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胃积滞的治疗
小儿肠胃积滞的治疗
1.王氏保赤丸每服1—3支,1-3次。用于乳食内积证。
2.枳实导滞丸每服2-3g,1-3次。用于食积重且化热便秘者。
药物外治
1.玄明粉3g,胡椒粉0.5g,共研细末。填人脐中,外盖油布或油纸,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于食积较重之实证。
2.炒大黄30g,芒硝20g,研粗末。混和装入布袋,外敷患儿脐腹部。用于食积腹胀腹痛便秘者。
3.酒糟100g,入锅内炒热,分2次装袋,交替放腹部热熨,每日1次,每次3小时。用于脾虚夹积者。
饮食疗法
1.白萝卜500g,切成细丝挤出汁,炖热后内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于食肉过多而致的食积。
2.槟榔l0g,金橘3只。二味打碎入锅,水煎20分钟,取汁加白糖适量调味。每日数次,代茶饮。用于小儿食积兼有气滞者。
小儿出现了肠胃积滞的时候就要选择这样的方法来给孩子治疗,孩子的肠胃积滞主要是因为孩子饮食过多,导致了食物堆积的因素造成的,长期下来是必须要及时给孩子治疗的,减少孩子的食物量,给孩子适当的按摩按摩腹部,这样可以帮助孩子的肠道蠕动。
苋菜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鳖肉
甲鱼,学名鳖。苋菜味甘,性冷利;而鳖肉也性冷,二者同吃难以消化,可能会形成肠胃积滞。
小儿推拿治疗积滞 小儿积滞临床症状
不思乳食,脘腹胀满,疼痛拒按,食欲不振,或呕吐酸馊乳食,面黄肌瘦,烦躁多啼,夜卧不安,小便短黄或如米泔,大便酸臭,舌质红,苔白腻或黄厚腻,脉滑数,指纹紫红。
面色萎黄,困倦无力,也睡不安,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呕吐酸馊乳食,形体消瘦,大便溏泻酸醒,夹有乳片或不消化食物残渣,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弱或细滑,指纹淡滞。
山药糯米粥治小儿秋季腹泻
针对小儿秋季腹泻的原因,治疗小儿腹泻重在健脾养胃,以滋补孩子的后天之本为主。中医认为,山药味甘、性温平,具有补脾养胃、补肺益肾的功效,可治疗脾虚久泻、慢性肠炎、肺虚咳喘、慢性胃炎等症。山药既是蔬菜又是滋补佳品,用山药治疗腹泻,既避免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又比较容易被患儿接受。具体做法是将干山药磨成细粉,可单独用山药粉煮粥也可与米粉按1:2的比例混合煮粥,最好调成咸味,可预防因腹泻而发生的脱水,一般1天1~2次食用,1周为1个疗程;平时也可用鲜山药加糯米煮粥喝,既滋补了脾胃又可起到治疗腹泻的作用。
另外,小儿秋季腹泻要配合饮食调理,注意进食清淡,禁食油腻、煎炸类食品,本法只适用于小儿单纯性腹泻和消化不良性腹泻,若大便常规检查有致病菌者,应配合药物治疗。食用山药一般无明显禁忌症,但因其有收敛作用,所以患感冒、大便燥结者及肠胃积滞者忌用。
莱菔子的功效和作用
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
可下气,祛痰,消食,消积;用于咳嗽痰喘,胸闷腹胀,食积气滞,下痢后重等症。
①《日华子本草》:“水研服,吐风痰:醋研消肿毒。”
②《日用本草》:“治黄疸及皮肤目黄如金色,小水热赤。”
③《滇南本草》:“下气宽中,消膨胀,降痰,定吼喘,攻肠胃积滞,治痞块、单腹疼。”
④《纲目》:“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疮疹。”
⑤《医林纂要》:“生用,吐风痰,宽胸膈,托疮疹;热用,下气消痰,攻坚积,疗后重。”
⑥《本草再新》:“化痰除风,散邪发汗。”
⑦《随息居饮食谱》:“治痰嗽,齁喘,气鼓,头风,溺闭,及误服补剂。
藜麦和荞麦哪个降糖 营养不同
藜麦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6-22%左右,是目前唯一一种含优质完全蛋白质的植物性食物,而荞麦性甘味凉,具有开胃宽肠、下气消积、杀菌消炎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肠胃积滞等。
肠胃积滞的诊断
诊断要点
1.乳食不思或少思,脘腹胀痛,呕吐酸馊,大便溏泻,臭如败卵或便秘。
2.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有发热等症。
3.有伤乳、伤食史。
4.大便检查,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或脂肪球。
鉴别诊断
厌食为喂养不当,脾运失健所致。除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外,一般无嗳气酸腐,大便酸臭,脘腹胀痛之症。
肠胃积滞症状有哪些
1.不思乳食,脘腹胀痛,呕吐物酸臭,大便易稀,味臭如败卵。
2.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有发热等症。
3.有伤乳、伤食史。大便检查,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或脂肪球小儿乳食不知自节,或喂养不当,乳食无度,或过食肥腻生冷不消化食物,皆可损伤脾胃。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受伤,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调,乳食停滞,积而不消,乃成积滞。病后体虚,脾胃虚弱,也可导致乳食不化,夹滞成疾。
4.积滞与伤食、疳证关系密切。伤于乳食,日久不消,可变成积,积久不化,郁而生热,耗伤津液可转化成疳,故有“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之说。
如果有肠胃积滞的疾病,那么就会有这些异常症状,如果知道了肠胃积滞的各种各样症状就可以及时到医院做诊断,当自己有了这些症状之后到医院一诊断就可以知道自己有无肠胃积滞疾病,小儿肠胃积滞最严重,如果是孩子的话就必须要先控制好孩子喝奶的量,尽量控制孩子的食欲,等孩子好了之后再考虑给孩子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