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玛刀适应症
伽玛刀适应症
伽玛刀分为头部伽玛刀和体部伽玛刀。头部伽玛刀有静态式伽玛刀和旋转式伽玛刀,静态式伽玛刀是将多个钴源安装在一个球型头盔内,使之聚焦于颅内的某一点,旋转式伽玛刀是在静态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具备许多优点,是中国的专利。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是Leksell伽玛刀,这也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标准设备。由于体部伽玛刀未被中国卫生部认可,目前只在中国大陆非卫生部管理的医院系统内使用。体部伽玛刀主要用于治疗全身各种肿瘤。头部伽玛刀临床适应症:
1、30毫米以下的听神经瘤、垂体瘤、脑膜瘤、松果体区肿瘤、淋巴瘤等颅内肿瘤;
2、颅内动静脉畸形;
3、海绵状血管瘤
4、一些手术不能切除干净的良*肿瘤;
5、较小而边缘清楚的颅内转移癌;
6、功能神经外科疾病:原发性或药物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顽固性疼痛、帕金森氏病引起的运动障碍、癫痫等功能性疾病。
7、颈及以上节段脊髓肿瘤。
8、头颈部部分颅外肿瘤。三叉神经痛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患者。
2、经封闭治疗、射频热凝治疗、甘油摧毁术等治疗后无效或复发的三叉神经痛患者。
3、害怕开颅手术、担心出现手术并发症的患者适合无创性伽玛刀治疗。
4、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发病灶已处理,或原发肿瘤较小者。
5、高龄人群、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身体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以选择伽玛刀治疗。
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无创治疗手段,不需要开刀,也无需麻醉,没有创口,对患者身体无特殊要求。
伽玛刀的副作用
一、伽玛刀副作用,允许范围内的并发症
伽玛刀治疗后,一般会引起咳嗽、轻度腹泻、厌食、恶心、呕吐,引起发热,血象下降骨髓抑制等,免疫功能也会下降,肿瘤病人放射区的皮肤会痒痒,严重的会脱皮、糜烂、渗出。当然还有一些放射性损伤,如放射性脊髓炎、放射性脑炎,当然这发生的几率较小。
二、伽玛刀副作用,可有效降低
伽玛刀治疗是利用伽马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办法,只要治疗方案科学规范,一般不会杀死病灶周围正常细胞,效果集中,伽玛刀和普通放疗相比较,定位准确,射线剂量小,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可以把放射性损伤降到最低。
三、伽玛刀副作用,可通过新一代技术降低
伽马刀已经发展到第五代,即陀螺刀技术,具备CT、MRI的图像融合功能,可以做到双定位,分三次聚焦,使得靶区更加精准,扇面放射野有效降低副作用。病人是可以耐受的,而且经验丰富的会根据病人出现的副作用的大小做出相应的调整。
得了脑膜瘤怎么办
1、手术
脑膜瘤是一种潜在可治愈性肿瘤,外科手术可治愈大多数脑膜瘤。影响手术类型的因素包括部位、术前颅神经损伤情况(后颅凹脑膜瘤)、血管结构、侵袭静脉窦和包裹动脉情况。如患者无症状且全部肿瘤切除有产生难以接受的功能丧失的危险,应选择部分切除。对大脑凸面的脑膜瘤,力争全切肿瘤并要切除受累硬膜以减少复发机会。蝶骨翼内侧、眶、矢状窦、脑室、脑桥小脑角、视神经鞘或斜坡的脑膜瘤可能难以完全切除。对海绵窦脑膜瘤,要考虑到有损伤颅神经和颈内动脉的风险,外科治疗要求高,一般采取伽玛刀治疗。手术能逆转大多数神经系统体征。
2、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包括伽玛刀、X线刀和粒子刀。适用于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颅底和海绵窦内肿瘤,以肿瘤最大直径≤3cm为宜。伽玛刀治疗后4年肿瘤控制率为89%。本法安全、无手术的风险是其优点,但是长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3、栓塞疗法
包括物理性栓塞和化学性栓塞两种,前者阻塞肿瘤供血动脉和促使血栓形成,后者则作用于血管壁内皮细胞,诱发血栓形成,从而达到减少脑膜瘤血供的目的。两法均作为术前的辅助疗法,且只限于颈外动脉供血为主的脑膜瘤。
4、放射治疗
可作为血供丰富脑膜瘤术前的辅助治疗,适用于:①肿瘤的供血动脉分支不呈放射状,而是在瘤内有许多小螺旋状或粗糙的不规则的分支形成;②肿瘤以脑实质动脉供血为主;③肿瘤局部骨质破坏而无骨质增生。术前放射剂量一般40Gy1个疗程,手术在照射对头皮的影响消退后即可施行;④恶性脑膜瘤和非典型脑膜瘤术后的辅助治疗,可延缓复发。
伽玛刀治疗
伽玛刀分为头部伽玛刀和体部伽玛刀。 头部伽玛刀有静态式伽玛刀和旋转式伽玛刀,静态式伽玛刀是将多个钴源安装在一个球型头盔内,使之聚焦于颅内的某一点,旋转式伽玛刀是在静态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具备许多优点,是 中国的专利。
头部伽玛刀可无创根治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疼)、 胶质瘤、 脑膜瘤、 听神经瘤、 垂体瘤、颅咽管瘤等。
体部伽玛刀主要用于治疗全身各种肿瘤。
1、30毫米以下的听神经瘤、 垂体瘤和脑膜瘤等颅内良性肿瘤;
2、小而深的 颅内动静脉畸形;
3、一些手术不能切除干净的良*肿瘤;
4、较小而边缘清楚的颅内转移癌;
5、帕金森氏病、癫痫病、 精神病等功能性疾病。
体部 伽玛刀适宜 肺癌、肝癌、胰腺癌、肾上腺肿瘤、肾癌、纵隔肿瘤、腹膜后肿瘤及盆腔肿瘤等的治疗。体部伽玛刀可单独用于小肿瘤根治治疗,也可结合多种放疗技术。
体部伽玛刀在治疗时不开刀、不麻醉,无创伤、副作用轻,无需住院,因此特别适宜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或因恐惧拒绝手术的患者的治疗。
颅咽管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1.手术切除:可行全切或次全切,但肿瘤与颈内动脉、视神经等周围组织紧密相连且大的瘤体对周围组织的侵润,其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复发率高,且易产生下丘脑损伤引起尿崩症,体温失调,无菌性脑膜炎。手术后症状改善亦不理想。
2. 头部伽玛刀治疗:伽玛刀治疗颅咽管瘤目前技术很成熟,因为伽玛刀治疗的精确性,所以很少能伤害到肿瘤周边的正常组织。对于有囊性变的肿瘤,可以在伽玛刀治疗后对囊液进行穿刺。
3.中医治疗:抗瘤正脑系列的配伍应用,适用于未行手术或手术部分切除,术后复发,X-刀、γ-刀,放化疗后患者用药3个月左右可消除症状,使瘤体缩小或消失,手术用药可消除残瘤,预防复发,临床应用多年来疗效确切。
疾病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咖玛刀治疗脑瘤效果
一、治脑瘤选手术还是伽玛刀:从几个方面来对比
从结果看,开颅手术更直接,因为它移除了肿瘤,但并发症风险较大;而伽玛刀尽管不能够立竿见影地移除肿瘤。从损伤看,开传统手术一定会造成创伤,而伽玛刀可能不会导致流血。可以说各有利弊,如何选择就需要医生依据病情,做非常专业的判断。
二、治脑瘤选手术还是伽玛刀:看肿瘤对射线敏感与否
选择的标准之一在于肿瘤对伽玛刀射线是否敏感?比如对于颅内的转移瘤,我们常建议做伽玛刀,因为通常,转移瘤对伽玛刀比较敏感,能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海绵状血管瘤,我们不建议做伽玛刀治疗,因为没有效果的,除非是海绵窦内的海绵状血管瘤才有效果。
伽玛刀治疗原理
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是一种融立体定向技术和放射外科技术于一体,以治疗颅脑疾病为主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设备。它采用伽玛射线几何聚焦方式,通过精确的立体定向,将经过规划的一定剂量的伽玛射线集中射于体内的预选靶点,一次性、致死性地摧毁点内的组织,以达到外科手术切除或损毁的效果。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在焦点以外,仅受单束伽玛射线照射,能量很低,而免于损伤。犹如用放大镜聚焦阳光,聚焦的焦点热量可点燃物品,而焦点外的阳光则安全。用伽玛射线代替手术刀,其治疗照射范围与正常组织分界非常明显,边缘如刀割一样,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伽玛刀”。
伽玛刀分为头部伽玛刀和体部伽玛刀。头部伽玛刀有静态式伽玛刀和旋转式伽玛刀,静态式伽玛刀是将多个钴源安装在一个球型头盔内,使之聚焦于颅内的某一点,旋转式伽玛刀是在静态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具备许多优点,是中国的专利。
治疗三叉神经痛有哪些技术
一、药物治疗 口服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这是三叉神经痛患病初期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很多患者在开始使用卡马西平的时候,治疗效果还行,可以暂时缓解疼痛;随着时间的推延,耐药性的产生,治疗效果越来越差,副作用越来越明显,此时患者服用药物加量或换用其他药物仍然不能有效控制疼痛,需要及早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或无创伽玛刀治疗。
二、微血管减压术 数三叉神经痛患者是因为三叉神经受到血管的压迫导致,临床上对有血管压迫症状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清楚发现三叉神经根受到血管压迫,这部分患者可以进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提示:这个手术属于开颅手术,需要进行麻醉,需要患者谨慎选择,没有血管压迫、肿瘤压迫的患者不适合此种治疗方案。
三、射频治疗 频治疗治疗三叉神经痛是采用一根特殊的长针,穿刺到三叉神经根的位置,使用射频仪器进行加热到80度左右,让神经变性坏死,达到阻断痛觉传导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并需忍受剧痛。由于需要向颅内穿刺一根针,部分患者有颅内出血、脑神经损害、甚至死亡的危险;轻度面瘫、颅内感染、带状疱疹、角膜炎症、感觉障碍等风险。
四、伽玛刀治疗 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原理就是将伽玛刀射线聚焦于预选的与疼痛有关的脑部神经核团或痛觉传导通路,一次大剂量照射毁损痛觉的传导通路、阻断痛觉的传导而达到止痛的效果。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是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高能射线集中照射靶区,达到治疗的目的,不需要开刀,不需要浑身麻醉,在治疗过程中病人保持清醒,甚至可以饮食,因而没有任何痛苦。
“伽玛刀”:高精准伽玛射线手术
“伽玛刀”名为“刀”,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手术刀,它是一个布满直准器的半球形头盔,头盔内能射出201条钴60高剂量的离子射线---伽玛射线。它经过CT和磁共振等现代影像技术精确地定位于某一部位,我们称之为“靶点”。它的定位极准确,误差常小于0.5毫米;每条伽玛射线剂量梯度极大,对组织几乎没有损伤。但201条射线从不同位置聚集在一起可致死*地摧毁靶点组织。它因功能尤如一把手术刀而得名,有无创伤、不需要全麻、不开刀、不出血和无感染等优点。
伽玛刀分为头部伽玛刀和体部伽玛刀。头部伽玛刀是将多个钴源安装在一个球型头盔内,使之聚焦于颅内的某一点,形成一窄束边缘锐利的伽马射线。在治疗时将窄束射线汇聚于病灶形成局限的高剂量区来摧毁病灶,主要用于颅内小肿瘤和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体部伽玛刀主要用于治疗全身各种肿瘤。
脸部三叉神经疼怎么办才好
一、射频热凝疗法
射频热凝疗法是利用高温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目前,射频热凝疗法在临床较广泛,热凝术的治疗效果良好,但并发症较多,目前尚无死亡的病例报道。虽然复发率较高,由于操作方便,可重复实施,最终达到镇痛的目的。
二、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
伽玛刀问世30多年来,已成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领域最重要的手段。伽玛刀镇痛的原理就是将伽玛射线聚焦于预选的与疼痛有关的脑部神经核团或痛觉传导通路上,一次大剂量照射毁损痛觉的传导通路、阻断痛觉的传导而达到镇痛的效果。应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也取得了一定疗效。
应用伽玛刀治疗是先通过影像学定位,计算出三叉神经根的三维坐标,再将聚焦的伽玛射线会聚在靶点,治疗医师通过对剂量大小的控制,可阻断痛觉的传导。治疗过程简单,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但一次治疗费用昂贵,约在2万元左右。根据从事伽玛刀工作的业内专家透露,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成功率在60%左右,且有复发可能。来我院治疗的病人中就有很多做过伽玛刀治疗没有治愈的,其中新加坡病人杜某就是例证之一。
脑瘤手术的后遗症
通过手术治疗疾病要比其他的治疗方法危险性更大,而且脑瘤手术要进行开颅,使得脑瘤手术后遗症的危险系数更高,这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颅脑可以分为多个区域,肿瘤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而且发病的部位有很多的不同,使得手术治疗有很多的局限性,有些良性脑瘤可以彻底治愈,有些恶性肿瘤的治疗就比较麻烦了。
以手术和头部伽玛刀治疗为主,一般良性的肿瘤手术切除干净就达到治愈目的,一般不会有复发的情况。另外,有的手术后有残留,比如鞍区脑膜瘤,垂体瘤包绕海绵窦部分不能手术的,术后可行头部伽玛刀治疗,可以达到对肿瘤杀死并治愈的目的。所以,脑瘤手术后遗症,要看病情的严重程度,病情越轻,治疗效果越好,后遗症也不会很多。
但对于恶性的肿瘤,根据其恶性程度的高低,治疗后复发速度也不一样。像胶质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恶性度都是很高的,单纯手术大多都会在1年内复发,所以往往要在术后配合普通放疗或伽玛刀治疗以延缓肿瘤的复发时间。伽玛刀治疗脑肿瘤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没有手术的创伤但可以达到手术的效果,所以伽玛刀也被称为神经外科的特种兵。
得了脑膜瘤怎么办
1.手术
脑膜瘤是一种潜在可治愈性肿瘤,外科手术可治愈大多数脑膜瘤。影响手术类型的因素包括部位、术前颅神经损伤情况(后颅凹脑膜瘤)、血管结构、侵袭静脉窦和包裹动脉情况。如患者无症状且全部肿瘤切除有产生难以接受的功能丧失的危险,应选择部分切除。对大脑凸面的脑膜瘤,力争全切肿瘤并要切除受累硬膜以减少复发机会。蝶骨翼内侧、眶、矢状窦、脑室、脑桥小脑角、视神经鞘或斜坡的脑膜瘤可能难以完全切除。对海绵窦脑膜瘤,要考虑到有损伤颅神经和颈内动脉的风险,外科治疗要求高,一般采取伽玛刀治疗。手术能逆转大多数神经系统体征。
2.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包括伽玛刀、X线刀和粒子刀。适用于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颅底和海绵窦内肿瘤,以肿瘤最大直径≤3cm为宜。伽玛刀治疗后4年肿瘤控制率为89%。本法安全、无手术的风险是其优点,但是长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3.栓塞疗法
包括物理性栓塞和化学性栓塞两种,前者阻塞肿瘤供血动脉和促使血栓形成,后者则作用于血管壁内皮细胞,诱发血栓形成,从而达到减少脑膜瘤血供的目的。两法均作为术前的辅助疗法,且只限于颈外动脉供血为主的脑膜瘤。
4.放射治疗
可作为血供丰富脑膜瘤术前的辅助治疗,适用于:①肿瘤的供血动脉分支不呈放射状,而是在瘤内有许多小螺旋状或粗糙的不规则的分支形成;②肿瘤以脑实质动脉供血为主;③肿瘤局部骨质破坏而无骨质增生。术前放射剂量一般40Gy1个疗程,手术在照射对头皮的影响消退后即可施行;④恶性脑膜瘤和非典型脑膜瘤术后的辅助治疗,可延缓复发。
面部三叉神经痛原因与治疗
面部三叉神经痛的症状
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
面部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一、射频热凝疗法
概述
射频热凝疗法是利用高温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目前,射频热凝疗法在临床较广泛,热凝术的治疗效果良好,但并发症较多,目前尚无死亡的病例报道。虽然复发率较高,由于操作方便,可重复实施,最终达到镇痛的目的。
二、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
伽玛刀问世30多年来,已成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领域最重要的手段。伽玛刀镇痛的原理就是将伽玛射线聚焦于预选的与疼痛有关的脑部神经核团或痛觉传导通路上,一次大剂量照射毁损痛觉的传导通路、阻断痛觉的传导而达到镇痛的效果。应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也取得了一定疗效。
应用伽玛刀治疗是先通过影像学定位,计算出三叉神经根的三维坐标,再将聚焦的伽玛射线会聚在靶点,治疗医师通过对剂量大小的控制,可阻断痛觉的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