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血性黄疸的检查方法
融血性黄疸的检查方法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由于婴儿与母亲的血液不合而形成的黄疸,常伴随有贫血现象。当宝宝出现黄疸时,一定要加以辨别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一旦确定为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需要及时治疗的,以免错过治疗时机造成不好的后果。
当新生儿出现溶血性黄疸,可以采用下面这些方法进行治疗。
1、将宝宝置于波长440nm的光线下,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核黄疸的产生,如果核黄疸以及产生,这种方法也可以让宝宝恢复快些。经这种光线照射后,胆红素被光氧化变成无色物质,从尿和胆汁排出体外。这种治疗简便易行,有一定疗效。
2、与第一种方法有些相似,是将宝宝放入保温箱中,除去衣服及尿布,用眼罩遮盖住眼睛。然后用40W蓝色荧光管7支作为光源,放置在离宝宝身体表面33-35cm处,一个小时改变一次体位和光照面积。不过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补给和护肝治疗。这种方法能够使宝宝黄疸消退,降低血清胆红素。
3、输血。血清中间接胆红素超过一定的值,就需要采用换血输血的方法了。供血者需要进行血液检测,以避免输血后加重病情,同时要避免亲属供血
黄疸型肝炎的检查应该注意什么
黄疸型肝炎就是我们体内的胆红素数量超出了正常值,使得其他的器官受到的黄色渲染的现象,黄疸可以分为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因此,当患者出现黄疸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积极检查判断出到底是那种类型的黄疸,然后在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由此可见,准确地检查出黄疸类型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获取准确检测数据,黄疸型肝炎患者检查化验应该注意一些事项。
针对黄疸型肝炎的检查应该注意什么这个问题,专家指出对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进行检测,如果它们的数值下降就是溶血性黄疸,此时患者需要做溶血性疾病的相关检查,从而找准病因,确保得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生活中有很多因素可以引起黄疸型肝炎的出现,因此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都不相同,如果患者的肝功能正常,肝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转氨酶 (ALT和AST)、碱性磷酸酶(ALP增加,DB/DT在30%-40%之间,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白蛋白(Alb)降低,尿常规可见尿胆红素及尿胆原不同程度的升高,即可考虑为肝细胞性黄疸,这种病情很容易发展为肝硬化等严重的肝病,建议做肝硬化、肝癌等相关的检查。
母乳性黄疸做什么检查
目前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它的病因也不是很明确的,所以目前临床上实验室检测手段确诊母乳性黄疸,是没有明确的相关的一些诊断的标准,但是根据他的临床特点来判断是不是属于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宝宝一般是生长发育是良好的,就是吃奶好,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不影响生长发育,肝脏不大,肝功能正常,没有肝病及溶血的表现,然后他的黄疸是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黄疸升高的一些病理因素,所以母乳性黄疸它的检查,常规的像病理性黄疸检查都是需要检查的,像检测一些感染指标,然后肝功能的一些检查,如果是溶血因素,需要排除一些溶血的指标,还有如果是有家族黄疸的病史,有可能是需要检测一些相关的酶的指标,或者是一些基因的相关性的检查。 母乳性黄疸是需要医生根据宝宝的情况,然后还有宝宝的一些生长发育情况,停母乳黄疸下降的一些情况,来明确是不是母乳性黄疸,实验室指标目前是缺乏的。
血红素高怎么回事啊
临床最常见的情况为血红素偏高,而且它的出现也并不会伴随有某些身体症状出现,很多朋友知道自己血红素偏高,一般都是在体检的时候,那么,针对什么因素会导致血红素偏高,在此为您做出分析:
血红素偏高常见于代偿性的增加比如肺病,心脏病。高原地区居民。生理性的增加比如新生儿,男性造血旺盛。体力劳动。脱水。造血系统疾病,比如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肝在胆红素代谢中具有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其中任何一种或几种功能障碍,均可引起黄疸。检查胆红素代谢情况对测定肝功能,尤其是黄疸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胆红素测定包括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正常值:总胆红素4~19μmol/L、直接胆红素0~7μmol/L,二者之差为间接胆红素。肝脏疾病时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常常反映较严重的肝细胞损害。
胆汁淤积性黄疸时,由于直接胆红素不能由肝细胞和胆管排出,以致血清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在总胆红素中所占比值升高显着;而肝细胞性黄疸时,由于同时有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障碍,以致血清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升高,但升高不如胆淤积性黄疸明显;临床上引起间接胆红素升高的疾病主要有溶血、Gilbert病和旁路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黄疸要进行哪些检查
新生儿黄疸检查1、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主要见于各类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疾病。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小于35%.
新生儿黄疸检查2、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见于各类肝内、肝外阻塞使胆汁排泄不畅,直接胆红素与总比值大于55%者。
除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外,还需进一步检查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亮氨酸氨基肽酶、5-核苷酸酶、总胆固醇、脂蛋白-X等。
新生儿黄疸检查3、肝细胞损伤混合性黄疸。见于各类肝病,表现为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升高,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为35%~55%,检查肝功能可获得异常结果。
如红细胞脆性试验、酸溶血试验、自身溶血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血常规、尿隐血、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血清乳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等。
黄疸贪恋新生儿的原因
黄疸在新生儿中是最为常见的症状,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会有不同程度地出现这一症状。儿科专家说:"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惊慌,可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发展速度做一个初步判断。引起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几种。如果黄疸程度严重、发展速度快,则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健康
母乳性黄疸是因吃母乳而发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诊断:孩子吃母乳,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
应对:出现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
溶血性黄疸可换血治疗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
诊断: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逐渐加重。
治疗: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严重者早期可进行换血治疗。
防感染性黄疸应做产检
感染性黄疸是因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诊断: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若孕妇坚持做产前保健、检查,孩子出现感染性黄疸就会很少。感染性黄疸需送医院治疗。
阻塞性黄疸B超可确诊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
诊断:其黄疸特点是出生后1-2周或3-4周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需到医院治疗。
生理性黄疸一般都不需要治疗。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现象。
诊断: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2-3周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要满月才能消退。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01首先,新妈妈们要知道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不要盲目的给小家伙们用药,这要在医生的检查后才能确定要怎样来给宝宝们治疗。
02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一般是在出生后的两到三天开始的,四到五天的时候会稍有加重,两周之后会自行消退。如果是生理性黄疸,新妈妈们是不用担心的,只要细心的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就可以啦。
03新生儿的病理性黄疸比生理性黄疸要严重。病理性黄疸的引起也是有多方面的,如,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这时候也要因病制宜,大多数采用的有光照疗法,换血疗法等。
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由于妈妈对胎儿的血液产生抗体,而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破坏胎儿的红血球,造成胎儿产生贫血的现象。出生后因为胆红素的量太多,便形成了黄疸。与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产生的黄疸不同,刚出生时就有严重的黄疸,有可能会发生脑性麻痹和幼儿听障等后遗症。
需要说明的一点,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宝宝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所以爸妈们也不用过分担心。
新生儿黄疸原因 新生儿如何检查黄疸
新生儿黄疸原因
1.胆红素生成过多
因过多的红细胞的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常见的病因有: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血红蛋白病。
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
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常见的病因有:缺氧和感染、Crigler-Najjar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Lucey-Driscoll综合征、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3.胆汁排泄障碍
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如同时伴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有未结合胆红素的升高。常见的病因有: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性缺陷病、胆管阻塞。
新生儿黄疸症状
1、发热
新生儿黄疸的时候常常会有急性胆管炎的症状出现,宝宝同时还会有畏寒的症状出现。
2、腹痛
黄疸伴上腹部剧烈绞痛或疼痛者,多见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与钝痛;肝脓肿或肝癌也可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隐痛或胀痛。
3、皮肤瘙痒
黄疸伴皮肤瘙痒者多见于肝内、外胆管梗阻胆汁郁积性黄疸,如胆总管结石、癌肿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复发性黄疸等。部分肝细胞性黄疸者也可伴有皮肤瘙痒,而溶血性黄疸常无皮肤瘙痒。
4、尿、粪便的颜色
梗阻性黄疸时尿色深如浓茶,而粪便颜色可变淡,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似陶土色。溶血性黄疸者尿如酱油色,粪便颜色也加深;而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色轻度加深,粪便色泽呈浅黄色。
5、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恶心与呕吐
宝宝如果还有病毒性肝炎的话,在黄疸出现的时候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
长期厌油腻食物或者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发作者,多为慢性胆囊病变;老年黄疸患者伴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时应考虑系癌肿所致,且常伴有体重呈进行性减轻,甚至发生高度营养不良的表现。
6、消化道出血
黄疸伴有消化道出血时,多见于肝硬化、肝癌、胆总管癌、壶腹癌或重症肝炎等。
7、巩膜及皮肤黄疸的色泽
根据黄疸的色泽可初步判断黄疸的病因或种类。巩膜皮肤黄疸呈柠檬色多提示为溶血性黄疸;呈浅黄色或金黄色时多提示为肝细胞性黄疸;呈暗黄色或黄绿色时多提示为梗阻性黄疸梗阻时间愈长,黄疸呈黄绿色愈明显。
8、皮肤其他异常
如面部及暴露部位皮肤有色素沉着,同时有肝掌、蜘蛛痣或颈胸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腹壁静脉显露曲张等表现时,多提示为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如皮肤有瘙痒抓痕、色素沉着及眼睑黄瘤等表现时,多提示为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患者一般皮肤色泽较苍白。
9、肝脏肿大
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时,肝脏呈轻度或中等肿大,质地软,表面光滑,常有压痛;肝脏轻度肿大、质地较硬、边缘不整齐或表面有小结节感多见于早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者其肝脏多呈变硬缩小表现;肝脏明显肿大或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结节感时,多提示为原发性肝癌。
10、脾脏肿大
黄疸伴脾脏肿大时,多见于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肝癌、溶血性贫血以及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等疾病。
新生儿黄疸检查
1.胆红素检测
是新生儿黄疸诊断的重要指标,可采取静脉血或微量血方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浓度(TSB)。
经皮测胆红素仪为无创的检测方法,操作便捷,经皮胆红素值(TcB)与微量血胆红素值相关性良好,由于此法受测定部位皮肤厚薄与肤色的影响,可能会误导黄疸情况,可作为筛查用,一旦达到一定的界限值,需检测血清血胆红素。
2.其他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在新生儿黄疸时必须常规检查,有助于新生儿溶血病的筛查。有溶血病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减低,网织红细胞增多。
(2)新生儿溶血病
血型包括父、母及新生儿的血型(ABO和Rh系统),特别是可疑新生儿溶血病时,非常重要。必要时进一步作血清特异型抗体检查以助确诊。
(3)红细胞脆性试验
红细胞脆性试验怀疑黄疸由于溶血引起,但又排除血型不合溶血病,可做本试验。若脆性增高,考虑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症等。若脆性降低,可见于地中海贫血等血红蛋白病。
(4)高铁血红蛋白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正常>75%,G-6PD缺陷者此值减低,须进一步查G-6PD活性测定,以明确诊断。
黄疸性肝炎如何治疗
所谓黄疸,是指血清中的胆红素超过了正常范围,常引起巩膜以及其他组织出现黄染的现象,当出现黄疸时,应该首先鉴别黄疸的类型。
首先判断是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还是溶血性黄疸等,要完善肝功能血脂,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以及肝脏的影像学检查的,通过完善这些检查找到发生黄疸的原因,然后再去谈治疗。
总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胆道梗阻引起总胆红素偏高
胆道受阻当人体出现了肝硬化、淤胆型肝炎时,胆道会出现阻塞的情况,这样会导致人体内的直接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出体外,导致胆红素回流至血液中,从而出现总胆红素偏高的现象。
解决方法
阻塞性黄疸检查时一般表现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但间接胆红素不高。
阻塞性黄疸需要解决梗阻,做胆管结石手术等治疗,只有梗阻接触后,胆汁才能正常排泄,黄疸就会消失。
溶血性黄疸引起总胆红素偏高
当人体内的红细胞会大量破坏时,间接胆红素就会升高,一旦超过了肝脏的正常转化能力,就会导致间接胆红素在血中滞留,这种情况被称之为溶血性黄疸,从而引发直接胆红素偏高,这种情况常发生于新生儿。
解决方法
光照疗法
让宝宝躺在光疗箱内,将双眼、会阴和肛门遮盖,其余部分裸露在外。然后用单面光和双面光照射,持续照射2-48小时,但一般不超过4天,直至胆红素降低到7毫克/分升以下就可以停止治疗。
换血疗法
换血对医疗技术要求较高,并且不是每一个黄疸患者都适合换血疗法,而且这种疗法也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所以这种疗法主要用于重症的病理性黄疸患者。
药物疗法
苯巴比妥和地塞米松可以治疗病理性黄疸,但一定要在医生的医嘱下服用。中药方面,以茵陈蒿汤为主。
生理性黄疸检查
血清胆红素测定在生后1周内,均超过34.2μmol/L(2mg/d1)。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值不超过205.23μmol/L(12mg/d1),早产儿较足月儿为重,峰值可达17l~205μmol/l(10~12mg/d1),但不超过256.5μmol/L(15mg/d1)。
鉴别诊断
与病理性黄疸相鉴别,注意观察黄疸出现时间和演变情况,如黄疸出现早,在生后24h内出现,黄疸消退晚,持续不退,或按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再现,或黄疸持续加重等等,均为病理性黄疸表现。临床伴有异常症状和体征的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因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应积极查明原因、积极退黄治疗。
新生儿黄疸检查怎么做
血液检查
溶血性黄疸时,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均降低,末梢血中网织红细胞及晚幼红细胞增加,骨髓象中红细胞系统显著增生旺盛;地中海贫血时,红细胞脆性常降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增多增多增多症时,则红细胞脆性增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时,抗人体球蛋白试验呈阳性反应。
尿液检查
主要是检测尿中尿胆原与胆红素。溶血性黄疸时,尿胆原显著增加而尿胆红素阴性;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胆原增加、正常或减少(视有无肝内胆汁郁积而定),而尿胆红素阳性;阻塞性黄疸时,尿胆原一般减少甚至缺乏(视梗阻程度而定),而尿胆红素则显著增加。
免疫学检查
甲、乙、丙、丁、戊、己、庚型病毒性肝炎的抗原-抗体系统(病原标志物)检测有助于各型肝炎病原学的诊断。甲胎蛋白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时IgM明显升高,且血清内抗腺粒体抗体及抗平滑肌抗体绝大多数可呈阳性。
B型超声波检查
是一种安全、方便、无痛苦、无创伤性且可反复进行的检查,在黄疸的鉴别诊断中已成为十分重要的检查方法,甚至是首选的检查方法。B超显像对鉴别肝细胞性黄疸与阻塞性黄疸颇有帮助。肝外胆道梗阻时,可见到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均表现为扩张,且可见到肿大而表面光滑的胆囊,同时对肝外胆道梗阻的原因、部位等可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血清胆红素测定
1分钟胆红素(l’B)相当于结合胆红素(是血清与试剂混合后于1min时测定的胆红素含量)一般占总胆红素的20%。溶血性黄疸时,l’B/TB的比值一般<20%;而肝细胞性黄疸时,l’B/TB的比值常在20%~60%;梗阻性黄疸时,比值常>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