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心理健康 中老年努力维护心理健康
中老年心理健康 中老年努力维护心理健康
努力维护心理健康
心理疾患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美国有报道说,今日社会赴医院就诊的病人中,估计有60%的人并无特殊疾病,只不过感到痛苦而已。
现代社会处于转型期,激烈的全方位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快速的生活节奏,既锻炼了现代人的心理承受力,同时也使人们付出了高昂的心理代价。
(一)人类已经从“传染病时代”进入“精神病时代”
从疾病发展史来看,有专家提出一种令人震惊的说法:人类已经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入“精神病时代”,心理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威胁。
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疾病患者在人群比例的估计,19世纪中叶是每500人中有1人,19世纪末是每200人中有1人,20世纪70年代是每25人中有1人,20世纪90年代已经是每10人中有1人。
其规律是,城市比农村的比例高,生产发达地区比生产落后地区比例高,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的人数比例高。
(二)亚健康状态
新科学研究发现,现代社会中60%的人都处于一种奇怪的亚健康状态,但似乎又不健康;我们什么都可能有,但缺少有幸福。
“没有疾病但却感觉不健康”,这就是第三状态的定义。焦虑感、罪恶感、疲倦感、乱烦感、无聊感、无助感、无用感,这些感受是现代人陷入第三状态时的求救信号。
心理学家费朗克指出,所谓心理第三状态,可以纳出4种生活形态:
一是醉生梦死,即“过一天算一天”,对未来缺乏计划;
二是宿命的态度,即相信生命漂泊不定,碰到问题时习惯以天命难违自嘲。
三是随波逐流,缺乏判断力。
四是狂热的形态,即把“内在不安”化成矛盾,攻击他人,表现出唯我独尊。
(三)心理疲劳正成为现代人二度“隐形杀手”
社会正在加速发展,生活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反复的心理刺激及辅助的恶劣情绪影响逐渐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天长日久,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精神失常,从而引发多种心身疾病。
(四)心理养生是人类对健康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改变了以前的健康概念,即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的表现,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这就提出了新的健康阐述:健康就是精力旺盛地、敏捷地、不感觉过分疲劳地从事日常活动,保持乐观,蓬勃向上及有应激能力。
中老年更该呵护心脏健康
1、鱼类
比大多数肉类所含的脂肪和饱和脂肪酸都低,特别是海鱼,其ω-3脂肪酸含量较高,能增加血液中“好”的胆固醇,协助清除“坏”的胆固醇。研究表明,这种脂肪酸还能减少中风的危险,这也是食海鱼多的国家和民族中风发病率低的原因之一。海鱼最好清蒸,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其中的营养素不受破坏。
2、黄豆及其制品
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体内脂肪及胆固醇代谢,保持心血管通畅。食用时,除将黄豆加工成豆浆、豆腐、豆豉外,还可做成黄豆米饭。煮饭时,先将黄豆用热水泡4小时以上,再换水加米烹煮,这样可以将黄豆中容易产生气体的多糖体溶解,以免造成腹胀。
3、黑芝麻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对维持血管壁的弹性作用巨大。另外,其中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也能起到降低血压、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由于黑芝麻的营养成分藏在种子里。因此,必须破壳吃才有效。建议先炒一下,使其爆开,或是将黑芝麻打磨成粉食用。
4、燕麦
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B族维生素,可以防止动脉硬化的粥样斑块形成。此外,由于燕麦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纤维素,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因此,经常食用燕麦,可以平衡膳食、均衡营养,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燕麦可用水或牛奶来煮,还可加入果仁或新鲜水果,既营养又美味。此外,食用全麦面包也有同样的功效。
老人常有哪些心理矛盾
老人常有哪些心理矛盾?
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性的矛盾。退休后的中老年人这一心理矛盾会比较明显。退休后,从事体力工作的中老年人会好一些,他们可以更轻松的适应角色的转变。但对退休之前有较高社会地位和广泛社会联系的中老年人而言,离退休后他们的生活重心由机关和事业转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使他们感到不习惯也很不适应。
老人常有哪些心理矛盾
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有些老人在离开工作岗位后,依然保持着较高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他们渴望在有生之年发挥自己的余热。但由于受到身体的限制,感觉到力不从心,尤其是体弱多病的中老年人,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都有了非常明显的衰退。这就形成了志向与衰老之间的矛盾,给中老年人带来了很多苦恼。
3、安度晚年与意外刺激的矛盾。每个中老年人都渴望可以安度晚年,但现实却常常会出人意料,突然而来的打击或刺激都会使中老年人的心理变得低落,愿望和现实间的强烈对比以及深刻矛盾足够击垮一个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导致死亡。统计表明,丧偶老年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患重病等意外刺激,也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中老年心理健康 心理因素会导致疾病
一、心理因素会导致疾病
中医一开始就把精神心理因素列入导致疾病原因,一方面强调外邪入侵体内而致病,另一方面也不忽视“七情致伤”、“病从心生”。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又因心脏为五脏六腑之首,所以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中任何情感失调,都可伤及心脏,而心伤则会联动其他脏腑功能失调。
心理因素、情绪状态既可致病,也可加重已有病情。我们常听说某某在医院检查确诊癌症晚期后,几天、几星期甚至一个月就命归黄泉了。
其实到检查出癌症时为止,病症已经在体内和平共处了几年、几十年的大有人在。为什么十几年能正常生活、工作,而一旦知道自己患了癌症就立即倒下了呢?
这正是心理因素对健康影响的集中体现。一听说自己也患上了癌症,就立即联想到自己在劫难逃,于是精神崩溃,陷入绝望之中。
一时间对死的恐惧,对生的留恋,对亲朋好友的牵挂,对未了的事业的遗憾一齐袭来。在这种高强度的心理压力之下,身体的各种机能急剧减弱,对疾病的抵抗力大大降低,癌症便如一名猛将入无人之境,势不可挡,急剧发展,导致悲剧迅速发生。
一家医院对患者进行了随机研究,65%的发病原因与社会逆境有关。诸如事业失败、婚姻受挫、蒙受屈辱、职位下降、财物被盗,经济困难、突然离退休、人际关系紧张,等等。
还有一家医院调查发现,在500名胃肠道患者中,由于心理因素、情绪状态引起的竟高达74%。
其实所有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只是密切程度不同而已,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的患者与积极乐观、精神饱满的患者想比,其病愈的时间要慢得多。所以说,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中老年心理疾患的成因
(一) 生理成因
人到50岁左右,脏器、神经等生理功能衰退明显,免疫功能降低,大脑功能在某些方面开始衰退,从而感知功能下降。
在这期间,如果注意增加营养,加强锻炼,改善情绪环境,症状即可减轻。
(二) 人格原因
大多数抑郁症都有人格缺陷,主要为焦虑型。这种人办事认真、工作负责,在青年时期,由于其生理机能很强,生理内在冲动冲破了各种易产生抑郁症的情绪。
进入中年以后,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冲动机能”降低,焦虑型的人格缺陷开始显露。同样,人格健康的人在诸多愁事、烦事、不平衡面前,能够“想得开”,具有顺其自然的胸怀,所以不至于的抑郁症。
(三) 社会原因
近几年呢来,中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共同点比较明显,后顾之忧过重是产生抑郁的主要原因,在具体的环境中各自有不尽相同的难处,如子女升学、家庭不和、升迁受阻、待遇不平等之类,其中任何一类矛盾都有引发抑郁症的可能。
当某个人长期受压抑,产生了沉重的压抑情绪之后,当一个困扰长期无法解决的时候,就构成了致病诱因,于是就抑郁成病。
(四) 如何预防保健
不健全的人格、衰退的生理状态、复杂的社会环境背景等都是形成抑郁的内外条件,任何一种条件都有可能造成一个抑郁症患者;但三种条件都存在不一定必得抑郁症。
抑郁症的产生是在长期不良情绪的干扰下,心理甚至生理机能出现了变化,形成了一个病态期或者叫“抑郁预备期”在此期间情绪不稳定,一般为郁郁寡欢、急躁、多疑、感情脆弱。
这个阶段如果不遇强烈或长久积累的郁闷得到了缓解,就不会患抑郁症,甚至一生不患抑郁症;如果遇到致病诱因,此刻则一触即发,成为抑郁症。所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保持中老年人心理健康主要的途径。
1、自我发现,自我调节
抑郁症作为一种心理障碍,在前期即有种种症状出现,一般本身都会有自我察觉。比如:莫名其妙的烦恼、急躁、郁闷等。发现这些症状就要用感知战胜症状,不用药物甚至不经治疗也可以顶过去。
在有双重人格的状态下的人,他们即有内向、循规蹈矩的一面,也有健谈开朗的一面。
他们对自我症状有自知力,通过帮助他分析原因,鼓励他对困难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敢于迎接生活的挑战;或他在工作之余又能从事其他工作,收入增加了,生活提高了,精神世界充实了,生活变得快乐而有意义,从而消除抑郁的困扰。
2、定时进行心理保健咨询
抑郁症的原因很多,除了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因素外,还有生理及不良嗜好的因素,故而通过生理、心理的科学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要做到诊断准确、诊断及时、对症下药,就必须与相应的心理保健工作机构和相应的治疗中心相连接,以消除投医无门的尴尬;同时保证患者能够及时地被发现,得到佳时间治疗,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改变环境因素,减少发病概率
一个国家的社会环境,以及国家政策、法律、人际关系、经济状况等一系列问题都关系着人们的思想、行为、目标和利益,都与心理健康相关联。
每个人都适应是不可能的,有多少不适者,就有多少产生精神障碍的可能。
所以我们要首先努力改造自己,主动适应社会,为社会尽职尽责,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除社会大环境外,家庭、团体、工作单位这些小环境也很重要。
领导要从关心事业,关心员工生活和工作的角度出发,营造公平合理的管理、竞争机制;保障员工有良好的工作学习条件,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综合因素改善了,精神障碍的发病概率就缩小了。
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老年是社会的脊梁、家庭的支柱。社会的关注、关爱,以及健全的心理保健工作机构的辅导,是保证中老年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之一。
保护心理健康10法
1.返老还童法 常回忆童年趣事,拜访青少年(少年食品)时的朋友,这样故地重游,旧事重提,仿佛你又回到童稚时代。
2.精神胜利法 要不服输,保持旺盛精力,遇到挫折失败不灰心丧气,从精神上到行动上要战胜它。
3.腾云驾雾法 读书、看电影、看电视或听人讲话,要专心致志并随之腾云驾雾似地将思维扩展开去。
4.异想天开法 极力把自己想象成是实践者,摆脱观赏者的地位,做主人,莫做客人。
5.投机取巧法 每天要尽量省时、省力、节约。想出新的办法解决各类问题。
6.贪得无厌法 对知识的获取永远不要满足。每天的计划要排满,使自己的生活充实丰富。
7.到处伸手法 广交朋友,乐为大家办好事,做一个社交家、外交家。
8.众采博集法 要有广泛的兴趣,喜欢钓鱼、养花、书法、绘画以及收藏各种物品等。
9.平心静气法 遇到不愉快。生气的事,不要发脾气或急于行事,先平心静气10分钟。
10.见异思迁法 对新鲜的、奇特的、未知的事,要喜欢它、接近它、研究它、掌握它。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够从不同层面增强自身的健康心理。以上的10种方法,男性朋友们都了解了吗?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最重要的还是保证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
青少年心理健康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课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唯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发挥,让他们可以悠闲的看蜘蛛织网、研究萤火虫如何发光……,以他们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们所好奇的世界。也许,有时你也该放慢你的脚步,拋开你的行程表,跟着孩子的节奏享受生活。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女性绝经的预防保健
1、性生活是中老年妇女生命活动中的组成部分:人的健康,不但是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还包括性健康。中老年妇女要消除过性生活的种种偏见和错误看法。性生活是中老年妇女生命活动中的组成部分,并可减轻全身各系统的衰老速度。
2、局部治疗:由于性激素水平的下降,中老年妇女阴道干涩,且在性交时阴道分泌物也减少;围绝经期妇女尤其是绝经后多年的妇女,出现老年性阴道炎,有的外阴、阴道口黏膜也充血,甚至破损,使性交疼痛、性交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局部用药收效较快。
3、性激素补充治疗:雌激素是维持正常性功能的物质基础,雄激素与女性性启动有密切关系,临床上使用性激素补充治疗,可改善和治疗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性功能障碍。
4、中药治疗:
五加皮:按生药计算,常用量为6.0~9.0g,3次/d,口服。刺五加制剂种类较多,如刺五加冲剂、袋泡茶、片剂、糖浆等。
蛤蚧:蛤蚧最好取尾0.3~1.5g,浸入50度白酒内。口服每次10ml。
佳蓉片:常用剂量为每次4片,3次/d,口服。
5、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要偏食,粗细搭配;避免过饱,尤其是糖类和动物脂肪多了会使身体过胖,加重心脏的负担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按时用餐,忌暴饮暴食,蔬菜和粗粮当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具有通便、预防痔疮及大肠癌的作用。不宜吸烟、喝酒和咖啡。
老年人如何调整心态
退休综合症就是,当退休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已经离开了职业的舞台,社会角色已经不存在了。只是一个普通的已经离休或者退休的老人了。没有了这个角色,人心里很空虚,比如,很好的人际关系、权利、待遇突然消失,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些,人就会难受。
老年人心理健康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有许多离退老人情绪、行为变化很大。要么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不言不语,要么急躁易怒、坐立不安、唠唠叨叨;反复无常、或无所适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做事经常出错;甚至于对现实产生不满,特别容易怀旧,对各种事产生偏见等。那么老年人如何调整心态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老年人如何调整心态?
1、笑口常开带来好身体
步入老年,人们往往特别关注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并不在意。而在现实的生活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在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不容忽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笑一笑,十年少”就是乐观开朗的情绪,可以延缓老年人的生理衰老和心理衰老,给生命之树注入青春的活力;“愁一愁,白了头”就是消极悲观的情绪,对老年人来讲好比是一帖催老剂,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积极的情绪和健全的性格对增加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满意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独特的作用。
2、保持积极心态,提高自我健康评价
对老人的幸福来说,其健康的自我评价,比实际的健康状况更具重要意义。这种自我评价包括有两个标准,即实际健康水平的高低和老人对疾病不适感的态度。自我健康评价高的老年入,其晚年幸福高于自我评价低者,而自我健康评价低的老年人,由于对疾病的过分担心、焦虑、病感增强,整日忧心忡忡,十分不利于老人的心身健康。
青少年心理健康
1、情绪问题
青少年时期,表现情绪不稳定 、情绪脆弱,受到挫折易出现情绪问题,表现如下:(1)抑郁情绪:主要表现情绪低、自卑、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并有轻生之念 。(2)情绪不稳定:主要原因是从小养成不良性格,从小娇惯、任性、以我为中心、稍不如意而发脾气,此外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离异,造成性格苦闷、孤独、猜疑等。(3)强迫症:由于平素性格胆小、拘谨、呆板、对任何事思虑过重,易出现强迫行为,表现反复关门、煤气、电灯、反复洗手、强迫性怀疑,如怀疑患艾滋病、性病等。
情绪问题,青少年时期情绪会不稳定很容易误会一些事从而表现失落
2、行为问题
行为问题主要表现:说谎、逃学、不守纪律、打架动殴、痴迷电子游戏机、网吧,通宵不归。据我们调查初中生行为问题占16.1%,最近报道,武汉有12万中小学生几乎天天玩游戏机,南京报道,17岁的中专生猝死在游戏机室。
3、早恋问题
早恋绝不是性机能的发育,往往是一种个体与社会交往的尝试
由于青少年期处于性机能发育期,有的同学往往流露出爱的倾向,而产生早恋现象,但是这种早恋绝不是性机能的发育,往往是一种个体与社会交往的尝试,心理学的观点说,是因为青少年期社会意识增强,所以在寻找自己生活的价值,探索人生的意义,当发现异性之间的联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富有的情感联系时,便不顾一切地企图亲自构建它,有的男女同学之间虽然表达了爱慕之情,但随时间的推移,一方对另一方逐渐疏远、冷淡,又与另一同学要好,这样就感到失恋、被抛弃感、沮丧、苦闷、怨恨,影响学习和生活,严重可产生自杀行为。
4、如何讲究心理卫生
掌握心理学知识,培养自己坚定、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调节自己的情绪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理想和信念 ,热爱生活,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中老年心理健康 中老年如何强化记忆
一、强化记忆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朋友的记忆力逐渐减退。为了增强记忆,进行一些科学合理的训练,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帮助。
(1)选择一篇你能找到的简单明了的英文文章,弄明白里面的意思。对文章的单词,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释,坚持到文章能够通俗背诵下来。用同样的方式阅读和记忆后部分。后回想一下全部记下的内容。反复记忆,整个过程一定要集中精神、全神贯注。
一次记忆的单词是容易记的,数量不要太多。词语在不同语句里的意义往往不同,一定要注意它们在文章里的意义是什么。一天当中重复多次的句子会在脑海中深深扎根。
如果在第二天重复这个练习,回忆昨天的句子并记忆下面一个句子,那么第一个句子会在记忆中留下更深的印象,而第二个句子也会像第一个句子一样得到充分的理解。
多次重复记忆的根本实质是对记忆本身的思考和理解,因此并不是简单地背诵课文。在背诵文章的时候多次重复循环记忆的方法,是不分任何年龄阶段的,因此它是基本的提高记忆的方法。
结构分析记忆是中老年记忆的普遍方法。通过对所记忆事物的分析理解来记忆大部分事件,与青少年时期的机械基础记忆有很大区别。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掌握全部所要记忆的知识,因此不需要逐字逐句背诵。
(2)在日常生活里也可以锻炼记忆。在房间里面来回走动的时候,迅速扫视一下房间,观察房间里的布局和摆设,尽量注意到细节的地方。
接着到另一个房间去,尽量回忆你刚才看到了哪些东西。要专注地做这个练习,每天坚持重复锻炼。坚持十天,第十天的时候比较记录下的结果,看自己的成功怎么样。
(3)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对一些能够经常重复的事物加强记忆。
(4)快乐记忆练习。做一些能够让自己心情舒畅的事情,在事后详细回忆整件事情的每个细节。用笔记录,坚持这个快乐记录。在一点时间后检查记录情况,看自己的发展状况。
(5)心情状态对提高记忆有很大的影响。
①对要记忆的事物兴趣浓厚,记忆就越深刻。②在无负担的情况下,记忆速度可以加快。③当情绪处于快乐亢奋的状态,记忆深刻。④对具有强烈刺激事物,人的记忆会深刻。⑤重复规律刺激的事物,可以提高记忆。
(6)提高记忆的一些小方法。
①利用图像提高记忆。②利用重复规律对大脑进行刺激,提高记忆。③利用个人喜好对事物产生快乐刺激,提高记忆。④根据记忆疲劳节奏,使用音乐,提高记忆。
⑤利用事物的独特性提高记忆。⑥利用简短的数字,缩短信息量,提高记忆力。⑦通过规律提高记忆力。⑧利用记忆目的性,调动大脑兴奋点,来提高记忆力。⑨利用触觉嗅觉等认知力提高记忆力。
在提高记忆力的过程当中,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急功近利,只会适得其反。其实有的时候记忆的好坏和一个人自身的心境有很大关系。长期抑郁的记忆力大的杀手。
二、心境调适
人生进入中老年,是进入人生旅途的后半段,即将接近尾声。经过青年时期拼搏进取的紧张,心境逐渐进入一种无所欲求的平常心态。人们总是匆匆上路,心慢慢疲惫,才开始学会放慢脚步欣赏路边的风景。
中年时期,人的心境已经成熟,社会阅历丰富。中年是社会中坚定的力量,身心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人到中年开始感觉到一种长期性的身心疲惫,因此中年是心脏病、高血压等重大疾病的高发期。
同时由于社会责任的重压,导致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出现,因此中年人群多属于身心双重亚健康状态。无疑,这一人群属于维护的重点人群,进入中年后要加强对身体健康的维护。
1、加强对身体健康的重视
①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了解身体状态。积极对高发病进行预防。
②面对疾病配合医生治疗,谨遵医嘱。
③合理安排饮食机构,远离不良习惯。
④戒除一切不良嗜好。
2、面对生活的重压,必须要重视心理健康
①保持一个豁达开朗的心胸,不要让生活琐碎的事情影响到心情。
②面对生活因采取积极的态度,不断加强每一天都是美好的这一心理暗示。
③学会从小事情中寻找快乐。
④心中积蓄不良的情绪,学会合理发泄出来。
⑤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加强身体素质之外,刺激舒畅情绪的爆发,增加自信心。
进入老年已经是人生的尾声。老年时代是人生的修养阶段。人到老年身体各部分器官已经开始衰退,记忆力降低。步入老年已经退出社会历史舞台,卸下身上的责任重担。
这个时期的人的心理发生巨大变化,容易产生失落、恐惧、依恋、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导致疾病的增加或加重。
老年人应该既注重身体健康又注重心理健康。做一个身心都健康的老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老人。
依据心理学,健康老人的标准如下:
①感觉和知觉良好。简单讲就是外部器官没有任何病变。
②记忆良好。
③逻辑思维健全。
④想象力合理、丰富。
⑤情感反应适度。
⑥意志坚强。
⑦态度和蔼可亲。
⑧人际关系良好。
⑨保持学习的兴趣。
⑩有良好的业余爱好。
⑪保持正常的行为。
⑫与大多数人心理活动基本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