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痛可能是什么原因 肩袖损伤
肩痛可能是什么原因 肩袖损伤
对于近期肩膀受过伤或既往有肩关节外伤又没有正规治疗的人,肩膀疼痛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肩袖损伤了。肩袖损伤表现为:肩外展上举时疼痛,损伤严重的患肩因为肩关节上举无力,需要对侧手帮助才能完成上抬动作,有时候可能会有程度较轻的肩关节活动受限合并存在。而且,功能锻炼无助于肩袖撕裂的止痛。如果误认为“肩周炎”,让肩袖撕裂的患者继续进行“爬墙”等运动锻炼,或人为地强行手法松解肩关节,可能会造成肩袖裂口继续扩大,最后形成巨大的或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加重伤情。
肩袖损伤病因
1.退变学说
Yamanaka通过尸检标本研究所描述的肌腱退变的组织病理表现为:肩袖内细胞变形,坏死,钙盐沉积,纤维蛋白样增厚,玻璃样变性,部分肌纤维断裂,有原纤维形成和胶原波浪状形态消失,小动脉增殖,肌腱内软骨样细胞出现,肩袖止点(enthesis)退化的表现为潮线的复制和不规则,正常的四层结构(固有肌腱,潮线,矿化的纤维软骨和骨)不规则或消失,或出现肉芽样变,这些变化在40岁以下的成人中很少见,但随年龄增长呈加重的趋势。
Uhtoff等的研究表明了肌腱止点病变(enthesopcethy)的病理特点:肌纤维在止点处排列紊乱,断裂以及有骨赘形成,肱骨头软骨边缘与冈上肌腱止点间的距离——袖沟(sulcus)的退变程度与袖沟宽度成正比,肌腱止点变性降低了肌腱的张力,成为肩袖断裂的重要原因。
肌腱的退化变性,肌腱的部分断裂以及至完全性断裂在老年患者中是常见病因。
2.血运学说
Codman最早描述的“危险区”位于冈上肌腱远端1cm内,这一无血管区域是肩袖撕裂最常发生的部位,尸体标本的灌注研究都证实了危险区的存在,即滑囊面血供比关节面侧好,与关节面撕裂高于滑囊面侧相一致,Brooks发现,冈下肌腱远端1.5cm内也存在乏血管区,但冈上肌的撕裂发生率远高于冈下肌腱,因此除了血供因素外,应当还存在其他因素。
3.撞击学说
肩撞击征(impingement syndrome of the shoulder)的概念首先由NeerⅡ于1972年提出,他认为肩袖损伤是由于肩峰下发生撞击所致,这种撞击大多发生在肩峰前1/3部位和肩锁关节下面喙肩穹下方,NeerⅡ依据撞击征发生的解剖部位而将其分为冈上肌腱出口撞击征(outlet impingement syndrome)和非出口部撞击征(non-outlet impingement syndrome),他认为95%的肩袖断裂是由于撞击征引起,冈上肌腱在肩峰与大结节之间通过,肱二头肌长头腱位于冈上肌深面,越过肱骨头上方止于顶部或肩盂上粗隆,肩关节运动时,这两个肌腱在喙肩穹下往复移动,肩峰及肩峰下结构的退变或发育异常,或者因动力原因引起的盂肱关节不稳定,均可导致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及肩峰下肌腱的撞击性损伤,早期为滑囊病变,中晚期出现肌腱的退化和断裂。
但一些临床研究表明,肩袖撕裂的病例中有相当一部分与肩峰下的撞击无关,而是单纯由于损伤或肌腱退化所致,此外,存在肩峰下撞击的解剖异常的病例也并非都会发生肩袖破裂,因此,肩峰下撞击征是肩袖损伤的一个重要病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4.创伤
(1)概况:创伤作为肩袖损伤的重要病因已被广泛接受,劳动作业损伤,运动损伤及交通事故都是肩袖创伤的常见原因,Neviaser等在40岁以上的患者中发现,凡发生盂肱关节前脱位者,若在复位之后患肩仍不能外展,则其肩袖损伤的发生率为100%,而腋神经损伤仅占7.8%,在老年人中,未引起骨折或脱位的外伤也可以引起肩袖撕裂,任何移位的大结节骨折都存在肩袖撕脱性骨折,创伤可根据致伤暴力大小而分为重度暴力创伤与反复的微小创伤,后者在肩袖损伤中比前者更重要,日常生活活动或运动中的反复微小损伤造成肌腱内肌纤维的微断裂(microtear),这种微断裂若无足够的时间修复,将进一步发展为部分或全层肌腱撕裂,这种病理过程在从事投掷运动的职业运动员中较为常见。
(2)暴力作用形式:急性损伤常见的暴力作用形式有:
①上臂受暴力直接牵拉,致冈上肌腱损伤。
②上臂受外力作用突然极度内收,使冈上肌腱受到过度牵拉。
③腋部在关节盂下方受到自下向上的对冲性损伤,使冈上肌腱受到相对牵拉,并在喙肩穹下受到冲击而致伤。
④来自肩部外上方的直接暴力对肱骨上端产生向下的冲击力,使肩袖受到牵拉而发生损伤。
此外,较少见的损伤有锐器刺伤及火器伤等。
(3)退变因素。
综上所述,肩袖损伤的内在因素是肩袖肌腱随增龄而出现的组织退化,以及其在解剖结构上存在乏血管区的固有弱点,而创伤与撞击则加速了肩袖退化和促成了断裂的发生,正如Neviaser强调指出的,4种因素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肩袖的退变过程,没有一种因素能单独导致肩袖的损伤,其中的关键性因素应依据具体情况分析得出。
肩膀痛不一定就是肩周炎
肩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碰”到的骨科疾病,其发病原因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肩周炎”最被人们所熟知,且症状“涵盖面广”,所以许多不明原因的肩痛往往被患者自己武断地认为是肩周炎,盲目地在家里进行功能锻炼、自我康复。
肩膀痛不一定就是肩周炎
事实上,造成肩痛的疾病有很多种,“肩周炎”占其中的六成左右。最易和肩周炎混淆的骨科疾病是“肩袖损伤”。60岁以上老年人,约有30%患有不同程度的肩袖损伤。很多人按照肩周炎而“久治不愈”后,才发现肩袖损伤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此外,肩痛还有可能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关节盂唇损伤”、“肩关节骨性关节炎”、“颈椎病”等,甚至“骨肿瘤”、“冠心病”也会造成肩部疼痛,非专业的外科医生也难以准确鉴别。肩部疼痛的治疗,关键在于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
肩痛的发生,除了年龄、外伤等因素外,与平时的不良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因此,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保护肩部免于“受伤”。
1、减少单肩背包。单肩包让人往往会不自觉地抬高肩膀以稳住包带。会使肩背部肌肉长期处于收缩状态,引起肩背酸痛。
2、减轻手提包的重量。当包太沉重时,肩部的肌肉会一直处在紧张状态,容易引起肌肉痉挛。
3、避免露肩睡觉。无论在任何季节,都要保护肩部免于受凉;
4、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容易使颈、肩、背的部分肌肉过度痉挛,从而诱发颈肩部酸痛,甚至肩周炎。
肩袖损伤会被误当肩周炎
65岁的王大爷一直把肩痛当做肩周炎治疗,8年来尝试了各种方法,都不奏效,最近来到东南大学中大医院骨科才发现自己的肩痛不是肩周炎的毛病,而是肩袖撕裂,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后,王大爷的肩痛迅速改善,并通过康复科的功能训练于近日康复出院。
据该院骨科李永刚主任医师介绍,临床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患者,大约60岁以上的患者中有30%是肩袖损伤,主要是由于急性撕裂损伤和慢性劳损导致,这些患者往往表现为活动时肩关节疼痛僵硬,休息或夜间的时候疼痛明显与肩周炎的表现完全相同,很多患者甚至医生都会把它当做肩周炎的毛病来治,结果疗效很差,患者越治越疼。李永刚主任医师分析说,肩袖损伤和肩周炎虽然症状很相似,但治疗方法完全不同。肩周炎一般有自限性,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肩部关节活动来加速血液的供应,以改善炎症症状。而肩袖损伤则肌腱纤维撕裂,甚至断裂,需要手术缝合修补。肩袖损伤时需要保持肩部绝对休息,不能活动,注意养护,恢复肌肉的损伤程度。如果误认为“肩周炎”,让肩袖撕裂的患者继续进行“爬墙”等运动锻炼,或人为地强行手法松解肩关节,可能会造成肩袖裂口继续扩大,最后形成巨大的或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失去手术机会。
目前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可以对撕裂的肩袖组织进行缝合,使患者症状和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李永刚主任医师强调说,许多患者只要肩痛就会当肩周炎治疗,其实肩部各部位疾病的治疗方法各不相同,有的需要功能锻炼防止粘连,有的则需要手术治疗。像锁关节脱位、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损伤、肩后部软组织损伤、胸大肌撕裂、滑膜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都可能引起肩部疼痛,此外肺结核、肩部肿瘤及纵膈上下恶性肿瘤也会引起肩痛,因此需要专科医生通过手位姿势和影像资料加以鉴别,以免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建议平时不要过度使用肩关节,尤其是甩膀子运动要注意分寸,最好以不过肩运动为宜,以免对肩部造成损伤。
如何远离老年肩痛症
肩痛常见于哪些病?
据国内一份6276例45岁以上门诊患者就诊调查,肩痛患者达到679例,占比10.9%,其中肩部撞击症在肩痛患者中的构成比为36.08%,是引起肩痛的最常见病因,其次为肩袖损伤占比23%,冻结肩占比21%,肌肉损伤9%,滑膜炎5%,骨关节炎5%,左右侧优势手肩痛比例1:1。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导致肩痛的疾病,如颈椎病、肺部肿瘤,胆囊炎等,但临床非常少见,不具代表性。可见肩痛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弄清楚疾病的原因,才能恰当的预防和治疗。
肩痛的来龙去脉?
肩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肩峰撞击综合症,占肩痛的第一位。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夜间疼痛、痛醒、影响睡眠;难以指出明确的疼痛部位;手臂举过头困难。病因主要是肩峰的解剖结构异常,局部骨质增生 形成骨刺,加上外伤、炎症等原因,引起肩峰下软组织肥厚,当臂上举时,肩峰骨刺擦过或撞击肩袖的表面造成了肩关节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肩袖损伤--肩袖是肩膀周围的一圈肌肉,起到运动关节的作用,长期局部劳损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如果患者的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得并不明显,或者患病的手臂活动的范围比正常一侧的手臂略小,除了疼痛之外,更明显症状是上举无力。无论怎么用力,举向斜前上方的手臂就是不能超过60°~90°这个范围,好像有人把腋窝的衣袖紧紧拽住一样,出现这些症状就可能是肩袖撕裂。
而既往所说的肩周炎目前多倾向于命名为冻结肩,发病缓慢,表现为肩周广泛性疼痛,主被动各方向活动均受限,并排除肱盂关节炎等其他有明确病因的疾病,与年老体弱、天气变化、受凉等密切相关,影像学表现无异常。
如何治疗肩痛症?
只有在医生的协助下,明确诊断后才能针对性治疗,切不可恣意妄为,往往适得其反,比如对于肩峰撞击症和肩袖损伤早期应该减少活动,减轻局部炎症,局部理疗,局部封闭等促进机体修复,若长期无效,可以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而冻结肩非常常见,多见于50岁左右妇女,常年家务活动,缓慢起病,要做好增强体质,防寒保暖,在疼痛能仍情况下,医生指导下,逐步功能锻炼,撕裂开粘连的关节囊,恢复关节活动度。而疼痛导致不能坚持锻炼是疗效欠佳的主要原因,日常口服药物,局部中药膏,起效慢,副作用多,过敏及胃肠道反应常见。
近年来,我们对于急性肩痛我们采用丁丙诺啡透皮剂贴5毫克局部外用,每周一片,止痛效果好、使用方便、副反应小、维持时间长,后期配合肩部功能锻炼,患者乐于配合,收到良好效果。
如何远离肩痛症?
避免急性损伤
肩袖损伤多有急性损伤病史,如急性损伤如提拉重物、摔倒时或受外力牵拉、大力扣球、不当游泳等,做好运动热身,缓慢乏力,可有效保护肌肉损伤。
避免慢性劳损
长期反复每个动作,如长期肩部负重,上举,长期从事网球、棒球、羽毛球、游泳等需上肢举过头顶的运动族群,也较易引起肩部受伤。创伤的病变可能是由于滑囊、肌腱或部分肩袖撕裂,导致肩峰撞击症、肩峰下滑囊炎、肩袖损伤、关节盂唇损伤、冈上肌肌腱炎等等。做好运动保护和科学训练是关键。
注意保养
中老年人要注意营养,适当补钙,增强体质,防止外伤。平时注意肩部保暖,防止受凉,不要长时间把湿毛巾披在肩背上,睡觉时,肩部不可露于被外。
加强锻炼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至理名言,适当功能锻炼,不仅能保养关节,还能延缓衰老,太极拳、五禽戏等可充分活动肩关节,防止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粘连,值得一试。
肩痛都是肩周炎作祟吗
肩周炎不是肩疼“主谋”
肩周炎主要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早期症状主要变现为肩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
据了解,肩周炎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发病率并不高,只占肩痛的10%-15%,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由肩周炎引起的。
肩袖损伤更易导致肩疼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同时也是最不稳定的关节。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肩关节病变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肩袖损伤,占17%-41%;其次是肩峰撞击征和肩关节不稳。
肩袖损伤的症状与肩峰撞击征相似,以疼痛为主,外展上举60度-120度范围时疼痛加重,患者侧卧位时疼痛也会加重,甚至影响其睡眠,同时还伴有上举无力等症状。退变、撞击和创伤等都是造成肩袖损伤的主要原因,城市建设者经常会参加体力劳动,反复过度活动时极易产生慢性磨损撞击,导致肩袖损伤。
其他疾病也可致肩部疼痛
据了解,有很多疾病也可导致肩部疼痛,如颈椎病,除肩部疼痛外常伴有手部麻木,上肢放射性疼痛等,一般在局部没有压痛点,和肩周炎相比,后者往往在肩部有明确的肌腱或关节囊等处的压痛点,肩关节功能运动有明显的受限表现,而颈部活动不受障碍。
不仅如此,有的肺癌患者也会有肩部疼痛的表现,这是由于肺尖部的上方正好是胸腔出口部,其周边区域有许多神经丛,当肺尖部位发生癌肿后,随肿瘤的不断发展可压迫侵犯肺尖及周围部位的胸膜,就会出现肩背肌肉疼痛等。骨科专家提醒,出现肩疼时不要盲目治疗,一定要先诊断病情,对症施治,才能减少对肩部组织的伤害。
肩周炎治疗的4个误区
误区一:肩痛就是肩周炎。在门诊中我发现很多人一有肩痛症状就以为得了肩周炎。事实上,真正的肩周炎发病率仅占肩痛病人的2%~5%,而肩袖损伤和肩峰撞击症的发病率高达85%。很多上肢运动,如打羽毛球、乒乓球易导致肩袖损伤,常被误认为肩周炎,患者常希望通过按摩、理疗来减轻症状,却久久无法康复,甚至病情加重。由于肩袖损伤和肩周炎都有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症状,鉴别存在一定困难。建议如果出现患肢上举无力,高举过头顶时疼痛明显,被动活动范围大于主动活动范围等情况,就需要高度怀疑肩袖损伤,需到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
误区二:早期症状较轻,不用太在意。肩周炎早期症状为经常性肩关节疼痛、活动不利、有僵硬感、局部畏寒、夜间疼痛明显,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臂放射。随后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日渐加重,早期为疼痛引起,中期为肩关节出现粘连所致,后期常有局部肌肉僵硬、萎缩、肩峰突起等。早期症状一般很少引起重视,很多人由于惧怕疼痛而不敢多活动关节,久而久之导致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均受限,以外展上举最为严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且伴有持续性疼痛不适。这时肩关节周围已经广泛粘连形成“冻结肩”,后期疼痛逐渐减轻,但顽固的活动障碍会一直伴随患者。
误区三:治疗不分期。肩周炎分期不同,治疗方法完全不同。肩周炎分为疼痛期、冻结期、恢复期。在疼痛期,病人的疼痛症状较重,治疗主要是以解除疼痛,预防关节功能障碍为目的。缓解疼痛可采用吊带制动方法、休用封闭疗法或间动电疗法。必要时可内服消炎镇痛类药物,外涂解痉镇痛酊剂等。此时,一般不宜过早采用推拿、按摩,以防疼痛症状加重。冻结期的主要问题是关节功能障碍,治疗重点以恢复关节运动功能为目的。可采用理疗、推拿、按摩、医疗体育等多种措施。除了被动运动,病人应主动开展运动功能训练。在肩周炎恢复期,以消除残余症状为主,主要以继续加强功能锻炼为原则,恢复肌肉的正常弹性和收缩功能,以达到全面康复和预防复发的目的。
如何避免老年人肩膀疼痛
许多的老年朋友对于自身的状况并没有清晰的认识,盲目的在家中自行的锻炼而造成“隐形伤害”,例如肩膀疼痛等等不良影响。专家呼吁老年人需要具更多的健康知识才能正确的锻炼达到健康目的。
事实上,造成肩痛的疾病有很多种,“肩周炎”占其中的六成左右。最易和肩周炎混淆的骨科疾病是“肩袖损伤”。60岁以上老年人,约有30%患有不同程度的肩袖损伤。很多人按照肩周炎而“久治不愈”后,才发现肩袖损伤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肩袖损伤一般可分为急性撕裂伤和慢性劳损伤两种。急性撕裂伤常见于猛烈提拉重物、摔倒时肩部支撑、外来暴力牵拉时。撕裂的肩袖会往两边越扩越大,不会自愈。因此一旦肩部有了第一次脱位,就应该及时寻找专业的关节科医生就诊。慢性劳损在长期从事网球、棒球、羽毛球、游泳、登山等需要上肢举过头顶的运动人群中比较常见。如果颈肩部夜间疼痛,上举手臂疼痛,不敢患侧睡,肩关节外展、上举或后伸时无力就要注意。
此外,肩痛还有可能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关节盂唇损伤”、“肩关节骨性关节炎”、“颈椎病”等,甚至“骨肿瘤”、“冠心病”也会造成肩部疼痛,非专业的外科医生也难以准确鉴别。肩部疼痛的治疗,关键在于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
肩痛的发生,除了年龄、外伤等因素外,与平时的不良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因此,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保护肩部免于“受伤”。
1.避免露肩睡觉。无论在任何季节,都要保护肩部免于受凉;
2.减轻手提包的重量。当包太沉重时,肩部的肌肉会一直处在紧张状态,容易引起肌肉痉挛。
3.减少单肩背包。单肩包让人往往会不自觉地抬高肩膀以稳住包带。会使肩背部肌肉长期处于收缩状态,引起肩背酸痛。
4.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容易使颈、肩、背的部分肌肉过度痉挛,从而诱发颈肩部酸痛,甚至肩周炎。
肩袖损伤症状
1.临床表现
(1)外伤史:急性损伤史,以及重复性或累积性损伤史,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2)疼痛与压痛:常见部位是肩前方痛,位于三角肌前方及外侧,急性期疼痛剧烈,呈持续性;慢性期呈自发性钝痛,在肩部活动后或增加负荷后症状加重,被动外旋肩关节也使疼痛加重,夜间症状加重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压痛多见于肱骨大结节近侧,或肩峰下间隙部位。
(3)功能障碍:肩袖大型断裂者,主动肩上举及外展功能均受限,外展与前举范围均小于45°,但被动活动范围无明显受限。
(4)肌肉萎缩:病史超过3周以上者,肩周肌肉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以三角肌,冈上肌及冈下肌较常见。
(5)关节继发性挛缩:病程超过3个月者,肩关节活动范围有程度不同的受限,以外展,外旋及上举受限较明显。
2.特殊体征
(1)肩坠落试验(arm drop sign):被动抬高患臂至上举90°~120°范围,撤除支持,患臂不能自主支撑而发生臂坠落和疼痛即为阳性。
(2)撞击试验(impingement test):向下压迫肩峰,同时被动上举患臂,如在肩峰下间隙出现疼痛或伴有上举不能时为阳性。
(3)疼痛弧征(pain arc syndrome):患臂上举60°~120°范围内出现肩前方或肩峰下区疼痛时即为阳性,对肩袖挫伤和部分撕裂有一定诊断意义。
(4)盂肱关节内摩擦音:即盂肱关节在主动运动或被动活动中出现摩擦声或轧砾音,常由肩袖断端的瘢痕组织引起。
右肩膀酸痛诱因疾病
1、肩袖损伤
几乎占据所有肩痛患者的一般以上,肩袖损伤是由于肩关节骨刺、退变或者是外伤导致的肩部肌肉组织,特别是岗上的肌肉的急性和慢性的病变,表现为无力,疼痛的部位局限,肩部的活动的范围是基本正常的。
2、肩周炎
作为常见骨科疾病,肩周炎是肩关节的周围软组织发生损伤而引起的广泛性无菌性炎症,与肩部不活动僵硬等有关,多发于50岁左右,所以又称“五十肩”。其主要表现为肩部全范围的疼痛,疼痛面积大,且难以指出明确的疼痛部位,肩关节与手臂各个方向的活动均受限。肩周炎的临床发病率并不高,只占肩痛的10%~15%,肩周炎痊愈后一般不会复发。
肩痛不等于肩周炎 肩袖损伤
肩袖,又叫旋转袖,是包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当一次急性的外伤或多次的慢性损伤时,肩袖就会出现破裂,如果是急性损伤,患者一般会听到撕裂声,肩关节会出现肿胀、淤血等情况。
自我诊断:肩关节外侧有明显的按压痛,肩关节不能自己上抬,有时肩关节会有“咯噔、咯噔”的响声。如果外人把患肢抬起来,一旦撤手,上肢迅速下落,无力支撑。
肩膀痛未必都是肩周炎
遭遇肩部疼痛时,人们常常会联想到患了肩周炎,尤其是中老年人,觉得年纪大了得肩周炎很正常。事实上,并非所有的肩关节疼痛都是由肩周炎引起的,相反,肩周炎只占一小部分。
在日前举办的“国际肩肘外科峰会”上,专家指出,虽然人们对肩周炎这一疾病耳熟能详,但其发病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随着磁共振检查手段的普及以及对肩关节疾病研究的深入,专家发现,引发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困难的主要“元凶”是:肩袖损伤、肩峰撞击征、肩关节不稳等。据统计,这三者的发病率占肩关节疾病的70%左右,远高于人们熟知的肩周炎,其严重性也远远超过肩周炎。
在排名前三位的肩关节疾病中,肩袖损伤位列第一。年龄的增长、劳累过度、外伤以及肩部外展活动频繁等原因,都容易引起肩袖损伤。其主要表现是:肩部疼痛、压痛,活动时加重、弹响,肩关节功能明显受限,时间久了甚至会出现肩袖肌肉萎缩,并会引起肘关节疼痛等。肩袖损伤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且往往是在没有明显的外伤下发生的。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肩袖损伤患者并没有听说过这一名词,因而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如果把肩袖损伤错当做肩周炎来治疗,不仅对症状的缓解于事无补,还有可能越治越严重,甚至会造成肩关节功能的严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