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子的真伪鉴别方法
黄药子的真伪鉴别方法
黄药子性平,味苦,具有凉血、降火、消瘿、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喉痹、瘿气、疮痈、瘰疬等症。市场上有以蓼科植物毛脉蓼及翼蓼(荞麦七)、虎耳草科植物鬼灯擎的块根冒充黄药子,使用时应注意鉴别。
正品黄药子与伪品鬼灯擎的鉴别方法如下:
一、从外形上区分:正品黄药子为圆形或类圆形的片,大小不等,直径约3~7厘米,片厚0.8~1.5厘米,表面棕黑色,有皱纹,密布短小的支根及黄白色圆形的支根痕,微突起,一部分栓皮脱落,脱落后显露淡黄色而光滑的中心柱;而鬼灯擎多斜切成长圆形或横切成圆形片状,直径约2.5~5厘米,厚约0.3~0.6厘米,相较正品,片小而薄。外皮灰褐色,边多卷曲,有时可见黄褐色的鳞片。
二、断面不同:正品断面淡黄色至黄棕色,断面平滑或有颗粒状的凹凸不平;而伪品断面为浅红棕色,可见众多的结晶,密布点状突起,近边缘处较明显。
三、正品质坚而脆,易折断;而伪品质地较为坚硬,不如正品易折断。
四、正品气微,尝之味苦;而伪品亦气微,口尝味苦略涩。
黄药子治疗甲亢应注意些什么
黄药子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独的块茎,味苦辛性凉有毒,《本草纲目》谓其能“凉血、降火、消瘿、解毒”,化学成分含黄药子素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及碘、鞣质、蔗糖、还原糖、淀粉等。福建省人民医院用黄药子流浸膏治疗甲亢26例,大多数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颈围及基础代谢有不同程度缩小、降低。
近年来不少学者在甲亢的治疗也多采用单味黄药子,或由黄药子为主组成的复方,疗效尚可。但黄药子为有毒之品,动物实验表明:黄药子对小鼠的肝肾组织都有一定损害,损害的程度与给药的剂量和时间密切相关。对肝组织损害在短期内即可表现出来,对肾组织的损害较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其表现特征为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和肝功能不正常,与临床病人所表现的症状是一致的。为了避免黄药子对肝肾损害,大多数人主张本药每日用量应控制在原生药12克以内为安全量。
林蛙油的真伪鉴别
形状:不规则块状,弯曲而重叠。块大者长可达3厘米左右。
外表:表面黄色或浅褐色,具脂肪样光泽,偶带灰白薄状干皮,手摸有滑腻感;
质地:质地不十分坚硬,易折断(略有水分的雪蛤不会折断)。断裂后成块状,碎块断裂处可见灰白色脂样薄膜状物;
遇水膨胀情况:冷水浸泡,体积可膨胀40——60倍左右,呈棉絮、云朵状,弹性较好;
气味:气腥,味微甘 真雪蛤油久泡不烂,泡48小时都没问题,低价的假雪蛤油48小时以后就与水混沌不清,绝大部分溶于水了。
除了蟾蜍输卵管之外,还有以鱼类精巢冒充林蛙油的。这种伪品易于鉴别,有较脓的鱼腥味,水浸后基本不膨胀。此外还有以塑料、蜡块参入蛙油之中,这些东西,只要仔细检查极易发现。
市面上还有用农田、水塘里的青蛙、红肚蛤蟆输卵管冒充林蛙油,甚至还有用明太鱼的肠子制成的伪林蛙油。但经过浸泡后放大只有20倍左右。
黄药子副作用有什么
黄药子含有毒成分薯蓣皂苷及黄药子萜等,能引起急性中毒。口服过量对中枢神经、心脏、肝、肾有毒害作用。
中毒后主要表现为:口腔、舌和咽喉有烧灼感,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瞳孔缩小,严重时心悸、惊厥、昏迷、呼吸困难及心脏麻痹等。对肝脏的损害表现为肝大、黄疸、谷丙转氨酶指标升高、尿胆阳性、胁肋胀痛、腹水等,严重者可引起肝昏迷。
有实验证明:黄药子对小鼠肉瘤180及子宫颈癌U14有抑制作用。黄药子流浸膏有止血作用。黄药子能抑制银屑病表皮增生,促进角质层角化,纠正角化不全,以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黄药子的副作用有什么,在平时治疗疾病服用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定期的检查自己的肝功能,因为会对肝脏有严重的损伤情况,另外在服用的时候我们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盲目使用。
人参的真伪鉴别
商品人参主要有生晒参、红参和白参(糖参)三种。生晒参:取洗净的鲜参,除去支根,晒干。红参:取洗净的鲜 参,除去根茎部的不定根及支根,或仅除去细支根及须根, 蒸小时左右,取出晒干或烘干,剪下的支根及须根,用此 法加工者,称“红直须”。白参:取洗净的鲜参,置沸水中 烫3—7分钟,取出用针扎刺小孔,再浸于浓糖水2~3次, 每次10—12小时,取出干燥。人参通常呈长圆锥形,顶端 有芦头。主根下常有分枝,须根多者,可见须根上有瘤状突 起。去须根后,红参主根长约3-10厘米,外皮颜色棕红色 或红棕色;白参3~15厘米,白色或黄白色;生晒山参主根 粗短,多具2个支根而呈人字形或圆柱形,长2~10厘米, 表面灰黄色。人参质硬而脆,呈半透明,断面有圆心形纹 理。生晒参、红参、生晒山参均以条粗、质硬。完整者佳。白参以条粗、完整、皮较细、淡黄色为佳。易与人参混 淆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野豇豆 呈圆柱形,顶端没有芦头,有残留的茎,主根 下分枝较多。外皮呈红棕色,布满斑点。质地坚韧而且不透 明,断面纤维有豆腥味。
白龙头 呈纺锤形,顶端有残留的茎,主根下常有分 枝。外皮呈红褐色,有较多的皱折。质地坚硬,微微透明, 断面平滑,中有白点。
土人参 呈圆锥形,顶端没有芦头,有残留的茎。主根下有时分枝较多。外皮呈黄棕色,有纵形分布的纹理。质地坚实,不透明,断面呈乳白色,微甘。
商陆 呈圆锥形,顶端残留有茎,主根下部粗壮且多分枝。外皮呈淡黄棕色。横断面呈明显的“罗盘纹”,味苦微甜,有麻舌感。
华山参 呈圆柱形,顶端常常带有残留的茎痕,主根上粗下细,有分枝。外皮呈棕褐色,有明显的横纹。质地坚硬, 呈半透明,断面黄白色。
桔梗 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或略呈形,较干瘪。芦头较长,表皮粉白色或浅黄白色。常伪充生晒参。味先甜而后略苦。
据一位从事人参销售多年的业内人士介绍,人参主根一般呈长圆柱形,顶端有芦头,上有芦碗数个。主根下多有支根2~3条,支根下部尚有须状根,上面可见到凸起。去掉须根后,长一般为5~15cm。人参的断面平坦,呈白色,有放射状裂隙。白参的颜色一般是灰黄或灰棕的,红参的颜色为棕红色,主根及支根上有纵向皱纹,近根头部有细横纹。高丽参常被加工成四棱形。此外,人参气香,味微苦而回甜。凡是无芦头或芦头较长,断面中央无髓或可见数层同心环,没有人参的特殊香气,用嘴舔一下没有黏滑、麻辣感的都是假冒人参。
黄药子的营养价值 凉血止血
黄药子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等证,单用或与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配伍蒲黄,能增强黄药子止血之功,治疗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证。
牛黄的真伪鉴别
牛黄为贵重药材,一些不法分子用植物的粉末加蛋清、蛋黄和牛胆汁等制成,或用其他动物的胆结石等伪充,以假乱真,牟取暴利,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鉴别真伪牛黄,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目试:真品(正品)天然牛黄有蛋黄及管黄两种。蛋黄多呈卵形、不规则球形、类方圆形或类三角圆形,表面金黄色或棕黄色,细腻而稍带光泽,有的外表面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断面黄色或棕黄色,可见明显排列整齐的层纹,层层重叠,气清香。管黄呈管状,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或为破碎的小片,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裂纹及小突起,断面有较少的的层纹,有的中空,色较深,质坚实。人工牛黄多呈粉状,也有不规则球状者,浅棕黄色至金黄色。
二、手试:以手摸、擦、捏进行鉴别,一般经验是三个“三分”。即:
①牛黄上手轻三分。牛黄质地疏松,比一般同体积的物品要轻些。不管是泥团或常见的伪晶,一般比牛黄重,故有牛黄上手轻三分的提法。
②遇水磨擦黄三分。传统鉴别牛黄,用少许牛黄加水磨在指甲上,显黄色,习称“挂甲”或“透甲”,一般来说只要有些水分的牛黄颗粒在白纸或砂玻板上擦几擦,同样出现淡黄色的痕迹,这种颜色不一定很深,但能较长时间地保留不变。
③用手捏牛黄碎三分。牛黄硬度在1~2°左右,很容易给捏碎,如捏不碎者,—般应视为伪品。
三、口试:将牛黄少许放在舌尖,有一股凉气扩散到舌心至舌根,味微苦而甘甜,没有其他腥膻杂味,嚼之似泥而没有渣杂,唾液可染成淡黄色。伪品多味苦而难于嚼碎,有时有滑腻感。
四、水试:牛黄不溶于水,置水中先浮而后沉,不胀、不溶、不变色,煮到水沸仍保持块状;将缝衣针润水粘上牛黄粉,垂直沉下水中,可见杯内从上至下有一条线,然后再慢慢扩散。人工牛黄煮沸后水呈黄色而混浊,静置片刻即沉淀,水变回原色。
五、火试:取一根小针烧红,刺入牛黄中,牛黄破裂而呈层状,质细密酥脆,内心有白点,并伴有清香气味者为真品。
六、醋试:取一干燥洁净试管,放入牛黄粉末(成块稍加压碎),加入2ml醋酸,加热至沸,溶液即现淡绿色至深绿色。品质好的牛黄液体呈深绿色而清澈;质次的呈绿色至稍黑而混浊;人工牛黄呈淡绿色或青绿色。伪晶牛黄多为黄色或茶红色。
以上鉴别牛黄真伪方法,有时采用一二种就可以,如果把握不大,可逐个进行加以区别。
龟板真伪鉴别
1.正品龟甲 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背甲:本品呈椭圆形拱状,边缘整齐,前端略凹入,后端圆,前窄后宽,背棱3条,其正中的一条隆起较明显。长9~16cm,宽6~12cm,高3~6cm。外表面呈棕色,颈盾一枚,缘盾左右各11枚,类长方形,第11缘盾明显较臀盾小。臀盾双枚,类长方形,连接处稍凹入。腹甲:本品呈板片状,近椭圆形,长8~15cm,宽5~8cm,前端平截,后端具三角形深缺刻,两侧有呈翼状向后弯曲的甲桥,有的已除去。外表黄色,角质盾片12块,每块具紫褐色放射状纹理或大部分呈紫褐色,喉盾呈三角形,腹盾间的中缝线最长,肱盾间的中缝线最短,内表面黄白色,骨板9块。
2.非正品龟甲 为龟科动物马来闭壳龟的背甲及腹甲。背甲:本品呈椭圆形拱状,隆起较高,中央有1条隆起不明显的背景棱。长15~19cm,宽12~15cm,高7~9cm。表面灰褐色,颈盾较小,前宽后窄,第3椎盾呈六边形,缘盾近方形,臀盾类方形。腹甲:本品呈板片状,近椭圆形,长8~19cm,宽4~10cm,前后两端圆形,两侧无甲桥。外表面黄白色,盾片具黑色斑点。腹盾间的中缝线最短,内表面近白色,舌板和下板间具一横折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