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

误区1 没症状,不用吃药

大多数早期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才有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耳鸣、颈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即使没有症状,持续的高血压也会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因此,一旦诊断为高血压,就应积极干预治疗。

误区2 血压正常就停药

高血压是慢性病,大多数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难以根治。研究表明,停药后极易造成血压反弹,血压波动幅度过大会增加心梗、脑梗等并发症发生概率。所以,降压药的作用不仅是降血压,还可维持血压平稳,避免更多脏器损伤。

误区3 降压药有依赖性

很多人认为降压药有依赖性,这是不正确的。降压药属于非成瘾性药物,临床上,针对一些因工作紧张、身体劳累或情绪激动而导致的血压升高,也会采用服药治疗,并可依据情况随时停药。但已经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血压需要长期用药物控制,就不能随意停药了,停药后血压会重新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需要按时吃药来控制血压。虽然药物都有副作用,但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不能因噎废食。

误区4 开始不能用“好药”

降压药非抗菌药,不会出现耐药情况。目前,临床公认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好药”是指长效降压药,即口服一次,降压作用持续24小时,可平稳降压的药物。短效降压药物通常只用于突发性血压增高,作用时间短,长期用药易引起血压波动。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哪个适合自己,就选哪个。

误区5 血压高要快速降到正常

一般情况下,血压是缓慢升高的,所以降压过程也要平稳,除了高血压急症外,不可快速大幅度降压,以免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情况发生。一般来说,降压的原则是缓慢、平稳、持久和适度。

误区6 用一两次测量判断高血压

很多人去医院体检,测量血压高,回家自己量反而正常了,这就是因见到医生紧张而引起。其实,判断是否患上高血压,不能以偶尔测得一两次血压偏高为准,正确做法是连续测量非同日的3次血压值,若均高于140/90mmHg,才判断为高血压。提倡家庭自测血压,但自测血压也不要过于频繁,这样会加重焦虑情绪,反而容易使血压不稳定。

误区7 频繁更换药物

虽然,选择一组适当、理想的降压药物并不容易,需要长时间观察和验证。但如果找到了能保持血压稳定不波动,且没有明显副作用的药,就应坚持服用。

误区8 跟着别人经验擅自用药

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有很多分型,每个人身体素质以及基础疾病都不相同,照搬他人经验,跟风吃药很容易产生用药安全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根据处方用药。

误区9 保健品也能降血压

很多老年人迷信广告宣传,认为保健品也能降压,吃药跟着广告走。而实际上保健品的降压功效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盲目使用只会延误高血压的治疗。

误区10 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除了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高血压急症需要静脉点滴用药外,一般的高血压应选择长期服用口服药物治疗,不需要输液。

误区11 血压越低越好

血压是保持身体器官灌注的动力来源,血压短时间内降得很低,超过自我调控能力限值后,将会降低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导致脑血栓。

误区12 不用定期到医院检查

服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即使血压稳定,也应定期到医院复诊,观察药物是否产生副作用,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是否产生不良影响或药量是否相对不足。

高血压治疗中常见误区

第一,发现高血压后只是服药不经常测血压。很多患者认为服药后也治疗了,有没有头晕等症状就需要测血压了,这是很不好的习惯。降压药物是要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的。不仅服药后腰测血压,而且还有经常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测,例如清晨,上午,中午,睡前等。

第二,血压正常后自行减量甚至停药。对于高血压,除了继法性的高血压在治疗好原发病后会恢复正常外大部分的原发性高血压是不可能自行恢复的。所以必须终身服药。

第三,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进行选择多几种的降压药物,而不是增加一种药物的剂量。不同种类的降压药物有协同作用,服药几种降压药物,小剂量的一半不会增加副作用,而服用一种要增大剂量后作用增加小副作用却会增加更多。当然增加的种类要是不同种类的。

第四,尽量选择中、长效药物。中、长效降压药维持时间长,降压引起的血压波动小,更理想。但是中长效的药物价格都比较高,经济不能承受可以用便宜的短效的,平时就要注意规律服药。

第五,降压药平稳。血压平稳很重要,高血压不好,快速的降低血压可能引起重要器官血供不足一样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所以要缓慢降压。对于长期严重的高血压,不要求降到正常。另外,对于年龄偏大的人群,即使没有高血压史,也要经常测量血压。没有头晕等症状不一定没有高血压。很多原发性高血压都是慢慢升高的,人体对这个已经适应 了,所以没有症状。只有在血压突然升高的才会出现头晕等症状。

如何有效控制血压

第一步:

(1)做好降压治疗的准备,了解自己有无其它并发症,如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及心、脑、肾损害或其它相关疾病。

(2)了解血压应控制在什么水平。一般病人:小于140/90毫米汞柱;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病人:小于130/80毫米汞柱(2)学会自己监测血压在家定期监测血压,记录结果,以便与医生沟通。

(3)走出降压治疗的误区误区一:不愿意服药,宁用保健品、降压帽、降压鞋等;误区二:没有症状不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误区三:不按医嘱服药,按广告服药。

第二步:

患者必须要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比如控制体重,避免高盐饮食,避免长期过量饮酒,减压,适当体力活动等。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础。

第三步:

降血压最重要的是24小时平稳降压,避免一天中血压忽高忽低,以免各个器官供血不足。选择药物时要考虑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尽量减少药物的肝肾毒性。

高血压治疗的误区

高血压病大多数采取家庭治疗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方便,但实际治疗过程中却存在不少误区,必须引起重视。

误区之一: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高血压病人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下一定成正比,有些病人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这是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加上脏器官损害程度有时候与血压高低也不一定完全平等。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

误区之二:血压一降,立即停药。病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结果在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而不应断然停药。

误区之三:采用传统的服药方法。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变化最大,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上升2~5千帕,中午过后,血压会自行下降。这种血压变化规律致使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间发生脑中风。(早晨容易发生脑出血,而夜间则容易发生脑缺血。)传统的每日3次的服药方法没有考虑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只是一味地考虑降低血压,结果使清晨时的血压控制不理想,而下午和夜间常使血压偏低,新的服药方法每天清晨醒后1次性服药。可以有效地防止清晨醒后的血压剧烈变化,使血压处于比较平衡状态,因此效果较好。

误区之四:降压过快过低。一些高血压病人希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会使病人感到头晕、乏力,还可诱发脑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

误区之五: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病人的年龄、脏器的功能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降低血压。

误区之六:单纯依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的治疗。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因此,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少盐,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

高血压的治疗存在哪些误区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1.临界高血压不需要治疗:一般来说,成人的血压达到140/90毫米汞柱时,即为临界高血压。这种轻度高血压如果不及时治疗同样会对机体产生危害,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正确的做法:对临界高血压患者除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外,还应在饮食、情绪等方面进行调节,并在适当的情况下选择药物进行治疗,以防止其血压继续升高。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2.用药不规范:很多高血压患者往往血压一下降,就立即停药这种不正确的服药方法会导致血压经常处于升高——降低——升高的不正常状态。血压长期处于这种不正常的波动状态,会严重地损害心、脑、肾等脏器的功能。正确的做法:当患者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时,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所服的药物进行调整,可以增减药物的种类或服药的剂量,但不能随意停药。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3.只注重长期服药:忽视了对血压的定期复查有些高血压患者注意了坚持不断地服药,但由于怕麻烦、或因为经常出差,或因为工作紧张就没有坚持定期地测量血压,这样一来就只能按照原先的剂量服药。这样做不仅会使患者的血压忽高忽低,使患者出现不适感,还容易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对正在使用的药物加速产生耐药性。正确的做法:患者在坚持长期服药的同时还要定期测量血压,并按照血压的高低情况随时调整其用药的种类和剂量。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4.只使用降压药物治疗:而不擅于采取综合有效的办法进行治疗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顽固性疾病,治疗高血压单靠药物治疗不行,而必须采取更为有效的综合性措施,否则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正确的做法:患者除长期坚持服用药物外,还要在饮食、情绪等方面进行调节。比如,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地参加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等。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5.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有些高血压患者或者是由于条件所限,或者是由于不注意血压的测量。特别是一些长期患病的高血压患者,由于对高血压的状态已经比较适应,即使血压明显升高,仍无明显的感觉,由此便认为自己的血压不高,于是便延误了对高血压的治疗。正确的做法: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一般至少1—2周内应测量一次血压。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在哪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对患者的伤害很大,高血压在发生以后,患者一定要积极做好高血压的治疗工作。而在临床上,不少高血压患者,由于缺乏对高血压的了解,以至于没有正确进行高血压的治疗,不但耽误了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同时,也给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沉重经济负担。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讲,一定要警惕高血压的治疗误区。

第一、未治好原发病。临床上,有些高血压患者的是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因为其他的疾病,所引起的高血压,增高血压是高血压的一个症状表现,如果没有将原发疾病治好,就采取单纯的降压治疗,是没有效果的。因此,这一类高血压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一定要重点注意。

第二、用药不当。一般说来,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不同的高血压患者,因为发病的病因和情况不同,治疗也是有一些差别的,目前抗高血压药物种类比较多,机制也比较复杂,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对待每一名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病因、症状不同,继而对症下药,对高血压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

第三、不按照医生的要求去服用。临床上,不少高血压患者经常因为各种原因,忘记服药或者是不按时服药,服药不定时定量,随意增减药物的剂量,有的高血压患者服药一段时间之后,自觉症状减轻或者是消失,就不继续服用了,这样做对身体的健康是不利的,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第四、忽视生活调理,未消除诱因。临床上,引起高血压的因素有很多,让血压控制在理想的水平,不能依靠药物治疗,必须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的诱因,比如生活没有规律,过度的疲劳,睡眠不足,饮食中食盐量过高,吸烟,嗜酒等,如果不消除这些因素,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是很难康复的。

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选择正确高血压的治疗方法,警惕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而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只有这样患者才能早日治愈高血压,摆脱高血压的困扰。

​高血压治疗的六大误区

误区之一: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

误区之二:血压一降,立即停药。病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而不应断然停药。

误区之三:采用传统的服药方法。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变化最大,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上升2~5千帕,中午过后,血压会自行下降。新的服药方法每天清晨醒后1次性服药。可以有效地防止清晨醒后的血压剧烈变化,使血压处于比较平衡状态,因此效果较好。

误区之四:降压过快过低。一些高血压病人希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会使病人感到头晕、乏力,还可诱发脑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

误区之五: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病人的年龄、脏器的功能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降低血压。

误区之六:单纯依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的治疗。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因此,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少盐,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

高血压的治疗存在哪些误区

高血压的治疗存在哪些误区?虽然说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可以对于高血压的治疗还是由不得半点马虎。很多高血压患者以为这个病没有那么严重,不注重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严重影响高血压的治疗效果。那么高血压的治疗存在哪些误区呢?下面就由我们专家为您详细介绍。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1.临界高血压不需要治疗:一般来说,成人的血压达到140/90毫米汞柱时,即为临界高血压。这种轻度高血压如果不及时治疗同样会对机体产生危害,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正确的做法:对临界高血压患者除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外,还应在饮食、情绪等方面进行调节,并在适当的情况下选择药物进行治疗,以防止其血压继续升高。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2.用药不规范:很多高血压患者往往血压一下降,就立即停药这种不正确的服药方法会导致血压经常处于升高——降低——升高的不正常状态。血压长期处于这种不正常的波动状态,会严重地损害心、脑、肾等脏器的功能。正确的做法:当患者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时,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所服的药物进行调整,可以增减药物的种类或服药的剂量,但不能随意停药。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3.只注重长期服药:忽视了对血压的定期复查有些高血压患者注意了坚持不断地服药,但由于怕麻烦、或因为经常出差,或因为工作紧张就没有坚持定期地测量血压,这样一来就只能按照原先的剂量服药。这样做不仅会使患者的血压忽高忽低,使患者出现不适感,还容易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对正在使用的药物加速产生耐药性。正确的做法:患者在坚持长期服药的同时还要定期测量血压,并按照血压的高低情况随时调整其用药的种类和剂量。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4.只使用降压药物治疗:而不擅于采取综合有效的办法进行治疗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顽固性疾病,治疗高血压单靠药物治疗不行,而必须采取更为有效的综合性措施,否则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正确的做法:患者除长期坚持服用药物外,还要在饮食、情绪等方面进行调节。比如,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地参加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等。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5.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有些高血压患者或者是由于条件所限,或者是由于不注意血压的测量。特别是一些长期患病的高血压患者,由于对高血压的状态已经比较适应,即使血压明显升高,仍无明显的感觉,由此便认为自己的血压不高,于是便延误了对高血压的治疗。正确的做法: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一般至少1—2周内应测量一次血压。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6.忽视具体情况:一味地追求血压的正常水平在临床上,大多数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稍高的血压有利于他们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及患者的年龄及自身的情况,而一味地要求将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势必会影响患者的健康。正确的做法: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及心、脑、肾等脏器的功能情况,将其血压降至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使他们的血压降得过低。

以上介绍的就是高血压的治疗误区,希望高血压患者避开这些误区,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治疗。如果您还有其他与高血压有关的疑问,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或拨打我们的咨询电话,专家将为您详细解答。

老人高血压的治疗误区

误区之一:老年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大多数患者都采取家庭治疗的方法。家庭治疗虽然方便 ,但若步入误区 ,就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高血压治疗误区:老年高血压治疗误区之一 :凭感觉服药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测血压 ,仅凭自我感觉服药 ,无不适感觉时少服甚至不服药 ,一旦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就突然加大药量。殊不知 ,血压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 ,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不测血压 ,盲目服药 ,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 ,还可使病情恶化 ,诱发心脑血管疾患。

误区之二 :间断服药有些老年人在服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 ,见症状好转 ,血压降至正常 ,即认为已“治愈” ,便自行停药 ,经过一段时间见血压升高后 ,又再用药。就这样 ,用用停停 ,人为地使血压降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 ,如此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不仅会促使病情恶化 ,而且可使机体产生耐药性 ,不利于进一步治疗。

误区之三 :无高血压症状不服药一些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虽然很高 ,平时却无任何自觉症状 ,由于身体没有其它不适 ,这些人很少服药或根本不服药。从病理学方面讲 ,无症状高血压长期不服药 ,可使病情加重 ,又可诱发心脑血管疾患。

误区之四 :降压过快一些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病心切 ,常常擅自加倍服药或数药并用 ,致使数天内血压大幅度下降。降压过快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脑梗塞等严重后果。

误区之五 :睡前服药有些老年高血压病人喜欢睡前服用降压药 ,认为这样治疗效果会好些。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人在睡眠后 ,全身神经、肌肉、血管和心脏都处于放松状态 ,血压比白天要下降 20%左右 ,如果睡前服药 ,两小时后正是药物的高峰期 ,这样就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 ,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从而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 ,阻塞脑血管 ,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误区之六 :滥用、乱用药高血压按其病情及其器官的损害情况分为三期 ,对各期高血压的治疗用药有所不同。有些老年人患高血压后 ,不按医嘱服药 ,而是按照别人治疗高血压的用药处方用药 ,或者偏信广告的宣传 ,这样就势必出现治不对症、药不对病的情况 ,往往会延误疾病的治疗。

因此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治疗时 ,必须严格遵照医嘱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达到既有效地控制血压稳定又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关推荐

青少年也要测血压

19岁男孩达三级高血压水平 昨日,19岁的大一男生小孙因为总是感觉头晕,到武汉市第三医院进行就诊,该院的心血管内科主任蒋雯医师为其进行检查后发现,小孙的高压为190mmHg,低压为110mmHg。 蒋雯表示,“该男孩血压达到三级高血压水平,属于比较严重的类型,由于该男孩体重160斤,其父亲也有高血压病,不良饮食习惯及家族遗传是致病原因之一。” 蒋雯介绍,我国目前成人高血压患者患者比例高达18.8%,患高血压的人群也是趋于年轻化。发病原因除遗传因素外,还受到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影响,如肥胖、饮食口味偏重、

常见的汗斑治疗误区

常见的汗斑治疗误区有哪些?汗斑也称为“花斑癣”,汗斑疾病虽然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但是,很多的患者盲目的治疗,并不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那么,常见的汗斑治疗误区有哪些?下面就由专家为您详细的介绍。 常见的汗斑治疗误区有哪些? 汗斑的治疗误区一、激素治疗:副作用较大,一旦使用,会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而且长时间使用激素会严重损伤肝脏,肾脏等内部器官。 汗斑的治疗误区二、偏方治疗:偏方治疗虽然可以抑制汗斑的扩散,但是却不能治疗汗斑。如果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不可乱使用偏方治疗,使用不当,还会引发其它的疾病发生。 汗斑

高血压防治的误区

高血压是很常见的病症, 很多的老年人都有这个现象。当下,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3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然而,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存在着不少误区。 1.降血压的药都是理想药 降压不是评定药物疗效的唯一标准,也不是治疗高血压的唯一目的。降压同时还能保护靶器官,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影响脂质代谢和糖代谢,这类药物适合长期服用,才是最理想的药物。除此以外,还要能压制与高血压有协同危害的hcy(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目前唯一同时治疗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的依叶片已经上市。 2.血压降至正常就是治愈 有患者当血压降至

关于治疗高血压误区

高血压是人们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它也是潜伏在人们身边的杀手。高血压患者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经常会陷入一些误区。 1、治病就得靠药 很多的高血压患者太依赖于降压药,觉得只要按时服药就可以万事大吉。降压药确实可以使血压下降,可它是通过改变体内的生理、生化活动来使血压下降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药物对身体会产生副作用了,而且这种被动的治疗还受机体主观因素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情绪激动时,所伴随的血压升高,单用降压药的效果很差,若加上控制情绪,甚至不用药,只要情绪控制即可使血压明显下降。 2、患者保健意识差 经过

小儿高血压治疗措施

具体的预防措施如下: (1)重点预防对象 对血压正常偏高儿童、有阳性家族史者及肥胖儿应作为重点预防对象,定期测量血压。从儿童开始就应加强血管保护,预防粥样斑块形成。若有高血压家族史、肾炎病史以及肥胖的4岁以上儿童,经常头昏、头晕、心慌,家长应提高警惕,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测量血压,以争取早期发现问题,予以合理治疗。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方面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避免超重,并应从婴幼儿时期开始,避免喂哺过量牛奶或总热卡过多。日常饮食避免过多高脂高胆固醇饮食 ,少食精米精面,多食蔬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误区

一问:血压降得越快越好吗? 不是。高血压发展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人体对此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可以逐渐适应,所以除了高血压急症以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能求之过急。如果超出了调节范围,重要的脏器血流量不能保证,反而会造成头晕心悸等不适。 二问:并未明显症状是否需要治疗? 需要。血压的高度与并发症相关,而与患者自身症状不一定相关。即使没有症状,高血压对患者脏器的损害也是持续存在的。必须及时治疗,且要早期治疗。 三问:可以随意选用降压药物吗? 不可以。用药应根据患者病情、血压严重程度、并发症、合并症等进行个

降血压最好的方法

高血压不仅仅只会出现在中老年人的身上,在年青人的身上也是会出现的。不要小看高血压这个疾病,虽然在生活中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这个疾病一旦发病的话,患者的健康是受到严重的威胁。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目前降低高血压最好的办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服用降血压药进行治疗高血压患者应走出不愿意服药、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的误区,积极进行药物治疗。 患者多要长期服药控制,但药物会伤身,所以也要注意减少药物伤害及对药物的依赖,吃药外配合营养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人体血液

高血压治疗方法

1.治疗目的及原则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1)改善生活行为 ①减轻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 (2)血压控制标准 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水平。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

如何避免高血压治疗误区

治疗高血压误区: 误解一:妊娠高血压和普通高血压的关系是什么,是否可以治愈,大部分的妊娠高血压患者在妊娠结束后1~2月,血压就会慢慢下降,不会造成永久的高血压。但少数人因为种种原因,血压没有下降,其中一些是由于这些人本来就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由于高血压初期没有任何的不适感,掩盖了它本来就存在的真相。怀孕期间患了高血压的人,出院以后应定时去医院复查血压,直到血压多次完全正常后。 误解二:高血压虽然不能治愈,但是确实可以控制的,请大家不要相信那些误导病人的广告。因为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很多很复杂,所以,对高血压

治疗高血压谨防入误区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患者都采取家庭治疗的方法,这种治疗方法虽然方便,但实际治疗过程中却存在不少误区,有些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治疗高血压须走出这样的误区。 不测血压服药 许多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平时感觉无不适时少服或不服,一有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就加大药量,殊不知,血压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不测血压,盲目服药,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恶化,诱发心脑血管疾患。 间断服药 有些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好转,血压降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