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性心肌炎是怎么回事
扩张性心肌炎是怎么回事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心肌疾病。本病的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
二、有哪些临床表现?
以中年人居多。起病多缓慢,有时可达10年以上。症状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其中以气短和水肿最为常见。最初在劳动或劳累后气短,以后在轻度活动或休息时也有气短,或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常感乏力。
体检见心率加速,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有抬举性搏动,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常可听得第三音或第四音,心率快时呈奔马律。由于心腔扩大,可有相对性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此种杂音在心功能改善后减轻。晚期病例血压降低,脉压小,出现心力衰竭时舒张压可轻度升高。交替脉的出现提示左心衰竭。脉搏常较弱。
心力衰竭时两肺可有啰音。右心衰竭时肝脏肿大,水肿的出现从下肢开始,晚期可有胸、腹腔积液,出现各种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窦房阻滞可导致阿-斯综合征,成为致死原因之一。此外,尚可有脑、肾、肺等处的栓塞。
三、饮食该注意什么?
扩张心肌病的饮食宜两高一多:心肌病由于心气不足,心失所养,故宜吃优质易消化的高蛋白如鱼肉、瘦肉、牛奶、大豆制品和高热量食物;还宜多吃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如富含维生素bl的粗粮、豆类可防治扩张心肌病、心衰;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有提高免疫功能,防止心肌因自身免疫反应而受到损害。
患有扩张性心肌炎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多休息,合理的休息有助于病情早日痊愈。另外,如果患有扩张性心肌炎,还要注意预防感冒,因为感冒病毒有可能侵入心脏。患者平时注意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也要注意调整饮食习惯,饮食宜清淡。
扩张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以中年人居多。起病多缓慢,有时可达10年以上。症状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其中以气短和水肿最为常见。最初在劳动或劳累后气短,以后在轻度活动或休息时也有气短,或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常感乏力。
体检见心率加速,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有抬举性搏动,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常可听得第三音或第四音,心率快时呈奔马律。由于心腔扩大,可有相对性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此种杂音在心功能改善后减轻。晚期病例血压降低,脉压小,出现心力衰竭时舒张压可轻度升高。交替脉的出现提示左心衰竭。脉搏常较弱。
心力衰竭时两肺可有啰音。右心衰竭时肝脏肿大,水肿的出现从下肢开始,晚期可有胸、腹腔积液,出现各种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窦房阻滞可导致阿-斯综合征,成为致死原因之一。此外,尚可有脑、肾、肺等处的栓塞。
如何鉴别酒精性心肌病
1、扩张性心肌病
酒精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酷似。有学者将两者组织学及临床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扩张型心肌病的部分患者系心肌炎演变而来,故其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程度以及细胞核等改变均较酒精性心肌病明显。此外,后者在临床测得的心胸比值、心脏指数以及收缩压测值/收缩末期容积,在停止摄取酒精饮料后明显获得改善,而前者不明显。
2、维生素B1缺乏性心脏病
酒精性心肌炎表现的心腔扩张、心动过速、静脉压增高以及下肢水肿等易与维生素B1缺乏性心脏病(脚气病性心脏病)相混淆。然而,前者多为心室收缩力降低致低心排量状态,而后者则为高心排量状态,临床可资鉴别。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1、顾名思义,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因此病毒性心肌炎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最为常见。
2、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其病变的广泛程度和部位。病情较轻的患者早期几乎没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严重的话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病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早期的症状为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倦怠、恶心呕吐、腹泻等。病情加重发展患者就会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或心前区隐痛、头晕、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极少数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3、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值得说明的是,该病的预后较好,极少有患者因病毒性心肌炎而死亡,患者可不必担心。但是目前还没有根治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可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炎,如果是扩张型心肌炎,要采用扩张型心肌炎的治疗方案而非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措施。
扩张性心肌炎的病因
1.感染
动物实验中病毒不仅可以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且可以引起类似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变,近年来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本病患者的心肌活检标本中发现有肠道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的RNA,说明本病与病毒性心肌炎关系密切。
2.基因及自身免疫
过去认为大多数DCM病例是散发或特发的,但现在发现家族性的至少占40%~60%。家系分析显示大多数DCM家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线粒体和X连锁遗传。另一方面,免疫反应的改变可增高对疾病的易感性,亦可导致心肌自身免疫损伤。
3.细胞免疫
本病患者中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减弱机体的防御能力,抑制性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减低,由此发生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引起血管和心肌损伤。
扩张性心肌炎病人如何治疗
平时的时候人们就是应该要多运动的,这些都是比较重要且合理的,尤其是患上了扩张型心肌炎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所以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病人们更是要积极来选取好方法治疗。那么,扩张性心肌炎病人如何治疗?下面具体的解答吧。
1.休息及避免劳累必须十分强调,如有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者更应注意,宜长期休息,以免病情恶化。
2.有心力衰竭者治疗原则与一般心力衰竭相同,采用强心药、利尿药和扩血管药,由于心肌损坏较广泛,详地黄类、利尿药有益,在低肾小球滤过时,氢氯噻嗪可能失效,此时,需用袢利尿药,如:呋塞米。扩血管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有用,用时须从小剂量开始,注意避免低血压。
近年来发现本病有心力衰竭时用β受体阻滞剂有效,其机制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时肾上腺素能神经过度兴奋,β受体密度下调,在本病中其程度大于心肌梗塞后,β受体密度下调,在本病中其程度大于心肌梗塞后,用β受体阻滞剂后肾上腺素能神经过度兴奋的有害作用被去除,心肌内β受体密度上调,已知有β1好,起始用极小剂,然后缓慢加大剂量,此种治疗可以延长患者寿命。
3.有心律失常,尤其在症状者需用抗心律失常药或电学方法治疗,对快速室性心律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有猝死危险者治疗应积极。
4.对预防栓塞性并发症可用口服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聚集药。
5.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如维生素C、三磷酸腺苷、辅酶A、环化腺苷酸、辅酶Q10等可作为辅助治疗。
6.对长期心力衰竭,内科治疗无效者应考虑作心脏移植,术后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免疫抑制,纠正排斥,1年后生存率可达85%以上。
上述是专家对于疾病出现的治疗,相信人们都有了自己发现,所以也要提醒人们要积极注意正确的方法,多来了解后在去接受正规医院处理疾病到来。
扩张性心肌炎的简介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特点是以左心室(多数)或右心室有明显扩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以往曾被称为充血性心肌病。本病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男多于女(2.5:1),在我国发病率为13/10万~84/10万不等。约20%的DCM 患者有心肌病的家族史。起病缓慢,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30~50 岁多见,部分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史。
心肌炎有哪些类型
根据心肌炎临床表现可分为六个类型:
1. 无症状型 感染后1-4周心电图出现S-T改变,无症状。
2. 心律失常型 表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心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
3. 心力衰竭型: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4. 心肌坏死型:临床表现类似心肌梗塞。
5. 心脏增大型:心脏扩大,二尖瓣及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6. 猝死型:无先兆,突然死亡。
从心肌炎的症状划分,此疾病可分为三种:
扩张型性心肌炎、肥厚型心肌炎和限制性心肌炎。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炎和肥厚型心肌炎较为常见.
扩张型心肌 以心腔扩张为主要特征。
2.肥厚型心肌炎 临床上起病缓慢,多在30岁以前发病,约1/3的病有家族发病史。以气短最为常见,活动后加重。胸痛心悸等。也可有劳累性心前区疼痛,或活动时头晕或昏厥。也有的可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少。
按照引起因素可以划分为:
1.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上最为常见。
2.细菌性心肌炎 分心肌脓肿和白喉性心肌炎。
3.寄生虫性心肌炎 常见弓形虫性心肌炎和Chagas心肌炎。
4.免疫反应性心肌炎 常见于一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5.孤立性心肌炎或特发性心肌炎 多见于20~50岁的青、中年人。
6.风湿性心肌炎 风湿热的组成部分。
7.扩张性心肌炎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以30-50岁多见。
小儿心肌炎是怎么回事
1.常见病因
心肌炎常见病因,有感染、风湿、免疫、中毒等,小儿心肌炎中多见于病毒感染,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常见的为腺病毒(特别是血清型2及5)和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及B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CVB)最为常见。
2.其他病因
其他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及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狂犬病病毒,呼吸道肠道病毒等。
近年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病毒基因序列,提高了心肌炎的病因诊断,曾报道疑为病毒性心肌炎58例,患儿年龄2天~13岁,用PCR方法检测患者血液中人类小RNA病毒,阳性率为48%,其中4例进行斑点杂交,确定为柯萨奇B3病毒,以往由于病因诊断不明,所谓特发性心肌炎或间质性心肌炎,其中部分病例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
3.发病机制
心肌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随着分子病毒学、分子免疫学的发展,揭示出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涉及到病毒对被感染的心肌细胞直接损害和病毒触发人体自身免疫反应而引起心肌损害。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通过心肌细胞的相关受体侵人心肌细胞,在细胞内复制,并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导致变性、坏死和溶解。机体受病毒的刺激,激活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产生抗心肌抗体、白细胞介素—I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γ干扰素等诱导产生细胞粘附因子,促使细胞毒性T细胞(CD8’)有选择地向损害心肌组织粘附、浸润和攻击。加拿大学者Liu及Mason等根据近年的研究成果将心肌炎的发病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病毒感染阶段,自身免疫阶段及扩张性心肌病阶段。
扩张型心肌病的保健措施有什么
1、防感染,控制病因:张性心肌病目前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特别是在气温变化较大的冬春季节,容易患感冒、感染,甚至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的慢性阶段或后遗症,少数心肌炎急性期即表现为心脏扩大,形成扩张性心肌病,所以控制致病因,预防感冒、感染,防止病毒对心肌细胞的侵袭是预防扩张性心肌病的第一步。
2、合理饮食,全面营养:“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等都说明了饮食对人身体的重要性。预防扩张性心肌病,饮食上要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忌食辛辣、油炸等食品;戒烟限酒,避免吸“二手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有条件的可采用食疗法辅助治疗。
猝死,真的防不胜防
莫轻视感冒、腹泻
心肌炎是常见病,感染性心肌炎常继发于病毒性感冒、腹泻后,根源在于感染了病毒,例如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感染后刚开始,人会有发烧、喉咙痛、打喷嚏、咳嗽、拉肚子等感冒症状,慢慢地,憋气、胸闷等症状也可能出现,这就提示病毒已经影响心肌了。心肌炎严重时,就变成重症心肌炎,也就是暴发性心肌炎。若此时仍不重视,要么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而猝死,要么留下慢性扩张性心肌病或慢性心功能衰竭。
暴发性心肌炎来势汹汹
暴发性心肌炎(重症心肌炎)的发生,一是病毒直接作用心肌,导致心肌炎;二是免疫反应,即病毒首先感染人体,在自身免疫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细胞进行攻击,产生对心肌的伤害,形成心肌炎。这就是为什么平常看着特别健康、少病少痛的人,却被自己强大的免疫力所伤。
重症心肌炎发病迅速,很多人在心肌炎还未发展为重症心肌炎时并不很重视,对感冒超过2周、持续低烧不重视,待出现胸闷、憋气时才就诊,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时机。心肌炎70%是可以通过治疗治愈的,25%会演变成慢性心肌衰竭,5%的可能会发展成重症心肌炎,拖到重症心肌炎时往往已经是心脏功能衰竭、心跳骤停。有数据显示,重症心肌炎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70%~80%,且治疗效果差,容易留下后遗症。最重要的预防方法,就是感冒后注意充分休息。
心律失常是年轻人猝死主因
猝死一般是在基础疾病的情况下被诱发的。当年轻人心脏有基础病(先天性的心脏病、心肌离子通道异常、频发心脏早搏)时,连续看电视、熬夜打游戏或工作等透支体力后,诱发心律失常、心脏早搏而突然晕倒的情况并不罕见。心律失常晕倒的情况下,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容易发生猝死。虽然有的人先天心肌离子通道异常,但没有过度疲劳等因素的诱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很多年轻人还对感冒、拉肚子不在意,这些“小病”也可能致死。感冒病毒可损心肌,导致心肌水肿,心脏功能下降,出现严重心动过缓而猝死;拉肚子太久也可因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而猝死。因此,如果感冒、腹泻一周后仍在发烧或腹泻不止,并且伴有胸闷、憋气、早搏等症状,必须及时来医院就诊,病后两周还没好,容易继发心肌炎,即使控制,心肌也已永久性的受损,因此,感冒延绵不愈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