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人运动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糖尿病人运动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原则:因人而异,量力而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运动方式:快慢步行、室内运动、床上肢体运动、太极拳;身体较好的可以慢跑、跳绳、骑自行车、游泳、跳韵律操等。运动因人而异。

3、运动频率、时间:每周至少150分钟,如一周运动5天,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强度小、节奏慢、运动后心脏跳动不过快、呼吸平缓的一般运动),一般以晚饭后2小时左右进行比较适宜。

4、运动强度:量力而行。尽量避免高强度运动,防止意外伤害。

5、运动前后:运动前最好有5分钟的准备活动,如扭动一下颈、肩、腰,做一下高抬腿;除了散步,其他相对激烈的运动快结束时也要继续做一些放松活动,如行走、慢跑等。一般也应历时5分钟。

运动对糖尿病的好处 糖尿病人运动要注意的事项

运动对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这类糖尿病人运动最好以慢跑,步行,游泳,登山,骑自行车,轻松的球类运动等有氧运动为主。

运动的强度以中等为宜,起初运动时间保持在30分钟左右,以后慢慢增加,运动前要先做好身体检查,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之后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控制好运动量。

注意不要在吃饭前或药物发挥作用时运动;运动前可以减少胰岛素注射量,并且不要将胰岛素注射在准备运动的肢体上。

糖尿病病人运动时注意事项

运动注意事项:

请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计划。每次运动开始前,要注意选择低强度的运动进行热身。每次运动结束前,注意5-10分钟的恢复运动,不要突然停止。应选择和脚、舒适的运动鞋和袜,运动后注意检查脚是否有异常。

运动最好安排在餐后30分钟至1小时。运动量大或激烈活动时,以避免运动中引起胰岛素加快吸收所致的低血糖。如有条件请在运动前后注意监测,以掌握自己的运动强度与血糖变化的规律。请在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以便出现低血糖时能够及时纠正。运动必须与饮食、药物治疗相结合,合理安排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最佳治疗效。运动过程中注意心率变化及感觉,如轻微喘息、出汗等,以掌握运动强度。若出现乏力、头晕、心慌、胸闷、憋气、出虚汗,以及腿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若休息后仍不能缓解,应及时到附近医院就诊。

老年人如何预防糖尿病

①闭眼站立:双手叉腰、闭眼,单脚站立,另一条腿要屈膝,同时脚离开地面,使其小腿靠在站立腿的膝部。站立的时间最好可以超过一分钟。注意:锻炼时需要靠近扶持物,防止摔倒。

②顶着东西走直线:在地面画一条直线,头顶放一本书或者其他物品,沿着直线走,保持平衡不要让东西掉下了,锻炼多了可以逐渐改为圈线。

③做瑜伽:平时可以的话,多做一些瑜伽的动作。比如单腿抱膝式:双脚并拢直立,重心转移右腿,呼气,慢慢抬起左膝,双手环抱左膝并拉近身体,收紧腹肌,尽量将腰背部伸展开,不要含胸,如果可能,尽量将站立腿伸直。保持这个姿势尽量长的时间。呼气,将手脚放回原位。换做另一侧。

老人运动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老人不像中年人那么骨骼的柔韧度下降,稍微不小心摔倒就可能导致残疾,所以说老人运动要注意安全,另外建议老人运动时最好结伴而行,既可消除孤单,又能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运动护理

1.运动类型:糖尿病病人最好选择持续、规律适量的有氧运动,尤其是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应在医生指导下制订运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根据个人兴趣、病情、体力、并发症、既往运动史等进行运动项目的选择,但不宜选择爆发用力、静止用力的项目。

2.运动量与强度:糖尿病病人的运动强度以最大耗氧量的50%~70%为宜,运动时的心率=170-年龄。指导病人运动前准备活动:5~10分钟,为轻微运动,运动通常为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慢跑、游泳、跳绳等。运动后放松活动5~10分钟的慢走,自我按摩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促进血液回流,防止突然停止运动造成的肢体瘀血,回心血量下降,昏厥或心律失常。

3.运动时间指导:病人运动可从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20~60分钟,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共同决定运动量,两者可协调配合每周锻炼3~6次最适宜。

4.判断运动量适度方法:①运动量适应:运动后微汗,感觉轻松、愉快,食欲、睡眠良好,次日体力充沛,有运动愿望。②运动量过大:运动后大汗、头晕、眼花、胸闷、气短,脉搏在运动后5分钟尚未恢复;次日周身乏力、无运动愿望。③运动不足:运动后身体元发热感,无汗、脉搏无变化或在2分钟内恢复。

5.注意事项:相当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往往以饮食及运动治疗为开始。而1型糖尿病患者首先应进行饮食及胰岛素治疗,待血糖控制稳定后再开始运动疗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每次运动尽量避免胰岛素作用高峰期,胰岛素注射部位应尽量避开将要进行运动的肢体,避免胰岛素吸收过快。

6.运动禁忌症:各种急性疾病感染期、心功能不全且活动后加重者,严重糖尿病肾病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糖尿病足病人,严重的眼底病变病者。

糖尿病患者运动不可过度

掌握“度”

病人每日或每周有数日定时进行锻炼,每次时间以持续20~40分钟为宜,这样才能使运动治疗达到“火候”。生理学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运动开始的5~10分钟,达不到降血糖的目的;运动时间20~30分钟,隆血糖的作用最佳;运动时间超过40分钟,虽然血糖可以降低,但血中脂肪增加,会加重糖尿病病情。运动时要以不出现心悸、气促为度。

控制节奏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调整好运动的节奏,在运动前要做简单的热身运动,逐渐加大运动量,使心肺功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运动快结束时,至少要有5分钟的减速调整。

把握时机

有人担心,运动时机掌握不当会诱发低血糖,实际上这不应成为糖尿病病人参加运动锻炼的障碍。但患者在锻炼时应注意时机,如不要在胰岛素和口服隆糖药物发挥最大效应时做运动锻炼。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空腹时运动也容易诱发低血糖,但用药期间,通过一段时间的运动锻炼后,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如果此时减少用药量,上述症状消失且血糖稳定,则应认为是运动增加隆糖疗效。

因人而异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在血糖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之前,不要参加运动锻炼;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虽然不禁忌运动锻炼,但也以散步、一般的步行锻炼为安全;有视网膜病变的病人,运动量不能过大,以免诱发眼底出血;若有心、肝、肾、肺功能不全或急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运动当属禁忌之列。

哪些糖尿病人不适合运动

体育锻炼有益于糖尿病病情控制,然而经常有病人因锻炼不当,导致病情变化。糖尿病护理专家指出,八种情况下不宜进行运动,运动后别忘检查双脚。

"运动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改善脂类代谢,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心肺功能,同时还给病人带来生活的自信心和乐趣。"专家指出,然而,当出现血糖过高或过低时,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急性感染、心功能不全、心率失常、严重的糖尿病肾病和眼底病变、心脑梗塞急性期、血压过高八种情况下,糖友不宜进行运动。

糖尿病病人运动有讲究,要注意从静止到运动,身体需要逐步适应,根据个人体质、年龄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适当的运动量。用心率来衡量运动量是比较简单的方法,比较适宜的运动时心率为"170-年龄",例如60岁的病人,运动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10次,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

有些老人爱饭后散步,但切忌操之过急,应在餐后30分钟至1小时再出门散步。运动要选择合脚的运动鞋和棉袜,运动前、中、后注意饮水,运动后仔细检查双脚,发现红肿、青紫、水泡、血泡、感染等应及时处理,以免引发糖尿病足等并发症。运动后不要马上说话,也不要立即洗澡。

"糖友容易发生低血糖,运动前后一旦血糖低于3.9mmol/L,就要特别注意。"戚以勤表示,如果当天运动量比平时要大,请注意监测血糖和准备些含淀粉的食物,可随身携带方糖、水果糖等"小个头"糖果和饼干,以防发生低血糖。独自出门锻炼要随身携带急救卡,以便应急情况下寻求帮助。

糖尿病锻炼注意事项 注意运动频率

糖尿病人运动的频率要控制好,一般一周运动5次为宜。而且如果是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最好能每天运动1次。如果是运动中时间间歇超过3天的话,之前运动的效果、累积作用就会减少。

怕得糖尿病 去运动

运动本身对糖尿病治疗的好处是很多的,第一,通过运动治疗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因为2型糖尿病跟胰岛素抵抗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增加糖的利用,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提高。第三,运动还可以通过改善循环和代谢,对胰岛的b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另外,运动能使人心身愉悦,为其战胜疾病增加信心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通过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可以防治并发症的进一步发生和发展。因而,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不可忽视的一种方式。

糖尿病人运动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原则:因人而异,量力而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运动方式:快慢步行、室内运动、床上肢体运动、太极拳;身体较好的可以慢跑、跳绳、骑自行车、游泳、跳韵律操等。运动因人而异。

3、运动频率、时间:每周至少150分钟,如一周运动5天,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强度小、节奏慢、运动后心脏跳动不过快、呼吸平缓的一般运动),一般以晚饭后2小时左右进行比较适宜。

4、运动强度:量力而行。尽量避免高强度运动,防止意外伤害。

5、运动前后:运动前最好有5分钟的准备活动,如扭动一下颈、肩、腰,做一下高抬腿;除了散步,其他相对激烈的运动快结束时也要继续做一些放松活动,如行走、慢跑等。一般也应历时5分钟。

虽然,运动可以增强体魄,但是糖尿病患者的体质比较特殊,要选择什么的运动一定要向医生咨询。因为不正当的运动也会致使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的,所以无论做什么都有利也有弊。

相关推荐

糖尿病人运动注意事项 注意运动穿着

糖尿病人在进行运动的时候,注意选择穿着。一般衣物以舒适、吸汗、透气、宽松为宜,特别是在鞋子选择上,避免鞋磨脚。另外天气寒凉的时候注意保暖,以免着凉。

糖尿病人运动时注意事项 运动时间巧掌握

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应坚持3-4次中低强度运动;饭后1-2小时左右开始运动,因为此时血糖较高,运动时不易发生低血糖;从运动前准备活动到运动后恢复整理,每次运动应持续30-60分钟;在达到理想的运动强度后应坚持20-30分钟,这样才能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血糖高时不运动

过量运动危害糖尿病人: 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进行运动,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是不适宜进行运动的。运动适度,不过量运动,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及老年患者,运动量过大可能导致低血糖,甚至造成脑供血不足、昏迷等严重后果,反复的低血糖可能诱发心梗等不良后果,甚至造成死亡。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方案应该个性化,不同的患者应根据体质差异,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和强度。老年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中青年糖尿病患

糖尿病饭后多长时间运动 糖尿病人运动的最佳时间

糖尿病人运动锻炼的最佳时间应该选择下午,而不是早晨,因为血糖有昼夜波动的规律,这一规律显示早晨为血糖最低值,而且早晨如果气温比较低的话,遇到冷空气刺激还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病等并发症,如果是锻炼完再进食早餐,还容易引起血糖波动。

糖尿病人运动注意事项 注意运动时间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时间也控制好,一般说来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运动为宜。Ⅱ型糖尿病人糖代谢紊乱是以餐后血糖明显升高为主特点,餐后进行运动能够起到很好的降低血糖,缓解病情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

运动前的注意事项 首先应根据个人情况决定运动方式、时间和运动量。糖尿病患者运动方案在实施之前,最好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包括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心电图、眼底、肾功能等检查。有时心功能检查也有必。患者与医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请医生制订合理的运动计划。所有接受运动治疗的糖尿病人,都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检查。 如果是老年人或者肺病患者,有条件的应加测肺功能、测血压、查眼底,有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或眼底有出血等病史的,则不应参加运动,如运动后血压上升,眼底出血或心肌缺血,应停止或减少运动运动

适合糖尿病人运动

尿病是常见的一种疾病,糖尿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一般患上了糖尿病是很难根治的,很多糖尿病的患者都害怕运动,其实有很多适合糖尿病的运动。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也称耐力运动),这是一种可以增强呼吸、心血管功能,改善新陈代谢,纠正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的锻炼方法。通常采用的有氧运动有步行、跑步、骑自行车、爬山、登楼、划船、游泳等。 糖尿病患者年龄较大、体质较差时宜进行运动强度小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如果能在优美的绿化环境中进行,自然的气息更有益于身心健康。行走时应全身放松,眼观前方,自然

老年糖尿运动指导

1、糖尿运动保健时的着装 应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服装。夏天以舒适透气棉质衣服为好;潮湿天气宜选择多层防潮外套,能较好的抵抗湿气:寒冷天气选择多件薄的衣服,比臃肿的外套具有更强的保热能力,而且运动时觉得热时可随时脱掉外衣;足底病变者足部皮肤增厚感觉迟钝,运动穿棉质袜子,鞋子选择鞋面透气好、鞋底柔软、宽松的运动鞋或胶底布鞋。 2、老年糖尿运动保健的方式 应指导糖尿病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方法。糖尿病患者当病情稳定时可从事任何运动。最适合老年病人运动是持续、有规律的有氧运动,比如:

心脑血管病人运动方法

高血压患者;适当运动有助于高血压病的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可选择体力负担不大,动作简单易学,不过分低头弯腰,动作缓慢有节奏、竞争不激烈的项目,并量力而行,由简单到复杂。 但运动治疗是高血压病治疗的辅助方法,不能替代药物。如果患者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晕眩、头痛、恶心、呕吐、明显的心绞痛等症状,暂停运动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与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一样重糖尿病者最好选择有减重作用的运动,健走是最理想选择。运动时间最好在饭后1~2小时,每次约30分钟到1小时,一周坚

老人糖尿运动误区

一:每天都很累,再运动就受不了了。糖尿病治疗专家分析:关于糖尿病的运动治疗的前提就是每天都有一定的运动,不过患有非常严重的并发症除外,一旦你总是觉得很累,这很有可能是你血糖控制不好的表现,所以就更加的需进行运动了,只有血糖控制良好,这种“累”才会减轻。认为“再运动就受不了了”只是自己吓唬自己。 二:做家务就是运动,不必运动了。糖尿病治疗专家分析:做家务虽然具有运动的部分特点,但与糖尿病治疗意义上的运动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做家务 是以完成必的家庭事务为主,不具有治疗运动连续性和运动量的概念。一般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