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脑积水宝宝静脉穿刺的特点

脑积水宝宝静脉穿刺的特点

小儿静脉穿刺是脑积水护理工作中一种最常见且技术难度较大的操作,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小儿因脑积水伴 脑萎缩 ,血管脆性大且萎陷不易看清,穿刺失败率高,加之治疗时用中草药头部外敷,头皮静脉大部分被覆盖,配合治疗用的脑细胞活性药及脑细胞营养药需要静滴的疗程长,而使小儿静脉穿刺要反复长期进行,以致对小儿静脉穿刺常用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也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根据肢体浅表静脉的走向及手指触摸有弹性感、沟痕感的特点,提高了小儿脑积水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肢体浅表静脉走向及穿刺方法:上肢浅静脉穿刺常用头静脉、贵脉及它们在手指的属支静脉网,下肢浅静脉穿刺常用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在足背的属支网,在有静脉走行的皮肤处用手指触摸,皮下有滚动的弹性感,或沟痕感,对于小儿头皮穿刺有困难者,可在上述部位进行静脉穿刺。

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上行绕过前臂桡侧缘,上行于前臂掌侧面,在肘窝处借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相交通。头静脉本干则沿肱二头肌外侧缘继续上行最后注入腋静脉。在前臂桡侧桡骨茎突背侧缘处用手指触摸有弹性感或沟痕感处,即可找到头静脉。

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上行逐渐转至前臂的掌侧面,在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与头静脉相交通,贵要静脉本干则沿肱二头肌内侧缘继续上行,最后注入腋静脉。在前臂尺侧、尺骨头背侧缘处用手指仔细触摸有弹性感或沟痕感处,即可找到贵要静脉。

大隐静脉,在足背内侧缘起于足静脉弓径内踝前方沿小腿及大腿的内侧面上升,在腹股沟韧带下方注入股静脉,在内踝前方可摸到弹性感,或沟痕感处,可找到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在足背外侧缘起于足背静脉弓,经外踝后沿小腿后面上升至月国 窝处注入股静脉。在外踝后方用手指触摸到弹性或沟痕感处,可找到小隐静脉。 在穿刺前,首先应熟悉上肢前臂浅静脉及下肢小腿浅静脉的走向特点及体表位置,根据体表位置可先在肢体静脉较清楚的患儿身上反复触摸,体会手感,有静脉走行到皮肤表面的弹性感或沟痕感。

根据解剖特点,在相应静脉的部位可触及明显弹性感时,方可行穿刺。穿刺时对于 肥胖 型血管较深的小儿针头应与皮肤呈约15度角进针,对于瘦型血管比较浅的小儿针头与皮肤呈约10度角进针,进针速度不可过快且要仔细观察是否有回血,见到回血后再向前缓慢进少许即可固定,如果在穿刺进针后感觉到有落空感等确认已进血管,但不见回血,此时不要轻易拔除针头,可向后挤压一下输液管头端或直接用注射器抽吸,若仍无回血,再考虑重新穿刺。

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合适选择用针是关键,对于比较细而不易看清的静脉穿刺,宜选择4~4.5号针头,以免针头直径大于血管,造成刺穿失败。

小儿静脉穿刺部位的准备工作要跟上,如肢体冰冷末梢循环差,造成血管看不清者要用温水浸泡及反复揉搓等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使穿刺部位的血管达到最大限度的充盈,从而有利于静脉的穿刺,对于活动度较大的血管,一定要用手指沿血管纵向绷紧,以防穿刺时滑动。

小儿头皮血管分支多,有些动静脉相伴行,一定要在明确为静脉后方可穿刺,往往动脉可触及转动,而静脉则无转动感,触摸时切勿用拇指,以免与拇指动脉相混淆,如果穿刺时发现回血不止,且液体不滴表明误入动脉,应立即拔除针头,按压止血。

输液完毕后拨针时,一定要按压好穿刺部位,切不可反复揉按,以免形成血肿影响再次穿刺,按压方法是用无菌棉球或棉签在穿刺部位的针眼前方处按压,时间为2-3分钟。

脑积水检查

医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判断婴儿是否患有脑积水,以及脑积水的程度:

1、病史

①先天性脑积水出生时即有症状,如较常见的Dandy-Walk异常(第四脑室孔闭锁、第四脑室扩张、头颅过长或小脑末端形成的囊肿堵塞了颅后窝),有家族史。

②继发性脑积水可有脑炎和脑膜炎史,或生后有颅内出血史。

③多数病童有头大,智能落后,精神萎靡,嗜睡,发育落后和营养不良等表现。

2、体格检查

①头围增大,囟门膨出,颅缝裂开,头颅外形变圆,叩诊有破壶音,颅骨变薄,甚至呈半透明状。额和颞部可见静脉怒张。颅骨透照试验阳性。

②两眼落日状,多数病童有眼球震颤。

③病童常有抽动,或有反复惊厥发作。另外可见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肌张力高或共济失调等体征。

3、辅助检查

①头颅平片:颅腔扩大,颅骨变薄,板障结构稀少甚至完全消失,血管沟浅或不见,脑回压迹可能加深,颅缝分离,前囟增宽,颅与面比例明显增大。

②CT检查:颅腔增大,颅骨变薄,颅缝分离和前囟增大。为对脑积水最直接的诊断方法,可判断脑积水的程度、推测阻塞部位、病因、是否合并畸形,对治疗更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③酚红试验:侧腔室注射中性酚红1m1,2~12分钟内做腰椎穿刺,CSF可见酚红,提示系非阻塞性脑积压水。若20分钟CSF仍未见酚红出现,提示为阻塞性脑积水。

④脑室造影,用过滤的氧气缓缓地注射于脑室内,然后做X线检查,可观察到脑室扩大及大脑皮层变薄。若大脑皮层厚度在2cm以上,并且脑积水能够被解除,提示病童智力可望恢复。同时脑室造影也可帮助确定阻塞部位,或发现颅内肿瘤。

⑤超声波检查:侧脑室波明显增宽、增高。中线波可大于1.5mm,但无移位。

⑥磁共振成像:也是目前理想的诊断方法,可以行三维成像。能更清晰地显示颅内结构,特别是颅底部位的结构,可查出病因与csF被梗阻的部位。

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置管术的禁忌证是什么

患有凝血障碍的病人,在锁骨下静脉或颈静脉穿刺置管手术中出血的危险较小,但不是没有。对于一个凝血状态异常(任何原因)或重度血小板减少(小于20 000)的病人,中心静脉置管与外周静脉穿刺比较可能更安全,并可保持一“长期静脉通路”。同样,当患有慢性阻塞性通气障碍(COPD),肺过度膨胀(肺气肿)和一些呼吸窘迫病人,对于穿刺失误造成的气胸则往往不能很好的耐受。动脉误穿损伤一般不会造成太大危害,除非病人合并有凝血异常或血小板减少。

脑积水治疗

脑积水是一种严重脑病,不及时治疗的话,是会危及到生命的,同时治疗不当可导致出现更多的并发症或是后遗症,对于一些先天性脑积水患儿,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是很高的。那么对于脑积水要怎么治疗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脑积水的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对于早期的脑积水患者或是病情较轻,发展慢的,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主要就是通过治疗来减少脑脊液的分泌或增加机体的水分排出,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A:选择利尿剂治疗,这类药物有不少,如 双氢克尿塞、甘露醇等。

B:进行穿刺放液:如可在前囟或腰椎反复穿刺,以把液体放出。

二、手术治疗,对于脑室内压力较高的患者,或是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还有就是严重脑积水或是已合并有严重功能障碍及畸形者等,要考虑手术治疗,不过手术效果也不一定好的。

手术治疗脑积水的方式有多种,如:

⑴ 解除梗阻手术,也就是进行病因治疗,这是脑积水的首选疗法,尤其是对阻塞性脑积水 患者解除梗阻是最好的疗法,可根据情况选择室间孔穿通术、导水管重建术 、枕大孔减压术等。

⑵ 减少脑脊液形成:对于交通性脑积水,可采用侧脑室脉络丛切除或电灼术治疗。

⑶ 脑脊液分流术,有多种方式,如:

① 脑室与脑池分流 ;②脑室体腔分流 ;③脑室胸腔分流术;④脑脊液体外引流术 ;⑤脑室与输尿管分流术;⑥脑脊液引入心血管系统, ;⑦脑室颈内静脉分流术; ⑧侧脑室一心房分流术;⑨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

以上就是一些脑积水的治疗方法,主要就是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疗法,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一定要注意做好护理工作,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以争取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婴儿双侧脑室增宽正常吗

如果是怀孕期间发现,胎儿还在迅速生长期,胎脑的发育有时会比脑中导水管系统快,脑内产生的脑脊液量明显大于导水管系统的循环能力时,会发生脑室系统的轻微扩张,但是这种轻微扩张会随着脑内导水管系统的发育完善而逐渐消失,而明显的脑积水时,往往表现为一侧或全部脑内充满液体。不要紧张,及时复查。

脑积水指的是脑脊液过多积聚于脑室系统中,脑积水的原因很多,除了脑脊液产生过多,也由吸收障碍或中脑导水管堵塞等引起。某些疾病如颅内出血、感染等,后遗症均可导致脑积水,且脑积水可在孕期任何时段发生。因此在孕中期即使脑发育正常者,也可能在孕晚期发生脑积水,因此,孕期超声检查十分必要。

所谓侧脑室增宽是因为脑室其它组织产生的积液,正常情况下也是有的。只是宽度没有统一标准,有的说不超过0.8cm就是生理性的,有的说不超过1.2cm。但如果胎儿双侧脑室增宽超过15mm,医生就会建议终止妊娠。

目前没有明确避免的方法, 以后再孕的话,可以提前增补叶酸,避免已知的不良的环境

婴儿一般10MM为正常,11-15MM需要严密观测,后期可能会吸收的,15MM以上脑积水的可能性比较大,不过也有不少是好的。即使是脑积水宝宝,出生后也是可以治疗的,很多都可以完全康复的呢!所以妈妈不必太担心了。

胎儿后脑积水是什么

在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包括大脑、小脑及脊髓,这些神经组织都浸润在脑脊髓液当中。脑脊髓液,利用水的弹性及流动来保护神经系统并帮助神经系统的新陈代谢,就是我们俗称的脑水。深入我们的大脑,在颅腔及脊髓腔内有特殊的脑脊髓液循环系统,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及在侧脑室中的脉络丛。脑脊髓液是由脉络丛、所分泌的,它进入侧脑室中,再由Monro孔、进入第三脑室,再经由大脑导水管进入第四脑室,接着便进入蛛网膜下腔及脊髓腔中,再由一些静脉窦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完成整个脑脊髓液的循环过程。

了解过脑髓液的循环过程,我们在为您介绍脑积水,相信您能有更好的理解。胎儿脑积水是脑脊髓液分泌过多或脑脊髓液循环受阻造成脑室系统扩张所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是很重要的器官,如果因严重脑积水影响大脑正常组织的发育,对胎儿将来的成长、智力发展,甚至生命的延续,都会造成很大的威胁。这也是脑积水给很多宝宝带来的危害所在。

脑积水分为先天脑积水和后天脑积水,脑组织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的脑积水称为先天性胎儿脑积水。先天性胎儿脑积水发生率为0.3/1000-0.8/1000,它可能只是单独发生,也可能是先天性畸形症候群中的一部分异常,也有少数是家族性的X性染色体遗传或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病例。造成先天性胎儿脑积水的病因,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畸形,如大脑导水管狭窄、良性颅内囊肿、脑瘤、Galen氏静脉畸形、脊髓膜膨出并有ArnoldChiari畸形等,也可能是子宫内胎儿遭受感染造成,包括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虫感染等,还可能是颅内出血造成。大部分脑积水病症都是因脑脊髓液的循环路径发生阻塞所致,其他情况如脑脊髓液增加过多,脑脊髓液的吸收减少,也会造成脑积水。

在对胎儿后脑积水是什么认识后,胎儿后脑积水时候,缓解上都是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而且严重的话,治疗时间也是比较长,女性都是要进行住院治疗,治疗过程中,女性情绪一定稳定,情绪不好对自身也是没有好处的。

脑积水的临床类型都有哪几种

脑积水的一些类型

(一)急性脑积水

急性脑积水发病快,一般而言,最快者可在数小时内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有的可出现短暂或持久视力障碍。急性发作期,颅内的代偿能力差,较易出现意识障碍,若不及时抢救可发生脑疝而死亡。

(二)慢性脑积水

脑积水发生的速度较缓慢,因颅内尚有一定的代偿能力,同时因骨缝分离、脑组织的退缩和脑室系统的扩大,使颅内容纳更多未被吸收的脑脊液。随着脑室的进行性扩张,使脑室周围的皮层脊髓束的传导纤维牵拉受损,出现步态和运动功能障碍。

(三)正常颅内压脑积水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是一个临床病理综合征,属于慢性脑积水的一种状态,虽然多数系交通性脑积水,但也包括一些不全梗阻性脑积水,如中脑导水管粘连、狭窄与后颅窝粘连等。其特点是脑脊液压力已恢复至正常的范围,但脑室和脑实质之间继续存在着轻度的压力梯度(压力差),这种压力梯度可使脑室继续扩大并导致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损害。正常压力脑积水实际上是一种间歇性高颅压性脑积水。颅内压在病程中时有波动,或加重,或缓解。

儿童也可发生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致脑室进行性扩大,脑白质逐渐受损,但一般无颅高压征象,本病后期则呈代偿性脑积水,脑室停止扩大。

(四) 静止性脑积水

是脑积水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自动静止的一种状态。主要特点是脑脊液的分泌与吸收趋于平衡,脑室和脑实质之间的压力梯度已消失,脑室的容积保持稳定或缩小,未再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

如果怀疑宝宝有脑积水的时候,需要到医院接受哪些方面的检查呢?

1.婴幼儿头颅异常增大,前囟饱满隆起,反复呕吐、哭叫,头颅叩诊呈“破罐声”,双眼球呈“日落征”。

2.头颅B超、X线照片检查示颅腔增大,颅骨变薄,颅缝增宽,囟门扩大。

3.脑超声波检查示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

4.头部CT或MRI检查可见脑室扩大的程度及可测量皮层的厚度,了解阻塞的部位及脑积水的病因。

脑积水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而且还会让整个家庭都蒙上阴影,甚至有的家庭为了给孩子治疗疾病走上了倾家荡产的局面,为了避免造成更多影响,大家需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事项,而且要注意有效的进行调理,有效的稳定患者情绪,避免造成神经功能受到损害,全面进行调理,可以进行脑部ct检查,B超检查。

婴儿脑袋过大警惕脑积水

佝偻病为儿科多发病。因为佝偻病的特点是头大且方,所以见到头大的孩子,家长总以为孩子得了佝偻病,这个分析有时会搞错。头大,要警惕婴儿脑积水。

脑积水的早期并无典型症状,乍一看很像佝偻病。区别它们要注意观察两点:一看小儿头围(从眉间正中点到后脑勺突起处一圈的长度)是否进行性增大;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如有这两大主症,那么,可初步诊断为脑积水。

典型的脑积水很容易和佝偻病区别,脑积水的患儿头大进展快,囟门扩大膨隆,扪之像面鼓,有的颅缝还开大,头皮血管青筋暴露,双眼下视,医生称之为“落日征”。有的还因颅压高而出现频吐、头痛、发呆、抽风和下肢无力等症状。

婴儿为什么会出现脑积水呢?

人的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它们的表面有一层脑水,脑水起着保护和营养脑子和脊髓的作用。脑水由脑室脉络丛分泌循脑室及腔隙的一定方向流动,不断分泌,不断流向脑静脉,每日更新5次半。如果这条通路的狭小处有了阻塞,那么,不断分泌,却排泄不畅,日久天长,脑水越积越多,脑积水就可形成。

婴儿脑积水分先天性、后天性两种。后天性中最常见的原因莫过于化脓性脑膜炎引起的炎性粘连了;其次是外伤或脑血管病血液循环障碍或肿瘤、寄生虫引起脑水通道阻塞。近年脑膜炎日趋减少,后天性脑积水相应减少,倒是先天性畸形相对多见了。如作磁共振,则不仅积水看得清楚,形成积水的原因,如小脑下疝畸形、中脑导水管闭塞、四脑室孔闭锁、大静脉畸形等分辨得明明白白。

先天性脑积水大约40%可自然静止,静止的病例中大约1/3者智力可接近正常儿童。总之,这类患儿要积极求医。

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的并发症

1.硬膜下积液:约30-60%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出现硬膜下积液,1岁以内的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患儿较多见。

硬膜下积液多发生在化脑起病7-10天后,其临床特征是:(1)化脑在积极治疗过程中体温不降,或退而复升;(2)病程中出现进行性前囟饱满、颅缝分离、头围增大、呕吐惊厥、意识障碍、或叩诊有破壶音等。怀疑硬膜下积液时可做透光检查,必要时行B超检查或CT检查,前囟穿刺可以明确诊断。正常小儿硬膜下腔液体小于2ml,蛋白质定量在0.4g/L以下。并发硬膜下积液时,液体量增多,蛋白质增加,偶可呈花农2性,涂片可找到细菌。

2.脑积水:炎症渗出物粘连堵塞脑脊液之狭小通道可引起梗阻性脑积水,颅底及脑表面蛛网膜颗粒受累或静脉窦栓塞可导致脑脊液吸收障碍,引起交通性脑积水。严重脑积水可使患儿头围进行性增大,骨缝分离,前囟扩大而饱满,头皮静脉扩张,叩颅呈破壶音,晚期出现落日眼,神经精神症状逐渐加重。

3.其他:如果炎症累及下丘脑或垂体后叶马克引起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即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引起低钠血症和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加重脑水肿,促发惊厥发作并使意识障碍加重。如脑神经受累可引起耳聋、失明等;脑实质受损可出现继发性癫痫、瘫痪、智力低下等。

小儿静脉输液技巧都有什么

一 用物准备技巧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除备一般静脉穿刺用物外,还应准备如下物品。

①一次性头皮针:选择的原则是根据静脉的大小及深浅、穿刺部位、病人的年龄而定,一般选择4.5~5.5号头皮针。

②剃毛刀:用于剃除穿刺部位毛发。

③小枕:垫于头颈部。

④小号及中号弹力网状绷带:用于穿刺后固定针头。

⑤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吸0.9%氯化钠注射液(连接头皮针进行穿刺):用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⑥小毛巾:因小儿血管较细小,可准备用于热敷穿刺处的小毛巾。

二 病儿准备技巧

(1)穿刺前,应检查病儿衣着情况,不能穿过厚的衣物,因新生儿、小婴儿头颈部相对较短,当病儿穿刺处于仰卧位时,衣着过多,病儿的头部会悬空,穿刺时病儿头部左右摆动时,头部将会失去支撑点,而变得不稳定,不仅病儿感觉不舒适,而且穿刺时血管容易被刺破。

(2)准备1块干燥、柔软的小毛巾衬垫在病儿背部的皮肤与衣服之间,因穿刺过程中,病儿哭闹,大量出汗,背部垫小毛巾可保护病儿的衣服不被汗湿,防止更换衣服带来的麻烦。行头皮静脉穿刺时尽量给病儿穿上胸前开扣的衣服,以避免给病儿更换衣服时,从头顶脱除衣服时可能将头皮针拔出的危险。

(3)穿刺前,病儿不能进食过饱,以免穿刺过程中病儿啼哭、呕吐,胃内容物误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可给病儿进食少量温开水或橘子汁,以防止病儿在穿刺过程中哭吵而导致声音嘶哑。

(4)穿刺前病儿往往啼哭,穿刺的最佳时机是小儿刚啼哭时。此时头皮静脉充盈,容易穿刺。对于长期头皮静脉穿刺,血管不易选择的病儿,可选择在病儿轻微啼哭的状态下进行。但若啼哭时间较长,皮肤潮红掩盖了血管走向,增加穿刺难度,应让家长哄一会儿,待病儿不哭时,隔3~5分钟再穿刺。

(5)穿刺部位皮肤准备 用剃毛J[J剃除穿刺部位周围约5cm2:范围的毛发,为穿刺后固定做准备,毛发剃除时注意防止剃破头皮,造成感染。

为了避免剃破病儿头皮,还应掌握以下技巧:首先用温水或75%乙醇将穿刺部位周围的皮肤浸湿,让助手扶好病儿的头部勿左右晃动,操作者左手固定头部,右手小拇指及手掌尺侧紧贴病儿头部做支撑点,大拇指、示指、中指持剃毛刀,与皮肤平行的方向轻轻地剃除穿刺部位的毛发,对皮肤表面不平整的病儿,更要把握力度和角度,避免刺破皮肤。

三 选择血管技巧

1.头皮静脉穿刺时,首先要鉴别动、静脉 动脉触之有搏动感、较粗,外观呈紫红色,较充盈,管壁较厚,不易被压瘪,易滑动,穿刺后回血快,血色鲜红,液体注入时周围组织呈树枝状立即变白,甚至出现局部搏动;而静脉触之无搏动,啼哭时充盈明显,外观呈浅蓝色,管壁较薄,易被压瘪,较易固定,不易滑动,液体滴入顺畅。

2.促进静脉显露技巧 头皮静脉穿刺时应选择充盈好、弹性较好、不易滑动且较粗直的静脉,对于皮肤黝黑、长期静脉输液显露不清的静脉,可采用拇指推压的方法。穿刺者以左手拇指、示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皮肤,右手拇指置于静脉走行方向自左向右横向推压该处皮肤(推压时稍用力)反复数次,直至局部出现一段长约1.5 cm的充盈血管时迅速穿刺。

3.肥胖儿童 常常在头皮边缘才有细小静脉显露,因此,选择血管时应沿着发际耐心寻找,仔细辨别毛细静脉的走行,必要时可用75%乙醇棉签反复擦拭数次头皮静脉部位皮肤,刺激血管充盈扩张。

4.脱水的小儿 按解剖位置用示指触摸静脉,绷紧头皮,局部皮肤上出现一条浅形的凹沟即血管,该部位血管进针感觉好,回血率高,易于穿刺成功。

5.头皮静脉选择技巧 护士在穿刺前必须保持冷静、沉着,要熟悉病儿的病情及头皮静脉的解剖位置。小儿常选用的头皮静脉有额正中静脉、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枕后静脉及其属支等。其中颞浅静脉始于颅的顶部和侧面的静脉网,其外耳门前方,可摸到颞浅动脉的搏动,颞浅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是头皮静脉输液的最佳部位。耳后静脉位于耳郭后方,较为固定,且较粗直,显露清楚,也是穿刺时优先选择的血管。

四 穿刺技巧

1.选择合适的光源 头皮静脉穿刺时,光线应充足,但应以不刺眼为度,以免过于耀眼的光线导致反光,造成血管选择困难,一般夜晚以60w日光灯为宜,白天尽量选择在自然光线下穿刺。光源应从穿刺部位前方或左侧方向射入,避免直接照射穿刺点,造成反光,影响穿刺效果。

2.摆放合适的体位 让病儿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将枕头垫于肩背部,使头稍往后仰,充分显露穿刺部位,助手或家长位于穿刺者左侧,协助固定小儿躯干、四肢、头部,以避免病儿头部左右摇摆,身体上下扭动。操作者立于病儿头顶,为保证穿刺时手部力量的稳定,穿刺者可坐于高矮合适的凳子上进行穿刺。

3.选择好皮肤消毒剂 静脉输液穿刺消毒时,常选择聚维酮碘消毒、75%乙醇脱碘的方法。但头皮静脉穿刺时,只单纯选择乙醇消毒2遍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显示穿刺部位,因聚维酮碘消毒后遗留在皮肤上的色素影响血管的显露,而且75%乙醇有一定的刺激血管扩张的作用。

4.选择良好的进针点 选择易于固定、针柄可架空的进针点,在血管最清晰处向后移0.2~0.3 cm,让针尖在血管最清晰处刺入血管,同时要注意保护血管,为下次穿刺做好准备。

5.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因小儿头皮静脉细小,对有一定穿刺难度的头皮静脉,可以采用“一压、二温、三穿刺、四回抽”的方法穿刺。

(1)一压 即用左手示指或中指在穿刺静脉的向心方向,离穿刺点3—4 cm处压住穿刺部位,拇指、示指相对推压数次,以充分显露血管,但松紧要适宜,过松时血管易随皮肤滑动,过紧时易压瘪血管,降低穿刺成功率。

(2)二温 即以50℃左右的热毛巾对选定的穿刺部位进行局部热敷3-5分钟,使血管充盈扩张。

(3)三穿刺 右手拇指、示指前后夹住针柄或拇指、示指上下夹住针柄,使针尖和皮肤呈60°角,迅速刺人皮肤,针尖刺入皮下后,将针梗放平,用几乎与皮肤平行的角度在皮下移行0.2-0.3cm后刺入血管。

(4)四回抽 将头皮针与抽吸0.9%氯化钠注射液的注射器相连接,在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由助手将注射器活塞轻轻回抽,使在进针过程中处于负压状态,有利于回血的观察。若为一人操作,则在进针前将针管反折后夹于持头皮针之手的小指和无名指之间,待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再快速松开反折的输液管,使输液管在进针过程中处于负压状态。此进针手法适用于儿童,可缩短穿刺时间,减少不适。

6.不同病人静脉穿刺技巧 (1)对血管粗而明显固定者,应以2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活动者,要左手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经皮刺人血管,此法易成功。

(2)脱水病人 由于组织间液量和血容量减少,病人皮肤弹性差,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充盈不良,可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充。穿刺时针尖从正面以25。角快速刺人皮肤,然后减少角度轻轻挑起皮肤,当针梗进入约1/4时。针梗稍向下倾斜,以降低角度,将针尖稍抬起,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

(3)肥胖儿童 穿刺时进针角度稍大一点,穿刺时应选择针头斜面短的头皮静脉针,针尖方向与血管平行,持针要稳,避免碰伤血管壁,这类病人血管管腔细、回血慢,为了使穿刺后易回血,可将调节器置于莫菲滴管下端,以距针头60 cm效果更佳。未见回血时,不要急于退针,可试着向后挤压头皮针管,使头皮针管内形成负压,若仍无回血,却感觉针尖在血管内,可松开调节器试滴,观察局部无肿胀,液体滴入顺畅即可固定。

(4)水肿病人 皮下组织积水及静脉压增高,导致血液回流受阻或减少。表浅静脉不易看到或触及,因此应选择粗血管,沿着血管的走行,用手按压肿胀的组织,将水分暂时挤压到周围组织中,使血管暴露后,消毒皮肤25。角快速进针。

(5)新生儿病人 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少,皮肤柔嫩,所以新生儿的血管比婴幼儿的血管暴露得更清晰,而且弹性差,管腔小,分支多,交错成网状,血管易滑动而不易固定,因此对于一些暴露清晰的血管,以10°角进入皮肤,再挑起皮肤,沿血管方向以5°角进血管,有突破感或阻力消失感时再平行潜行2~3 mm,操作时不可用力过猛,防止穿透血管。对于交错成网状的头皮静脉,以3°—5°角进皮肤,随后挑起皮肤,沿血管方向缓慢以1°-2°角进人血管,这种血管由于充盈度差、管腔小、压力低,所以回血不好,穿刺时针头阻力突然消失后,反折头皮针管回吸即可见回血或用0.9%氯化钠注射液试推少许不见局部肿胀即可判定穿刺成功。

五 固定技巧

小儿头皮静脉相对其他部位虽较易固定,但往往由于病儿不配合,头部晃动较大,或哭闹导致汗多,造成胶布松动引起渗液,因此固定的好坏也是穿刺成功的关键。

1.头皮固定法

行头皮静脉穿刺前应剃净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固定。固定时必须使针头顺血管方向,针柄位置略高于针尖。第1条胶布横贴于针柄处,避免松手后针柄转动方向而使针尖滑落或刺破血管。第2条胶布从针尾处向上交叉固定,不能让针柄架空。第3条胶布在针头前方加固固定,同时将头皮针管以小弧形盘在一侧,弧度要小,以不打死折为宜,弧度过大,易使小儿手指套入抓脱针头。第4条胶布将硅胶管固定在针头的旁侧、耳郭或颈后,防止其在针尾处摆动,摩擦挤压针头,致使针尖刺破血管发生渗液,同时可以避免因不小心碰触或被小儿拽出针头。如果小儿哭闹,满头大汗,应把汗液擦干,再贴胶布,以免胶布不黏。也可选用胶布将针头环形固定头部1周。

2.耳郭固定法

耳郭因汗腺极小,出汗极少,即使炎热酷暑、病儿哭闹不安时,也难见出汗,且耳后无毛囊,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不能达到耳郭皮肤表面。因此,皮肤表面无皮脂以及由皮脂汗液共同形成的薄膜,胶布易固定。另外,头皮针塑料管弯曲固定于近侧耳郭,此种固定法根据力学原理,可使针头免受外力牵拉,不易脱出,并且此固定法可以使输液管置于病儿脑后或一侧,避免输液管在病儿面前晃动,减少病儿对输液的恐惧感。

3.弹力网状绷带固定法

头皮针穿刺好后,将弹力网状绷带撑开,从病儿前囟区中心套人,网状绷带上端撑头顶及前额,下端撑下颌,两侧露耳郭,使头皮针穿刺部位于网状绷带固定范围内,调整位置至病儿舒适。对头颅较大病儿,也可将弹力网状绷带下端沿枕后固定,以减少病儿不舒适。

在对小儿静脉输液技巧认识后,进行小儿静脉输液的时候,都是要根据以上方式进行,而且输液过程中,如果孩子身体出现不舒服情况,需要立即进行说明,避免对孩子身体有太多影响,这点家长也是要注意的。

脑积水如何分类

对脑积水的分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

一、依据病理分类

依据病理分类,一般可划分为:梗阻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外部性脑积水三大类。

(一)梗阻性脑积水

梗阻性脑积水是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使脑脊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或小脑延髓池)的通路发生障碍所引起的病理现象。其特征是脑脊液过多的积聚,导致脑室扩大,颅内压增高,可伴随继发性脑实质萎缩。

在梗阻性脑积水中,可见先天性病理形态学、病理生理学的改变及后天性病理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改变。先天性病理形态学改变常见有:①中脑导水管畸型(如真正狭窄、间隔、分叉等);②dandy-walker综合性(路氏孔与马氏孔缩窄);③占位性病变(如囊肿、肿瘤、血管畸形);④arnold—chiari畸形。

其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由于在胚胎发育期间,感染源在脑实质和室管膜内,或有部分在脑膜内形成炎性浸润,致使脑脊液从脑室流向基底池的通路障碍(孔道狭窄或闭锁),或在妊娠期患维生素缺乏,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低下,以及其它有害因素影响,致使胚胎在发育形成过程中出现异常。根据原苏联学者的研究,在胚胎发育4个月前就存有生理性脑积水,缺乏马氏孔和路氏孔。当胚胎发育到4个月以后,上述孔道的开放,使除侧脑室外其它脑室的生理性积水很快消失,由于脑脊液从侧脑室流入第三脑室较为困难,侧脑室的生理性积水消除缓慢,因此,梗阻性脑积水可能在以下情况下发展起来:①生长发育过程停滞,或正中孔和侧孔缺损;②中脑导水管内的室管膜层生长过度,阻塞了它的腔隙;③透明中隔退化停滞或停止,掩盖了室间孔,这种先天性脑积水往往伴随各种各样的发育缺陷,如胼胝体缺如、小脑发育不全、巨脑回等。在后天性病变中常见有:①中脑导水管狭窄(如胶质增生);②脑室炎性病变(如脑室炎);③占位性病变(如囊肿、肿瘤),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由于脑室和中脑导水管室管膜的炎症而发生脑脊液通路被肿瘤、结核、囊尾蚴、包虫囊肿、外伤性或炎症性瘢痕、动静脉瘤、出血性小脑浸润压迫阻塞所致。在颅脑损伤的急性期,脑脊液循环受阻及伴随而来的脑积水,有时是因凝血块(由于脑室的严重出血或脑内出血灶的血块破溃)所引起的,此种病例常有中脑导水管受阻致大脑半球脑水肿逐渐加重。

梗阻性脑积水常常伴发积水性脑水肿,这种类型的脑水肿实质上是由于脑室来的大量脑脊液浸润萎缩的脑组织,使之含有过量的组织液所致。梗阻性脑积水可呈急性经过,也可发展为渐进型。同时,按其病理过程亦可区分为进行期和稳定期。

(二)交通性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的吸收不良或分泌过多及排泄障碍所引起的病理现象。在交通性脑积水中,也有先天性的病理改变和后天性的病理学改变。先天性病理改变常见有:①arnold-chiari畸形;②脑膨出;③软脑膜炎;④蛛网膜颗粒先天缺如;⑤蛛网膜颗粒发育迟滞。后天性病理改变常见有:①软脑膜炎;②脑出血;③占位性病变(如囊肿、肿瘤,尤其是累及软脑膜者);④扁平颅底。

交通性脑积水中脑脊液流动阻滞发生于脑室之外,无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内流通的机械性障碍,脑室系统与蛛网膜下腔可以自由交通,但脑脊液的吸收率远远低于生成率,故常将交通性脑积水又称功能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常见的原因是脑脊液吸收过少,如颈静脉血栓、硬膜窦血栓形成、上腔静脉阻塞、高流型avm、乙状窦狭窄、颈静脉孔狭窄、颅底畸形、上矢状窦旁蛛网膜颗粒发育不良、蛛网膜颗粒重吸收能力下降,或arnold—chiari畸形,以及白血病、淋巴瘤、髓母细胞瘤引起弥漫性脑膜浸润,均会导致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在交通性脑积水中,脑脊液生成过多比较少见,若发生者,多因脉络丛增生、脉络膜乳头状瘤等所致。

(三)外部性脑积水

外部性脑积水,是交通性脑积水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年龄依赖性和自限性病症,临床以不明原因的抽搐或(和)头围异常增大,影像学检查以蛛网膜下腔增宽,前半部球间裂隙增宽,伴有或不伴有轻度脑室扩大为其特征。国外文献又称其为 “假性脑积水”。临床可分为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和继发性外部性脑积水。

1.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 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抽搐或(和)头围异常增大,ct改变符合外部性脑积水特征。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原因还尚不清楚,可能与蛛网膜颗粒的发育滞后、发育不全或功能低下有关。

2.继发性外部性脑积水 继发于脑缺氧、硬膜下血肿、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以及颅脑外伤后具备上述特征者。

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的发病机理目前亦不十分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与蛛网膜颗粒发育迟缓,吸收脑脊液的功能发生障碍有关。继发性外部性脑积水主要是因脑膜炎、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使蛛网膜发生粘连、肥厚、增生,形成蛛网膜机械性梗阻或炎症性改变而影响脑脊液的吸收。

二、依据病因分类

依据病因分类可划分为创伤性脑积水,耳源性脑积水,感染性脑积水,占位性脑积水,出血性脑积水等。

(一)创伤性脑积水

创伤性脑积水系指患者颅脑外伤后,颅内异物及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而阻塞了脑脊液的循环通路或蛛网膜下腔受损引起的脑积水。此型脑积水均发生在严重脑创伤之后,有急、慢性之分,发生率为0.7%~8%。急性型见于伤后2周之内,最快发生在伤后1~3天内,是由于血凝块堵塞脑脊液循环通道,如室间孔、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出口、基底池等(阻塞性脑积水),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粘连及纤维变性,妨碍脑脊液吸收(交通性脑积水)所致。慢性型多见于伤后3~6周,或迟至6~12个月,迟至1年以上者少见。

(二)耳源性脑积水

耳源性脑积水,顾名思义是指耳部疾病引起的脑积水。耳源性脑积水多发生于6~14岁儿童,成人偶有发生。耳源性脑积水常有以下临床特征作为诊断依据:①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史;②有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和体征:如头痛、恶心、呕吐等,但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③眼底改变:视神经乳头水肿,常伴有出血渗出;④脑脊液变化:压力增高,可高达300毫米水柱。常规检查及生化测定正常;⑤脑室造影术:可以排除脑脓肿;⑥脑穿:耳源性颅内并发症,近年来临床越来越不典型,所以凡是有脑脓肿可疑的均应试行脑穿。根据临床特征,诊断是不难的,但应与脑膜炎、脑脓肿相鉴别。

(三)感染性脑积水

感染性脑积水常见有颅内结核感染和寄生虫感染,临床上常见的有结核性脑积水和寄生虫性脑积水。

1.结核性脑积水 结核性脑积水是结核性脑膜炎的晚期合并症。本病各年龄段均可见到,最常发生在3岁以内的婴幼儿,一旦发生脑积水,多提示已进入结核性脑膜炎晚期,呈现明显颅压增高及脑积水现象:呼吸不整或变慢,弛张热,前囟膨隆,颅缝裂开,头皮静脉怒张,喉痉挛,视神经乳头水肿等。因颅底粘连,可出现颅神经症状,如动眼神经麻痹等。如果不积极治疗终止发展,最后四肢松弛、瘫痪、尿潴留,一切反射消失,或呈去大脑强直,临危时可体温骤增,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出现陈-施氏呼吸,终因呼吸及心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自卡介苗普遍接种及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应用以来,本病的发病率较过去明显降低,但如诊断不及时和治疗不当,病死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是减少本病发生的关键。

2.寄生虫性脑积水 寄生虫性脑积水是由颅内寄生虫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而形成的脑积水。在寄生虫性脑积水中,脑囊虫所致者较为多见。虫体常飘浮在脑室内,如若虫体阻塞室间孔或中脑导水管时,便会形成机械性梗阻,脑脊液循环受到障碍而形成脑积水,随着患者体位的变化,若虫体离开堵塞的部位,梗阻自然解除,脑脊液循环恢复。如此反复,虫体呈“离合样活塞”,使脑积水反复发作。

(四)占位性脑积水

占位性脑积水是指由于颅内占位性病变造成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循环障碍而形成的脑积水。

一般来说,脉络丛乳头状瘤刺激脉络丛,使脑脊液分泌过多,出现占位性交通性脑积水。而其它部位的颅内占位性病变大多造成脑脊液循环梗阻,出现占位性梗阻性脑积水。

(五)出血性脑积水

出血性脑积水是指颅内出血造成脑脊液循环、吸收障碍而形成的脑积水。多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①新生儿早发性(产后1周内)及晚发性(满月前后)维生素k缺乏而造成的颅内出血;②早产、产伤、产后窒息等造成颅内出血、渗血;③脑血管畸形(血管瘤)破裂出血;④中风后颅内出血;⑤外伤后颅内出血等。

三、依据脑积水的发展速度分类

依据脑积水发展速度,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脑积水、慢性脑积水、正常颅内压脑积水、静止性脑积水。

(一)急性脑积水

急性脑积水发病快,一般而言,最快者可在数小时内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有的可出现短暂或持久视力障碍。急性发作期,颅内的代偿能力差,较易出现意识障碍,若不及时抢救可发生脑疝而死亡。

(二)慢性脑积水

脑积水发生的速度较缓慢,因颅内尚有一定的代偿能力,同时因骨缝分离、脑组织的退缩和脑室系统的扩大,使颅内容纳更多未被吸收的脑脊液。随着脑室的进行性扩张,使脑室周围的皮层脊髓束的传导纤维牵拉受损,出现步态和运动功能障碍。

(三)正常颅内压脑积水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是一个临床病理综合征,属于慢性脑积水的一种状态,虽然多数系交通性脑积水,但也包括一些不全梗阻性脑积水,如中脑导水管粘连、狭窄与后颅窝粘连等。其特点是脑脊液压力已恢复至正常的范围,但脑室和脑实质之间继续存在着轻度的压力梯度(压力差),这种压力梯度可使脑室继续扩大并导致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损害。正常压力脑积水实际上是一种间歇性高颅压性脑积水。颅内压在病程中时有波动,或加重,或缓解。

儿童也可发生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致脑室进行性扩大,脑白质逐渐受损,但一般无颅高压征象,本病后期则呈代偿性脑积水,脑室停止扩大。

(四) 静止性脑积水

是脑积水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自动静止的一种状态。主要特点是脑脊液的分泌与吸收趋于平衡,脑室和

脑实质之间的压力梯度已消失,脑室的容积保持稳定或缩小,未再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

四、依据年龄分类依据年龄特点,临床上常将脑积水分为婴幼儿脑积水、年长儿童及成人脑积水。3岁以内发生的脑积水为婴幼儿脑积水,3岁以后发生的脑积水,可归属为年长儿童及成人脑积水。

外部性脑积水严重吗

脑积水是指过多的脑脊液在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积聚,如果大量脑脊液积聚在大脑半球表面蛛网膜下腔,则称为硬膜下水囊瘤或硬膜下积液,脑室系统内过多的液体积聚称为脑室内脑积水。小儿脑积水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常伴有脑室系统扩大,颅内压增高及头围增大。

脑积水可以由下列三个因素引起:脑脊液过度产生;脑脊液的通路梗阻及脑脊液的吸收障碍,先天性脑积水的发病原因目前多认为是脑脊液循环通路的梗阻,造成梗阻的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发育异常与非发育性病因两大类。

先天性发育异常

(1)大脑导水管狭窄,胶质增生及中隔形成:以上病变均可导致大脑导水管的梗死,这是先天性脑积水最常见的原因,通常为散发性,性连锁遗传性导水管狭窄在所有先天性脑积水中仅占2%。

(2)Arnold-Chiari畸形:因小脑扁桃体,延髓及第四脑室疝入椎管内,使脑脊液循环受阻引起脑积水,常并发脊椎裂和脊膜膨出。

(3)Dandy-Walker畸形:由于第四脑室中孔及侧孔先天性闭塞而引起脑积水。

(4)扁平颅底:常合并Arnold-Chiari畸形,阻塞第四脑室出口或环池,引起脑积水。

(5)其他:无脑回畸形,软骨发育不良,脑穿通畸形,第五,六脑室囊肿等均可引起脑积水。

非发育性病因 在先天性脑积水中,先天性发育异常约占2/5,而非发育性病因则占3/5,新生儿缺氧和产伤所致的颅内出血,脑膜炎继发粘连是先天性脑积水的常见原因,新生儿颅内肿瘤和囊肿,尤其是颅后窝肿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也常导致脑积水。

儿童脑脊液产生过程和形成量与成人相同,平均20ml/h,但其脑积水临床特点有所不同,儿童脑积水多为先天性和炎症性病变所致,而成人脑积水以颅内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外伤多见,从解剖学上看,脑脊液通路上任何部位发生狭窄或阻塞都可产生脑积水,从生理功能上讲,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的吸收障碍所致,这种脑脊液的形成与吸收失衡,使脑脊液增多,颅内压增高使脑组织本身的形态结构改变,产生脑室壁压力增高,脑室进行性扩大,有人用腰穿灌注方法研究交通性脑积水病人发现,在正常颅内压范围内,高于静息状态下的颅内压,脑脊液的吸收能力大于生成能力,称脑脊液吸收贮备能力,脑室的大小与脑脊液吸收贮备能力无关,而是脑室扩张引起,脑组织弹性力增加,继而产生脑室内脑脊液搏动压的幅度增大,这种搏动压产生脑室的进行性扩大,脑组织的弹性力和脑室表面积的增加与脑室扩张密切相关。

另外,瞬间性脑室内搏动压增高冲击导水管部位,出现脑室周围组织损伤,产生继发性脑室扩大,正常颅压性脑积水主要原因是脑室内和蛛网膜下腔之间压力差不同,而非颅内压的绝对值增高,该类脑积水阻塞部位在脑脊液循环的末端,即蛛网膜下腔,这种情况虽有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相平衡,但是,异常的压力梯度作用在脑层表面和脑室之间仍可发生脑室扩张,如果损伤在脑脊液吸收较远的部位,例如矢状窦内时,脑皮质没有压力梯度差,脑室则不扩大,这种情况表现在良性颅高压病人,此时,有脑脊液的吸收障碍和颅内压升高,没有脑室扩大,上矢状窦压力升高可产生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此时表皮质表面的蛛网膜下腔扩大,这是由于压力梯度差不存在于皮质表现,而是在脑室内和颅骨之间,产生颅骨的扩张,临床上巨颅症的患儿常伴有蛛网膜下腔扩大,有报道儿童的良性颅高压和脑积水多与颅内静脉压升高有关,良性颅高压病人全部为3周岁以上,颅骨骨缝闭合儿童。

在婴幼儿中,即使脑内严重积水,脑室扩大明显,前囟穿刺压力仍在20~70mmH20的正常范围之内,在容纳异常多的脑脊液情况下,颅内压变化仍很小,这与婴幼儿脑积水的颅骨缝和前囟未闭有关,有人认为这种代偿能力对保护婴幼儿的智力有重要意义,也提示婴幼儿脑积水不能以颅内压改变作为分流治疗的指征,脑积水一旦开始则会继发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障碍,另外,多数伴有脊柱裂的脑积水患儿多由于原发性导水管狭窄引起,阻塞主要的部位在第三脑室下部,尤其是出口处,伴随脑室扩张,从外部压迫中脑,产生中脑的机械性扭曲,产生继发性中脑导水管阻塞,这种现象在脊髓畸形和其他原因的脑积水患儿中均可发生,交通性脑积水的儿童在分流一段时间后,由于脑组织本身的变化也会发生中脑导水管阻塞。

儿童健康知识宝宝脑积水怎么办

脑积水一直都是很多家庭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害怕给宝宝日后造成较大的影响,很多家庭为此事夜不能寐。有很多宝宝在出生以后都会出现轻微的脑积水症状,这种情况也急坏了很多年轻的妈妈们。由于对此了解不多,并且不能及时寻找到相关诊疗方式,害怕宝宝受苦,大部分女性只会焦虑的询问,婴儿轻微脑积水怎么办?

首先是非手术治疗,因为孩子的病情是属于比较轻微的,所以不必要一开始就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对孩子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患者可以应用利尿剂,并且经前囟或腰椎反复穿刺放液。其次是手术治疗,其实这种疾病的治疗大部分的时候都有采用手术治疗,很少的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把自身的情况治愈。

手术治疗适用于脑室内压力较高和使用手术治疗失败的患者。最后是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同所进行的手术也是不同的,而主要的方法包括:解除梗阻手术、减少脑脊液形成、脑脊液分流术等,患者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选择。

婴儿轻微脑积水怎么办?上述三种方式希望能够引起家长的重视,除此之外也建议大家一定要对脑积水有详细的了解。脑积水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如果发现孩子有轻微的脑积水以后,一定要及时接受治疗。一般情况下只要能够在发病初期就使疾病得到缓解,是不会给孩子造成任何影响的,并且也无需接受手术。这也是防止病情不断恶化的主要方式,避免情况严重以后,加大治愈难度。

如何保护静脉

合理选择血管 首先选择患者四肢末梢充盈、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由四肢的远端向近端循环使用,避免使用靠近关节、硬化感染的静脉,尽量避免首选粗大血管,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掌握有效穿刺的技巧 娴熟的技术是有效穿刺成功的基础,禁忌试验性穿刺,避免给患者增加痛苦和恐惧,影响再次穿刺效果。经过多年的护理实践,总结出以下穿刺技巧。

促进浅静脉充盈 长期输液患者,如果血管条件差,可以采用热敷、轻拍静脉、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等方法。常用的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1],如1%的硝酸甘油,2%利多卡因,20%山莨菪碱等均能迅速扩张表浅小静脉,血管直径和充盈度增加,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选择适当止血带绷扎位置 传统的止血带绷扎位置在穿刺部位上方约10 cm处。近年来临床实践中发现,止血带绷扎位置在穿刺点上方10~15 cm位置,或扎双止血带时(位置在穿刺点上方分别为10~20 cm处时),止血带压力达到10.7~16.0 kPa。此时既能保持肢体远端良好的动脉压和阻断表浅静脉的回流,又能使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到最佳状态,明显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非握拳穿刺 多年来,行手背静脉穿刺时,一直延续使用握拳法。近年来研究资料认为,静脉穿刺时采用背隆掌空的握怀状手和握指法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具体方法是:行静脉穿刺时被穿刺的手自然放置,术者左手握住患者穿刺手的手指,使患者手背皮肤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被动牵拉绷紧,形成前臂和手背、手背和手指两个弯曲,可克服紧握拳时指掌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进针角度的缺点,又有利于充分显示静脉。

减轻静脉穿刺时的疼痛 首选手背乏神经区,即: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三掌骨所形成的三角区域。另外,进针时针尖斜面略向左倾斜,并使针尖进入皮肤的同时直接进入血管,以减少对皮下组织的切割和撕拉现象,减轻疼痛和组织损伤。

增大进针角度 传统进针角度为15°~30°[2],如果静脉较深,血管较粗,可增大进针角度至40°~60°,以减小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损伤程度。

颈内静脉穿刺术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1.病人取平卧位其穿刺下肢轻微外展外旋,在腹股沟韧带中心的内下方1.5~3.Ocm,股动脉搏动内侧为穿刺点。

2.术者戴好帽子口罩立于病人一侧,消毒局部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于穿刺点处轻轻压迫皮肤及股静脉并稍加固定。

3.右手持注射器向左手示指中指固定的穿刺点刺入,进针方向与穿刺部位的皮肤呈30~45度角、顺应血流方向或成垂直方向,边进针边抽吸缓缓刺入。

4.当穿刺针进入股静脉后,即有静脉血液回流人注射针管内,再进针2~4nHn即可采血或注射药物。

5.若未能抽出血液则先向深部刺入,采用边退针边抽吸至有血液抽吸出为止;或者调整穿刺方向、深度或重新穿刺。

6.穿刺完毕,拔出针头并消毒皮肤,盖上无菌小纱布,局部压迫3~5分钟,以防出血,再用胶布固定。

上面就是对颈内静脉穿刺术的操作步骤是什么的介绍,希望对患者的认识有帮助。颈内静脉穿刺术是一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手术类型,如果必须要实施这项手术,建议患者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手术的效果,关键是大大降低手术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相关推荐

静脉穿刺的部位在哪里

股静脉在股三角区,位于股鞘内,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紧靠股动脉内侧,如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联线,股动脉走向和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股动脉的内侧0.5cm处. 患儿去枕平卧,头向后仰并转向穿刺对侧,必要时肩后垫一薄枕,头低位15°~30°,充分暴露颈静脉。 ??穿刺点掌握在下颌角与锁骨上缘连线中1/3肘肩方向处为最合适 ??操作者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穿刺血管,右手持针,在距静脉最隆起1~2cm处沿血管平行方向进针,见回血固定针头,按要求采集血标本。 ?取血后立即用无菌敷料压迫3~5分钟(有出血倾向的患儿压

脑积水导致头痛

脑积水是指颅内脑脊液容量增加。除神经体征外,常有精神衰退或痴呆。脑积水是因颅内疾病引起的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存量增加,脑室扩大的一种顽症,属中医“解颅”的范畴。 一、头痛的特点 早期头痛不明现,随着脑积水的的加重头痛明显。以钝痛为主,通常在卧床休息较久时加重,早上头痛起床后消失。成人头痛往往伴有其他症状如智能改变、记忆力减退等。当然肿瘤引起的脑积水也具有肿瘤的头痛特点

小儿脑积水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前囟穿刺 于前囟距中线2cm处垂直刺入测定是否有硬膜下积液及慢性硬膜下血肿,如果阴性,则缓慢刺向脑室,每进入1~2cm即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一旦发现有脑脊液流出,立即测定压力及脑皮质厚度。 2.脑室、腰穿双重穿刺试验 同时作前囟及腰穿测定,将床头抬高30°及放低30°。分别记录两侧的压力。若为交通性脑积水,两侧压力可迅速达到同一水平;如为完全梗阻性脑积水,可见两侧压力高低不同;部分梗阻者,两侧压力变化缓慢。

小儿脑积水怎么办

(1)抑制脑脊液分泌药物:如乙酰唑胺(醋氮酰胺),100mg/(kg·d),是通过抑制脉络丛上皮细胞Na+-K+-ATP酶,减少脑脊液的分泌。 (2)利尿剂:呋塞米,1mg/(kg·d)。 以上方法对2周岁以内有轻度脑积水者应首选,约有50%的病人能够控制病情。 (3)渗透利尿剂:山梨醇和甘露醇。前者易在肠道中吸收并没有刺激性,半衰期为8h,1~2g/(kg·d)。该药多用于中度脑积水,作为延期手术短期治疗。另外,除药物治疗外,对于脑室出血或结核和化脓感染产生的急性脑积水,可结合反复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的方

脑积水的临床类型都有哪几种

脑积水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幸福,所以我们应该对脑积水有一定的了解,只有了解了才能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人会出现脑积水,这种疾病会严重的危害到身体,平时大家需要尽早了解这种疾病的存在。以免导致肝肾功能受到影响,而且要注意调节方式,全面的进行保健,并且要注意合理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类型都有哪几种? 脑积水的一些类型 (一)急性脑积水 急性脑积水发病快,一般而言,最快者可在数小时内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有的可出现短暂或持久视力障碍。急性发作期,颅内的代偿能力差,较

胎儿脑积水怎么办

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早期或病情较轻,发展缓慢者,目的在于减少脑脊液的分泌或增加机体的水分排出,其方法有:A:应用利尿剂,如乙酰唑胺、双氢克尿塞、速尿、甘露醇等。B:经前囟或腰椎反复穿刺放液。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脑室内压力较高(超过250mm水柱)或经非手术治疗失败的病例。严重脑积水如头围超过50cm、大脑皮质萎缩厚度在1cm以下,已合并有严重功能障碍及畸形者,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手术疗效不佳。手术方式:⑴ 解除梗阻手术(病因治疗):病因治疗应成为治疗脑积水的首选方法。对阻塞性脑积水来说,解除梗阻是最理

孩子出现“大头症”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出现“大头症”是孩子发育不良,还是“另有其文”甘肃省一个农家妈妈发现自己家孩子出生之后头部巨大。但是孩子出生后很让人省心,也好养。但是因为孩子头大问题让妈妈很担心,孩子出生有六个多月了。晚上睡觉什么也正常,现在就想给孩子做个脑部检查,不知道能不能做?敢不敢做? 宝宝头大,一般可以分为下面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本身孩子头部发育不正常,从而造成孩子头围较大。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先天性出现的,这种头围巨大不会对孩子以后的身体成长造成任何伤害; 第二种情况,孩子颅内高压导致头围增大,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或许孩

脑积水形成原因哪些常见

一、脑积水对脑脊液形成和吸收的影响 脑脊液的产生和吸收失去平衡,是脑积水形成的原因之一。那么,脑积水发生后对脑脊液的产生吸收又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发现,当颅内压为0.01~2.4kpa时,脑脊液仍能正常分泌,只有当颅内压继续升高时,脑脊液形成量才有所减少。因此,对于脑积水的病例而言,脑脊液的每日生成量决定于颅内压力的大小。在颅内压不超过2.4kpa的情况下,脑脊液的生成量一般无多大变化。 在脑脊液的吸收方面,尽管存在着吸收障碍,仍然有不少脑脊液通过不同的途 径被吸收,例如,在脑脊液通路受阻塞以上的脑组织与脑

无创DNA产前检测的优势

1.无创:只需采集5ml孕妇外周静脉血。 2.安全:避免胎儿宫内感染或流产(不做羊水穿刺)。 3.早期:9孕周即可开展检测,最佳检测周期为12-24孕周。 4.便捷:一次筛查一步到位,不用再做羊水穿刺。 5.准确:检出率高达99.9%,准确率达到99.7%。 6.私密:保证对受检者的所有信息保密。 无创DNA检测:静脉取血,无创无痛无感染,让宝宝更安全、妈妈更放松。 无创DNA检测通过采集孕妇静脉血5ml,提取游离DNA检测,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胎儿的安全,对孕妇也不存在任何风险。准妈妈不用再害怕穿刺的痛苦

先天性脑积水的诊断

先天性脑积水要做什么鉴别诊断?根据婴幼儿头颅增大突出等临床典型症状,一般诊断无大困难。检查时,对早期的可疑本症的病儿,定期测量头颅大小,包括周径、前后径及耳间径。正常新生儿头围33~35cm。后囟出生后6周闭合,前囟于9~18个月之间闭合,这些数据可作参考。 为进一步确定诊断,了解脑积水的性质和程度,可进行如下检查: 1、颅骨X线平片可显示头颅增大,头面比例不对称,颅骨变薄,颅缝分离及前、后囟延迟闭合或明显扩大等。 2、头颅CT扫描可显出扩大的脑室系统及脑实质性质,有助于鉴别是否有脑瘤等病。 3、头颅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