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的辨证论治
小儿遗尿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遗尿日久,小便清长,量多次频,兼见形寒肢冷、面白神疲、乏力自汗者是为虚寒;遗尿初起,尿黄短涩,量少灼热,形体壮实,睡眠不宁者属于实热。虚寒者多责之于肾虚不固、气虚不摄、膀胱虚冷;实热者多责之于肝经湿热。
二、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虚证以温肾固涩,健脾补肺为主;实证以泻肝清热利湿为主,配合针灸、激光、外治等法治疗。
三、分证论治
1、肾气不固
证候:睡中经常遗尿,甚者一夜数次,尿清而长,醒后方觉,神疲乏力,面白肢冷,腰腿酸软,智力较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分析:肾气虚弱,膀胱虚冷,不能制约,故睡中经常遗尿,且尿量多而清长。肾虚真阳不足,命门火衰,故神疲乏力,面白肢冷。腰为肾之府,骨为肾所主,肾虚故腰腿酸软。肾主髓,脑为髓之海,肾虚脑髓不足,故智力较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均为肾气不足、下元虚寒之象。
治法:温补肾阳,固涩小便。
方药:菟丝子散加减。常用药:菟丝子、肉苁蓉、附子温补肾阳,五味子、牡蛎益肾固涩缩小便,鸡内金消食助运以利发挥温肾固涩止遗之效。可合缩泉丸协同发挥其效。
神疲乏力,纳差便溏,加党参、白术、茯苓、山楂益气健脾和中助运;智力较差者,加人参、菖蒲、远志补心气,开心窍。
2、脾肺气虚
证候:睡中遗尿,少气懒言,神倦乏力,面色少华,常自汗出,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少力。
分析:脾肺气虚,三焦气化不利,膀胱失约,故睡中遗尿。脾肺气虚,输化无权,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少华;不能荣;养神濡养肢体,故神倦乏力。肺气虚则少气懒言,常自汗出;脾气虚则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少气,均为气虚之象。
治法:益气健脾,培元固涩。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培土生金,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之气,当归配黄芪调补气血,陈皮理气调中,益智仁、山药、乌药温肾健脾固涩。
常自汗出,加煅牡蛎、五味子潜阳敛阴止汗;食欲不振,便溏,加砂仁、焦神曲运脾开胃,消食止泻;痰盛身肥,加苍术、山楂、半夏燥湿化痰;困寐不醒,加石菖蒲、麻黄醒神开窍。
3、肝经湿热
证候:睡中遗尿,尿黄量少,尿味臊臭,性情急躁易怒,或夜间梦语磨牙,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分析:肝经湿热,蕴伏下焦,耗灼津液,迫注膀胱,故睡中遗尿,尿黄量少,尿味臊臭。肝经有热,肝火偏亢,故心情急躁易怒;肝火内扰心神,故梦语磨牙。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均是肝经湿热之象。
治法:泻肝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清泻肝火,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膀胱湿热。当归、生地养血滋阴,配柴胡疏调肝气以柔肝。甘草调和诸药。
夜寐不宁加黄连、竹叶、连翘清心除烦;尿味臊臭重,舌苔黄腻,加黄柏、滑石清利湿热。
若痰湿内蕴,困寐不醒者,加胆星、半夏、菖蒲、远志清化痰湿,开窍醒神。若久病不愈,身体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虽有郁热但肾阴已伤者,可用知柏地黄丸,滋肾阴,清虚火。
小儿遗尿会引发什么疾病
小儿遗尿有夜间遗尿和白天遗尿两种,夜间遗尿的患儿居多。小儿遗尿症的原因,主要是逼尿肌过度收缩,发育迟缓,伴有尿频。尿急、尿失禁的情况;尿路梗阻也是导致白天尿失禁的原因;小孩白天太累或者是睡眠很沉、打鼾等情况,在睡梦中就可能会出现尿床的问题;泌尿系统疾病可能会引起小儿遗尿;孩子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或者家庭关系不和谐等因素都是导致小儿遗尿的原因。
小儿遗尿的并发症有很多,遗尿的孩子很多都会出现胆小、被动、过于敏感或者是容易兴奋的情况。小儿遗尿会使孩子出现羞怯、自卑、内向、孤独的性格,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接触,也不愿意参加机体活动等等,小儿遗尿不仅影响孩子的智商,还影响健康,使免疫力下降,挑食厌食等,遗尿还会影响孩子的第二性特征的发育,导致成年后容易患上不孕不育症,
虽然很多遗尿症出现在男孩身上,女孩也有,但一般多数的遗尿在发病后数年女孩的自愈率是很高的,但是也有部分患儿因为没有经过治疗,会使症状持续到成年,因此,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小儿遗尿的情况,积极的配合医院医生的治疗,不要因为自己的忽视,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危害,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对于孩子的健康也是不利的,所以一定及时的治疗小儿遗尿。
小儿痴呆症的辨证论治
1.肝肾亏虚证:筋骨萎软,发育迟缓,抬头、坐、爬、站、行及萌生乳牙均明显延迟,面色无华,目无神彩,反应迟钝,囟门宽大,舌淡红,苔少,脉细弱。滋补肝肾。
2.心血亏虚证:语言障碍,发育迟缓,笑、叫、喊妈妈、说出完整语句等均明显延迟,甚至只能无意识发音,或语言含混不清,词不达意,面黄少华,唇指色淡,神情呆钝,发稀萎黄,舌淡,苔少,脉缓弱。补血养心。
3.心肾两虚证:智识不开,形容笨拙,反应迟钝,举止粗鲁,动作发育迟缓,思维难以集中,学习成绩差,面白虚浮,毛发细疏而黄,四肢弛软,舌质淡红,苔薄,脉细软。补益心肾。
4.肾虚髓亏证:难解人意,动作无主,言语无序,情志异常,难以教育,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容貌痴愚,张口流涎,摇头吐舌,面色晦暗,形瘦骨立,舌淡,苔薄,脉沉迟。补肾填髓。
5.痰蒙心窍证:意识不清,反应迟钝,失聪失语,肢体强硬,动作不由自主,口流痰涎,喉间痰鸣,吞咽困难,形体虚浮,苔腻,脉滑。涤痰开窍。
6.瘀阻脑络证:神情麻木,反应迟钝,时作惊叫,肌肉软弱,关节强硬,语言延迟而不流利,或有痫病发作,舌下络脉色紫而显露,脉涩。化瘀通络
介绍小儿遗尿的诊断检查
小儿遗尿的诊断检查概述。小儿遗尿症俗称尿床,。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遗尿症的后遗症会伴随患儿一生,所以一定要及时治疗。治疗之前需要经过科学的诊断检查,今天就请专家来为大家简单讲讲,小儿遗尿的诊断检查。
小儿遗尿诊断:
诊断原发性遗尿的原则主要为排除继发性遗尿的各种病因。
①病史:注意有无遗传因素,遗尿是否由婴儿开始,后来才出现者及日间有排尿症状者可能继发性遗尿。同时有便秘或神经系疾患者可能继发于神经原性膀胱。
②体检:作全身详细体检,特别注意肛门括约肌张力是否正常,有无脊柱裂,会阴部感觉有无减退及下肢活动是否正常。
③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培养。
④X线检查:平片观察有无脊柱裂,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有无机械性梗阻。
⑤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率检查观察有无下尿路梗阻,膀胱内压测定观察有否无抑制性收缩。
小儿遗尿检查:
对每位患儿应作尿常规检查,排除泌尿系统感染和糖尿病等,并作泌尿系统B超,脊柱的X射线片,了解有无各种畸形。进一步可相应的检查血的抗利尿激素的水平,了解有无分泌不足;通过尿流动力检查可了解膀胱的功能问题。部分患儿还需进行脑电图检查。
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咳嗽
一、风寒咳嗽
症状:咳嗽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甚则喉间有痰鸣声,恶风畏寒,头痛倦怠,塞鼻不通,喷嚏流清涕,喉痒声重,舌苔薄白,舌淡红,脉象浮紧,指纹青浮露。
治法:辛宣止咳。
方药:麻黄3克、苏梗6克、杏仁6克、陈皮6克、前胡6克、桔梗6克、僵蚕6、法半夏6克、白前6克、甘草3克。
痰多气促而喘加紫菀6克,款冬花6克,改苏梗为苏子。
咳嗽日久加百部9克。
胃口差,舌苔浊腻加茯苓9克,莱菔子6克。
二、肺寒咳嗽
症状:多发生于冬季,咳嗽痰多,凌晨咳嗽频繁,吐清稀白沫,甚则痰鸣气促,口淡,纳呆,便溏,面色白,形神困乏,厚衣怕冷,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或沉滑,指纹色青沉滞。
治法:温肺止咳。
方药:苏梗6克、茯苓9克,苏梗9克、砂仁3克(后下)、防风6克、法半夏6克、紫菀6克、百部9克、枇杷叶9克、甘草3克。
喉中痰鸣加僵蚕6克,以化痰解痉,必要时加白芥子5克。
腹满加川朴5克。
胃口差,大便次数多者加白术6克,麦芽12克,谷芽12克。
什么方法治疗小儿遗尿症呢
遗尿症中医也称“遗尿”。祖国医学认为,下元虚寒,肾气不足,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调,不能约制水道,可致遗尿;脾肺气虚,膀胱失约,则小便自遗或睡中小便自出;肝经湿热,火热内迫,可致遗尿;亦有素有痰湿内蕴,入睡后沉迷不醒,呼叫不应,而常遗尿者。现代医学认为,遗尿症仅少数患儿是由于尿路病变、蛲虫病、脊柱裂等所致;绝大多数是由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属于功能性遗尿症。产生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泌尿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精神因素有关。在小儿遗尿的治疗上,西医多采用口服药治疗,主要有:中枢兴奋药,用于睡眠过深,不易唤醒者;抗抑郁药,用于睡眠时对膀胱充盈不敏感者。
中药在治疗小儿遗尿上效果较为明显,除了辨证选用温补肾阳、固摄缩尿的中药口服外,还有外治疗法。而且,由于小儿遗尿症病程长,坚持服药多有困难,因此中医外治疗法成了目前治疗小儿遗尿症的重要手段。临床观察发现,中医外儿遗尿症作用优于中药内服。外治法分为:敷脐法。在脐部进行药物贴敷。脐部为神阙穴,有内通脏腑之气,下连元气之根,培元固本温阳的作用。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局部无皮下脂肪,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于由此穿透、弥散;而且脐下两侧布有丰富的血管网,对药物的吸收度、敏感度高。推拿法。推拿小儿背部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小儿遗尿多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脊柱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为肺俞、脾俞、肾俞等俞穴所在,通过推拿对这些经络、穴位进行刺激,可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畅通血脉之功。
敷脐与推拿疗法,手法轻柔无痛苦,易为患儿及其家属接受,有利于坚持治疗。我们多年的医疗实践已证明,中医药治疗遗尿有满意的疗效。许多治愈的患儿在自我价值观上有明显的进步,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此,家长不能抱着旧有观念,认为儿童尿床是自然现象。而是要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尽早带他们就医,尽早让他们摆脱烦恼,以免在性格上形成缺陷,影响成年后的生活。针灸:针灸除了能直接补肾,头针也具有开窍之功,有助于加强大脑皮层对尿意的反应。针灸治疗小儿遗尿,一般隔日针灸一次,连续十次为一疗程。
气管炎辨证论治
1.支气管炎中药方1-肺燥感寒
【症状】咳嗽阵作,痰少,形寒,饮食减少,口燥不欲饮,舌苔薄白,脉象小滑。
【治法】散寒清肺,顺气化痰
【方药】炙麻黄2.4克,杏仁9克,生甘草4.5克,苏子9克,炙紫苑12克,蒸百部9克,炙白前6克,炙款冬6克,海哈壳12克,炙枇杷叶9克
【用法】水煎服。
【按语】形寒未除仍属风寒未彻,故用三坳汤合止咳散加减,止咳散化痰止咳作用好,外邪未清者可与宣肺散寒或清肺润燥同用。此方对慢性支气管炎尤为有效。其中紫苑、百部、白前三味为治咳良药。紫苑性温而润,用量可适当重些,与百部配合,有肺热者亦无妨。百部性寒味苦而润,白前温润降逆,再与甘润之药配合,相得益彰,取效更为满意 。
2.支气管炎中药方2-风热袭肺
【症状】咳嗽夜间喘甚,吐黄痰,身体疼痛,纳呆,大便两日未下,舌苔黄腻,脉象浮数。
【治法】宣肺解表,泄热定喘
【方药】前胡3克,薄荷3克,桔梗3克,杏仁泥3克,紫苑4.7克,15.6克,生川军3克
【用法】生川军后下。
【按语】此为风热袭肺,热邪移于胃肠,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胃肠热雍气滞,热灼津液为痰,而出现咳喘,发热,大便秘结等症,故治以宣肺泄热化痰之法。其方用薄荷、前胡、桔梗以宣肺,黄苓、花粉、白茅根清热,更以生川军攻泻胃肠之热,即釜底抽薪之义,又佐以杏仁、贝母、紫苑、苏子化痰降气,肺之宣降得复,肠胃气机通达,则症自愈。
3.支气管炎中药方3-痰热雍肺
【症状】咳嗽不能平卧,烦躁咽痛口渴,咯白痰,舌红,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定喘
【方药】炙麻黄3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黄苓12克,双花25克,桑白皮15克,百部12克,桔梗6克,川贝粉3克,地丁30克,败酱草30克,鱼腥草30克,莱菔子12克
【用法】川贝粉冲服,余药水煎。
【按语】此为痰热哮喘,治以麻杏石汤宣肺定喘,郭老认为加桑白皮开肺气,桔梗宣肺,贝母化痰止咳,百部清热养阴,地丁、败酱草鱼腥草清热消炎,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白细胞偏高者效果较好。
4.支气管炎中药方4-痰湿化燥
【症状】咳嗽痰多,黄白相间,咽红微感不适,大便偏干,小便多,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燥化痰,宣通肺气
【方药】冬瓜仁6克,杏仁6克,苡仁12克,苇根15克,茯苓皮6克,法夏6克,橘红3克,浙贝母4.5克,桑白皮4.5克,炒苏子3克,炒莱菔子3,炒白芥子3克,炙枇杷叶6克
【用法】水煎服。
【按语】本症为气管炎属痰湿化燥,方以清燥化痰之品,燥气得平。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俗称"老慢支")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患,常常反复发作,秋冬寒冷季节尤甚,而夏季却是老慢支病人的相对缓解期,若趁此时调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也是中医"治本病求本"和"冬病夏治"的体现。中医认为老慢支长期不愈与肺脾两虚、肺肾不足有关。因此老慢支病人在夏季病情缓解期,不仅要注意饮食营养,还应选服一些健脾养肺、补益肺肾的药膳。
拔罐法能够治疗小儿遗尿吗
拔罐治疗小儿遗尿1、穴位:中极、三阴交。小儿遗尿配气海、百会;成年月遗尿配关元、复溜、肾俞、膀胱俞。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用针刺后拔罐法(百会只针灸,不拔罐).起罐后用艾条温灸5~20分钟,留罐5~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4个疗程。
效果: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拔罐治疗小儿遗尿2、穴位:肾俞、中极、关元、曲骨。
方法:采用指压拔罐法。先用一拇指按压上述各穴5~10下(逐渐加力),然后用拔火罐5~10分钟,每日1次。或拔罐后再加艾灸肾俞、关元穴。
效果:多年使用,效果甚佳。一般轻度遗尿用1~2次,重度遗尿4~5次即可见效或痊愈
拔罐治疗小儿遗尿3、穴位:肾俞、命门、关元、百会。
方法:采用灸罐法。每日用温灸器(或艾条)灸治5~10分钟,灸后拔罐5~15分钟(百会只灸,不拔罐)。
效果: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拔罐治疗小儿遗尿4、穴位:分2组,一为关元、气海、中极;二为大肠俞、膀胱俞、白环俞。肾与膀胱虚寒者,配肾俞、命门,脾肺气虚者配脾俞、肺俞、足三里。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拔罐后加温灸,亦可用梅花针叩刺。(轻刺)后拔罐法。每次任选I组穴,留罐10~15分钟,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拔罐治疗小儿遗尿5、穴位:华佗夹脊11~21,两侧各旁开1寸和1.5寸处(共5条线)。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依法施治)。或梅花针轻叩刺3~4遍后,再用走罐法,至皮肤潮红为度。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1~3个疗程后即可见效或痊愈。
拔罐治疗小儿遗尿6、穴位:命门、中极、关元、百会。
方法:采用灸罐法。先拔罐,留罐15~20分钟,起罐后,再艾灸7壮,或灸治5~10分钟。每日1次,至愈为度。
效果:治尿失禁屡用效佳。一般持续治数星期即愈。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有绝招
中医治小儿遗尿方一:山药、益智仁(盐炒)、乌药各60克,猪脬1具。前3味共为细末,用纱布包好,与猪脬共炖至熟。日2次,吃肉饮汤。
本方适用于肾阳不足之遗屎。
中医治小儿遗尿方二:羊肉250克,大蒜15克,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煮熟切片,大蒜捣,同放大盘内,加适量熟食油(或熟油辣椒)、酱油、精盐等拌匀食。
本方适用于肾虚之遗尿。
中医治小儿遗尿方三:带骨狗肉、清鸡汤各1500克,陈皮、蒜苗、辣椒、调料各适量。将狗肉切块,蒜苗切段,辣椒切细丝。锅热后,下狗肉烘干水分,取出。旺火烧热锅,下花生油30克,入蒜泥、豆瓣酱各适量爆炒,再下姜片、蒜苗。狗肉,边炒边加花生油,炒约5分钟,入料酒、鸡清汤、盐、陈皮、酱油,红糖烧沸后转入砂锅里,焖90分钟,食前入味精,佐餐食用。
本方适用于肾阳虚之遗尿。
中医治小儿遗尿方四:羊肉150——250克,鱼鳔50克,黄芪30克,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片,同鱼鳔、黄芪同加水煎煮,放人适量桂皮、姜、盐煮熟,饮汤食肉及鱼鳔。
本方适用于肾阳虚所致遗尿。
中医治小儿遗尿方五:白果(去壳及芯)10克,腐皮50克,白米适量。因白果仁的毒素,经煮沸较长时间就可挥发破坏,煮时最好用盖子上有孔透气的炊具(或将盖移开一条缝隙,勿盖紧),毒素则更易挥发散失。将白果、腐皮、白米同煮成稠粥,作餐食。
本方适用于脾肺气虚所致遗尿。
中医治小儿遗尿方六:新鲜猪脬(膀胱)1—3个(按年龄大小定数量),炙黄芪20克,食盐适量。先将猪脬洗净,每个装入炙黄芪10克,适量食盐,用棉线扎紧膀胱口,加少量水用文火蒸烂,弃去黄芪,趁热令小儿一次或几次吃完肉、喝尽汤。如未愈,1周后可再服1剂,3剂为1疗程,80%的患儿可获痊愈。
本方适用于小儿因脾肺气虚所致的遗尿。
中医治小儿遗尿中医治小儿遗尿方七:车前草15克,猪膀胱1个。二者洗净加水共煮熟,去药渣服用。
本方适用于因肝经湿热所致的小儿遗尿。
中医治小儿遗尿方八:珍珠草15克,鸡肠1——2具。将鸡肠剪开洗净与珍珠草加水共煮熟,去药渣服用。
本方适用于因肝经湿热所致遗尿。
中医治小儿遗尿方九:乌龟肉250克,黑豆100克,猪尿泡1个,盐少许。蒸熟吃,连吃3—5次。
本方适用于小儿遗尿兼见腰疼者。
中医治小儿遗尿方十:金樱子10克,红枣、荔枝克15克,仙茅10克,猪尿泡1个。将各味均收入猪尿泡中蒸熟吃。
本方适用于体质虚弱所致的小儿遗尿者。
中医治小儿遗尿方十一:鸡腰一具(炙令黄),黄芪18克,桑螵蛸1.2克(炒),牡蛎18克,炙甘草0.5克。药为散末,每服4克,水煎服。
本方出自《普济方》,适用于小儿遗尿。
广告 中医治小儿遗尿方十二:黄芪9克,桂枝、白芍各6克,杜仲9克,明党参12克,益智仁5克,补骨脂6克,白果9克,桑螵蛸10克,海螵蛸、巴戟天、菟丝子、覆盆子各9克,五味子3克,决明子、枸杞子、炙草各6克,大枣3枚,饴糖9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拔罐法能够治疗小儿遗尿吗
拔罐法能够治疗小儿遗尿吗?
拔罐治疗小儿遗尿1、穴位:中极、三阴交。小儿遗尿配气海、百会;成年月遗尿配关元、复溜、肾俞、膀胱俞。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用针刺后拔罐法(百会只针灸,不拔罐).起罐后用艾条温灸5~20分钟,留罐5~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4个疗程。
拔罐法能够治疗小儿遗尿吗
效果: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拔罐治疗小儿遗尿2、穴位:肾俞、中极、关元、曲骨。
方法:采用指压拔罐法。先用一拇指按压上述各穴5~10下(逐渐加力),然后用拔火罐5~10分钟,每日1次。或拔罐后再加艾灸肾俞、关元穴。
效果:多年使用,效果甚佳。一般轻度遗尿用1~2次,重度遗尿4~5次即可见效或痊愈。>>>专家谈小儿遗尿
拔罐治疗小儿遗尿3、穴位:肾俞、命门、关元、百会。
方法:采用灸罐法。每日用温灸器(或艾条)灸治5~10分钟,灸后拔罐5~15分钟(百会只灸,不拔罐)。
效果: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拔罐治疗小儿遗尿4、穴位:分2组,一为关元、气海、中极;二为大肠俞、膀胱俞、白环俞。肾与膀胱虚寒者,配肾俞、命门,脾肺气虚者配脾俞、肺俞、足三里。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拔罐后加温灸,亦可用梅花针叩刺。(轻刺)后拔罐法。每次任选I组穴,留罐10~15分钟,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拔罐治疗小儿遗尿5、穴位:华佗夹脊11~21,两侧各旁开1寸和1.5寸处(共5条线)。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依法施治)。或梅花针轻叩刺3~4遍后,再用走罐法,至皮肤潮红为度。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拔罐法能够治疗小儿遗尿吗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1~3个疗程后即可见效或痊愈。
拔罐治疗小儿遗尿6、穴位:命门、中极、关元、百会。
方法:采用灸罐法。先拔罐,留罐15~20分钟,起罐后,再艾灸7壮,或灸治5~10分钟。每日1次,至愈为度。
效果:治尿失禁屡用效佳。一般持续治数星期即愈。
小孩尿床的偏方是什么
方1 白果羊肉粥治小儿遗尿
【原料】 白果10克一15克,羊肾1个,羊肉、粳米各50克,葱白3克。
【制用法】将羊肾洗净,去臊腺脂膜,切成细丁;葱白洗净切成细节;羊肉洗净;白果、粳米淘净,再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熬粥,待肉熟米烂成粥时即成。吃羊肾、羊肉、白果,喝粥,每日2次,温热食。
【功效】 补肾止遗。适用于小儿遗尿。
方2白果炖猪膀胱治小儿遗尿
【原料】新鲜猪膀胱1只,白果15克,或加薏米、莲子适量,白胡椒15粒。
【制用法】 猪膀胱切开洗净,装入白果,或加薏米、莲子,撒入白胡椒。炖烂后分次食用。
【功效】 固肾缩尿。适用于小儿体虚遗尿,小便无力,周身疲累,纳差者。
方3山药猪肚黑枣汤治小儿遗尿
【原料】 山药10一15克,糯稻根30克,猪肚1个,黑枣2~4枚。
【制用法】 将糯稻根、猪肚分别洗净,切段,与山药、黑枣同入砂锅,加水适量,煮至猪肚熟烂。饮汤,吃猪肚。
【功效】健脾固肾。适用于小儿遗尿症。
方4山药蒸猪大肠头治小儿遗尿
【原料】猪大肠头500克,鲜山药250克,蟹粉70克,熟猪油50克,甜面酱25克,白糖10克,醋、料酒、葱、姜各适量。
【制用法】猪大肠用精盐、醋洗净粘液,将肠头翻过来,去净油筋、污秽,再翻回原状,下冷水锅煮沸捞起,切成5厘米长的段,再顺长一剖四开。将山药洗净,去皮,切片待用。将猪大肠头放入盛器内.加水、料酒、精盐、白酒、味精、甜面酱、酱油、姜、葱搅拌,再加蟹粉、熟猪油、香油拌匀,扣人碗内,加人山药,上笼蒸熟后取出即可。佐餐食。
【功效】 缝脾和胃,益肾止遗。适用于小儿遗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