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桂圆60克,粳米100克,红糖少许。黄芪切成薄片,梗米淘洗干净,再将黄芪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用中火煮沸后,去渣取药汁,然后粳米放锅内,加药汁,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混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2次,早晚各1次。适用于老年浮肿、慢性肾炎、体质虚弱者,但舌质红者忌服。 鲜生姜12克,红枣6枚,粳米90克。生姜洗净后切碎,用红枣、粳米煮粥,每日2次,做早晚餐服用,可常年服用。适用于轻度浮肿,面色萎黄者。 黑芝麻6克,获苓20克,粳米60克。茯苓切碎,放人锅内煎汤,再放人黑芝麻粳米煮粥即成,每日2次,早晚餐服用
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鉴别
如果明确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全名: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这是一种预后良好,可以自愈的疾病,不需要担心。问题在于你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是否可以明确,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有种链球菌感染后形成大量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引起的疾病,所以其临床表现非常有特点,一是有明确的链球菌感染病史,同时感染后到出现肾炎症状(浮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等)有一个潜伏期(2周左右),血液检查会发现低补体血症、链球菌抗体(ASO)明显升高、血沉明显升高等。 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鉴别诊断不能单纯从病程的长短进行区分,
肾炎吃什么好得快 赤豆桑白皮汤辅助治肾炎
赤小豆60克,桑白皮15克。将上2味加水煎煮后,去桑白皮,饮汤食豆。该方对慢性肾炎体表略有浮肿、尿检又常有少许脓细胞者,作辅助治疗,甚为适宜。
配方及用法:柴胡、香附各12克,栀子、白芍、川芎、蔓荆子、白蒺藜、玄胡各15克,地龙15克,僵蚕、川牛膝、甘草各10克,丹参20克。每日1剂,水煎两遍混匀,早、晚分服。 疗效:治疗观察60例,治愈51例,显效7例,无效2例。服药最少6剂,最多15剂,平均8剂。一般7~10剂头痛即消失。 荐方人:山东省东平县梯门卫生院 梁兆松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史书达)》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glomerulonephritis)系指各种病因引起的不同病理类型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改变,临床起病隐匿,病程冗长,病情多发展缓慢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总称,故严格说来它不是一独立性疾病。但由于临床上未能广泛开展肾活组织检查,这一组慢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的临床分型对临床工作中制定治疗方案与预防病情进展和肾功能恶化有一定帮助,故仍保留慢性肾小球肾炎一节。 我们都知道,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肾脏也不例外。正是肾脏内部的一些细胞发挥着过滤血液、回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
桑白皮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并且还含有桑呋喃、桦皮酸、香豆素类成分、多糖类物质,还含有α-及β-香树精、谷固醇、挥发油、鞣质等成分。
盗汗是肺结核常见的症状之一。用豆浆锅巴治疗肺结核盗汗,其治愈率可达到90%以上。 配方及用法:取出豆浆锅巴晒干备用。食用时,取豆浆锅巴(干品)30克,水煎10分钟左右,加入适量白糖,连汤及豆浆锅巴一起食用,每日食用1~2次。盗汗消失后,再连续食用2~3次,以巩固疗效。(马宝山) 引自:1996年8月9日《家庭保健报》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史书达)》
配方及用法:取手指大小的大戟2~3枚(约10~30克,成人量),上药刮去外皮,以瓦罐煎汁,服后多出现呕吐及腹水液。间隔数天再服,剂量及间隔时间视患者体质及症状灵活掌握。个别气血虚衰患者,于水肿消退大半后,用大戟复方(大戟、锦鸡儿、丹参各15~30克)轻剂缓服,需40~50剂。 疗效:此秘方治疗肾小球肾炎6例,4例用上方,2例服上方后再服复方,水肿均消退,尿检正常,症状好转,恢复劳动能力。 百姓验证:郑某,男,38岁。患肾炎2年,曾用激素、利尿齐及中草药治疗无效。浮肿日益加剧,近两天出现神色不清,面色灰黯,口鼻出血,尿常规检查蛋白“++++”,颗粒管型“+”,红细胞及脓细胞少许,血沉140mm/
一、常用的治疗方法 1、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法 2、大剂量速尿疗法 严重肾功能不全,有明显少尿和尿毒症的各型肾炎患者,可用大剂量速尿,有较好的利尿效果。尤其慢性晚期病例无其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时,偶获显著利尿而使病情缓解。 二、透析疗法 降低血液内的尿素、肌酐等代谢产物。此疗法技术性较强,需在技术水平较高的医院进行。 三、肾脏移植 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两侧肾脏严重破坏萎缩,通过适当的病例选择,仔细的配型和免疫抑制措施,可将尸体或亲属肾脏植给病员。目前,肾脏移植的存活率已达80%以上。 四、中医药疗法 急性肾小
1.积极控制高血压 可以防止肾功能减退或使已经受损的肾功能有所改善,防止心血管合并症,并改善远期预后。 (1)治疗原则 ①力争达到目标值,如尿蛋白/p>5。 ②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会引起高血压,因此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进行降压,但是降压的不能太快,保持适中就好。 ③一种药物小剂量开始调整,必要时联合用药,直至血压控制满意。 ④优选具有肾保护作用、能延缓肾功能恶化的降压药物。 (2)治疗方法 对于疾病,大多数分为药物治疗以及非药物治疗之分,而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也是分为非药物与药物治疗之分,那两个有啥区别呢?一起
应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恶化、防治严重合并症为主要目的。可采用下列综合治疗措施。 1.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 高血压和尿蛋白是加速肾小球硬化、促进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是两个重要的环节。慢性肾炎常有钠水潴留引起容量依赖性高血压,故高血压患者应限盐(NaCl
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治疗的方法
系膜增生性的肾炎疾病也是属于肾炎疾病的一种,而在医学上又被称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疾病,对于这样的疾病来说,它是属于原发性的疾病,这种疾病一般男性发病的几率要比女性高。 在患了这种疾病的时候很多患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现象,还有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蛋白尿的现象,有的患者还会伴有严重的血尿,所以不同的患者症状是不同的。 而对于系膜增生性肾炎疾病做治疗的时候首先需要及时的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方法来做治疗,这样的治疗方法是可以减少自己蛋白尿的现象,还需要及时的开展透析方法来做治疗。 对于一
系膜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方法有什么
治疗方法应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理特点选择使用,并须通过长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治疗同其他肾脏疾病。 1.单纯血尿病理改变仅有轻度系膜增生,中度以下蛋白尿伴或不伴血尿,24h尿蛋白定量小于1.5g,病理改变为轻度或中度系膜增生的患者,轻者无须特殊治疗。对于尿蛋白定量1~2g/24h的患者,给予常规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助于缩短缓解时间,减轻肾脏的病理改变。 2.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此类患者无论病理改变轻重,均应给予足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即便病理学改变为系膜增生轻微、无弥漫性Ig和(或)补体沉积,也不伴局灶
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
本病治疗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急性肾衰竭者应予透析,待其自然恢复。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及血压恢复正常后逐步增加活动量。急性期应予低盐(每日3g以下)饮食。肾功能正常者不需限制蛋白质入量,但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明显少尿的急性肾衰竭者需限制液体入量。 2.治疗感染灶 若感染存在,予以相应治疗。 3.对症治疗 包括利尿消肿、降血压,预防心脑合并症。休息、低盐和利尿后高血压控制仍不满意时,可加用降
当尿蛋白高于150mg/d,尿蛋白可定性为阳性,即成为蛋白尿。正常人体代谢过程中经肾小球过滤的原尿中的95%以上的蛋白质被肾小管重吸收利用,因此正常人终身尿中蛋白质含量极低。一旦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受到损伤可引起蛋白尿。 肾小球肾炎可通过显微镜下或者肉眼直接观察到血尿,其血尿常为无痛性、全程性血尿,持续型或间发性。血尿可为单纯性血尿,也可伴有蛋白尿、管型尿。 水肿是肾炎的最常见症状,一般可分为肾炎性水肿和肾病性水肿。其中肾炎性水肿有着水肿组织间隙蛋白含量高,水肿多从眼睑、颜面等部开始,而肾病性水肿由于组织间隙
1、慢性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区别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glomerulonephritis)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因、不同病理类型组成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特点为病程长、发展缓慢,症状可轻可重,多有一个无症状尿检异常期,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蛋白尿、镜下血尿,可伴高血压和(或)氮质血症,及进行性加重的肾功能损害。 慢性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区别 2、慢性肾炎的诊断标准 2.1、尿常规尿比重偏低,多在1.020以下,疾病晚期常固定在1.010。尿蛋白微量+——+++不等。尿中常有红
1、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慢性肾盂肾炎的区别 慢性肾盂炎和慢性肾炎的区别是很难以鉴定的,而且后期鉴别比较困难,大家可以通过几种方法进行鉴别,病史方面:有泌尿系感染病史,如尿频、尿痛、腰痛等症状,有助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反复尿检查:如尿白细胞明显增多,甚至有白细胞管型,尿细菌培养阳性,有助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而慢性肾炎以尿中反复出现尿蛋白为主。 静脉肾盂造影时如发现肾有疤痕变形,呈杵状扩张,或肾影两侧不对称;放射性核素肾图检查,双侧肾功能损害差别较大(以一侧为甚),均提示慢性肾盂肾炎。当慢性肾炎合并感染时,用
两者的发病原因、病变部位、发病时症状、及治疗都不同。 肾炎,也叫肾小球肾炎,是一种感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分为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慢性肾炎较为常见。一般来说,急性肾炎迁延一年以上可发展为慢性肾炎.,而慢性肾炎由隐匿性的发病而来。肾炎的种类很多,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少尿,高血压、贫血等。 治疗较肾盂肾炎要复杂的多,如抗感染、护肾、激素应用,肠道透析、腹膜或血液透析的。 肾盂肾炎是肾脏盂的炎症,大都由细菌感染引起,分为急性及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临床上患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