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成冬季死亡高发人群
老人成冬季死亡高发人群
11月25日,英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一组居民冬季死亡人数数据,去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冬季死亡人数比其他季节多4.4万,其中7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3.6万,老人成为冬季死亡高发人群。
冬季死亡率高是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在今年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另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室外温度每降低1摄氏度,人体收缩压约升高0.19毫米汞柱,舒张压约升高0.12毫米汞柱,这是在针对上海50名高血压患者为期两年的跟踪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针对这一问题,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杨伟宪解释说,首先,冬季温度低,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痉挛,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对于本身就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寒冷天气还可能诱发血管壁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或病情恶化;其次,冬季居民生活习惯容易变化大,对高热量饮食如肉类酒类的消费增加,同时运动量减少,会进一步给人体循环系统带来负担;再次,冬季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刺激人体呼吸系统,加上供暖等因素带来的空气质量问题,可能增加原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等急性发作的机会;最后,冠心病等心功能不好的患者如果感染流感病毒,会加速疾病恶化,导致心衰加重甚至死亡。杨伟宪强调,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烟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及身体免疫力相对弱的老人和小孩,应特别注意冬季疾病的防控。
为什么冬天老人容易死
1、为什么冬天老人容易死
研究发现,室外温度每降低1摄氏度,人体收缩压约升高0.19毫米汞柱,舒张压约升高0.12毫米汞柱,这是在针对上海50名高血压患者为期两年的跟踪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冬季温度低,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痉挛,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对于本身就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寒冷天气还可能诱发血管壁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或病情恶化;其次,冬季居民生活习惯容易变化大,对高热量饮食如肉类酒类的消费增加,同时运动量减少,会进一步给人体循环系统带来负担;再次,冬季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刺激人体呼吸系统,加上供暖等因素带来的空气质量问题,可能增加原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等急性发作的机会;最后,冠心病等心功能不好的患者如果感染流感病毒,会加速疾病恶化,导致心衰加重甚至死亡。
低体温老人禁服药
寒气逼人的冬季,对老年人的健康有一种威胁,若保健不当,可因患老年低体温症而死亡。
所谓低体温症,是指人的体温在35摄氏度以下。据国外调查,秋冬季老年人发生低体温的大约占10%。国内统计资料表明,60岁以上老人,在气候尤为恶劣的冬季,死亡率要比平时高60%。发病的主要原因为:老年人对寒冷的反应低下,体内产热减少,皮肤血管又不能很好收缩,以致皮肤大量热量丢失,体温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
对患低体温症的老年人来说,某些药物是应当禁忌的。如冬眠灵、安定、甲基多巴、阿米替林等,这些药物可抑制下丘脑后部体温调节中枢,促进周围血管扩张,抑制血管收缩,干扰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还可通过降低患者对环境的反应,干扰老年人对寒冷的反应,致使体温降低。故老年人要少用或不用这些药物,尤其是在秋冬季节。
为什么冬季老慢支成为好友
天气转凉了。瑟瑟秋风中,防治各种呼吸道疾病又成为人们的健康话题。秋冬是呼吸病的高发季节,寒冷和感染极易损害人体健康,而老慢支、肺气肿、流感等更是直接威胁着患者的健康。
老慢支肺气肿的危害:COPD患者数多,病死率高,严重影响广大群众健康。在美国COPD已成为第4大死因;1965—1998年间,全美国冠心病、脑卒中、其他心脏病和所有其他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下降59%、64%、35%和7%,而COPD则上升163%。日本2001年的调查表明,40岁以上的人群中,COPD患病率高达6.7%。在我国,15岁以上人群COPD的患病率为3%,全国约有2500万患者;在我国城市人口死因中,呼吸疾病(主要是COPD)占13.89%,居第4位;在农村占2.04%,居第1位;全国每年因COPD死亡的人数达100万,致残人数达500万—1000万。近年来,COPD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仍然呈上升趋势。
老人如何预防流感
老人是流感袭击的重要对象。因此,此群体的预防工作尤其重要。
老年人预防流感要注意以下几点:起居规律;注意天气变化,随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饮食营养丰富,多饮白开水;加强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在流感高发期,尽量少去拥挤的公众场所等等。此外,专家提醒: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主要和有效的方法。人们可到当地医院预防保健科或防疫站注射当年的流感疫苗。
专家认为,老年人打流感疫苗至少有三大理由:
一、减少老年人超额死亡人数。冬季是老年人疾病爆发和住院的高峰期。一般冬季老年人的发病死亡人数也大大高于其他三季,其中流感是导致这些超额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有针对性的接种流感疫苗已成为许多国家老年人的共识。
二、保护个体,抵制传播。专家指出,当流感疫苗接种率达到75%以上时,才能基本控制流感病毒的传播,在我国目前这一目标远远没有达到。有研究报告显示,每接种270名老人可以减少1名老人因流感造成的超额死亡。
三、减少家庭和社会医疗财政开支。从重治疗转向重预防是当前医疗观念的新趋势。疫苗接种的成本效益分析报告指出,每花费1元接种流感疫苗可以节省3-4元的医疗花费。对老年人来说,由于接种流感疫苗,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大大降低,从而更有利于避免因流感引发的并发症带来的住院、家庭成员误工等经济上的损失,也节省了社会医疗财政开支。
据葛兰素史克公司的流感疫苗研发专家说,由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最易受到流感侵袭,而绝大多数死亡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以65岁以上的老人以及儿童是重点保护对象,此外,高危人群如平素体弱者、医务人员应作为重点考虑的流感疫苗接种对象。专家同时提醒,一些有禁忌症的人不适于接种,这些人包括发烧患者、孕妇和对鸡蛋过敏者等
哪些老人容易导致流感
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来说,冬季是疾病的高发期和加重期。这时,机体就需要补充更多食物和能量,以提高耐寒和抗病能力。
对老年人来说,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病、上呼吸道疾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流感是他们冬季健康生活的主要威胁之一。流感对老年人的危害是相当大的,通常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因为病毒进入呼吸道后,会先破坏机体防御能力,可以继发感染,引起肺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哮喘等,还会加重原有的慢性病,如肺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的病情。这些并发症很容易导致老年人发生死亡。有数据显示,患流感后,0-59岁的死亡率为6%,60-69岁的死亡率为12%,70-79岁的死亡率为28%,80岁以上的死亡率为54%,其中因流感引起的死亡94%都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上。
老人春季如何预防流感
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小孩儿和老人是最容易受感染的人群,这两类人群的抵抗力比较低,就很容易早到流感病毒的入侵,那么做好预防流感工作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老年人预防流感要注意以下几点:起居规律;注意天气变化,随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饮食营养丰富,多饮白开水;加强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在流感高发期,尽量少去拥挤的公众场所等等。此外,专家提醒: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主要和有效的方法。人们可到当地医院预防保健科或防疫站注射当年的流感疫苗。
专家认为,老年人打流感疫苗至少有三大理由:
一、减少老年人超额死亡人数。冬季是老年人疾病爆发和住院的高峰期。一般冬季老年人的发病死亡人数也大大高于其他三季,其中流感是导致这些超额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有针对性的接种流感疫苗已成为许多国家老年人的共识。
二、保护个体,抵制传播。专家指出,当流感疫苗接种率达到75%以上时,才能基本控制流感病毒的传播,在我国目前这一目标远远没有达到。有研究报告显示,每接种270名老人可以减少1名老人因流感造成的超额死亡。
三、减少家庭和社会医疗财政开支。从重治疗转向重预防是当前医疗观念的新趋势。疫苗接种的成本效益分析报告指出,每花费1元接种流感疫苗可以节省3~4元的医疗花费。对老年人来说,由于接种流感疫苗,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大大降低,从而更有利于避免因流感引发的并发症带来的住院、家庭成员误工等经济上的损失,也节省了社会医疗财政开支。
老年人打流感疫苗的原因
一、减少老年人超额死亡人数。冬季是老年人疾病爆发和住院的高峰期。一般冬季老年人的发病死亡人数也大大高于其他三季,其中流感是导致这些超额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有针对性的接种流感疫苗已成为许多国家老年人的共识。
二、保护个体,抵制传播。专家指出,当流感疫苗接种率达到75%以上时,才能基本控制流感病毒的传播,在我国目前这一目标远远没有达到。有研究报告显示,每接种270名老人可以减少1名老人因流感造成的超额死亡。
三、减少家庭和社会医疗财政开支。从重治疗转向重预防是当前医疗观念的新趋势。疫苗接种的成本效益分析报告指出,每花费1元接种流感疫苗可以节省3-4元的医疗花费。对老年人来说,由于接种流感疫苗,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大大降低,从而更有利于避免因流感引发的并发症带来的住院、家庭成员误工等经济上的损失,也节省了社会医疗财政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