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痰湿就是有痰吗 痰湿与湿热最明显的区别

痰湿就是有痰吗 痰湿与湿热最明显的区别

看症状和表现。

对于痰湿来说,其体内的湿气化成了痰,主要以痰为主,而痰的特征是比较黏腻的,所以一般会表现为四肢沉重、嘴巴黏腻、咳嗽咳痰、痰液稀薄的症状。

而对于湿热来说,是因为其本身体内的火气比较大,当火气与湿气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湿热,一般来说会表现出面红耳赤、口干口苦、胸肋胀痛、恶心反呕、不喜油腻、舌苔厚腻的症状。

痰湿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湿热体质是一个过渡性体质,很少有人到老年的时候还是一个以湿热体质为主的体质。因为湿热体质经常会很不舒服啊,会有皮肤瘙痒啊。

会有炎症,会有皮肤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它会使人很不舒服,不舒服就会促使他去吃什么药,如清热毒的,寒凉之品。所以湿热体质到了老年基本上就分化了,很可能吃利尿的药啊,清热解毒的药吃多了,很多人就转化为阴虚体质;把阳气伤了,慢慢地就变成气虚阳虚或者痰湿体质。

所以湿热体质一般是青壮年多见一些。到了老年,虽然还有湿热体质的因素在里面,但是已经不是最主要的了。

去湿热的药物常用的有藿香

去湿热的药物一般来说都是不太平和的,都不能久吃的。去湿热的药物常用的有:藿香、车前草、淡竹叶、滑石、溪黄草、鸡骨草、木棉花,等等这些都是偏寒凉的,不能久服。

中成药有:甘露消毒丹、君太口服液、清热祛湿冲剂,溪黄草冲剂等等。这些都不能久服。但是你湿热但凡已经去了,舌苔不那么黄腻了,小便已经变得清了,炎症不明显了,就要马上停下来,不能久服。

比方说湿热有炎症、喉咙啊、小便啊、肌肉非常酸痛,内热很重时可以吃一些来调整体质,但不能久服,没有内热千万不能吃,是药三分毒啊。这些药毒性还都不小呢。

怎么改善痰湿体质 痰湿与湿热先治哪个

视情况而定。

对于痰湿和湿热先治哪个是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的,如果患者和痰湿更重的话,那么就需要以治疗痰湿为主,然后再辅助治疗湿热。

如果患者是湿热更严重的话,那么就需要以治疗湿热为主,然后再辅助治疗痰湿,建议患者可以先去医院就诊,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来进行治疗。

痰湿与哪些脏腑有关 痰湿跟寒湿怎么分辨

痰湿常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醇酒,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常随痰湿留滞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寒湿常表现为脘闷纳呆、恶心呕吐,腹痛喜温喜按,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腰腹肢体冷痛、少腹凉感,疼痛受凉后或天气潮湿加剧、持续性钝痛、发作性加剧、夜间剧痛,舌苔白、脉沉紧或弦紧、濡缓。

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脏功能失调,易引起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而成痰湿内蕴表现,常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醇酒,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多因寒湿侵袭、饮食不节,先天禀赋、年老久病、缺乏运动而发病,常随痰湿留滞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对梅雨及湿重环境适应力差。应以燥湿化痰为治疗大法,平素注意调护改善痰湿体质防止痰湿病证发生。

病因

痰湿体质发生多由各种病因导致脏腑气化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痰湿内蕴,留滞脏腑,反过来影响脏腑功能。病因如下:

1.寒湿侵袭

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久居湿地,湿邪侵袭人体,脾胃受困,水湿运化失职,聚湿成痰,痰湿蕴肺。

2.饮食不节

常暴饮暴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不能布散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致使湿浊内生,蕴酿成痰,痰湿聚集体内。

3.先天禀赋

素体胃热,过食肥甘厚味,脾运不及,聚湿生痰。

4.年老久病

脾胃虚损,运化功能减退或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

5.缺乏运动

长期喜卧久坐少动,气血运行不畅,脾胃运化呆滞,不能运化水湿,聚湿致痰湿内生。

痰湿体质

临床表现

痰湿体质常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厚味,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发病时同时并见痰湿留滞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对梅雨及湿重环境适应力差。

辨证施治

1.痰湿蕴肺

证候:咳嗽反复发作,痰多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体倦,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则:燥湿化痰、温肺降逆。主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常用药:陈皮、煮半夏、茯苓、厚朴、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等。

2.痰湿中阻

证候:腹部痞塞不舒,进食尤甚,胸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恶心呕吐,胃纳呆滞,口淡不渴,大便正常或不实,舌苔厚腻,脉沉滑。治则: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方:二陈平胃散。常用药:陈皮、煮半夏、茯苓、厚朴、苍术等。

痰湿体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3.痰湿蒙窍(痰蒙清窍)

证候:头重昏蒙,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睡困乏,舌苔厚腻,脉沉滑。治则:燥湿化痰,健脾和胃,平肝息风。主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常用药:白术、天麻、陈皮、煮半夏、茯苓、竹茹等。

痰湿体质证症状表现多端,治疗大法当燥湿化痰。

预防保健

痰湿体质的人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忌食肥甘厚味生冷之物,戒烟酒,平时可以多吃点生姜,多进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顺畅正常。因“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湿体质的人平素可适当服用六君子丸或杏苏二陈丸健脾化痰。避免涉水淋雨,久居湿地,注意保暖,防止外感寒湿之邪伤脾困脾,特别梅雨季节注意防潮湿。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应以微汗为宜,以助气血顺畅。

痰湿热症体质如何调理 痰湿热症能艾灸吗

不建议艾灸。

艾灸虽然能起到较好的去湿除寒作用,对调理痰湿体质非常有好处,但并不建议痰湿热症患者过多进行艾灸,因为艾灸性温,具有扶阳固脱的作用,身体本身有热症还进行艾灸可能会导致内热加重,从而引发一系列上火症状。

建议痰湿体质人群可以选择拔火罐、针灸等调理,同样能起到祛湿化痰的作用,同时不会加重身体内热。

痰湿和湿热同时存在怎么办 痰湿与哪些疾病有关

痰湿的人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因此容易有单纯性肥胖现象,且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关的高脂血症多数也是以痰湿为发病基础,另外,痰湿引起的肥胖人群基本上也有高血压病的风险,尤其经常有胸闷、恶心、眩晕、肿胀等症状的高血压大多是产生于痰湿体质,再加上痰湿人群喜食肥甘甜腻的食物,长久下去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痰湿体质有痰吗

如痰湿留滞肺部可有痰。

痰湿体质常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厚味,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发病时同时并见痰湿留滞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如痰湿蕴肺,可见咳嗽反复发作,痰多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体倦,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疗需燥湿化痰、温肺降逆,常用药有:陈皮、煮半夏、茯苓、厚朴、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等。

相关推荐

湿和湿热同时存在怎么办

湿和湿热同时存在时也可以一同调理,调整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服用药物治疗等方式就能改善。可以通过服用祛湿化的中药来改善身体,同时像拔罐也能起到祛湿的作用。另外湿体质人群日常生活中要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可以多吃像鱼腥草、荷叶、冬瓜等食物,能加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从而能缓解湿症状。

湿肥胖和湿热肥胖的区别 湿体质减肥好减吗

湿体质减肥不好减。 因为湿体质会导致身体比较虚胖、浮肿,并且还会导致肠道消化不良,因为无法及时消化,所以减肥也会非常不好减。 湿体质的人如果想要减肥的话,首先要调理好湿体质,这样才能得到效的减肥,比如多食用一些利尿祛湿的食物;并且做体育运动也能在改善湿体质的同时减肥。

湿热湿体质该如何调理呢

1、养生原则 湿热体质的人要注意疏肝利胆,清热祛湿。减少熬夜的次数,保证睡眠质量。另外,空练练气功、瑜伽、太极这些舒展筋骨和身体的运动,非常适合湿热体质的人。同时,注意尽量避免在潮湿、炎热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衣着尽量保持以宽松为好。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尤其是30~45岁的人,属生命中“土”的年龄段,体内湿气比较重,夏秋之交属中医所说的“长夏”季节,也对应五行中的“土”,内外相合,湿上加湿,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如果湿热侵袭到小孩,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大便不顺畅。如果湿热侵袭到老年人,

湿气重吃什么 湿

特征表现:大腹便便,晚上睡觉鼾声如雷;平日里“光彩照人”,脑门油亮,易出汗,且多黏腻。容易出现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这些症状夏季尤其多见。 养生推荐:冬瓜汤。冬瓜利尿、祛的功效,夏季常食还可以清热解毒。湿体质的人,一定要控制甜食和油腻的食物。 原料:冬瓜,海带,瘦肉。 做法: 1、将冬瓜去皮然后洗净,海带浸水去泥后切断; 2、然后连同陈皮和瘦肉放进煲中,加入八碗水,煲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可祛湿、减肥瘦身。

湿体质与湿热体质区别

湿体质:由于水液内停而湿凝聚,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一般这种体质的人形体肥胖,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多,面色黄而暗,眼泡微浮,容易困倦,口黏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黏。 心理特征性情偏温和,稳重恭谦,多善于忍耐。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对梅雨季节或潮湿环境适应能力差 湿热体质: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形体偏胖或苍瘦。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容易生粉刺,皮肤容易骚痒。 常感口苦口臭,嘴里异味,大便黏滞不爽,小便发热感,尿色发黄,女性常带下色黄,

湿热体质和湿体质区别

湿是因脾虚,患者一般腹部松软肥大,脸油多脱发。性格偏温和稳重,善于忍耐。宜食钝顶螺旋藻和茯苓。湿热是因消化系统不好,患者易患湿疹或风湿、咽喉肿痛上火,性格急躁易怒。须分清热重还是湿重后对症下药。1.加强运动 强健身体机能 健康脾胃功能 2.不宜在潮湿的环境里久留 在阴雨季节要注意避免湿邪的侵袭 这类体质的人平时还应定期检查血糖 血脂 血压 3.嗜睡者应逐渐减少睡眠时间 多进行户外活动。

湿过重都什么症状 湿与湿气什么区别

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因素是湿气的来源,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而通过饮食、起居等方式可以对湿气进行调节。不过,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往往会夹杂其它病邪,例如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 而湿则可以理解为是湿气遇形成的,不过这里的“”并非是一般概念中的,而是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是病理性的产物,因此可以说湿和湿气虽然都湿邪存在,但湿是湿气的一种更兼,治疗上相对会更复杂些。

逐湿汤

逐湿汤副作用太大,已经不能再服。试服加味玉女煎。川连15黄芩15栀子10菊花15骨皮50元参20石膏40熟地30枳实10萆薢15牡蛎12 川膝10白术10半夏10干姜10生白芍45注:此方服后,口干尿黄头昏诸证减轻,眼不再困,精神,多梦不减。胃稍微点凉痛。非常效。引起过敏。7月1日暑假去上海。因过敏好转,所以敢用参茸了。期间服用三盒,4片/2次。稍过敏可以控制(上海),口渴口干消失,手脚麻木消失,视力逐渐清晰,头昏消失,不头痛,眼不再困乏,阴挺,梦仍多但不累不再在梦中演讲。尿黄泡沫基本无变化。

湿热症状哪些呢

我们还经常用这样的话语形容湿体质的人:你的脖子是北极圈,你的脚腕是南极圈,我轻轻地按一按你的肌肤,啊,你比原来深刻多了。你是我们家最“重”要的人物。你可真是个左右逢“圆”的人物啊。 可见,湿体质的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是胖,肚子大得像球似的。但是这类人性格偏温和、稳重、恭谦,给人靠得住的感觉,而且脾气好,善于忍耐,性子一点不急。这主要是和、和湿的性质密切相关。 我们再一看,这类人面部皮肤油脂分泌较多,感觉脸老是油油的,而且还经常出汗,汗很多,如果再一干点体力活,再一吃点辣的、热的东西,都可以看见汗珠子

湿体质和湿热体质的区别

湿体质和湿热体质是可以转化的,如果湿不注意化热很容转化为热体质。 意见建议:精神调养:此体质之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 平素在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 环境调摄:此种人形多瘦小,而瘦人多火,常手足心热,口咽干燥,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故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 饮食调养:应保阴潜阳,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