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感的谣言你知道多少
关于流感的谣言你知道多少
每年的流感季节就要到来,在这个季节还有一种比流感更让人头疼的东西也将出现,它就是有关流感的谣言。
为了能够更好的判断哪些关于流感的说法是谣言,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事实: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与普通感冒具有区别。根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的数据,每年在美国有大约5%到20%的人会患上流感,其中可能有超过20万人最终需要入院治疗,每年也有大约两万人因流感死亡(在世界范围内的死亡数字可以达到50万人)。流感的症状出现得比较迅速,可能包括发热、身体疼痛、咳嗽、咽喉疼痛、流鼻水和疲劳等。流感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包括支气管炎、肺炎以及耳道或鼻窦感染。
在老年人、幼儿和孕妇以及一些患有慢性疾病(心脏病、糖尿病或哮喘之类疾病)的群体当中,这些并发症尤其可能引起危险。CDC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与流感有关的死亡案例中,有90%的死者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在人群中最普遍传播的流感毒株都有所不同,流感疫苗一般针对的是当季最有可能出现的毒株制作的,每年在流感季节接种流感疫苗无疑是预防流感的最佳方式。
以上是关于流感的事实,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大家可能已经听说过的谣言。
谣言1:流感疫苗可能会让你得流感。
这是无稽之谈。你接种的流感疫苗只含有死亡的病毒,不具有感染能力。有一种名为 FluMist的鼻内用流感疫苗确实含有活的流感病毒,但这种病毒已经经过加工去除了可能致病的部分。这种削弱后的病毒具有“冷适应”特点,它们只会在鼻腔内较冷的环境下引起轻微症状,但无法在肺部或人体内较为温暖的其他部位引起疾病。这个谣言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些人将流感疫苗可能具有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发红、敏感以及肿胀或是在某些案例中出现肌肉疼痛和低烧的症状)混淆为流感感染症状。还有一个原因是,在流感季节中,感冒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也广泛存在,所以有些人可能在注射流感疫苗数天后得了并无关联的感冒,却错误地将两者联系在了一起。
谣言2:抗生素能够对抗流感。
这个看法是错误的。抗生素只能对抗细菌感染。由于引起流感的是病毒,所以抗生素完全无法发挥作用。不过,流感可能会削弱你的免疫系统,让你在对抗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时抵抗力变弱。
谣言3:“肠胃感冒”也是流感的一种。
流感是呼吸系统疾病,并不是胃部或消化道疾病。肠道病毒感染有时被错误地称呼为“胃肠感冒”,但实际上这种疾病与流感没有关联。流感病毒有时确实会引起呕吐和腹泻症状,但如果你在出现上述两个症状时并不伴随发热或身体疼痛,可能就不是流感引起的。
谣言4:猪流感是通过吃猪肉传播的。
目前“猪流感”更加被广为使用的名称是H1N1病毒,它在2009年4月首次在美国被发现。之所以被称为“猪流感”是因为这种疾病在跳跃到人类身上之前是在活猪之间传播的,但不会通过猪肉产品传播。H1N1是一种重组病毒,含有猪、鸟类和人类流感病毒混合基因。这种病毒目前是人传人病毒。
谣言5:天气冷引起了流感。
和传统观念不同,感染流感与天气是否寒冷并没有关系。流感季节是随着病毒的自然生命周期出现的,并不是随温度变化出现。所以阳光明媚的美国佛罗里达和寒冷的阿拉斯加地区居住的居民一样都有可能感染流感。
打呼噜的那些谣言你知道几个?
1、打呼噜是因为睡得香?
打呼噜并不是睡得香,而睡得响!打呼噜又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因为人在睡觉过程中不仅会发出呼噜声,更严重的还伴随发生呼吸暂停的现象。当患者熟睡后响度增大超过60分贝以上即是鼾声;口鼻气流停止≥10s即判断为一次睡眠呼吸暂停;睡眠1小时发生5次以上睡眠呼吸暂停,或者睡眠7小时发生30次左右睡眠呼吸暂停,即可判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打呼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打呼噜意味着气道有部分狭窄或阻塞。打呼噜是由于睡眠时与呼吸有关的肌肉松弛,尤其是舌的肌肉放松后造成舌根向后面轻度下垂,导致气道阻塞,空气通过口咽部时引起软腭及悬雍垂振动,从而发出鼾声。
3、打呼噜是中年男胖的专属标配?
对于“打呼噜是中老年男胖的专属标配”,这存在一定偏见。打呼噜在任何年龄均可以出现,不分男女,无论老幼。只是与正常体重的人相比,肥胖人群更容易打呼噜。这是因为肥胖患者颈部软组织(脂肪)体积增大,造成气道狭窄,睡眠时气道也更容易被堵塞。有时候,刚出生的小baby也会出现打呼噜的情况。当然,如果小baby或者小朋友出现打呼噜症状,妈妈们一定要多加留心,因为打呼噜可能会导致孩子生长缓慢及智力发育落后。
睡眠医学研究发现,凡体型肥胖、颈短而粗、软腭偏长、悬雍垂下垂、舌肌肥厚……(请各自对照)的人容易打呼噜。简单来说,就是咽腔左右径和前后径较小的人,更容易出现打呼噜的症状。当人过度劳累,或是饮酒后,下颚更易放松,会出现打鼾现象。
4、打呼噜的危害只是缺氧?
打呼噜首先表现为缺氧。如果以每晚7小时的睡眠计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人群每晚约有300-400秒处于无氧呼吸状态(尽管胸腹呼吸运动还存在,但是并没有真正吸到空气),更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
白天更容易嗜睡。由于夜晚无法得到良好的休息,打呼噜的人有时候会在谈话、看电视、坐车等场合中不自觉地入睡。
严重时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猝死。由于缺氧对心脑血管影响较大,因此打呼噜可能会引起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猝死。有报道称,每小时呼吸暂停大于15次打呼噜人群在夜间死亡率增加,未经治疗的打呼噜,病史在5年左右的死亡率为11%-13%,8年打呼噜病史者死亡率37%。
降低性功能。男科专家指出,打呼噜因夜间反复缺氧,而使阴茎缺乏足够营养及氧气,海绵体受损而影响勃起功能。同时血液中维持男性性欲、第二性征和勃起功能的睾酮水平下降,从而导致缺乏性欲。
影响家人及室友。有数据表明,因为先生打呼噜,72.5%的妻子每晚睡眠少1-2h,或有30.6%的妻子从鼾声中惊醒,9.7%的妻子因丈夫的鼾声而导致神经衰弱,而因为打呼噜造成宿舍关系不和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5、不打呼噜的小秘密?
选择一个高度合适的枕头。过高的枕头更容易引起气道折叠,气道变得狭窄,更容易打呼噜。所以选一个高度适中偏硬一点的枕头可以有效缓解打呼噜。
侧卧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仰卧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让舌根下垂,导致气道狭窄。侧卧能有效控制单纯性打呼噜,并且效果良好。如果家人或室友打呼噜,不妨想办法帮他们挪一下身体姿势。
不饮酒。饮酒后下颚更容易放松,容易打鼾。
减肥。颈部软组织松弛、肥大导致打鼾,需要减肥。
手术。对于非常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要考虑手术治疗。
6种月经谣言你相信了吗
传言一:生理期不固定,就不正常
其实,正常月经包括3个要素:周期21—35天;经期2—7天;血量30—50毫升。只要月经在上述范围内,就是正常的。
传言二:吃甜食能治疗痛经
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吃太多甜食不但无法消除生理周期综合征,反而可能造成血糖不稳定,加重不适。
传言三:结婚后,痛经就会自然消失
国外文献报道,怀孕生孩子确实能为一部分女性的痛经画上终止符,其原因主要是怀孕引起的一些交感神经的改变。但不是所有女性都有这个好运气。
传言四:经期性爱激发女性活力
性生活只会加剧盆腔充血和痛经,且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此时性生活易感染生殖系统疾病。
传言五:生理期3天就完事,影响当妈妈
通常只要在2—7天内,都属正常。只要月经周期正常,单纯的月经量少不影响怀孕。
传言六:母女经期感受相似
月经初潮的年龄可能遗传,但痛经遗传并不是很明显。
关于心血管的10大谣言
谣言1:有心脏病家族史,就一定会得心脏病
虽然有的心脏病会遗传,但90%的心脏病患者发病,是由不良饮食习惯、吸烟、不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
不良生活习惯会引起胆固醇水平升高等血脂异常情况,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代谢综合征或2型糖尿病等疾病,还一定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如果你有遗传性的高胆固醇、高血压或糖尿病也别担心,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和服药也可以避免或延迟心血管发病风险因素。
谣言2:“好胆固醇”足够,就可以抵消“坏胆固醇”的不良影响
很多人曾经认为,“好胆固醇”足够,就可以抵消“坏胆固醇”的不良影响。最近的很多研究却显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医生们的目光已经逐渐从最初的关注总胆固醇,转向所谓的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尽管“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确实有益,但是在HDL-C高的同时,你却并不知道同时会有多少胆固醇沉积在你的血管中,引起心脏病、卒中和其他健康问题啊!
小编叨叨:好胆固醇?坏胆固醇?现在好像有很多很多种说法哎,小编都有点混乱……
谣言3 :只通过饮食调节,就可以将高LDL-C水平降至极低
事实是,如果你的LDL-C水平非常高,那么服用他汀或其他降胆固醇药物来控制血脂才是王道。
原因是,肝脏能产生身体中75%的胆固醇,饮食却只能对其中的 25%负责。
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饮食能够降低LDL-C,但如果你的LDL-C水平已经非常高或者有冠心病家族史,药物降胆固醇才是最重要的控制胆固醇水平的手段。
小编叨叨:医生说:有病要吃药啊,亲们!药的副作用,和不吃药产生的坏影响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好么……
谣言4:如果你有高血压,你肯定有感觉
高血压之所以被称为“沉默杀手”,一个原因就是在产生并发症之前,你根本感觉不到。
事实是,基本你只能通过测量血压来发现高血压。如果你有高血压家族史,21岁或更早之前测量自己的血压作为自己的血压基数,也许是一个监测血压的好办法。
小编叨叨:觉得得了高血压自己感觉的到的,真的是图样图森破啊!你直觉那么准,你买彩票咋没中呢!
谣言5:所有脂肪都有害健康
食物中含有4种不同的脂肪,它们并非都有害。
人造反式脂肪(部分氢化植物油)是最坏的脂肪,常见于烘焙食品和加工食品中。这种脂肪会提高LDL-C水平。来自于红肉或黄油等动物制品的饱和脂肪也和反式脂肪一样会提高LDL-C水平。
用健康的不饱和脂肪代替不健康的饱可以降低LDL-C水平。
谣言6:“超级食品”能预防心脏病
没有哪种食物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一定的饮食方式也许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对心血管健康有益的食物包括蓝莓、石榴、核桃和鱼等,但是它们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啊。
地中海饮食中包括全谷类、豆类、鱼类、蔬菜、水果和橄榄油等单不饱和脂肪酸,已被证明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小编叨叨:这个就不多说了,一切“超级”、“特效”都很值得怀疑!
谣言7:每周2~3小时剧烈运动能够保证心血管健康
如果想要降低冠心病或癌症引发的死亡风险,每周需坚持中等程度以上的运动5-6小时。
你不必为从运动中获益而制定严苛的运动目标或在周末使劲运动,但走下沙发,走出房间的每一次运动都会为心脏带来好处。运动越充分,带来的好处也越多。
请放弃电梯,去走楼梯吧,去逛商场吧,去打扫房间吧,去做各种运动吧……每天30分钟的运动,会让你的心脏感谢你的付出哦~
小编叨叨:总之,运动确实是有益健康的。
谣言8:搭桥手术和支架植入会修复受损心脏
当冠状动脉疾病阻塞心肌供血时,外科医生可以通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使用自身血管在主动脉和病变的冠状动脉间建立旁路(“桥”),使主动脉内的血液跨过血管狭窄的部位直接灌注到狭窄远端,从而恢复心肌血供。用支架来支撑阻塞的动脉道理也是一样。
虽然CABG和支架植入后,会让你感觉良好,但是你的疾病却并没有被治愈只是得到缓解,病程仍在继续。
小编叨叨:所以好好爱护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有些伤害,一旦造成就是不可逆的!
谣言9:支架比搭桥更安全
虽然CABG是外科手术,但却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减少冠心病死亡风险。
支架置入术比旁路手术创伤小,病人恢复更快也很安全。
但是患者究竟要做哪种手术,却有严格的手术指征,如果医生让你选择CABG,一定是因为你更适合这种手术,别再纠结啦!
小编叨叨:听医生的话!听医生的话!听医生的话!重要的事说三遍,医生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有很多考量的,不会害你的啊!
谣言10:女性不用担心心血管疾病
实际上,每年因心脏病而去世的女性比死于乳腺癌的女性还多!
年轻时,男性比女性更易得心血管疾病,但是女性绝经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就和男性基本没有差别了。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心血管疾病早期识别和管理知识的普及,女性心脏病生存率已经在升高。
小编叨叨:很多女性只做妇产科方面的检查,却常常忽略心血管方面的检查这不可取啊。成年女性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心脏检查,更有利于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
会说话是一门学问
1、小事,幽默说
在你想对别人有一些善意的提醒时,用开玩笑的轻松方式说出来,不但可以让人愉快地接受,还能增进彼此间的亲密感。
2、没把握的事,谨慎说
《礼记》中说:“君子约言,小人先言。”君子谨慎说话,小人妄言妄语。谨慎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修养;如果没有把握,不说最好。在别人问起或事到临头而不得不说时,措辞就一定要谨慎,这样才能不误人。当时和事后,人们也会觉得你是个靠谱、值得信任的人。
3、没发生的事,不胡说
《荀子》中说:“流言止于智者。”这是个谣言满天飞的时代,社会上如此,生活中也是如此。制造谣言,传播谣言,这体现的是人的品质、修养和辨别力不够,也会让人觉得不负责任、无事生非。所以遇事要多些怀疑,对还没发生的事,绝不可胡说。
4、急事,慢慢说
“中华第一望族”琅琊王氏的家规只有6个字——“言宜慢,心宜善”,却让这个家族1700年间出了36个皇后、36个驸马、35个宰相,足见话慢慢说的巨大力量了。这体现的,是一种不浮躁,和谨慎。尤其在遇到急事时,话更要慢慢说。因为越急,越可能说得前言不搭后语和不得体,容易误事,也容易让人觉得你冲动不稳重。急事慢慢说,才能把事处理地更好,也才能给人留下遇事不乱、成熟稳重、可堪信任的印象。
孕妇冬季吃水果14个谣言不可相信
孕妈秋冬吃水果 要打破的谣言
谣言一:上午的水果是金,中午的水果是银,下午的是铜,晚上的是铝。
小编点评: 没有根据。水果还是水果,人还是那个人,上午和下午有那么大区别?完全不合常理。
谣言二:饭前不要吃水果。
小编点评:错误。饭前吃水果既不会影响消化吸收,也不会增加进食总量,完全可以。
谣言三:饭前吃水果有助减肥
谣言四:饭后吃水果易发胖
小编点评: 正确。正餐已经吃饱,之后再强吃一些水果,增加了能量摄入,把胃“撑”大,容易导致肥胖。
谣言五:睡前不要吃水果
小编点评: 大致正确。临睡前不要吃任何食物,包括水果。但睡前一两个小时吃水果应该是可以的,尤其是那些在其他时间顾不上吃水果的人。
谣言六:吃饭时不宜吃水果
小编点评:没根据。吃过水果沙拉的人都知道,吃饭时吃水果没有任何问题。
谣言七: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
小编点评:对同一种水果,这种说法基本是正确的,但对不同种类的水果,就未必正确了。因为甜度不但与含糖量高低有关,还与糖的种类(比如果糖比蔗糖甜)、酸味有关。
谣言八:水果颜色越深,营养价值越高
小编点评:基本正确。水果的色素大多是胡萝卜素、叶黄素、类黄酮等,这些物质具有很好的营养作用。深色水果含这些物质更多一些。
谣言九:水果升血糖比较快,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小编点评:错误。只有部分水果,如西瓜、香蕉、菠萝等升糖指数(GI)较高,升血糖较快,而其余大部分水果,如苹果、梨、葡萄、桃、橘子等,升血糖不快。糖尿病防治指南鼓励患者摄入水果。
谣言十:孕妇多吃水果宝宝皮肤好
小编点评:错误。宝宝的皮肤或其他器官的发育取决于妈妈整体的营养状况,而不是水果。倒是见过很多因为大吃水果而致妊娠糖尿病的孕妇。
谣言十一:水果都是低能量食物
小编点评:错误。大部分水果含水量较高,只能提供较少的能量,但有些水果,如香蕉含较多能量,不亚于土豆;榴莲的能量也不少,因其脂肪含量较高。就算是低能量的水果,如果你一天吃很多,能量摄入也可能超标。
谣言十二:水果榨汁食用更好
小编点评:错误。水果榨汁喝,也许更利于消化、吸收,但却容易造成营养素损失(氧化破坏,或者因过滤而流失)。
谣言十三:水果可以代替蔬菜
小编点评:错误。水果和蔬菜在营养特点上有很大的不同,不能起到互相取代的作用,而是应该全面摄取、补充。
谣言十四:空腹不能吃水果
小编点评:没道理。关于“空腹不能吃的食物”的谣言总是特别多,其实这些并没有科学依据。
孕妈健康吃水果有四原则
辨清了谣言,接下来就应该掌握正确而且健康的吃水果的方法了,孕妈们看过来吧:
1、水果的补充,每天最多不要超过200克,尽量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不要无节制食用西瓜等高糖分水果。
2、水果中含有发酵糖类物质,因此吃后最好漱口。
3、进食瓜果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生吃水果前必须洗净外皮,不要用菜刀削水果,避免将寄生虫卵带到水果上。
4、对于那些非常喜欢吃水果的孕妇,孕妇最好在怀孕第24周到第28周时,去医院进行定期血糖测定,随时监控,避免“妊娠糖尿病”的发生。
胎儿性别早知道 谣言二:早上害喜是女孩
谣言:孕妇早上害喜生女孩。
事实真相:针对5900位因为怀孕初期严重害喜而入院的孕妇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孕妇生下女宝宝的比例是56%、男宝宝是44%。但是在怀孕中后期严重害喜的孕妇来说,其宝宝的性别比例又与正常分配比例相似。所以,孕妇早上害喜生女孩的观点也缺乏科学依据。
埃博拉病毒卷土重来 不散播谣言
我们都知道,民众大多时候的恐慌都来自于谣言。三人成虎,为了生活的安宁,请不要散播谣言。
你最该知道的流感问题
怎么样才能辨别出我孩子得的是流感?
有时候很难分辨。因为对于年龄还小的孩子们,流感的症状和其他感冒的症状非常相似。不过,每年11月至下一年的4月是流感的流行季节,在此期间,如果你的孩子具有以下症状,那么你就可以非常肯定地判断出你的孩子得了流感:突然性地发烧(一般都是高烧39°C左右);浑身酸疼无力;怕冷;紧接着伴有呼吸系统的症状,比如流鼻涕和干咳。(提示: 如果咳嗽或者喉咙充血的现象在发烧之前出现,那么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得的是普通感冒,而不是流感。) 一旦孩子患有流感,他就会爱发脾气,食欲大减,喉咙疼痛,扁桃腺红肿。而且,流感也可能会引起腹泻和呕吐。
我的孩子是怎样染上流感的?
流感病毒(A型和B型)是近距离传染性极强的病原体。它们容易通过空气传播。流感患者正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你的孩子正好在他旁边,孩子就会吸入了带有病毒的空气,通过他的嘴或者鼻子而使他被传染上流感。(目前尚未证实流感可以通过接触表面带有病毒的物体而被感染的,比如触摸其他孩子的玩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