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身体会发生脊柱弯曲呢
为什么身体会发生脊柱弯曲呢
脊柱侧弯绝大多数发病在青少年时期,而且侧弯角度越大,女孩的比例越高。”骨科医师介绍,脊柱侧弯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在1.1%~15.5%,世界各地区的发病率差异很大,在中国约为3.5%~5.5%。就性别而言,侧弯越严重,则女性比例越高,侧弯5度者男女比例约为1∶1,侧弯10度者约为 1∶2,侧弯20度者约为1∶5,如果侧弯达30度以上,男女比例约为1∶10。
正常的脊柱是有一定的弧度的,比如一定度数的颈前凸、胸后凸和腰前凸,它们对维持骨盆以上躯干的平衡性是非常必要的。骨科医师指出,脊柱侧弯指的是“S”型脊柱,即脊柱的某些节段偏离身体正常的正面轴线,不是正常的一定角度的前后凸,而是侧凸及旋转畸形。
在脊柱侧弯的病例中,除了少数是由于外伤、肿瘤、结核等导致,大概有80%还不能发现具体的病因,这类没有任何先天性脊柱异常、神经肌肉或骨骼异常的脊柱侧弯,称之为特发性脊柱侧弯。这类侧弯在青春期女性中间比较常见,发病原因至今不明,医学界有神经肌肉学说、脊柱结构学说、内分泌学说、姿势平衡及遗传因素等不同病因解释。不过,骨科医师特别指出,“现在中小学生的书包太大、太重,现在的学生课本、参考书都是装帧精美的彩页书,一个书包动辄十几斤,经常背这样的书包不利于青春期孩子骨骼尤其是脊柱的发育生长。”
宝宝抱睡过久易造成脊柱弯曲
一、宝宝抱着睡觉过久 影响脊柱发育
我家的夏夏已经5个月了,他很粘人的,一定要抱着才肯睡。我们也只好抱着他哄着他,等他睡熟了再放下床。听说抱太久,宝宝脊柱容易变形,我们都不敢抱太久。——PCbaby网友 夏夏的妈咪
小编提示:
我们都知道,宝宝尚小,各方面发育都不完善,因此可塑性也特别大。此时的宝宝骨骼发育还没有成熟、没定型,如果宝宝的脊柱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那么脊柱的发育就可能出现畸形、不正常弯曲等情况,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纠正,长大后就可能有脊柱侧弯、背驼等的现象。
有些大人特别疼爱宝宝,而且宝宝也精灵可爱,他们就有一种长时间与宝宝亲密接触的倾向,抱着宝宝逛街、吃饭、睡觉等等,不过细心观察,这时宝宝的脊柱是弯着的。如果长时间“抱不离手”,让宝宝的脊柱长时间这样弯着,就会让脊柱弯曲,而由于这不是自然的发展过程,会导致大人抱着的姿势怎么样,宝宝的脊柱就怎么样弯曲。
二、宝宝脊柱发育规律
一般来说,宝宝要多少个月才能学会坐呢?冬冬已经6个月了,但是他还只是会翻身,还不会坐起来,是不是发育得有点慢了?在6月大的时候,我朋友的宝宝都已经会坐了。——PCbaby网友 冬冬咚咚咚
小编提示:
的确,很多宝宝在6个月大的时候已经学会如何独坐,不过也并不绝对,这视乎个人的发育情况,一般是在6、7个月大,如果1岁了还不会坐,那肯定需要到医院做检查接受治疗。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脊柱的增长速度是快于四肢的,宝宝的动作发育应与脊柱的发育相适应,所以脊柱的发育很重要。
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柱会逐渐出现三个生理弯曲:2-3个月左右宝宝能够抬头,出现第一个生理弯曲——颈部脊柱前凸;6个月左右会独坐,出现第二个生理弯曲——胸部脊柱后凸;8-9个月时会爬,10-11个月能站立,这时会出现第三个生理弯曲——腰部脊柱前凸,12-16个月时能走路。就是这些生理弯曲的形成,能使身体保持平衡并直立行走。
虽然宝宝在1岁以内就会出现这3个弯曲,但一直要到六七岁时,宝宝的脊柱弯曲才会彻底固定下来。所以,家长一定要结合身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为宝宝安排合适的运动,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如果没到相应的月龄,宝宝不宜过早地学坐、学站、学走,以免引起脊柱过度屈曲,这将影响宝宝的身高。
脊柱弯曲自我矫正
脊柱侧凸俗称脊柱侧弯,它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正常人的脊柱从后面看应该是一条直线,并且躯干两侧对称。如果从正面看有双肩不等高或后面看到有后背左右不平,就应怀疑“脊柱侧凸”。这个时候应拍摄站立位的全脊柱X线片,如果正位X线片显示脊柱有大于10度的侧方弯曲,即可诊断为脊柱侧凸。轻度的脊柱侧凸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外观上也看不到明显的躯体畸形。较重的脊柱侧凸则会影响婴幼儿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使身体变形,严重者可以影响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瘫痪。轻度的脊柱侧凸可以观察,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脊柱侧凸是危害青少年和儿童的常见疾病,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如何自我矫正脊柱侧弯,首先俯卧向前伸单臂。在垫子上俯卧挺身,使脊柱侧弯的另一例手全力前伸,同侧手后伸,同时做抬头挺胸动作。例如胸椎骨有凸者,可做向前伸左臂的动作,俯卧腿和臂同时上举,俯卧在垫子上,用脊柱侧弯的另一侧手和同侧脚,同时做挺身和上举的动作。重复20~30次,共练习4组。
其次体转动作。两脚开立,扭转躯干,做向胸椎曲凸的同方向的体转运动。完成一次体转后,两臂轻置体侧,再重复上述动作(不要做另一方向的体转动作),在动作过程中强调双腿伸直,不要移动双脚,以免减低练习效果。重复20~30次,共练习4组。
再次单臂外振动作。身体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弯侧臂伸直空手用力向体外侧振举到极限,用力放下到体前内侧极限,做30~50次。接着手持重物(2.5~5公斤)重复练15~20次,共做4组。
最后持棒向侧上方摆动伸展。俯卧在垫子上,两手宽于肩距,持棍棒或绳子或毛巾,抬起胸部挺腹,弯曲胸椎曲凸面的另一侧手臂,伸直同侧面的手臂用力向侧凸面使劲做摆振式体侧动作,并同时使上体和两臂尽力向上抬起。如持绳子和毛巾,务必绷紧,不让其放松下沉。重复20~30次,共练习4组。
脊柱弯曲的鉴别诊断
1、脊柱侧凸通常发生于颈椎、胸椎或胸部与腰部之间的脊椎,也可以单独发生于腰背部。侧凸的出现在脊柱一侧,呈"C"型;或在双侧出现,呈"S"型。它会减小胸腔、腹腔和骨盆腔的容积量,还会降低身高。
2、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同时还有肋骨左右高低不等平、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和椎旁的韧带和肌肉的异常,它是一种症状或X线体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
3、脊柱后突:脊柱后突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后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同时还有肋骨左右高低不等平、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和椎旁的韧带和肌肉的异常,它是一种症状或X线体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
肩颈自我疏通方法 坐式拔刀(右式为例)
正坐,左手掌背放于腰部,右手心贴于颈部,肘向外展开。随右手水平内收,身向左转,随右手水平外展,身向右转,同时脊柱节节上拔。重复6到8次。左式同优势。此式要点在拔,要体会脊柱在旋转中的节节拔长,也要体会转到极限时身体前侧肌群的斜向拉伸感。无论是上拔及拉伸,都要在轻柔缓和的状态下进行。
此式可改善胸椎的旋转不利、上背部疼痛不适、呼吸不畅、圆肩驼背等症状。
脊柱侧弯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脊柱侧弯发病在现如今社会中呈现出了严重的井喷现象,而且其发病率还在急剧增加,是世界公认的顽症疾病。在脊柱侧弯的病例中,除了少数患者是由于外伤、肿瘤、结核等原因导致的,脊柱侧弯的发病还涉及到遗传、激素、生长异常以及神经肌肉等多个方面。
1、遗传因素:
多项研究显示发生脊柱弯曲遗传的因素。人口研究表明有家族史的人群,特发性脊柱弯曲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一项研究报告,患有特发性脊柱弯曲的妇女所生育的女孩有15°以上脊柱弯曲的发生率为27。一项关于双胞胎的研究表明,有脊柱弯曲的单卵孪生发生率从73~92,远高于双卵孪生的36~63。
2、组织异常理论:
有几种理论提出与脊柱有关的结构(肌肉、骨、韧带和/或椎间盘)的异常可能导致脊柱弯曲。这种理论是以观察马方综合症(原纤维蛋白病),Duchenne肌肉营养不良(肌肉病),以及骨纤维发育不良等疾病都并发脊柱弯曲为依据。
3、中枢神经异常理论:
该理论是以特发性脊柱弯曲常发生于神经肌肉疾病为依据,而且,中枢神经系统的亚临床功能障碍也会引发脊柱侧弯。脊髓空洞症并发脊柱侧弯的发生率增加,其原因可能是继发于脊髓运动或感觉通路的直接受压有关。
4、激素学说:
褪黑激素不足曾被认为是导致特发性脊柱弯曲的原因。因为将鸡的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的主要部位)摘除以后,发生了脊柱弯曲。此外,有研究发现,特发性脊柱弯曲的患儿夜间的褪黑激素受体的缺陷,而不是褪黑激素本身不足。假如褪黑激素果真是病因,起到至脊柱弯曲的机制并不清楚。
生长激素也曾被认为在发生脊柱弯曲方面起作用。有服用生长激素导致脊柱弯曲快速进展的个别报告。有趣的是,褪黑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方式相似,但昼夜相反。
5、脊柱生长和生物力学理论:
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发生和发展与青春期快速生长的时间有关。脊柱左、右两侧不同的生长速度,产生不对称的生物力学负荷,而Huetter-Volkman定律认为:增加压力抑制生长,减少压力促进生长。这种力学调控生长理论可以解释某些患儿在生长发育期畸形加重的现象。
脊椎弯曲是怎么引起的
脊柱弯曲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并不代表某一种疾病,它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以下类型:
(一)先天性脊柱弯曲 由于先天性脊椎胚胎发育不全,如先天性半脊椎、楔形椎体、蝴蝶椎、椎弓及其附属结构的发育不全,均可引起脊柱弯曲。此种畸形多发生在胸腰段或腰骶段,弯曲出现早,发展快,一般3~4岁的患者就可以有较显著的畸形。
(二)后天性脊柱弯曲
1.姿态性和功能性脊柱弯曲:往往由某种不正确姿势引起,常在学龄期儿童发现。这类脊柱弯曲畸形并不严重、当患者平卧或用双手拉住单杠悬吊时。畸形可自动消失。
2.神经病理性脊柱弯曲:由于脊髓灰质炎、神经纤维瘤、脊髓空洞症、大脑性瘫痪等使肌肉的张力不平衡所致。患者发病年龄愈小,弯曲畸形也愈严重。
3. 胸部病理性脊柱弯曲:幼年患化脓性或结核性胸膜炎,患肋胸膜过度增厚并发生挛缩;或在儿童期施行胸廓成形术,扰乱了脊椎在发育期间的平衡。均可引起脊柱弯曲。
4.骨质疏松性脊柱弯曲:骨质疏松椎骨变形,从而椎骨间隙不等宽,会造成脊柱弯曲。
5.营养不良性脊柱弯曲: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产生佝偻病的小儿亦可出现脊柱弯曲。
此外,在椎间盘突出症时,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肾周围炎中一侧肌肉痉挛,由于各种原困引起两侧下肢不等长,均可引起功能性脊柱弯曲。压扁性骨折、脱位或脊柱结核亦可引起弯曲。
(三)特发性脊柱弯曲,即原因不明的脊柱弯曲,这部分患者约占80%。其发病原因目前为止可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有些患者其兄弟姊妹、父母等直系亲属中均有脊柱弯曲现象,即有明显的家族史。此类弯曲发生比较晚,一般12~13岁时发现,发展也较缓慢,弯曲部位多局限于腰段,畸形不严重。
2、激素影响: 有些特发性脊柱弯曲患者的身高比同龄非脊柱弯曲者高,使人们想到生长激素可能与脊柱弯曲有关,有人发现生长激素和促生长因子的释放在特发性脊柱弯曲患者中有明显的增高。
3、生长发育不均衡因素 :(1)脊柱前后柱生长不对称。(2)肋骨生长不对称和肋骨血供不对称。(3)弯曲主弧的凹侧椎板、关节突和椎体发育异常。
4、结缔组织发育异常 :在特发性脊柱弯曲的患者中可以发现结缔组织有胶原和蛋白多糖的质与量的异常。这究竟是弯曲的原发因素,还是继发因素尚未定论
5、神经-平衡系统功能障碍 :人体平衡系统的功能是控制作用于人体上的各种重力和维持在各种不同状态下的平衡,在这个平衡系统反射弧中的某个反射环节上出现功能障碍,脊柱就有可能发生弯曲来调整或建立新的平衡。
6、另外:一些临床观察发现,特发性脊柱弯曲人群的母亲年龄大于对照组,即高龄母亲的后代易患特发性脊柱弯曲,且进展快。
脊柱弯曲测量方法
令被测者直立,测量者将重锤的端线置于被测者枕骨粗隆中心点,或或置于第7颈椎棘突中心点上,待垂线稳定于两腿间夹缝时。测量脊柱每一侧凸区偏离垂线的最远点,到垂线的水平距离。
按弯曲方向分
(1)侧凸:即部分脊柱棘突偏离身体中线称脊柱侧弯,有左侧凸、、右侧凸及S形弯,C形弯。
(2)后凸:指胸段脊柱后凸超过生理曲线范围者。
(3)鞍背:是指局部某椎体被破坏,椎体突然向后凸起。
(4)圆背:是指整个脊柱象弓一样向后凸起。
(5)畸胸:分两种,一种是胸骨向外突起,另一种是胸骨向内凹陷。
(6)旋转性(扭曲性):是因为腰椎横突一面高一面低或胸骨扭曲形成的,这种弯曲是最复杂,最难治的。
脊柱侧弯最合适的睡姿
可想而知,如果这种生理弯曲出现了问题,对人体的影响会有多大。脊柱侧弯就是人的脊柱向一弯曲,变成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C或者S。脊柱侧弯一般会造成人的身体两侧无法维持平衡,而给全身都造成很大的负担。专家表明,平躺是脊柱侧弯最合适的睡姿。因为以侧躺的姿势睡觉的话,会对本来就侧弯的脊柱造成影响,很可能导致情况更加恶化。
这个生理弯曲大大增强了人体的抗震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各个方向而来的压力,也能充分协调手脚四肢的运动。同时,正常的生理弯曲能够扩大胸腔和腹腔的容量,为人体内脏器官提供充分的空间。
通常脊柱侧弯并不是固定在一定幅度就不再变化。而是因为已经弯曲偏斜,导致两侧肌肉受力不均。所以随着时间发展,脊柱弯曲的程度会越累越大。因此,在生活中应该随时注意调整姿势,尤其是在睡觉时,应该找到脊柱侧弯最合适的睡姿,以避免症状的继续加重。
如何改善脊柱弯曲
1手扶肋木体侧屈。身体正侧面对肋木下站立,用胸椎侧凸面方向的手扶持肋木下档。另一侧的手攀握在头顶上的肋木侧,然后向反肋木方面不断作体侧屈运动,必须抬头、挺胸,收腹,上体不能前倾。重复用25~45次,共练习4组。
2悬垂体侧摆。正面双手握单杠或肋木。两腿并拢,向左右侧摆,以使“S”形的脊柱逐渐伸直。重复35~40次,共练习4组。
3单杠单臂悬垂运动。凹侧臂手握单杠悬垂20~30秒钟,跳下休息1分钟,重复练习12~18次。
4单臂上举哑铃运动。身体直立,两只脚与肩同宽,凹侧手持哑铃(10~15磅),向上举起时伸直臂,放下时屈肘,哑铃位于肩侧停止为1次,自然呼吸,重复15~20次,共练习4组。
5单臂拉引橡皮筋。身体直立,两脚与肩同宽,手握橡皮筋一端(另一端挂在固定物上),凹侧臂侧平举,用力向身体另一侧拉引,重复30~50次,共练习4组。
[说明]采用上述矫正训练方法,在于重点加强脊柱较弱一侧的肌肉力量,逐渐把侧凸的脊柱拉直。同时,还要注意经常保持较好的动作姿势,从而达到矫正侧弯的目的
脊柱侧弯是什么原因
1、遗传因素: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流行病研究表明,脊柱侧弯患者的家族中,脊柱侧弯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虽有不少资料证明,遗传因素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但对其具体遗传模式尚不明了。
2、胸部病理性脊柱弯曲:幼年患化脓性或者是结核性胸膜炎,患肋胸膜过度增厚并且发生挛缩或者在儿童期施行胸廓成形术,扰乱了脊椎在发育的期间的平衡。均可引起脊柱弯曲。
3、骨质疏松性脊柱弯曲:骨质疏松椎骨变形,从而椎骨间隙不等宽,会造成脊柱弯曲。
4、姿态性和功能性脊柱弯曲:往往由某种不正确的姿势所引起,常在学龄期儿童发现。这类脊柱弯曲畸形并不算是严重的、当患者平卧或用双手拉住单杠悬吊的时候。畸形可自动消失。
5、神经病理性脊柱弯曲:由于脊髓灰质炎、神经纤维瘤、脊髓空洞症、大脑性瘫痪等,使肌肉的张力不平衡所致。患者发病年龄愈小,弯曲畸形也愈严重。
妈妈抱姿不对宝宝易驼背
其实,许多妈妈会来反映抱着宝宝入睡是非不得已,因为一把宝宝放上床,他就哭闹不休。也有些长辈特别疼爱孩子,他们有一种希望长时间与宝宝亲密接触的意愿,抱着宝宝逛街、吃饭、睡觉等等,不过细心观察,这时宝宝的脊柱是弯曲着的。像这样,如果长时间“抱不离手”,并保持一个不正确姿势去抱宝宝,很有可能导致脊柱非正常弯曲。
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柱会逐渐出现三个生理弯曲:2-3个月左右宝宝能够抬头,出现第一个生理弯曲—颈部脊柱前凸;6个月左右会独坐,出现第二个生理弯曲—胸部脊柱后凸;8-9个月时会爬,10-11个月能站立,这时会出现第三个生理弯曲—腰部脊柱前凸,12-16个月时能走路。就是这些生理弯曲的形成,能使身体保持平衡并直立行走。
虽然宝宝在1岁以内就会出现这3个弯曲,但一直要到六七岁时,宝宝的脊柱弯曲才会彻底固定下来。
由此可见,婴幼儿期的骨骼发育还未成熟和定型,如果脊柱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那么脊柱的发育就可能出现畸形、不正常弯曲等情况,这将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如果得不到纠正,长大后就可能有脊柱侧弯、驼背等现象。
很多宝宝都希望时刻躺在大人的怀中,因为这会让宝宝感到温暖、安定,这是宝宝的正常心理需求,但是,如果大人特别是老人,总是“爱不释手”,只要宝宝一哭,就抱在怀里哄,时间长了,宝宝就有了过分依赖的心理,最后变成了只有抱着才肯睡觉的习惯。
其实,抱着宝宝睡觉,不仅会使宝宝睡得不深,身体不能舒展,影响睡眠质量,也不利于宝宝呼吸换气,脊柱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会影响其正常发育。所以最好是能够让宝宝在吃饱了奶之后,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自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