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脑动脉瘤如何鉴别

脑动脉瘤如何鉴别

1、孤立性骨囊肿:多见于四肢长骨。常为中心型。呈对称性轻度膨胀的骨坏死。周围为致密硬化带。囊壁外缘光滑整齐。内缘则不光整。随骨骼生长逐渐移向骨干。常因病理骨折而发现。

2、巨细胞瘤:发病年龄较大。病变多位于长骨端的关节下方。关节面常为肿瘤的部分轮廓。由于肿瘤纵行。横行生长差不多。故肿瘤多呈球形。瘤内有皂泡状阴影。骨化及反应性骨硬化现象少见。而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病较轻。病变多位于干骺端。很少侵犯骨骺。常有不同程度的骨硬化现象。

3、非骨化性纤维瘤:常侵犯骨皮质。沿骨干蔓延。呈分叶状。边缘有硬化现象。有时边缘不完整。甚至有骨皮质断裂。

4、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多见于青少年。偏心生长。分叶状。并呈分房样。突入软组织时多无包壳。破坏区内有斑点状及斑片状钙化。

什么是脑动脉血管瘤

脑动脉血管瘤是由于脑动脉壁结构发育不良或因外伤、动脉硬化造成的动脉壁损伤或老化,使局部血管壁向外膨大而形成的囊状瘤体,就像脑血管壁上吹起的气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脑动脉血管瘤是生命的隐形不定时炸弹,假如破裂,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

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 ,为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突起,好发于脑底大动脉上,常伴管壁结构的薄弱和缺损,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动脉瘤有先天性(发育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 ,外伤性动脉瘤 ,动脉硬化动脉瘤 ,剥离性动脉瘤。好发年龄为40-60岁,女性多见。

脾动脉瘤鉴别诊断 脾动脉瘤的治疗

脾动脉瘤的并发症取决于动脉瘤的类型和发病诱因。真性动脉瘤的治疗适应证包括:

存在动脉瘤导致的临床症状

直径≥2厘米

需要外科手术,如门静脉分流手术和肝移植

保守治疗的晚期死亡率为4.9%。介入性治疗包括经皮动脉瘤栓塞或支架置入,或开腹手术行脾动脉结扎或切除。

血管内介入手术和开放性外科手术修复均已用于脾脏动脉瘤的治疗。使用的方法取决于患者的手术史、动脉瘤解剖如脾动脉迂曲阻碍导管的通过。与介入手术相比,开放性手术的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长、30天死亡率较高,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经血管内介入修复术后30天内,动脉瘤持续存在或复发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因此,建议手术监测。血管内介入修复术有较高的再手术率,但其成本效益仍高于开腹手术。

由于肝硬化患者手术并发症的风险较高,选择性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能是动脉瘤破裂的高危患者的一种可行性选择。内脏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包括:栓塞后综合征(发热、腹痛、胸腔积液、胰腺炎)、穿刺部位血肿、脾梗死、持续性腹痛等。

肝硬化所致脾动脉瘤的患者在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往往需要更长时间的住院治疗,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其存在更高的其他并发症风险。

脾动脉瘤鉴别诊断 脾动脉瘤要重视

脾动脉瘤破裂前多无明显症状,偶有左上腹不适感。一旦出现明显左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往往预示动脉瘤先兆破裂。破裂后有上腹部剧痛、低血压、休克等表现。部分脾动脉瘤以破裂出血为首发症状,很快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脾动脉假性动脉瘤较少见,其病理生理过程与真性动脉瘤不同。它通常出现于创伤、胰腺炎或术后。由于血管壁的完整性的破坏,假性脾动脉瘤更容易破裂。因此,不管假性动脉瘤的大小如何,都需要治疗。

得了肝脏多发性血管瘤怎么办

① 动脉瘤夹闭:

术其原理为用特制的一种无磁金属夹将动脉瘤从根部夹闭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目的。首先,根据脑血管造影查出动脉瘤所在的位置,采用锁孔技术、微创开颅,开一个小 孔,然后在高倍显微镜下把蛛网膜包裹的载瘤动脉解剖出来,降低动脉瘤内压,将血管充分显露出来;其次,将动脉瘤的瘤颈、瘤体显露出来,且将与动脉瘤粘贴的 细小脑穿通血管从动脉瘤表面分离出来,防止因手术误夹这些血管而带来的严重脑损害;最后用特制的脑动脉瘤夹夹闭脑动脉瘤与正常脑动脉相连的“脖子”,阻断 动脉瘤体遭受到血液的冲击从而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若一次未到位,可再调整。目前,动脉瘤夹闭术是最主流、最直接的动脉瘤治疗手段。

② 介入技术治疗动脉瘤

③ 动脉瘤填塞或孤立术等临床应用也较多,但研究报道动脉瘤完全闭塞率较低。且很多动脉瘤体不符合进行该项治疗的条件。

④ 动脉瘤壁加固术可保脑血管一时安全,长期来看,动脉瘤仍面临破裂危险。

你是脑动脉瘤的高危人群吗

女性多见,年轻人也好发!

在脑血管意外中,脑动脉瘤引起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但死亡率却是第一,尤以女性更多见。

许多人以为脑动脉瘤只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而事实是脑动脉瘤并非老年人的“专利”,脑动脉瘤最常发生于30~60岁的人群,其中30岁左右的患者往往因先天性血管薄弱,随着血流的长期冲击而发生脑动脉瘤。而50岁以上的脑动脉瘤患者一般因有动脉硬化,并伴有高血压等疾病而导致动脉瘤的发生,且多发动脉瘤更常见,破裂率也较高。

目前,中国有数以千万计的脑动脉瘤患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和少见。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破裂后的脑动脉瘤的病因诊断率和治疗率仅5%~10%,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率则更低,仅占治疗动脉瘤的1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高达60%~80%,有些医疗中心更是达到100%。

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破裂的动脉瘤中,大约60%左右的动脉瘤患者因病情过重而失去治疗的机会或残留下严重的残疾,同时治疗的时间、费用、难度、风险以及患者承受的痛苦均大大增加。而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则与此迥然不同。造成这个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公众没有及时关注自己的血管健康,对脑动脉瘤不够了解,导致大量病人丧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甚至来不及治疗就死亡了。

高血压等三类人群小心脑动脉瘤!

心脑血管发病率日趋低龄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是脑动脉瘤高发人群,日常体检应特别注意。

脑动脉瘤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脑部血管动脉的分叉薄弱部位,动脉瘤形如在血管壁长出的一个气球,一旦气球破裂,大量的血液就会进入脑部,导致脑部缺血缺氧,以及导致颅内高压,患者在短时间内可能因此死亡。

目前,随着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脑血管这些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可瞬间夺人性命的脑部血管疾病开始高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并伴有长期头痛,或有家族病史的,患脑动脉瘤疾病的风险更大,因此,在日常体检时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CT血管成像等检查。

自我检查: 一旦出现头部突然疼痛、作呕、昏迷,以及肢体麻木、眼睛感觉睁不开等这些不明症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到医院作脑部CT等检查,及时查找原因。一旦发现动脉瘤等脑血管疾病,立即手术,千万不要“等”。

脾动脉瘤鉴别诊断 脾动脉瘤的危险因素

真性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门静脉高压伴或不伴有肝硬化、肝移植、妊娠晚期和多胎妊娠。脾脏动脉瘤通常在50~60岁确诊。由于激素的影响,女性的发病率可能是男性的4倍。肝硬化也与巨大的脾脏动脉瘤(≥5厘米)相关。尽管非常罕见,但是巨大脾动脉瘤在男性中更为常见(男女比例为1.78:1),而且其破裂的风险更高。肝移植后脾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增加3%~4%。真性动脉瘤的罕见原因包括纤维发育异常,胶原血管疾病、血管炎和细菌性动脉瘤。

烟雾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脑动脉硬化 因脑动脉硬化引起的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多为老年,常有多年的高血压、高血脂史。脑血管造影表现为动脉突然中断或呈不规则狭窄,一般无异常血管网出现。

2.脑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 对于烟雾病出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应与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相鉴别。脑血管造影可显示出动脉瘤或有增粗的供血动脉、成团的畸形血管和异常粗大的引流静脉,无颈内动脉狭窄、闭塞和侧支循环等现象。故可资鉴别。

老年人脑动脉瘤出血治愈率

1、动脉瘤切除加脑血管重建适用于不能直接夹闭的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和椎动脉瘤。动脉瘤切除后在颅内重建(端端或端侧吻合)脑动脉。

2、瘤颈夹闭:应作为巨大型脑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特别适合有适当瘤颈、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床突旁或床突上段、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动脉、基底动脉分叉处、椎动脉等。但是,由于瘤体巨大、瘤颈宽重要穿通支和脑动脉分支与动脉瘤关系密切,使瘤颈夹闭困难或不可能。大组病例报道直接手术成功率30%~80%。

手术入路的选择、术时暂时阻断脑动脉,应用逆行性抽血”或瘤体切开取栓特种瘤夹应用等是提高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于基底动脉或大脑后动脉巨型动脉瘤,由于位置深在,载瘤动脉常被瘤体遮盖,术时难以达到控制载瘤动脉,因此更增加手术的难度,常需采用降温、体外循环下手术。

动脉硬化诊断鉴别

本病发展到相当程度,尤其有器官明显病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早期诊断很不容易,年长病人如检查发现血脂增高,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性病变,有利于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主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主动脉变化和主动脉瘤,须与梅毒性主动脉炎和主动脉瘤以及纵隔肿瘤相鉴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绞痛和心肌梗塞,须与其他冠状动脉病变所引起者相鉴别,心肌纤维化须与其他心脏病特别是心肌病相鉴别,脑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脑血管意外,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血管意外相鉴别,肾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高血压,须与其他原因的高血压相鉴别,肾动脉血栓形成须与肾结石相鉴别,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所产生的症状,须与其他病因的动脉病变所引起者相鉴别。

临床上还需对本病不同的发展过程进行鉴别,可分为四期:

1、无症状期或隐匿期:其过程长短不一,包括从较早的病理变化开始,直到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形成,但尚无器官或组织受累的临床表现。

2、缺血期:症状由于血管狭窄,器官缺血而产生。

3、坏死期:由于血管内血栓形成或管腔闭塞而产生器官组织坏死的症状。

4、硬化期:长期缺血,器官组织硬化(纤维化)和萎缩而引起症状。

不少病人不经过坏死期而进入硬化期,而在硬化期的病人也可重新发生缺血期的表现。

按受累动脉部位的不同,本病有下列类别:

1、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枝粥样硬化。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3、脑动脉粥样硬化。

4、肾动脉粥样硬化。

5、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6、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等。

动脉硬化诊断鉴别

主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主动脉变化和主动脉瘤,须与梅毒性主动脉炎和主动脉瘤以及纵隔肿瘤相鉴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绞痛和心肌梗塞,须与其他冠状动脉病变所引起者相鉴别,心肌纤维化须与其他心脏病特别是心肌病相鉴别,脑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脑血管意外,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血管意外相鉴别,肾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高血压,须与其他原因的高血压相鉴别,肾动脉血栓形成须与肾结石相鉴别,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所产生的症状,须与其他病因的动脉病变所引起者相鉴别。

临床上还需对本病不同的发展过程进行鉴别,可分为四期:

1、无症状期或隐匿期:其过程长短不一,包括从较早的病理变化开始,直到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形成,但尚无器官或组织受累的临床表现。

2、缺血期:症状由于血管狭窄,器官缺血而产生。

3、坏死期:由于血管内血栓形成或管腔闭塞而产生器官组织坏死的症状。

4、硬化期:长期缺血,器官组织硬化(纤维化)和萎缩而引起症状。

不少病人不经过坏死期而进入硬化期,而在硬化期的病人也可重新发生缺血期的表现。

按受累动脉部位的不同,本病有下列类别:

1、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枝粥样硬化。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3、脑动脉粥样硬化。

4、肾动脉粥样硬化。

5、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6、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等。

脑动脉瘤是怎么回事

先天性因素:

脑动脉管壁的厚度为身体其他部位同管径动脉的2/3,周围缺乏组织支持,但承受的血流量大,尤其在动脉分叉部。管壁中层缺少弹力纤维,平滑肌较少,由于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原因,分叉部又最易受到冲击,这与临床发现分叉部动脉瘤最多、向血流冲击方向突出是一致的。管壁的中层有裂隙、胚胎血管的残留、先天动脉发育异常或缺陷(如内弹力板及中层发育不良)都是动脉瘤形成的重要因素。先天动脉发育不良不仅可发展成囊性脑动脉瘤,也可演变成梭形成脑动脉瘤。

后天性因素:

(1)创伤 颅脑闭合性或开放性损伤、手术创伤,由于异物、器械、骨片等直接伤及动脉管壁,或牵拉血管造成管壁薄弱,形成真性或假性脑动脉瘤。

(2)其他 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如肿瘤等也能引起动脉瘤。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也可伴发动脉瘤。

(3)动脉硬化 动脉壁发生粥样硬化使弹力纤维断裂及消失,削弱了动脉壁而不能承受巨大压力。硬化造成动脉营养血管闭塞,使血管壁变性。40~60岁是动脉硬化发展的明显阶段,同时也是脑动脉瘤的好发年龄,这足以说明二者的相互关系。

(4)感染 感染性动脉瘤约占全部动脉瘤的4%。身体各部的感染皆可以小栓子的形式经血液播散停留在脑动脉的周末支,少数栓子停留在动脉分叉部。颅底骨质感染、颅内脓肿、脑膜炎等也会由外方侵蚀动脉壁,引起感染性或真菌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的外形多不规则。

动脉血管瘤治疗方法介入术

脑动脉瘤一旦在人体内破裂,病情是非常凶险的,需要尽快地对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抢救,一般选择开颅手术或者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近几年来发展的一项新兴的手术方式,属于微创,患者伤口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也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脑动脉瘤的常用方式之一。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原则在于,对于没有发生脑动脉瘤出血的患者,通过导丝介入的方式,防止脑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并且进一步清除患者体内的脑动脉瘤。对于已经发生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来说,介入的原则在于栓塞动脉瘤,使之不再继续出血,让出血口消失。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通常采用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或者使用支架或者球囊扩张术、密网内支架封堵等技术,使得动脉瘤出血被及时地制止,从而使得动脉瘤在脑内机化,随着时间地推移,逐渐动脉瘤出现萎缩,甚至是消失,这不同于传统的手术开颅手术切除动脉瘤,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治疗方法,患者不必受开刀之苦。

脑动脉血管瘤怎样治疗

脑动脉血管瘤一定要及早发现,小的没有破裂动脉血管瘤一般没有症状,大的可以有头痛、一侧眼睑下垂或肢体麻木等感觉。如果动脉瘤破裂出血,就会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以出现意识障碍。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就应该迅速就医,作出相应的检查。一旦确诊为动脉瘤,应尽快接受治疗。

脑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壁结构发育不良或因外伤、动脉硬化造成的动脉壁损伤或老化,使局部血管壁向外膨大而形成的囊状瘤体,就像脑血管壁上吹起的气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脑动脉瘤是生命的隐形不定时炸弹,假如破裂,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

随着医用材料、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介入治疗要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因为介入治疗相对于外科创伤小得多,越来越多的脑动脉瘤的病例会采用介入治疗。现在脑动脉瘤发病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引发的动脉瘤患者明显增加,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减轻工作压力可以减低动脉瘤发生的几率。

巨大型脑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巨大型脑动脉瘤占脑动脉瘤的2%~5%。其分布异于一般中、小型脑动脉瘤,40%分布于颈动脉,30%分布在椎基动脉,在椎基动脉好发为其特点。病人年龄、性别同一般动脉瘤。

巨大型脑动脉瘤指直径≥2.5cm的脑动脉瘤,它们在分布、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等方面不同一般中小型动脉瘤。

巨大型脑动脉瘤占脑动脉瘤的2%~5%。其分布异于一般中、小型脑动脉瘤,40%分布于颈动脉,30%分布在椎基动脉,在椎基动脉好发为其特点。病人年龄、性别同一般动脉瘤。

巨大型脑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1.颅内占位表现:

为巨型脑动脉瘤的主要表现,依所在部位不同可表现眶后痛、复视或眼睑下垂以及大量鼻出血等(海绵窦内动脉瘤),不对称性视野缺损、单侧视力减退(颈眼动脉瘤)、癫痫、智力减退伴视野缺损(颈内动脉分叉动脉瘤),精神症状伴视野缺损(前交通动脉瘤),癫痫、轻偏瘫(大脑中动脉瘤),共济失调、痴呆、眼肌麻痹和Weber征(基底动脉分叉动脉瘤),展神经麻痹、脑积水、痴呆和锥体束征(基底动脉主干动脉瘤),桥小脑角征如听力减退、半侧面部感觉异常、面瘫等 (椎基动脉汇合处动脉瘤),后组脑神经麻痹、四肢轻瘫、呼吸困难等(椎动脉瘤)。

2.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生率为 14%~35%。虽然巨型脑动脉瘤内常有血栓形成,约见40%病例,但仍容易出血。由于巨型动脉瘤的瘤壁张力高,较小型动脉瘤更易引起大出血。按 Laplace定律:动脉瘤壁张力=PR/2e,P为瘤内压力,R是瘤直径,e为瘤壁厚度,可见瘤越大,瘤内压越大,瘤壁承受张力亦更大。

相关推荐

脑动脉瘤怎样确诊

1、头颅CT:平扫头颅CT是目前诊断脑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它有下列作用:①明确有否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其程度,提供出血部位的线索。②结合增强CT检查,有时能判断出血病因。如显示增强的AVM或动脉瘤的占位效应;能了解伴发的脑内、脑室内出血或阻塞性脑积水。③随访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 2、脑脊液检查:也是诊断本病方法之一,特别是头颅CT检查阴性者。与头颅CT配合应用可以发现本病前驱头痛症状,但应掌握腰穿时机。SAH后1~2小时腰穿所得脑脊液仍可能清亮,所以应在SAH后2小时后行腰穿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与高血压脑出血的鉴别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于长期血压高,脑部已经硬化的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瘤体可能破裂而引起脑出血。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也是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但它又与一般的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有很大的不同: (1)这些微动脉瘤多发生在小动脉的分叉处,这些微动脉瘤非常小,目前的检查手段是无法发现的;而一般的脑动脉瘤主要发生在管径较大的脑动脉分叉处,通过脑血管造影基本都能发现。 (2)高血压脑出血的部位常见于基底节区,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出血即脑血肿。而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一般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种出血

脾动脉瘤鉴别诊断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10%~20%的肝硬化和腹水住院患者会发生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可能表现为腹水、腹痛、压痛、发热、脑病或肝肾功能恶化。 诊断性腹腔穿刺在鉴别腹水原因时比其他检查更有价值。医生应该计算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并进行细胞计数检查和腹水培养。如果腹水的中性粒细胞计数≥0.25 ×10^9/L,即使腹水培养结果为阴性,也可以确诊自发性腹膜炎。同时也应该进行血培养检查,因为50%的患者会合并菌血症。

经常剧烈头痛小心是动脉瘤

脑动脉瘤并非肿瘤,好发于40至50岁的男性,及50至60岁女性,是因为脑动脉管壁缺损,导致管壁不当向外膨出所造成的,万一破裂或导致蜘蛛膜下腔出血,严重时会造成死亡,堪称脑部不定时炸弹,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或是常抽烟、喝酒及有多发性肾脏疾病遗传因素者,属于脑动脉瘤的高危险群。 脑动脉瘤的异常警讯包括突发性剧烈头痛、颈部僵硬,肿瘤如压迫到神经,易造成眼睑下垂、复视、瞳孔扩大等症状。 大部分脑动脉瘤患者早期没有症状,仅有少部分患者进行脑血管摄影或健诊才能及早发现,目前治疗方式有栓塞及手术夹除,其

脑动脉瘤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脑动脉瘤又叫颅内动脉瘤,并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脑动脉一种异常的突起。脑动脉瘤能在任何年龄发生,但最常见的年龄是35~60岁。脑动脉瘤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病人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梗塞及高血压脑出血,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0%。病因多由先天性因素、动脉硬化、感染或创伤、血流冲击等因素造成。由于动脉瘤壁薄,极易破裂引起出血。 常见的症状有突然发作剧烈的头痛。生活中,头痛是常见的事,很多人不把它当回事。但是,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的专家指出,如果是剧烈头痛,可要警惕了,它有可能预示着某种危险的疾病,比如脑动脉瘤的典

脑瘤要做什么检查项目 脑瘤血管破裂危险吗

一般来说脑瘤血管破裂实际上指的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多因颅内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颅内动脉血管增高的基础上引起的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颅内动脉瘤常在高血压患者,情绪激动,过度劳累,还有饮食过饱的情况下容易破裂出血。根据统计,颅内动脉第一次破裂后,死亡率高达30%到40%,其中半数在发病后48小时内死亡,存活的病例1/3可再次出血死亡,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主要通过CT扫描及增强CT扫描,还有同步的MAR及脑血管造影等都可以明确诊断,发现脑动脉瘤应及早治疗,对大部分的颅内动脉瘤可采用

脑动脉瘤如何分类

1、假性动脉瘤(false aneurysm)常发生于严重头外伤后,瘤壁由血栓和周围的一些结缔组织构成,没有正常的血管壁层,非常脆弱。 2、炎性动脉瘤(infectious aneurysm)多由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微栓子引起,造成内弹力层和肌性外膜的感染,导致动脉破裂。 3、囊状动脉瘤(saccularaneurysm)最常见,好发于动脉的分叉处,像一个向外突起的口袋,瘤壁的内弹力层薄弱甚至消失,中层有肌纤维变性,外膜比正常的动脉薄。常常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血栓、钙化、脂肪沉积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4、

脑动脉瘤的常见症状

1)头痛:见于大多数病人,骤发劈裂般剧痛,可向颈、肩、腰背和下肢延伸。 2)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 3)意识障碍:见于半数以上病人,可短暂意识模糊至深度昏迷。少数病人无意识改变,但有畏光、淡漠、怕响声和震动等症状。 4)精神症状:表现谵妄、木僵、定向障碍、虚构和痴呆等。 5)癫痫:见于20%病人,多为大发作。 6)体征: ①脑膜刺激征,在发病数小时至6天出现,但以1~2天最为多见。 ②单侧或双侧锥体束征。 ③眼底出血,可为视网膜、玻璃体膜下或玻璃体内出血。多见于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因颅内压增高和血块压

如何确诊脑血管硬化病

一、医学检查 1、血脂测定,胆固醇》200~250mg%,甘油三脂》130mg%,β脂蛋白》450~600mg%。 2、脑血流图,包括药物试验。脑血流图有上升时间延长,重搏波减弱或消失,主峰夹角变钝,波幅下降表现。 3、脑电图,包括压颈诱发试验。 4、必要时作脑血管造影。 5、颅脑CT常有程度不等的脑萎缩和大小、数量不等的梗塞灶。 二、鉴别诊断 1、神经衰弱 早期症状类似,但神经衰弱发病年龄40岁,症状常于用脑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记忆力减退明显,无神经系统体征和实验室证据不支持脑动脉硬化的诊断等可以鉴别

脾动脉瘤鉴别诊断 门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血栓形成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5%~28%。风险随着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并且与肝细胞癌相关。43%的病例是无症状患者在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的,39%的患者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18%的患者表现为腹痛。 门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门静脉管腔内血栓堵塞而造成的门静脉全部或部分的血流阻塞。超声检查和CT检查可以用于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