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喝酒御寒有害健康

老人喝酒御寒有害健康

天寒时,人们常常喝上几杯酒,来暖和身子,认为饮酒可以御寒。

一般来说,喝酒可使呼吸加快、血管扩张、血液循环的速度随之加快、热量消耗增加,让人感到身上热乎乎的;同时,酒里含有酒精,饮酒后导致神经出现短时的兴奋,口腔和咽喉黏膜也出现轻轻颤动。

这样,全身就有一种温暖和舒适的感觉。实际上,这是调节体温的中枢发生紊乱的前兆。特别是酒喝多时,可引起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热量丧失增多,这时胃受酒精的麻醉,功能也明显下降,人体产热功能减弱。

御寒一是要进食有营养的食物,增加热量;二是加强保暖。若是单纯靠饮酒御寒,反倒不耐寒。

冬天喝酒抗寒正确吗

“喝酒暖身”的说法其实并不科学。人们喝酒后确会有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酒精刺激身体表面的毛细血管,使血管变粗,血液加速流向皮肤。在酒精刺激下,人体肝脏等处储存的血液也会流到身体表面,感到温暖的只是皮肤表皮。

但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事实上,因身体散热速度加快而消耗的热量,比酒精供给的热量还要多。等酒劲过去,机体贮存的大量热能散发体外,而因为酒精作用,血管不能及时收缩防止血液散发热量,身体御寒能力反而下降,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酒后寒”。

冬天喝少量酒对身体有益,但过量饮酒除了伤胃外,还会伤害肝脏、增加心脏负担,令血管失去弹性,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后果。

专家提醒说,饮酒御寒只是一种错觉。酒精中的乙醇会引起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使人体内大量的热量通过皮肤散失,进而会使体温下降。因此,饮酒御寒,不仅起不到御寒功用,反而易使人出现感冒、冻伤等症状。

尤其需要提醒的是,靠饮酒御寒对老年人更为不利。老年人本来就对体温变化不十分敏感,如因喝酒引起体温中枢调节紊乱,更容易损伤其调温功能。

大量饮酒可引起急性酒精中毒,会导致醉酒者昏迷、神志不清。如果是醉倒在室外的严寒中,还会使人出现感冒、冻伤等症状,甚至有冻死的危险。

御寒,一是要进食有营养、热量高的食物,来帮助身体增加热量;二是加强保暖。若是单纯靠饮酒御寒,反倒不耐寒,所以饮酒御寒是不可取的。由此而生的喝酒可活血、有利关节的说法,更是不科学的,酒能产生的热量很有限,对关节没有什么意义。

此外,长期饮酒会加速骨钙的丢失,导致脚软无力、腰背疼痛。经常饮酒会导致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浓度升高,造成动脉粥样硬化。酒精对消化道的不断刺激,会加重肝病、胃病和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炎等患者的病情。长期饮酒还会造成营养不良,可引起肝硬化并发肝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老人冬季养生需要避开哪些不好的习惯

忌外出过早

冬季清晨,是室外温度最低时,外出易引起感冒,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应选择上午10点后到室外。

忌日晒过长

日晒过长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大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侵袭人体,造成感染,还可引起视力减退。

忌嗜烟好酒

冬季老人喜欢边吸烟边聊天边看电视,由于冬季关门闭户,烟雾不易外散,对人体十分有害。长期烟雾蓄积对人体影响更大。有的老年人喜欢喝酒御寒,往往贪杯成瘾,经常酩酊大醉。由于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酒后体虚,外寒之邪袭入,寒热错杂,给心、脑、肺造成损害。

忌活动过剧

适当的体育运动是强身健体、防病抗老的重要手段,但老人不宜做剧烈运动,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

忌取暖失度

冬季天寒地冻,老人怕冷,喜欢用热水袋贴身而卧,这样会引起皮肤红斑或烫伤,所以只要室温达到18~25摄氏度即可。

老人喝酒后头疼怎么办

自古以来,对酒的功与过,有过许多评说。梁代陶弘景说:“大寒可以凝海,惟酒不冰。”又说:“人饮多则体弊神昏。是其有毒故也。”明代李时珍说:“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之精,生痰动火。”中医对酒的总评价是:大热,有毒。少饮有益身体,多饮伤神损寿。

少量饮酒有兴奋作用,可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强,还能兴奋神经,解除疲劳。酒对味觉和嗅觉有刺激作用,并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所以,老年人少量喝酒,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还有利于全身的血液循环。但是,老年人若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如果过量喝酒或酗酒,或成为酒癖,对身体健康就十分不利,甚至极为有害。

很多人喝酒后出现各种症状,头疼几乎是所有人喝酒后都会产生的生理现象。喝酒后头疼欲裂,试过了无数方法都无效,简直让人苦恼得疼上加疼。千万别把喝酒以后头疼当玩笑,头疼起来会让人痛不欲生,从而影响着正常生活。那么老人喝酒后头疼怎么办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老人喝酒后头疼怎么办?

1、酒后一杯蜂蜜水

蜂蜜水治酒后头痛。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另外,蜂蜜还有催眠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第二天起床后也不会头痛。

2、饮用西红柿汁

西红柿汁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也富含特殊果糖,能帮助促进酒精分解,饮用300毫升以上,能使酒后头晕及头痛的感觉逐渐消失。在饮用西红柿汁前若加入少量食盐,能更好地稳定情绪。

3、雪梨解酒法

可取雪梨2至3个洗净切片榨汁饮服,又或者直接吃雪梨,也有缓解的作用。

4、头部按摩法

老人喝酒后头疼可以对头部进行力度适中的按摩,是缓解酒后偏头疼的有效方法。太阳穴是偏头痛按摩的重要穴道,你可以用食指来按压,可以用拳头在太阳穴到发际处轻轻来回转动按摩。

5、冷敷

老人喝酒后头疼可以采取冷敷方式缓解头部不适。用毛巾包裹好冰块,然后敷在额头上,又或者用冷水泡脚。这两个方法能够减少头部血流量,进而缓解头痛症状。

6、豆浆

饮用豆类榨汁可以补充营养和能量,但最好选择温饮。可选择绿豆、红豆、黑豆各50克,甘草15克,煮烂,豆、汤一起服用能提神解酒,减轻酒精中毒。

7、新鲜葡萄

新鲜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与酒中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降低体内乙醇浓度,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其酸酸的口味也能有效缓解酒后反胃、恶心的症状。如果在饮酒前吃葡萄,还能有效预防醉酒。

8、西瓜汁

西瓜汁是天生的白虎汤(中医清热解毒名方),一方面能加速酒精从尿液排出,避免其被机体吸收而引起全身发热;另一方面,西瓜汁本身也具有清热去火功效,能帮助全身降温。饮用时加入少量食盐,还有助于稳定情绪。

老年人喝酒注意事项

1、不饮愁闷酒

当人的精神异常时,不要饮酒,以防办事颠三倒四,不成体统,甚至造成酒祸,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切不可以酒解愁。

2、不饮空腹酒

古人饮酒多在食后,食后饮酒能减缓酒对胃肠的刺激,若长期空腹饮酒危害最大。一个小时胃膈吸收酒60,一个半小时吸收达90,只有10从尿、汗和呼吸道排出,会造成脂肪肝和肝硬化。研究表明,饮酒者比不饮酒者肝硬化的发病率高7倍。空腹饮酒易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等多种疾病,务必戒之。

3、患病期间不饮酒

酒能动血,人饮酒后,则面赤手足俱红是血液循环加快所致。临床患有心血管病,肝、胃、肺等器官的疾病者应坚决戒饮。

4、过饱不饮酒

人在饮食无度后,人的胃肠过于充满,气血过于充盈,此时再饮酒则易损伤脾胃,尤应戒之。

5、不饮烈性酒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喝烈性白酒已被看成是一种低层的应酬。因它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越南、日本等一些国家都已下令禁止在公共场所喝白酒。我国酒业权威人士说,白酒不是液体面包,60°的烈性白酒,酒精占60,水占38左右,剩下的1-2是微量成分,其中有构成香味的物质,也有甲醇,杂醇油等对人体的听力、眼睛、肝脏有害的物质,故宜戒之。

了解了老人喝酒后头疼怎么办,小编提醒您,老年人喝酒要把握好喝酒的量,不要过度饮酒,避免酒精危害身体健康。经常喝酒的老年人要记得定期前往医院对血脂、肝脏功能进行检查。

老人冬季养生要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一 、外出过早。冬季的早晨,室外是一天温度最低的时候,此时外出最易引起感冒,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病,因此老人最好选择上午10点以后到室外锻炼。

二、日晒过长。日晒过长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空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侵袭人体,造成感染,还可引起视力减退。

三、洗浴过长。冬季空气干燥寒冷,许多老年人皮肤干燥脱屑、瘙痒,误以为是由于不清洁所致,于是频繁洗浴,结果越洗皮肤越干燥,脱屑更多。其实老人冬季5、6天洗浴一次最好。

四、活动过剧。适当的体育运动可强身健体、防病抗老,但老人不宜做剧烈运动,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

五、取暖失度。冬季天寒地冻,老人怕冷,喜欢开空调或取暖器,或用热水袋贴身而卧,这样会引起皮肤红斑或烫伤。其实冬季开空调室温达到18~20摄氏度即可,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使用热水袋温度也要适中。

六、蒙头睡觉。有些老人冬季喜欢捂头睡觉,以为这样可以暖和些,殊不知这样被窝内的氧气含量会逐渐减少,而二氧化碳等废气逐渐增加,使正常的呼吸受到影响,甚至造成窒息,或因缺氧诱发心脑血管病。因此正确的睡眠方法是:右侧卧位,低枕,头露被外,双腿屈伸。

七、嗜烟好酒。冬季有些老人喜欢边吸烟边聊天,由于冬季关门闭户,烟雾不易外散,对人体十分有害。有的老年人喜欢喝酒御寒,往往贪杯成瘾,经常酩酊大醉。由于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酒后体虚,外寒之邪乘袭,寒热错杂,给心、脑、肺造成损害。

八、“小疾”不治。老年人如遇感冒、咳嗽、头疼、心慌等“小疾”,又是在冬季,必须及时治疗,防患于未然。

冬天喝酒抗寒正确吗

天冷喝酒御寒正确吗?

“喝酒暖身”的说法其实并不科学。人们喝酒后确会有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酒精刺激身体表面的毛细血管,使血管变粗,血液加速流向皮肤。在酒精刺激下,人体肝脏等处储存的血液也会流到身体表面,感到温暖的只是皮肤表皮。

但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事实上,因身体散热速度加快而消耗的热量,比酒精供给的热量还要多。等酒劲过去,机体贮存的大量热能散发体外,而因为酒精作用,血管不能及时收缩防止血液散发热量,身体御寒能力反而下降,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酒后寒”。

冬天喝少量酒对身体有益,但过量饮酒除了伤胃外,还会伤害肝脏、增加心脏负担,令血管失去弹性,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后果。

专家提醒说,饮酒御寒只是一种错觉。酒精中的乙醇会引起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使人体内大量的热量通过皮肤散失,进而会使体温下降。因此,饮酒御寒,不仅起不到御寒功用,反而易使人出现感冒、冻伤等症状。

尤其需要提醒的是,靠饮酒御寒对老年人更为不利。老年人本来就对体温变化不十分敏感,如因喝酒引起体温中枢调节紊乱,更容易损伤其调温功能。

大量饮酒可引起急性酒精中毒,会导致醉酒者昏迷、神志不清。如果是醉倒在室外的严寒中,还会使人出现感冒、冻伤等症状,甚至有冻死的危险。

御寒,一是要进食有营养、热量高的食物,来帮助身体增加热量;二是加强保暖。若是单纯靠饮酒御寒,反倒不耐寒,所以饮酒御寒是不可取的。由此而生的喝酒可活血、有利关节的说法,更是不科学的,酒能产生的热量很有限,对关节没有什么意义。

此外,长期饮酒会加速骨钙的丢失,导致脚软无力、腰背疼痛。经常饮酒会导致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浓度升高,造成动脉粥样硬化。酒精对消化道的不断刺激,会加重肝病、胃病和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炎等患者的病情。长期饮酒还会造成营养不良,可引起肝硬化并发肝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冬季备孕的误区

误区一”借酒御寒“助性”

冬夜室内气温也很低,一些夫妻常常想到了喝酒,以为喝酒既能御寒也能“助性”。其实,喝酒御寒只是暂时的“发热”现象,酒入肚后,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人有热烘烘的感觉,白酒本身并不是热量之源(就像啤酒不能消除热量一样)。至于借酒“助性”,更是一种暂时现象。酒后行房,连古人都“禁忌”。

现代科学证实,酒精是一种性腺毒素,过量饮酒可使性腺中毒,血中的睾丸酮水平降低7.5%左右,易使男子发生阳痿和不育。至于在性爱过程中,未喝酒一方(多半为女性)该忍受怎样的“折磨”,还触及到性爱道德和情侣感情方面的问题,真正爱妻子的丈夫是不会借酒“助性”的。

误区二:冬季一味禁欲

一些情侣,因为知道一些四季养生之道,在冬季里一味地禁欲,本来一周一次的性生活,突然降为一月一次,性生活的时间也大大缩短。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现代人的生活条件比古人要好得多,营养更为丰富,身体更为健康,对性的要求也会更加强烈,即使在冬季,性生活的次数和时间也不必减少太多。

“适宜”的具体标准因人则异。一般人的经验是:性生活次日,双方身心愉快,精力充沛,即说明性生活的次数和时间是合适的;如性生活次日,双方头昏眼花,身体疲乏,畏寒怕冷,则要考虑适当减少性生活的次数和时间。

误区三:性爱能够助热

炎热的夏季,一次性生活下来,常常大汗淋漓。这就让一些情侣(尤其是年轻情侣)想当然地认为,冬季性爱过后,一定能够使身体产生大量热量,从而不会感到冷,于是就经常做爱,试图在纵欲中达到温暖。事实上,寒冷的冬季,人体需要许多能量来御寒,而性生活会消耗掉很多的能量,哪能长久地“助热”呢?所以,古人有冬季禁欲之说。

老人冬季怕冷取暖的4个注意

1、活动取暖量力而行

冬天多活动,一来能锻炼身体,二来可驱走寒冷,但对老年人来说,运动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别选择那些活动幅度过强、活动量太大的运动项目,而应选择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运动量小的项目。

如果在运动后出现头晕、头痛、四肢乏力、胸闷气短、失眠多梦等症状,说明这项运动的量过大,就应该注意减少运动量,要及时停止不良反应特别大的运动项目。

2、日晒取暖不宜过长

冬天的太阳又舒服又暖和,许多老年人一晒就是大半天。其实,每天晒一会儿太阳本是好事,因为适当晒太阳有利于机体对钙质的吸收,但晒太阳也有个度,如果时间过长则对身体有害无益了。因为日晒过长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大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侵袭人体,还可诱发许多疾病。

3、睡觉取暖防烫伤

由于大多数老年人怕冷,在睡觉时都喜欢贴身使用热水袋,或让电热毯把被窝搞得热热的以驱寒取暖,这样常常会造成皮肤红斑或烫伤,一般室温达到18℃~25℃时,是人体适宜温度,就无需用其他方式来加温取暖。

此外,有些老人冬季喜欢捂头睡觉,以为这样可以暖和些,而这样的睡眠方法对健康是有害无益的。因被窝内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废气逐渐增加,可影响正常的呼吸运动,甚至造成窒息 另外,缺氧也易诱发心脑血管病。

4、饮酒御寒不可取

有些老年人有饮酒御寒的习惯,其实,饮酒不仅不能御寒,反而能引发许多病症。饮酒后浑身发热是因为外周血管(如皮肤内的微血管)广泛扩张,热量通过皮肤向外散发而致。

但是酒精不同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能量物质,产生热量有限,所以喝完酒后,机体这种不正常的散热会使热量大量丢失,温和的感觉最终会被寒冷所代替。此外,过量饮酒还能引起中风、急性胰腺炎、酒精性胃炎等病症的发生。

老人冬季养生8大禁忌

1、忌外出过早

冬季清晨,是室外温度最低时,外出易引起感冒,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应选择上午10点后到室外。

2、忌日晒过长

日晒过长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大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侵袭人体,造成感染,还可引起视力减退。

3、忌洗浴过长

冬季空气干燥寒冷,每天洗澡会更干燥脱屑更多。其实老人冬季五六天洗浴一次最宜。

4、忌活动过剧

适当的体育运动是强身健体、防病抗老的重要手段,但老人不宜做剧烈运动,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

5、忌取暖失度

冬季天寒地冻,老人怕冷,喜欢用热水袋贴身而卧,这样会引起皮肤红斑或烫伤,所以只要室温达到18~25摄氏度即可。

6、忌蒙头睡觉

蒙头睡觉会使被窝内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增多,使正常呼吸受到影响,甚至造成窒息,或诱发心脑血管病。因此正确的睡眠方法是:右侧卧位,低枕,头露被外,双腿屈伸。

7、忌“小疾”不治

老年人如遇感冒、咳嗽、头疼、心慌等“小疾”,又是在冬季,必须及时治疗,以防患于未然。

8、忌嗜烟好酒

冬季老人喜欢边吸烟边聊天边看电视,由于冬季关门闭户,烟雾不易外散,对人体十分有害。长期烟雾蓄积对人体影响更大。有的老年人喜欢喝酒御寒,往往贪杯成瘾,经常酩酊大醉。由于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酒后体虚,外寒之邪袭入,寒热错杂,给心、脑、肺造成损害。

老年人御寒保养误区

大多老年人体质弱,尤其怕冷。随着寒冬的来临,气温骤降,为了御寒,老年人开始想办法保暖。专家表示,有些老年人的保暖习惯其实是错误的,如果不及时纠正,对身体健康有害无益。

口罩围巾御寒 弊大于利

记者见闻

为了御寒,很多老人冬天出门时总喜欢戴上厚厚的口罩、围巾。家住郑州市红旗路姚寨小区、68岁的王先生就喜欢这样“全副武装”地出门。尤其是受甲流的影响,王先生在室内和棋友们下棋时,也不愿把口罩摘下来。

专家意见

“整天戴着口罩或用围巾围在嘴上,这样做不但不能增加御寒、防病能力,反而会降低人的御寒能力,容易感冒。”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刘剑波说。

刘剑波介绍说,人的鼻黏膜里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功能是对进入鼻腔的冷空气进行加热加湿。当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如果整天戴着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稍微受寒,就容易感冒。

刘剑波指出,由于现在围巾的原料多是羊毛、化纤织物,如果把围巾围在嘴上,人在呼吸时,纤维和细菌等就会被吸入肺部,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医生建议

冬季,老年人到户外行走,为抵御风沙和寒冷,或在有空气污染的环境中活动,需要戴上口罩,但时间不宜过长。

雾天呼吸道疾病多发,出门最好戴口罩。应该从正规药店购买医用口罩,并保持口罩清洁,避免口罩上带有致病微生物而引发疾病。

老人喝酒御寒 易有危险不可取

记者见闻

在各种电视剧、电影里,经常能见到一种场景:天寒地冻,满身积雪的行人,钻进小店,饮上一壶热酒来暖身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老人也认为饮酒可以御寒。家住郑州市卫生路东四街小区75岁的李老先生就因为睡前喝酒御寒,险些酿祸。

昨天,刚出院的李老先生告诉记者,前几天下大雪时,他为了御寒,睡前喝了点酒,没想到刚躺下不久,就感觉呼吸急促,急忙喊醒老伴一起去了医院。李老先生说,幸好发现及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专家意见

“借酒来御寒,对人体非但起不到保暖御寒的作用,反而会使体内热量大量散失,体温下降,尤其是睡前饮酒,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是极其不利的。”

郑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王志宏介绍说,饮酒后,因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因而感到燥热,但这只是暂时的。

随着皮肤散发热量的增多和加快,反而消耗了体内的热能,发热过后,体温会很快降低,畏寒的感觉会相继产生,并容易引起头痛、感冒等病症。

王志宏指出,老人临睡前饮酒更是不可取的,特别是一些高血压患者,随着血液中酒精浓度的增高,交感神经容易兴奋,心跳会加快,血压也会升高,严重的还会造成脑血管破裂,引起脑溢血。

相关推荐

怎么喝酒养生 黄酒-御寒养颜

黄酒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这些营养物质易被人体消化。冬天温饮黄酒,可活血祛寒、通经活络,有效抵御寒冷刺激,预防感冒,适量常饮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可补血养颜。 注意: 1、黄酒虽度数不高,但仍不可过量饮用。 2、一般气温在10℃以下,黄酒就最适宜温着喝。 3、可在黄酒内加入生姜丝、陈皮丝、枸杞、红糖等配料。

老人冬季保健的禁忌适宜

忌: 1、忌“小疾”不治 老年人如遇感冒、咳嗽、头疼、心慌等“小疾”,又是在冬季,必须及时治疗,以防患于未然。 2、忌日晒过长 日晒过长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大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侵袭人体,造成感染,还可引起视力减退。 3、忌洗浴过长 冬季空气干燥寒冷,许多老年皮肤干燥脱屑、瘙痒,误以为是由于不清洁所致,于是每天洗浴一次,结果越洗皮肤越干燥脱屑更多。其实老人冬季5、6天洗浴一次最宜。 4、忌活动过剧 适当的体育运动是强身健体、防病抗老的重要手段,但老人不宜做剧烈运动,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冬季保健别犯三个错

一、出门戴口罩 人体的鼻粘膜里面是有丰富的血管以及海绵状的血管网,原先血液循环就已经十分旺盛了,而且能够抵挡严寒,即便吸入了冷空气当到达肺部时也已经接近人体温度,所以,是不需要戴口罩的。而且如果时常佩戴口罩是会让鼻腔变得交齐,这样反而更容易得感冒。 二、用热水洗脸 我们知道,温水洗脸是对皮肤来说最适合的,可以让面部皮肤打开利于清洁,而热水洗脸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清洁效果,反而在冬季冷空气的刺激下,血管遭受了一张一缩,是很容易产生皱纹的。爱美的你可千万别这么做。 三、喝酒御寒 喝酒后人体会有发热的感觉,这是酒精

老人空腹喝哪些饮品有害健康

老人空腹不能喝哪些饮品? 1、牛奶、豆浆 这两种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空腹饮用,蛋白质将“被迫”转化为热能消耗掉,起不到营养滋补作用。正确的饮用方法是与点心、面饼等含面粉的食品同食,或餐后两小时再喝,或睡前喝均可。 2、酸奶 空腹饮用酸奶,会使酸奶的保健作用减弱,而饭后两小时饮用,或睡前喝,既有滋补保健、促进消化作用,又有排气通便作用。 3、白酒 空腹饮酒会刺激胃黏膜,久之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另外,人空腹时,本身血糖就低,此时饮酒,人体很快出现低血糖,脑组织会因缺乏葡萄糖的供应而发生功能性障碍,出

有害健康的行为 吸烟喝酒

90%的男性年轻的时候基本没有健康意识,应酬时吸烟和喝酒较多,但是早酒伤胃,宿酒伤脾,起床和临睡前避免喝酒。 啤酒和红酒营养比较高,而且乙醇浓度一般,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可以少量饮用,65公斤重的人如果喝65度的白酒,每天喝1.5两~2两是安全范围。 如果你能和牛奶或甜饮料一起喝,酒精的吸收速度就能大幅下降。碳酸饮料会加速酒精吸收,因此,千万不要用碳酸饮料勾兑各种酒。如果已经患了肾脏方面的疾病,又无限制地大量喝酒,会使尿酸沉积导致肾小管阻塞,造成肾脏衰竭。

冬季御寒可以喝点黄酒

很多人都知道喝酒御寒,在酒类中,御寒效果最佳的是黄酒,尤其是温饮黄酒可帮助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具有补血养颜、活血祛寒、通经活络的作用,能有效抵御寒冷刺激,预防感冒。 黄酒是一种以粮食谷物为原料、酒药、麦曲为糖化发酵剂,通过生物发酵酿制的低度原汁酒。黄酒中含有20种氨基酸,其中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含量居各种酿造酒之首,被誉为“液体蛋糕”。酒液中还含有微量维生素,如锌、铁、钾、钠、钙、镁等,黄酒中钙磷等常量元素含量高,有利于人体对钙磷等元素的吸收,尤其对缺钙的老年人来说,黄酒是最理想的低酒精饮料,

寒冷冬季老人如何养生更健康

宜: 1.饮食调摄,科学合理 冬季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因为 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以补心气、固肾气。饮食宜温热,但不可过热。忌食生冷和粘硬食物,以防损伤脾胃。民谚云: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因此,早上可煨生姜服少许,以驱风御寒。还要注意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的摄取,适量食胡萝卜、油菜、菠菜、绿豆芽、枣、核桃仁等。所谓:"药补不如食补"。阴虚之人应适当多食些羊肉、鸡肉、鹅肉,以补虚益气、养胃生津。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中医素有食补不如气补之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

冬季老人养生宜与忌

宜: 1.生活规律,起居有常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迟起以养奶气,日出而做,以避严寒,求温暖。衣着要暖和、宽松、柔软。脚要保暖,睡前用温水洗脚,并搓脚心100-200次,以补肾健脑。总之,冬季宜养藏为本,强肾助阴,以顺应自然。御寒健身。 2.饮食调摄,科学合理 冬季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因为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以补心气、固肾气。饮食宜温热,但不可过热。忌食生冷和粘硬食物,以防损伤脾胃。民谚云: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因此,早上可煨生

老人睡前喝酒有哪些危害

1、让血压升高 晚上睡前饮酒,腹内食物已经很少,几分钟后,酒精就会被吸收入血,血液中酒精含量高,强烈刺激血管内壁,会使血压升高,喝得越多,血压越高。这会使已经硬化了的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 2、使心脏功能紊乱 研究人员还观察发现,睡前饮酒的人,若出现两次打鼾(即呼吸性障碍),每次窒息十几秒钟,不但能使血压升高,还能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因心脏功能紊乱而猝死。 3、破坏神经系统的平衡 酒精进入人体后,先是引起中枢神经兴奋,随着酒精中毒程度的升高,又会使中枢神经受到抑制而昏昏欲睡。这是中

冬天腿冷怎么办 冬季保暖要注意哪些误区

寒冬时节,有些人外出常常戴着口罩,以为这样可以防寒防感冒。其实这样并不科学,因为人的鼻腔及整个呼吸道均覆盖有许多黏膜,黏膜下又有微血管。当鼻子吸进冷空气,经过弯弯曲曲的管道,进入肺部时,已接近体温。 人体的这种生理功能能通过锻炼得到增强,从而提高耐寒能力。要是整天戴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稍微受寒就更容易感冒。 喝完酒的确会觉得热乎乎的,但这种温暖只是暂时的。这是因为产生温暖的感觉并非是酒产生了热量。相反,喝酒后体内的热量被快速带到身体表面并散发出去。当热量产生速度不及散失的速度时,人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