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纠正习惯 克服依赖型人格障碍

纠正习惯 克服依赖型人格障碍

1 习惯纠正法

依赖型人格的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治疗首先必须破除这种不良习惯。清查一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去做,哪些是白作决定的。你可以每天作记录,记满一个星期,然后将这些事件按自主意识强、中等、较差分为三等,每周一小结。

对自主意识强的事件,以后遇到同类情况应坚持自己做。例如某一天按自己的意愿穿鲜艳衣服上班,那么以后就坚持穿鲜艳衣服上班,而不要因为别人的闲话而放弃,直到自己不再喜欢穿这类衣服为止。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正是你改正不良习惯的突破口。

对自主意识中等的事件,应提出改进的方法,并在以后的行动中逐步实施。例如,在订工作计划时,听从朋友的意见,但对这些意见你并不欣赏,便应把自己不欣赏的理由说出来,说给你的朋友听。这样,在工作计划中便掺人了你自己的意见,随着自己意见的增多,你便能从听从别人的意见逐步转为完全自作决定。

对自主意识较差的事件,你可以采取诡控制技术逐步强化、提高自主意识。诡控制法是指在别人要求的行为之下增加自我创造的色彩。例如,你从爱人的暗示中得知她喜欢玫瑰花,你为她买一枝花,似乎有完成任务之嫌。但这类事情的次数逐渐增多以后,你会觉得这样做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你如果主动提议带爱人去植物园度周末,或带爱人去参观插花表演,就证明你的自主意识已大为强化了。

依赖行为并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习惯,会发现要自己决定每件事很难,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回到老路上去。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简单的方法是找一个监督者,最好是找自己最依赖的个人。

2 重建自信法

如果只简单地破除了依赖的习惯,而不从根本上找原因,那么依赖行为也可能复发。重建自信法便是从根本上加以矫正。治依赖型人格障碍。

重症精神疾病的类型

一、中毒性精神障碍:某些非依赖物质(如苯中毒、铅中毒、一氧化碳、食物中毒、医学药物中毒)短期大量或长期少量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后,造成精神障碍,这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病分类。

二、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肝、肾发生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或代谢产物堆积,或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从而继发脑功能紊乱,这也属于重性精神病。

三、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本人精神上感到很痛苦。通常始于童年,并持续终生,主要有偏执型,反社会型、冲动型、表演型,依赖型、自恋型,人格障碍是重性精神病分类之一。

四、精神分裂症:为较常见的重性精神病分类,多起病于青壮年主要可分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等,常见症状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打人毁物、抑郁多疑等,病程迁延不愈,病人及家属痛苦万分。

五、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害而造成的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因素所致,这类精神障碍也属于重性精神病分类。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鉴别诊断

(1)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关闭型人格(shut-in personality,Hoth,1913)或内向性(autism,Bleuler E,1950)。一般在童年早期开始长期存在。其主要表现为退缩,孤独,沉默,隐匿,不爱交往;情绪缺乏和冷漠,不仅自己不能体验欢乐对人亦缺乏温暖,爱好不多;过分敏感而且害羞,胆怯、怪癖,对表扬和批评均反应不良;未丧失认识现实的能力,但常表现孤立行为,趋向白日梦和内省性隐蔽;活动能力差,缺乏进取性。对人际关系采取不介入的态度;缺乏性兴趣;缺乏亲密和知心朋友。

(2)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人格障碍中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类型。多见于男性。此类人人格障碍的特征是高度的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然而这些均属相对的。

(3)冲动型人格障碍:又称为攻击性人格障碍。ICD-10将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分为冲动型和边缘型,此二型均以冲动性及缺乏自我控制为突出表现。冲动型的主要特征为情绪不稳定及缺乏冲动控制。暴力或威胁性行为的暴发很常见,在其他人加以批评时尤为如此。这种人常因微小的刺激而突然爆发非常强烈的愤怒和冲动,自己完全不能克制,其时可出现暴烈的攻击行为,行动时体验到愉快,满足或放松,这种突然出现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和平时是不一样的。他们在不发作时是正常的,对发作时所作所为感到懊悔,但不能防止再发。这种冲动发作也常因少量饮酒而引起。

(4)表演型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attention-seeking personality disorder)或癔症型人格障碍(hysterical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以高度情感性和以夸张的行为吸引注意为主要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一般认为女性较为多见,随年龄增长可逐渐改善。

此型可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并存。主要表现为人格不成熟和情绪不稳定,常以自我表演,过分的做作和夸张的行为引人注意;暗示性和依赖性特别强,自我放任,不为他人考虑,表现高度自我中心;极端情绪性,情感变化多端,易激动;对人情感肤浅,难以与周围保持长久的社会联系;长久渴望得到理解和评价,感到容易受到伤害,高度的幻想性,往往把想象当成现实;不停地追求刺激,不能忍受寂寞,希望生活似演戏一样热闹和不平静;外表及行为显示不恰当的挑逗性,打扮得花枝招展卖弄风骚,甚至调情,诱惑人,但性生活被动,虽有时体验到性乐,却往往是性感缺乏的;言语、举止和行为可能类似儿童,情绪不成熟。这种人与癔症间关系不似既往想象的那样密切,癔症的病前人格为表演型者仅20%,而非常严重的表演型人格障碍却可终生不发生癔症。表演型人格亦可为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的病前特征。

(5).强迫型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ananka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男性多于女性2倍。这类人的特征为惰性、犹豫不决,好怀疑和按部就班。他们以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希望所做的事完美无瑕,事后反复检验,苛求细节。为此他们表现焦虑,紧张和苦恼。

他们的道德感过强,过于自我克制,过分自我关注和责任感过强,常表现为对任何事物都要求过严、过高,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不容改变,否则感到焦虑不安,并影响其工作效率;平时拘泥细节,小心翼翼,甚至对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有的好洁成癖,若不按照要求做就感到不安,甚至重做;对自身安全过分谨慎,常有不安全感,往往穷思竭虑或反复考虑,对计划实施反复检查、核对,惟恐有疏忽或差错,思想得不到松弛;事先计划好所有动作,而且考虑过于详细;过分迂腐,刻板;主观,比较专制,要求别人也要按照他的方式办事,否则即感不愉快,往往对他人做事不放心;遇到需要解决问题时常犹豫不决,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常过分节俭,甚至吝啬;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责任感过强,过分投入工作,业余爱好较少,缺少社交友谊往来。工作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内心体验,相反常有悔恨和内疚。这类人虽然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婚姻并在工作上取得成就,但很少有挚友。

(6).其他人格障碍

(1)循环型人格障碍(cyclothymic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情感型人格障碍(affecitve personality disorder),多见于女性。本型包括情感增盛型,情感低落型或抑郁型两种相反的亚型。情感增盛型的人表现情感高涨,内心充满信心和喜悦,雄心勃勃,精神振奋,热情好交往,情绪乐观,较急躁,做事有始有终,常做出大量的计划和设想,但并非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情感低落型的人则相反,情绪低沉,悲观,愁眉不展,自感精力不足,信心不强,寡言少语,遇事感到困难重重;循环型人格障碍则以心境良好和悲伤相交替为特征,这种转换并非外部因素引起。30%~80%躁郁症患者的病前为循环型人格。该人格障碍一般发生于青少年阶段,心境高涨或低落的程度/持续时间及其周期频度是不一样的,但随年龄增大,往往加重,这是不同于其他类型人格障碍之处。中年后期出现心境波动,应注意有无器质性疾病的可能。

(2)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的主要特征为高度冲动性,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和不稳定,身份识别障碍,自伤行为,持久空虚感和厌倦感,容易引起一过性精神病发作。ICD-10(1992)指出边缘型人格障碍除表现情绪不稳定外,自我形象、目的和内心偏好往往是模糊不清或扭曲的。空虚感是常有的,经常卷入强烈和极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可能会导致连续的情感危机,竭力避免被人遗弃,有自杀未遂行为。边缘型人格与情感性疾病有关。边缘型人格可能是原发性情感性疾病的变异型。边缘型人格与情感性精神病有较高的伴发率。边缘型人格往往在发生心绪不良或自伤行为时急诊住院,此时可发现非常类似抑郁的症状。抑郁常见于边缘人格和反社会人格。边缘型人格虽然得到美国、英国、北欧等国家精神病学家的广泛研究,但我国精神病学者感到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概念是陌生的和含糊的,尚未正式应用。

(3)不适当型人格障碍(inadequate personaltity disorder):又称被动型人格障碍(pas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特征是对社会交往和情绪刺激缺乏有效的反应。他们缺乏能力,计划性不足,不稳定,判断力不良,不能适应生活中挑战,然而检查却不能发现他们在体力上或精神上有任何欠缺。他们与周围人不发生争辩,不能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故在人群中往往被忽略。不适当型人格障碍在英国应用较多,但牛津大学精神病学家Gelder(1983)建议避免采用这一名称,因为不仅它具有贬义,而且与其冠上这一标签还不如详细告诉他们如何适应生活更妥当。

(4)依赖型人格障碍(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将本人的需要依附于别人为主要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以妇女多见。这类人的特征是缺乏自信,不能独立活动,常常是在没有别人反复劝告或保证下便不能做出日常决定,一般难以自己主动确定计划,情愿把自己置于从属的地位,一切悉听他人决定,如为儿童或少年,衣食住行和空闲时间安排都要由父母做主;由于不能独立生活,许可他人对其生活的主要方面承担责任,妇女从事何种职业得由配偶决定。他们为了获得别人的帮助,他们随时需要有人在身旁,每当独处时便感到极大的不适。当与亲密的人中断联系或孤独时,患者即感到失助或焦虑不安,感到自己孤独无助和笨拙。原因是多因素的,社会文化、心理社会因素有重要意义,有人认为在儿童早期,其独立做某种事情时常受双亲的斥责或惩罚或受到过多的限制,以致儿童某种自主性的行为模式可能从未建立。与焦虑性、表演性、分裂性人格障碍可能并存。

依赖型人格障碍与哪些症状混淆

精神依赖性的鉴别诊断:

1、主观依赖

主观依赖为自己的价值要依赖他人肯定,没有自信的表现就是意志较弱,心里需要依赖外界人与物来帮助来证实自己的价值。

2、客观依赖

客观依赖,比如各种物质,包括食物、毒品、金钱。主观和客观依赖也是同时存在,主观依赖的同时 客观上也依赖,客观依赖的同时主观上也有依赖。当主观上不在依赖时,客观依赖就不存在了。主观完全独立了,客观依赖就转变成一种支配。

指情感上过分依赖他人,缺乏自主意识,无法自主下决定。也指在药物滥用后,精神上对药物的过分需求,用药后精神上有特殊快感。

为什么独生子女会比较容易有人格障碍

专家介绍,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父母的养育方式是形成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

独生子女承担了父母更多的期望,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压力,父母给予了他们更多的爱,同时不自觉地也希望索取得更多,比如荣誉、面子等等,让孩子感觉极不平衡、不对称,从而产生叛逆,所以独生子女是人格障碍的高危人群。

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出现的人格问题也不相同:父母比较强势或父母之间关系紧张,孩子容易形成焦虑、回避、冲动型人格障碍;父母比较冷漠,孩子容易形成分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容易出现自恋、依赖型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症状

很多人对人格障碍这种病情都不了解,都以为是什么难以治疗的大病,一说到人格障碍,人们都会感到既陌生又恐惧,有人甚至把它和“神经病”划等号。其实,人格障碍没那么可怕,是一类十分常见的心理障碍,不用太担心这种病,只要了解了就不怕治不好,下面带大家来认识这种病。专家解释,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变态人格、精神病态、人格异常等。

所谓人格障碍,是指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展起来的严重人格缺陷或病理人格改变,或者人格在总体上不适应的一类心理疾病。人格障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概念。欧美各国都持广义观点,除了传统的反社会型病态人格外,还包括偏执型、分裂型、情感型、暴发型、强迫型、薏症型、衰弱型、幼稚型以及纵火癖、偷窃癖、说谎癖等数十种类型。多数精神病学家认为本症不是一种真正的精神病,而是一种人格异常,病理人格、心理变态,极端偏离正常人的人格范畴的心理障碍。在表现形式和处理方法上也与一般精神病不同。他们所犯的犯罪行为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但是要减轻量刑尺度。在心理医学中,按照传统习惯仍将病态人格与性变态放在心理疾病的范畴中探讨,是一种表现在人格方面,即心理功能第二层次的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病理形态。

关于人格障碍的病因,专家分析,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父母的养育方式是形成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独生子女承担了父母更多的期望,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压力,父母给予了他们更多的爱,同时不自觉地也希望索取得更多,比如荣誉、面子等等,让孩子感觉极不平衡、不对称,从而产生叛逆,所以独生子女是人格障碍的高危人群。

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出现的人格问题也不相同:父母比较强势或父母之间关系紧张,孩子容易形成焦虑、回避、冲动型人格障碍;父母比较冷漠,孩子容易形成分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容易出现自恋、依赖型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由于人格障碍的本质和发生原因尚未解决,因此对治疗作用的估价不一。Kraft(1965)复习有关治疗的资料后指出,即使是最严重的病例,经过一个阶段治疗后亦可获得好转。在人格障碍的治疗上应该清除无能为力的悲观论点,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矫治。

1.药物治疗 首先要明确,药物不能改变人格结构,但对人格障碍的某些表现可能有一定效果。目前精神药理学研究认为,抗精神病药、MAOI、锂盐、卡马西平、BZ类药物、抗癫痫药、β受体阻滞剂、5-HT类药物等对人格障碍有疗效。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分裂型人格障碍及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对分裂型人格障碍有效,主要对病人的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焦虑、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人格障碍的精神生物脆弱性包括认知、情感、冲动控制和焦虑调节等4方面,从而与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相连。药物治疗可针对这些方面开展。

(1)认知/知觉障碍与古怪组(偏执型、分裂样型、分裂型)相连:氯丙嗪、甲硫哒嗪、氟哌啶醇、匹莫齐特(哌迷清)、哌嗪类等抗精神病药曾用于这一组人格障碍病例。人格障碍患者在应激影响下可发生急性精神病其时亦可使用抗精神病药。

(2)情感不稳定是边缘型、冲动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碳酸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等心绪稳定剂可改善症状。冲动与5-羟色胺水平低有关,而且这些情绪不稳定人格障碍患者常伴发抑郁,则抗抑郁剂可发挥有益影响,特别5-羟色胺再摄取阻断剂(SSRI)如氟西汀、舍曲林。

(3)冲动/攻击性、边缘型、反社会型、冲动型人格障碍患者有较高的冲动性和攻击性,用SSRI、碳酸锂、卡马西平等药物有效。对冲动性人格障碍伴有脑电图改变者可试用苯妥英(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并可合用普萘洛尔。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出现兴奋躁动时,可给予抗精神病药。

(4)焦虑、强迫型:焦虑型(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伴有明显焦虑,可用抗焦虑药改善之。既往曾用氯氮卓(利眠宁)、地西泮(安定)、奥沙西泮(去甲羟安定)等治疗此类人格障碍,目前多采用阿普唑仑。

(5)强迫型、表演型、依赖型人格障碍可试用胰岛素低血糖治疗。

(6)偏执型人格障碍如考虑与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有关,可给予碳酸锂。

(7)其他:早年曾用苯丙胺治疗反社会人格,但收效有限。哌甲酯(哌醋甲酯)对成人MBD有效。对冲动控制不良者可用抗痉药,特别是脑电图示每秒14~16阳性棘波者。电休克治疗仅限于改善人格障碍患者伴发的焦虑和抑郁。对兴奋、激动可给予吩噻嗪类药物。精神外科已为日益发展的药物治疗和精神治疗所取代。

2.精神外科治疗 大脑一定部位(杏仁核、扣带回、内束前肢、尾状核下)定向破坏手术,可改善某种类型的人格障碍症状,如冲动行为明显者,手术可改善明显的冲动行为,但手术可导致不可逆脑局部损伤,故外科治疗应采取慎重态度。

3.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对人格障碍是有益的,通过深入接触,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人道主义和关心的态度对待他们,帮助他们认识自己个性的缺陷,进而使其明白个性是可以改变的,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改造自己性格,重建自己健全的行为模式。如遇到困境可进行危机干预。

可成立治疗性社区或称治疗性团体。营造一种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人格障碍者在团体中,针对病人偏离常态的行为模式和人格特征,采用学习疏导等方法,通过参加其中有益的活动,控制和改善他们自己的偏离行为,逐渐纠正那些既往习得的不良习惯,校正他们的不健康心理。与参加这一活动的其他成员的相互交往,探索新的和较适合的恢复的方法和途径。Craft(1965),Mile(1969)都证明这种集体治疗方式较个别精神治疗有效。

4.教育、训练和安排 多数学者指出惩罚对这类人是无效的、需要多方面紧密配合对他们提供长期而稳定的服务和管理,特别是卫生部门和教育系统的配合。以精神科医生为媒介组织各种服务措施。丹麦有处理此类人的特殊中心,由精神科医生、社会工作员和律师组成,由一全日工作的管理人员主持日常工作,并经常与精神病福利官员、社会治安部官员、职业介绍所官员等取得密切联系。管理人员根据不同情况召开会议请部分有关人员参加。这类中心不仅起矫正诊室(clearing house)和整顿中心(sorting center)的作用,而且提供全日门诊咨询服务,给这类人以持续的关照和支持。在那里管理人员与寄宿舍、监护车间、日间医院、工业复员部门、综合医院、急诊室等机构取得密切配合,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慢性人格障碍是有益的。

对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必须从全社会着眼,采取综合治疗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防治结合统筹安排才能发挥良好的实际效果。尽管抗精神病药对反社会人格障碍无效,但当发生兴奋激动或短暂性精神障碍时,可考虑短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奋乃静等。

医生对偏执性人格障碍患者,应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信赖,由于这类患者往往不信任他人,也不相信治疗会对他有帮助,所以保持诚挚的态度在治疗中是十分必要的。要求这类患者主动配合心理治疗很困难,他们往往不能接受集体心理治疗,也难以忍受行为疗法对他的要求。医生要很有耐心,并努力寻找他们可接受的方式和现实的态度与患者探讨和商量某种可行的干预措施和方法,争取患者的主动配合。精神药物干预效果不明显。

目前尚无有效的冲动型人格障碍治疗手段。治疗针对患者对应激做出反应的阈值偏低,予以认知等心理治疗可能会对预防发作有所帮助。

认知行为治疗可能帮助焦虑性人格障碍患者,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紧张和忧虑是过分的,并且促使其逐渐克服。焦虑症状明显时,可适当予以抗焦虑药。

可对依赖型人格障碍进行心理治疗,如家庭治疗、行为治疗等,并加强自信心的训练,同时要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会实践。

家暴的男人心理分析 人格障碍

研究表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冲动型人格障碍占了家暴男人的一大半。容易家暴的男人一般都有人格障碍,而这种人格障碍在小时候就开始了,从小就喜欢暴力,爱打架,欺负弱者。他们常常因一点小事情就大发雷霆,大打出手,还以离婚作为要挟。

解析依赖性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他们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能时刻得到别人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幼儿园里,常发现有那么几个孩子,每次家长带他们到幼儿园时,总要哭闹一场,痛苦得犹如生离死别。在学校里,也有恋家特别严重以至于无法住集体宿舍的学生。这些孩子对家长有着过分的依赖,父母一不在身边,便会手足无措。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依赖型人格。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人格障碍,其主要表现特征是——

1.在没有得到他人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

2.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作出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

3.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害怕被别人遗弃。

4.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5.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6.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7.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8.经常因遭人遗弃的念头而受到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依赖型人格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他们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能时刻得到别人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屈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阻止他为自己干点什么或有什么个人爱好。心理学家指出这种类型的人有以下几个特点:(1)深感自己软弱无助,当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湾的小船。

(2)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更高明。

(3)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幼年时期儿童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如果父母过分溺爱,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形成依赖型人格。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极具代表性。有一对夫妇晚年得子,十分高兴,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飞,含在口里怕化,什么事都不让他干。儿子长大以后,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一天,夫妇要出远门,怕儿子饿死。于是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告诉他想吃时就咬一口。等他们回到家里时,儿子已经饿死了。原来他只知道吃脖子前面的饼,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不能说没有,特别是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视之为宝贝,孩子的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亲人,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据天津市少工委对1 5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有51.9%的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有74.4%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只有13.4%的学生偶尔做些简单家务,情况实在令人堪忧。

依赖型人格从小的方面讲,影响了个人的前途;从大的方面讲,则是影响一代人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依赖性人格障碍的防治

在幼儿园里,常发现有那么几个孩子,每次家长带他们到幼儿园时,总要哭闹一场,痛苦得犹如生离死别。在学校里,也有恋家特别严重以至于无法住集体宿舍的学生。这些孩子对家长有着过分的依赖,父母一不在身边,便会手足无措。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依赖型人格。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人格障碍,其主要表现特征是——

1.在没有得到他人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

2.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作出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

3.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害怕被别人遗弃。

4.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5.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6.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7.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8.经常因遭人遗弃的念头而受到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依赖型人格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他们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能时刻得到别人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屈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阻止他为自己干点什么或有什么个人爱好。心理学家指出这种类型的人有以下几个特点:(1)深感自己软弱无助,当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湾的小船。

(2)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更高明。

(3)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幼年时期儿童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如果父母过分溺爱,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形成依赖型人格。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极具代表性。有一对夫妇晚年得子,十分高兴,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飞,含在口里怕化,什么事都不让他干。儿子长大以后,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一天,夫妇要出远门,怕儿子饿死。于是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告诉他想吃时就咬一口。等他们回到家里时,儿子已经饿死了。原来他只知道吃脖子前面的饼,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不能说没有,特别是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视之为宝贝,孩子的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亲人,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据天津市少工委对1 5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有51.9%的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有74.4%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只有13.4%的学生偶尔做些简单家务,情况实在令人堪忧。

依赖型人格从小的方面讲,影响了个人的前途;从大的方面讲,则是影响一代人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具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男人

有句老话,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有这样想法的女孩,需要重新修订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汉的概念了。因为极有可能,在让你怦然心动的霸气和桀骜的背后,隐藏着更为深刻的心理内容。如果,你爱的男人是那种比较容易焦虑激动,情绪不稳定,反复无常,容易情绪爆发,包括勃然大怒。那你可要小心,你爱的人是不是具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现状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症是目前被低估的一种心理疾病。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估计有3080万美国成人(占总人口14.8%)至少患有一种以上人格障碍疾病,其中大概有760万人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且男性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发病率高于女性。

目前,中国更为关注的是精神分裂等重型精神病,或大家都为熟悉的抑郁、焦虑等影响人群更大、药物治疗有效的病症。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由于很少主动求助,也不配合治疗,往往容易被忽视,让很多人受其危害或被其危害。

什么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一种类型的人:他们具有高度攻击性,能动手绝不吵架;不知道什么是脸面,缺乏羞惭感;他们是不可靠的人,对朋友无信义,对妻子(丈夫)不忠实;从来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更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等。这种人心理学称之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或社会性病态。

依赖性人格障碍的分析及矫正

很多人在心理和行为上都有依赖的行为,如果我们身边有第二个人存在的时候,我们永远仰仗他去做事,而我们则成为那个享受成果的人,我们盲目地以为身边的人应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而不是亲力亲为。

很多时候,这种依赖性是人格障碍的一种体现,如果过于强烈的话,就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这种疾病,更多的是从孩童时期就开始体现出来。

此类人格障碍患者在生活的很多重大领域里都放弃了自己对他人的义务,并且让被依赖者的需求取代了自己的需求。

依赖型人格形成原因 依赖性人格障碍是一种最常见的人格障碍,它是一切人格障碍的基础和雏形。依赖性人格障碍的主要成因是,童年早期的依赖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从而导致成年期的心理固著在“口欲期”,以至于使一个人的“心理哺乳期”不断延长,有的人甚至处于“终生心理哺乳”状态。

依赖性的人常常被别人称之为“长不大”、“幼稚”等。 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幼年时期儿童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总怕失去了这个保护神。

这时如果父母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以致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作决定,终身不能负担起选择采纳各项任务、工作的责任,形成依赖型人格。

依赖性的行为动机 首先,他们中的有些人从小生活在一个家长包办的环境中,父母把本该由孩子决定的事揽过来自己承担,待到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就会具备 “知觉型”特点,也就是更善于认知和学习,而不是做决定和判断,这样的人往往优柔寡断、依赖性强,虽然聪明却不善于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种情况是,那些做不了决定的人往往有一种不现实的完美主义渴望,企图把握所有的因素。这让他们变得“前怕狼,后怕虎”,担心在某一个环节上出了差错,或是让身边的人不够满意。而一旦他们做出了计划,也总会把能想到的所有情况都包括进去,最终却由于缺乏创造性,反而失败。

法国心理治疗师皮纳认为:“那些不做决断的人是在等别人替他们做决断。他们因此不用承担任何因选择失误而导致的责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3种情况,有的人本来完全可以做决定的,但由于害怕承担责任而放弃了这一权利。他们把决定权交给别人的方式好像在说:“你帮帮我吧,我倒乐得悠闲。”

依赖型人格特征 依赖性人格的最明显特征,就是对于别人情感和物质资源的饥饿和贪婪。存在著依赖性人格障碍的人,以“吞噬”别人的情感、判断、决定为生。所以,他们的情感、自尊、自信是完全受制于人的,别人的情感和判断,决定著这些人的喜怒哀乐。

他们常常乞求别人为自己做决定,但是,又不愿意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所以,他们对于自己所依赖的人,抱著一种既感恩、又不满的矛盾态度。

由于依赖性人格者的心理资源有限,所以只能一味地为自己著想,表现得就特别自私,他们很难表现出对别人的感激和爱。

依赖性人格者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大都比较幼稚,最明显特征,是与别人缺少“界限”感。显得似乎是一见如故,实际上是本能地通过“套近乎”,来获得新的更多的“依赖源”。这种类型的男人,很容易激发起母性较足的女人的感动。

反过来也如此。但是,随著关系的发展,就越来越象一家人甚至达到彼此不分的程度。这时候,很多人把这样的感情视为“伟大的爱情”。

其实,本质上是一种“共生依赖”状态。潜藏著很多危机。 依赖型人格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依赖型人格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

依赖型人格的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曲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从而使他渐渐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爱好。

心理学家在分析依赖型人格时,指出这种类型的人有几个特点: (1)深感自己软弱无助,有一种“我知砂小可怜”的感觉。当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湾的小船,又像失去了教母的友姑娘。 (2)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已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干。 (3)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自我矫正

1、首先要矫正日常行为习惯。要认真清查一下自己的行为中那些是习惯性地依赖他人去做,那些是自己做决定的。可以每天做记录,记满一个星期,然后将这些事件按自主意识强,中等,较差分为三等,每周一小结。

2、依赖行为并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习惯,你会发现要自己决定每件事毕竟很难,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回到老路上去。简单的方法是找一个自己最依赖的人作为自己的监督者。

3、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之道:

(1)形成童年不良印痕。依赖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识十分低下,这与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印痕有关。可以回忆童年时父母,长辈,朋友对自己说过的具有消极影响的话,把它们仔细整理出来,进行认知重构。

(2)重建勇气。可以选择做一些略带冒险性的事,每周做一项。例如:独自一人到附近的风景点做短途旅游,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娱乐活动。通过做这些事情,可以增加勇气,改变事事依赖他人的弱点。

人格障碍可使胃溃疡风险增5倍

人格障碍与胃溃疡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据国外媒体10月2日报道,法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患有人格障碍的人罹患胃溃疡的风险增加5倍。

虽然压力长期以来被认为与胃溃疡危险有关联,但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溃疡关联的发现,导致科学家更少注意胃溃疡的各种心理因素。

幽门螺杆菌会破坏消化道黏膜对胃及十二指肠的保护作用,进而导致消化道溃疡。但是心理因素究竟如何导致胃溃疡危险增加的呢?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存在多种说法。

一种理论认为,依赖性人格(人格障碍的类型之一,又称被动-依赖人格)等某些类型人格障碍与吸烟、失眠和饮食不正常等健康风险行为关联极大。另一种理论认为,人格障碍风险因素引发一种对免疫系统有害的应激激素反应,进而导致溃疡危险增加。

新研究负责人巴黎第五大学的简皮尔•舒斯特博士表示,消化性溃疡深受心理—身体交互作用的影响。新研究表明,人格障碍的确是胃溃疡的一大风险因素。

精神障碍吃什么药

1、焦虑、强迫型:焦虑型(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伴有明显焦虑,可用抗焦虑药改善之。既往曾用氯氮卓(利眠宁)、地西泮(安定)、奥沙西泮(去甲羟安定)等治疗此类人格障碍,目前多采用阿普唑仑。

2、强迫型、表演型、依赖型人格障碍可试用胰岛素低血糖治疗。

3、偏执型人格障碍如考虑与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有关,可给予碳酸锂。

4、其他:早年曾用苯丙胺治疗反社会人格,但收效有限。哌甲酯(哌醋甲酯)对成人MBD有效。对冲动控制不良者可用抗痉药,特别是脑电图示每秒14~16阳性棘波者。电休克治疗仅限于改善人格障碍患者伴发的焦虑和抑郁。对兴奋、激动可给予吩噻嗪类药物。精神外科已为日益发展的药物治疗和精神治疗所取代。

怎么克服回避型人格障碍

要克服回避型人格障碍,首先要正视自己的问题,如实地把自己内心的困惑和焦虑告诉父母,获得父母的鼓励、支持和帮助。

其次,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不要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学会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我很好,我很优秀,经过努力我一定会成功。”

另外,要注意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尝试去与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交往。

最后,找心理咨询师寻求及时而恰当的心理辅导,改变对一些事情的不合理想法、看法和态度,建立现实而理性的认知模式。

相关推荐

什么是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经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欺侮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假如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

人格障碍和精神类的区别有哪些

精神病患者病前可能出现某些性格或行为的变化,类似于人格障碍表现,比如强迫性神经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与分裂型人格障碍等,有时相应两方的区别是困难的。下面将精神病中常见的神经症、躁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所致人格改变与人格障碍的区别简单作一介绍。 (1)神经症 大多数神经症是在人格已形成后发展起来的;而人格障碍一般从早年开始,恒定顽固,难以改变,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下可以发生相应的神经症。神经症病人能体验到自己的痛苦,而人格障碍者对其人格偏离正常缺乏自知。神经症病人环境适应能力尚可,而人格障碍者一般社会适应

人格障碍的症状

1.共同临床特征 人格障碍的特征,国内资料将其归纳为: (1)早年开始,一般在青春期开始,男性可以更早表现。 (2)严重的人格缺陷,人格严重偏离正常,不协调,且性格的某些特征过分发展。 (3)人格偏离的牢固性一旦形成后不改变,矫正困难,预后不良,但到40~50岁以后可渐趋缓解。 (4)对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不能从过去生活经验中吸取教训。 (5)行为的目的和动机不明确,行为大多受情感冲动,偶然动机所驱使,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和完整性。 (6)适应不良,自己感到痛苦又贻害于周围。 2.临床分型 (1)偏执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特征

1、易受伤害。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缺少朋友。除了至亲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3、不涉他人事。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喜欢卷入他人的事物之中。 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惧怕困难。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人格分裂的表现有哪些

常见人格分裂的种类和主要表现: (一)自恋型人格障碍。 其特征主要如下: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 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份的幻想。 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强的嫉妒心。 (二)表演型人格障碍。 是一种过分情感化和用

常见人格障碍的种类

一、自恋型人格障碍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 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份的幻想。 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强的嫉妒心。 二、表演型人格障碍 是一种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行吸引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这类人感情多变、容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原因

遗传:Noyes等(1987)报告广泛焦虑障碍患者的亲属中本病的患者风险率为19.5%,而正常对照组的亲属广泛焦虑障碍患病风险率为3.5%。Torgersen(1983)的双生子研究未能发现广泛焦虑障碍的MZ-DZ同病率有显著差异。Kendler等(1992)报告广泛焦虑障碍的一组女性双生子,本病的遗传度约为30%。一些研究表明,本病的遗传倾向不如惊恐障碍显著。 生化 广泛性焦虑障碍:基于苯二氮卓类常用于治疗广泛焦虑障碍取得良好的效果,提示脑内苯二氮卓受体系统异常可能为焦虑的生物学基础。苯二氮卓受体的浓度

偏执型人格障碍具体指的是什么情况

1.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患者常常自我感觉极好,自以为是,狂妄自大。因此他们看不起别人,对他人提出才善意、合理的批评,会引起极其强烈的反击 2.心胸狭隘,好嫉妒。偏执型人格障碍者的心胸非常狭隘,目光短浅,容不得别人。当别人比他强时,常会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嫉妒。他们常把别人一般的,甚至是友好的表示看作是敌视或蔑视行为,对别人的成绩、成功等不满不服;反过来,他们还常常凭空认为别人在嫉妒他,便采取报复性行为,或采取荒谬、残酷的方式自我折磨 3.敏感多疑,不信任别人。偏执型人格障碍者生性多疑,对挫折或受到羞辱与阻

我得了边缘性人格障碍,请问能治

你好,边缘性人格障碍是精神科常见人格障碍,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经常感到被误解,觉得孤独,空虚,无望.他们常常充满了自我厌恶和自我憎恨.建议心理干预结合中药调理治疗,完全可以治愈,建议进一步联系,以便对你有所帮助.建议你到当地医院的心理科进一步诊治,平时的话,还是要多加强教育,多让其能够认识到这种病态

反社会人格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专家表示,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目前尚缺乏明确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国内外的许多治疗指南也明确指出:若没有合并其他精神障碍,不主张干预对人格障碍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当然,我们不应抱着悲观心态,尽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人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人格,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这里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既然人的认知、行为等模式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人格也是可以改变的。通过长期、系统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人格也可以得以重塑或重建,从而向好的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