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脑梗塞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脑梗塞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这些年,脑梗塞的发病率不断增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一旦患病,就需要结合脑梗塞的诊断,才可及时的发现病情。所以大家要先知道些脑梗塞的诊断方法,才能及时的发现病情。下面就来说说脑梗塞的诊断有哪些。

1、静止视网膜动脉压测定 当一侧颈动脉有狭窄时该侧视网膜动脉压应降低。如果视网膜动脉压并不降低,则说明该侧颈内动脉的灌注压不低。这是脑梗塞的诊断之一。

2、脑局部血流量测定 吸入133氙,或经静脉注入体内然后用rCBF仪测定脑各部的局部血流量,从而可以测出脑缺血的精确部位并有助于估计脑缺血性损害的程度。这也是脑梗塞的诊断方法。

3、多普勒超声探测 可用以测定颈部动脉是否有闭塞及眼动脉的血流方向是否有逆转。这也属于脑梗塞的诊断方法。

脑梗的诊断

1、CT和MRI检查

可显示缺血性梗死或出血性梗死改变,合并出血性梗死高度支持脑栓塞,许多患者继发出血性梗死临床症状并加重,发病3~5日内复查CT可早期发现激发梗死后出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MRA可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或闭塞。

2、腰穿

脑压正常,脑压增高提示大面积脑梗死,出血性梗死脑脊液可呈现血性或镜下红细胞;感染性脑栓塞脑脊液细胞数增高(早期粒细胞为主,晚期淋巴细胞为主);脂肪栓塞脑脊液可见脂肪球。

3、心电图

应作常规检查,确定心肌梗死,风心病,心律失常等证据,脑栓塞可作为心肌梗死的首发症状并不少见,颈动脉超声检查可评价管腔狭窄程度和粥样硬化斑块,对证实颈动脉源性栓塞有提示意义。

怎样诊断脑梗塞?

怎样诊断脑梗塞?脑梗塞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多发于老年人。发病原因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诊断方法如下:

(1)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摄片及监测血压等,可提供原发疾病的征象,如高血压病及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等。

(2)头颅x线摄片有时可发现颈内动脉虹吸部有钙化影;梗死范围较广者可在发病2—3日后出现中线波移位,持续约2周。

(3)脑血管造影可发现动脉闭塞或狭窄的部位,脑水肿所致血管受压、移位和侧支循环等情况。

(4)脑ct及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梗死的部位、大小、及其周围脑水肿情况和有无出血征象等,是最可靠的无创性诊断手段。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直径不超过1.5厘米的小梗死灶。这种梗死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及脑干等部位。这些部位的深穿支动脉阻塞,发生小范围的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坏死便称为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造成脑内小动脉血管壁变性,管腔变窄,在某种血流动力学因素或血液万分变化的诱因下发生小动脉的闭塞。我国是一个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国家,因此这一类型的脑梗死很常见。ct扫描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参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诊断标准。

脑梗塞

1.脑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

(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日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6)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7) ct检查发现脑梗塞部位。

2.脑栓塞的诊断标准:

(1)多为急骤发病;

(2)多数无前驱症状;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4)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5)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

(6)同时伴有其它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

以上内容是对“怎样诊断脑梗塞?”的简单介绍,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脑梗塞方面的内容,请登录有问必答网进行提问,我们有专业的医生为您解答。

医学上如何诊断脑脑梗塞

脑梗塞是一种起病较快的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危及到生命。因此了解脑梗塞的症状,早期发现脑梗塞早期进行治疗很重要。那么脑梗塞早期症状有哪些?我们要如何预防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脑梗塞的症状

脑梗塞疾病主要是由于动脉管腔闭塞导致相应脑组织破坏的一种疾病,发现脑梗塞早期症状,是人们需要加倍注意的事。以下详细解答脑梗塞早期症状有哪些:

脑梗塞早期症状有哪些:

长期的头晕头痛:如果头晕、头痛的症状突然加重或者是平常的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那么这种症状就被初期诊断为缺血性脑梗塞,如果剧烈头痛还会伴恶心、呕吐,那么就初步诊断为出血性脑梗塞。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

突然不明的视力障碍:脑梗塞疾病的早期症状会出现视力障碍的情况,主要的症状表现就是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看东西不完整,但是这种情况大多都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但是不要以为症状减轻而不去医院诊断。

语言表达不清楚,性格不正常:脑梗塞疾病在发作初期还会出现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突然改变,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等语言和精神的改变症状。

其他表现:恶心呕吐或扼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或耳鸣,不明原因的反复鼻拙血等身体不适情况的出现都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脑梗塞的诊断和检查

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

一、脑梗塞的诊断标准

1.起病急骤

多数无前驱症状,发病急骤,以秒计,发病后常于数秒钟内病情达高峰。

2.多数患者有神经系统体征

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在主半球则有运动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少数患者为眩晕、呕吐、眼震及共济失调。可有短暂意识丧失,或局限或全身抽搐,严重患者可以有昏迷、消化道出血、脑疝,甚至很快死亡。

3.有产生栓子来源的疾病

多数患者有产生栓子来源的疾病如心脏病、心房纤颤、心肌病、心肌梗死等,尤其是心房纤颤的症状和体征。

二、脑梗塞的检查

1. CT和MRI检查

可显示缺血性梗死或出血性梗死改变,合并出血性梗死高度支持脑栓塞,许多病人继发出血性梗死临床症状并加重,发病3-5日内复查CT可早期发现激发梗死后出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MRA可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或闭塞。

脑CT扫描或MRI检查:发病后24~48h后脑CT扫描可见栓塞部位有低密度梗死灶,边界欠清晰,并有一定的占位效应。但是在24h内做脑CT扫描 阴性不能排除脑栓塞。脑MRI检查能较早发现梗死灶及小的栓塞病灶,对脑干及小脑病变脑MRI检查明显优于脑CT扫描。

2. 腰穿脑压正常

脑压增高提示大面积脑梗死,出血性梗死脑脊液可呈现血性或镜下红细胞;感染性脑栓塞脑脊液细胞数增高早期粒细胞为主, 晚期淋巴细胞为主;脂肪栓塞脑脊液可见脂肪球。

3. 心电图应作常规检查

确定心肌梗死,风心病,心律失常等证据,脑栓塞可作为心肌梗死的首发症状并不少见,颈动脉超声检查可评价管腔狭窄程度和粥样硬化斑块,对证实颈动脉源性栓塞有提示意义。

三、脑梗塞的鉴别诊断

1.脑出血

有时脑梗死与小量脑出血的临床表现颇为相似,极易混淆。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可与脑出血类似,在所有的鉴别要点中,起病状态和起病速度最具有临床意义。头颅CT/MRI检查均可确诊。

2.脑栓塞

起病急骤,常有心脏病史,有栓子的来源,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内膜炎、心房纤颤等。

3.颅内占位病变

某些硬膜下血肿、颅内肿瘤、脑脓肿等也可呈卒中样发病,出现偏瘫等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时颅内压增高征象,特别是视乳头水肿并不明显,可与脑梗死混淆,CT/MRI检查不难鉴别。

脑梗塞诊断要去医院做哪些检查项目

1、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摄片及监测血压等,可提供原发疾病的征象,如高血压病及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等。

2、头颅X线摄片有时可发现颈内动脉虹吸部有钙化影;梗死范围较广者可在发病2—3日后出现中线波移位,持续约2周。

3、脑血管造影可发现动脉闭塞或狭窄的部位,脑水肿所致血管受压、移位和侧支循环等情况。

4、脑CT及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梗死的部位、大小、及其周围脑水肿情况和有无出血征象等,是最可靠的无创性诊断手段。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直径不超过1.5厘米的小梗死灶。这种梗死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及脑干等部位。这些部位的深穿支动脉阻塞,发生小范围的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坏死便称为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造成脑内小动脉血管壁变性,管腔变窄,在某种血流动力学因素或血液万分变化的诱因下发生小动脉的闭塞。我国是一个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国家,因此这一类型的脑梗死很常见。CT扫描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脑梗塞诊断要去医院做哪些检查项目

脑梗塞诊断方法:

1、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摄片及监测血压等,可提供原发疾病的征象,如高血压病及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等。

2、头颅X线摄片有时可发现颈内动脉虹吸部有钙化影;梗死范围较广者可在发病2—3日后出现中线波移位,持续约2周。

3、脑血管造影可发现动脉闭塞或狭窄的部位,脑水肿所致血管受压、移位和侧支循环等情况。

4、脑CT及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梗死的部位、大小、及其周围脑水肿情况和有无出血征象等,是最可靠的无创性诊断手段。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直径不超过1.5厘米的小梗死灶。这种梗死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及脑干等部位。这些部位的深穿支动脉阻塞,发生小范围的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坏死便称为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造成脑内小动脉血管壁变性,管腔变窄,在某种血流动力学因素或血液万分变化的诱因下发生小动脉的闭塞。我国是一个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国家,因此这一类型的脑梗死很常见。CT扫描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脑栓塞的诊断标准:

(1)多为急骤发病;

(2)多数无前驱症状;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4)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5)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

(6)同时伴有其它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

脑梗塞的常规诊断

(l)脑CT扫描

脑CT对出血性中风诊断率为百分之百,对缺血性中风的诊断率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缺血性中风在发病24小时以后才能显示清楚。所以如果不是十分必要,最好等中风发病24小时后再查CT。

(2)血糖、尿糖测定

中风病人的治疗和预后,与其有无糖尿病关系很大。中风急性期空腹血糖超过11.12mmol/L,即提示其下丘脑损害严重,死亡率较高。所以,即使以前没有糖尿病病史,也应监测血糖和尿糖。血糖尿糖的高低是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中风以后可以出现一过性的血糖升高,况且有的病人对自己过去有无糖尿病并不清楚。

(3)血液流变学检查

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变形规律的科学。血液流变学特征的改变与中风的发生、预后都有密切关系。大部分脑梗塞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血液太粘稠了,脑循环就受到影响,不利于中风病的恢复。因此中风病人定期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是必要的。

(4)白细胞总数及分类

白细胞总数与中风的预后有密切关系。根据临床观察,白细胞总数在10×109/L以下者预后较好,而在20×109/L以上者死亡率高。白细胞计数还有助于中风的诊断。一般来讲,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白细胞常增高,而缺血性中风的白细胞及分类大多在正常范围内。

(5)嗜酸细胞计数

随着病情的不同,嗜酸细胞数目也不同。病情越重,嗜酸细胞越少;病情好转,嗜酸细胞数目则逐渐恢复。如果嗜酸细胞逐渐减少且经过1~2周仍不恢复,往往预后不良。

(6)磁共振MRI

与CT相比,MRI无X线的辐射效应,因此对人体没有明显损害,且图像层次清楚,分辨率高。其缺点,一是价格昂贵,相应的检查费用也高;二是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不宜使用;三是成像时间长,危重病人粮难接受长达4O分钟的头部扫描。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MRI对于急性中风病人并非首选的检查项目。

(7)腰穿脑脊液检查

腰穿检查脑脊液对于明确中风的性质极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更先进的检查手段如CT、MRI等的应用,脑脊液检查就不再成为中风的必要诊断手段了。

(8)血脂

与中风有关的血脂主要是甘油三酯、胆固醇、β脂蛋白等。虽然还不能断定血脂与中风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但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诱发因素之一,故应常规进行检查。

(9)脑超声波

脑超声波(A超)的最大价值是观察中线有无移位。如在发病第一天就有中线移位,常提示有颅内血肿,说明是出血性中风;两天后出现的中线波移位则提示是由于脑梗塞伴发脑水肿造成,这种移位如长期不恢复,说明有脑软化灶成脑水肿存在,多预后不良。脑超声波检查简单、安全、比较实用。

(10)脑血流图

脑血流图简称REG。对判断脑动脉硬化及脑血管病的性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1)脑电图

脑电图的动态改变对中风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如果脑电图变化呈进行性加重,常提示预后不良,反之则预后较好。

(1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对缺血性血管病、动脉瘤、动一静脉畸形、烟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虽然是一种有创性检查,但在直观显示血管结构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介人性治疗,估计以后随着医学的发展,DSA会更加普及。

(13)其他辅助检查

除上述检查外,皮层诱发电位、脑血流量测定、多普勒超声、脑地形图、各种微量元素的水平、激素的水平(如T3、T4)等,对中风也有不同程度的参考价值。而患中风病的老年人还应检查心脏、肾脏的功能等。

相关推荐

动脉闭塞的检查方法

1、动脉闭塞的神经影像学检查 动脉闭塞应常规进行CT检查,多数病例发病24小时后逐渐市低密度梗死灶,发病后2-15日可见均匀片状或楔形的明显低密度灶,大面积脑梗死伴脑水肿和占位效应,出血性梗死呈混杂密度,应注意病后2-3周梗死吸收期,病灶水肿消失及吞噬细胞侵润可与脑组织等密度,CT上难以分辨,称为“模糊效应”。增强扫描有诊断意义,梗死后5-6日出现增强现象,1-2周最明显,约90%的梗死灶显示不均匀的病变组织。但有时CT不能显示脑干、小脑较小梗死灶。 MRI可清晰显示早期缺血性梗死、脑干及小脑梗死、静脉窦

脑血管病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一、化验检查 缺血性卒中的脑脊液压力及常规、生物化学检查常在正常范围。若梗塞灶较大则脑脊液压力可升高,蛋白质含量亦可增高。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周围血的白细胞计数可略增高。脑脊液压力常常升高达180~200mm水柱,外观呈粉红色,蛋白质含量可增高。 如果血肿不大,或患者为70岁以上老年人(因脑萎缩明显),脑脊液压力可以不高。若血肿未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则脑脊液可以不含血。原发或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脊液压力常常高于200mm水柱,外观呈血性。 二、特殊检查 1、脑电图。脑梗塞和脑出血的急性期,脑电图可见

脑血管病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该怎样诊断与治疗脑血管病呢?脑血管病有哪些危害呢?带着这些疑问,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有关脑血管病的相关知识吧。 脑梗塞急性发作期的给药途径多采取输液治疗,因为静脉输液能够使药物迅速作用于病灶,起到挽救患者生命的作用,所以在脑梗塞患者病情紧急,需要尽快将药物送入体内,或病人昏迷及其他情况导致不能口服药物时应输液治疗,一般输液一个疗程后,过了急性期则应以口服用药为主。 脑梗塞治疗的方法脑梗塞恢复期最好的脑梗塞的治疗应该是以大复方道地取材的现代中药为主,利用其长效性强、耐药性强、安全性强、现代中药剂量剂型合理的优

脑梗塞的症状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是否听说过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呢,多发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那么大家知道多发腔隙性脑梗塞怎么治疗吗,脑梗症状又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不论是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还是单发性的腔隙性脑梗都是一样的,都是属于脑梗塞的范畴之内,而且它们常发生于基底节区域。 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 部

脑梗塞的常见检查

脑梗塞是一种神经疾病,很容易危及生命,所以人们要及时检查是否有脑梗塞,那么,如何检查是否有脑梗塞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下脑梗塞的常见检查。 脑梗塞的常见检查 1. ct和mri检查 可显示缺血性梗死或出血性梗死改变合并出血性梗死,高度支持脑栓塞。许多病人继发出血性梗死,临床症状并加重,发病3-5日内复查ct,可早期发现,激发梗死后出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mri可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或闭塞。 2. 腰穿 脑压增高提示大面积脑梗死,出血性梗死脑脊液可呈现血性或镜下红细胞,感染性脑栓塞脑脊液细胞数增高(早期粒细胞为主,

脑梗塞的症状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的意义:脑梗塞会有哪些表现?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

出血性脑梗塞预后如何

专家指出:轻型出血性脑梗塞预后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基本相同年龄大者预后差随年龄增长病死率明显上升。重型出血性脑梗塞预后差或病灶大、病灶多、血肿型预后较非血肿型预后差。重要部位的出血或梗死及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常见死因是脑疝多脏器衰竭继发感染及心肺功能不全大面积出血性脑梗塞,尤其出血破入脑室病情凶险常导致死亡有人观察出血性脑梗塞发生越早预后越差,早发型7天以内死亡高幸存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严重迟发型则死亡率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轻。鉴于上述情况对7天内发生出血性脑梗塞称为高危阶段。 此外诊断是否及时

谈谈脑梗塞的鉴别诊断方法

1.起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或有动脉粥样硬化体征。 2.突然出现、数日达高峰的对侧偏瘫(程度严重)、偏侧麻木(感觉丧失)、同向偏盲、失语、失用症、眩晕、复视、眼球运动麻痹、共济失调、交叉瘫、瞳孔异常、四肢瘫痪、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脑动脉闭塞性综合症。 3.颅脑CT检查阴性或符合血管分布的脑组织低密度或颅脑核磁共振检查见符合血管分布的缺血或水肿性病源。

CT是检查脑梗塞的主要项目吗

CT是检查脑梗塞的主要项目吗?脑CT及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梗塞的部位、大小、及其周围脑水肿情况和有无出血征象等,是最可靠的无创性诊断手段。 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直径不超过1.5厘米的小梗死灶。这种梗死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及脑干等部位。这些部位的深穿支动脉阻塞,发生小范围的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坏死便称为腔隙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最常见的原因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造成脑内小动脉血管壁变性,管腔变窄,在某种血流动力学因素或血液万分变化的诱因下发生小动脉的闭塞。我国是一个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国家,因此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