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湿疹性皮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湿疹性皮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风热型

【证见】 皮疹发生于上部,并可见发热恶寒,疲乏不适,自觉瘙痒。舌质稍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

【方药】

1、主方消风散(陈实功《外科正宗》)加减

处方:荆芥、防风、蝉蜕各9克,苦参、牛蒡子、黄芩各12克,生地黄25克,金银花15克,鱼腥草3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l剂。

热象较重者,加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2克。夹湿者,加木通、苍术各9克。

2、中成药:防风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湿热型

【证见】 皮疹发生于下部,并可见发热,口苦,口渴,疲倦乏力,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 清肝胆,利湿热。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录自《古今医方集成》)加减

处方: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车前子、泽泻各12克,木通9克,生地黄25克,生甘草5克,鱼腥草、土茯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2~15克(后下)。瘙痒较明显者,加蝉蜕9克、白鲜皮12克。

2、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鱼腥草注射液,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

(3)龙胆泻肝颗粒,口服,每次1—2包(4-8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气血两燔型

【证见】 皮疹泛发全身,并见畏寒或寒战,高热,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口干渴。舌质红绛,苔黄干焦,脉数。

【治法】 气血两清,泻火解毒。

【方药】

1、主方清瘟败毒饮(余师愚《疫疹一得》)加减

处方:水牛角30~60克(先煎),生石膏30克(先煎),生地黄、土茯苓各30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黄芩、赤芍、栀子、玄参各12克,知母、牡丹皮各9克,黄连、生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l剂。

2、中成药

(1)紫雪丹或新雪丹,口服,每次1—2瓶,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2)清开灵注射液,每次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接触性皮炎危害有哪些

1、引发慢性皮炎

引发慢性皮炎是接触性皮炎的严重伤害,专家指出:一些接触性皮炎轻者瘙痒,严重这皮肤胀痛,全身有发热、畏寒、恶心等症状,病程虽然有局限性,但是治疗后往往反复发作,处理不当可能发展成慢性炎症。

2、变成湿疹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引发湿疹性皮炎的出现,这对患者来说是个大麻烦,而且,中医认为本病的发作是由于皮毛腠理不密,外受辛热之毒(接触某些物质),毒热蕴于肌肤而成。引起本病发作的因素有动物性因素,如动物毒素,昆虫分泌物、毒毛等。

3、出现丘疹

若早期症状没有及时治疗,病情会加重,而且,较重者有丘疹、水疙甚至大疤,更严重者则可有表皮松解,甚至坏死。如能及早去除病因和作适当处理,可以速愈。

皮肤瘙痒的中医辨证治疗

皮肤瘙痒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如下:

(1)内服:防风和蝉蜕具有疏风、清热、止痒的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再配伍天葵子、土茯苓、白鲜皮等药物,以增强清热、除湿、解毒的作用。含有这些成分的如同治疗药物。

(2)外敷:将捣开、外敷,主要可以起到凉血、清热、解毒的作用,主要用于急性无渗出的湿疹。还有就是直接涂抹含有金银花、荷叶、芦荟等消肿止痒、活血化瘀成分的外用中药。

(3)湿敷:取马齿苋煎煮20分钟,用时取药水湿敷患部,每日2-3次,主要用于急性渗出性湿疹。

面部激素性皮炎要怎么办

激素性皮炎是长期滥用含有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药膏或者化妆品而导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皮炎,一旦患上这种皮炎,将会出现皮肤发红、瘙痒、脱屑、丘疹等一系列的皮炎湿疹症状,一旦确诊建议接受正规的治疗。

按中医辨证,脸部激素性皮炎为心火亢盛,热伤血络。基本大法应为清热凉血,在此基础上灵活地辨证治疗。当今,被视为根治脸部激素性皮炎的中医中药内服清毒丸,外敷纯天然精华疗法,拯救了数万脸部激素性皮炎患者。

1、内治:利用中草药清毒丸具有清热解毒,以及除湿祛风、抗反常反应的作用,将其内服,对于皮肤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对于脸部激素性皮炎的治疗,中草药能够调整皮肤免疫功能,并且能够替换掉皮肤内的激素,服用中草药对皮肤戒掉对激素的依赖有很好的疗效。

2、外治:外敷中药制剂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性,降低通透性,达到消肿、抗炎、止痒等目的。

3、标本兼治:在采用内治期间,同时采用外敷的疗法对于脸部激素性皮炎的治疗能够达到标本同治,相辅相成,能够较快缓解各种不适症状,使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能够挣脱对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依赖。

过敏性皮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目前,皮肤过敏病人滥用激素药非常普遍,但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非常大。有些人不经医生诊断,稍有一些不适,就自选含有激素的药物内服或外涂,见效特别快,结果却诱发了令人烦恼的并发症。

多吃糙米、蔬菜:偏食肉、奶、蛋类食品,造成体内红细胞质量降低,形体变大,缺乏生命活力。由这类低质量红细胞组成的人体,对自然的适应能力和同化能力都大大削弱,加上牛奶、蛋类的蛋白质分子易从肠壁渗入到血液中去,形成组织胺、羟色胺等过敏毒素,刺激人体产生过敏反应而发病。糙米、蔬菜则不同,所供养的红细胞生命力强,又无异体蛋白进入血流,故能防止上述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

丘疹性荨麻疹用什么药

一、丘疹性荨麻疹需要抹什么药呢?

这个情况,可以口服荨麻疹丸主要功效是:清热祛风,除湿止痒。用于风,湿,热而致的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和口服盐酸赛庚啶片主要功效是:用于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外用复方樟脑乳膏主要功效是:本品为皮肤外用药。适用于过敏性皮炎,虫咬皮炎,丘疹性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等。亦可用于肩胛酸痛,肌肉痛及烫伤后皮肤止痛。

二、建议口服抗过敏药如盐酸曲普利定胶囊或者是氯雷他定片,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外用激素药膏如尤卓尔。灵宝王等。长期使用经过治疗,会逐渐恢复,不用担心。日常生活尽量避免外界刺激物和局部刺激。不吃酸、辣菜肴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发作期,忌食黄鱼、海虾、海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三、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不要去抓,不要热敷,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鲜蔬果。丘疹性荨麻疹建议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认为是风寒侵袭皮肤后引起的,建议采用温阳散寒、益气止痒的方法治疗有一定效果。如果症状在长时间内没有缓解,可以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对症治疗。

龟头包皮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红斑期治法清热泻火,兼以凉血化瘀。方药导赤散加味。方中生地清热凉血;木通、竹叶降心火,利小便,给热邪以出路;生甘草梢泻火而能走达茎中以止痛。若血热之象甚者可加赤芍、丹皮、紫草等清热凉血之品;热邪炽盛者加栀子、芦荟等;局部痒甚者加地肤子、白藓皮以法风解毒止痒。

(二)渗出期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方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以龙胆草泻肝经湿热;栀子、黄芩清热泻火;木通、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生地清热凉血止血;柴胡疏肝理气。局部渗液较多者加黄柏、牛膝以加强清利下焦湿热之功;热毒炽盛者可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银花、连翘等以清热解毒。

(三)溃烂期治法对于体质壮实,以湿热实火为主要表现者,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对于脾气虚弱者,治宜健脾醒胃、托毒消肿生肌。方药清热利湿解毒用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龙胆泻肝汤清热利湿;五味消毒饮中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则清热解毒。若尿赤涩痛者加滑石、通草以清热利尿;糜烂溃疡处渗出多者加茵陈、土茯苓以清热解毒除湿;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以泻火导滞兼以凉血逐瘀。健脾醒胃、托毒消肿生肌用复方参芪三花汤加减。方中太子参、黄芪益气托里;七叶一技花、腊梅花、苏花、皂刺、土茯苓清热解毒、托脓外达;陈皮、桔醒既能健脾又能清化痰浊。诸药合用益气健脾、托毒消肿、生肌,对中、晚期龟头包皮炎伴溃疡且溃后不敛者较佳。

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

中医认为激素属辛燥、甘温之品,误用日久助阳化热,生热耗津、亢阳伤阴。 按中医辨证,面部激素依赖皮炎为心火亢盛,热伤血络。基本大法应为清热凉血,在此基础上灵活地辨证治疗。

当今,被视为根治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医中药内服外敷纯天然草本精华疗法,拯救了数万万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

内治; 利用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以及除湿祛风、抗反常反应的作用,将其内服,对于皮肤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对于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中草药能够调整皮肤免疫功能,并且能够替换掉皮肤内的激素,服用中草药对皮肤戒掉对激素的依赖有很好的疗效。

外治; 采用外敷的疗法对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效果甚好。外敷中药制剂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性,降低通透性,达到消肿、抗炎、止痒等目的。

标本兼治; 在采用内治期间,同时采用外敷的疗法对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能够达到标本同治,相辅相成,能够较快缓解各种不适症状,使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能够挣脱对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依赖。

婴幼儿阴道炎中医辨证治疗

婴幼儿阴道炎属于中医学“阴痒”、“阴蚀”、“阴肿”的范畴。发病与脏腑稚嫩,感染湿热、虫邪有关。总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①湿热蕴结证。主要表现为阴部瘙痒、灼痛,烦躁哭闹,夜眠不安,阴部分泌物黏稠色黄,有臭味,尿频急,尿痛,舌红,苔薄黄而腻。治疗以清热利湿之法,选用五味消毒方加减。药如:蒲公英、野菊花、车前子(包煎)、黄柏各5克,紫花地丁、苍术各9克,甘草梢3克,水煎,加水200毫升,煮取60毫升,分2-3次,口服。配合外用熏洗方:蛇床子、土槿皮各9克,黄柏6克,吴萸3克。上药以纱布包裹,冷水浸泡15分钟,煎煮15分钟,取出药包,候药液温度合适后坐浴约10分钟。药包可用2次。每日早、晚各1次。7日为1个疗程。

②感染虫邪证。表现为阴痒难忍,阴部灼热、红肿,阴道排液稀薄臭秽,或有白色片状物,伴有排尿不畅,尿黄、频数。治法为杀虫止痒佐以清热利湿。可采用苦楝根皮9克,川椒3克,胡黄连、榧子、百部各6克,水煎服。外用方:蛇床子、白鲜皮、苦参各9克,黄柏6 克,川椒、明矾各3克。上药以纱布包裹,冷水浸泡15分钟,煎煮15分钟,取出药包,候药液温度合适后坐浴约10分钟。药包可用2次。每日早、晚各1次。7日为1个疗程。

中医外治法:苦参、黄柏、云苓、生百部、白鲜皮、蛇床子、夏枯草各9克。加减:外阴臭味重者加苍术9克、蒲公英5克,伴血性分泌物者加鲜茅根30克、小蓟10克,尿频、尿急、尿痛者加车前草10克、泽泻10克。以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为主。上药用1000毫升水浸泡30分钟,煮开后微火煎15分钟,滤出药液置于干净的浴盆内,药液热时先熏,待温度适宜时让患儿坐浴(双腿分开,身体略向前倾,使药液接触外阴部) ,每次坐浴20~30分钟,每日2次。有小阴唇粘连者,先局部消毒分离,然后中药坐浴,7日为1个疗程。

中医辨证治疗鸡眼

一、辨证选方

分析:鸡眼多因患处皮肤长期挤压或摩擦而致,气血瘀滞,经络阻隔,血流不畅,外感毒邪,内外相搏,外溢肌肤,故见蚕豆大小的淡黄色角质增生,患处皮损至圆锥状嵌入皮下,质坚硬,摩擦疼痛,舌尖红,苔腻,脉弦涩,属气血瘀滞所致。

治法:养血润肤,化瘀解毒,佐以行气通络。

方药:养血润肤饮(《外科证治全书》)加减。当归20g,赤白芍各10g,生地20g,鸡血藤30g,胡麻仁10g,女贞子15g,生黄芪15g,苦参 10g,白鲜皮10g,地丁20g,连翘30g,香附20g,木贼20g,甘草10g。煎服法:上药加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30分钟后放温口服。二煎 20分钟后去渣,加水1000ml,煎40分钟,用药渣熏洗患处,1日2次。

二、外治法

1.鸡眼小验方:方法:消毒后用手术刀削去鸡眼的角化组织,呈一凹面,然后放入半夏末,外贴布固定,经1周后鸡眼坏死脱落生出新的肉芽组织,数日即痊愈。

2.蓖麻子外敷治疗鸡眼:用法:用蓖麻子1枚去外壳,灰内埋烧以爆炸为度,患处以热水泡洗,刮去表皮,蓖麻子用手捏软,乘热敷患处3~5日换药1次。

3.鸦胆子捣烂后局部外敷,5天换药1次,用药前以有孔胶布保护损害周围皮肤,将药涂于皮损上再盖胶布固定。

4.先用小刀修削硬皮后敷贴千金散(制乳香、制没药、轻粉、飞朱砂、煅白砒、赤石脂、炒五倍子、煅雄黄、醋制蛇含石)、鸡眼散(朱砂、水杨酸、淀粉),以橡皮膏保护周围皮肤。

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

风盛型

[临床表现] 皮肤泛发潮红,遇风痒甚且肿胀,舌质红,脉浮弦。

[食疗药膳]

1、芹菜汤:芹菜250克,煎汤,吃菜饮汤,连续服用。

2、苍耳子防风红糖煎:苍耳子60克,防风60克,红糖25克。将苍耳子、防风加水浓煎熬膏,加红糖,每次汤匙,开水冲服。

热盛型

[临床表现] 皮损红肿流水,瘙痒剧烈,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食疗药膳]

1、绿豆苡米海带汤:绿豆50克,苡米30克,海带20克,水煎,加红糖适量服。每日-2次。

2、白菜根汤:白菜根200克,银花20克,紫背浮萍20克,土茯 20克,水煎,加适量红糖调服,每日-2次。

3、白菜萝卜汤:新鲜白菜100克,胡萝卜100克,蜂蜜20毫升。将白菜、胡萝卜洗净切碎,按2碗菜1碗水的比例,先煮开水后加菜,煮5分钟即可食用,饮汤时加入蜂蜜,每日2次。

虚实夹杂证

[临床表现]多为血虚脾弱与湿热夹杂,见于慢性湿疹。该证表现为湿疹日久不愈,皮肤粗糙变厚,抓破可流黄水,患处皮肤色暗滞,身倦乏力,苔腻,舌质淡嫩且胖,脉缓。治宜健脾养血,兼以清利,

[食疗药膳]

1.白术10克,云苓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肤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2.松香、枯矾、雄黄、黄丹各等份,共研细末,过筛,将药粉用麻油调匀,外敷于患处。

相关推荐

湿疹的鉴别诊断

儿童湿疹是指发生于儿童期的具有湿疹特点皮肤损害。儿童湿疹包括儿童接触性皮炎;脂溢性和擦烂性儿童湿疹;儿童异位性皮炎。中医称之为奶癣,胎毒疮。其原因系胎中遗热遗毒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受风邪所致。 儿童湿疹可分以下数型: 儿童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 in infants,过敏反应发生者罕见,常见为原发性刺激所致。 1.最常见部位为颜面部,患部常鲜红、肿胀、界限清楚。可能由轻度刺激性食物所致。例如橘汁和番茄汁、流涎、喂食溢出等的连续刺激而引起皮炎。加之磨擦刺激使皮炎进一步加

肝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肝病的中医治疗: 【辨证】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 【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 【组成】 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鹿衔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鸡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 方2:雄黄30克(色赤如鸡冠者为上品,效高毒性小),生白矾(即酸矾)15克,五灵脂60克,共研细末装胶囊。 【用法】 方1煎服,先将诸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沸后再煎5分钟即可

​女性患有非淋性尿道炎怎么治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常见性不是仅仅指它在尿道炎中最常见,它在所有疾病中也是属于发病率很高的疾病。非淋菌性尿道炎难治,且治愈了复发的可能性很高。其原因有很多,望广大女性在生活中要多加小心。 首先可以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中医主要以清热利湿,解毒通淋为主,治疗原则是控制症状,消灭病原菌,消除诱发因素和防止复发。临床常分以下五型辨证论治:膀胱湿热型、肝胆郁热型、胃肠湿热型、肾阴不足型、脾肾阳虚型。 可以采用抗生素治疗。急性尿道炎采用抗生素与化学药物联合应用,疗效较好。全身治疗应注意休息,补充足够液体。在急性期间,应避免

便秘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实秘 1.肠胃积热型 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畅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方中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泻热;火麻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以滋阴生津;若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服更衣丸以清肝通便;若燥热不甚,或药后通而不爽者,可用青鳞丸以通腑缓下,以免再秘;若热势较甚,痞满燥实坚者,可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另外尚可辨证选用当归龙荟丸、黄龙汤、凉隔散等。 2.气机郁滞型 症状:大便干结

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1、肺热血热 面部痤疮以红色丘疹、粉刺和脓疱为主,伴油腻和少许红色结节,口干,心烦,失眠,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数。宜宣肺清热。方药为枇杷清肺饮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脾胃积热 皮疹色红,伴有宿食不消,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宜清热化湿通腑。方药为三黄丸合茵陈蒿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热毒 痤疮发生和轻重与月经周期明显有关,常伴有月经不调、情志不舒、乳房胀痛等不适,舌红苔微黄,脉弦细数。宜清热解毒。方药为二花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4、血瘀痰

痱子的中医辨证治疗

痱子患者的中医治疗原则应以消暑解热为主,方用消暑汤加减。痱子的中医治疗法如下: 1、马齿苋煎水温洗后,外扑痱子粉; 2、痱子草30克、鲜丝瓜叶15克,水煎取汁,待冷湿敷或沐浴; 3、脓痱者选用玉露散、鹅黄散植物油调成糊状外涂; 4、六一散或滑石粉加入少量冰片外扑。 5、其他:绿豆适量,小火煮烂、频饮之;鲜冬瓜皮或鲜西瓜皮,外搽患处。

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是什么?

1、湿热并盛型:法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加减。热盛加生石膏、白茅根,毒热盛时加大青叶,大便燥结加大黄。亦可服用龙胆泻肝丸、防风通圣丸。 2、脾虚湿盛型:法宜健脾燥湿、养血润肤。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湿盛渗出多时加萆薢、车前子,有热象舌苔黄、脉滑者去苍术、桂枝,加茵陈、黄柏、滑石。也可服除湿丸。 3、血虚风燥型:法宜养血疏风、除湿润燥。方用消风散或四物消风散加减,湿盛者加车前子、泽泻,痒甚者加蒺藜、苦参。亦可服养血安神丸配秦艽丸合用。 4、针刺疗法:可针刺曲池、足三里、血海、委中等穴

散光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眼与全身脏腑、经络联系密切,针灸通过激发机体反应机能而起作用。针刺与耳穴治疗作用,可使痉挛疲劳的睫状肌、眼外肌放松恢复,增强其调节能力和眼球壁弹性从而缓解散光。 治疗时选择球后、承泣、攒竹、四白、风池、翳明、睛明、合谷等穴位,每天针刺1次,留针30分子,每次4~5穴,交替使用。 疗程中配合耳穴疗法,选眼、目1、目2、肝、肾、神门耳穴点,每次选其中3~4穴,找到敏感点,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令患者每日早、中、晚自行按压耳穴3~4次,每次每穴50~100下。 针刺与耳穴治疗无毒副作用,能显著缓解肌群痉挛,

疥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疥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发病率非常高。老百姓俗称它为“疳疮”、“闹疮”。它是由于疥虫感染皮肤引起的皮肤病,本病传播迅速。现在也有很多人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 1、内服方 (1)当归、生地、酒炒白芍、黄芪、生甘草各2克,水二盅,煎八分,饭后2时服,每日一剂,早晚煎服。 (2)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黑山栀、酒蒸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每日二剂,水煎服。 2、外用方 (1)大枫子10克(去皮)、巴豆3克(去皮)、核桃仁七个、水银

面瘫的中医辨证治疗

面瘫是临床上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临床医生对面瘫的研究也较多。中医针灸在治疗面瘫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在取穴、手法和针法方面都有相应的治疗法则,正确应用能够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针灸的穴位有地仓、承泣、颊车、太阳、阳白、鱼腰、患侧合谷、风池,以及头针等,针刺可采取透穴疗法。一般在针刺过程中不用电针,当患者有酸麻胀痛等得气的表现后,留针大约20~30分钟。 手法也就是推拿,其取穴与针刺的穴位基本相同。手法上一般会在双侧面部轻柔地按摩与推拿,重点按摩的部位是患侧,推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