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难喂药或是方法不对
孩子难喂药或是方法不对
警惕丨捏鼻子喂药易窒息
捏住鼻子灌药无法保证孩子把药物完全咽下,还会迫使孩子用口腔呼吸。药物灌进去,幼儿往往无法及时吞咽而吐出来,弄不好药物会随着吸入的气体进入气管,轻则咳呛或引起支气管炎、吸入性肺炎,重则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如果孩子出现呼吸急促、咳嗽、脸色青紫、冷汗,可能就产生了窒息,需要及时进行抢救。
准备丨给宝宝喂药要选择合适的器皿和用品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张知新认为,新生儿或者小婴儿可以使用滴管;1岁左右的孩子可以选择汤匙或者带有刻度的小量杯、长把饭勺或者压舌板;如果吃的是药片还需要准备研碎药物用的小药钵将药片研碎。为了减轻苦味或者其它异味的刺激,家长可以准备一些白砂糖,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准备一些小的水果糖块。
支招丨让孩子轻松吃药 姿势一定要正确
要让孩子比较轻松地吃药,姿势一定要正确:先把孩子的头抬高,让脸侧偏,然后用勺或吸管从下颌部(口腔靠下牙的一侧)伸进去将药慢慢喂入,勺或吸管不要急着拿出来,等孩子把药吞下了再拿出来。待所有的药液都喂完后,再用小勺加几勺白开水,帮助宝宝把口腔内的余药咽下去,冲淡残留在口腔中的药味。
关键丨给大孩子喂药 沟通很重要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他们已经懂得与父母沟通,这个时候要耐心地跟孩子交流,告诉他们:“宝宝生病之后,吃药才能好得快,否则宝宝一直生病就无法跟其他小朋友玩了,妈妈爸爸知道可能宝宝觉得药有点苦,但是坚持一下,宝宝的病就会好很多。”可以通过类似的话语去劝说他们,很多孩子不愿意吃药是觉得药苦,所以逃避,爸爸妈妈应该帮助孩子梳理心理上对吃药的恐惧,让吃药由被动变成主动。
提醒丨喂药前要仔细检查药物 按医嘱用药
给宝宝喂药前要仔细检查药物,看是否是医生嘱咐喂的药,药物是否在有效期内,检查药物有无发霉、发粘等。此外还要掌握好用药的剂量,严格按照医生医嘱用药,以免药量不足影响疗效,或过量导致药物中毒。
小编的话
很多孩子童年都会有个痛苦的吃药经历。小编觉得给大孩子喂药,任何技巧都要让位于真诚的沟通。让孩子明白这件事情的厉害关系很重要,如果不吃药病就一直好不了。许多父母会采用骗孩子药不苦,或者孩子不愿意吃,都不沟通就直接把孩子抱过来灌药、打骂……这些行为反而只会让孩子更排斥吃药。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先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要引导他们,先要尊重接纳他们的情绪,同时让他们明白并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父母护理忌拍打婴儿的后脑
1、在后脑和脊椎骨的椎管内,有中枢神经和脊髓神经,如果用力拍打孩子的后脑及后背,则会产生压强和震动,很容易使孩子的中枢神经受到损害。因此,孩子的后脑、后背忌过重拍打。
2、忌拧捏婴儿脸蛋。许多父母在给孩子喂药时,由于孩子不愿吃而用手捏嘴;有时父母在逗孩子玩时,也喜欢在婴幼儿的脸蛋上拧捏、这样做是不对的。婴幼儿的腮腺和腮腺管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挤伤会造成流口水、口腔黏膜炎等疾病。因此,忌拧捏婴幼儿的脸蛋。
孩子吃药费劲怎么办 掌握正确的喂药方式
许多人从小都有被「灌药」的经验,导致成长过程中对于吃药始终抱持恐惧的心理。孩子服药不接受的不是药,而是喂药的动作,建议喂药婴幼儿时可以用滴管、喂药器分次给予,1- 2岁后可透过鼓励、沟通,或将喂药变成游戏,不要强制灌药,以免药物呛入呼吸道或日后抗拒吃药。
有很多爸妈苦恼小宝贝不吃药,而为了他的健康,会采取强迫的手段灌药。宝宝的心理必定产生恐惧与厌恶,即以狂哭、呕吐的方式反抗。专家提醒,不要让孩子觉得吃药是件不愉快的事,否则一旦有了这种经验,日后就更容易排斥。喂药时,婴幼儿应尽量以滴管、喂药器或药杯分次给;渐渐成长后,可加以适时的安抚、鼓励或沟通,将喂药变成游戏,避免强制灌药。
宝宝不吃药怎么办 注意事项
1.给宝宝吃药,不要直接给药丸或药片,应研成粉末,加水和糖调成稀汁后才能让宝宝服下,吞药片要到四岁左右才可慢慢练习。
2.喂药时不能将药物与乳汁或果汁混合,会降低药效。
3.不要捏鼻子喂药,不要在宝宝哭闹时喂药,这样不仅容易使宝宝呛着,还会让宝宝越来越害怕,并抗拒吃药。
4.调和药物的开水要用温凉的,热水会破坏药物成份。
给宝宝喂药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1、喂药不能过快
一些喂药的“利器”,如针筒、喂药器,在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推送一定要慢,年龄越小的宝宝吞咽速度越慢,药物推送时也要越慢,否则宝宝可能会因为吞咽不及时吐出药物或引起呛咳。
2、不能捏鼻子喂药
不要捏鼻子喂药,不要在宝宝哭闹时喂药,这样不仅容易使宝宝呛着,还会让宝宝越来越害怕,并抗拒吃药。
3、避免和果汁等食物同服药
药物不能与果汁、牛奶、豆浆、饭菜等食物一起同服,除非有特殊需要。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引起药物与食物间的不良反应或者降低药物的药效。
4、注意药物的正确服用
对婴儿服药,不要直接给药丸或胶囊,药片应研成粉末,胶囊要去掉外衣,加温水调成稀汁后才能让宝宝服下,吞药片要到四岁左右才可慢慢练习。
5、注意喂药的时间
很多药物都有胃肠道反应,所以大多数建议在饭后1小时服用。但毕竟每种药的作用和副反应不同,应遵循医嘱或说明书上的建议。如果是小婴儿,可在喂奶前或两次喂奶中间服药。
6、喂药后留意呛药和吐药行为
1岁以内的宝宝有部分仍有生理性反流,即吃奶后容易吐奶。对于这样的宝宝喂药后注意要竖抱,避免宝宝把药吐出后、再呛入气管。喂药后至少要观察10分钟,家长再离开。
让孩子乖乖吃药有技巧
天气忽冷忽热,孩子容易生病。看病麻烦不算什么,家长说给孩子喂药才是最令人头疼的。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乖乖吃药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余明医生跟记者分享了他的经验。
经验1:从“下颌部”喂药不会呛咳
给孩子喂药,成人都是参照自己吃药的方式———张口、灌药、吞下。但半岁以下的孩子吞咽功能不完善,灌药虽然简单,却难免太急引起呛咳和呕吐,并不是好方法。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余明医生说,要让小宝宝比较轻松地吃药,姿势一定要正确。“先把宝宝的头抬高,让脸侧偏,然后将勺或吸管从下颌部(口腔靠下牙的一侧)伸进去慢慢喂药,勺或吸管不要急着拿出来,等孩子把药吞下了再拿出来。”
经验2:鼓励大孩子自己吃药
孩子到了2岁,多半已经学会自己用勺。这时孩子生病,除非身体很虚弱,如果精神和食欲还不错,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吃药并给予赞扬。一旦孩子觉得自己吃药是很勇敢的事,今后就不害怕吃药了。不过,这有赖于从小的潜移默化。譬如孩子小时,不愿意吃药,家长不忍心强迫,想着孩子不吃就算了,生病可以打针,结果强化了孩子不吃药的想法,毕竟打针的副作用和风险性要比吃药高很多。有的家长则把吃药当成惩罚手段,孩子不听话就吓唬说要吃药,还强调是苦药,孩子当然更加不愿吃药。
余明说,小孩3至6个月时,要适当给他们喝多种口味的果汁和汤水。像苦瓜汁、番茄汁、西洋菜汤、芥菜汤(汤要是滚汤,里边不加盐)等,略略有些酸或苦味,让孩子慢慢适应不同食物的味道,等到生病吃药的时候,自然就不怕苦了。另外,家长什么东西都带头吃,对孩子也有很好的影响。
经验3:孩子吃药呕吐咋办
孩子小时吞咽功能不好,吃奶都会吐,吃药更是如此。这种呕吐是无意识的,只要是喂药后不久,吐掉的药量都要及时补回,否则达不到药效。但3岁以上的孩子吃药呕吐常常是家长惯的,孩子不愿意吃,吃药就觉得恶心,这个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所以也要从小引导,方法和上面讲的差不多。有的孩子实在不肯吃药,嫌药苦,特别是片剂的药,可以用孩子爱喝的果汁、蜜糖水、葡萄糖水兑着吃,但果汁或糖水的量一定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量来控制,否则也会失效。牛奶可能和药物起反应,不建议和药物掺在一起。
经验4:吃药要谨遵医嘱
所谓谨遵医嘱,就是要严格听从医生的指导,医生说药吃多少次、多少量,一定不能随意加减,减了没有药效,加了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反应。
每次的药量需要精心计算好。只有在吃药立刻呕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补回相应的量,否则该吃多少就是多少,就是吃药后半个小时呕吐了也不用加。医生若一次开了好几种药,只要没交代分开吃,通常都可以把几种药混在一起吃,但要注意搭配后不能放太长时间。
另外,思密达和吗叮咛必须在饭前(含喝奶前)半小时吃,前者是让肠黏膜形成保护膜,后者是促进胃肠排空,不提前吃就没有效果。但多酶片是开胃的药,要和食物一起吃才有作用。其他消炎、清热、退烧的药物,饭后吃即可。若孩子频繁呕吐,则最好在两餐之间吃药。
最后,要强调一点,除了退烧药,不要把孩子的药常备在家,小孩不舒服应该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才是最安全、最有效的。
让宝宝吃药有哪些妙招呢
方法1:从“下颌部”喂药不会呛咳
给孩子喂药,成人都是参照自己吃药的方式———张口、灌药、吞下。但半岁以下的孩子吞咽功能不完善,灌药虽然简单,却难免太急引起呛咳和呕吐,并不是好方法。要让小宝宝比较轻松地吃药,姿势一定要正确。先把宝宝的头抬高,让脸侧偏,然后将勺或吸管从下颌部(口腔靠下牙的一侧)伸进去慢慢喂药,勺或吸管不要急着拿出来,等孩子把药吞下了再拿出来。
方法2:孩子吃药呕吐咋办
孩子小时吞咽功能不好,吃奶都会吐,吃药更是如此。这种呕吐是无意识的,只要是喂药后不久,吐掉的药量都要及时补回,否则达不到药效。但3岁以上的孩子吃药呕吐常常是家长惯的,孩子不愿意吃,吃药就觉得恶心,这个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所以也要从小引导,方法和上面讲的差不多。有的孩子实在不肯吃药,嫌药苦,特别是片剂的药,可以用孩子爱喝的果汁、蜜糖水、葡萄糖水兑着吃,但果汁或糖水的量一定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量来控制,否则也会失效。牛奶可能和药物起反应,不建议和药物掺在一起。
方法3:鼓励大孩子自己吃药
孩子到了2岁,多半已经学会自己用勺。这时孩子生病,除非身体很虚弱,如果精神和食欲还不错,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吃药并给予赞扬。一旦孩子觉得自己吃药是很勇敢的事,今后就不害怕吃药了。不过,这有赖于从小的潜移默化。譬如孩子小时,不愿意吃药,家长不忍心强迫,想着孩子不吃就算了,生病可以打针,结果强化了孩子不吃药的想法,毕竟打针的副作用和风险性要比吃药高很多。有的家长则把吃药当成惩罚手段,孩子不听话就吓唬说要吃药,还强调是苦药,孩子当然更加不愿吃药。小孩3至6个月时,要适当给他们喝多种口味的果汁和汤水。像苦瓜汁、番茄汁、西洋菜汤、芥菜汤(汤要是滚汤,里边不加盐)等,略略有些酸或苦味,让孩子慢慢适应不同食物的味道,等到生病吃药的时候,自然就不怕苦了。另外,家长什么东西都带头吃,对孩子也有很好的影响。
怎么正确给宝宝喂药方法
很多新父母可能对孩子出现的一些病症,有点束手无措的感觉,尤其是不知道该如何改孩子服药?那么如何正确给孩子喂药?
1.给孩子熬药如何放水?
如果是清热类的中药,水在药上一厘米,熬煮15分钟左右即可;如果是补热类的中药,则药在水上二厘米,熬煮30分钟即可。属芳香类药应后放入,在主药煎好时,再加入煎4—5分钟。
2.哪些药比较苦?
一般清热类的药比较苦,可酌情加入冰糖给孩子饮用,其他药最好不加糖。治疗咳嗽的药,可以和梨同服。
3.如何给孩子喂药?
给小儿喂汤药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婴幼儿,可以喂几口药,喂少许开水,一剂分几次喂服。对拒服药的的小儿,可固定其头部,用小匙将药送至舌根部或舌两侧,使其自然吞下,切勿捏鼻或顺舌而直倒喂药,以免呛入气管。
4.饭前服还是饭后服?
健胃消食药和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1小时左右服,滋补药则应在饭前1小时服。由于有些药物味苦或有其他气味,婴幼儿服药比较困难,可先喂少量甜食,然后慢慢喂服。
知道了如何正确给孩子喂药,给小儿喂汤药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婴幼儿,可以喂几口药,喂少许开水,一剂分几次喂服。
宝宝多大可以喝中药
中药的治疗,无形中已经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新生儿黄疸不退时,医院可能就会给予服用“茵栀黄”等中药;煲汤的时候,加点黄芪、茯苓,这样让汤味不仅鲜美而且还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孩子积食,可以来点小儿山楂丸消食开胃。
因此,家长不要再疑惑了,只要是在专业中医儿科医师的辩证指导下开方用药或指导中成药的适用,无论孩子多大,只要孩子肯接受,就可以服用中药。
儿童常用的中药剂型,主要有汤剂、冲剂、丸剂、成药(颗粒、口服液)、膏滋等,根据孩子的病情轻重以及服药的难易程度,医师和家长可以商量看哪一种剂型最适合自家孩子,以防药难喂,不仅浪费药材,而且影响疗效,错过了最好的治疗食积。
深秋的到来,捎来了冷空气,人们防不胜防,孩子更是难以适应。在变化多端的天气,孩子难免会生些小病,有的家长会根据以往经验,自行上药店为孩子买些熟悉的药品服用,其实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小儿药物使用要得到重视,从安全角度出发,不提倡家长自行到药店为孩子买药,孩子生病还是上医院系统诊治为妥。如自行用药,为了慎重起见,阅读药品说明书很有必要,家长们拿到药不要急着给孩子喂药,对药物的药性和剂量有十分的把握才可用于孩子身上,药物疗效才能事半功倍。
中西药不能混着吃
小风的妈妈总喜欢中西结合,于是在宝宝喝中药的时候,就喜欢把西药也让宝宝一同喝下去。哄宝宝喝中药已经是难事,喝完中药,要宝宝吃西药简直比登天还难,以为这样省事又方便。但是,其他妈妈知道后,却急忙叫她不要这样做了,小风妈妈顿时困扰了,究竟为什么呢?
纠正:
日常生活中,有些妈妈喜欢让宝宝中西药混合着吃,以为这样药力猛”、“见效快”。殊不知,很多时候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因为有些中药和西药倘若混在一起吃,轻则会影响药效,重则甚至危害健康。
如宝宝经常会上火或者拉肚子,妈妈经常会给宝宝吃上清热的中药、五花茶,同时又会给宝宝吃上牛黄解毒片等这些西药。这些中药中含钙、镁、铁等金属离子,如因上呼吸道、咽喉炎症而与四环素类合用,则四环素类中所含有酰胺基及多个酚羟基,与牛黄、石膏中的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难溶难吸收的纯利络合物,降低了中西药制菌消炎的作用。
宝宝吃药9诫
吃药是为了治愈疾病,但也有的时候,父母用药的方式是错误的,反而损害了孩子的健康。想想看,当孩子的身体有点不舒服时,比如咳嗽或者肚子痛,你是不是会和其他很多父母一样,赶快拿出家里的小药箱,找一种对症的药给他吃,因为你们自己就经常这样找药吃。而且,心里还在想,既然可以在药店轻易买到药,何必费周折去医院呢,反正是非处方药,不会有大碍。如果你们做的一切都很正确没有差错还好,可有多少父母是专业医生呢?这些非专业的“父母医生”,很可能在给孩子吃药时因为某种疏忽或错误,反而耽误了孩子疾病的治愈速度,甚至加重了病情。下面有几种常见的错误用药方式,是父母应该避免的:错误一:用茶匙给孩子喂药如果父母每次都是用茶匙给孩子喂药,那么将冒两种风险——用药过量或用药不足。用药过量会损害健康,而用药不足又达不到治疗的效果。如果一个茶匙可以量出5毫升的药,那么在你给孩子喂药时,就可能量出4到9毫升之间的任一剂量。正确做法:用带有标准刻量的用具给孩子喂药。小婴儿不会吞咽时,可以用喂药滴管,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喂药器或专门给孩子用的药匙。这些东西在药店可以买到。错误二:没有遵循“用前摇匀”的指示如果在药瓶的标签上写着用药前摇匀,那一定是因为需要在使用前分散有效成分,否则,没有摇匀就直接服用,最先服用的2/3的药液会比规定的浓度要淡,药性不足,而剩下的1/3又太浓,服用后会有损孩子的健康。正确做法:遵循药瓶标签上的指示,每次服用前先摇匀。错误三:不必要地用药很多时候,孩子喉咙痛、流鼻涕或咳嗽是不需要服药的,即便你给孩子吃了非处方药,它也只能对付表面的症状,却去不了病根。例如孩子因为身体的某个器官感染细菌而发烧,你给他吃退烧药也只能让他身体舒服一点,却不能治愈感染。有的非处方药还会带来副作用,比如治疗感冒的药物就常常引起孩子磕睡,与其漫无目的地用药,还不如只针对困扰孩子的某种症状用药。而且在给孩子同时服用几种药物前要仔细阅读说明,假如他们含有相同的成分,一定要小心不要使孩子因为服用几种药物而造成某种成分的过量吸收,这可能带来身体的伤害。正确做法:对症用药,减少不必要的用药错误四:没有按孩子年龄用药给婴儿和给幼儿用的药物浓度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扑热息痛,如果你给幼儿服用婴儿剂量,孩子服用的药物有效成分就不足,反之,如果给小婴儿服用了幼儿用剂量,药物的有效成分就过量了。一两次这样的错误或许问题不大,但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就会带来肝脏的损害。正确做法:每次给孩子服药前,都要非常仔细地检查瓶贴上的剂量指示,严格按照年龄和体重计算服药量,而且,不要随便把成人用药给孩子服用。错误五:给婴儿服用治疗痢疾的药物随便给婴儿服用治疗痢疾的药物可能又造成便秘,2岁以内的孩子服用此类药物还可能带来其他问题,所以要谨慎使用。另外,换一个角度想,腹泻可以把消化系统内的霉菌排出体外,而治疗痢疾的药物可以对付胃肠感染,却又可能导致霉菌在体内停留。正确做法:如果孩子轻微腹泻,尽量给他吃流食,若有必要也可以服用电解液。在最开始的8到12小时内,先暂停食用奶制品,代之以清淡食物,腹泻很快就会好转。错误六:服用过期药物有些药物比其他药物的有效期要短,更新更快。服用已经过了有效期的药物,很难把握它的作用,也许失效不起作用,也许药性更强了,这都对身体不利。正确做法:为安全起见,每3个月检查一次家里的药箱,把那些已经过期或拿不准的药物及时清理掉。错误七:在孩子睡前使用解充血药使用此类药物的一种副作用是使孩子烦躁不安,不易入睡。正确做法:如果孩子流清鼻涕,保持屋内湿度或洗一个淋浴都能让他感到舒服。采用这种物理的而不是药物的方式就不会带来副作用。错误八:将药品放进其他容器内不要把一种药放进其他的瓶子或小盒里,如果在新的容器上你做的标注不清楚,比如名称、服用剂量、有效期、副作用等等信息写得不明白,很可能造成在使用的时候犯错误。如果你给孩子服错了药物,或者用量不足或过量,后果是很难预料的。正确做法:保持药物原来的包装。错误九:持续服用不见效的非处方药很多父母在扮演医生的角色时,总是希望孩子吃了药就会好,但如果在给孩子服用了一种非处方药两三天后还是没有缓解或好转,就不要再耽搁了,你需要带孩子去看医生。还有,孩子发高烧或剧烈腹泻或呕吐,都需要及时去医院,由医生来诊断并开处方。正确做法:如果你给孩子服用的非处方药不能缓解他轻微的症状,带他去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