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病因
麻疹的病因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illivirus),与其他副黏液病毒不同之处为无特殊的神经氨酸酶活力,麻疹病毒为单股负链核糖核酸(RNA)病毒,对较大,镜下一般呈球形,径150~300nm,形态多变,有时可呈丝状,病毒中心由核糖核酸和对称的螺旋形衣壳组成,外盖脂蛋白包膜,上有短小突起带血凝素,可凝集猴红细胞,对最早分离的麻疹病毒Edm株进行基因测序,已知其基因组不分节,长度约 15893bp,共有六个结构基因,编码六个结构蛋白,从3端开始依次为:核蛋白(N)分子量60×103,磷酸蛋白(P)分子量72×103,膜蛋白(M)分子量37×103,血溶素(F)分子量60×103,血凝素蛋白(H)分子量78×103~80×103以及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大蛋白(L)分子量210×103,其中N,P,L蛋白与病毒RNA结合,而另外三种M,H,F蛋白则与病毒包膜结合,N蛋白为麻疹病毒的主要蛋白,以磷酸化形式存在,在基因包装,复制和表达方面发挥主要作用,还参加RNA的结合,核膜结构的形成等,P基因可编码三种长度不同的蛋白,即P,C,V蛋白,P蛋白为磷酸化的聚合酶结合蛋白,与N 及mRNA结合成复合物,参与RNA的包膜和调控N蛋白的细胞定位,V蛋白和C蛋白可能具有调控复制与转录的功能,L基因编码的蛋白与一般依赖RNA的 RNA聚合酶相同,P与L蛋白和核衣壳共同形成核蛋白复合物,M基因编码的膜蛋白处于病毒包膜与核壳体之间,为一种非糖基化蛋白,形成病毒包膜的内层,维持病毒颗粒的完整,作用于病毒的繁殖,与病毒装配和芽生有关,F基因编码融合蛋白,为一种糖基化蛋白,在包膜表层,其前体F0无生物活性,裂解为F1和 F2蛋白时才具活性,F蛋白与病毒的血溶活性和细胞膜融合活性有关,当病毒扩散时,使细胞与细胞融合,H基因编码血凝蛋白,为一种糖基化表面蛋白,有血凝作用,为血凝素,在病毒黏附于宿主细胞时起作用,现已知H蛋白含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可与存在于宿主细胞表面的麻疹病毒受体(CD46)结合,启动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感染过程,麻疹感染时,人体可产生对这三种包膜复合蛋白的抗体,F蛋白和H蛋白是麻疹病毒接触人体免疫系统,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应答的主要病毒抗原,有认为缺乏对F蛋白的抗体可在临床上引起异型麻疹,而缺乏对M蛋白的抗体则与麻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的发病相关。
麻疹病毒可适应人,猴,狗的组织细胞培养,也易在鸡胚细胞中培养传代,从患者标本中分离病毒,一般应用原代人胚肾或猴肾细胞最易成功,细胞培养中可出现两种病变:一为发生细胞融合,形成巨大融合细胞,可含10~130余个核,并有核内包涵体;另一种病变为细胞变成梭形或放线状,人类是麻疹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猴也可发生感染,症状较轻,麻疹病毒野毒株不能感染实验室中小动物,但疫苗株麻疹病毒已可经脑内注射感染新生乳鼠。
麻疹病毒在体外较不稳定,易失活,对热,干燥,紫外线及脂肪溶剂如乙醚,氯仿等极为敏感,故煮沸,日照及一般消毒剂均易灭活,在56℃ 30min即可灭活,在pH7时病毒生存好,而pH<5或>10均不能存活,随患者飞沫排出体外的麻疹病毒在一般室温下其活力至少可维持 34h,若病毒悬存于含有蛋白质的物质如黏液中,则其存活时间可延长,因蛋白质可保护病毒不受热和光的影响,受蛋白质保护的麻疹病毒可在-70℃下保存活力5年以上。
荨麻疹病因
食物(15%):
如鱼,虾,蛋类,奶类最常见,其次是肉类和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另外腐败性食品分解为多肽类,碱性多肽是组胺释放物,蛋白食品在未彻底消化之前,以胨或多肽形式被吸收,可引起荨麻疹,这在儿童较多见,也可能是儿童的消化道黏膜通透性与成人不同所致,另外加入食物中的色素,调味剂,防腐剂,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质也能引起荨麻疹。
药物(10%):
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可形成抗原的药物,如青霉素,血清,疫苗,磺胺,呋喃唑酮等,另一类为组胺释放剂,如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哌替啶,多黏菌素,维生素B,奎宁,肼苯达嗪等。
感染(10%):
各种感染因素均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是引起上感的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柯萨奇病毒等;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血吸虫,丝虫,阿米巴和疟原虫等;细菌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齿槽脓肿,鼻窦炎,脓疱疮,败血症等。
吸入物(15%):
花粉,灰尘,动物皮屑,烟雾,羽毛,真菌孢子,挥发性化学品(如甲醛,丙烯醛,除虫菊,化妆品等)和其他经空气传播的过敏原等。
物理因素(19%):
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和机械性刺激。
内脏和全身性疾病(15%):
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甲亢,高脂血症,内分泌改变(月经,妊娠,绝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慢性疾病如胆囊炎,肾炎,糖尿病等。
动物及植物因素(15%):
如昆虫叮咬,毒毛刺入(如毛虫,甲虫及飞蛾的毛鳞刺入皮肤)以及接触荨麻,羊毛等。
精神因素 (15%):
精神紧张或兴奋,运动后引起乙酰胆碱释放。
遗传因素(5%):
某些型荨麻疹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冷性荨麻疹,遗传性家族性荨麻疹综合征等。
发病机制
有变态反应性和非变态反应性两种:
1.变态反应性
多数属Ⅰ型变态反应,少数为Ⅱ,Ⅲ型变态反应,Ⅰ型变态反应由IgE介导,又称IgE依赖型反应,其机制为上述变态反应原使体内产生IgE类抗体,吸附于血管周围肥大细胞和血循中嗜碱性粒细胞,当抗原再次侵入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的高亲和性受体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肥大细胞膜如膜层结构的稳定性改变,以及内部一系列生化改变如酶激活,促使脱颗粒和一系列化学介质的释放而形成风团。
输血反应引起的荨麻疹为Ⅱ型变态反应,多见于选择性IgA缺乏患者,当这些患者接受输血后,产生抗IgA抗体,再输入血液后即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并产生过敏性休克毒素(anaphylatoxin)及各种炎症介质,引起荨麻疹,红细胞破碎及过敏性休克等。
细数荨麻疹治疗方法
1、针对病因治疗荨麻疹
荨麻疹的治疗要以消除病因为主,有感染时常须应用抗菌素,对某些食物过敏时暂且不吃。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荨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难确定或不能发现病因。
2、中医治疗荨麻疹
中药治疗各类荨麻疹有显效。急性荨麻疹风热型用荆防汤,风寒型用麻桂各半汤治疗。丘疹状荨麻疹用荆防汤治之,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时同急性荨麻疹治疗;病程迁延者用活血化瘀,健脾祛湿,温中补肾,辨证治疗。有热者用清热宽胸汤,有风寒者用永安止痒方,脾虚用胃苓汤,人参健脾丸,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等治之。
3、内服外用相结合
首先,内用药抗组织胺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其次,局部用药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洗剂都可达到暂时的疗效。
丘疹性荨麻疹常见病因
丘疹性荨麻疹病因蚊虫叮咬有关
蚊虫叮咬是丘疹性荨麻疹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夏秋季节蚊虫、螨虫、隐翅虫、臭虫、跳蚤、虱、毛虫等作用身体暴露部位,进而诱发过敏的症状。脸、颈、四肢等出现红色水肿、叮咬痕迹,刺痛、灼疼、奇痒、脓疱疮以及发烧的症状,因此夏秋等蚊虫活跃期间要注意暴露皮肤的位置的保护。
丘疹性荨麻疹病因其他致病的因素
除蚊虫叮咬外,环境变化,胃肠道障碍或食物过敏等情况导致丘疹性荨麻疹病因也不容忽视。如果患者有出现皮肤不适,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头晕、腹泻等胃肠道方面的症状要特别注意。不能要消除胃肠道方面的疾病外,同时要科学膳食,避免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活陋习。
荨麻疹患者如何治疗
1、针对病因
荨麻疹的治疗要以消除病因为主,有感染时常须应用抗菌素,对某些食物过敏时暂且不吃。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荨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难确定或不能发现病因。
2、内服外用
内用药抗组织胺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局部用药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洗剂都可达到暂时的疗效。
3、中医治疗
急性荨麻疹风热型用荆防汤,风寒型用麻桂各半汤治疗。
荨麻疹病因有哪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质量随之下降,难以抵挡一些病毒的侵袭,随之患病,身体抵抗力的下降也会导致荨麻疹的发生,得了荨麻疹使我们烦躁不安,那么到底什么是荨麻疹呢?荨麻疹的病因具体的都有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荨麻疹发作的时候会伴有瘙痒,皮损部位会出现白色的或者褐色的疙瘩并且周围有红晕。急性荨麻疹一般是来的快去的也快但是易反复复发,并且急性荨麻疹如果不及时的治疗还会发展成为慢性荨麻疹,这对患者来说就更加有危害了。
1、荨麻疹的病因是比较复杂的,但是归根结底来说还是因为过敏而引起的,这个过敏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的因素,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就要远离容易引起荨麻疹的过敏原。人的皮肤是很脆弱的,有的时候受到刺激就会引发各种皮肤病,尤其是过敏这样的皮肤病,生活中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有很多,我们平时的饮食中就有很多是引起过敏的物质,比如说海鲜。
2、环境因素也是荨麻疹发病的愿意,忽冷忽热都会对皮肤产生很大刺激,有的人甚至因为天气转凉而患有寒冷性荨麻疹。还有一些物理因素也是引起荨麻疹的常见因素,比如一些机械性的压力或者划伤等都是引发荨麻疹的因素。
通过专家解释了荨麻疹的发病因素,我们也知道了在生活中我们怎么去预防,如果患有荨麻疹一定要及时区医院治疗,在治疗期间一定要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己胡乱的用药,这样会引起其它的皮肤病,延误治疗,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患了荨麻疹患者应该怎么办
治疗荨麻疹要内服外用相结合,内用抗组织胺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其次,局部用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洗剂都可达到暂时的疗效。
中医治疗各类荨麻疹有显效,急性荨麻疹风热型用荆防汤,风寒型用麻桂各半汤治疗。丘疹状荨麻疹用荆防汤治之,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时同急性荨麻疹治疗;病程迁延者用活血化瘀,健脾祛湿,温中补肾,辨证治疗。有热者用清热宽胸汤,有风寒者用永安止痒方,脾虚用胃苓汤,人参健脾丸,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等治之。
针对病因治疗荨麻疹。荨麻疹的治疗要以消除病因为主,有感染时常须应用抗菌素,对某些食物过敏时暂且不吃。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荨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难确定或不能发现病因。
患者患荨麻疹主要就是因为人们的抵抗力下降导致病毒侵入人体造成的,即“风邪外侵,营卫失调”造成的。初春依旧寒冷,同样需要保存更多的热量来满足身体的需要。所以,荨麻疹患者必须要注意保暖,尤其是病患部位的保暖。其次,对荨麻疹患者除了采用中医中药实施净血排毒外,日常生活中要经常锻炼、防寒保暖、避免受到外界刺激、注意饮食等等,只要做好有效防治,就可以很好地应对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病因
引起荨麻疹的因素甚多,病因较复杂,约3/4患者找不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常见的发病原因有:
1、食物 如鱼、虾、蛋类、奶类最常见,其次是肉类和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另外腐败性食品分解为多肽类,碱性多肽是组胺释放物。蛋白食品在未彻底消化之前,以胨或多肽形式被吸收,可引起荨麻疹,这在儿童较多见,也可能是儿童的消化道黏膜通透性与成人不同所致。另外加入食物中的色素、调味剂、防腐剂、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质也能引起荨麻疹。
2、药物 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可形成抗原的药物,如青霉素、血清、疫苗、磺胺、呋喃唑酮等,另一类为组胺释放剂,如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哌替啶、多黏菌素、维生素B、奎宁、肼苯达嗪等。
3、感染 各种感染因素均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是引起上感的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柯萨奇病毒等;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血吸虫、丝虫、阿米巴和疟原虫等;细菌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齿槽脓肿、鼻窦炎、脓疱疮、败血症等。
4、吸入物 花粉、灰尘、动物皮屑、烟雾、羽毛、真菌孢子、挥发性化学品(如甲醛、丙烯醛、除虫菊、化妆品等)和其他经空气传播的过敏原等。
5、物理因素 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和机械性刺激。
6、动物及植物因素 如昆虫叮咬、毒毛刺入(如毛虫,甲虫及飞蛾的毛鳞刺入皮肤)以及接触荨麻、羊毛等。
7、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或兴奋、运动后引起乙酰胆碱释放。
8、内脏和全身性疾病 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甲亢、高脂血症、内分泌改变(月经、妊娠、绝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慢性疾病如胆囊炎、肾炎、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