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情绪有哪些特点
婴幼儿的情绪有哪些特点
1、易变性
俗话说:“宝贝的脸,像6月的天”。他们的性情极不稳定,常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宝贝情绪不好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诱导他们把目标转移到感兴趣的事物上,使他们的情绪变得愉快起来。
2、易感性
宝贝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感染,他们会不明原因地跟着别人高兴,也会莫名其妙地随着别人大哭。因此,家长就要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愉快情绪,并以此去感染宝贝。
3、冲动性
宝贝还不会很好地调节情绪,所以,他会随时发泄不满,冲动后也不易立即平静下来。所以,了解到这些,家长就不宜采取严厉的方式来对待宝贝,而是应诱导宝贝,并使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
训练宝宝记忆力的四个注意事项
一、情绪
针对婴幼儿记忆训练尤其要注意孩子的情绪,选择情绪好的时候,往往比较配合,毕竟孩子太小。最好选择一天中孩子情绪最佳的时段进行,一般在清晨和临睡前情绪最好,这个时段可以试试。
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制婴幼儿学习是不人道的。做家长的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发现他的兴奋点,比如有擅长图片记忆的,有喜欢音乐记忆的,有爱好儿歌记忆的,只要孩子喜欢就是方向。如果能同时进行多种形式的记忆力训练,那是求之不得的。声音、影象、思维多途径训练将促进右脑开发。
三、注意力
婴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当短,在有效的时间内训练,等注意力一过,作用就很微弱了,学也白学。切忌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强行灌输,那样会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一旦开始抵触,就没办法恢复兴趣了。另外要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进行训练,家里人不要随意走动,或者做一些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情。
四、恒心
对于婴幼儿的训练,考的是父母的耐心,能不能坚持经常是个问题,一朝一夕谁都能做到,但起作用的是天长日久的训练。孩子各有个的特点,可能有的一开始不容易配合,总进入不了状态,如果家长灰心了,没等习惯培养起来就退缩,永远也没有良好的开端。习惯养成了,还要继续坚持,这还是个问题。
孕期准妈妈的情绪特点
确定怀孕以后,有两种情绪经常出现:激动和忧虑。计划要孩子的人多喜,不想要孩子者多忧。妊娠前后接触过放射线、服药、发热、感冒、避孕失败、有不良孕产史或有较严重的疾病等情况,夫妇双方甚至长辈,都会因恐惧发生先天愚型儿或畸形儿而迫切要求咨询,以权衡利弊.做出决策。
①过分担心。有些孕妇对怀孕没有科学的认识,易产生既高兴又担心的矛盾心理。特别是第一欢怀孕的妇女,对于怀孕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不了解.不知道什么属于病理的.什么属于正常的,对自己的身体能否胜任孕育胎儿的任务、胎儿是否正常总是持怀疑态度,对任何药物都会拒之千里。②早孕反应。严格说来.早孕反应(孕吐)是一种躯体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症状。医学家发现,孕吐与心理因宗有密切的关系,如孕妇厌恶怀孕.则绝大多数会出现孕吐并伴体重减轻。③心理紧张。有些孕妇及亲属盼子心切,又对将来的生活茫然无知,并对住房、收入、照料婴儿等问题担心。大多数孕妇,并不想从此终止工作,那么如何安全度过职业生涯的这个“危险期”呢?怎样将你怀孕的消息告诉老板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能导致孕妇心理上的高度紧张。
上述这些不良心态,会使孕妇情绪不稳定,产生依赖性,甚至会表现出神经质。这对孕妇和胎儿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孕妇本人要尽可能做到凡事豁达.不斤斤计较,遇有不顺心的事,也不要文钻牛角尖。丈夫和其他亲属应关心和照顾孕妇,不要让孕妇受到过多的不良刺激.避免出现可能引起孕妇猜疑的言行,帮助孕妇保持最佳的心理
状态。
怀孕中晚期淮妈妈的情绪特点
作为未来的母亲.准妈妈必须拥有平稳、乐观、温和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使胎儿身心健康地发育。但是,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充满阳光.妊娠反应的不适,孕体的疲劳,对分娩的恐惧,对孩子健康的忧虑,以及工作中的矛盾,生活中的烦恼等等因素,常常左右着孕妇的情绪,使孕妇忧虑不安.甚至变得爱发脾气,易于冲动。显然,这对于胎儿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在整个孕期,孕妇非常渴望得到丈夫、亲人的体贴、关怀和理解。因此,文夫应经常抽空陪妻子散步、听音乐、闲聊或欣赏精美的图片,一起想像未来的孩子,设计美好的前景,尽量减少家庭琐事对孕妇的刺激。
孕妇出现心理压力、情绪焦虑不稳定时,会引起体内内分泌的变化,交感、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孕妇出现心动过速、血压上升、代谢增加、胃肠痉挛等,增加妊娠剧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流产、早产、难产等疾病的发生几率。
妻子怀孕后,虽然绝大部分丈夫会千方百计为其增添营养.以保证母亲、胎儿的健康,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仅有饮食方面的营养是远远不够的,孕妇更需要有愉快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
宝宝营养不良的症状
人们通常把消瘦、发育迟缓乃至贫血、缺钙等营养缺乏性疾病作为判断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指标。这一方法法虽然可靠,但病情发展到这一步,婴幼儿的健康已经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只能"亡羊补牢",这显然不是上策。
其实,婴幼儿营养状况滑坡,往往在疾病出现之前,就已有种种信号出现了。父母若能及时发现这些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就可将营养不良扼制在"萌芽"状态。专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以下信号特别值得父母们留心:
1.情绪变化。美国儿科医生的大量调查研究资料显示,当婴幼儿情绪不佳、发生异常变化时,应考虑体内某些营养素缺乏。
婴幼儿郁郁寡欢、反应迟钝、表情麻木提示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质,应多给婴幼儿吃一点水产品、肉类、奶制品、畜禽血、蛋黄等高铁、高蛋白质的食品。
婴幼儿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表明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此时补充一些豆类、动物肝、核桃仁、土豆等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大有益处。
婴幼儿情绪多变,爱发脾气则与吃甜食过多有关,医学上称为"嗜糖性精神烦躁症"。除了减少甜食外,多安排点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也是必要的。
婴幼儿固执、胆小怕事,多因维生素A、B、C及钙质摄取不足所致,所以应多吃一些动物肝、鱼、虾、奶类、蔬菜、水果等食物。
2.行为反常。营养不良也可引起婴幼儿行为反常,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多为体内维生素C缺乏的结果。在食物中添加富含此类维生素的食物,如蕃茄、桔子、苹果、白菜与莴苣等为最佳食疗食物。这些食物所含丰富的酸类和维生素,可增强神经的信息传递功能,缓解或消除上述症状。
行为与年龄不相称,较同龄婴幼儿幼稚可笑,表明体内氨基酸不足,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类、奶、蛋等势在必行。
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常是缺乏钙质的信号,应及时增加绿色蔬菜、奶制品、鱼肉松、虾皮等。
喜欢吃纸屑、泥土等异物,称为"异食癖"。多与缺乏铁、锌、锰等微量元素有关。海带、木耳、蘑菇等含锌较多,禽肉及海产品中锌、锰含量高,应是此类婴幼儿理想的"盘中餐"。
3.过度肥胖。以往常将肥胖笼统地视为营养过剩。最新研究表明,营养过剩仅是部分"胖墩儿"发福的原因。另外一部分胖婴儿则是起因于营养不良。具体说来就是因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造成某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所致。"微量营养素"不足导致体内的脂肪不能正常代谢为热量散失,只得积存于腹部与皮下,婴幼儿自然就会体重超标。
因此,对于肥胖儿来说,除了减少高脂肪食物(如肉类)的摄取以及多运动外,还应增加食物品种,做到粗粮、细粮、荤素之间地合理搭配。
儿童分离焦虑症的影响
一般分离焦虑症是儿童焦虑症的一种,指婴幼儿与亲人分裂而引起的焦虑、不安、哭闹或者不安分的焦躁情绪。一般婴幼儿情感比较敏感、脆弱,而且对亲人有很强烈的依赖感,刚这种依赖感被打破,他们大多会产生分离焦虑症,这也是我们在婴幼儿成长期应该高度关注的。
焦虑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刚入园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患儿整日缠住父母,不断要父母注意自己,有时担心父母发生意外,或担心意外灾难会使自己与父母失散。害怕自己离开父母会被拐走。患儿因而不愿上学或入托,到校或入托儿所后哭闹,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表现出头痛、腹痛、恶心等躯体症状。病程可持续数年。
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最亲近的人从视线中消失了,孩子会一下子不安起来:妈妈在哪里?我要找妈妈!孩子会用喊叫、哭闹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呼唤妈妈的出现。大部分孩子从七八个月起,就会明显表现出这种分离焦虑,有些孩子甚至更早。 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最初,这种焦虑的出现,是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的。因为,它促使孩子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或者发出信号,呼唤妈妈的出现。这是孩子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但是,由于焦虑中的孩子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寻找亲人上。有时,他们甚至表现出不吃、不喝、不玩,这些平时最能引起亲近的人关注的行为,现在成了他用来呼唤亲人的一种方法。当然,其他的活动可能就进入不了他们的视线了。
在婴幼儿的成长阶段,比较容易产生分离焦虑症的阶段是宝宝上幼儿园的年龄,因为长时间来与亲人的长期相伴,进入幼儿园后,要与亲人分离8小时以上,很多儿童因此而患上了分离焦虑。所以大多时候宝宝因害怕去幼儿园,会以不起床、假装生病、赖地哭闹的手段进行抵抗。如果家长还想了解更多,请咨询本站医生。
婴幼儿鼻炎的特点
1、儿童身体抵抗力低,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易患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流感、麻疹、百日咳等)。
2、儿童鼻腔和鼻道狭窄,鼻窦发育不全,鼻窦黏膜嫩弱,淋巴管和血管丰富,一旦感染则引起黏膜明显肿胀,分泌物较多,极易阻塞鼻道和窦口引起鼻腔和鼻窦通气、引流障碍。
3、儿童鼻窦窦口相对较大,感染易经窦口侵入鼻窦。
4、鼻部的临近器官,如咽部的扁桃体和鼻咽部的腺样体肥大以及先天性腭裂等疾病影响正常鼻呼吸。
5、儿童易发生鼻腔异物、鼻外伤,而引起继发感染。
6、过敏性体质的儿童易患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哮喘等。
7、儿童若在不清洁的水中游泳或跳水等,都为儿童易患鼻炎、鼻窦炎的致病因素。
8、儿童常用手指挖鼻,鼻涕刺激鼻前庭皮肤易引起鼻疖和鼻前庭炎。
怎样预防小儿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
一、预防
病因尚不明,无确切预防措施。
对于偶然的发作,家长应采取忽视的态度,分散其注意力即可纠正。同时积极寻找和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并建议家长给儿童穿宽松的内裤,勿穿紧身内裤。晚上尽量待儿童感到疲倦后再上床,早上醒来后即唤之起床,减短儿童醒后独自呆在床上的时间,养成上床即睡、睡醒即起的良好的睡眠习惯。
当发现婴幼儿双腿交叉可将其双腿轻轻分开,并用玩具或其他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切勿大声训斥,以免婴幼儿错误理解此种行为可以吸引父母的关注,而使此种行为得到不恰当的强化。对于较大儿童频繁地用手摩擦外生殖器的行为,则可采用阳性强化法。主要让儿童了解此种行为的害处,但切勿恐吓儿童,以免增加其情绪的焦虑和产生恐惧心理。积极强化其良好的行为,增加其自我控制的能力。
以上是对于怎样预防小儿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那么,下面再看下小儿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小儿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的常见护理措施。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情绪特点
青少年们在青春期逐渐由认识外部世界转变为认识内在的自我,对事物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并不准确,经常被一些矛盾干扰;情感世界不协调,易动摇。
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情绪波动大,通常表现为两极化,有时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满脸春风,有时愁眉苦脸,阴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阴晴不定。
幼儿急疹的特点
1、幼儿急疹是没有任何先兆的,婴幼儿会突然高热达38~39℃,给妈妈一个措手不及,有的宝宝可能还会达到40℃呢。
2、幼儿高热持续3-4天后体温突然会下降,在体温下降的同时,稍后迅速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周围绕以红晕,类似风疹、麻疹或猩红热。皮疹由颈部及躯干开始,迅速波及四肢。不过皮疹大多为散在性,少数相互融合。
3、皮疹1-2天后全部消退,不留色素沉着,所以妈妈不用担心宝宝因为急疹留下疤痕。
4、大部分幼儿在急疹时精神正常,食欲正常,但是有些幼儿会出现感冒症状,如:咳嗽、流鼻涕、咽痛等,可能也会有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等症状。
幼儿出现急疹症状,爸爸妈妈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看医生,以免发生其他意想不到的后果。
幼儿记忆的特点
幼儿在记忆上显示出如下的特点:
1.记得少、忘得快。幼儿记忆的范围和记忆保持的时间,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扩大和延长的。如小朋友一堂课上能学会一首儿歌或一个故事,但如果不复习很快就忘了。
2.记忆缺乏目的性。幼儿的记忆很难服从一个有目的的活动,他们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他们只对形象鲜明的对象,引起兴趣的事物或引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能记住。要年幼儿童将记忆专门作为有目的活动是困难的。5、6岁的幼儿有意识的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如大人委托他做某件事,他会运用重复大人说的话的简单方法,来记住这件事。
3.记忆方法呆板。成人的记忆一般是通过对要记忆事物的理解,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的联系,抛弃事物非主要部分,进行意义的识记。而幼儿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不会进行这种分析,较多地对事物表面进行机械识记。例如成人和幼儿同时遇到一个初次见面的人,成人记住的是这个人的相貌特征,而幼儿记住的可能是这个人的衣着颜色等。但是幼儿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识记,对他们能理解的事物也会进行一些意义识记。
4.记忆不精确。幼儿记忆的精确性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大多幼儿表现为记忆不完整、相互混淆、歪曲事实和易受暗示等方面。例如幼儿听了一个故事,他只记住感兴趣的某个细节,而整个故事的情节却记不住,或者把其他故事的情节也混在一起。
老年人的情绪有哪些特点?
情绪是由外界事物或人体内部健康情况的刺激作用,使人脑对客观现实做出反应,从而产生喜怒哀乐不同的情感。进入老年,健康、容貌、社会地位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情绪、情感方面可表现出以下特点:
(1)老年人情绪体验的强度和持久性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虽然由于经验的影响,提高了对于熟悉事物的适应水平,但是老年人碰到激动的事件,仍然能像年轻人一样爆发出强烈的情绪,而且一旦被激发,就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平静。
(2)老年人情绪表现为复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多,老年人愈发容易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好事坏的一面和坏事好的一面),其情绪体验很少表现为纯粹肯定或否定,而能够客观、冷静地分析事物,“得而不乐,失而不哀”常常是老年人情绪状态的表现。
(3)老年人情绪具有同倾性,情绪表达方式较为含蓄,情绪体验不易外露。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性格方面往往有一个由外向到内向移动的倾向。因此,在情绪表达方式上较为含蓄,这与老年人长期的生活经验有关。老年人遇事,往往要考虑到事情的前因后果,照顾到方方面面,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老年人活动的倾向性和表达方式,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内向的性格,情绪表达日趋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