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晚期胆管癌的发病因素有什么

晚期胆管癌的发病因素有什么

1.胆道手术史:胆管癌可发生在手术多年之后,可发生在不含结石的胆管,主要是慢性胆道感染导致上皮间变,常是在胆道内引流术后。

2.放射性二氧化钍:与钍有接触史的患者中,胆管癌的发病年龄较无钍接触史者早10年,其平均潜伏期为35年(接触钍后),且较多发生在肝内胆管树的末梢。

3.硬化性胆管炎恶变: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病人患胆管癌的机会也高于一般人群,PSC亦与溃疡性结肠炎有关。

4.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国内部分胆管癌病人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二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尚待进一步阐明。

5.K-ras基因突变: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胆管癌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率达77.4%,说明K-ras基因突变在胆管癌的发生中可能起比较重要的作用。

此外,可能与胰液反流、胆汁淤滞、结石形成、胆管良性肿瘤恶变、肝脏干细胞的肿瘤样分化有关。均可造成对胆管黏膜的慢性炎症刺激,进而诱发胆管癌。

胆管癌是怎么引起的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但溃疡性结肠炎、胆结石、中华分支睾吸虫感染、胆总管囊肿等疾病,都可能增加胆管癌发病的危险性。

为什么会得胆管癌

1.胆道慢性炎症、感染因素: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是胆管癌发生的基础,因为临床上发现与胆管癌有联系的疾病均可导致胆管慢性炎症。胆汁中某些物质(如胆汁酸的代谢产物)长期对胆道黏膜的刺激,导致上皮不典型增生。

2.胆管、胆囊结石:20%~57%的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因而认为结石的慢性刺激可能是致癌因素。

3.溃疡性结肠炎:有报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胆管癌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0倍。伴溃疡性结肠炎的胆管癌患者发病年龄较一般者早20~30年,平均为40~45岁,常有长期的结肠炎病史,病人门静脉系统的慢性菌血症可能是诱发胆管癌和PSC的原因,病变多波及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致胆道癌可能与慢性门静脉菌血症有关。

4.胆管囊性畸形(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先天性胆管囊肿容易癌变已成为共识,先天性胆管囊肿病人胆管癌的发病率高达2.5%~28%,胆管囊性畸形者发生癌变较正常人早20~30年。尽管75%的胆管囊性畸形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出现症状,但就胆管癌的发生来说,有3/4的患者是成年期出现胆管囊性畸形症状者。关于胆管囊性畸形导致胆管癌变的机制,有人认为胰管汇入胆管的开口异常高时,会使胰液反流入胆管引起胆管上皮恶变。其他可能导致恶变的因素有胆汁淤滞、结石形成和囊腔内慢性炎症等。

5.肝吸虫(中华分支睾吸虫)感染:华支睾吸虫感染也被认为与胆管癌的发生有一定联系,虽然华支睾吸虫多寄生于肝内胆管,但也可寄生在肝外胆管,虫体本身及代谢产物对胆管黏膜上皮长期刺激,引起胆管黏膜增生,产生瘤样改变、癌变。

6.胆道手术史:胆管癌可发生在手术多年之后,可发生在不含结石的胆管,主要是慢性胆道感染导致上皮间变,常是在胆道内引流术后。

7.放射性二氧化钍:与钍有接触史的患者中,胆管癌的发病年龄较无钍接触史者早10年,其平均潜伏期为35年(接触钍后),且较多发生在肝内胆管树的末梢。

8.硬化性胆管炎恶变: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病人患胆管癌的机会也高于一般人群,PSC亦与溃疡性结肠炎有关。

9.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国内部分胆管癌病人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二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尚待进一步阐明。

10.K-ras基因突变: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胆管癌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率达77.4%,说明K-ras基因突变在胆管癌的发生中可能起比较重要的作用。

容易引起胆管癌的原因有哪些

胆管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胆管结石

约1/3的胆管癌患者合并胆管结石,而5%~10%的胆管结石患者将会发生胆管癌,说明胆管长时间受结石刺激,上皮发生增生性改变,可能与胆管癌发生有关。

2.华支睾吸虫

在东南亚,吃生鱼感染肝吸虫者导致胆道感染、胆汁淤滞、胆管周围纤维化和胆管增生,是导致胆管癌发生的因素之一。吃富含亚硝酸盐食物习惯的人群,更易诱发癌症。

3.胆管囊性扩张症

少数胆管囊性扩张症患者发生癌变。囊肿内结石形成、细菌感染,特别是由于汇合部发育异常导致胰液反流,是导致癌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4.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有报道认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胆管癌癌前病变。

胆管癌的病因是什么

我们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时候,伤害了地球,造成很大的污染,同样的,地球也在以他自己的方式伤害我们,那就是患病的几率越来越大,其实,产生疾病的原因不止这一种,我们应该全面的了解胆管癌的原因。

胆管结石和胆道感染

约1/3的胆管癌患者合并胆管结石,而胆管结石患者的5%~10%将会发生胆管癌,一般认为是肝胆管结石对胆管壁的长期机械刺激以及所引起的慢性胆道感染和胆汁淤积等因素导致胆管壁的慢性增生性炎症,继而引起胆管黏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病理学观察发现,胆管黏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可逐渐移行成腺癌。

华支睾吸虫

在东南亚,由于吃生鱼感染肝吸虫者导致胆道感染、胆汁淤滞、胆管周围纤维化和胆管增生,是导致胆管癌发生的因素之一。如果有吃富有亚硝酸食物习惯的地区,更增加诱癌的可能。

胆管囊性扩张症

已有报道2.8%~28%的患者癌变,囊肿内结石形成、细菌感染,特别是由于汇合部发育异常导致胰液反流,是导致癌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与炎症性肠病密切相关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特点为肝内外胆管弥漫性炎症、狭窄和纤维化,胆管进行性破坏,最终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和肝功能衰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一般认为是胆管癌的癌前病变,大多数病人在诊断为后的2年半内发现患有胆管癌。

致癌剂

放射性核素如钍,化学物品如石棉、亚硝酸胺、dioxin、polychlorinated、biphenyls等,药物如异烟肼、甲基多巴肼、避孕药等等,都有可能是胆管癌的癌源。

其他

已有报道结、直肠切除术后,结肠炎及慢性伤寒带菌者均与胆管癌的发病有关。另外肝内胆管癌还可能与病毒性肝炎有关。

综上所述,胆管癌是一种较容易治愈的疾病,导致此病的病因有很多。了解了这些原因后,我们一定要亲自实践,积极的关注疾病产生原因的消息,根据这些方法研究出治疗疾病的方法。

胆管癌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胆管癌是指源于肝外胆管,包括肝门区至胆总管下端的恶性肿瘤。近十年来胆管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在个别高发地区十年来胆管癌发病率甚至已经翻番。胆管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胆管结石和胆道感染、华支睾吸虫、胆管囊性扩张症、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致癌剂等,可能在胆管癌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1.胆管结石和胆道感染:约1/3的胆管癌患者合并胆管结石,而胆管结石患者的5%~10%将会发生胆管癌,一般认为是肝胆管结石对胆管壁的长期机械刺激以及所引起的慢性胆道感染和胆汁淤积等因素导致胆管壁的慢性增生性炎症,继而引起胆管黏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病理学观察发现,胆管黏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可逐渐移行成腺癌。

2.华支睾吸虫:在东南亚,由于吃生鱼感染肝吸虫者导致胆道感染、胆汁淤滞、胆管周围纤维化和胆管增生,是导致胆管癌发生的因素之一。如果有吃富有亚硝酸食物习惯的地区,更增加诱癌的可能。

3.胆管囊性扩张症:已有报道2.8%~28%的患者癌变,囊肿内结石形成、细菌感染,特别是由于汇合部发育异常导致胰液反流,是导致癌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4.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与炎症性肠病密切相关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特点为肝内外胆管弥漫性炎症、狭窄和纤维化,胆管进行性破坏,最终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和肝功能衰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一般认为是胆管癌的癌前病变,大多数病人在诊断为后的2年半内发现患有胆管癌。

5.致癌剂:放射性核素如钍,化学物品如石棉、亚硝酸胺、dioxin、polychlorinated、biphenyls等,药物如异烟肼、甲基多巴肼、避孕药等等,都有可能是胆管癌的癌源。

6.其他:已有报道结、直肠切除术后,结肠炎及慢性伤寒带菌者均与胆管癌的发病有关。另外肝内胆管癌还可能与病毒性肝炎有关。

胆管癌的病因

胆道慢性炎症,感染因素(20%):

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是胆管癌发生的基础,因为临床上发现与胆管癌有联系的疾病均可导致胆管慢性炎症,胆汁中某些物质(如胆汁酸的代谢产物)长期对胆道黏膜的刺激,导致上皮不典型增生。

溃疡性结肠炎(15%):

有报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胆管癌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0倍,伴溃疡性结肠炎的胆管癌患者发病年龄较一般者早20~30年,平均为40~45岁,常有长期的结肠炎病史,病人门静脉系统的慢性菌血症可能是诱发胆管癌和PSC的原因,病变多波及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致胆道癌可能与慢性门静脉菌血症有关。

胆管,胆囊结石(30%):

20%~57%的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因而认为结石的慢性刺激可能是致癌因素。

胆管囊性畸形(先天性胆管扩张症)(10%):

先天性胆管囊肿容易癌变已成为共识,先天性胆管囊肿病人胆管癌的发病率高达2.5%~28%,胆管囊性畸形者发生癌变较正常人早20~30年,尽管75%的胆管囊性畸形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出现症状,但就胆管癌的发生来说,有3/4的患者是成年期出现胆管囊性畸形症状者,关于胆管囊性畸形导致胆管癌变的机制,有人认为胰管汇入胆管的开口异常高时,会使胰液反流入胆管引起胆管上皮恶变,其他可能导致恶变的因素有胆汁淤滞,结石形成和囊腔内慢性炎症等。

肝吸虫(中华分支睾吸虫)感染(10%):

华支睾吸虫感染也被认为与胆管癌的发生有一定联系,虽然华支睾吸虫多寄生于肝内胆管,但也可寄生在肝外胆管,虫体本身及代谢产物对胆管黏膜上皮长期刺激,引起胆管黏膜增生,产生瘤样改变,癌变。

胆道手术史(5%):

胆管癌可发生在手术多年之后,可发生在不含结石的胆管,主要是慢性胆道感染导致上皮间变,常是在胆道内引流术后。

胆管癌是怎么回事

1.胆道慢性炎症、感染因素

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是胆管癌发生的基础,因为临床上发现与胆管癌有联系的疾病均可导致胆管慢性炎症。胆汁中某些物质(如胆汁酸的代谢产物)长期对胆道黏膜的刺激,导致上皮不典型增生。

2.胆管、胆囊结石

20%~57%的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因而认为结石的慢性刺激可能是致癌因素。

3.溃疡性结肠炎

有报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胆管癌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0倍。伴溃疡性结肠炎的胆管癌患者发病年龄较一般者早20~30年,平均为40~45岁,常有长期的结肠炎病史,病人门静脉系统的慢性菌血症可能是诱发胆管癌和PSC的原因,病变多波及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致胆道癌可能与慢性门静脉菌血症有关。

4.胆管囊性畸形(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先天性胆管囊肿容易癌变已成为共识,先天性胆管囊肿病人胆管癌的发病率高达2.5%~28%,胆管囊性畸形者发生癌变较正常人早20~30年。尽管75%的胆管囊性畸形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出现症状,但就胆管癌的发生来说,有3/4的患者是成年期出现胆管囊性畸形症状者。关于胆管囊性畸形导致胆管癌变的机制,有人认为胰管汇入胆管的开口异常高时,会使胰液反流入胆管引起胆管上皮恶变。其他可能导致恶变的因素有胆汁淤滞、结石形成和囊腔内慢性炎症等。

5.肝吸虫(中华分支睾吸虫)感染

华支睾吸虫感染也被认为与胆管癌的发生有一定联系,虽然华支睾吸虫多寄生于肝内胆管,但也可寄生在肝外胆管,虫体本身及代谢产物对胆管黏膜上皮长期刺激,引起胆管黏膜增生,产生瘤样改变、癌变。

6.胆道手术史

胆管癌可发生在手术多年之后,可发生在不含结石的胆管,主要是慢性胆道感染导致上皮间变,常是在胆道内引流术后。

7.放射性二氧化钍

与钍有接触史的患者中,胆管癌的发病年龄较无钍接触史者早10年,其平均潜伏期为35年(接触钍后),且较多发生在肝内胆管树的末梢。

8.硬化性胆管炎恶变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病人患胆管癌的机会也高于一般人群,PSC亦与溃疡性结肠炎有关。

9.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国内部分胆管癌病人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二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尚待进一步阐明。

10.K-ras基因突变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胆管癌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率达77.4%,说明K-ras基因突变在胆管癌的发生中可能起比较重要的作用。

此外,可能与胰液反流、胆汁淤滞、结石形成、胆管良性肿瘤恶变、肝脏干细胞的肿瘤样分化有关。均可造成对胆管黏膜的慢性炎症刺激,进而诱发胆管癌。

胆总管癌临发病原因

胆管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已发现与下列因素有关:

1.胆道慢性炎症、感染因素 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是胆管癌发生的基础,因为临床上发现与胆管癌有联系的疾病均可导致胆管慢性炎症。胆汁中某些物质(如胆汁酸的代谢产物)长期对胆道黏膜的刺激,导致上皮不典型增生。

2.胆管、胆囊结石 20%~57%的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因而认为结石的慢性刺激可能是致癌因素。

3.溃疡性结肠炎有报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胆管癌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0倍。伴溃疡性结肠炎的胆管癌患者发病年龄较一般者早20~30年,平均为40~45岁,常有长期的结肠炎病史,病人门静脉系统的慢性菌血症可能是诱发胆管癌和PSC的原因,病变多波及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致胆道癌可能与慢性门静脉菌血症有关。

4.胆管囊性畸形(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先天性胆管囊肿容易癌变已成为共识,先天性胆管囊肿病人胆管癌的发病率高达2.5%~28%,胆管囊性畸形者发生癌变较正常人早20~30年。尽管75%的胆管囊性畸形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出现症状,但就胆管癌的发生来说,有3/4的患者是成年期出现胆管囊性畸形症状者。关于胆管囊性畸形导致胆管癌变的机制,有人认为胰管汇入胆管的开口异常高时,会使胰液反流入胆管引起胆管上皮恶变。其他可能导致恶变的因素有胆汁淤滞、结石形成和囊腔内慢性炎症等。

5.肝吸虫(中华分支睾吸虫)感染 华支睾吸虫感染也被认为与胆管癌的发生有一定联系,虽然华支睾吸虫多寄生于肝内胆管,但也可寄生在肝外胆管,虫体本身及代谢产物对胆管黏膜上皮长期刺激,引起胆管黏膜增生,产生瘤样改变、癌变。

6.胆道手术史 胆管癌可发生在手术多年之后,可发生在不含结石的胆管,主要是慢性胆道感染导致上皮间变,常是在胆道内引流术后。

7.放射性二氧化钍 与钍有接触史的患者中,胆管癌的发病年龄较无钍接触史者早10年,其平均潜伏期为35年(接触钍后),且较多发生在肝内胆管树的末梢。

8.硬化性胆管炎恶变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病人患胆管癌的机会也高于一般人群,PSC亦与溃疡性结肠炎有关。

9.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国内部分胆管癌病人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二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尚待进一步阐明。

10.K-ras基因突变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胆管癌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率达77.4%,说明K-ras基因突变在胆管癌的发生中可能起比较重要的作用。

此外,可能与胰液反流、胆汁淤滞、结石形成、胆管良性肿瘤恶变、肝脏干细胞的肿瘤样分化有关。均可造成对胆管黏膜的慢性炎症刺激,进而诱发胆管癌。

胆管癌的危险因素

已知的危险因素与慢性胆管炎症状态比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血吸虫感染或肝石症的有关。胆管癌已确定的危险因素有:麝猫后睾吸虫感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石症,异常的胆管—胰管畸形,胆总管囊肿,二氧化钍暴露,肝硬变,丙肝等。胆管癌可能危险因素有:华支睾吸虫感染,HIV感染,乙肝,胆—肠引流措 施,环境或职业毒素暴露,糖尿病等。

1、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在西方,PSC是非常常见的原因。据报道8-40%的胆管癌患有PSC。PSC患者一生中发生胆管癌的危险性为9%-23%。然而,发生胆管癌的危险性与 PSC的持续时间不相关。有人认为PSC患者胆管癌危险性增加,是由于上皮慢性炎症不断增生,并伴随着胆汁中内源性诱变剂产生而发生的。胆汁郁积进一步增加胆管癌的危险性。

2、肝吸虫感染

大量的实验和流行病学资料已表明:肝吸虫感染特别是麝猫后睾吸虫作为胆管癌一种病因已被确定。麝猫后睾吸虫感染在泰国、老挝、马来西亚北部存在地方性,这些地区胆管癌的发生率高。特别是泰国在世界范围内胆管癌的发生率最高(每10万人87),估计有7万人患有后睾吸虫病。另外地方性的致癌因素,比如用盐腌的鱼引起的人体亚硝酸复合物增加,被认为对麝猫后睾吸虫感染有协同作用。

3、纤维多囊肝(胆总管囊肿)

胆道系统先天性畸形包括Caroli’s病,先天性肝纤维化和胆总管囊肿(胆道囊状扩张)亦能引起胆管癌。但是幸运的是这些状况较少见。未治疗的胆总囊肿患者,胆管癌总的发生率为28%。其具体发生机制还不清楚,有可能与胆汁郁积,胰液反流引起的慢性炎症,胆酸的激活有关。胆管腺瘤和胆道乳头状瘤亦与胆管癌的发生有关。

怎样引起的胆管癌

1.胆道慢性炎症、感染因素 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是胆管癌发生的基础,因为临床上发现与胆管癌有联系的疾病均可导致胆管慢性炎症。胆汁中某些物质(如胆汁酸的代谢产物)长期对胆道黏膜的刺激,导致上皮不典型增生。

2.胆管、胆囊结石 20%~57%的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因而认为结石的慢性刺激可能是致癌因素。

3.溃疡性结肠炎有报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胆管癌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0倍。伴溃疡性结肠炎的胆管癌患者发病年龄较一般者早20~30年,平均为40~45岁,常有长期的结肠炎病史,病人门静脉系统的慢性菌血症可能是诱发胆管癌和PSC的原因,病变多波及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致胆道癌可能与慢性门静脉菌血症有关。

4.胆管囊性畸形(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先天性胆管囊肿容易癌变已成为共识,先天性胆管囊肿病人胆管癌的发病率高达2.5%~28%,胆管囊性畸形者发生癌变较正常人早20~30年。尽管75%的胆管囊性畸形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出现症状,但就胆管癌的发生来说,有3/4的患者是成年期出现胆管囊性畸形症状者。关于胆管囊性畸形导致胆管癌变的机制,有人认为胰管汇入胆管的开口异常高时,会使胰液反流入胆管引起胆管上皮恶变。其他可能导致恶变的因素有胆汁淤滞、结石形成和囊腔内慢性炎症等。

5.肝吸虫(中华分支睾吸虫)感染 华支睾吸虫感染也被认为与胆管癌的发生有一定联系,虽然华支睾吸虫多寄生于肝内胆管,但也可寄生在肝外胆管,虫体本身及代谢产物对胆管黏膜上皮长期刺激,引起胆管黏膜增生,产生瘤样改变、癌变。

6.胆道手术史 胆管癌可发生在手术多年之后,可发生在不含结石的胆管,主要是慢性胆道感染导致上皮间变,常是在胆道内引流术后。

7.放射性二氧化钍 与钍有接触史的患者中,胆管癌的发病年龄较无钍接触史者早10年,其平均潜伏期为35年(接触钍后),且较多发生在肝内胆管树的末梢。

8.硬化性胆管炎恶变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病人患胆管癌的机会也高于一般人群,PSC亦与溃疡性结肠炎有关。

9.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国内部分胆管癌病人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二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尚待进一步阐明。

10.K-ras基因突变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胆管癌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率达77.4%,说明K-ras基因突变在胆管癌的发生中可能起比较重要的作用。

此外,可能与胰液反流、胆汁淤滞、结石形成、胆管良性肿瘤恶变、肝脏干细胞的肿瘤样分化有关。均可造成对胆管黏膜的慢性炎症刺激,进而诱发胆管癌。

胆管癌是怎么引起的呢

1.胆管结石

约1/3的胆管癌患者合并胆管结石,而5%~10%的胆管结石患者将会发生胆管癌,说明胆管长时间受结石刺激,上皮发生增生性改变,可能与胆管癌发生有关。

2.华支睾吸虫

在东南亚,吃生鱼感染肝吸虫者导致胆道感染、胆汁淤滞、胆管周围纤维化和胆管增生,是导致胆管癌发生的因素之一。吃富含亚硝酸盐食物习惯的人群,更易诱发癌症。

3.胆管囊性扩张症

少数胆管囊性扩张症患者发生癌变。囊肿内结石形成、细菌感染,特别是由于汇合部发育异常导致胰液反流,是导致癌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4.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有报道认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胆管癌癌前病变。

胆管癌到底有多可怕呢

虽然胆管癌发病的总人数较肝癌少,胆管癌早期诊断较低,确诊时大多已进入中、晚期,手术根治率低,5年的生存率低,被称为癌王之王。

不常见但凶险异常

胆管癌是一类起源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根据其解剖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肝内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

胆管癌并不常见,占各种癌的比例不到2%;然而发病在全球有增多趋势,胆管癌发病率在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5位,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之间,男性略多于女性。胆管癌中约2/3位于肝门部,肝门部胆管癌,包括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左右肝管的癌肿,1/4位于远端胆管,其余为肝内胆管细胞癌。胆管癌虽不常见,但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手术治疗是可治愈胆管癌的手段,但是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不高。

吃鱼生、嗜酒、肝炎或成诱因

胆管癌的发病原因和危险因素尚不明确。小编表示,一般认为与先天性胆道畸形(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aroli病、胰胆管汇合异常)、胆管结石、肝吸虫感染、病毒感染(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致癌物、生活习惯及胆肠手术等因素有关。

胆管炎会不会出现癌化

尸解报告显示50%在胆管炎病理基础上发生胆管癌变。胆管癌者通常伴有肝硬化、门脉高压及长病程的溃疡性结肠炎(UC)。通常年龄较大且有胆管造影进展性改变,如胆管囊性扩张,提示胆管癌发生。若患者胆红素短时间内由85.5μmol/L(5mg/dl)升至171μmol/L(10mg/dl)则应考虑恶变,但需经活检或手术予以确诊。Mayo中心对60例行肝移植,切除肝内仅一例有肝总管及左右肝管的上皮乳头样发育不良(认为这种病变可能为无浸润的乳头发育不良),未见胆管发育不良及胆管癌,故胆管癌发生率可能并不高。一般认为其发病率为10%~15%。

相关推荐

肿瘤的病因哪些

如果机体内部的某些条件或状况适合外界环境中致癌物质的作用,这些人群就具备了肿瘤发病的内因。包括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免疫缺陷与遗传因素等。约60%的癌症患者在发病明显的精神创伤史。内分泌紊乱可能与乳腺癌、前列腺癌发病关。先天性免疫缺陷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的人群中,肿瘤的发病率较高。 遗传因素与癌的发病密切关系,如患错构瘤病综合征、遗传性皮肤病、染色体脆弱综合征等,遗传病者约10%发生恶性肿瘤,一些致癌外因诱发肿瘤时也都通过遗传因素起作用。 外界肿瘤的病因因素是引起癌症的重要刺激因素,大约80%

胆囊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多数人认为胆囊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Moosa指出“隐性结石”5~20年后,发生胆囊癌者占3.3%~50%,国内大宗资料报告20%~82.6%的胆囊癌合并胆结石,国外报告则高达54.3%~100%,癌肿的发生与结石的大小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小于10mm者癌发生的几率为1.0,结石直径20~22mm者的几率为2.4,结石直径,在30mm以上者的几率可高达10%,还人提出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病人的胆总管下端和主胰管

胆管癌晚期死前症状

胆管癌晚期死前征兆主要以下几种: 1、腹痛 半数左右的患者右上腹痛胀痛或不适,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症状常被视为胆管癌早期预警症状。腹痛一开始。类似胆石症、胆囊炎。据临床观察,胆管癌发病仅 3 个月,便可出现腹痛和黄疸。 2、黄疸 胆管癌患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大部分病人多因黄疸而就诊,黄疸是胆管癌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症状,约90%--98% 胆管癌病人都不同程度的皮肤、巩膜黄染。黄疸的特点是进行性加重加深,且多属无痛性,少数病人黄疸呈波动性。上段胆管癌黄疸出现较早,中、下段胆管癌胆囊的缓

胆结石反复发作可诱发胆管癌

胆结石是常见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达10%左右。女性患者多见,尤其是较肥胖的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2。胆结石是胆管(胆囊)癌的致病因素之一。临床证实,约1/3的胆管癌患者合并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中,肝内胆管肿瘤发病率约为2%~15%。 胆管癌是指原发于左右肝管汇合部至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管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我国胆管癌发病率较消化道其他恶性肿瘤,如胃肠、肝等肿瘤少见,但预后较差。姑息治疗或未治疗平均生存几个月,很少超过1年,即使手术切除也很少超过5年。因此

胆管癌形成的原因

1、胆管结石和胆道感染 约1/3的胆管癌患者合并胆管结石,而胆管结石患者的5%~10%将会发生胆管癌,一般认为是肝胆管结石对胆管壁的长期机械刺激以及所引起的慢性胆道感染和胆汁淤积等因素导致胆管壁的慢性增生性炎症,继而引起胆管黏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病理学观察发现,胆管黏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可逐渐移行成腺癌。 2、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与炎症性肠病密切相关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特点为肝内外胆管弥漫性炎症、狭窄和纤维化,胆管进行性破坏,最终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和肝功能衰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胆囊癌皮肤全身痒

1、腹痛 半数左右的胆囊癌患者右上腹痛胀痛或不适,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胆囊癌症状常被视为胆管癌早期预警症状。腹痛一开始,类似胆石症、胆囊炎。据临床观察,胆管癌发病仅 3 个月,便可出现腹痛和黄疸。 2、皮肤瘙痒 可出现在黄疸出现的前或后,也可伴随其他症状如心动过速、出血倾向、精神萎顿、乏力和脂肪泻、腹胀等,皮肤瘙痒是因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增高,刺激皮肤末稍神经而致。 3、黄疸 胆管癌患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大部分病人多因黄疸而就诊,黄疸是胆管癌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胆囊癌症状,约90%~98%的胆管癌

如何预防胆管癌

疾病预后 胆管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手术根治性切除是目前治愈胆管癌的唯一方法。胆管癌根治术后五年生存率在20%-43%,无论发生部位其根治术后生存率基本相似。而绝大多数不能手术切除的胆管癌患者往往在1年内死亡,预后极差。胆管癌手术相对复杂,难度高,手术根治切除与疾病预后明确相关,故建议丰富经验的医疗单位行相应规范的根治性手术。 饮食及注意事项 胆管囊性扩张、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与胆管癌关系密切的疾病患者,应定期随访复查;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则助于清胆利湿、溶解结石

胆结石为什么会导致胆囊癌

胆囊癌患者伴胆石病者占60%~90%,胆石病患者中患胆囊癌者占3%~14%,因此一般认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病与胆囊癌的发生密切关。肝胆专家提示,胆结石如果长期拖延治疗的话,就可能引发患者胆囊癌变,引起胆囊癌。肝胆专家介绍说,胆管内的恶性肿瘤(胆管癌)可沿着胆管树发生在任何部位,发病高峰年龄在60-65岁,主要表现为黄疸、偶尔伴疼痛和体重丢失。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华枝睾吸虫、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硬化性胆管炎、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与胆囊炎相似,常常在胆囊切除时偶然发现。数据调查显示,胆

胆结石反复发作易诱发胆管癌

胆管癌是指原发于左右肝管汇合部至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管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我国胆管癌发病率较消化道其他恶性肿瘤,如胃肠、肝等肿瘤少见,但预后较差。 胆结石是胆管癌的致病因素之一。临床证实,约1/3的胆管癌患者合并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中,肝内胆管肿瘤发病率约为2%~15%。为何胆结石容易诱发胆管癌?这是由于胆内反复出现的炎症、结石、寄生虫等长期在胆内摩擦,致使胆内细胞发生癌变。特别是胆结石反复发作时,可致胆管反复感染,出现炎症、黄疸等症状,更容易诱发胆管癌

皮肤发黄是肝病吗

老年人皮肤发黄,除了可能是肝病外,还可能是胆管癌。专家建议老人尤其是皮肤发黄者,以及患肝胆先天性疾病者(如先天性胆管囊肿、先天性肝胰肾囊肿、胆管结石、硬化性胆管炎等),必须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全面排查是否患胆管癌。 临床发现,胆管癌发病人群以 50-70岁的老年人居多,男性高于女性。胆管癌主要症状表现为无痛性黄疸,经验不丰富的医生都会误诊为一般的肝炎、肝硬化或传染病。 事实上,黄疸是胆管癌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症状,绝大多数的胆管癌患者都不同程度的皮肤发黄。只很少一部分胆管癌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