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是什么心理疾病
自杀是什么心理疾病
1、自杀可能属于心理疾病的中抑郁
清算易导致自杀的心理疾病有哪些,排名第一的就是抑郁症。大量事实证明,抑郁症患者虽不全有自杀的念头和行为,但自杀者多有抑郁情绪。
2、自杀可能属于心理疾病中的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因为思想紊乱,出现幻觉、妄想而被迫走上不归路。这类人自杀的动机千奇百怪,有的是受到上帝或已经过世亲人的召唤,有的是觉得自己被迫害走投无路,想自杀解决。
3、自杀可能属于心理疾病中的失眠症
盘点容易引发自杀倾向的心理疾病有哪些,心理学家不得不将失眠症列入其中。据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调查后发现,患有失眠、早醒等睡眠障碍疾病人群的自杀倾向是普通人群的2.6倍。而在接下来的原因分析中发现,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人体认知功能紊乱以及幸福感降低,进而引发自杀冲动。
4、自杀可能属于心理疾病中的焦虑症
2007年公布了该市统计跳楼自杀的原因,系精神焦虑症导致的非正常死亡,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焦虑症自杀风险的重新评估。随着近年来焦虑症发作者自杀人数的不断上升,因此焦虑症也是考虑易引起自杀的心理疾病有哪些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眼看2009年岁末将至,年关焦虑症再度席卷而来,人们应提前做好心理防护。
5、自杀可能属于心理疾病中的强迫症
因受强迫症困扰,厌世自杀,从而为高自杀风险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的黑名单中又添了一笔。分析强迫症患者自杀的原因,一方面,因不堪精神折磨,强迫症患者可能因抑郁情绪而选择自杀解脱。而另一方面,有的强迫症患者因久治不愈,于是思想变得极端,想通过毁灭自身的方式来终止强迫思想和强迫行为。
精神分裂常见的四种危害
对患者自身的伤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自伤自杀是对精神病的危害最大的一种行为方式。据临床调查,自杀率最高的精神心理疾病是抑郁症,其自杀危险高于一般人的50倍,其次是精神分裂症,在死亡的精神分裂患者中约占13%。
对家庭的伤害。有很多家庭因为精神病的出现而破裂,精神病的危害是很大的。精神疾病患者不仅因病态行为给家人造成身体乃至生命上的伤害,还会造成家庭经济状况及家人生活质量的下降、精神负担加重等情况,尤其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发育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对他人的伤害。精神病的危害有很多精神病患者都会做出一些伤害他人的举动,比如攻击他人,多会对被攻击者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对社会的伤害。患者有时候会将自己的遭遇归结于社会和他人,做出一些异常的举动。他们中有的患者难以走出心理误区,偏执记恨于政府、社会,有的甚至采取过激行为,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多愁善感是不是心理疾病
其实在生活当中存在很多多愁善感的人,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性格并不需要去改正或者担忧,但实际上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而言,多愁善感并不利于我们的生活还有工作,而且心理专家认为,多愁善感是一种心理疾病。
多愁善感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已经日益影响了人们的感情生活和职业生涯。甚至可以说,多愁善感已经成为很多人在生存竞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
多愁善感最早作为疾病被发现,是在公元二世纪的时候,希腊医生、解剖学家加连(Galien )发现一些病人常常会陷入一种极端消沉的状态,他们感叹生命短暂、人世无常、人生孤独,就连窗前飘落的树叶也会让他们泪水涟涟。这类病人往往先于其他病人死去。于是加连医生把这种现象写进他的著作中,并把它归类于精神疾病。
曾经一度,多愁善感作为敏感、脆弱、富于幻想的人群的重要特质,成为艺术气质的代名词。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几乎所有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都以多愁善感的敏感神经为荣,自嘲为忧郁的疯子。他们是值得同情的一群人,因为即便他们创造了无数的文明遗产,自己却始终处在痛苦的精神折磨中。
社会进入物质时代,多愁善感的性格愈加与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作为从事一般职业的人,多愁善感的人很难晋升到金字塔的顶部;即使作为艺术家,在日趋工业化的市场运作中,阴晴不定的情绪也成为他们的才华为世人接纳的绊脚石。
从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如果长期的多愁善感,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还有工作,同时也是会影响到心理健康的疾病。因此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还是需要通过一些方法帮助自己缓解,只有这样子才更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年轻人睡眠不足易致自杀
睡眠模式紊乱是心理健康杀手
新研究发现,如果睡眠时间持续低于平均水平(7—8小时),那么不健康的心理则会发展成为一种慢性心理疾病。新研究主持人,尼克·格罗泽尔教授说,辗转反侧心神不安的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一大重要“前驱症状”(疾病征兆或预感)。研究人员还表示,大量证据表明,缺乏睡眠同样会增加年轻人患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的危险。
格罗泽尔教授建议,改变生活方式有利于解决睡眠不足导致的诸多健康问题。但是研究发现的证据充分说明,睡眠模式紊乱是导致多种心理疾病的罪魁祸首。
年轻人睡觉少易患抑郁症
新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年轻人自述睡眠时间与其常见和持续性心理疾病发病率及严重程度成反比例关系。即,睡眠越少心理疾病危险越大也越严重。因此,年轻人应该保持充足睡眠,积极改善睡眠质量,既有益身体健康也可降低心理疾病危险。
美国进行的 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父母早上床睡觉,他们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较其他晚上床的青少年相比患抑郁症或者产生自杀想法的几率更低。根据研究发现,如果父母在午 夜的时候上床睡觉或者更晚,他们的孩子较晚上10点或者更早上床睡觉的同辈相比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提高24%,产生自杀想法的可能性则提高20%。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表明充足睡眠可能为青少年提供一些保护,使其免受抑郁症侵袭同时减少自杀倾向。研究显示,与每晚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的青少年相比,通常每晚睡眠时间只有5个小时或者更少的青少年患抑郁症的风险提高71%,产生自杀想法的可能性则提高48%。
参与此项研究的研究员、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疗中心的詹姆斯·冈维斯克博士指出:“我们的研究发现与睡眠不足乃抑郁症危险因素这一理论相符合。”研究过程中,冈维斯克及其同事收集了有关15659名青少年及其父母的数据。所有这些人均参与1994年至1996年针对7年级至12年级在校生进行的国家青少年健康纵向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53分钟。他们指出,青少年每天睡眠时间需要达到9个小时。有近70%的青少年表示遵守父母设定 的周一至周五上床时间规定。研究人员表示,睡眠不足可能让青少年变得情绪化,削弱其应对日常生活压力的能力,同时影响他们与同辈以及成年人之间的关系。教 育青少年及其父母了解健康睡眠的益处可能收到喜人的效果。
研究人员指出,青少年的父母应该尽早上床睡眠同时保证他们的孩子获得充足的睡眠。据参与此项研究的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的加里·扎密特博士透露,此项研究获得葛兰素史克以及其它制药公司的支持。他同样表示在参与睡眠研究的两家公司拥有财务利益。
抑郁症能请病假吗
可以的。抑郁症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一般都会影响工作的,因此时可以请假的。
睡眠不足易忧郁
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发现,17—24岁的年轻人每晚睡眠平均不足5小时,其罹患心理疾病的危险比每晚睡8—9小时的同龄人高3倍。因此,年轻人应该保持充足睡眠,积极改善睡眠质量,既有益身体健康也可降低心理疾病危险。
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发现,17—24岁的年轻人每晚睡眠平均不足5小时,其罹患心理疾病的危险比每晚睡8—9小时的同龄人高3倍。这项新研究由悉尼大学大脑与心理研究所和乔治环球健康研究所合作完成。这项为期18个月的新研究涉及来自新南威尔士的20822名17—24岁的年轻参试者。研究结果清晰地表明,缺少睡眠与心理疾病之间存在极大关联。
睡眠模式紊乱是心理健康杀手
新研究发现,如果睡眠时间持续低于平均水平(7—8小时),那么不健康的心理则会发展成为一种慢性心理疾病。新研究主持人,尼克·格罗泽尔教授说,辗转反侧心神不安的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一大重要“前驱症状”(疾病征兆或预感)。研究人员还表示,大量证据表明,缺乏睡眠同样会增加年轻人患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的危险。
格罗泽尔教授建议,改变生活方式有利于解决睡眠不足导致的诸多健康问题。但是研究发现的证据充分说明,睡眠模式紊乱是导致多种心理疾病的罪魁祸首。
年轻人睡觉少易患抑郁症
新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年轻人自述睡眠时间与其常见和持续性心理疾病发病率及严重程度成反比例关系。即,睡眠越少心理疾病危险越大也越严重。因此,年轻人应该保持充足睡眠,积极改善睡眠质量,既有益身体健康也可降低心理疾病危险。
美国进行的 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父母早上床睡觉,他们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较其他晚上床的青少年相比患抑郁症或者产生自杀想法的几率更低。根据研究发现,如果父母在午 夜的时候上床睡觉或者更晚,他们的孩子较晚上10点或者更早上床睡觉的同辈相比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提高24%,产生自杀想法的可能性则提高20%。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表明充足睡眠可能为青少年提供一些保护,使其免受抑郁症侵袭同时减少自杀倾向。研究显示,与每晚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的青少年相比,通常每晚睡眠时间只有5个小时或者更少的青少年患抑郁症的风险提高71%,产生自杀想法的可能性则提高48%。
参与此项研究的研究员、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疗中心的詹姆斯·冈维斯克博士指出:“我们的研究发现与睡眠不足乃抑郁症危险因素这一理论相符合。”研究过程中,冈维斯克及其同事收集了有关15659名青少年及其父母的数据。所有这些人均参与1994年至1996年针对7年级至12年级在校生进行的国家青少年健康纵向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53分钟。他们指出,青少年每天睡眠时间需要达到9个小时。有近70%的青少年表示遵守父母设定 的周一至周五上床时间规定。研究人员表示,睡眠不足可能让青少年变得情绪化,削弱其应对日常生活压力的能力,同时影响他们与同辈以及成年人之间的关系。教 育青少年及其父母了解健康睡眠的益处可能收到喜人的效果。
研究人员指出,青少年的父母应该尽早上床睡眠同时保证他们的孩子获得充足的睡眠。据参与此项研究的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的加里·扎密特博士透露,此项研究获得葛兰素史克以及其它制药公司的支持。他同样表示在参与睡眠研究的两家公司拥有财务利益。
洁癖也是心理疾病
洁癖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属于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患有洁癖的人过分关注是否洁净卫生,根本没有时间享受生活,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对清洁的维护上,因此活得特别累。例如很多洁癖患者都喜欢不停地洗手。每做完一件事后,他们就觉得手被弄脏了,非得要洗一定时间或一定次数才行,否则就会感到焦虑不安,害怕自己受到细菌感染。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越是喜欢把自己搞得过分干净的人,反而越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这是因为,少量接触一些病菌可以让人体产生抗体,从而获得抵抗能力。而洁癖患者由于没有任何防备,一旦接触病菌就可长驱直入。许多洁癖患者同时易患有口腔溃疡、腹泻、感冒、咽炎等疾病,这就是因为太爱干净的缘故。
教育不当可能诱发洁癖
洁癖跟家族遗传有很大关系,70%的洁癖患者具有强迫性人格,这是洁癖产生的生理基础。而长期的精神紧张,如工作压力过大,要求过分严格,或者处境不顺利,常担心发生意外等外界不良刺激也会诱发洁癖。
此外,家庭教育对诱发或加重洁癖也有重要作用。如果父母具有强迫人格,会对子女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严格、古板、甚至有些冷酷的家庭教育,往往会造成孩子谨小慎微、优柔寡断、过分琐碎细致的性格特点,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过分古板、固执、缺乏人情味及灵活性。他们长大后,在生活上也会过分强求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要求一切井井有条,稍一改变就会焦虑不安。洁癖患者很多都维持独身,就算勉强进入婚姻也很难如意。
“以毒攻毒”有助解除心魔
轻微洁癖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不大,但如果已经到了令患者自己感觉痛苦的程度,就要积极到心理门诊寻求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四大危害
主要危害一:社会
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危及社会的行为,有些患者难以走出心理误区,偏执记恨于政府、社会,有的甚至采取过激行为,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主要危害二:他人
出现危险的冲动行为,攻击他人,多会对被攻击者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且被攻击者往往是患者周围熟悉的人,甚至亲人居多。
主要危害三:家庭
给家人造成身体乃至生命上的伤害,还会造成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质量的下降、精神负担加重等情况,尤其对青少年的心理发育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主要危害四:自己
自伤自杀是对精神疾病患者危害最大的一种行为方式。据临床调查,自杀率最高的精神心理疾病是抑郁症,其自杀危险高于一般人的武士倍;其次是精神分裂症,在死亡的精神分裂患者中约占10%左右。
抑郁症最严重的症状是什么
抑郁症的症状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来观察。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并且,由于患者思维逻辑基本正常,实施自杀的成功率也较高。自杀是最危险的抑郁症的症状之一。
根据研究,社会自杀人群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杀者可能生前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只不过没被及时发现罢了。由于自杀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发生的。所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对抑郁症的患者非常重要。由此可见,抑郁症的症状检查是多么重要。
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导致了抑郁症患者的病情加重,抑郁症的症状也会越来越明显,而发现抑郁症的症状,我们更要及时治疗,以免产生可怕的后果。
厌食症是心理疾病吗
是一种精神疾病,但是和身体也是有关系的,不只是心里身体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得了厌食症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的话,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对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都会产生影响,同时由于患者厌食,导致身体的各种机能下降,容易受到外界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
抑郁症对我们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影响呢
威胁生命安全
自杀是重度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且自杀死亡率高达15%。所有的抑郁症自杀者都在生前表示,死亡是一种解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说明病情已经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大脑神经,每时每刻都在痛苦的折磨他们,逼得走投无路才选择极端的方式来摆脱。此外,产后抑郁症、孕期抑郁症还会出现杀害婴儿的事件。
诱发身体疾病
重度抑郁症会让病人变懒散、孤独、对一切毫无兴趣,从而使得身体的内分泌失调或紊乱,结果就是各种身体疾病的出现,比如便秘、头痛、头晕、胸闷、气短、全身无力、心悸、胃纳失常、体重减轻等躯体问题,这些躯体疾病无疑更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心理痛苦,进而使得抑郁症状加重。
心理情绪受影响
重度抑郁症是精神心理疾病,首当其冲的便是患者的心理情绪受到影响,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幸福、快乐感从此消失,满心悲观忧郁之情,并且伴随烦躁、暴躁、易激惹、焦虑等情绪问题,甚至还会出现轻微的幻想症状和恐惧症状,给患者的心理健康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暴食症是心理疾病吗
1、暴食症又叫“神经性贪食症”,是指反复发生无法自控的多食、暴食行为。暴食症患者会对暴食肥胖而感到恐惧,常采取进食后催吐、导泻的极端方式进行应对。
2、心理学上认为暴食症的实质是一种心理问题,患者意识到暴食症对自身造成的影响,却无法控制,从而引起郁郁、焦虑、负罪感等负面情绪。
3、同时害怕自己的怪癖被其他人所知,极大地限制了正常的社会人际交往。这种难以摆脱的心理问题如果不正确认识并及时治疗,很可能会直接毁掉一个人。
抑郁症的主要不良影响有哪些呢
1、威胁生命安全
自杀是重度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且自杀死亡率高达15%。所有的抑郁症自杀者都在生前表示,死亡是一种解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说明病情已经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大脑神经,每时每刻都在痛苦的折磨他们,逼得走投无路才选择极端的方式来摆脱。此外,产后抑郁症、孕期抑郁症还会出现杀害婴儿的事件。
2、诱发身体疾病
重度抑郁症会让病人变懒散、孤独、对一切毫无兴趣,从而使得身体的内分泌失调或紊乱,结果就是各种身体疾病的出现,比如便秘、头痛、头晕、胸闷、气短、全身无力、心悸、胃纳失常、体重减轻等躯体问题,这些躯体疾病无疑更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心理痛苦,进而使得抑郁症状加重。
3、心理情绪受影响
重度抑郁症是精神心理疾病,首当其冲的便是患者的心理情绪受到影响,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幸福、快乐感从此消失,满心悲观忧郁之情,并且伴随烦躁、暴躁、易激惹、焦虑等情绪问题,甚至还会出现轻微的幻想症状和恐惧症状,给患者的心理健康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4、剥夺社会功能
重度抑郁症会导致患者思维、精神出现障碍,进而剥夺基本的社...
双向抑郁症的表现
双向抑郁症,又称躁狂抑郁症(躁郁症),是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兼有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两种主要表现,可在同一病人间歇交替反复发作,也可以一种状态为主反复发作,具有周期性和可缓解性,间歇期病人精神活动完全正常,一般不表现人格缺损。
躁狂症的典型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敏捷奔逸,精力过盛,活动增多,但有时又具有易激惹性。
抑郁症的典型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脑力疲乏精力不足,言语动作减少,消极悲观。 大多数双向抑郁症患者处于抑郁期的时间比处于兴奋期的时间要长。双向抑郁症患者的心情在两极间变化并不遵循一定的模式,躁狂之后也不一定就会抑郁。也可能在出现躁狂症状之前经历多次抑郁。心情变化可能在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完成。
最好去医院确诊治疗。抑郁症是心理疾病中自杀率最高的。由于社会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偏见使很多患者不愿就诊,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由于民众缺乏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对出现抑郁症状者误认为是闹情绪,不能给予应有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并且,由于患者思维逻辑基本正常,实施自杀的成功率也较高。据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社会自杀人群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杀者可能生前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只不过没被及时发现罢了。由于自杀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发生的。所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对抑郁症的患者非常重要。
如何预防青少年自杀
自杀是一种“卑贱的勇敢”(黑格尔语),是一种不负责任、不道德的愚蠢行为。但自杀是可以预防的,这需要家庭、社会、个人多方面的努力。
1、解除家庭矛盾和压力
家庭的矛盾和压力可导致青少年发生情绪危机。如父母离异、家庭不睦等。有人研究认为,体验过家庭成员自杀行为的青少年,其自杀的可能性是同龄人的九倍。
2、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有关数据表明,青少年自杀率目前全世界呈增长趋势。我国平均每年有20多万人自杀,其中80%以上是青少年。青少年自杀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危机干预。帮助患者解除心理矛盾,多给予鼓励,使其热爱生活,对前途充满信心。
3、青少年要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力
自杀的心理过程一般为:挫折——虚无感——对现实冷化曲解——绝望——自杀强迫意念——产生自杀行为。
青少年应学习掌握一些宣泄不良情绪的技巧,建立良好的自我防御机制,一旦遭受了挫折,可以改善策略,或降低目标,或重新选择方法、手段,再作尝试;也可以暂时放弃当前目标,从别的方面获得成功来予以补偿自杀是当一个人的烦恼、苦闷、痛苦、失望达到极点后,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现实感到绝望而采取的一种“消极”手段。自杀心理是自杀者从遭受挫折、产生绝望到实施自杀整个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有人将此称为自杀先兆。自杀心理先兆是一种极端亢奋的状态,它表现为一种疯狂的宣泄行为,一般分为身心反应和“动作化”倾向两个阶段。怀自杀心理的人常常表现紧张不安或不悦,生理上也有诸如头痛、恶心、呼吸短促、手脚发麻等反应。由于青少年的情绪具有冲动性、爆发性,因而自杀者往往亦有过强的情绪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