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出汗的鉴别诊断
腋下出汗的鉴别诊断
腋窝多汗易混淆的症状的鉴别
1、臭汗症:臭汗症是指带有臭味的汗而言。一般认为是由于大汗腺分泌物和局部细菌作用功结果。(1)临床表现:臭汗症可分为全身性臭汗症与局部性臭汗症两种。全身性臭汗症:往往是一种和种族有关的生理现象,也可见于卫生习惯不良者,服食某些食物如葱、蒜、芥末或某些药物如麝香等,在个别人中可产生臭汗。局限性臭汗症;主要发生在腋下、足、会阴,表现为多汗且有臭味,以腋臭最常见。臭汗气味轻重不同,大多与多汗有关,夏季加重,以青春发育期臭味最浓,随年龄增长而减轻。
2、手足多汗症:常局限于掌跖,部分患者尚有腋部多汗,一般初发于儿童或青春期,男女均可发病,多数持续数年,部分患者在25岁以后可能会自然减轻。该病发作时汗珠可不停的滴流,尤其是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恐怖、焦虑或愤怒时明显。出汗可以是连续性的或间歇性的,如果是连续性出汗,则情绪因素不重要,如果是间歇性出汗,则可能是由于焦虑、压力或恐惧引发。手足多汗症大多数是由于交感神经异常亢进所致。表现为手足多汗,整体手足湿淋淋,虽然对健康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严重影响学习、社交、工作等。某些病例可能有家族遗传史。
3、更年期多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出现的阵发性多汗症状,给病人带来了许多烦恼,临床采用验方胡桃仁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方法是选用饱满,无虫蛀、不变质之胡桃仁,连二层黄皮,每日早晚各嚼服4-5个,一般连服5-7天即可见效,15-30天即可痊愈。
脑出血如何鉴别诊断
脑出血鉴别诊断
(1)蛛网膜下腔出血
起病急,多见于青少年,常有意识障碍、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可有动眼神经瘫痪,脑脊液压力增高,呈血性,脑血管造影可发现有动脉瘤等,可助诊断。
(2)脑栓塞
起病急,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3)脑血栓形成
发病较缓慢,多见于老年人,常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一般发生在休息或睡眠中,起病之初常无意识障碍,脑脊液压力不高、透明,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助鉴别。
(4)脑肿瘤
起病缓慢,常有头痛、呕吐且进行性加重症状,体检可有视神经乳头水肿及局灶性神经体征等,可助鉴别。
(5)其它原因所致昏迷
如药物中毒、低血糖及乙型脑炎等,均有各自病例特征,一般可与脑出血昏迷区别开来。
鼻出血诊断鉴别
1.详细询问病史及出血情况,确认出血源于鼻腔或相邻组织,排除咯血和呕血。
2.确定出血部位,结合前鼻镜、鼻内镜及/或CT、MRI检查,判断出现部位。
3. 血常规检查,对于出血量较大及怀疑为血液病的病人必不可少。对应用抗凝药物及怀疑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需要检查出凝血功能
胃出血诊断鉴别
急性胃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约占70%左右。引起急性胃出血的常见疾病是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出血性胃炎及口服阿司匹林、考的松等药物引起的急性溃疡,严重烧伤和大手术等引起的应激性溃疡等。
1、呕血和黑便:凡出血后因血液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的,便可有呕血表现。若出血后立即呕出,血液呈鲜红色;若血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经胃酸作用后再呕出,则呈咖啡渣样的棕褐色。血液除吐出外,更多的是从肠道排出。由于血红蛋白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所以,排出的血液一般都是柏油样黑便。只有当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内通过很快时,排出的血液才呈暗红色,或偶尔呈鲜红色。一般而言,当出血量大时,有黑便又有呕血;当出血量小时,常常仅有黑便。如果出血部位在十二指肠,呕血较少见。
2、出血引起的全身症状:若出血速度慢,量又少,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仅在长时间出血后出现贫血。若出血量多又快,则可出现心慌、出冷汗和面色苍白,甚至血压下降等急性失血表现。
3、原发疾病的症状: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溃疡病、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食管癌或十二指肠癌、急性胃粘膜损伤出血等。若为溃疡病出血,则出血前常有上腹疼痛史;若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则有肝硬化病史及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汗孔角化症的鉴别诊断
本病根据临床表现,一般诊断不难,必要时可作活检以证实之,因本病的组织病理象有诊断价值。
1.多于青少年发病。
2.可发生于头、面、躯干、四肢任何部位。
3.皮损轻重不一,一种为光化性浅表播散性汗孔角化症,发生于面部的多发性淡灰褐色环形角化斑片,有一堤状角化嵴,对称性分布,多有家族性发病。重者全身皮肤大片褐色角化斑片,环形或地图状,有的呈列序状排列,发生在眼睑处可导致睑外翻,少数病人可在汗孔角化损害上发生鳞癌。
4.组织病理有典型角化不全的柱状鸡眼样板。
本病需与扁平苔藓、萎缩性硬化性苔藓、疣、光线性角化症、疣状表皮痣、Bowen病以及穿通性弹性纤维病相鉴别。
(一)寻常沈:为一角质增生,中央无萎缩,多单发、散发。
(二)扁平苔癣:皮损为扁平发亮的丘疹,表面覆有蜡样薄膜鳞屑,粟粒至绿豆大,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可见Wickham纹,多发生于四肢屈侧,自觉瘙痒。
脑出血的诊断鉴别
一、诊断
中老年患者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应考虑脑出血的可能,结合头颅CT检查,可以迅速明确诊断。
二、鉴别诊断
1、与其他脑血管病的鉴别
由于脑出血与脑梗死在治疗上有所不同,因此两者鉴别很重要,轻型脑出血与脑梗死的鉴别还是困难的,此时,应进行脑CT扫描,对有明显意识障碍者应与颅内大动脉(如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相鉴别,在患者情况允许或尚无条件进行CT扫描时,为了区别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
2、与脑肿瘤的鉴别
脑肿瘤一般表现为逐渐加重的颅内压增高及神经系统定位征,根据病史,体征特别是结合脑CT扫描不难做出诊断,但有少部分病例,特别是老年病例初期症状不典型,类似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起病形式,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脑CT征象又类似于脑梗死,则极易误诊,而部分脑肿瘤患者由于瘤内出血,可使病情突然加重,临床表现类似脑出血的表现,所以在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一般脑肿瘤患者经临床积极治疗,在降颅压后症状可有短暂性好转,但总的趋势是病情在发展加重,因此,对于颅内高密度病灶,除了考虑脑出血外,也应考虑脑肿瘤的可能,必要时,可做强化扫描。
关于脑瘤引起的脑血管病,即脑瘤卒中,与脑血管病的鉴别,下列几点可作参考:①脑瘤性卒中一般不伴有高血压,而脑血管病多有高血压病史,②脑瘤性卒中多为转移瘤所致,有原发病灶的表现,而脑血管病则无相关疾病症状,③脑瘤性卒中经脱水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可有暂时性好转,但症状很快出现反复,仍会再加重,脑血管病经治疗好转后,一般没有再反复,④脑瘤性卒中偏瘫较轻,并常伴有癫痫发作,而脑血管病偏瘫重,癫痫发生率很低或没有,⑤脑瘤性卒中眼底检查视盘水肿较重,且常呈进行性加重;而脑血管病视盘往往没有水肿或水肿较轻,多数经治疗后很快消失,⑥脑瘤性卒中多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病史,并且逐渐加重,而脑血管病多为急性发病,既往一般没有颅内压增高的病史,⑦脑瘤性卒中一般而言,发病相对较慢,症状多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而脑血管病发作性疾病,发病相对较急,⑧脑CT平扫和强化,以及脑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3、与其他昏迷的鉴别
昏迷病人应与一氧化碳中毒、肝昏迷,尿毒症、低血糖等引起的意识障碍相鉴别。主要详细询问病史,体征以及CT、脑脊液等检查。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可以出现颅内出血,当怀疑有这些原因的时候需要仔细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症状。
(1)一氧化碳中毒:诊断主要应依靠详细的病史资料,必要时检查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呈阳性反应可确诊。早期脑CT扫描或脑MRI检查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2)肝性昏迷:肝性昏迷即肝性脑病,是由于急、慢性肝细胞功能衰竭,或广泛门-腔侧支循环形成,或门-腔静脉分流术后,使来自肠道的有毒分解产物(氨、胺等)绕过肝脏而经门-腔分流进入体循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而引起精神神经症状或昏迷。
(3)尿毒症: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最严重的并发症。
①常见原因:各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狼疮肾、紫癜肾,以及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肾脏病变等。慢性肾脏感染性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代谢病,如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高尿酸血症、多发性骨髓瘤。长期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等。
②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疲乏、头晕、头痛、记忆减退、失眠,可有四肢麻木、手足灼痛和皮肤痒感,晚期出现嗜睡、烦躁、谵语、肌肉颤动甚至抽搐、惊厥、昏迷。可以伴有胃肠道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造血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以及皮肤失去光泽、干燥、瘙痒,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平衡紊乱等系列症状。
③神经系统检查,没有定位体征。诊断主要是根据肾脏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做出诊断。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脑血管病患者常伴有糖尿病,所以应注意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鉴别。
①在糖尿病的基础上,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创伤、手术、感染、妊娠和分娩等可诱发酮症酸中毒。
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实验室检查是尿糖和尿酮体阳性,可伴有蛋白尿和管型尿;血糖明显增高16.7~33.3mmol/L。有时可达55.5mmol/L以上,伴酮体增高,血液的pH值下降,碱剩余负值增大等。
③临床表现和诊断:早期酮症处于代偿性酸中毒阶段,多尿、口渴、多饮等糖尿病症状加重或首次出现。酸中毒到失代偿阶段病情迅速恶化。出现饮食减退、恶心、呕吐、极度口渴、尿量显著增多等症状,常伴有嗜睡、头痛、烦躁、呼吸急快、呼气中含有丙酮如烂苹果味。后期严重失水,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燥,弹性差,眼球下陷,眼压低,声音嘶哑,脉细数,血压下降。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终于昏迷。少数患者可有腹痛,易误诊为急腹病。
④没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多汗症如何鉴别诊断
多汗症主要根据多汗的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结合客观检查,通常不难诊断。
本症特点突出,非常好诊断,难于与其它病搞混,主要是继发性多汗症的病因鉴别,应依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做出判断,如糖尿病有血糖和尿糖化验的异常,脑部器质性病变应存在定位症状和体征。
经常出汗异常的鉴别诊断
潮汗:指汗腺分泌汗液,结核型麻风的斑状损害、除有局部感觉异常外,常有局部无汗。慢性放射性皮炎损害,除有皮肤干燥、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外,常有局部无汗。因此详细的体格检查,可找出发汗异常的原因,以明确诊断。
周身出汗:过多出汗,可造成人体血液循环的流量减少,循环变慢,使得人体的散热量趋减,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大量出汗,还能使人体盐分流失,细胞因缺钠而造成热痉挛。如果孩子平素身体虚弱,夜间入睡时大汗淋漓,如同水浇,甚则整夜汗出不止,透枕湿衣,且伴有烦躁、哭闹、消瘦等症状,则属于病理性多汗。常见的原因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除夜间多汗外,还伴有烦躁、睡眠不宁、易惊醒、方颅、忱秃、鸡胸等症。
腋部掌心出汗: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汗腺过多分泌的一种疾病。交感神经支配全身的出汗,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通过控制出汗散热来调节人体的体温,但是症病人的出汗和面部潮红完全失去了正常的控制,多汗和面部潮红使患者每日处在无奈、焦躁或恐慌之中。
腋窝多汗的鉴别诊断
1、臭汗症:臭汗症是指带有臭味的汗而言。一般认为是由于大汗腺分泌物和局部细菌作用功结果。(1)临床表现:臭汗症可分为全身性臭汗症与局部性臭汗症两种。全身性臭汗症:往往是一种和种族有关的生理现象,也可见于卫生习惯不良者,服食某些食物如葱、蒜、芥末或某些药物如麝香等,在个别人中可产生臭汗。局限性臭汗症;主要发生在腋下、足、会阴,表现为多汗且有臭味,以腋臭最常见。臭汗气味轻重不同,大多与多汗有关,夏季加重,以青春发育期臭味最浓,随年龄增长而减轻。
2、手足多汗症:常局限于掌跖,部分患者尚有腋部多汗,一般初发于儿童或青春期,男女均可发病,多数持续数年,部分患者在25岁以后可能会自然减轻。该病发作时汗珠可不停的滴流,尤其是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恐怖、焦虑或愤怒时明显。出汗可以是连续性的或间歇性的,如果是连续性出汗,则情绪因素不重要,如果是间歇性出汗,则可能是由于焦虑、压力或恐惧引发。手足多汗症大多数是由于交感神经异常亢进所致。表现为手足多汗,整体手足湿淋淋,虽然对健康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严重影响学习、社交、工作等。某些病例可能有家族遗传史。
3、更年期多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出现的阵发性多汗症状,给病人带来了许多烦恼,临床采用验方胡桃仁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方法是选用饱满,无虫蛀、不变质之胡桃仁,连二层黄皮,每日早晚各嚼服4-5个,一般连服5-7天即可见效,15-30天即可痊愈。
保持局部的清洁,去除分泌物以减少细菌的繁殖;局部使用止汗芳香剂,定时擦洗、擦药可以暂时缓解狐臭。积极治疗原发病。
汗疱疹的鉴别诊断方法
汗疱疹是皮肤湿疹的一种,对称性的发生于手或脚的侧面。是发生在掌跖的水疱性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但是如何来鉴别汗疱疹与其他的皮肤病不同呢?只有鉴别出来,才好对症下药。方能的药到病除。
汗疱疹应该和哪些症状鉴别?
1、汗疱疹:皮疹好发于掌跖,水疱为深在性,集簇成群,对称发生。水疱为针尖大小,于后蜕皮,春季多见,常伴有掌跖多汗,病程有局限性,反复发作。
2、水疱型手癣:早期常单侧发生。初发时为限局性水疱,逐渐扩大、融合、脱屑,边界清楚,起病急,多夏天发生冬天消失。自觉剧痒,患者多为成人,儿童很少受染,霉菌检查阳性。皮损以指、趾缝中更为多见。
3、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刺激物或致敏物的病史。损害为红斑、丘疹、水疱,其边界和接触物质相一致而且比较清楚,在水肿性红斑的基础上伴有大小不等的水疱。自觉瘙痒或有烧灼感。
4、手部湿疹:好发年龄为30~50岁,多为病程较长的慢性顽固性湿疹。易发生于手掌大小鱼际和掌心手背。亦可侵及腕部和手指。手掌皮疹为水疱,脱屑,可合并皲裂,常对称发生,边界多不清楚。手背部湿疹常见水疱、红斑和鳞屑同时存在。
5、掌跖脓疱病:损害为掌跖部起水疱、脓疱,周围有红斑,约小米至绿豆大小,5~7日后脓疱干涸,结痂,不断出现新疹,反复发作,掌跖皮肤增厚、角化、脱屑,伴不同程度的瘙痒。本病慢性病程,可迁延数年或十余年,发病多在30~50岁,疱液细菌和真菌培养均为阴性。
通过以上的介绍,您已经明白了怎么鉴别汗疱疹和其他皮肤病的不同了没有?当然,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随时欢迎您向我们在线的医师咨询,他们会专门问您解答的。提醒广大的朋友,平时一定要注意卫生,养成常洗手的习惯。
汗管瘤如何鉴别诊断
1.睑黄瘤 常见于上睑近内眦处,为黄色丘疹或斑块,常对称分布,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常伴有高脂蛋白血症。
2.扁平疣 主要见于青少年,多发生在面部,但下睑非好发部位,除面部外,也可见于手背,为表面光滑,质硬,粉红,淡黄,浅褐或正常肤色的芝麻至黄豆大小的扁平丘疹,散在或成群分布,一般无症状,偶有疼痛感,可自行消失,组织病理可以确诊。
3.疣状痣 皮损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为淡黄色或棕黑色疣状丘疹,表面角化过度,粗糙,多呈线状分布,组织病理检查为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基底层黑素增多,但无疣细胞。
4.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多发于头皮,皮损为单个乳头瘤状结节,斑块,表面有渗出,结痂,组织病理检查为表皮不同程度的乳头瘤样增生,并不规则地向真皮内陷形成乳头状囊腔。
5.幼年黑素瘤 皮损为单发的粉红色或红褐色坚实结节,直径1~2cm,表面光滑或疣状隆起,外伤后易出血。
6.硬斑病型基底细胞上皮瘤 皮损为扁平或略凹陷硬化淡黄色斑,光滑,表面有光泽,边缘常不清楚,组织病理完全不同。
7.毛囊瘤 皮损为多发的小圆形坚实丘疹和小结节,面部多见,向中心性分布,少数为单个发丘疹。
8.毛发上皮瘤 好发于鼻唇沟处,丘疹较大,往往呈半球形,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组织病理可以确诊。
9.发疹性汗管瘤 应与丘疹性环状肉芽肿和丘疹性梅毒疹鉴别,前者活检呈渐进性坏死,后者梅毒血清反应阳性,皮疹可自行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