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的表现
心悸的表现
心悸的基本证候特点是发作性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或一过性、阵发性,或持续时间较长,或一日数次发作,或数日一次发作。常兼见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头晕喘促,甚至不能平卧,以至出现晕厥。其脉象表现或数或迟,或乍疏乍数,并以结脉、代脉、促脉、涩脉为常见。
心悸失治、误治,可以出现变证。若心悸兼见浮肿尿少,形寒肢冷,坐卧不安,动则气喘,脉疾数微,此为心悸重症心肾阳虚、水饮凌心的特点。若心悸突发,喘促,不得卧,咯吐泡沫痰,或为粉红色痰涎,或夜间阵发咳嗽,尿少肢肿,脉数细微,此为心悸危症水饮凌心射肺之特点。若心悸突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喘促欲脱,神志淡漠,此为心阳欲脱之危证。若心悸脉象散乱,极疾或极迟,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突发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短暂即恢复正常而无后遗症,或一厥不醒,为心悸危症晕厥之特点。
心悸的饮食
【荸荠】
每日可用荸荠60 ~ 120克,配海蜇50 ~ 100克,煮汤分2次饮用。此法为清代名医王士雄的“雪羹汤”,有清热化痰之功,适宜痰火上扰型心悸之人服食。
【柏子仁】
可用柏子仁10 ~ 15克,稍捣烂,同粳米汤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少少许蜂蜜,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宜作早晚餐服食。此法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因柏子仁本身有养心安神之效。
【百合】
选用新百合50 ~ 60克,或干百合30克,煎水后加入适量冰糖食用。此法适宜心气不足型或阴虚火旺型心悸,包括体质虚弱,妇女更年期,以及神经管能症所致的心悸之人服食。
【莲子】
先将干莲子磨粉,每晚取莲子粉50克,桂圆肉30克,同粳米50 ~ 100克煮成稀粥,然后加入冰糖适量,临睡前服食1小碗。或用干莲肉50克,桂圆肉30克,冰糖少许,一同煎服。此法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者食用。
【莲子心】
每日用干莲子心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适宜阴虚火旺型和痰炎上扰型心悸者服食。
【麦门冬】
选用干麦冬20克,前水代茶饮。或再配合沙参30克,一并煎汤饮用。此法适宜阴虚火旺之心悸病人常饮。
【西洋参】
单以西洋参片3 ~ 5克,泡茶常饮。适宜心气不足或阴虚火旺之心悸者食用。
【猪心】
用猪心一枚,切后同姜葱细盐适量煮食。因猪心补心,可治心悸怔忡,适宜心血不足,心气虚弱而心悸者服食。也可用不落水猪心1只,剖开,连猪心血,加入朱砂6克,重汤炖约3 ~ 4次服食,连吃2 ~ 3只猪心。此法适宜痰炎入心,惊悸发狂者食用。
生气后胸口疼怎么回事 生气后胸口闷堵是怎么回事
生气之后胸口闷堵,可能是压力过大,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大导致人体植物神经的功能紊乱,产生心悸的表现。
心悸的诊断
诊断依据
1.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可见数、促、结、代、缓、沉、涩、迟等脉象
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4.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病证鉴别
1、惊悸与怔忡的鉴别
心悸可分为惊悸与怔忡。
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病势轻浅,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
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
心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2、心悸与奔豚的鉴别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本病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心悸的偏方
方一:茯苓细粉、米粉、白糖各等分。加水适量,调成糊,以微火在乎锅里摊烙成极薄的煎饼,早、晚分作主食吃。
方二:桑椹15克。用桑椹煮水,代茶饮。
方三:龙眼肉、炒枣仁各10克,芡实12克,山萸肉10克,白糖少许。将枣仁、芡实洗净,与龙眼肉、山萸肉同放人铝锅内,加水适量;将铝锅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煎熬20分钟,滤去药渣,放人白糖,搅匀,装入茶壶内。吃龙眼肉饮药液。
方四:茉莉花、石菖蒲各6克,清茶10克。共研粗末,每日1剂,沸开水冲泡,随意饮用。
方五:猪心1个,大枣15克。猪心带血破开,放人大枣,置碗内加水,蒸熟,每日中午食之。
方六:猪腰500克,山药20克,当归10克,党参20克,油、盐、酱油、醋、葱、姜各适量。将猪腰对半剖开,取去网膜及导管,洗净;加入山药等3味中药清炖至熟,将猪腰取出晾凉,切成腰花装盘,浇上各调料即成。当菜肴食之。
方七:酸枣仁15克,粳米100克。将枣仁炒黄研末,备用;将粳米洗净加水煮作粥,临熟,下酸枣仁末,再煮,空腹食之。
方八:猪心1个,党参15克,丹参、北芪各10克。将党参等三味药用纱布包好,加水与猪心共炖熟,吃肉饮汤,日服1次。
方九:百合60—100克,糖适量。用百合加糖煎水,每日1次。
方十:新鲜生蛇(肉)150克,猪瘦肉150克。2味加水适量煲汤,用食盐调味,佐膳。
心悸病严重吗
心悸病主要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心悸有严重的,也有不严重的,严重的主要是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比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还有阵发性的心房颤动,这些算是比较严重的,比较轻的,还有一些不伴有心律失常的心悸,比如正常人紧张或敏感的正常人,他有些可以感觉得到心悸的表现,还有一些剧烈运动的时候,有些人可以出现心悸。
心悸的概述
心悸(palpitations ),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觉或心慌感。心悸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中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本病症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
健康人一般仅在剧烈运动、精神高度紧张或高度兴奋时才会感觉到心悸,属于正常情况。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率过快、过慢以及有过早搏动时,患者的主要症状即为心悸。少数情况下,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的患者,虽然没有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脏病,但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跳有力,患者也常以心悸而就诊 。
汉代《金匮要略》中首先提出“惊悸”的病名。宋代《太平圣惠方》等书将惊悸、怔忡并论。元代《丹溪心法》认为,虚证多属血虚,实证多为痰饮。清代《医林改错》 、《血证论》又补充了瘀血导致心悸的内容。 心悸以虚为本,以实为标,临床上极易见到本虚标实的病证,应权衡轻重缓急,辨证施治。
心悸的症状
心悸是一个常见的症状,一般认为与心脏活动过度有关。健康人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受到惊吓、体育锻炼、重体力劳动、大量吸烟、过量饮酒、喝浓茶等常可发生心悸。引起病理性心悸的原因有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严重贫血、急性出血等。另外,神经衰竭和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也经常出现心悸。
心悸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自觉心慌。临床上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都可引起心悸。窦性心动过速,心跳快而规则,成人超过100次/分钟,儿童超过120次/分钟,婴儿超过150次/分钟。多见于发热时、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等,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亦可发生。
阵发性心动过速为突然发作、心跳很快且心律规则,每分钟达160~220次,可发生于正常人的心脏或有器质性心脏病者。窦性心律不齐为心跳之快慢随呼吸而改变,吸气时加快,呼气时减慢,如暂停呼吸憋一口气,即自然会消失。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是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心悸的症状
根据心悸的定义以及产生心悸的原因我们可以知道心悸的主要症状是心跳加快并且心跳力度变强,还有就是心跳正常的节律发生改变,能够让人在静息或者是稍微活动之后明显感觉到心脏在强有力的跳动,还有人能够感到心前区出现不适感,有的人还能明显感受到心中充满的紧张和恐慌。
胸闷心悸怎么诊断
1.心悸为突出表现,检查心脏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现时,一般可诊为心动悸;心悸而有器质性病损者,应作出原发病的诊断。
2.心脏的所有病变几乎都可有心悸的表现,其常见病种及其诊断,一般为。
(1)青少年即心悸严重者,心痹等病的可能性较大。
(2)中老年感心悸明显,兼胸闷心痛者,多属胸痹;心悸日久,活动劳累尤甚,兼喘咳咳痰者,肺心病、心衰较常见;兼眩晕头痛者,多见于风眩影响及心。
(3)发热、心悸为主症者,常见于心瘅。心悸、心痛并见,多为胸痹、厥心痛、高原胸痹、心郁等病。心痛而检查证实有心包腔积液者,为支饮。
3.脑神经或全身其他疾病,亦可导致心悸。
(1)与情绪、睡眠等关系密切者,常见于神劳、神郁等病。
(2)善饥消瘦,急躁心悸,汗多者,常见于瘿气;嗜睡、畏冷、浮肿、脉迟者,常见于瘿劳、黑疸等。
(3)病久体弱者,或虚劳类、厥脱类疾病,一般都可出现心悸的症状,如虚眩、血劳、血风劳、血脱、液脱、饥厥、肺衰、晚期蛊虫病等。
(4)温热类疾病,在高热的同时也常有心悸的表现,但一般不是主症。
(5)脚气冲心之心悸则有肢麻萎软等脚气原发病症状。梅毒攻心之心悸则有梅毒病史。
心悸有生命危险吗
心悸有危险的,也有没有风险性的,比如危险的主要是心脏器质病变引起的,或者是有部分病人有心房颤动,然后恶性心律失常的时候,室性心动过速的时候,这些是有危险的。如果是只是偶发的早搏或者是情绪紧张的时候出现,或者是有一些肥胖的人,他也有一些心悸的表现。
心悸的原因
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大体可见于以下几类疾病:
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的,但最常见的是过早搏动、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神经官能症患者也比较多见。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过度紧张、精神兴奋、啦烟、饮酒、浓茶、咖啡等。
2.病理性因素
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
(1)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
(2)心心室肥大: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脚气病性心脏病。
非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积液、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腹水、肠梗阻、肠胀气等。
(3)高动力循环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重度贫血、高热、缺氧、维生素B1缺乏性心脏病、低血糖、β受体功能亢进症,
(4)精神性:焦虑症、神经循环无力症、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神经因素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为常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惊恐或过度兴奋、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心悸。
(5)药物:利尿剂、氨茶碱、阿托品、麻黄素、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硝苯地平、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阿托品等药物后出现的心悸。
3.发病机制
心悸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通常认为心脏过度括动是心悸发生的基础,常与心率及心搏出量改变有关。心律失常的频率过速、过缓或不齐可导致心悸。在高血流动力状态下,可能由于心脏对交感神经β一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性增强而导致频率加快、心搏量与心排血量增加,从而引起心悸。有的患者可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却感到心悸。与个体差异及其神经敏感性有关。焦虑可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使心搏出量增强,甚至节律改变而山现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