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的中医辨证治疗
外阴瘙痒的中医辨证治疗
泰神丸
每晚睡前清洗外阴局部后,取本晶15粒塞入阴道,每晚1次(经期停用),6天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锡类散
每晚清洗外阴局部后,以喉头喷雾器抽取锡类散,丽后注入阴道内,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冰硼散
外阴局部清洗后,取本品与0.1%新尔尔灭按1克用150毫升的比例配成混合液,每次抽取100-300毫升注入阴道内,每日2次,适用于阴道内瘙痒。外阴瘙痒者,可将本品直接涂敷于患处,每日3次。一般用上述方法治疗1次即可获效,连续治疗3-5次即可获愈。
双黄连粉针剂
每次用双黄连粉针剂600毫克,先以其中300毫克加生理盐水100毫升溶化成液体,进行阴道冲洗,冲洗干净后用于棉球擦干,将余下的300毫升粉末在外阴及阴道壁上直接涂抹,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中医辨证治疗水肿
中医辨证治疗水肿,中医认为与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肾,这三个脏器的功能失调是引起水肿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治疗水肿,中医一般以宣肺、健脾、温肾为基本原则。
中医辨证治疗宣肺利水。此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中医辨证治疗利水消肿,需要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此外,对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讽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温馨提示:中医辨证治疗水肿,相信通过以上阅读大家对此都有所理解了吧。水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疾病问题哦,所以患者要及时治疗,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中医教你一招治外阴瘙痒
外阴瘙痒是常见女人疾病之一,尽早治疗才能减少困扰。治外阴瘙痒,中医教你一招。
方药
杏仁150克。
用法
炒枯研成细末,加麻油75克调成糊状,用时先将桑叶煎水冲洗外阴、阴道,然后用杏仁油糊涂搽,每日1次;或用带线棉球蘸杏仁油糊塞人阴道,24小时后取出。
说明
《滇南本草》谓杏仁“治疳虫”,《本草纲目》谓之“杀虫,治诸疮疥”。外阴瘙痒多因湿热虫蚀所致,杏仁能杀虫,虫匿则痒不作矣。
因此,患有外阴瘙痒疾病,不妨试试这个治外阴瘙痒方法。
中医治疗外阴瘙痒
女性朋友在出现外阴瘙痒这个症状之后,自身方面的体质是会因此而导致一些异常方面的病变问题出现,而在外阴出现一些不适症状之后,想要更好地将外阴瘙痒的问题进行解决的话,患者就需要通过内服药物以及外洗的清理方式而取得更为全面的治疗效果。
外阴瘙痒是可以通过中药服用的方式,对身体内部的体质情况进行有效的消炎和清热降火等多个方面的调整之后,就可以从根本上将身体方面的体质情况更好地进行有效的调理之后而取得恢复性的效果,从而是可以逐步改善外阴瘙痒的症状性。
并且在服用了药物对体质进行全面性的调整之后,利用中药洗液的方式而对外阴部位进行有效的冲洗之后就可以更好地将外阴部位所存在的一些细菌性或环境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处理之后,从而是可以防止外阴部位容易滋生或出现问题之后而加重外阴瘙痒的情况。
外阴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女性外阴炎可以由许多原因引起,常见的有单纯性外阴炎、霉菌性外阴炎、婴幼儿外阴炎、滴虫感染引起的外阴炎症。当外阴发生炎症时,无论什么原因引起,患者都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外阴红肿、灼热疼痛等症状。从中医理论讲,属湿热论用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的中草药煎水坐浴,可以明显缓解外阴的痒痛不适,治疗外阴炎症。
外阴瘙痒辨证论治
1.湿热下注
主症:外阴及阴道内瘙痒难忍,坐卧不安,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呈泡沫状,气味腥臭,心烦少寐,口苦纳呆。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方药:萆薢渗湿汤。
2.肝肾阴虚
主症:阴部干涩,灼热瘙痒,五心烦热,头晕目眩,时有烘热汗出,腰酸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滋阴降火,调补肝肾。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白鲜皮、制首乌。
治疗
一般治疗 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切忌搔抓。不要用热水洗烫,忌用肥皂。有感染时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但严禁局部擦洗。衣着特别是内裤要宽适透气。忌酒及辛辣或过敏食物。 病因治疗 消除引起瘙痒的局部或全身性因素,如滴虫,霉菌感染或糖尿病等。
中医辨证治疗斜视
斜视患者常见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的疾病,并会有眩晕、呕吐、步伐不稳等症状。多由于眼球位置不正或眼睛平衡失调所致。
人类两只眼球各有6条眼外肌主宰眼球运动,它们是4条直肌和我2打斜肌,根据其在眼球上的附着位置分别称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上斜肌、下斜肌,当这6条肌肉的作用不平衡时,便会导致斜视。
斜视的种类很多,包括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及下斜视。斜视的病因复杂,现代西医学除针对病因及手术的,对病因不明者,尚无一日三餐方法。中医学治疗斜视可利用针灸为主,同时配合内服药为辅的方法进行调理治疗。
(一)取穴
主穴:正光1、正光2、风池。
配穴:据辨证分型取穴。
肝血不足型
眼斜,发病与高热抽搐有关,目干畏光、急躁头痛、口苦多梦,脉细稍弦或小数,苔薄白。
肝俞、胆俞、内关、百会。
脾气虚弱型
眼斜,视物不清,面色(白光)白,神倦纳少,头晕体瘦,时有便溏,脉细弱或缓,苔薄白。
脾俞、胃俞、中脘、百会、内关、足三里。
肾虚型
眼斜,多自幼发病,屈光度较薄,视力较差,头晕发枯,面色欠华,常有遗尿,苔薄或净,舌质淡或尖红。
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
调理巩固:眼位已正或基本恢复,视力未达到正常。
胸椎8~12,腰椎两侧,百会、大椎、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中脘。
白带发黄怎样调理 中药调理
处方:金樱子、白鸡冠花各15克,白果9克。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3次服,每日1剂。
主治:带下病,中医辨证为肝经湿热型,症见带下量多,色黄,带质粘稠,腥臭较重,外阴瘙痒灼热,小便色黄灼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数。
外阴瘙痒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外阴瘙痒症常与肝脾肾失常有关。临床以肝经湿热和肝肾阴虚、肝脾不协等为多见。笔者近年来,采取内外合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内服方
龙胆泻肝丸,每日两次,每次9克。10天为1疗程。或用龙胆泻肝汤:车前子10克,木通6克,黄芩6克,龙胆草6克,山栀9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泽泻10克,柴胡6克,甘草4克。水煎两次,早晚分服。10天为1疗程。
外洗方
取百部15克,野菊花10克,白藓皮15克,蛇床子15克,川黄柏15克,枯矾12克,煎汤去渣存液。
用法 每天乘热先熏,待水温低至适度时,坐浴清洗外阴 ,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天为1疗程。
注意事项
①外阴已有红肿破溃者,不宜使用外洗方。
②少用肥皂清洗外阴(劣质肥皂忌用)。
③用药期间禁止性生活。
④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忌酒戒烟,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等食物。
外阴瘙痒是怎么回事
局部原因
(一)特殊感染霉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是引起外阴瘙痒最常见的原因。虱子、疥疮也可导致发痒。蛲虫病引起的幼女肛门周围及外阴瘙痒一般仅在夜间发作。
(二)慢性外阴营养不良 以奇痒为主要症状,伴有外阴皮肤发白。
(三)局部过敏避孕套、卫生棉条、卫生巾或其他药物、化学品过敏所致。
(四)不良卫生习惯 不注意外阴局部清洁,皮脂、汗液、月经、阴道内分泌物,甚至尿、粪浸渍,长期刺激外阴可引起瘙痒:经期用橡皮或塑料月经带,平时穿着不透气的化学纤维内裤均可因湿热郁积而诱发瘙痒。
(五)其他皮肤病变、擦伤,寻常疣、疱疹、湿疹、肿瘤均可引起外阴刺痒。
全身性原因
(一)糖尿病由于糖尿对外阴皮肤的刺激,特别是伴发霉菌性外阴炎时,外阴瘙痒特别严重。不少患者都是先因外阴部瘙痒和发红而就医,经过进一步检查才确诊为糖尿病的。
(二)黄疸,维生素A、B缺乏,贫血、白血病等慢性病患者出现外阴痒时,常为全身瘙痒的一部分。
(三)妊娠期和经前期外阴部充血偶可导致外阴瘙痒不适。
(四)不明原因外阴瘙痒 部分患者外阴瘙痒十分严重,但找不到明显的全身或局部原因。
(五)精神性因素:多由于心里紧张等原因所致,妇科检查无发病原因,病人常诉外阴瘙痒在夜间加重。
中医分析
外阴瘙痒,中医称为“阴痒”。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肝、肾、脾功能失常。肝脉绕阴器,肝主藏血,为风木之脏;肾藏精,主生殖,开窍于二阴;脾主运化水湿。若肝经郁热,脾虚生湿,湿热蕴郁外阴,或肝肾不足,血虚生风,阴部失于濡养,而致阴痒,临床常见证型有肝经湿热、肝肾阴虚和血虚生风。
皮肤瘙痒的中医辨证治疗
皮肤瘙痒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如下:
(1)内服:防风和蝉蜕具有疏风、清热、止痒的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再配伍天葵子、土茯苓、白鲜皮等药物,以增强清热、除湿、解毒的作用。含有这些成分的如同治疗药物。
(2)外敷:将捣开、外敷,主要可以起到凉血、清热、解毒的作用,主要用于急性无渗出的湿疹。还有就是直接涂抹含有金银花、荷叶、芦荟等消肿止痒、活血化瘀成分的外用中药。
(3)湿敷:取马齿苋煎煮20分钟,用时取药水湿敷患部,每日2-3次,主要用于急性渗出性湿疹。
顺产后15天外阴瘙痒 中医治疗
顺产后15天外阴瘙痒在中医看来可能属于湿热下注或者血虚生风,可以清热除湿或润燥祛风为要,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论治再进行中药或者针灸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秋燥
1、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
前人有云∶六气之中,惟燥不为病,似不 尽然。盖以《内经》少秋感于燥一条,故有此议耳。如阳明司天之年,岂无燥金之病乎?大抵春秋二令,气候较夏冬之偏寒偏热为平和,其由于冬夏之伏气为病者 多,其由于本气自病者少,其由于伏气而病者重,本气自病者轻耳。其由于本气自病之燥证,初起必在肺卫,故以桑杏汤清气分之燥也。
桑杏汤方(辛凉法)
桑叶(一钱) 杏仁(一钱五分) 沙参(二钱) 象贝(一钱) 香豉(一钱) 栀皮(一钱) 梨皮(一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轻药不得重用,重用必过病所。再一次煮成三杯,其二、三次之气味必变,药之气味俱轻故也)。
2、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
此条较上二条,则病深一层矣,故以甘寒救其津液。
沙参麦冬汤(甘寒法)
沙参(三钱) 玉竹(二钱) 生甘草(一钱) 冬桑叶(一钱五分) 麦冬(三钱) 生扁豆(一钱五分) 花粉(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三钱。
中医治外阴瘙痒的方法
外阴瘙痒,中医称为“阴痒”。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肝、肾、脾功能失常。肝脉绕阴器,肝主藏血,为风木之脏;肾藏精,主生殖,开窍于二阴;脾主运化水湿。若肝经郁热,脾虚生湿,湿热蕴郁外阴,或肝肾不足,血虚生风,阴部失于濡养,而致阴痒,临床常见证型有肝经湿热、肝肾阴虚和血虚生风。
外阴瘙痒中药外洗方
用中药煎汤坐浴是常用的外阴瘙痒外治法,一般每次10~15分钟,每天一次。基本方:苦参30克、蛇床子15克、野菊花15~30克、薄荷10克(后下)、黄柏9克。煎汤坐浴,10~15分钟,每天一次。在此基本方上做加减,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瘙痒。
外阴瘙痒治疗的注意事项
第一:注意经期卫生
经期的外阴痒可能是由于霉菌感染造成的,出现了外阴痒的情况,建议做一个妇科检查,平时注意保持局部干燥,内裤开水汤或暴晒。
女性在月经期间一定要保证外阴的清洁以及干燥,并且如果出现瘙痒情况千万不能够用手去抓挠。清洗外阴的时候不要直接用热水烫洗,并且也不要用肥皂哦!内裤应该选择纯棉的,并且宽松的。月经期间要保持精神愉快,避免出现紧张以及烦躁的情况。
第二:病因治疗
很多时候引起外阴瘙痒的原因都是由于身体中患有某一种疾病,例如滴虫、糖尿病或者是霉菌感染等原因。一定要先弄清楚病因,然后在对症下药。
1、由滴虫、真菌性阴道炎引起的外阴瘙痒,一定要坚持正规抗滴虫或抗真菌药物治疗。如果不针对原因治疗,单用外洗不可能使症状改善。
2、糖尿病患者也可有外阴部瘙痒的症状,必要时可去医院测血糖。
第三:中药治疗
中医方面认为,女性外阴瘙痒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阴虚血燥和湿热下注导致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体内的肝肾等等器官出现了毛病,同时还涉及到了任督二脉。所以外阴瘙痒治疗妙招,应该从疾病的根本抓起,调养身体,保健五脏六腑,这样才能够很好的恢复健康。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有些女性出现外阴瘙痒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经血亏损、外阴失养等等原因导致的。外阴瘙痒经常出现交感染的情况,严重者还容易出现外阴疼痛等等情况。
第四、保证卫生
平时勤洗换内裤,不与他人共用浴巾、浴盆,不穿尼龙或类似织品的内裤,患病期间用过的浴巾、内裤等均应煮沸消毒。治疗期间和愈后半个月内忌食辛辣、油炸煎炒食物,严禁喝酒。治疗期间禁止性交,或采用避孕套以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