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血小板减少的表现

血小板减少的表现

1.皮肤出血

出血点、紫癜、淤斑。[2]

2.牙龈出血

牙龈出血在正常人及牙科疾病中常见,因此,反复牙龈出血或出血后止血困难常提示血小板减少等出血性疾病。

3.口腔黏膜血疱。

4.鼻衄

正常人亦可偶尔发生鼻衄,但鼻衄合并其他出血症状时常提示出血性疾病。

5.关节出血、肌肉及深部组织血肿

单纯血小板减少引发关节、肌肉出血少见。

6.消化道出血

可表现为呕血、便血、黑便等。

7.泌尿道出血

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8.月经过多。

9.视网膜出血。

10.中枢神经系统出血

较少发生,但却是血小板减少等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常见死亡原因。

11.拔牙或手术后出血。

12.伤口出血时间延长。

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血小板减少症状主要体现在皮肤或粘膜呈点状或片状的紫红色,压之不褪色,医学上称为出血点、紫癜或淤斑。

血小板减少的体现还在青壮年女性表现为月经过多。当血小板降至2万以下时,出血会加重。1万以下时会更明显,最主要的危险是颅内出血引起死亡均是血小板减少症状表现。

当血小板低到5万以下时,才可能有出血现象。这是主要的血小板减少症状。

血小板减少症状还有口腔颊粘膜或舌头出现血疱,眼底出血引起的视物模糊等,也是血小板减少症状。在医学上,只要血常规检查血小板数连续两次以上低于10万,就称为“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的危害

一 、血小板减少的危害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血小板显著减少,伴有皮肤粘膜紫癜,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

二、 血小板减少的危害2:手术后大出血;

三、 血小板减少的危害3:多发性瘀斑、紫癜最常出现于腿部;

四、 血小板减少的危害4: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五、急性型多为10岁以下儿童。所在冬、春季节发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成人急性期少见,常与药物、感冒、劳累有关,病情比小儿严重。

六、慢性型较为常见,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的80%,多为10-4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袭。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衄或月经过多。瘀点或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

七、起病急骤,可有发热。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也常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1、血小板生成减少

(1)遗传性

如Fanconi贫血、先天性伴畸形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症及May-Hegglin异常等。

(2)获得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浸润(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结核),化疗药物,辐射,巨核细胞再生障碍,病毒感染(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影响血小板生成的药物(如酒精),维生素B12、叶酸缺乏。

2、非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感染,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蛇咬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烧伤等。

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血小板减少症状主要体现在皮肤或粘膜呈点状或片状的紫红色,压之不褪色,医学上称为出血点、紫癜或淤斑。

血小板减少的体现还在青壮年女性表现为月经过多。当血小板降至2万以下时,出血会加重。1万以下时会更明显,最主要的危险是颅内出血引起死亡均是血小板减少症状表现。

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出血:

出血是血小板减少最多见的症状,出血常表现为包括皮肤黏膜紫癜、鼻出血或齿龈的自发性出血,严重者可见内脏出血,如颅内出血,但较为罕见,但若出现则多发病急骤。

发烧:

发烧也是血小板减少相对多见的表现,这里的发烧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

皮肤青紫色改变:

如果血液中的还原红蛋白增多、皮肤则会出现皮肤青紫色改变,医学上称为发绀,常常在舌、嘴唇、耳廓、面颊、肢端最为明显,这也是血小板减少相对多见的表现。

急性型血小板减少

常常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历的90%,男女患病率相近。

慢性型血小板减少

经常于青年女性,女性是男性的3、4倍。该病起病隐匿,病症较轻,出血会反复出现,每次持续数天到数月。

血小板减少的危害

一 、血小板减少的危害。

最常见血小板减少的疾病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血小板显著减少,伴有皮肤粘膜紫癜,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

二、 血小板减少的危害。

血小板减少,如果不幸得做手术,可能造成手术后大出血;

三、 血小板减少的危害。

多发性瘀斑、紫癜最常出现于腿部;

四、 血小板减少的危害。

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五、急性型多为10岁以下儿童。所在冬、春季节发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成人急性期少见,常与药物、感冒、劳累有关,病情比小儿严重。

六、慢性型较为常见,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的80%,多为10-4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袭。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衄或月经过多。瘀点或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

七、起病急骤,可有发热。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也常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血小板减少的表现

1.皮肤出血

出血点、紫癜、淤斑。

2.牙龈出血

牙龈出血在正常人及牙科疾病中常见,因此,反复牙龈出血或出血后止血困难常提示血小板减少等出血性疾病。

3.口腔黏膜血疱。

4.鼻衄

正常人亦可偶尔发生鼻衄,但鼻衄合并其他出血症状时常提示出血性疾病。

5.关节出血、肌肉及深部组织血肿

单纯血小板减少引发关节、肌肉出血少见。

6.消化道出血

可表现为呕血、便血、黑便等。

7.泌尿道出血

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8.月经过多。

9.视网膜出血。

10.中枢神经系统出血

较少发生,但却是血小板减少等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常见死亡原因。

11.拔牙或手术后出血。

12.伤口出血时间延长。

血小板减少的危害

正常人体血液中血小板含量为15万~35万/立方毫米,一般来说,血小板浓度为8万~10万/立方毫米时,伤口的止血速度会变慢。

血小板浓度为5万~8万/立方毫米时,伤口的止血速度会更慢,甚至会出现皮肤瘀斑、月经增多等,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有:鼻粘膜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肠道粘膜出血、泌尿生殖道出血等。

血小板浓度低于3万/立方毫米时,会频繁出现明显的自发性出血,最常见的就是皮肤瘀斑。该病症主要病变于人体的腿部。若是进行手术治疗的话,在手术后很容易出现大出血的症状。

血小板浓度低于1万/立方毫米时,就有可能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威胁生命的情况。还会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内出血。严重时,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另外,该病症若是长期不能治愈的话,还会引起粘膜渗血,进而出现便血、血尿、吐血等症状表现。严重时,甚至还会出现心脏粘膜出血。血小板减少也会出现心肌渗血的症状。以至于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跳骤停或者是脑出血的症状表现。严重时,还会导致亦昏迷或死亡。

血小板减少对身体带来哪些伤害另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过早老化、黑色素沉着、各脏腑功能低下而早衰的现象。

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1.血小板生成减少

(1)遗传性 如Fanconi贫血、先天性伴畸形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症及May-Hegglin异常等。

(2)获得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浸润(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结核),化疗药物,辐射,巨核细胞再生障碍,病毒感染(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影响血小板生成的药物(如酒精),维生素B12、叶酸缺乏。

2.非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感染,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蛇咬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烧伤等。

3.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IV感染,周期性血小板减少,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肝素、奎宁、奎尼丁、解热镇痛药、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利福平、呋塞米、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磺脲类降糖药及苯妥英钠等),输血后血小板减少。

4.血小板分布异常

脾功能亢进、降温。

5.血小板丢失

出血、体外灌注、血液透析。

6.其他

假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生理性有妇女月经期;病理性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骨髓纤维化,何杰氏病,结核病,骨髓癌移植,坏血病,恶性贫血,肝炎,部分巨幼红细胞贫血。

严重感染,苯、砷、金制成中毒,放射线及过度镭照射,抗癌药,抗甲状腺药,噻嗪类利尿剂,特发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脾功能亢进,进行体外循环时,血栓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巨大血管瘤等。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1)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血小板减少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生成减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这些因素可影响多个造血细胞系统,血小板减少患者会常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白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这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之一。

(2)血小板破坏过多:这种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常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常见的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药物血小板减少,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破坏过多包括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最常见于脾功能亢进。这也是一大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的因素。

(4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种病症除了会造成一般的血小板生成减少,还会伴有一些症状的出现,比如微血管病性溶血、神经精神异常、肾功能不全和发热等表现。

血小板减少的护理

①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用药一段时间后往往食欲增强,需注意饮食适当,不要过食,防止身体过于发胖。用药后,往往出现向心性肥胖、皮肤变薄、痤疮等外观的变化,但停药后,会慢慢恢复,对此要有心理准备。

②防止感染 用激素治疗后可诱发和加重感染,所以病人要采取措施,防止感染。已患感染性疾病者,如结核病等,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同时采取抗感染等治疗措施,或必要时停用激素药。

③应用该药还可引起低钾血症、消化道溃疡和出血、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精神失常等副作用,患有以上疾病者,应慎用或禁用。

④长期、连续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如果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会导致原病复发或加重,还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所以要严格按医生要求按时按量用药。

血小板减少的护理

1、消化道出血。对于护理血小板减少这一问题,大家一定要注意观察记录病人腹痛、恶心、呕吐次数、呕吐物及大便颜色、性状。特别注意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神志变化等情况。及时发现出血性休克的早期表现,通知并配合医师抢救,并做好输血的准备工作。呕血量大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和病人家属,并陪伴在旁,用盆接血,并行之有效时地用纱布擦净口唇。注意使病人头侧向一侧,以免因突然呕血被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大呕血病人口腔腥嗅,呕血停止后必须给病人漱口,并加强口腔护理,以免引起口腔及肺部并发症。

2、颅内出血。严密观察与颅内出血有关的剧烈头痛、呕吐、视物模糊、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表现,如有,则及时通知医师,头部给予冷敷,建立静脉通道,并做好抢救准备,而血小板减少症护理这一问题,大家一定要特别的重视。

3、鼻衄。执行造血系统疾病护理血小板减少常规中有关部分。

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1、便血咳血

首先大家要知道血小板减少疾病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更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中血小板减少疾病的特点是血小板显著减少,同时人们的血循环中存在抗血

小板抗体,会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同时还会伴有皮肤粘膜紫癜情况,严重一些的患者还会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

血、便血、尿血等症状,更会引发颅内出血而威胁到生命。

2、眼结合膜下出血

急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大多数都是10岁以下儿童,两性无差异,而血小板减少疾病的症状主

要就是起病急骤,还会有发热问题出现,会让人们有皮肤、粘膜出血以及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情况出现,这些情况通常是以四肢为多;一些患者更

会有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情况;而且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都是比较常见的症状,更会

因为这些情况的存在而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症状危及生命。

3、自发性出血

慢性型血小板减少患者大多数都是青年女性,女性为男性的3~4倍,而且此类型血小板减少患者多数都是起病隐匿,症状较轻不易被大家发现,而出血会以反

复发作以及每次出血持续数天到数月,其中出血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50×109/L还会为损伤后出血;血小板在(10~50)×109

/L之间会有不同程度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小于10×109/L之后就有严重出血,病人除出血症状外全身情况良好。

相关推荐

血小板减少的饮食调理

1、健脾、益气、摄血饮食 当患者出血减少或停止时,饮食宜以健脾、益气、摄血为原则。此时应在饮食中选择红枣、花生衣等有升高血小板作用的食物制成菜肴。 2、滋补饮食 久病体虚、身体疲乏者,在饮食中还可以加入黄芪、枸杞、桂圆肉、党参、黑豆、核桃仁等食物煲粥、炖汤或煮水喝,特别对老年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尤为适宜。

血小板减少的四大危害

1、粘膜出血。血小板的减少,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从而引起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便血、尿血等全身性出血症状。 2、出血不止。在小血管破裂处,血小板无法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无法释放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从而导致血液无法凝固。 3、易发生紫癜。血小板的减少,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弱,紫癜的部位一般在体表皮肤比较松弛的部位,如颈部、眼睛周围、下肢等,并伴有肿痛,严重的会在口腔黏膜部位出现紫斑。 4、消化道出血。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吐血、咯血严重者可危

什么原因会导致血小板减少

(1) 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血小板减少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生成减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这些因素可影响多个造血细胞系统,血小板减少患者会常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白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这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之一。 (2) 血小板破坏过多:这种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常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常见的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药物血小板减少,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症能活几年

一、血小板减少的危害 最常见血小板减少的疾病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血小板显著减少,伴有皮肤粘膜紫癜,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 二、血小板减少的危害 血小板减少,如果不幸得做手术,可能造成手术后大出血; 三、血小板减少的危害 多发性瘀斑、紫癜最常出现于腿部; 四、血小板减少的危害 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五、急性型多为10岁以下儿童。所在冬、春季节发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

血小板减少症是怎么回事

1、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原因是感染、电离辐射、恶性肿瘤、药物等,造成的对造血干细胞的损伤或者影响其在骨髓中的增殖而导致的。这些因素还可影响到多个造血细胞系统,而引发不同程度的贫血、白细胞减少以及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这些并发症。 2、病毒感染导致血小板减少,像一些麻疹、风疹、水痘、猫爪热、登革热等可致血小板减少。病毒如侵入细胞,会使血小板减少。病毒也可能会附在血小板上,破坏血小板。 3、遗传性因素的影响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在临床医学上,有很多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其直系亲属或者其家族中,也有人患

血小板减少的食疗方

血小板减少的食疗方法: 参莲粥:取人参9克,旱莲草9克,白糖适量,粳米60克。先将人发片炖熟;旱莲草洗净煎汤去酒量,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入锅,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粥,加入人参即成。日服一剂连服数剂。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 红枣羊胫骨糯米粥:取羊胫骨1根至2根,红枣20枚,糯米100克。先将羊胫骨洗净敲碎,加水适量煎取汤汁,去骨后与淘洗干净的糯米和去核的红枣一同入锅,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调味后即可食用。具有补脾养血、补肾益气的功效。 白茅根藕节煎:取鲜白茅根60春,鲜藕节6

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标准

血小板减少诊断标准如下: 1.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2.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3.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4.以下5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强的松治疗有效;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切脾治疗有效;相关血小板抗体增多;相关血清补体PAC3增多。 诊断重点 出血症状 发病前的1-3周内,患者大多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经历,并且多数患者的皮肤、粘膜等处会出现不高于皮肤表层的瘀点、瘀斑或血肿。这种症状可发生在患者的任何部位,但以下肢居多。患者鼻衄、齿衄最常见,呕血、黑粪也有发生,偶有血尿。 临床

血小板减少的四大危害

血小板减少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它的减少会给人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抗体的减少,使所形成的抗体攻击自身的血小板。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使血小板寿命缩短和功能改变。都可能引起其他部位的出血或血液无法凝固。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释放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是促进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之一。血小板值低,止血功能差,血小板减少的危害包括,黏膜出血﹑手术大出血﹑紫癜﹑消化道出血。 1、粘膜出血。血小板的减少,使毛

血小板减少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症状体征】 一、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出血症状发生前有潜伏期,短者可于服药后数小时内发病,长者可以数月后发病。一般5-10天。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 二、其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教表现全身皮肤紫癜,鼻衄或女性月经过多,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尿色加深。偶尔还可见肾脏受损征象如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等。神经系统的症状甚少见。 三、出凝血性疾病 1、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病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都有骨髓巨核细胞减少,血小板的生成减少等特点,血小板减少可以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早出现的

血小板减少的预防措施

一:合理饮食合理休息。当被诊断为血小板减少[4]时,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血小板减少的预防最好卧床休养。要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比如红豆、红枣、桂圆等食物要多吃一点。每天要保证十个小时以上的睡眠,如果晚上的休息不够的话,可以通过午睡的方式补上。 二:防止过度劳累。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该尽量防止过度劳累,和搬运较重的物品。尽量不要使用含有消炎成分或是退烧成分的药物,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预防血小板减少还需要我们注意的事情是,如果患者的收缩压过高的话,就有发生脑淤血的危险,因此要特别注意维持患者的收缩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