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的位置
肝的位置
人的肝脏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及上腹部,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上部紧贴膈肌,与右肺和心脏相邻;下面与胃、十二指肠,结肠右曲相邻;后面接触右肾、肾上腺和食管贲门部,是人体最大腺体,红褐色,质软而脆,呈楔形,右端圆钝,左端扁薄,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两缘,左右两叶,一般重
约1200~1600g,约占成人体重的1/50,男性的比女性的略重,成年人肝脏男性有1.4-1.8公斤,女性有1.2-1.4公斤。胎儿和新生儿的肝脏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1/20。
正常肝脏外观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肝脏形态呈一不规则楔形,右侧钝厚而左侧偏窄,一般左右径(长)约25cm,前后径(宽)约15cm,上下径(厚)约6cm。上面突起浑圆,与膈肌接触,下面较扁平,与胃、十二指肠、胆囊和结肠相邻。肝上界与膈肌的位置一致,约在右侧第五肋间,肝脏有一定的活动度,可随体位的改变和呼吸而上下移动;肝下界一般不超过肋弓,正常情况下在肋缘下摸不到,有时在剑突下可触及,但一般不超过3cm,而小儿多可在肋缘下触及。
肝脏的反射区位置
●其实“足、手、耳反射区”的产生,是因为“足、手、耳”是“血液”流通的“末尾部分”,而如果出现某个“重要器官”出了“病变”,“血液”便会主要“集中”的流向那些“器官”进行“免疫斗争”,于是通常就比较“难”流通到“足、手、耳”,然而这种“免疫斗争”也有一些“副作用”:①会使其他器官得不到“充足血液”产生其它病变;②“血管”因太多“白血球”而“堵塞”造成“不良后果”。
●而将“血液”导向“足、手、耳”的“血管”也是连接着各种不同“器官”的,那么也就是说:一些“器官”发生了“病变”,相对应的“反射区”就会很难得到“血液”,而当我们“压按”它们的时候,神经受到刺激,“血液”就会往下流,这样就避免了因“血液”太过“集中”,而产生的各种“不良现象”,从而更好、更快的“康复”了。
●这些“反射区”的“位置”是有“规律”的,是什么“规律”呢?那就是:越是位于人体“外部”的“器官”就越在“整个反射区”的“外部”,越是位于人体“上部”的“器官”就越在“整个反射区”的“上部”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逻辑”来“推测”和“记忆”这些“反射区”了。
足底反射区就像一个盘腿而坐的人,脚趾代表头脑(五官)区,脚底代表三腔(胸、腹、盆)、肩胛骨,脚内侧代表脊柱及子宫前列腺和尿道,脚外侧代表四肢,脚背代表胸部、膈、肋骨、上下身淋巴腺。
两只脚个有两个位置不同,分别:左脚“心、脾”,右脚“肝、胆”,肝的反射区在脚的小指下2个里面的样子。
以前真是孤陋寡闻了,本以为肝脏的反应区就是在肝脏所在的人体的身体的部位呢!结果居然是在脚上啊!由此可见,正如中医说的那样呢,脚上有每个身体器官的穴位!也难怪最近几年足底按摸生意那么的好呢!在平日里,我们就也要多注意脚底了呢!若是脚底有什么特别的疼痛或是其它的感觉,我们一定要多引起重视才好呢!不然的话但时候就只有我们自己后悔的份了呢!
肝脏的位置
肝脏在人体位置和形态结构:肝脏位于右上腹,隐藏在右侧膈下和肋骨深面,大部分肝为肋弓所覆盖,仅在腹上区、右肋弓间露出并直接接触腹前壁,肝上面则与膈及腹前壁相接。
从体表投影看,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骨,右腋中线平第6肋骨处;肝下界与肝前缘一致,起自肋弓最低点,沿右肋弓下缘左上行,至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斜向左上方,至前正中线,到左侧至肋弓与第7、8软骨之结合处。
一般认为,成人肝上界位置正常的情况下,如在肋弓下触及肝脏,则多为病理性肝肿大。幼儿的肝下缘位置较低,露出到右肋下一般均属正常情况。
肝的位置常随呼吸改变,通常平静呼吸时升降可达2-3cm,站立及吸气时稍下降,仰卧和呼气时则稍升,医生在给患者肝脏触诊检查时,常要患者作呼吸配合就是这个道理。
正常肝呈红褐色,质地柔软。成人的肝重量相当于体重的2%。据统计,我国成人肝的重量,男性为1157-1447g,女性为1029-1379g,最重可达2000g左右,肝的长、宽、厚约为25.8cm、15.2cm、5.8cm。
肝右叶上方与右胸膜和右肺底相邻;肝左叶上方与心脏相连,小部分与腹前壁相邻;肝右叶前面部与结肠相邻,后叶与右肾上腺和右肾相邻;肝左叶下方与胃相邻。
肝的上面隆凸称膈面,朝向前上方,与脆弯窿相适应,能随呼吸运动而上下移动。隔面借镰状韧带将肝脏分为左右两部,即左叶和右叶。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薄。肝的下面凹凸不平,称为脏面,朝向后下方,与腹腔器官相邻。脏面的中部有H形的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左侧纵沟的前部有肝圆韧带,为胚胎时期的脐静脉闭锁的遗迹;右侧纵沟的前部容纳胆囊,后部紧接下腔静脉。横沟叫肝门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肝管、淋巴管及神经等由此进入肝脏。
肝脏的位置
心肝脾肺肾被称为“五脏”,他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如果“五脏”出现病变对我们身体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表现出来症状一般是很明显的。当然也有例外的,如肝脏疾病前期一般表现出来疾病并不明显,在肝脏出现病变的前期,由于肝脏缺少敏感的神经,所以在前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
既然肝脏疾病在前期没有明显的症状,那是不是肝脏的疾病只有到了晚期才能检验出来呢?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需要说肝脏的疾病在前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某些特殊的检查来了解,如体格检查等,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肝脏在人体中的位置。
从体表投影上看,肝脏的前方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骨,后方上界平第8胸椎。在右腋中线平第6肋骨;肝脏的前方下界与肝前缘一致,起自肋弓最低点,沿肋弓下缘左上行,到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斜向左上方,至前正中线,向左侧至肋弓与第7、8软骨之结合处。
所以体检时,肋弓下不能触到肝脏。如在肋弓下触及肝脏,则多为病理性肝肿大。幼儿的肝下缘位置较低,露出到右肋下一般均属正常情况。
肝脏的位置常随呼吸改变,通常平静呼吸时升降可达2~3厘米,站立和吸气时稍下降,仰卧和呼气时则稍升,医生在给患者肝脏触诊检查时,常要患者配合呼吸来触摸肝脏,就是这个原因。
以上就是肝脏在我们人体中的位置,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需要肝脏在我们体内的位置比较偏,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特殊的体位检查检查出他的大体情况,当然,由于体格检查只是比较简单的检验,如果我们需要了解肝脏详细情况还需要做其他有针对性检验。
肝斑长在什么位置
黄褐斑也称为肝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
根据中医理论,黄褐斑是由于肝失条达,气机郁结,郁久化火,灼伤阴血,血行不畅,可导致颜面气血失和;脾气虚弱,运化失健,不能化生精微,则气血不能润泽于颜面;肾阳不足,肾精亏虚等病理变化均可导致颜面发生黄褐斑。
通俗地说,中医研究得出,反映在皮肤上的斑斑点点,都和脏腑有着必然的联系。五脏六腑之精气充盈,皮肤则细嫩光泽;五脏六腑之精气匮乏,皮肤则萎靡枯黄。“斑”实质上是五脏六腑功能紊乱,气血不和,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气血津液流通不畅及内分泌失调在面部的反映。治斑应标本兼治,中医草本祛斑调理从五脏论治,通过调节气血津液以求平衡阴阳,达到祛斑养颜的目的,可取得阻止黄褐斑复发的。
而对黄褐斑的治疗,除了专门针对消除斑点的治疗以外,更多的还应注重内分泌的调节,防治黄褐斑,就应该去斑与调节内分泌两手一起抓。
看过上面介绍的内容之后,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肝斑就是我们平时所知道的黄褐斑,而黄褐斑一般多见于已经生育过的女性的面部。造成黄褐斑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于女性体内的内分泌出现问题所引起的,因此在治疗方面也应该要注意先从调理内分泌开始。
肝掌出现的位置
肝掌常见位置主要是手掌大鱼际、小鱼际以及手指掌面、手指基部,颜色呈现粉红色或胭脂样斑点,仔细观察可见许多扩张连成片的小动脉。一般肝掌会随着肝功能的好转而减轻。肝主筋,所以除肝掌外,肝病还会表现在指甲上,肝病一般表现为在指甲表面有凸起的棱线,或向下凹陷。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郭朋说,肝掌虽然是肝病的一种表现,但是没有肝掌等症状并不代表肝脏健康,很多肝病患者,比如酒精肝患者临床表现并不明确。症状只是“酒精性肝病”诊断的一个方面,它仅在某种程度上与肝病的发展程度一致。没有症状,也需要提高警惕。尤其是长期饮酒的人,饮酒量越大,饮酒时间越长,肝脏的损伤程度,一定越重。
肝在什么位置
肝在什么位置呢?虽然我们都知道肝是我们重要的器官,但是小编相信,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肝在什么位置。不过没关系,小编就来告诉大家肝的位置所在。
肝脏在人体位置和形态结构:肝脏位于右上腹,隐藏在右侧膈下和肋骨深面,大部分肝为肋弓所覆盖,仅在腹上区、右肋弓间露出并直接接触腹前壁,肝上面则与膈及腹前壁相接。从体表投影看,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骨,右腋中线平第6肋骨处;肝下界与肝前缘一致,起自肋弓最低点,沿右肋弓下缘左上行,至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斜向左上方,至前正中线,到左侧至肋弓与第7、8软骨之结合处。一般认为,成人肝上界位置正常的情况下,如在肋弓下触及肝脏,则多为病理性肝肿大。幼儿的肝下缘位置较低,露出到右肋下一般均属正常情况。 肝的位置常随呼吸改变,通常平静呼吸时升降可达2-3cm,站立及吸气时稍下降,仰卧和呼气时则稍升,医生在给患者肝脏触诊检查时,常要患者作呼吸配合就是这个道理。
正常肝呈红褐色,质地柔软。成人的肝重量相当于体重的2%。据统计,我国成人肝的重量,男性为 1157-1447g,女性为1029-1379g,最重可达2000g左右,肝的长、宽、厚约为25.8cm、15.2cm、5.8cm。
肝右叶上方与右胸膜和右肺底相邻;肝左叶上方与心脏相连,小部分与腹前壁相邻;肝右叶前面部与结肠相邻,后叶与右肾上腺和右肾相邻;肝左叶下方与胃相邻。
肝的上面隆凸称隔面,朝向前上方,与脆弯窿相适应,能随呼吸运动而上下移动。隔面借镰状韧带将肝脏分为左右两部,即左叶和右叶。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薄。肝的下面凹凸不平,称为脏面,朝向后下方,与腹腔器官相邻。脏面的中部有H形的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左侧纵沟的前部有肝圆韧带,为胚胎时期的脐静脉闭锁的遗迹;右侧纵沟的前部容纳胆囊,后部紧接下腔静脉。横沟叫肝门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肝管、淋巴管及神经等由此进入肝脏。
肝的位置疼原因
原因
1.肝炎
肝脏出现炎症会导致肝脏肿大,使肝脏外的神经受到刺激或牵扯,有疼痛感。在肝脏恢复期,肝脏的恢复也会牵扯神经,引起疼痛。
2.肝硬化。
由于肝细胞受损,肝内胶原蛋白为主的纤维组织过度增生,使肝脏变形,变硬,引起肝脏疼痛。(推荐:为什么会得肝炎)
3.劳累。
肝脏是提供能力的器官,一旦劳累过度,肝脏会非常疲惫,有不适感。
4.肝病的心理障碍。
很多肝病患者变得非常多疑敏感,稍有不适就感觉是病症引起。特别是抑郁症患者,更容易有肝部不适的感觉。
饮食疗法
鱼类:其蛋白质与人体的蛋白质结构相似,易于消化和吸收。蜂蜜和蜂乳: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还含有多种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率高。
鸡蛋:蛋黄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包括中性脂肪、卵磷脂和胆固醇。肝炎患者可以合理地摄食蛋类,以每天不超过2个为宜。
蘑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还具有抗菌、抗癌的作用和健脾开胃的功能。
水果
香蕉:100克香蕉中含钾472毫克,可以抵消因食盐,碱性计算所本内水盐潴留性少尿,浮肿等肝病症状。
苹果:生食具有补脾气,养胃阴:去皮熬制苹果酱对肝病中气不足,精神疲倦有一定的疗效作用。
荸荠(马蹄):去皮切成两半或四半,是猪肝内(不能用母猪肚)包好,放进砂锅(砂罐)煮透,放进少许食盐,具有消除黄疸,嗝气,除热解毒作用。
葡萄:对慢性肝病患者的心悸盗汗,腰酸腿痛,全身筋骨无力起到补益气血,小便畅通,强筋补骨的作用。
石榴:生食可消除口燥咽干,津液不足。
在对肝的位置疼原因认识后,改善肝的位置疼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身疾病原因进行,而且对一些经常有肝疼的人群,要注意在饮食上,一定要选择温和食物,对一些复杂食物不要吃,否则对自身问题改善没有任何帮助的。
肝俞的位置
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易找法:坐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下数2个椎体(第9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肝的位置
人的肝脏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及上腹部,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上部紧贴膈肌,与右肺和心脏相邻;下面与胃、十二指肠,结肠右曲相邻;后面接触右肾、肾上腺和食管贲门部,是人体最大腺体,红褐色,质软而脆,呈楔形,右端圆钝,左端扁薄,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两缘,左右两叶,一般重肝脏在人体的位置 约1200~1600g,约占成人体重的1/50,男性的比女性的略重,成年人肝脏男性有1.4-1.8公斤,女性有1.2-1.4公斤。胎儿和新生儿的肝脏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1/20。正常肝脏外观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肝脏形态呈一不规则楔形,右侧钝厚而左侧偏窄,一般左右径(长)约25cm,前后径(宽)约15cm,上下径(厚)约6cm。上面突起浑圆,与膈肌接触,下面较扁平,与胃、十二指肠、胆囊和结肠相邻。肝上界与膈肌的位置一致,约在右侧第五肋间,肝脏有一定的活动度,可随体位的改变和呼吸而上下移动;肝下界一般不超过肋弓,正常情况下在肋缘下摸不到,有时在剑突下可触及,但一般不超过3cm,而小儿多可在肋缘下触及。
肝的位置
人的肝脏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及上腹部,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上部紧贴膈肌,与右肺和心脏相邻;下面与胃、十二指肠,结肠右曲相邻;后面接触右肾、肾上腺和食管贲门部,是人体最大腺体,红褐色,质软而脆,呈楔形,右端圆钝,左端扁薄,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两缘,左右两叶,一般重
约1200~1600g,约占成人体重的1/50,男性的比女性的略重,成年人肝脏男性有1.4-1.8公斤,女性有1.2-1.4公斤。胎儿和新生儿的肝脏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1/20。正常肝脏外观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肝脏形态呈一不规则楔形,右侧钝厚而左侧偏窄,一般左右径(长)约25cm,前后径(宽)约15cm,上下径(厚)约6cm。上面突起浑圆,与膈肌接触,下面较扁平,与胃、十二指肠、胆囊和结肠相邻。肝上界与膈肌的位置一致,约在右侧第五肋间,肝脏有一定的活动度,可随体位的改变和呼吸而上下移动;肝下界一般不超过肋弓,正常情况下在肋缘下摸不到,有时在剑突下可触及,但一般不超过3cm,而小儿多可在肋缘下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