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蜱虫病是如何传播的

蜱虫病是如何传播的

一般来说,野外的黑线姬鼠、蜱和牛虻以及家养的牛、羊、猪、狗、鸡等均可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再通过蜱虫叮咬或者接触患者的血液、血性分泌物均可导致感染。由于缺乏对该病原体的免疫力,人群普遍易感。

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来看,蜱虫病主要分布于河南、湖北、山东、江苏、安徽、辽宁等省市的丘陵、山地、森林地区,易感人群以中老年人群为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蜱虫病的风险亦会增高。该病的流行时间一般为3-11月份,高峰期在5-7月份,这期间发病人数可占病例总数的90%以上。

专家指出,被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初期表现不明显,但是经过1-2周的潜伏期后,患者会突然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同时伴有乏力、恶心、呕吐,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痛、腹泻等,并可触及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

大多数患者如果及时就医预后良好,但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严重病例可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继而因循环衰竭、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死亡。据数据统计显示,江苏省人民医院近年来共收治蜱虫病患者73例,其中死亡19例,康复54例。

猪瘟和非洲猪瘟的区别 传播特点不同

猪瘟的传播主要是以接触传播为主,发病没有季节性;

非洲猪瘟除了接触传播外,也是一种虫媒传播疾病,软蜱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病毒可以在蜱虫体内保持感染性,造成持续传播。发病也没有季节性。

蜱虫进入人体会怎么办 第一步:不要直接拍死或拔出来

蜱虫是将头部钻入皮肤内吸血,如果直接拍死或者用手指直接捏碎,那么蜱虫的头部就会残留在皮肤里,而蜱虫中携带的病毒就会通过血液传播,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莱姆病怎么引起的 伯氏疏螺旋体的蜱虫传播途径

莱姆病是一种以蜱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螺旋体存在于未采食感染的蜱虫的中肠内,在蜱虫才食过程中伯氏疏螺旋体进行细胞分裂并逐渐进入到血腔中,几个小时候可侵入到蜱虫的唾液腺并童年唾液进入叮咬部位。因此犬类和人进入有感染蜱虫的流行疫区就有可能被感染的可能性。此外伯氏疏螺旋体还可能通过黏膜、结膜以及皮肤伤口感染等方式进行传播。

蜱虫的主要种类

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盾板褐色,须肢为细长圆筒状,颚基的耳状突呈钝齿状。肛沟在肛门之前呈倒U字形,足Ⅰ基节具一细长内距。是典型的森林蜱种,是针阔混交林优势种。成虫在4~6月活动,幼虫和若虫在4~10月出现。三宿主蜱,三年完成一世代发育。以未吸血的幼虫、若虫和成虫越冬。成虫寄生于大型哺乳动物,经常侵袭人;幼虫和若虫寄生于小型哺乳动物及鸟类。分布于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等地。是中国森林脑炎的主要媒介,并能传播Q热和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又称西伯利亚蜱传斑疹伤寒)。

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盾板有珐琅样斑,有眼和缘垛;须肢宽短,颚基矩形,足Ⅰ转节的背距短而圆钝。是典型的草原种类,多栖息于干旱的半荒漠草原地带。成蜱春季活动,幼蜱、若蜱夏秋季出现。属三宿主蜱,一年一世代,以成虫越冬。成虫寄生于大型哺乳类,有时侵袭人;幼虫和若虫寄生于各种啮齿动物。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藏等地区。是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的主要媒介,也可传播布氏杆菌病。

亚东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kozlovi)盾板红褐色,有眼和缘垛,须肢为长圆筒状,第二节显著伸长;足淡黄色,各关节处有明显的淡色环;雄虫颈沟明显呈深沟状,气门板呈烟斗状。栖息于荒漠或半荒漠地带。成虫出现在春夏季。属三宿主蜱,一年大约发育一代,主要以成虫越冬。成虫主要寄生于骆驼和其它牲畜,也能侵袭人,幼虫和若虫寄生于小型野生动物。分布于吉林、内蒙古以及西北等地区。为新疆出血热传播媒介。

乳突钝缘蜱(Ornithodoros papillipes)体表颗粒状,肛后横沟与肛后中沟相交处几乎成直角([4] 图19-5)。生活于荒漠和半荒漠地带。多宿主蜱。栖息于中小型兽类的洞穴或岩窟内。寄生在狐狸、野兔、野鼠、刺猬等中小型兽类,也常侵袭人。分布于新疆、山西,传播回归热和Q热。

被蜱虫咬伤丧命 被蜱虫咬伤会传染吗

会通过叮咬等方式传播。

被蜱虫咬伤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但有研究发现,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有可能会导致传播,但具体传播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夏天哪些虫子最容易咬人 夏季防蜱虫吸血

蜱虫的辨别方法:蜱虫身体呈长卵圆形,背腹部扁平,为红褐色或者灰褐色,一般有芝麻粒大小,蜱虫喜欢吸血,其吸饱后身体胀大如黄豆大小,并且其吸血后可往体内钻,一般很难将其拔出。

蜱虫的危害:蜱虫可通过叮咬吸血来传播很多疾病,如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无形体病、莱姆病等,严重者可致人死亡。

蜱虫的应对措施:夏季进入有蜱虫的地区需要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注意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一旦发现被其叮咬需要立即及时就医切勿自行取出。可使用乙醚、煤油等涂抹于虫头或者是在其旁边点上蚊香,让其松口。

被蜱虫咬了可能引发的疾病

⑴森林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为森林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中国主要的病媒蜱种为全沟硬蜱,病毒在蜱体内可长期保存,可经各变态期及经卵传至下一代或第三、四代,并可在蜱体内越冬。本病多发生在5~8月,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林区,患者主要是伐木工人。此外,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省和自治区也有病例发生。

⑵新疆出血热:是一种蜱媒急性传染病,是荒漠牧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为一种蜱媒RNA病毒。疫区牧场的绵羊及塔里木兔为主要传染源,急性期病人也可传染。传播媒介主要为亚东璃眼蜱,病原体可在蜱体内保存数月,并经卵传递。本病除经蜱传播外,羊血经皮肤伤口,及医务人员接触急性期病人新鲜血液后,也可感染发病。在中国流行于新疆,患者主要是牧民,发病高峰期为4~5月份。

⑶蜱媒回归热:又称地方性回归热,是由钝缘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螺旋体病,不规则间歇发热为其主要临床特征。中国新疆有该病流行,其病原体,在南疆村镇型的为伊朗包柔氏螺旋体(Borrelia persica),乳突钝缘蜱为传播媒介;北疆荒野型的为拉氏包柔氏螺旋体(B.latyshevyi),特突钝缘蜱为传播媒介。病原体可经卵传递。乳突钝缘蜱可经卵传递8代,并能贮存14年。动物传染源主要是鼠类,病人也可作为本病的传染源。

⑷莱姆病:中国于1985年夏在黑龙江海林县林区首次发现。病原体是伯氏包柔螺旋体(B.burgdorferi)。它是一种由硬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好发于春、夏季。中国主要媒介是全沟硬蜱,某些野生小型啮齿动物为贮存宿主。本病分布广泛,在五大洲20多个国家都有病例报告。中国已证实有20省、市、自治区有本病流行。

⑸Q热:病原体为贝氏立克次体(Coxiellaburneti)。本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常在野生动物(啮齿类)与家畜之间传播流行,牛、羊为人体Q热的主要传染源。感染方式主要由呼吸道吸入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及蜱的叮咬、粪便污染伤口而感染。病原体能在蜱体内长期存在,并经卵传递,如乳突钝缘蜱可贮存病原体2~10年。本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在中国已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证实有Q热存在。在流行区已发现微小牛蜱、亚东璃眼蜱和铃头血蜱(Haemaphysalis companulata)自然感染。

⑹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又称西伯利亚蜱传斑疹伤寒。病原体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ttsia sibirica)。小啮齿动物为主要传染源,草原革蜱为其主要媒介,边缘革蜱(Dermacentor marginatus)也能传播。病原体可经卵传递,在蜱体内可存活2年。病原体可通过蜱的叮刺或蜱粪污染而感染。中国新疆、内蒙、黑龙江有本病存在。

⑺细菌性疾病:蜱能传播一些细菌性疾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野兔热。蜱能长时间保存一些病原菌,并经卵传递。例如鼠疫杆菌在草原革蜱成虫体内可保存509天;兔热杆菌在拉合尔钝缘蜱(O.lahorensis)体内可存活200~700天,故蜱在保存这些病的自然疫源中起一定作用。

(8)无形体病:蜱虫会传播一种“吞噬细胞无形体”,它会使血小板、白细胞减少。业界将这病称为“无形体病”。[5] 最早于1994年在国外被发现。无形体病的全称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最初,病原体被认为是查菲埃立克体,后来发现病原体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据专家介绍,无形体病是人兽共患病,上世纪90年代,美国和欧洲就都有过报道。由于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别难度很大,2001年将病原体定名为“无形体”。但迄今为止,只有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从蜱虫咬伤患者体内分离出病原体。中国也从东北地区的羊和野鼠体内分离出病原体。所谓“无形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9)红肉过敏症:在蜱的唾液中同样存在α-半乳糖。当蜱叮咬人类的时候,α-半乳糖会随着唾液进入血液并随即被人体免疫系统发现。将α-半乳糖视为入侵者的免疫系统通过产生特殊抗体的方法将它“记录在案” 。之后的某一天,被蜱咬过的人吃下的红肉中所含的α-半乳糖被他体内的特殊抗体“认”了出来,免疫系统误以为之前的那个入侵者又来了,于是一系列剧烈的免疫反应被启动,人体也就出现了红肉过敏的症状。

蜱虫的形态特征

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pí),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仅存于欧洲)。中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硬蜱

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籽状,大者可长达30mm。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叮咬机理质化盾板。

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个部份。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到,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颚基与躯体的前端相连接,是一个界限分明的骨化区,呈六角形、矩形或方形;雌蜱的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

蜱虫的主要种类

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

盾板褐色,须肢为细长圆筒状,颚基的耳状突呈钝齿状。肛沟在肛门之前呈倒U字形,足Ⅰ基节具一细长内距。是典型的森林蜱种,是针阔混交林优势种。成虫在4~6月活动,幼虫和若虫在4~10月出现。三宿主蜱,三年完成一世代发育。以未吸血的幼虫、若虫和成虫越冬。成虫寄生于大型哺乳动物,经常侵袭人;幼虫和若虫寄生于小型哺乳动物及鸟类。分布于东北和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等地。是中国森林脑炎的主要媒介,并能传播Q热和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又称西伯利亚蜱传斑疹伤寒)。

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

盾板有珐琅样斑,有眼和缘垛;须肢宽短,颚基矩形,足Ⅰ转节的背距短而圆钝。是典型的草原种类,多栖息于干旱的半荒漠草原地带。成蜱春季活动,幼蜱、若蜱夏秋季出现。属三宿主蜱,一年一世代,以成虫越冬。成虫寄生于大型哺乳类,有时侵袭人;幼虫和若虫寄生于各种啮齿动物。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藏等地区。是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的主要媒介,也可传播布氏杆菌病。

亚东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kozlovi)

盾板红褐色,有眼和缘垛,须肢为长圆筒状,第二节显著伸长;足淡黄色,各关节处有明显的淡色环;雄虫颈沟明显呈深沟状,气门板呈烟斗状。栖息于荒漠或半荒漠地带。成虫出现在春夏季。属三宿主蜱,一年大约发育一代,主要以成虫越冬。成虫主要寄生于骆驼和其它牲畜,也能侵袭人,幼虫和若虫寄生于小型野生动物。分布于吉林、内蒙古以及西北等地区。为新疆出血热传播媒介。

相关推荐

传染病有哪些特征

传染病的主要特点:有确定的病原体,较强的传染性,并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传染病流行的过程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乏任何一个要素,都无法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想要预防一种传染病,除了需要搞清楚这种传染病的三要素外,还需要进一步搞清楚该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和治疗方法,如果可能,再研制出有效的预防性疫苗。 至于传播途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种病原体的传播能力。常见的传播途径有: 1.呼吸道传播:病原体会较为稳定的存在于空气中的气溶胶或飞沫,在其他个体呼吸入后发生感染,如

回归热患者的发病特点什么

传染源虱传回归热的唯一传染源病人;蜱传回归热 的主要传染源鼠类,病人亦可为传染源。传播途径虱传回归热的传播以体虱和头虱为传播媒介。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不持久。两型回 归热之间无交叉免疫。流行特征虱传回归热分布广泛,见于世界各地。流行 季节为冬春季。平时多为散发,本病目前我国已绝迹。蜱传回归 热局限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季节以4 -8月最多,常呈散发。

被蜱虫咬了多久会病发

短的几小时就会发病,久的可能要几天才会发病。 被蜱虫叮咬之后,之所以会发病,主要因为蜱虫身上可能携带有病毒或者其他的病原体,由于个人的身体差异以及蜱虫种类、病原体种类的不同,发病时间也会存在差异,通常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存在几个月、几年的情况。 这些病毒和病原体入侵人体之后,会通过毛细血管传播到身体各处,导致身体出现发热、头痛、皮肤充血潮红以及头痛、眼眶痛、腰痛、全身疼痛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会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人会出现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现象。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

被蜱虫咬了怎么办

1、涂抹酒精 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自己被蜱虫咬伤后不要硬拽,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 2、使用镊子等方法取出 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烫蜱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 附:镊子取出方法步骤 (1)准备工具——细头镊子、弯头止血钳。 (2)用弯头止血钳或细头镊子轻轻夹住蜱虫头部,尽量让钳子头部贴近皮肤。注意在拔出蜱虫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挤压和旋转蜱虫身体

中国的锥蝽携带虫体吗 夏季还需警惕这些虫类叮咬传播疾病

夏季高温湿热、蚊虫孳生,其中吸血蠓、蜱虫、隐翅虫等夏季常见虫类,这些虫类通常会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专家提醒,市民需要加强防范,如 吸血蠓,通俗称墨蚊、小咬,一种体型较小的昆虫。常在山林或植被茂盛的场所活动,绿化较好的小区通常比较多见。吸血蠓多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出来活动。 症状 人被吸血蠓叮咬后,会有激烈的灼烧疼痛,在叮咬部位周围形成红色条带,有些人还会引起过敏反应,具有激烈的瘙痒感。这些嗜吸人畜血液的蠓种不仅刺叮吸血,还能传播多种疾病。 建议 1、市民可在门窗等处布置网孔小于3/4毫米的纱窗或纱门,

被蜱虫咬伤丧命

蜱虫体内有一种可怕的病毒,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也称新型布尼亚病毒),这种病毒可以通过蜱虫叮咬而传播给人,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一旦发病,大多数人会表现为急性发热,体温一般在38.0℃以上,伴有畏寒、食欲不振、乏力、肌肉酸痛、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少数病情危重的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肺出血、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这种病病死率达12.7%—32.6%,而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些老年患者、治疗不及的患者往

硬蜱危害

1.直接危害 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蜱瘫痪(tick paralysis)。多见于儿童,如能及时发现,将蜱除去,症状即可消除。此病在东北和山西曾有人体病例报告。 2.传播疾病 ⑴ 森林脑炎: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为森林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主要的病媒蜱种为全沟硬蜱

被蜱虫咬了多久会病发

短的几小时就会发病,久的可能要几天才会发病。 被蜱虫叮咬之后,之所以会发病,主要因为蜱虫身上可能携带有病毒或者其他的病原体,由于个人的身体差异以及蜱虫种类、病原体种类的不同,发病时间也会存在差异,通常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存在几个月、几年的情况。 这 些病毒和病原体入侵人体之后,会通过毛细血管传播到身体各处,导致身体出现发热、头痛、皮肤充血潮红以及头痛、眼眶痛、腰痛、全身疼痛等症状,同时还可能 会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人会出现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现象。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

蛔虫病传染病吗

蛔虫病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它不仅影响小儿的食欲、肠道功能和生长发育,而且并发症多见,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蛔虫卵主要通过手和食物进入人体内,特别宝宝喜欢用手抓食物吃,喜欢吮指头,还喜欢把一些不洁的玩具放人口中。尤其宝宝的指甲缝中很易藏有蛔虫卵,所以极易造成感染。 蛔虫病患者及带虫者粪便含受精卵,主要的传染源。每条雌虫每日排卵量达数十万个。受精卵在人体肠内不能发育,在外界适宜温度、湿度和有氧环境中发育。猪、犬、鸡、猫、鼠、蝇等动物和昆虫,因吃或接触人粪便及其污染物,可携带虫卵或吞食后排出

回归热疾病有哪些类型

回归热(relapsingfever)由回归热螺旋体经虫媒传播引起 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周期性高热伴全身疼痛、肝脾肿大和 出血倾向,重症可有黄疸。根据传播媒介不同,可分为風传回归 热(流行性回归热)和蜱传回归热(地方性回归热)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