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艾灸灸哪里最好 风寒头痛艾灸
头痛艾灸灸哪里最好 风寒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发病较急,头痛如破,连及项背,恶风寒,口不渴,苔薄白。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穴,凤池穴,太阳穴,合谷穴,列缺穴施灸。
艾灸功效: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头疼艾灸哪里最有效
艾灸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镇痛,清热开窍,升阳举陷之功,对头疼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头疼有外感头疼和内伤头疼之分,而外感头疼有风寒头疼,风热头疼和风湿头疼之分,内伤头疼则有肝阳头痛,肾虚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以及瘀血头疼之分,因此艾灸治疗时应分型施灸。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取穴
多以厥阴经和太阴经腧穴为主。
治则:通经活络止痛。
艾灸处方:百会,太阴,头维,上星,列缺,合谷,阿是穴。
取穴方义:百会,太阴,头维,上星诸穴标本兼顾,皆能调和经气,疏通络脉;列缺,合谷皆治头面五官之疾,镇痛效穴;阿是穴调和局部气血,以痛处为穴,故上穴配伍,共奏通经活血止痛之功,通治一切头痛。
辩证分型艾灸
外感头疼艾灸
风寒头疼:症见头疼连项或有紧束感,遇热痛减,恶风寒,常喜裹头带帽,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风热头疼:症见头疼而昏胀,甚则如裂,遇热加重,恶风发热,面目红赤,口渴欲饮,咽喉肿痛,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风湿头疼:症见头疼昏沉,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阴雨加剧,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艾灸取穴:在灸疗常用穴的基础上,风寒头疼加灸风池,风门穴;风热头疼加灸曲池,外关,大椎穴;风湿头疼加灸风府,足三里穴。
内伤头疼艾灸
肝阳头疼:症见头掣疼而眩,多偏于一侧,烦躁易怒,面部或有烘热,或兼胁痛,口苦舌红,苔薄黄,脉象弦或弦数。
肾虚头疼:症见头空疼兼眩晕,腰膝酸软,耳鸣,或遗精,女子或有带下,舌质红,苔薄或剥,脉象沉细或弦细无力。
气虚头疼:症见头疼绵绵,时发时止,遇劳则重,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脉象虚而无力。
血虚头疼:症见头隐疼而晕,心悸怔忡,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舌苔薄,脉象沉细。
痰浊头疼:症见头疼昏蒙而重,或眩而欲呕,胸闷脘痞,纳呆,或呕哕痰涎,舌苔白腻,脉象滑或弦滑。
瘀血头疼:症见头疼经久不愈,疼有定处,多有刺痛感,常伴随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紫黯或有紫斑,脉象细涩或沉涩。
艾灸取穴:在灸疗常用穴的基础上,肝阳头疼加灸太冲,阳辅,太溪;肾虚头疼加灸太溪,肾俞;气虚头疼加灸气海,足三里,脾俞;血虚头痛加灸三阴交,血海,膈俞;痰浊头疼加灸中脘,丰隆,足三里;瘀血头疼加灸行间,血海,三阴交。
操作手法
1.艾炷灸:头部穴位可用小艾炷灸,每穴灸3-5壮,余穴用艾条灸5-10分钟,每日灸1-2次。
2.隔物灸:附片,艾叶,姜片均可随证选用,每穴灸5-10壮,每日灸1次。
3.艾条灸:每穴用艾条悬灸5-10分钟,偏寒偏虚者可灸至20分钟。
感冒艾灸哪里效果最好
大椎穴
大椎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主一身之阳气,用艾灸温和灸颈后大椎穴20分钟,配穴可选择风门穴,艾灸3到5分钟。
大椎穴位置:当低头时,脖子后方最突出的,左右转动时,随头选择的棘突骨就是第七颈椎,其下方的凹陷处就是大椎穴。艾灸大椎穴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流感,主治发热、感冒症状。
风门穴:在大椎穴往下数两个脊椎处,棘突旁开1.5寸。风门穴是风邪进出的门户,艾灸这个穴位,可以疏风散寒,治疗风寒感冒。
合谷穴合谷穴即我们俗称的虎口,感冒的时候艾灸合谷穴能够有效缓解鼻塞流清鼻涕的症状。
艾灸的时候要注意,如果是左边鼻塞则艾灸右手合谷穴,如果是右边鼻塞,则艾灸左手,每次艾灸五分钟即可。
风池穴
人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的时候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个部位即是风池穴,左右各有一个,这个穴位是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腧穴,艾灸此穴位,可以解表散寒,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颈部酸痛等症状。
风府穴
顺着后脑勺向下摸到凹陷处,这个部位就是风府穴,这个穴位是人体督脉上的重要穴道,感冒的时候艾灸这个穴位,可以解表散寒,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眩晕,颈项强直等症。
艾灸哪里治感冒 暑湿型感冒艾灸
主证: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多发生在夏季。
治疗原则:清暑,祛湿,解表为主。
施灸穴位:
主穴:风池,大椎,合谷。
配穴:咽痛加少商。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灸,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风热之效,每穴灸5分钟,各穴依次施灸。
2.艾炷灸:选用标准艾炷,吹或使之较快燃烧,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清除艾炷,一般连续灸3-5壮,各穴依次施灸。
偏头痛艾灸灸哪里最好
率谷穴属足少阳胆经,是治疗偏头痛,头晕的特效穴,艾灸该穴位具有清热息风之功,可以起到缓解偏头痛的作用。
小海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 常用腧穴之一,为小肠经合穴,艾灸该穴位具有散风邪,通经络,定神志的功效,主治头痛,风眩头痛,耳鸣,齿龈疼痛,尺神经痛,肘关节炎等症。
百会穴为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因头为诸阳之会,穴居颠顶,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同时本穴为百脉之争,是各经脉气会聚之处,连贯周身经脉,对于调节机体阴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艾灸该穴位有熄风醒脑,升阳固脱之功效,主治头痛目眩,头风等头部症状。
中渚穴是三焦经上的腧穴,经常艾灸可以起到舒筋活络,通痹止痛的功效,用以治疗头痛,耳鸣,耳聋,肩背,肘臂痛,手指不能屈伸等症状。
咳嗽艾灸哪个部位
风寒咳嗽艾灸方法
主证:病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
治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施灸穴位:主穴取肺俞,合谷,列缺,风门,肢体酸痛加灸昆仑,头痛者加灸上星。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2次,各穴依次施灸,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把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1个疗程。
风热咳嗽艾灸方法
主证:病人咳嗽频剧,气促或咳声嘎哑,喉中干燥,咽喉疼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随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热,恶风,舌苔薄黄。
治则: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施灸穴位:主穴取肺俞,合谷,大椎,曲池。咽痛加灸少商。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火头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2次,各穴依次施灸,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将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痰湿咳嗽艾灸方法
主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常常因痰而引起咳嗽,痰出则咳平,痰粘稠或稠厚有块,色白或带有灰色,常常于每日早晨或饭后咳嗽加重且痰多,进食甘甜油腻食物时加重,伴随有胸闷,脘腹痞胀不舒,恶心呕吐,进食减少,身体倦怠,大便溏,舌苔白腻。
治则: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施灸穴位:主穴取肺俞,脾俞,膻中,志室,痰多者加灸丰隆。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火头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每穴灸10-20分,每日1-2次,各穴依次施灸,5-10次为1个疗程。
2.无瘢痕灸:艾炷如麦粒大小,每穴5-7壮,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3.隔姜灸:把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1个疗程。
肝火犯肺咳嗽艾灸方法
主证:咳嗽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常感痰液滞留咽喉,难以咳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口干苦,其症状可随着情绪的波动有增减,舌苔薄黄少津。
治则: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施灸穴位:主穴取肺俞,膻中,太冲,喘息加定喘穴。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火头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2次,各穴依次施灸,5-10次为1个疗程。
2.隔蒜灸:将新鲜大蒜头切成薄片,中间以针穿孔,上置艾炷,每穴灸5壮,每日1次,7次1个疗程。
艾灸治咳嗽灸哪些地方
风寒袭肺
主要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咙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灸大椎,风门穴。用艾条温和灸的方法,每穴灸10-15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用隔姜灸的方法,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蒜灸的方法,每灸3-4壮后换一次蒜片,以施灸处出现湿润红热现象,患者有舒适感为宜,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一次,急性,重症每日两次,7-10次为一个疗程;根据所选穴位进行无瘢痕灸,用少许蒜汁或油脂先涂抹待灸穴位皮肤表面,置麦粒大的艾炷于穴位上,每穴3-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
艾灸功效:解表散寒止咳。
风热犯肺
主要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粘稠,喉燥咽痛,常伴随恶风身热,头痛,鼻流黄体,口渴等表热症,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取列缺穴,合谷穴,肺俞穴,大椎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次灸5-10分钟。或者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风燥伤肺
主要症状: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感,常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艾灸取穴:患者俯卧位取定喘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次灸5-10分钟。或者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疏风润燥,宣肺止咳。
艾灸的好处是什么
在日常养生中大家都知道头喜凉而脚喜暖,这也体现了中医中的“人体头面为阳,腿脚为阴”。依据经络理论,“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经汇聚之所,是人体阳气汇聚最为充足的部位。如果以“温热”的灸法直接去灸阳气旺盛甚至因为疾病导致上火的头面部,诸阳相叠,阳助火势,轻则本无火而生火,重则加剧本来已有的上火症状,出现如头面汗出,目赤红肿,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状。阴虚体质的病人则加剧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甚至皮肤痈脓。例如,老百姓常说的“热伤风”,风热头痛等,就不太适宜于温灸头面部。然而对于一些寒性疾病如老寒腿、胃寒、腰冷痛、寒性腹泻、肩周炎等则是非常适宜艾灸的。
中医源远流长,讲究较多,所以对于艾灸的部位,也是有一定禁忌的。从古至今就有“灸不上头”的说法,意思是说头部最好不要艾灸。所以用艾灸要谨慎!当然,以上说到的“灸不上头”是相对的,也有不少疾病的灸法治疗可以施用于头面部,主要应对寒邪或阳虚疾病。例如风寒感冒恶寒严重者灸后脖子,鼻塞严重者灸迎香。
臂痛艾灸灸什么穴位
1、手臂痛艾灸灸肩贞穴
定位:在腋后皱臂直上1寸处。主治:常用于肩胛疼痛、肩周炎、手臂痛、上肢不能抬举的治疗。
2、手臂痛艾灸灸手三里穴
定位:侧腕曲肘,曲池穴下2寸处。主治:常用于胃肠病及其手臂疼痛麻木的治疗与保健。
3、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艾灸能治咳嗽吗 外感咳嗽艾灸
主要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咙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灸大椎,风门穴。用艾条温和灸的方法,每穴灸10-15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用隔姜灸的方法,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蒜灸的方法,每灸3-4壮后换一次蒜片,以施灸处出现湿润红热现象,患者有舒适感为宜,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一次,急性,重症每日两次,7-10次为一个疗程;根据所选穴位进行无瘢痕灸,用少许蒜汁或油脂先涂抹待灸穴位皮肤表面,置麦粒大的艾炷于穴位上,每穴3-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
艾灸功效:解表散寒止咳。
主要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粘稠,喉燥咽痛,常伴随恶风身热,头痛,鼻流黄体,口渴等表热症,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取列缺穴,合谷穴,肺俞穴,大椎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次灸5-10分钟。或者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主要症状: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感,常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艾灸取穴:患者俯卧位取定喘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次灸5-10分钟。或者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疏风润燥,宣肺止咳。
艾灸能治疗哪些病 艾灸治疗感冒
风热感冒表现:面红目赤,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咽干舌燥,咳嗽痰稠,鼻塞无鼻涕,微微出汗和大便干燥等。
风寒感冒表现: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打喷嚏等。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正坐姿势,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的凹陷处。艾灸该穴位有醒脑益气之功效,主治头痛,眩晕,目赤痛等感冒症状。
风门穴: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3胸椎间),左右各2厘米处,或以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该穴位有疏风解表之功效,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症状。
列缺穴:将两手拇指和其余四指自然分开,于两虎口处垂直相交,一只手食指搭在另一只手上,手臂自然落下,食指尖处即为列缺穴,艾灸该穴位有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咳嗽,感冒,气喘,喉咙痛等症。
合谷穴:将拇指和食指张开,以另一只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故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艾灸该穴位有疏风解表,通络镇痛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口眼歪斜,齿痛,手腕及手臂疼痛等症。
艾条悬灸:取风池穴,将艾条放在穴位上,头发拨向两边,小心施灸5-7壮,此方法适合外感风寒。
艾条温和灸:取上述穴位,先灸头背部,再灸四肢,将点燃的艾条放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分别施灸,灸3-5分钟,每日一到两次,此种方法适风热感冒。
尿酸高导致脚痛怎么办 艾灸缓解疼痛
尿酸高引起脚趾头疼时还可通过艾灸进行缓解疼痛,艾灸治疗痛风主要以痛点和肿胀的部位作为施灸的重点,能够温经驱寒,加快痛风石溶解,缓解痛风。
艾灸方法:患者自执点燃的艾灸条,对准脚趾头疼痛位置,距皮肤1.5-3cm,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一次,每次灸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