为,单亲家庭和其他家庭一样,家长的思想、文化、身体基本素质是决定家庭教育成败的根本原因。特别在单亲家庭殊事件,处在困难时期时,家长的素质决定了对待问题的心态、看法、能力,更是极大地影响着子女的成长。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基本条件之二:抚养人的教育思想

家长是以较好的或较差的思想、方法教育子女,使孩子在品德、学习方面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成功的抚养人,显示出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如:他们认为,"有许多不懂得自己的孩子,也不让孩子了解自己",所以明确提出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也要孩子了解父母。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基本条件之三:抚养人的责任感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成败,责任感是一个基本因素。他们的责任感还表现在困难时期的果断抉择:母爱的天性使母亲们宁肯放弃自己的“幸福”,也要争取孩子的监护权。有的表示:“如果因为有孩子谈不成对象,就是一辈子不结婚,我也要带孩子”。有的说:“事在人为,能否创造一个好环境,就看你负不负责任。”

以上就是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三个基本条件,单亲家庭并不是非常的可怕,也不是说单亲家庭一定会引发孩子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单亲家庭的父亲或者母亲,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论幼儿攀比心理的积极性与消极性

一、攀比心理存在的原因

1.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幼儿攀比心理提供经济基础。过去经济较落后,人们连生活都难以维持,哪里会存在攀比?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疼爱自己的子女、不想让自己的子女打扮得比别人漂亮、时髦呢?一些家长本身也不愿落后于别人,孩子想要什么都尽量的满足,自然会给幼儿的攀比心理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

2.家长的这份溺爱,为幼儿的攀比滋生了依赖。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茁壮成长。超凡脱俗,把自己的子女当作掌上明珠,儿女要什么就给什么,甚至以自己子女与别人相比来显示自己有身份有地位。过分的溺爱与迁就、娇生惯养,会让幼儿滋生攀比心理,产生依赖。

3.幼儿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心理基础。幼儿天真无瑕,心灵纯洁,模仿能力、好奇心较强,易教易懂易模仿,是学知识学本领的时期,但幼儿未能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什么都跟着学,因此,这种幼稚的天性为幼儿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常为父母所忽现。

4.家长的自卑心理,是导致孩子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家长经济不太宽裕,或下岗了,怕自己的孩子受人欺侮,让人瞧不起,当孩子说××有什么东西时,父母便迫不急待为自己的孩子买一份,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这也是导致孩子产生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攀比心理的积极性与消极性作用

1.攀比心理在特定情况下暂时性能起积极性作用。攀比是不满足于现状,不甘落后于他人而想追求拥有甚至超越他人的心理意识。它在特定的情况下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李某小朋友贪玩,学习成绩很落后,其父母为了让他学习成绩赶得上,而与他约定:如果成绩能赶得上张某小朋友就买与张某一样高档的书包给他。这样迎合了李某小朋友的心理,结果李某的成绩果然赶上了张某。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常利用孩子的攀比心理而给加把劲,使他赶得上别人。

2.长此以往,攀比心理会给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一定程度而引起质变的,家长、教师如果掌握不好其攀比的程度,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就会给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今日的孩子要求你买漂亮的书包才愿上幼儿园,明天要求买高档玩具,后天就要求买其它的东西,长此以往,当不能满足其要求时孩子就不听话了,麻烦事也就来了。

因此,攀比心理也会给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

三、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攀比心理

1.家长、教师要把握其程度,适时给与鼓励,保护童心。幼儿是正发育的幼苗,需要家长、教师的灌溉培育,浇水过多会使幼苗淹没,营养过剩会停滞不前,因此,家长、教师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把握程度,适时给予鼓励,保护其童心。例如:幼儿刚上幼儿园怕陌生人、新环境,不愿上学,家长就可采取买与小朋友同样的书包来鼓励其上幼儿园,要抓住幼儿攀比心理适可为止,鼓励向上。

2.年轻父母不要过分疼爱独生子女,防止出现攀比惯性。作为父母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养成幼儿过度的自我中心的心理,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姑息迁就很容易造成攀比惯性,以致变成贿赂幼儿,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育。

3.从家长、教师自身做起,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俗话说:大狗爬墙,小狗学样。这说明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教师的正确教导。幼儿的成长是在你的身边开始的,你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教师应从自身做起,自己不要存在着攀比别人的心理,要时刻为幼儿做表率。

4.运用合理的方法来处理攀比问题。当幼儿出现攀比现象时,作为家长、教师应当视其情况做出合理的教育,用巧妙的方法来处理幼儿的攀比问题。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

关于隔代教育问题,就像1000个读哈姆雷特有1000个不同的观点一样,各有不同,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来看看这些关于隔代教育问题的观点,逐一分析这些问题。

观点一:时间充裕,利>弊

和张女士住同一个小区的李大爷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如果祖辈家长能够对孙辈的疼爱掌握好度,祖辈家长带孩子是非常有利的。优势一:

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一般说,祖辈与孙辈之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优势二:

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优势三:

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是促进儿童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优势四:

祖辈家长自身有一种童心,极易与孙子孙女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利于祖孙两辈身心健康。观点二:容易溺爱,弊>利

张女士认为由祖辈带孩子虽然腾出了一些必要的时间去工作,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与长辈的感情,但长期来看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她总结以下几个原因:一、容易形成溺爱,产生“隔代惯”的现象。

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纠正。二、思想观念陈旧。

许多祖辈家长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三,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

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这在我儿子身上尤为突出。

因此,张女士还是认为年轻父母不管怎么忙,也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孩子容易出问题。“不是对长辈不信任,而是站在他们那个角度很难对孩子严起来。专家建议:年轻父母为主,老人为辅。

本篇文章已经解说的很清楚了,孩子主要还是由父母亲自来教育比较好,老人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也不是说完全排斥老人的因素,所以,以后那些不让老人带孩子的年轻父母就不要再因为带孩子的问题而引起不必要的争执了。

教育宝宝的三大误区

教育宝宝的误区一:爱孩子就给他最优越的生活

80后父母有话说:优越的生活条件让我们有条件为宝贝创造优质的物质生活条件!经常能听到家长之间沟通如何为孩子选购精加工营养品,经常看到孩子手中几百元的玩具,甚至看到休息日家长带着未满6岁的孩童穿梭于各类学习班,而忽视孩子在成长中的生理需要及生活体验的过程。

“看似家长的投入却并非适合宝贝的成长。”金太阳幼教集团总园长孙磊认为:孩子更需要的是生活中从父母处直接经验的获得,在生活中学会生存,在模仿、交往中学会学习。“不应将学习视为结果的展示,更应关注的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促进。家长需要从孩子自身需求出发、从宝贝年龄特点出发,让宝贝在家庭教育中得到最根本生活学习过程的快乐体验。”

教育宝宝的误区二:把孩子当小大人对待

80后父母有话说:我希望自己没有完成的心愿在孩子身上实现。

初为人父母的80后家长对自己宝贝有着较高的期望,甚至将孩子当做自己的翻版培养,为此在孩子出生后就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孩子的兴趣培养项目、用成人定势思维来规范宝贝的行为。

“当宝贝用自己的视角来认识世界时,家长不断地将自己的意识灌输到孩子的头脑中,使得孩子说大人话、做大人事儿,为此家长还沾沾自喜。”孙磊提醒家长,随着宝贝的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的喜好和兴趣点,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孩子选择活动,忽视宝贝自身的需求从而让孩子们产生逆反的心理。“在家庭教育中,‘教育’二字是双边活动,不仅仅是家长教育子女,孩子们的行为也是教育父母的过程,年轻的父母应在家庭教育中视子女为伙伴,放低自己的年龄试着用儿童的思维方式与宝贝共同思考、游戏,摆正家庭教育的天平。”

教育宝宝的误区三:教育孩子啥事都讲民主

80后父母有话说:我们崇尚自由、民主,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凡事也要民主。

有的家长认为对于孩子的每个要求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认同就是先进的、民主的。在家庭教育中无具体评价的赏识,如在孩子做对任何事情时,家长的赞赏语言都会是 “宝宝真聪明”,不忍心拒绝孩子哪怕不合理的要求,不去表达自己对孩子无理要求的不快,认为这样可以给孩子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养环境。

家长应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

1信心和勇气。家长要在客观评价自身素质、家庭条件和子女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树立这样的信心:即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孩子的努力,孩子会不断进步,一定会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理智和宽容。家长要保持稳定的情绪,不急不躁,客观公正地看待孩子,冷静地处理棘手的问题。谅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无知、过失,鼓励处在困难中的孩子,安慰受到伤害的孩子。

3恒心和耐心。教育子女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事情,要有长期的计划和短期的安排。同时,还要注意耐心细致,具体周到。

4爱心和热情。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是否有爱心和热情。

孩子特长教育的常见误区

其一:一厢情愿。

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不少孩子对究竟该学什么好、自己是否适合进行特长教育等问题都心中无数,报名参加特长班的学习完全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如此,若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倒会阻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

其二:贪多求全。

一些家长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美术,过两天又让孩子改学书法。不堪重负的孩子,平时忙双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要忙写字弹琴或绘画,难怪有些孩子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放学后,我宁愿被老师留下来也不愿立即回家!

其三:方法不当。

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要走出上述误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家长们端正认识。

孩子不同于大人,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家长所期望的效果;同时,家长还应该明白:儿童教育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知识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技能教育等多个部分,特长教育只不过是其中的技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家长不宜将其看得过重,只能将其看作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只能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以免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

其次,还需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特长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地方,在于它主要是培养孩子对某些技能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应有张有弛,松紧有度,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孩子在玩中求学、在学中能玩,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多才多艺就要从小开始培养,特长教育是早教中常见的一种。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家长,在为宝宝选择特长班时要和宝宝商量探讨,不可一意孤行。

儿童特长教育的正确方法

依据孩子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长处和兴趣,父母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发现,了解孩子特长发展的潜能,帮助孩子找准兴趣点。

父母端正自身心态

孩子毕竟是孩子,对待他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去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适当鼓励孩子坚持

孩子的特长教育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有时候孩子会打退堂鼓,所以就需要父母适当地鼓励,告诉孩子要去坚持,要始终如一,否则结果只能是前功尽弃。

父母要用平常心对待

特长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给孩子带来快乐和自信、让其更积极地享受生活的教育,而不应该太功利,所以父母要有一颗平常心,用正确的心态来教育、引导孩子。

儿童特长教育的误区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特长教育的误区

一厢情愿

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不少孩子对究竟该学什么好、自己是否适合进行特长教育等问题都心中无数,报名参加特长班的学习完全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如此,若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倒会阻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

贪多求全

一些家长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美术,过两天又让孩子改学书法。不堪重负的孩子,平时忙双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要忙写字弹琴或绘画,难怪有些孩子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放学后,我宁愿被老师留下来也不愿立即回家!

方法不当

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溺爱和偏爱对孩子的影响

溺爱和偏爱都是父母向子女过分倾注爱的情感的有害表现。独生子女成为备受宠爱和优裕照顾的“小太阳”、“小皇帝”。不少父母把过多的爱心倾注在孩子身上,处处满足和依从孩子的愿望与要求,甚至迁就、纵容孩子的无理要求,助长了孩子的任性、娇纵的不良行为习惯,这就是溺爱。而一些两个子女的家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或家务,容易忽视同子女的交硅与情感交流,偏爱一个,歧视或苛求另一个,造成子女间的不平等。

溺爱和偏爱给子女带来有害的影响。家长因此不能理智地教育子女,对孩子没有一定的行为要求,一味百依百顺。吃水果,孩子要大的就让挑;想撕书本就让撕;要爸爸当马骑,爸爸就得爬在地上让孩子骑着玩;“枪”对准谁,谁就得倒地装死,不让起来,即使是老奶奶也不例外。父母想劝阻,但一看到孩子哭闹,就心慈手软败下阵来,总认为孩子还小,以后教育还来得及。久而久之,助长了孩子的坏脾气。另一方面,偏爱孩子的父母往往给孩子过多的保护、照顾和干涉,怕孩子出危险,或者把孩子关在房里,留在自己目光照顾之内,导致孩子依赖他人,丧失独立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缺乏自立意识,不懂得与同伴共处。

这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给以后的进一步教育带来很大的麻烦与困难,甚至会给家长自己的晚年带来痛苦与不安。所以溺爱和偏爱子女的家长要猛省,正确处理好自己的感情与教育子女之间的关系,正确教育孩子,做到既爱孩子,又严格要求孩子,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地成长。

如何正确选择家庭教育方式

正确引导助成长

如何正确选择家庭教育方式,引导子女规避成长中的攻击性问题,是家长责无旁贷的责任。这里提出以下建议:

树立正确的教育态度。家长要改变不正确的教养态度,首先要克服自身的“异常心理”,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认识到孩子是独立个体,是社会成员,要按照“社会要求”去培养,才能保证子女今后适应社会发展。要爱而不宠,养而不娇。

加强与学校间的沟通。家长要把孩子的真实情况,及时、准确地反映给老师,共同商讨、制订适合自己孩子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要了解学校,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因此要与学校保持联系,加强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才能更好地配合学校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对子女教育不要脱离实际,要根据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心理现象及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是子女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的物质和文化条件、家庭成员的关系、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以及在家里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等都会形成烙印。目前,有些独生子女往往表现出任性、一切以个人为中心。分析根源多半是由于他们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所以家长教育孩子需要更多的理智,只有这样才能从小培养独生子女的良好行为习惯。

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使青少年在快乐幸福的感情中成长,沟通和交流则能使父母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帮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子女的问卷

90年代的家长大多忽视孩子适应环境、人际交往、自我生存能力的培养,使得孩子一旦面对真正的生活问题 就无法应对,致使孩子稚嫩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挫伤,影响孩子日扣的成才和良好人专利号的形成。因此,家长有必要探讨 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否富有成效。下面的测验,能为家长正确教育孩子提供一些启示。每道测验题有 三种答案,请选择一种最符合您情况的答案,最后算总分。

一、儿子刚刚与小朋友打过架,衣服撕破了,双膝受了伤。您见到此情景,如何处理?1,仔细察看孩子的受佃 处,然后给孩子洗脸,并批语他几句,但态度和蔼可亲。2,您焦虑不安,手忙脚乱,决定以后不许他一个人到外边去玩。3 ,您怒气冲天,惩罚了孩子。

二、您送给十岁儿子一件他盼望已久的礼物(比较贵重)。数日后,孩子双眼含泪通知您,礼物丢了。此时您有 何反应?1,安慰儿子,尽量使儿子不要为此事太难过,您心里充满怜悯之情。2,决心今后再不给这种不懂事的孩子买贵重 的礼品了。3,惩罚了孩子,在责备孩子的话语中提到了丢失物品的价钱。

三、九岁的儿子给您传信:老师让您去学校一趟。您如何对待此事?1,虽不了解发生了什么事,仍镇静自若, 只要有可能,您一定去见老师。2,设法搞清楚儿子惹了什么祸,并警告儿子,只要老师告他的状,您将狠狠地教训他。3, 您发怒,立即去见老师,气得不服用镇静剂就难自持。

四、九岁的儿子期终考试有两门功课不及格,此时,您持什么态度?1,很难过,但认为并非不可救药,您决定 假期给儿子补上这两门课。2,您弄不清这事该怪谁,怪儿子不用功?还是孩子天生智力迟钝?抑或归罪于老师?3,您不高 兴,但并不以为然,因为儿子的同学也有两门课不及格,并以此自慰。

五、九岁的儿子在戏弄一只无主的猫,您如何对待?1,您很生气,并要求孩子立即停止这种恶作剧。2,您大 惊小怪,拉着儿子离开,还说,“这要是一保养疯猫呢?”3,无动于衰,认为这对男孩子来说不足为怪。

六、发现十二岁的儿子有香烟,如何处理?1,做出未发现他有香烟的样子,注意向孩子讲述吸烟的害处。2, 不重视这件事,也没采取任何措施,但当孩子干了中一桩错事时,重提起他吸烟的事。3,等待电动机一旦当场抓住儿子抽烟 ,再严加训斥。

七、夫妻正在吵架,此进度儿子放学归来,他情绪极好,想与你们去看事先买好票的电影,你们如何对待?1, 镇静下来,与儿子一道去看电影。2,告诉儿子,你们身体不大舒服,改日再看。3,孩子的到来使你们更恼火。

八、儿子生日快到了,已邀请小朋友来家做客。但您久未见面的朋友正好也在那天来看望您,如何处理?1,不 影响儿子生日的安排,您愉快地让客人们一起欢度这一天。2,向儿子讲明情况,请法求儿子,他的生日聚会改日再搞。

九、您丢失少量的钱,而且证实是未成年的儿子干的,如何处理?1,不知所措,但比较理智,您决定先弄清儿 子要钱干什么,然后再采取措施。2,没弄清事情的原委就惩罚了儿子。3您恍然大悟:儿子是个小偷。

十、十五岁的儿子近日学习成绩下降,对老师不礼貌,您发现他在谈恋爱,如何处理?1,尽量理解儿子,对儿 子态度温和。2,您相信,这种蠢事随时间的流逝会过去。3,“十五岁谈什么爱情?!在没有消灭不及格和没学会自治前, 不许离开家!”

十一、儿子与染有恶习的孩子来往,对学习漫不经心,当着家长的面吸烟,有几次是酒扣回家,您采取什么措施 ?1,利用一切机会给儿子讲,他的行为不好,并想念这种令人怀疑的友谊很快会结束,。2,您认为这一切是因为过渡年龄 所致,今后这类丑呈还会更趋频繁。3,逐渐认定儿子是个流氓。

十二、与儿子进行不愉快的谈话时,忍不住打了他一巴掌,过后意识到不应该打,此进度如何处理?1,请儿子 原谅,保证今后克制自己。2,努力改正过错,但不向儿子道歉,觉得认错会影响父母的威信。3,是儿子惹我发火,这样做 才像父母样儿!

十三、背地里听到儿子谈他与女孩子接触中不那么严肃。您听后有何反应?1,立即表明您已听到了儿子说的话 ,儿子的想法、做法使您难过。2,背地里听完儿子的议论,然后走进屋里,对儿子说,考虑女朋友问题党政军为时过早。您 劝儿子不要不理智。3,对儿子的话没什么反应,但一有机会,您对儿子说:“我知道你脑子里在想女朋友。”

十四、十七岁的儿子对您说,“您对现代生活一无所知”,您做何反响?1,不坚持已见,准备与儿子以 平等 身份讨论有关“现代生活”问题。2,听后很生气,并认为恰恰是自己才清楚什么是“现代生活”。3,“ 在儿子对我无礼 言行没有悔司之前,我根本不想见他。”

十五、不满十八的儿子宣称,两个月后他将结婚,未来的儿媳父母根本不认识,您如何回答他?1,不打算劝阻 ,您认为过一段时间一切都会正常。2,您以迷惑不解和轻蔑的态度接受这一消息。3,您听后目瞪口呆,但恢复常态后,脱 口而出的话是:“除非等我死了!”

十六、孩子能以什么事情使你们高兴!1,突然发现孩子在数学、绘画、体育等方面有特殊的天才。2,在学校 取得优秀成绩。3,在家里绝对听话。

十七、孩子的什么事情会使你们难过?1,各方面平平常常。2,考试不及格。3不听话。

十八、一个人事事成功的保证是什么?1。具有特殊的意志力。2,智力突出的好。3,智力一般。

十九、您认为一切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行为轻率。2,过于自信。3,太笨。

二十、您希望孩子长大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1,善良的人,好人。2,出色的专家。3,知名人士。

评分标准:1,=1分;2,=2分;3,=3分。您的积分总数与下列各分数评价相对照,可大致了解您教育 子女的方法是否成功。

20-25分:您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经验。

25-30分:您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做法基本正确,但好激动不得教育子女。

30-40分:应重新审查一下您对自己及对孩子的看法是否正确。

40-45分:令人惊讶的是,您居然也能看到“人”与“孩子”两词间的差别?!

45-55分:您未必会有一个受孩子热爱的幸福的晚年。

55-60分:当初您应该认真考虑是否生养孩子,因为这一步迈出后,你们没有因此而感到更幸福。

家庭教育课程

今天我们如何做家长,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它比任何工作都复杂,教育子女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有规律就需要学习。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只是孩子,而是父母。想要让孩子从不良的行为习惯中转变,家长首先要转变家庭教育的模式和观念,大家门心自问,您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是什么样的状态,是轻松快乐,享受与孩子共同成长这一过程,还是步步艰难,感到苦恼困惑与无助。如果是第一种那您是个合格的家长,如果是后者那您就要学习了,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很少有天生就会教孩子的育儿高手。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正所胃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最关键而不可代替的,在国外一些国家,家长从怀孕时期就开始接受各类培训,而夫妻和孩子周末一起去听家庭教育讲座或去和心理咨询师聊聊都是最正常不过的了。可咱们中国的家长对教育虽然很重视,但是很多方面还是从考试成绩入手,唯分数论等。”很少有从孩子心理成长和需要去考虑和给予。

给家长的“几条建议"

1、(说给父亲)下班的路应该是回 家的路。 孩子读初中之后,更需要父亲的关怀。 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 任,一定要记住: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 路。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据研 究机构调查:与父母一起进晚餐的初中 生,能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的学业成 绩,很少出现抽烟、喝酒、吸毒、打架、 提早性行为等。

不要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不 要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

2、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孩子的问题大多 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 母一定要“吃药”。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 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 于言教。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把孩子当人,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美 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 值”。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极易将自己封 闭起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 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 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 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 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 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

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正常的 人”。 “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 可取。 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 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

不少父母爱得糊涂,爱得错位,有时又 爱得过分。 不要培养“超级婴儿”。

爱是一门艺术。爱需要表达也需要行 动。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爱要适度,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 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6、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

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 家长和 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 成同盟军。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 叨叨诉说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甚至与老师争吵,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 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 是家长。

相关推荐

怎么预防听力下降 父母需要发挥积极作用

教育子女保护听力并监督其接触巨大噪音的情况;父母还需要在保护听力方面成为子女的榜样。鼓励给少年和青年等高风险人群。

父爱不足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父亲缺失后果严重 古话说“子不教,父之过”,但杨洪认为,即便在过去,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也是缺失的,历史上只留下“孟母三迁”或“岳母刺字”这样的故事,并未留下父亲教育的经典,现在也是如此,家长会往往成为“妈妈聚会”,很少看到父亲出席。 国内一项调查表明,八成家长认为教育子女最主要的是家庭的责任,但有六成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父亲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不超过15%,由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只有一成。 “大多数父亲对孩子或不闻不问、或态度粗暴缺少耐心,成了家庭教育中的‘甩手掌柜’,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有

幼儿早教机构的优缺点

1、早教机构的优点 每个幼儿早教机构都有它的办学特点和办学优势,一般的早教机构都是有经过严格的考核成立的,有教育部门的认可才可以成立的,如果没有强项怎么去吸引顾客,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会愿意用自己的血汗钱来给孩子玩乐吗?答案是否定的,父母挣钱不容易,为了孩子的将来是愿意花钱去培养孩子的,如果教育培养好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早教机构的师资都是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可以担任孩子教育的老师,可以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教学,让孩子更加的热爱学习和发挥聪明才智,让孩子在教育教学领域有一番作为。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能让孩子养成良

家长教育孩子9大时机

1、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 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能力,此时父母因势利导,当会“旗开得胜。” 2、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父母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 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3、孩子感受委屈的时候:父母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帮助孩 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父母的告诫了。 4、父母与老师交流的时候:父母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 指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地“告状”。 5、孩子有困难或遭遇失败的时

独带独的新趋势

“小爸妈”都是80后 去年31%、今年56%、三年后将增至80%以上 “80后在我们入园新生父母中的比例,去年只占31%,而今年已经猛增至56%。”胡昕园长告诉记者,随着80后相继奔三、结婚生子,子女也逐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根据我们园家长咨询的情况来看,这个比例在未来3年内将会增至80%以上。” 这56%的家长群体中,大部分爸爸的年龄段在1980年-1982年之间,妈妈们的年龄段集中在1982-1984之间,其中最小的有1986年出生的。 “家长都十分年轻,有的初看就像是小朋友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完全

父母的五种行为导致孩子任性

1、孩子过分依赖别人的评价,源于父母的过度表扬或批评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论的影响,平时喜欢无原则的表扬孩子,结果导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每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拒绝去做。同样,过度的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错时,家长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错误在哪里,从而帮助其吸收教训,改正缺点。 2、孩子固执、任性,源于父母过于民主 有很多家长,尤其是学历层次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

儿童心理病--预防重于治疗

儿童心理问题较为普遍 通常儿童的心理问题分为一般性和严重性两类。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包括口吃、尿床、逃学、不吃饭、说谎、好动等。而特殊性的儿童心理疾病,则包括自闭症、适应障碍、癫痫、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等。当孩子出现上述病症时,家长就需要多加关心针对儿童患者怎么治疗心理疾病的问题了。 儿童心理问题预防重于治疗 一方面父母要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对他们好奇、喜欢模仿、创新思维的特点应给予理解。经常将孩子的心理特点、行为方式与同龄的孩子对比。另一方面,父母还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科学的家庭教育。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

儿童心里疾病有哪些

1、儿童心里疾病有哪些 一般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咬指甲、吮吸手指、口吃、拔毛癖、多动症、习惯性尿裤、屎裤(儿童遗便症)、夜尿症、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口吃、言语技能发育障碍、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儿童抽动症、儿童退缩行为、神经性呕吐、儿童选择性缄默、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恐怖症、儿童情绪障碍等。 儿童心里疾病有哪些 具体的,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口吃是指

家长教育小孩要慢条斯文

《圣经》里说,世间万物皆有定时——播种有时,成长有时,花开有时,凋零有时。 养育我们的小孩,就像成长,就像花开,需要时间,需要我们静下心,慢慢来,不要急。 这是一个飞快发展,急速变化的时代,这是一个时间宝贵,效率至上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匆忙得让人焦灼的时代。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像巨大水泥搅拌机里的石子,身不由己地跌跌撞撞地跟着快速运作。这样的匆忙和催促,也带进了我们对孩子的养育当中。 成长只能是缓慢的,被人工添加剂催熟的果蔬,样子好看,却缺乏真正的营养与口味。缓慢在植物那里是成长的基本准则,但是在当

殴打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

多少年来,“棍棒底下出孝子”已成为人们教育子女的一句俗语。这种粗暴的教育方法,世代相传。现在,多数家长的民主意识虽然比以前已大有改观,但是,有少数家长仍保留着封建家长式的遗风,当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时,常常采用打的办法。笔者认为,这种办法是十分有害的。 首先,打孩子,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尤其是当着许多人或其他孩子的面打孩子,更容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其次,打孩子,会压抑孩子的个性。家长经常打孩子,容易使本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孩子形成胆小、怯懦、冷淡、撒谎等性格特点。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再次,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