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脑瘫微创手术让脑瘫患儿也可行走

脑瘫微创手术让脑瘫患儿也可行走

记者日前在广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获悉,该中心于今年4月引进“脑瘫微创手术”,该手术是全国首创,它不但能使脑瘫患者站立走路,还能改善患者反应能力,手术后患者的语言、认知、协调能力均有明显改善。接受该手术的第一个患者陈洪康小朋友已经能自己走路上学了,除了速度比常人慢一点外,与常人基本相同。

该手术风险低痛苦轻

据介绍,“脑瘫微创手术”实质上是“周围神经选切手术”,通过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扩大脑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从而增强脑细胞的供养量。因为是选择性切断神经,手术部位小,目标明确,容易掌握,几乎没什么风险,而且达到“小开口、小创伤”的效果,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记者昨日看到的两位接受了手术的人,一个伤口包扎部位只有创可贴大小,每个伤口只缝两针。

其他脑瘫手术多反复

“微创手术”之前,脑瘫手术主要有“肌腱松紧与延长”和“高位神经根切断”两种。肌腱松紧与延长手术需与后期康复治疗密切结合,因为都是物理方面的拉伸,有效期很短,术后一般两到三年就回复原形,又需重做手术。1993年,我国治疗脑瘫开始采用高位神经根切断手术,通过高位神经切断,能从根本上治疗脑瘫,但是此种手术很难掌握,切多了会导致软瘫,切少了效果不明显,风险极高。而且因为在腰部开刀,涉及7条主神经中的三条,稍不小心就会给患者造成其他后遗症,破坏力太大了,临床手术中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为了能过正常生活,很多患者还是选择了冒险,现在还有很多医院仍采用此种手术。

该手术费用只需5000元

“微创手术”还有一个优点是费用少,手术费用根据选切的部位多少而不同,一般5000元左右,比起一次费用就过万的“高位神经根切断”手术少了一半,大大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

脑瘫患儿几岁适合接受手术治疗

脑瘫的手术治疗目的是改善患者的身体畸形,通过治疗脑瘫患者能够拥有很好的预后,所以很多有条件的脑瘫患者都会选择手术治疗。很多家长想要了解脑瘫患儿几岁适合接受手术治疗?脑瘫患儿的手术时间是需要注意的,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手术越早越好,其实脑瘫患儿的手术并不是这样,经过临床研究发现五岁以后进行脑瘫患儿的手术比较合适。

脑瘫患儿几岁适合接受手术治疗?目前能够改善脑瘫患儿病情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了,但是很多家长朋友们并不了解手术应该在什么时候进行,根据脑瘫专家的建议来看,脑瘫患儿的手术适合在5岁以后进行,也就是说学龄前进行,手术后脑瘫患儿就能够像正常的孩子们一样走进校园了。但是有些特殊情况的患儿需要将手术时间延后。

手术治疗可以减轻和改善脑瘫患儿畸形的症状。一般认为患儿在5岁前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为这个时期如果采取训练疗法进行积极的治疗,多数脑瘫病人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而免于手术,如果经过系统的训练治疗无效,或者患者没有及时进行治疗而发生变形挛缩时,则可在5岁以后,一般选择学龄前或学龄期进行手术治疗脑瘫,上肢手术适合的年龄多在12~13岁以后。

脑瘫引起的运动障碍是多方面的,所以手术的目的也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选择手术时期的时候,需要针对手术患儿的疾病状况来决定,只要对患儿脑瘫的康复有利就可以进行。在术后配合训练可以使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更好,如果术后又发生畸形,可以再做手术纠正。

过早手术容易导致痉挛复发,而待脑瘫患儿发育成熟才进行手术,由于变形痉挛的不正常步态已成习惯,使畸形更加严重,即使手术纠正也很困难,所以主张早期进行手术纠正。骨与关节的矫形术,可以适当地延迟到生长停止后,12到13岁最适合,髋脱位的手术应该越早越好。腱移植手术的年龄应适当推迟,最好在生长停止后进行。这是脑瘫患儿手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治疗小儿脑瘫的费用是多少

专家表示,相对于治疗小儿脑瘫的费用来说,应该选择哪种方式进行治疗是最重要的。小儿脑瘫并非不治之症,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争取在出生后6~9个月的阶段内采取康复治疗措施,不仅能促进中枢神经的正常发育,改善异常姿势和运动,抑制异常反射,并且可以防止肌腱挛缩和关节畸形等合并症,从而降低致残率,所以脑瘫患儿能否得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条件已不是影响脑瘫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的主要因素,而是当前仍有一些患儿家长对脑瘫疾患认识上存在误区。在患儿被诊断为脑瘫初期,这些家长常常表现为紧张、焦虑、盲目甚至绝望,继而带着患儿四处求医,以至于延误了患儿的最佳康复期。因此加强脑瘫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患儿家长对脑瘫的认识,是保证脑瘫儿童得到早期治疗、全面康复的关键。

实践证明,通过对脑瘫患儿家长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首先,他们对脑瘫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有了明显提高,能够正确认识到脑瘫早期治疗、综合康复的重要性,能够为患儿及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避免了因四处求医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其次,接受过系统教育的患儿家长严格按照医生和治疗师的方案,坚持为患儿训练,提高了康复疗效,缩短了疗程,最终使患儿早日康复。

有关小儿脑瘫的治疗费用上文已经做出了很明确的解释,希望能够让脑瘫患儿家长引起注意。现如今,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虽然有很多,但是要选择一套适合脑瘫患儿自身病情的治疗方式却很难,希望家长朋友不要只在意治疗的费用问题,应该多了解了解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

孩子手术治疗共济失调

一、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维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动,如进食、更衣、洗漱、入厕等。脑瘫患儿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训练。 二、在饮食方面,需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对独立进食困难儿应进行饮食训练,在喂食时,切勿在患儿牙齿紧咬情况下将匙硬行抽出,以防损伤牙齿。 三、对于病情严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脑瘫患儿往往长时间卧床,侧卧位适合各种脑瘫患儿,护理人员常帮助患儿翻身,白天尽量减少卧床时间。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或继发其他感染。护理人员应有过专业知识,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脑瘫如何护理最好。

脑瘫患儿的护理工作是多方面的,家长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虑该采用什么方法护理脑瘫患儿,只有将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护理及时又恰当,这样才能让脑瘫患儿的病情恢复的更快一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脑瘫患儿不会走路能治疗吗

脑瘫患儿们的身体发育与学习能力是要比正常儿童差的,有家长想要了解脑瘫患儿不会走路能治疗吗?脑瘫儿童们学会走路可能会比较晚,所以家长朋友们应该为儿童进行耐心的指导与训练,帮助脑瘫患儿排除不能学会走路的障碍,循序渐进的教导是能够让脑瘫儿童学会走路的,家长朋友们应该对此抱有信心,请大家来看下文中的详细内容吧。

脑瘫患儿不会走路能治疗吗?能否独立行走是患儿患儿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健康孩子1岁左右开始学习走路,脑瘫患儿则要3至4岁才可能行走,因此,步行训练对于脑瘫患儿也至关重要。步行训练时,首先要考虑脑瘫患儿是否具有步行能力,如维持立位姿势的能力、维持立位平衡的能力、重心转移的能力、整个身体的抗重力屈伸活动的能力及体轴性的旋转动作等。如果这些条件不允许或者缺乏,就会出现异常的步行姿势,更严重的患儿就不会具备步行能力。对脑瘫患儿进行步行训练,首先是让患儿获得步行的能力,其次才是姿势的矫正训练。

在立位时完成了重心移动和平衡训练以后,就可以诱导脑瘫患儿进行步行训练,尽可能让其获得步行能力。训练时让患儿站立,家长站在患儿的前方,用双手扶住脑瘫患儿的骨盆或两肩进行迈步和身体旋转的诱导。

如果脑瘫患儿的站姿表现为足尖着地、上肢屈曲,在步行训练时家长要站在患儿前方,用双手牵住他的双手(注意保持患儿双肘关节伸直)帮助他先把双脚放平后再走。如果脑瘫患儿已有一定的步行,可以让患儿推着车子行走。扶手的高度应以患儿体干略微前倾,双肘伸直为准。若脑瘫患儿站姿呈膝关节过伸,脑瘫患儿行走训练的方法与上述类似,只是家长双手或车的扶手要低一些,以便患儿行走时保持髋关节及膝关节有较小的屈曲。

对于肌张力高的脑瘫患儿来说,如果他的患侧肌张力较高,在行走训练时,家长可以用手牵住他的患手,这样一方面可被动地使其患侧上肢得到充分的伸展,另一方面也避免在行走中患侧的肌张力的增高。脑瘫患儿患侧肌张力较低或接近正常时,家长牵拉患儿的健手则更有益得多,这样患儿的患侧在行走中可学会体干的旋转、向前摆动手臂等。

脑瘫患儿不会走路能治疗吗现在大家已经了解了,脑瘫患儿不会走路是可以依靠走路训练来治疗的,这就需要家长朋友们耐心的教导了,希望上述的方法能够帮助到家长朋友们,也祝愿脑瘫患儿们能够早日学会走路。

脑瘫患儿不会走路能治疗吗

能否独立行走是患儿患儿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健康孩子1岁左右开始学习走路,脑瘫患儿则要3至4岁才可能行走,因此,步行训练对于脑瘫患儿也至关重要。步行训练时,首先要考虑脑瘫患儿是否具有步行能力,如维持立位姿势的能力、维持立位平衡的能力、重心转移的能力、整个身体的抗重力屈伸活动的能力及体轴性的旋转动作等。如果这些条件不允许或者缺乏,就会出现异常的步行姿势,更严重的患儿就不会具备步行能力。对脑瘫患儿进行步行训练,首先是让患儿获得步行的能力,其次才是姿势的矫正训练。

在立位时完成了重心移动和平衡训练以后,就可以诱导脑瘫患儿进行步行训练,尽可能让其获得步行能力。训练时让患儿站立,家长站在患儿的前方,用双手扶住脑瘫患儿的骨盆或两肩进行迈步和身体旋转的诱导。

如果脑瘫患儿的站姿表现为足尖着地、上肢屈曲,在步行训练时家长要站在患儿前方,用双手牵住他的双手(注意保持患儿双肘关节伸直)帮助他先把双脚放平后再走。如果脑瘫患儿已有一定的步行,可以让患儿推着车子行走。扶手的高度应以患儿体干略微前倾,双肘伸直为准。若脑瘫患儿站姿呈膝关节过伸,脑瘫患儿行走训练的方法与上述类似,只是家长双手或车的扶手要低一些,以便患儿行走时保持髋关节及膝关节有较小的屈曲。

对于肌张力高的脑瘫患儿来说,如果他的患侧肌张力较高,在行走训练时,家长可以用手牵住他的患手,这样一方面可被动地使其患侧上肢得到充分的伸展,另一方面也避免在行走中患侧的肌张力的增高。脑瘫患儿患侧肌张力较低或接近正常时,家长牵拉患儿的健手则更有益得多,这样患儿的患侧在行走中可学会体干的旋转、向前摆动手臂等。

小儿脑瘫患儿需要做哪些检查进行确诊

小儿脑瘫患儿需要做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者两手持小儿侧头部左右回旋头。如为小儿脑瘫患儿则会出现颜面侧上肢伸展,反对侧上肢屈曲姿势。

小儿脑瘫患儿需要做踢蹬反射:小儿仰卧位,检查者以一侧手掌来按压小儿脑瘫患儿膝时,另一侧下肢会做踢蹬运动,而正常儿看不到这种运动。踏步反射检查者扶小儿两侧腋下保持立位,正常儿时两下肢稍开大,足底着地立。小儿脑瘫患儿则以足尖立,且两下肢一边交叉,像有意识地踏步。

小儿脑瘫患儿需要做下肢交叉反射:检查者使小儿脑瘫患儿侧卧。抬起一侧下肢,正常儿可见另侧下肢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小儿脑瘫患儿另侧下肢亦一起抬起。

小儿脑瘫患儿需要做惊吓反应:检查者使小儿脑瘫患儿取仰卧位躺下,检查者从头侧稍稍靠近,突然用双手叩敲小儿头左右侧。正常儿闻声上肢或下肢只有瞬间地抖动。而小儿脑瘫患儿上肢和下肢均会抬举,且上肢有短暂地停举。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到全面了解和掌握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干预,力争在临床上成功地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全面降低小儿脑瘫的发生率,同时也尽可能为小儿脑瘫患儿提供最好的康复治疗。

小儿脑瘫患儿需要做抓握反射:检查者在小儿下肢方向,叫小儿握检查者两侧拇指。小儿脑瘫患儿抓住拇指不放,抬起上身。正常儿则在上体抬起前放松拇指。

小儿脑瘫患儿需要做坐位检查:同龄儿能做到稳稳坐或稍帮助能坐,而小儿脑瘫患儿不稳定和两上肢不随意运动明显。如轻轻推头倒向后方,正常儿则呈弓背取防御姿势,小儿脑瘫患儿则会"叭哒"倒下。立位,检查者提两下肢倒悬,放开一手时,正常儿髋、膝关节屈曲下落,而小儿脑瘫患儿为原位。俯卧位,正常儿俯卧位呈以上肢支撑身体姿势,头抬起。小儿脑瘫患儿手呈软塌塌的样子。

脑瘫儿怎么恢复

脑瘫患儿症状多,除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外,常伴有智力、语言发育落后,或伴有视力、听力障碍、癫痢等。目前,国内外对于脑瘫患儿的治疗多采用药物干预、外科手术、物理康复、针灸疗法等,但是这些治疗方式对重症脑瘫患儿的改善程度不大,见效慢、时间长。因此,国际上研究者们都在努力寻求切实有效的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

“生物转化修复疗法”打破了脑瘫常规疗法的局限性,生物转化修复疗法是运用生物诱导转化的前体因子(生物多能性因子)因其具备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潜能两个基本特性以及迁移功能和良好的组织融合性等优点,能帮助改善患儿脑部病灶部位的毛细血管的微循环能力,提高患儿肌体免疫力。补充、修复受损的神经元,替代死亡减少的脑细胞,促进小儿脑组织的原始细胞分化发挥功能,恢复脑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改善大脑的认知,语言,运动等功能障碍。并自身产生细胞免疫保护膜,完全阻断再次复发的途径,同时双向调节机体免疫,配合物理治疗与康复理疗来巩固疗效,让脑神经组织细胞在短期内恢复正常

:运用颈内动脉注射或微创介入技术,活性生物因子可诱导机体各部位的前体细胞经血液,体液循环弥散到病灶部位。

凡是符合生物转化修复疗法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的短时间内均可显现出明显疗效。功能:避免疾病再次复发。每个脑瘫的人都有自己的家人,既然他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都有权利好好活下去,他们也有他们的使命,并不是每个人生下来都是没用的.

家有脑瘫儿操碎父母心

一、脑瘫会不会传染?

脑瘫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绝对不会通过接触传染。因此,不应将患儿与正常儿童隔离,而应让他们相互接触,一起做游戏和进行活动,以促进脑瘫患儿的生长发育。

二、脑瘫是否一定会导致弱智?

虽然有些脑瘫患儿智力上有缺陷,但脑瘫并不等于弱智。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智力发育延迟的脑瘫患儿,并非智力本身有问题,而是因为长期缺少外界环境的适宜刺激,以及学习的机会少于正常儿童所致。很多资料显示,有些脑瘫患儿的智力甚至高于一般儿童,只要给予机会,他们完全可以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脑瘫能够治愈吗?

脑瘫是一种非进展性疾病,一旦患病,已经受损伤的脑组织是不可能通过治疗而被修复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脑瘫不可能通过治疗而达到通常所说的痊愈。但是,通过积极的治疗,脑瘫患儿的功能却是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和发展。所以,决不可以放弃对脑瘫患儿的治疗和训练,应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四、脑瘫可以预防吗?

无论哪个国家和地区,到处都有脑瘫的病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办法能完全防止脑瘫的发生。但针对脑瘫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确保孕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还是可以降低其发生率的。

五、脑瘫患儿是否永远不会行走?

这是每个家长都极为关注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脑瘫患儿都能学会走路。但对每个患儿来说,则要视其病情轻重而定。另外,有许多脑瘫患儿直到7岁甚至10岁以后才能够行走。因此,需谨慎对待这一问题,切勿过早草率定论而放弃努力。从孩子的需求角度来而言,也许其他方面的技能训练更为重要。有人提出,一个孩子要想幸福、独立地生活,下列方面是必不可少的:(1)自信、自爱;(2)与他人能很好地交流和建立良好的关系;(3)生活能自理,如能自己吃饭、穿衣等;(4)能自己从一处转移至另一处;(5)可能时,能自己行走。

上述5个方面是根据其重要性大小的顺序排列。从中可以看出,行走并非是孩子所需要的最为重要的技能。因此,即使孩子不能行走,也还有许多更重要的方面应予以注意,如进食、洗漱、穿衣、玩耍、交流等。同时,也可采用多种方式帮助不能行走的孩子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如使用轮椅、手摇三轮车、特制行走架等。

六、药物对脑瘫有无帮助?

一般地说,药物对脑瘫没有作用。但若患儿有癫痫发作时,则可用抗癫痫药物来控制。

七、手术能不能治疗脑瘫?

手术不能治疗脑瘫本身,但有时可用于矫正挛缩(使缩短的肌腱延长),或减少痉挛肌肉的拉力,以预防挛缩发生,但这有可能使运动更加困难。因此,只有在患儿已学会行走时,才能考虑手术治疗。还应注意的是,帮助患儿的最好方式,是鼓励其在良好的体位和姿势下,对张力增高的肌肉进行主动牵伸运动。

八、脑瘫会在同一家庭中再次发生吗?

一个家庭内同时有两个脑瘫患儿的情况极为罕见,因此不必过虑。

九、脑瘫患儿成年后能结婚和生育吗?

一般而言,脑瘫患儿的后代不会出现脑瘫,除非是有家庭性痉挛性截瘫的患者。因此,脑瘫患儿成年后可以结婚,生育。

家有脑瘫患儿固然不幸,但是应该看到,脑瘫患儿在很多方面有着发展的空间和缓解的条件,只要给患儿更多、更全面的关爱,一样能够长成有用之才。

脑瘫患儿不会走路能治疗吗

脑瘫患儿不会走路能治疗吗?能否独立行走是患儿患儿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健康孩子1岁左右开始学习走路,脑瘫患儿则要3至4岁才可能行走,因此,步行训练对于脑瘫患儿也至关重要。步行训练时,首先要考虑脑瘫患儿是否具有步行能力,如维持立位姿势的能力、维持立位平衡的能力、重心转移的能力、整个身体的抗重力屈伸活动的能力及体轴性的旋转动作等。如果这些条件不允许或者缺乏,就会出现异常的步行姿势,更严重的患儿就不会具备步行能力。对脑瘫患儿进行步行训练,首先是让患儿获得步行的能力,其次才是姿势的矫正训练。

在立位时完成了重心移动和平衡训练以后,就可以诱导脑瘫患儿进行步行训练,尽可能让其获得步行能力。训练时让患儿站立,家长站在患儿的前方,用双手扶住脑瘫患儿的骨盆或两肩进行迈步和身体旋转的诱导。

如果脑瘫患儿的站姿表现为足尖着地、上肢屈曲,在步行训练时家长要站在患儿前方,用双手牵住他的双手(注意保持患儿双肘关节伸直)帮助他先把双脚放平后再走。如果脑瘫患儿已有一定的步行,可以让患儿推着车子行走。扶手的高度应以患儿体干略微前倾,双肘伸直为准。若脑瘫患儿站姿呈膝关节过伸,脑瘫患儿行走训练的方法与上述类似,只是家长双手或车的扶手要低一些,以便患儿行走时保持髋关节及膝关节有较小的屈曲。

对于肌张力高的脑瘫患儿来说,如果他的患侧肌张力较高,在行走训练时,家长可以用手牵住他的患手,这样一方面可被动地使其患侧上肢得到充分的伸展,另一方面也避免在行走中患侧的肌张力的增高。脑瘫患儿患侧肌张力较低或接近正常时,家长牵拉患儿的健手则更有益得多,这样患儿的患侧在行走中可学会体干的旋转、向前摆动手臂等。

早产儿脑瘫早期表现什么样

新生儿脑瘫是指新生儿因多种原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严重者伴有智力不足、肢体抽搐及视觉、听觉、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主要有痉挛型、混合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等。

早产儿脑瘫症状表现有以下4大特点。

(1)运动落后和主动运动减少:正常小儿3个月时俯卧位时会抬头,仰卧位时有踢腿动作,而脑瘫患儿很少有这些动作。

正常小儿4~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物,而脑瘫患儿上肢活动很少。

(2)肌张力异常:脑瘫患儿比正常儿张力低或增高。

(3)姿势异常:脑瘫患儿经常有头向后仰,6个月坐位时后倒,两腿夹紧,把尿和更换尿布困难等等。

(4)反射异常:正常小儿头部位置忽然放低有拥抱反射(如惊吓一样表现),一般6个月以后消失,而脑瘫患儿不消失。还有其他各种反射异常。

如何让脑瘫孩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成为无数医学专家共通追求的目标。脑性的病变导致的瘫痪,叫脑性瘫痪。简单的说,脑瘫就是由于大脑受损而引起的类似瘫痪的症状,婴儿的大脑发育尚未成熟时,如果受到了缺血、缺氧损伤,就会导致脑部受损,进而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患上脑瘫的孩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有的孩子浑身绵软,无法坐起或站立;有的孩子全身肌肉紧绷僵硬,无法行走。全身肌肉都紧绷僵硬的孩子,是脑瘫孩子最主要的一种症状。

通过训练脑瘫儿童是能够站起来的

瘫患儿不会站立多是因为不能够掌握平衡所引发的,若是想要让脑瘫患儿正常站立就要教会孩子保持平衡,家长朋友们需要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的练习,一步一步循序渐渐的交给患儿掌握,请大家来进行详细的了解吧。

一、站立平衡训练原理

为脑瘫患儿逐渐缩减人体支撑面积和提高身体重心;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头颈、躯干和四肢运动;从睁眼活动逐步过渡到闭眼活动。

二、站立平衡训练原则

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从最稳定的体位开始训练,逐步进展到最不稳定的体位,从静态平衡进展到动态平衡,以逐步加大平衡难度。

三、站立平衡训练具体训练方法

在一个稳定的支撑点上进行训练,要求选择功能位,如坐在床边,确保患者安全,必要时可给予支持或患者自己利用上肢支持。在训练过程中,应鼓励脑瘫患儿头部运动,帮助体重在小范围内转移,如重心从左臀部转移到右臀部,体重从一侧上肢转移到另一侧,旋转躯干,逐渐减少支撑,先活动单侧上肢,然后活动双侧上肢。逐步增加躯干运动的范围、速度和难度。

让脑瘫患儿患者采用舒适的不同体位,如站立位、跪位。当患者能保持支撑点稳定时,可施加一定的外力。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可从不同的方向轻轻拍打肩胛骨,也可把患者放在一种不平衡的体位,然后让其自己纠正。

相关推荐

宝宝脑瘫会有哪些表现

1、语言障碍:大多数的脑瘫患儿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有的脑瘫的症状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或构语困难,有的脑瘫的症状表现为发音不清或口吃,还表现为失语症,即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自己无法讲话。 2、姿势障碍:脑瘫儿童身体的各种姿势异常,一般脑瘫的症状为姿势的稳定性差,在运动时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有些严重的脑瘫患儿的头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处于竖直正中位置,而是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 3、视力障碍:约百分之25~50的患儿伴视力障碍,最常见者为眼球内斜视和屈光不正,如近视、弱视、斜视

早产儿脑瘫能完全治疗好吗

早产儿脑瘫谓是一个家庭的灾难,治疗早产儿脑瘫是需要承担很多精力和经济压力的。其实现在针对早产儿脑瘫的治疗目的就是恢复孩子的社会功能,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脑瘫儿在往后的生活中能够自理。而对于早产儿脑瘫能完全治疗好吗这类问题,答案似乎总是只有一个“不行”,因为现在虽然针对早产儿脑瘫的治疗方式不少,但是要做到完全治愈还不能。 一般早产儿脑瘫进行的康复训练的方法不同,所产生的效果就不同,因此恢复的程度也会不同。但是对早产儿脑瘫的治疗主要还是他们的行为能贴近常人,能够自理自己的生活,但是却很难有治愈一说的,

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锻炼

穿脱衣物训练:此训练是为了使小儿脑瘫患儿能够逐步做到自己穿脱衣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家长要用语言来引导,因为小儿脑瘫患儿的信息反馈慢,大量时间证明,哪位家长一边训练,一边用语言来刺激效果就很明显,同时语言、智力都能提高。 进食训练:应鼓励小儿脑瘫患儿独立进食,这对改善小儿脑瘫患儿手的灵巧性和上肢的运动能力十分有益。吞咽功能良好的患儿,进食训练最好在坐位进行;手抓握能力差的小儿脑瘫患儿使用辅助器具进食。 鼓励训练:鼓励小儿脑瘫患儿说话,应多表扬,鼓励小儿脑瘫患儿发声的积极性,帮助小儿脑瘫患儿树立说话的信

医治小儿脑瘫的方法有哪些

注意脑瘫患儿的营养治疗 合理的饮食调节是,脑瘫患者的辅助治疗要点,保证患者日常的均衡营养,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有利于患者体质的增强,对脑瘫的治疗,和康复有一定辅助作用。 言语帮助治疗脑瘫 由医师和言语治疗师评定后,根据不同言语障碍类型进行治疗,如下颌、口唇、舌肌、软腭等运动控制训练,以及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 手术治疗法 当肌肉严重挛缩和关节畸形时,选择矫形手术,且应尽量在一次手术中完成所有需要矫形的部位,以便术后更好地改善功能。对于下肢肌肉广泛痉挛且肌力基本正常的患儿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无

脑瘫这种疾病会对小孩产生什么危害

中医专家告诉我们,智力低下是最常见的脑瘫危害,约有2/3以上的脑瘫患儿智能落后,约1/4为重度智能落后,痉挛型四肢瘫及强直型脑瘫者智能更差。脑瘫的危害也会导致视力障碍,经研究调查,约25~50%的脑瘫患儿伴视力障碍,最常见的脑瘫患者为眼球内斜视和屈光不正,如近视、弱视、斜视等。少数有眼震,偶为全盲。 此外,众所周知,语言方面能力的不完善也是脑瘫危害之一,是较为常见的。大多数的脑瘫患儿有不同程度语言障碍。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困难,构音不清,不能说成句的话,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脑瘫患儿完全失语。痉

脑瘫患儿生活不能自理该怎么办

脑瘫患儿虽然有肢体功能障碍,但还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自理,为他们将来能够独立自强打下良好的基础。家长要帮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刷牙,饭前便后洗手,瓜果蔬菜洗净再吃,训练患儿自己洗脸、梳头、刷牙齿、上厕所。对于那些尚无法自己刷牙的脑瘫患儿,也要进行口腔清洁,用棉棒擦拭牙齿表面,并练习漱口。 家长要帮助训练治疗脑瘫儿童生活上的自理能力,教孩子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脑瘫儿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在训练时应循序渐进,如练习穿脱衣服时,应先拿着衣服教孩子认识衣服每个部位的名称,如衣领、袖子、衣

脑瘫病人一般以活多久

针对脑瘫病人能活多少年这个问题,有人认为脑瘫患者只要没有发生其他的一些合并症的话,一般都和正常人的寿命没有太大的区别的,只是生活质量相对正常人比较差了些。其实不然,脑瘫一些不良症状不仅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脑瘫患儿需积极地治疗,坚持锻炼身体,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改善病情,这样脑瘫孩子的生命方得以延续。 专家介绍,脑瘫患儿中,将近90%患儿以成活到成年或者老年,据估计平均期望寿命在30岁左右,但10%左右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发生死亡。所以对于脑瘫病人能活多少年并不能掉以轻心。

哪几种常用方法以根治脑瘫

1、药物方法以根治脑瘫:替扎尼定(Tizanidine, Zanaflex)作用于中枢α2肾上腺素能受体(脊髓和脊髓以上)部位,阻止兴奋性神经传导介质(谷氨酰胺和天门冬氨酸)的释放。副作用包括嗜睡、眩晕和幻觉,其它能的反应有高血压和肝脏毒性。尽管该药物被证明在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和脊髓损伤引起的痉挛方面有良好效果,文献中有关该药物在脑瘫治疗方面的应用报告并不多见。 2、物理方法以根治脑瘫脑瘫患者的物理治疗方法很多,如温水坐浴、推拿按摩等,有效促进血液循环,使肌肉放松。另外,多鼓励脑瘫患者主动运动,

小儿脑瘫的检查方式具体有哪些

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者两手持小儿侧头部左右回旋头。如为脑瘫患儿则会出现颜面侧上肢伸展,反对侧上肢屈曲姿势。 2、坐位:同龄儿能做到稳稳坐或稍帮助能坐,而脑瘫患儿不稳定和两上肢不随意运动明显。如轻轻推头倒向后方,正常儿则呈弓背取防御姿势,脑瘫患儿则会“叭哒”倒下。 3、抓握反射:检查者在小儿下肢方向,叫小儿握检查者两侧拇指。脑瘫患儿抓住拇指不放,抬起上身。正常儿则在上体抬起前放松拇指。 4:下肢交叉反射:检查者使患儿侧卧。抬起一侧下肢,正常儿见另侧下肢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脑瘫患儿另侧下肢亦一起抬

脑瘫儿一般寿命是多少

脑瘫儿一般寿命是多少?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脑瘫疾病对患儿的危害极大,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严重的会危及到患儿的生命,那么,脑瘫儿一般寿命是多少?很多患儿的家长担心脑瘫患儿的寿命,在此,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相关问题的脑瘫的常识。 据相关部门调查得知,近90%患儿以成活到成年或者老年,但是据估计平均期望寿命在30岁左右,患儿的10%左右,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发生死亡。所以,对于脑瘫患者来说,能活多少年并不能掉以轻心。 脑瘫儿一般寿命是多少?针对这个问题,一般认为脑瘫患儿如果没有其他并发症的话,寿命应该和正常人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