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特征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特征

从自杀方式来看

自杀方式取决于方式选择的致死性、易得性和可接受性。近年案例显示,大学生自杀以跳楼、服毒(或服药)方式为主。一方面是大学生生活的环境高楼林立,高空坠落自杀是容易的选择,另一方面现在农药、安眠药等致死药物的管理不到位,个人可以很方便地购买或取得。

从自杀的诱因来看

流行病学及研究资料表明,自杀的原因复杂。中国人的自杀诱因以家庭关系、婚恋纠纷、人际不和以及精神障碍为主。在考察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自杀诱因突出表现在学业压力、情感纠葛、人际危机、就业压力、悲观厌世等方面,其中男生因学业压力、女生因恋爱问题自杀比例偏高。在这里,负性生活事件往往成为引爆自杀的导火索,尤其是连续的负性生活事件的累加,会骤然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当这种压力超过一定的阀值,必然带来严重的后果。当大学生出现了“行为方式忽然而显着的改变、语言表达、人际关系变化、情绪变化与心境变化、反复在危险区逗留、身体与神态的变化等”异常时,应予以高度关注。

从自杀的动力来看

境遇、意动、情感、认知、人际关系以及连续性特征为自杀的六个维度。境遇表现在不能忍受的心理痛苦,心理需求遇到挫折;意动表现为自杀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中断意识;情感表现在绝望无助,对自杀内在的态度是矛盾的;认知表现在对自杀的认知态度是扭曲的;人际关系表现在想要与人交流,寻找出路;连续性特征表现在终生的应付方式。从六个维度来看,个体的自杀是可以感知的。正因为此,给自杀危机干预提供了一个可资利用的空间。大学生的自杀行为的内在动力同样体现出上述这些特征。

从自杀的动机来看

大学生自杀具有浪漫主义的特征,一般自杀的动机有冲动型、抑郁型、失望型和颓废型。实际上,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思想波动大,情绪起伏,有的感性冲动,有的孤僻郁闷,有的悲观失望,有的精神颓废,各种心理冲突往往交织在一起,不仅仅是单一的动机表现类型,而是表现出综合的类型。

第一是“足以致死的自伤性行为”,有的人不一定想死,但他们依旧对自己实施了自伤性行为;第二是具有一种想对自己的肉体进行毁灭的想法,并以这样的一种想法指导他的行为。我们认为一个意识清醒的人只要具备了这二者中的一者,我们都认为行为者在进行自杀。

那么大学生为什么要自杀呢?,自杀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的自杀,其背后都有心理机制在推波助澜。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病理学因素等均须通过影响人的心理因素才能发挥作用。不可忽视的是,大学生的自杀行为虽受制于一般的自杀心理规律,但也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抑郁症后如何护理呢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抑郁症是精神疾病中的第一杀手,病人的自杀率极高,家庭护理的重点就是要防范自杀行为的发生。这就要求患者的家属必须熟悉本病的临床特征.另外需注意的是抑郁症状往往晨重夜轻,故自杀行为多发生于清晨;其次,要了解哪些病人容易发生自杀,一般在疾病的发作期,由于情绪低落,悲观消极易发生;当然,处于恢复期的病人,由于害怕别人歧视,绝望也会出现自杀行为。同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手段多隐蔽,有预谋性,常给人某种假象,即微笑型自杀,故当发现抑郁症病人情绪突然好转时,千万别掉以轻心,可能是一种危险信号,应加强防范。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扩大性自杀或曲线自杀,应注意,加强护理者的自我保护。

2、督促服药:要密切注意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抑郁症患者经常需要长期维持用药,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如果没有发现特殊的情况,绝对不能自行停药或对药量及药物的成分随意删减。当患者出现一些口干、便秘等副反应时,应及时做好解释工作,鼓励其多饮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进行运动,便秘严重者可选用番泻叶、果导等药物缓解。

3、掌握病情好转指征:一般忧郁症好转大致经过三个过程,首先是睡眠、饮食好,思维改善;其次是动作逐渐增多;最后是情绪改善。若饮食睡眠差,体重不增,说明病情尚未改善,这时出现的动作增多或情绪好,则可能是假象。做好心理护理,由于抑郁症病人情绪差、悲观自责明显,对一些事物缺乏信心,非常希望获得他人的心理支持。家属应多与病人接触交谈、给予鼓励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疏导其消极情绪;对其病态言行,家属要耐心加以解释说服,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4、做好生活护理:抑郁症病人饮食睡眠差,应注意调整饮食,多做一些患者平时喜欢吃的食物,保证患者有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对于一些病情轻的人,可鼓励其参加愉快轻松的活动,培养生活情趣,如看书报、电视,听音乐,种花养鸟等,分散其注意力以缓解病情。

抑郁症的症状表现:

一、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治疗后残留下来的一种常见抑郁症特征,给患者带来很大困扰,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且大大增加了疾病复发的几率。如患者持续的出现睡眠障碍,可能预示抑郁症的慢性化发展趋势。

二、疲劳感:据调查,73%-96%的抑郁症患者都会伴有疲劳感,且此症状在抑郁治疗后也很难消失,给患者增加了很大的痛苦,是疾病治疗后的一种普遍抑郁症特征。

三、运动抑制,包括精神精力减退、总有疲乏感、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这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抑郁症特征。

四、性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本是抑郁症的一个常见抑郁症特征,据统计,经有效治疗后,只有部分抑郁症患者的性功能障碍症状可缓解,仍有53%的患者性功能障碍表现为中度,26%的患者表现为轻度。

五、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特别是兴趣与愉快感丧失,患者觉得脑子空空的、变笨了,这也是一种抑郁症特征。

我们认识这些介绍之后,对于抑郁症的护理办法非常的清楚了,抑郁症会困扰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让很多的朋友特别的苦恼,因此朋友们要将抑郁症关注起来,平时还要提防抑郁症的出现,要清楚的去了解此病的护理办法才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有关心理专家提示:当前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绝对数量有所增加,但大学生并非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也不是自杀的高危群体。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着适应不良、学习障碍、人际关系、就业、恋爱及性意识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当心理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合理解决时容易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当代的大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耐受力,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轻生自杀。此外,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大学生产生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紧张感与压力感。

为此,学校可以通过开办心理健康课堂和校园宣传活动来加强学生对精神卫生知识的了解。同时,心理卫生人员参与建立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医校合作模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开辟教育、咨询、会诊、治疗、危机干预等一条龙心理健康服务的绿色通道。

心理养生专家提示:一旦发现有心理上的轻微异常,不妨多晒太阳,自娱自乐,多食用些含苯乙胺、咖啡因的饮食,如绿茶、咖啡、香蕉、巧克力等,兴奋神经系统,消除疲劳,防止情绪低沉。

频繁搬家可致儿童心理受创

搬家超3次易致自杀冲动

这项研究显示,那些搬家超过3次的儿童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自杀的冲动。科学家表示,搬家对儿童来说,意味着与原本的朋友失去联系并且突然被迫离开原本熟悉的环境。此外,当父母决定搬家时,孩子可能会感到自己的意见被忽略了。这些因素都会促使他们伤心哭泣甚至作出过激的自杀举动。

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研究小组追踪调查了该国1978年~1995年间出生的所有儿童,发现有4160人在11岁~17岁期间曾经试图自杀,其中79人身亡。结果发现,在试图自杀的孩子当中搬家频繁的比例远高于从未有过自杀行为的孩子。自杀儿童当中有超过7%的搬家数量超过了10次,而从未自杀的儿童当中搬家如此频繁的只有不到2%。

这一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美国《普通精神病学文献》上。研究者同时还表示,即便将父母的精神健康问题纳入研究范围,研究者最后还是发现搬家频繁者更易有自杀行为。

自杀是为吸引父母注意

论文的第一作者秦平(音译)博士写到:“与同龄玩伴失去联系、团体活动被迫中止、新环境导致的忧伤和忧虑,这些对于少年儿童来说都是潜在的心理痛苦的因素。而频繁地遭遇这些因素就可能导致压力过大和思想混乱。一旦他们觉得无力应对就可能产生结束生命的想法。”

青少年身心健康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1.青少年的的体质健康状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并没有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提高。根据每5年一次的全国6~22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表明,“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20世纪后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95年的检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耐力、柔韧性素质、肺活量指标10年来一直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1]。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亦表明:与1985年相比,学生身体素质呈全面降低趋势,特别是肺活量、肌力、耐力、柔韧性等多项指标下降幅度较大[2]。

教育部公布的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更反映出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我国学生的部分体能指标如爆发力、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指标也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各个年龄组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青少年肥胖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近视已成为青少年的顽疾。监测结果显示,7岁至12岁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32.5%,初中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4%,高中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7.3%,大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0.0%。我国近视眼发病率在2000年就已“跃居”世界第二位,青少年因近视致盲的人数已达30万人[3]。我们一直引以自豪的青少年“身高及身高增长速度低于日本”实在让人吃惊!从近几年各地高考学生的体检结果来看,身体完全合格的不足20%。从以上数据报道看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是不容乐观的,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危机已不是“狼来了”的骇人警告,而是触目惊心的现实情况。

2.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已成为一种突出的社会问题。由心理问题诱发的青少年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不仅危害家庭的安宁,也危害到社会的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据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致残的原因。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更令人担忧。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称,在我国约3.4亿的18岁以下青少年中,大约有3000万受到了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具体表现在心理承受力低、情绪失控、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难于应对挫折、说谎、厌学、逃学、社会适应性差、性心理偏差等等方面,严重的出现了自伤或伤人现象。青少年成长中的心理问题集中在14岁到18岁这个年龄段。有关资料初步统计,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大学生心理行为障碍率为16~25.4%,并呈上升趋势。有抑郁症这一世纪十大疾病之一的学生占18~ 44%。

自杀是全球性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导致15岁至19岁青少年死亡的五大原因之一。自杀死亡率在我国14岁以上的青少年人群中呈逐年上升趋势。仅在2005年有报道的大中学生自杀者就有十余例,有的是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实在令人痛心。2004年11月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上,有专家指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一份由上海市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在2500名中小学生中进行的“上海市中小学生自杀行为及危险因素研究”的结果表明,自杀心理行为普遍存在于上海市中小学生中,5.85%的孩子有过自杀计划,且发生率随年级的上升而增多,高二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达到了37.93%[4]。目前日益突出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正在被世界各国所关注。在这些数字面前,我们不仅要反问孩子们怎么了,我们更要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二 、原因分析

1.体质下降、健康状况不良的原因分析

体质与人的遗传、营养、体育锻炼有密切关系。其中,体育锻炼在后天的影响因素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体育活动和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升学压力的日益增大,中小学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学习负担,一天十余小时埋头学习、做作业,那有时间去进行体育活动。而望子成龙的父母也忽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孩子回到家中,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如何,很少过问孩子是否进行体育活动,更有甚者,认为体育活动是“玩儿”,会耽误学习时间。而在节假日许多家长又让孩子参加奥数、英语、书画等各种辅导、补习班。一项目调查显示,“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的孩子只占10%左右”。营养过剩、体育活动减少,肥胖悄然而生,胖了既影响身体活动,而且也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导致体质下降。

抑郁症的危害

1 抑郁症病人常常伴有各种躯体症状,比如心慌、胸闷气短、头痛头昏、恶心腹胀等等。

2 抑郁症病人身体功能差,丧失劳动能力是非抑郁病人的5倍。

3 自杀行为是抑郁症病人发生的危险行为,复发性重型抑郁症最终有15%会发生自杀。

4 抑郁症病人有损害自己和他人名誉的言行。

5 抑郁症病人可引起经济纠纷。

6 抑郁症病人的抑郁情绪可传染给家人。

7 抑郁症病人的经济负担在疾病经济负担排位列入第二位。

青少年自杀心理分析治疗

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和自杀心理形成可能有这样一些原因:一方面,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发育阶段,对挫折和压力的耐受能力比较差,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差,应付压力的技巧不妥当。在遇到比较大的心理压力或刺激时,很容易选择自我毁灭行为。

另一方面,目前社会对青少年的心理支持系统存在很多不足,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过于忙碌无法管理子女的家庭等都不能给孩子们很好的心理支持,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需求,缺少心理支持的青少年容易选择自杀来处理压力或心理刺激。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青少年的自杀行为中有比较多的模仿成分。他们通过影视剧、媒体宣传、追星模仿等途径了解了自杀行为,然后因为要挟别人或一时冲动而突然实施自杀行为。

​高考落榜生缓解压力方法

每年高考后产生这种极端行为都不是罕见的,从他做心理咨询工作十多年的情况看,每年发生自杀或者有自杀行为没有自杀成功的都在三五个人以上,另外,因高考失利导致抑郁症,或者精神方面出现其他一些严重问题的就更多了。

杨冬林说,每年高考之后,总有一些落榜生。对这些同学,需要社会、家庭、老师都去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因为他们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现在高考毕竟还是人生很重要的一步,有很多学生对于高考成绩寄予很高的希望,特别是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一旦发现考试的结果和理想的目标差别太大,这些人可能承受的心理痛苦非常巨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心理素质差一点的人就有可能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比较极端的就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每年高考后,总有一小部分人因为高考失利而自杀,更多的承受高考落榜痛苦的人则出现抑郁状态。有的同学会发生一些生活习惯的改变,不爱说话,不出门,生活很懒散,对前途不抱什么希望,心情很悲观。

如何对待高考落榜或者失败?杨冬林建议,作为个人来说,要积极主动自我调节、正视问题。作为家长,在这时候一定要理解,不能去埋怨,周围的人要帮助他去振作起来,重新回到现实中。个人如果有情绪,可以采取一些合理健康的宣泄方式,可以在没人的时候大喊一声,痛快地大哭一场。另外,要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多和其他人联系,转移对这个问题的过分关注,“等考生自己平静下来之后,可能就会知道,高考失败不代表这一生都失败。”

抑郁症日常护理

做好生活护理:抑郁症病人饮食睡眠差,应注意调整饮食,多做一些患者平时喜欢吃的食物,保证患者有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对于一些病情轻的人,可鼓励其参加愉快轻松的活动,培养生活情趣,如看书报、电视,种花养鸟等,分散其注意力以缓解病情。

还包括做好心理护理:由于抑郁症病人情绪差、悲观自责明显,对一些事物缺乏信心,非常希望获得他人的心理支持。家属应多与病人接触交谈、给予鼓励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疏导其消极情绪;对其病态言行,家属要耐心加以解释说服,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督促服药:要密切注意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抑郁症患者经常需要长期维持用药,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如果没有发现特殊的情况,绝对不能自行停药或对药量及药物的成分随意删减。当患者出现一些口干、便秘等副反应时,应及时做好解释工作,鼓励其多饮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便秘严重者可选用番泻叶、果导等药物缓解。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抑郁症是精神疾病中的第一杀手,病人的自杀率极高,家庭护理的重点就是要防范自杀行为的发生。这就要求患者的家属必须熟悉本病的临床特征。另外需注意的是抑郁症状往往晨重夜轻,故自杀行为多发生于清晨;其次,要了解哪些病人容易发生自杀,一般在疾病的发作期,由于情绪低落,悲观消极易发生;当然,处于恢复期的病人,由于害怕别人歧视,绝望也会出现自杀行为。同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手段多隐蔽,有预谋性,常给人某种假象,即微笑型自杀,故当发现抑郁症病人情绪突然好转时,千万别掉以轻心。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扩大性自杀或曲线自杀,应注意,加强护理者的自我保护。

5掌握病情好转指征:一般忧郁症好转大致经过三个过程,首先是睡眠、饮食好,思维改善;其次是动作逐渐增多;最后是情绪改善。若饮食睡眠差,体重不增,说明病情尚未改善,这时出现的动作增多或情绪好。

老年抑郁症的症状

抑郁症是指以持续的情绪低落为特征的一种情感性的心理障碍 ,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病 患之一。抑郁症大都在60岁以后发病,有的人 虽然会在青壮年时发病,但进入老年期后常加重或发作次数增多。

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情绪压抑 、沮丧 、痛苦、悲观 、厌世、自责、甚至出现自杀倾向或自杀行为,食欲下降,失眠早醒等。

老年抑郁症在症状上有其特殊性,具体来说有以下九个方面: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精神不振、疲乏 无力;

3、言行减少,好独处,不愿与人交往;

4、自我评价 下降,自责自罪,有内疚感;

5、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倾向,据研究,患抑郁症的老人有10%以上会采取自杀行为;

6、对前途悲观失望,有厌世心理;

7、自觉病情严重,有疑病倾向,据调查,60%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会出现疑病症 状;

8、睡眠 欠佳,失眠早醒;

9、食欲不振 或体重明显减轻。此外,也会有记忆力明显下降、反应迟钝的症状,80%左右 的老年患者会出现记忆力衰退。

10、思维迟缓。这一抑郁症的症状主要表现就是患者在患病后思维联想过程受抑制,反应迟钝,自觉脑子不转了,表现为主动性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思维问题费力。反应慢,需等待很久,在情绪低落影响下,自我评价低,自卑,有无用感和无价值感,觉得活着无意义,有悲观厌世和自杀打算,有自责自罪,认为活着成为累赘,犯了大罪,在躯体不适基础上出现疑病观念,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

11、意志活动减退:该抑郁症的症状狐妖表现就是患者在患病后的一些主动性活动明显减少,生活被动,不愿参加外界和平素感兴趣的活动,常独处。生活懒散,发展为不语不动,可达木僵程度。最危险的是反复出现自杀企图和行为。

如何预防青少年自杀

自杀是一种“卑贱的勇敢”(黑格尔语),是一种不负责任、不道德的愚蠢行为。但自杀是可以预防的,这需要家庭、社会、个人多方面的努力。

1、解除家庭矛盾和压力

家庭的矛盾和压力可导致青少年发生情绪危机。如父母离异、家庭不睦等。有人研究认为,体验过家庭成员自杀行为的青少年,其自杀的可能性是同龄人的九倍。

2、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有关数据表明,青少年自杀率目前全世界呈增长趋势。我国平均每年有20多万人自杀,其中80%以上是青少年。青少年自杀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危机干预。帮助患者解除心理矛盾,多给予鼓励,使其热爱生活,对前途充满信心。

3、青少年要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力

自杀的心理过程一般为:挫折——虚无感——对现实冷化曲解——绝望——自杀强迫意念——产生自杀行为。

青少年应学习掌握一些宣泄不良情绪的技巧,建立良好的自我防御机制,一旦遭受了挫折,可以改善策略,或降低目标,或重新选择方法、手段,再作尝试;也可以暂时放弃当前目标,从别的方面获得成功来予以补偿自杀是当一个人的烦恼、苦闷、痛苦、失望达到极点后,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现实感到绝望而采取的一种“消极”手段。自杀心理是自杀者从遭受挫折、产生绝望到实施自杀整个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有人将此称为自杀先兆。自杀心理先兆是一种极端亢奋的状态,它表现为一种疯狂的宣泄行为,一般分为身心反应和“动作化”倾向两个阶段。怀自杀心理的人常常表现紧张不安或不悦,生理上也有诸如头痛、恶心、呼吸短促、手脚发麻等反应。由于青少年的情绪具有冲动性、爆发性,因而自杀者往往亦有过强的情绪冲动。

大学生自杀的心理过程

第一阶段,自杀动机的形成。个别学生在遇到挫折或打击时,为逃避现实,将自杀作为寻求解脱的手段。例如,调查的案例中,有位大学生因生活自理能力差,对大学生活难以适应,成绩因此一落千丈,自感生活毫无意义,便决定以自杀来寻求解脱。有个案例反映:自杀者借自杀作为对自己因做错了事而产生的悔恨、惩罚,作为自罪自责心理的补偿。如一位大学生在中学时,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进入大学后,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自感对不起父母和乡亲,在强烈的自罪自责心理驱使下便采取了自杀行为。此外,有的把自杀作为报复手段,从而使有关的人感到内疚、后悔和不安。如一位大学生的父母离异,对他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给该生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创伤。在学习上、生活上几经挫折后,该生便万念俱灰,想到了以自杀来报复其父母。

第二阶段,心理矛盾冲突。自杀动机产生后,求生的本能可能使自杀者陷入一种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之中,难以最终作出自杀决定。此时,自杀者会经常谈论与自杀有关的话题,预言、暗示自杀,或以自杀来威胁别人,从而表现出直接或间接的自杀意图。实际上,我们可以看作是自杀者发出的寻求帮助或引起别人注意的信号。此时,如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关注,或在他人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自杀者很可能会减轻或打消自杀的企图。这也是自杀行为可以预防和救助的心理基础。但周围的人往往认为常喊着要自杀的人其实不会自杀,因而不太关注欲自杀者发出的信号,以致痛失救助良机。

第三阶段,自杀者平静阶段。自杀者似乎已从困扰中解脱出来,不再谈论或暗示自杀,情绪好转,抑郁减轻,显得平静。这样周围的人真以为他的心理状态好转了,从而放松警惕。但这往往是自杀态度已经坚定不移的一种表现,当然也不完全排除是自杀者心理状态好转的表现。因为发展到这个阶段,自杀者认为自己已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再为生与死的选择而苦恼。因此他们不再谈论或暗示自杀,甚至表现出各方面的平静。目的可能是为了摆脱旁人对其自杀行为的阻碍和干预。

抑郁症患者护理有哪些方法

1、督促服药:要密切注意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抑郁症患者经常需要长期维持用药,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如果没有发现特殊的情况,绝对不能自行停药或对药量及药物的成分随意删减。当患者出现一些口干、便秘等副反应时,应及时做好解释工作,鼓励其多饮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进行运动,便秘严重者可选用番泻叶、果导等药物缓解。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抑郁症是精神疾病中的第一杀手,病人的自杀率极高,家庭护理的重点就是要防范自杀行为的发生。这就要求患者的家属必须熟悉本病的临床特征。另外需注意的是抑郁症状往往晨重夜轻,故自杀行为多发生于清晨;其次,要了解哪些病人容易发生自杀,一般在疾病的发作期,由于情绪低落,悲观消极易发生;当然,处于恢复期的病人,由于害怕别人歧视,绝望也会出现自杀行为。同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手段多隐蔽,有预谋性,常给人某种假象,即微笑型自杀,故当发现抑郁症病人情绪突然好转时,千万别掉以轻心,可能是一种危险信号,应加强防范。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扩大性自杀或曲线自杀,应注意,加强护理者的自我保护。

3、掌握病情好转指征:一般忧郁症好转大致经过三个过程,首先是睡眠、饮食好,思维改善;其次是动作逐渐增多;最后是情绪改善。若饮食睡眠差,体重不增,说明病情尚未改善,这时出现的动作增多或情绪好,则可能是假象。

4、做好心理护理:由于抑郁症病人情绪差、悲观自责明显,对一些事物缺乏信心,非常希望获得他人的心理支持。家属应多与病人接触交谈、给予鼓励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疏导其消极情绪;对其病态言行,家属要耐心加以解释说服,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5、做好生活护理:抑郁症病人饮食睡眠差,应注意调整饮食,多做一些患者平时喜欢吃的食物,保证患者有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对于一些病情轻的人,可鼓励其参加愉快轻松的活动,培养生活情趣,如看书报、电视,听音乐,种花养鸟等,分散其注意力以缓解病情。

如何预防抑郁症患者自杀

预防抑郁症患者自杀是家庭护理的重点,要做好预防工作,家属必须要知道哪些患者容易出现自杀行为。一般患者在抑郁症初期、严重期及恢复期都可出现自杀行为。患病初期,患者情绪极端低落,因起运动不受限制,故随时可能会采取行动;处于严重阶段的患者对一切都失去了信心,绝望的时候容易发生自杀行为;恢复期患者常因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自杀行为。另外,家属必须注意,抑郁症有晨重夜轻的特点,因此自杀行为多发生在早晨或上午。

一旦发现患者有自杀的倾向,家属无论白天、晚上都要寸步不离,将刀、剪、绳索等危险物品收藏好,锁好门窗,保管好药品,家属在采取以上行动时要显得自然、隐蔽,不要引起患者的反感,避免其产生抵触情绪。

警惕患者对病情的伪装,有时候患者为了达到自杀的目的,会假装病情好转,显出欢乐的样子,家属切不可放松警惕,以免发生意外。一般抑郁症患者的好转分睡眠和食欲好转、思维灵活、情绪的好转三个过程,如果患者饮食不香,晚上辗转难眠,却声称情绪好了,就应想到这可能是一种假象。

抑郁症的护理

抑郁症的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抑郁症是精神疾病中的第一杀手,病人的自杀率极高,家庭护理的重点就是要防范自杀行为的发生。这就要求患者的家属必须熟悉本病的临床特征.另外需注意的是抑郁症状往往晨重夜轻,故自杀行为多发生于清晨;其次,要了解哪些病人容易发生自杀,一般在疾病的发作期,由于情绪低落,悲观消极易发生;当然,处于恢复期的病人,由于害怕别人歧视,绝望也会出现自杀行为。同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手段多隐蔽,有预谋性,常给人某种假象,即微笑型自杀,故当发现抑郁症病人情绪突然好转时,千万别掉以轻心,可能是一种危险信号,应加强防范。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扩大性自杀或曲线自杀,应注意,加强护理者的自我保护。

2、督促服药:要密切注意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抑郁症患者经常需要长期维持用药,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如果没有发现特殊的情况,绝对不能自行停药或对药量及药物的成分随意删减。当患者出现一些口干、便秘等副反应时,应及时做好解释工作,鼓励其多饮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进行运动,便秘严重者可选用番泻叶、果导等药物缓解。

3、掌握病情好转指征:一般忧郁症好转大致经过三个过程,首先是睡眠、饮食好,思维改善;其次是动作逐渐增多;最后是情绪改善。若饮食睡眠差,体重不增,说明病情尚未改善,这时出现的动作增多或情绪好,则可能是假象。做好心理护理,由于抑郁症病人情绪差、悲观自责明显,对一些事物缺乏信心,非常希望获得他人的心理支持。家属应多与病人接触交谈、给予鼓励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疏导其消极情绪;对其病态言行,家属要耐心加以解释说服,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4、做好生活护理:抑郁症病人饮食睡眠差,应注意调整饮食,多做一些患者平时喜欢吃的食物,保证患者有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对于一些病情轻的人,可鼓励其参加愉快轻松的活动,培养生活情趣,如看书报、电视,听音乐,种花养鸟等,分散其注意力以缓解病情。

相关推荐

抑郁症的后果,有哪些后果呢

一、心理功能受损:受到抑郁症的影响,患者很容易悲观、对身边的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他们还总是无精打采的,失眠、疲乏无力、食欲下降、悲观厌世等都是抑郁症患者易出现的。 二、增加负担:由于抑郁症具有复发性,如果患者在出院以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就很容易会出现病情复发、自伤、自杀等现象。据调查显示,在复发性抑郁症患者中,每7个人中就有一个人采取自杀行为。 三、思维消极:还会出现抑郁心境,如患者的思维消极、总是会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这个世界,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困难重重的。有80%的抑郁症会出现睡眠障碍,患者难

老年人抑郁症症状

1、 自卑感 患者会表现的疑心重重,感觉身边的人都看不起他、讨厌他,甚至鄙视他,这种怀疑感与精神分裂症的怀疑感不一样,它原发于情绪障碍,是由情绪低落而产生的。 2、 思维活动受限 老人大脑反应迟钝,总是称自己变笨了,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有时不能自己独立解决,并因此增加了已存在的自卑感。 3、 反复往自我贬低与谴责 患者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把芝麻大点的事想象成为不可饶恕的错误,感觉谁都对不起,内心不断责备自己。 4、 情绪不稳易激动 有的患者会无故表现出焦虑、烦躁不安等症状,因而会长吁短叹或捶足顿胸;有的患者

抑郁症不可怕家人冷漠才可怕

掌握病情好转指征 一般忧郁症好转大致经过三个过程,首先是睡眠、饮食好,思维改善;其次是动作逐渐增多;最后是情绪改善。若饮食睡眠差,体重不增,说明病情尚未改善,这时出现的动作增多或情绪好,则可能是假象。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抑郁症病人的自杀率极高,家庭护理的重点就是要防范自杀行为的发生。抑郁症状往往晨重夜轻,故自杀行为多发生于清晨;其次,一般在疾病的发作期,由于情绪低落,悲观消极易发生;当然,处于恢复期的病人,由于害怕别人歧视,绝望也会出现自杀行为。同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手段多隐蔽,有预谋性,常给人某种假象,

女性感染弓形虫或会增加自杀几率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女性感染了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 ,我们经常提及的弓形虫的大名)会增加自杀几率,这种寄生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原虫,能通过接触猫粪、食用生肉或不干净蔬菜传播。共有超过4.5万名丹麦女性参与该项调查, 研究 报告于7月2日发表在《普通精神病学文献》(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副教授波斯特兰奇(Teodor T. Postolache)是研究情绪和焦虑课题的资深专家,他说,虽然还不敢断言女性自

强迫症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一、精神分裂症:早期可有强迫症表现,但内容逐渐变得荒谬不可理解,无焦虑,痛苦等相应的情绪反应;自知力差,不积极要求治疗或否认有病而拒绝治疗;随着病程发展,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逐渐显露, 二、抑郁症:强迫症患者因疾病缠身,久治不愈,可产生抑郁情绪,甚至出现消极观念,但从无自杀行为,与抑郁症的对外界缺乏兴趣,思维迟钝,行为缓慢及情绪低落有别, 三、颞叶癫痫:偶可出现强迫观念和行为,呈发作性,并有其它颞叶癫痫的症状,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等检查可助鉴别。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主要包括哪些行为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是指学生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出的一类行为,这类行为可能给学生的健康和完好状态乃至成年期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根据季成叶老师讲课材料,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分为七种: (1) 非故意伤害行为:坐车不注意安全,骑自行车违规,到非游泳场所游泳。 (2) 故意伤害行为:携带武器、校内外斗殴、情绪抑郁、有自杀意念、计划自杀自杀未遂、自杀接受治疗。 (3) 物质成瘾行为:吸烟、酗酒、玩电子游戏成瘾。 (4) 精神成瘾行为: 游戏机成瘾:7天内每天玩&2小时

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会杀人

一种慢慢侵蚀生活的心理障碍 大众对抑郁症并不陌生,张国荣因抑郁症身亡,崔永元因抑郁症离开过工作,范晓萱自曝曾抑郁3年,有杀人和自杀想发。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目前全世界发病人群3.5 亿,在中国有病例记录的为3000万,未曾就诊的保守估计约6000万,其中国内因重度抑郁自杀每年约20万。 抑郁症初期并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一般认为是情绪低落,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到正常状态。但有抑郁倾向的人情绪会持续低落,对任何事情失去兴趣,出现睡眠

抑郁症与忧郁症有很大的区别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没有忧郁症,只有抑郁症,忧郁可以是突发性的,受特定环境和事情的刺激,而突然出现心理崩溃,然而它的特性是短暂且具有一次性免疫力,也就是说这次你挺过去了,那么下次就不会被同样的事物所击溃。但是抑郁症是一种长期生理问题得不到解决产生的病症,要清醒的认识到它的可怕,不过抑郁症不一定自杀自杀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日本学者长冈利贞指出,自杀过程一般经历:产生自杀意念——下决心自杀——行为出现变化+思考自杀的方式——选择自杀的地点与时间——采取自杀行为。 识别典型抑郁症的方法 即一个人

大学生抑郁症病因

现阶段,大学生患上抑郁症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什么是抑郁症?不开心,无助、焦虑、失望、悲观、自卑。引发抑郁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因人而异。目前,大学生患上的抑郁症的几率很高。 一、就业压力:大学生患抑郁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未来失去信心的表现,之所以失去信心和我们现在的就业市场混乱有很大关系,现在招聘信息是千奇百怪,600块钱的工作都大学生排队去。 二、经济压力:贫穷会打败精神,坐在课堂里,担心的是下周的生活费,下学期的学费,这样读书谁都会感到绝望。虽然现在有奖学金,助学基金,援学贷款……真正帮助到的人也不一定

青年人抑郁症的表现有哪些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近年来,在大学生中发病率较高,主要是与高校大学生因学习、生活、就业等压力的增大,失恋、心理失衡等原因有密切关系,针对这样一种严重的抑郁症,专家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大学生抑郁症的症状。 专家指出,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木僵。常表现为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神运动性迟钝或激越;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内疚感;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精力明显减退或疲乏感;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