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的形态特点
茴香的形态特点
多年生草本,作一、二年生栽培。全株具特殊香辛味,表面有白粉。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夏季开黄色花,复伞形花序。果椭圆形,黄绿色。性喜温暖,适于砂壤土生长;忌在粘土及过湿之地栽种。春秋均可播种或春季分株繁殖。原产地中海地区,我国各地普遍栽培,适应性较强。
我国北方主要春秋两季栽培。(露地栽培)春播:3月下~4月上旬,5月中、下旬收获。秋播:7~8月份,九月份收获。果实为双悬果,呈圆柱形,有的稍弯曲,两端略尖,长4~8mm,直径1.5~2.5mm。表面黄绿或淡黄色,顶端残留有黄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时有细小的果梗。果梗呈长椭圆形,面有纵棱5条,
接合面平坦而较宽。横切面略呈5边形,背面的4边约等长。有特异茴香气,味微甜、辛。
草本,高0.4-2米。茎直立,光滑,灰绿色或苍白色,多分枝。较下部的茎生叶柄长5-15厘米,中部或上部的叶柄部分或全部成鞘状,叶鞘边缘膜质;叶片轮廓为阔三角形,长4-30厘米,宽5-40厘米,4-5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长1-6厘米,宽约1毫米。
复伞形花序顶生与侧生,花序梗长2-25厘米;伞辐6-29,不等长,长1.5-10厘米;小伞形花序有花14-39;花柄纤细,不等长;无萼齿;花瓣黄色,倒卵形或近倒卵圆形,长约1毫米,先端有内折的小舌片,中脉1条;花丝略长于花瓣,花药卵圆形,淡黄色;花柱基圆锥形,花柱极短,向外叉开或者贴伏在花柱基上。
果实长圆形,长4-6毫米,宽1.5-2.2毫米,主棱5条,尖锐;每个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近平直或微凹。花期5-6月,果期7-9月。
香榧地形态特征
香榧为常绿乔木,嫁接树,高达20米,干基高30-60厘米,径达1米,其上有3-4个斜上伸展的树干;小枝下垂,一、二年生小枝绿色,三年生枝呈绿紫色或紫色;叶深绿色,质较软;种子连肉质假种皮宽矩圆形或倒卵圆形,长3-4厘米,径1.5-2.5厘米,有白粉,干后暗紫色,有光泽,顶端具短尖头;种子矩圆状倒卵形或圆柱形,长2.7-3.2厘米,径1-1.6厘米,微有纵浅凹槽,基部尖,胚乳微内皱。
香榧生长成熟期为三年:第一年开花,第二年结果,第三年成熟(不过一般一棵香榧树需要几百年才能开花)。花期4月中、下旬,果熟翌年9月,其果实一簇一簇地长在枝条上,素有"三代果"之称,一棵树上,往往一年果、两年果同时存在。
香榧的果实为坚果,营养价值极高。干果称“香榧子”,为著名的干果,橄榄形,果壳较硬,内有黑色果衣包裹淡黄色果肉,可食用,营养丰富。在东亚国家榧木是被用来制作棋盘的高级木料。
木香的形态特征
木香,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2m。柱根粗壮,圆形,直径可达5 cm,表面黄褐色,有稀疏侧根。茎直立,被有稀疏短柔毛。基生叶大型,具长柄;叶片三角状卵形或苌三角形,长30-100cm,宽15-20cm,基部心形或阔楔形,下延直达叶柄基部或一规则分裂的翅状,叶缘呈不规则浅裂或波状,疏生短刺,上面深绿色,被短毛,下面淡绿带褐色,被短毛;茎生叶较小,叶基翼状,下延抱茎。
头状花序顶生及腋生,通常2-3个丛生于花茎顶端,几无总花梗,腋生者单一,有长的总花梗;总苞片约10层,三角状披针形或长披针形,长 9-25mm,外层较短,先端长锐尖如刺,疏被微柔毛;花全部管状,暗紫色,花冠管长1.5cm,先产央5裂;雄蕊5,花药联合,上端稍分离,有5尖齿;子房下位,花柱伸出花冠之外,柱头2裂。瘦果线形,长端有2层黄色直立的羽状冠毛,桌熟时多脱落。花期5-8月,果期9-10月。
香菜的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有强烈气味的草本,高20-100厘米。根纺锤形,细长, 芫荽 有多数纤细的支根。茎圆柱形,直立,多分枝,有条纹,通常光滑。根生叶有柄,柄长2-8厘米;叶片1或2回羽状全裂,羽片广卵形或扇形半裂,长1-2厘米,宽1-1.5厘米,边缘有钝锯齿、缺刻或深裂,上部的茎生叶3回以至多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狭线形,长5-10毫米,宽0.5-1毫米,顶端钝,全缘。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序梗长 2-8厘米;伞辐3-7,长1-2.5厘米;小总苞片2-5,线形,全缘;小伞形花序有孕花3-9,花白色或带淡紫色;萼齿通常大小不等,小的卵状三角形,大的长卵形;花瓣倒卵形,长1-1.2毫米,宽约1毫米,顶端有内凹的小舌片,辐射瓣长2-3.5毫米,宽1-2毫米,通常全缘,有3-5脉;花丝长 1-2毫米,花药卵形,长约0.7毫米;花柱幼时直立,果熟时向外反曲。果实圆球形,背面主棱及相邻的次棱明显。胚乳腹面内凹。油管不明显,或有1个位于次棱的下方。花果期4-11月。[1]
茴香的生长特点
茴香为多年生草本,作一、二年生栽培。全株具特殊香辛味,表面有白粉。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夏季开黄色花,复伞形花序。果椭圆形喜温暖,适于砂壤土生长;忌在粘土及过湿之地栽种。春秋均可播种或春季分株繁殖各地普遍栽培,适应性较强。主要春秋两季栽培。(露地栽培)春播:3月下~4月上旬,5月中、下旬收获。秋播:7~8月份,九月份收获。果实为双悬果,呈圆柱形,有的稍弯曲,顶端残留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时有细小的果梗。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而较宽。横切面略呈五边形,背面的四边约等长。有特异茴香气,味微甜、辛。
双悬果,圆形,每个棱槽内有一个油管,合生面有2个油管。花期6~9月。果期10月。茴香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但耐寒耐热力均较强。在冬季不太冷的地区可作多年生栽培,主要栽培季节为春、秋两季。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为保证高产、优质,宜选用肥沃的地块种植。种植地深翻后施足有机底肥茴香出苗困难,故整地做畦要细致,畦面要平整,以便浇水及保全苗。茴香可以露地直播或育苗移栽。以畦作为主。春茴香可在4月初播种,秋茴香可在7~8月份播种。育苗移栽主要以春茴香为主,一般3月下旬在或小拱棚中进行育苗,最好进行浸种催芽,种子处理春茴香用40℃左右温水浸种24h后,放在15~20℃温度下催芽,待种子露出芽眼后,选暖和天气采用播法播种,每667m2播种量为2.5~3.0kg。育苗移栽把处理过的种子均匀撒在育苗盘或温室内的畦面上,覆土0.5~1.0cm。
秋茴香播种时因气温较高,出苗慢且参差不齐,播种前应进行低温浸种催芽,方法同春茴香,或用5×10-6的赤霉素液浸种12h左右,可代替低温浸种催芽。待种子80%露出芽眼时即可播种。加强播后管理播种后,忌干燥,保持土壤湿润,可在畦面上覆盖稻草等使形成花阴以保湿、保温、防雨打。采用湿播法的当芽子顶土时轻洒1次水,1~2天苗出齐后撤去覆盖物。育苗移栽5月,苗龄35~45天时定植于露地苗出齐后要进行间苗,结合中耕进行1~2次间苗。平畦栽植的一般每穴2~3株,或单株栽植,幼苗生缓慢应注意防除杂草,苗期不宜过多浇水,适当蹲苗,当苗达10~12cm高之后浇水宜勤,结合浇水施少量速效氮肥,株高30cm时即可收获。
香菊的形态特征
枝
香菊是半灌木,高10-40厘米,上部多分枝,密被灰色短柔毛。
叶
香菊的叶聚生枝顶,狭匙形或狭倒披针形,长2-4厘米,宽5-4毫米,全缘或有时3-5裂,顶端钝,基部渐狭,两面密被灰色短柔毛,质地厚。
花
香菊为头状花序盘状,直径约7毫米,有长6-15毫米的细梗,生于枝端叶腋,排成有叶的总状花序;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层,外中层等长,椭圆形,钝或急尖,叶质,内层较短小,矩圆形,几无毛,具宽膜质边缘。边花雌性,1列,花冠管状,长1.5毫米,顶端2-3裂齿,具腺点;盘花两性,花冠管状,长1.5毫米,顶端5裂齿,外面密生腺点。
果
香菊的瘦果矩圆形,长约1.5毫米,基部收狭,具5(-7)棱,被腺点;冠状冠毛长约0.5毫米,撕裂状。
香菊的花果期全年。
茴香籽的形态
茴香为多年生草本,作一、二年生栽培。全株具特殊香辛味,表面有白粉。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夏季开黄色花,复伞形花序。果椭圆形,黄绿色。性喜温暖,适于砂壤土生长;忌在粘土及过湿之地栽种。春秋均可播种或春季分株繁殖。
原产地中海地区,我国各地普遍栽培,适应性较强。我国北方主要春秋两季栽培。(露地栽培)春播:3月下~4月上旬,5月中、下旬收获。秋播:7~8月份,九月份收获。果实为双悬果,呈圆柱形,有的稍弯曲,两端略尖,长4~8mm,直径1.5~2.5mm。表面黄绿或淡黄色,顶端残留有黄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时有细小的果梗。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而较宽。横切面略呈五边形,背面的四边约等长。有特异茴香气,味微甜、辛。
茴香籽为小茴香的干燥果实。呈淡青灰色,卵形,通常连有一小段茎,甚小,每公斤含有果实20多颗。内有五个果瓣,每瓣内有籽一粒(故一般称“大茴香子”,并不确切)。微甜,似甘草香味,颇似“八角茴香”,但形状大小相差很远。
茴香籽的形态
茴香为多年生草本,作一、二年生栽培。全株具特殊香辛味,表面有白粉。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夏季开黄色花,复伞形花序。果椭圆形,黄绿色。性喜温暖,适于砂壤土生长;忌在粘土及过湿之地栽种。春秋均可播种或春季分株繁殖。
原产地中海地区,我国各地普遍栽培,适应性较强。我国北方主要春秋两季栽培。(露地栽培)春播:3月下~4月上旬,5月中、下旬收获。秋播:7~8月份,九月份收获。果实为双悬果,呈圆柱形,有的稍弯曲,两端略 尖,长4~8mm,直径1.5~2.5mm。表面黄绿或淡黄色,顶端残留有黄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时有细小的果梗。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而较宽。横切面略呈五边形,背面的四边约等长。有特异茴香气,味微甜、辛。
茴香籽为小茴香的干燥果实。呈淡青灰色,卵形,通常连有一小段茎,甚小,每公斤含有果实20多颗。内有五个果瓣,每瓣内有籽一粒(故一般称“大茴香子”,并不确切)。微甜,似甘草香味,颇似“八角茴香”,但形状大小相差很远。
香椿的形态特征
乔木;树皮粗糙,深褐色,片状脱落。叶具长柄,偶数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或更长;小叶16-20,对生或互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9-15厘米,宽2.5-4厘米,先端尾尖,基部一侧圆形,另一侧楔形,不对称,边全缘或有疏离的小锯齿,两面均无毛,无斑点,背面常呈粉绿色,侧脉每边18-24条,平展,与中脉几成直角开出,背面略凸起;小叶柄长5-10毫米。
圆锥花序与叶等长或更长,被稀疏的锈色短柔毛或有时近无毛,小聚伞花序生于短的小枝上,多花;花长4-5毫米,具短花梗;花萼5齿裂或浅波状,外面被柔毛,且有睫毛;花瓣5,白色,长圆形,先端钝,长4-5毫米,宽2-3毫米,无毛;雄蕊10,其中5枚能育,5枚退化;花盘无毛,近念珠状;子房圆锥形,有5条细沟纹,无毛,每室有胚珠8颗,花柱比子房长,柱头盘状。
蒴果狭椭圆形,长2-3.5厘米,深褐色,有小而苍白色的皮孔,果瓣薄;种子基部通常钝,上端有膜质的长翅,下端无翅。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香榧的形态特征
香榧为常绿乔木,嫁接树,高达20米,干基高30-60厘米,径达1米,其上有3-4个斜上伸展的树干;小枝下垂,一、二年生小枝绿色,三年生枝呈绿紫色或紫色;叶深绿色,质较软;种子连肉质假种皮宽矩圆形或倒卵圆形,长3-4厘米,径1.5-2.5厘米,有白粉,干后暗紫色,有光泽,顶端具短尖头;种子矩圆状倒卵形或圆柱形,长2.7-3.2厘米,径1-1.6厘米,微有纵浅凹槽,基部尖,胚乳微内皱。
香蕉的形态特征
植株丛生,具匐匍茎,矮型的高3.5米以下,一般高不及2米,高型的高4~5米,假茎均浓绿而带黑斑,被白粉,尤以上部为多。
叶片长圆形,长 2~2.2米,宽60~70厘米,先端钝圆,基部近圆形,两侧对称,叶面深绿色,无白粉,叶背浅绿色,被白粉;叶柄短粗,通常长在30 厘米以下,叶翼显著,张开,边缘褐红色或鲜红色。穗状花序下垂,花序轴密被褐色绒毛,苞片外面紫红色,被白粉,内面深红色,但基部略淡,具光泽,雄花苞片不脱落,每苞片内有花2列。花乳白色或略带浅紫色,离生花被片近圆形,全缘,先端有锥状急尖,合生花被片的中间二侧生小裂片长,长约为中央裂片的1/2。
最大的果丛有果360个之多,重可达32公斤,一般的果丛有果8~10段,约有果150~200个。果身弯曲,略为浅弓形,幼果向上,直立,成熟后逐渐趋于平伸,长12~30厘米,直径3.4~3.8厘米,果棱明显,有4~5棱,先端渐狭,非显著缩小,果柄短,果皮青绿色,在高温下催熟,果皮呈绿色带黄,在低温下催熟,果皮则由青变为黄色,并且生麻黑点(即“梅花点”),果肉松软,黄白色,味甜,无种子,香味特浓。
剑头芽(即慈姑芽或竹笋芽)假茎高约50厘米,基部粗壮,肉红色,上部细小,呈带灰绿的紫红色,黑斑大而显著,叶片狭长上举,叶背被有厚层的白粉。
泥蚶的形态特点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目,蚶科,蚶属。中国传统的养殖贝类。地方名:粒蚶、血蚶、血螺、瓦垄哈。贝壳极坚硬,卵圆形,两壳相等,相当膨胀。背部两端略呈钝角。壳顶突出,向内卷曲,位置偏于前方,两壳顶间的距离远。放射肋粗壮,有18~22条,助上具
明显的结节,呈瓦垄形。壳表白色,被褐色壳皮。壳内面灰白色。边级具有与壳面放射肋相应深沟。铰合部直,齿细密。前闭壳肌痕小,呈三角形,后闭壳肌痕大,四方形。中国沿海各地均有分布,8~10月份产卵期为生产旺季。此外,河北、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均进行人工养殖,产量颇丰。泥蚶肉味鲜美,可鲜食或酒渍,亦可制成干品,蚶肉含多量蛋白质和维生素(B12),蚶血鲜红,肉的边沿有一金丝似的色线。壳可入药,有消血块和化痰积的功效。因其价格便宜,堪称大众化的海鲜品。 泥蚶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Ark shell,日文名为ハイガイ。输往国别和地区:香港、澳门。出口口岸:浙江。泥蚶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生活在内湾潮间带的软泥滩中。世界泥蚶产量主要产自东南亚沿海国家。
壳宽2.5cm[1] ,贝壳极坚厚,卵圆形。两壳相等,极膨胀,尖端向内卷曲。韧带面宽、角质、有排列整齐的纵纹。壳表放射肋发达,肋上具颗粒状结节,故又名粒蚶。壳石灰白色,生长线明显。壳内面灰白色,无珍珠质层。铰合部直,具细而密的片状小齿。前闭壳肌痕呈三角形,后闭壳肌痕呈四方形。泥蚶血液中含有
泥蚶 血红素,呈红色,因而又称血蚶。
泥蚶
喜栖息在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口附近的软泥滩涂上,在中潮区和低潮区的交界处数量最多,埋居其中。无水管,仅以壳后缘在滩涂表面形成水孔与外界相通。适应的盐度范围10~28.8,水温0~35℃。泥蚶为滤食性贝类,以硅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雌雄异体,生殖季节一般在7~9月间。
茴香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200厘米,全株表面有粉霜,无毛,具强烈香气。茎直立,光滑,灰绿色或苍白色[1] ,有分枝。三至四回羽状复叶,最终小叶片线形,长4-40毫米,宽约0.5毫米;叶柄长约14厘米,基部成鞘状抱茎。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花梗 长4-25厘米,总苞和小苞片均缺;伞辐8-20个,不等长;花小,黄色;无萼齿;花瓣45,宽卵形,上部向内卷曲,微凹;雄蕊5枚,长于花瓣;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个。
又悬果长圆形,有5条隆起的棱,花期6-7月,果期9-10月。小茴香为长日照、半耐寒、耐早、喜冷凉的双子叶春性作物,较耐旱但不耐涝。出苗后生育期65~85天。生育进程快,出苗35~45天进入始花期,花期5月上中旬,果期5月下旬~6月上中旬,收获期6月中旬。常规株高30~55厘米,茎秆呈假二杈分枝。叶互生,叶片三出式全裂叶,有狭披针形叶鞘。伞形花序直径1~2厘米,白色或蓝白色,有5~7朵单花,双悬果呈长圆卵形,长5~8毫米,宽2~3毫米,内含两粒略带黄色的种子。
香瓜的形态特征
瓜科植物的果实肉质,具多室及多种子和浆果很像,但是这些果实的花托与外果皮愈合,常形成厚厚的外皮,在分类上特别称之为“瓜果”,香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香瓜的果实由五个心皮构成,种子着生于心皮的边缘,属于侧膜胎座,而每个心皮的中央皆有一片由中肋衍生形成的假隔膜。
大多肉质果藉由动物的采食来散播种子,而未受动物们青睐的果实就得等瓜熟蒂落、果皮腐烂后,种子才有机会萌发。香瓜的种子周围裹着一层甜甜的、富含养分的粘液,这层黏液除了引诱鸟儿啄食种子外,也可以提供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