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不良的推拿图解 第七步:揉足三里穴
小儿消化不良的推拿图解 第七步:揉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为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处。按摩出处可以健脾化湿,生发胃气。按摩是以拇指螺纹面着力,按揉小儿双侧足三里穴左右各50次。
新生儿消化不良推拿
新生儿他的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如果是喂养不当,像过度喂养或者喂养姿势不当,这时候也容易引起宝宝消化不良,家长可以让宝宝适当的运动,注意喂养,运动一般建议在宝宝吃完奶后1-2小时,在宝宝比较安静的状态下,给宝宝做一下婴儿操、婴儿抚触,这个可以上网搜一些相关的视频,根据视频,家长学习以后给宝宝做一些抚触和按摩。
还可以要宝宝平躺着,家长用温热的手顺时针揉揉肚子,这样也可以缓解他消化不良、胀气。
还有就是可以去小儿推拿科,由推拿科医生,给宝宝做一些专业的小儿推拿按摩的治疗,家长还是不建议去那种私人的,或者是自己给他做一些小儿推拿的治疗,还是建议去专业的医院由专科医生根据宝宝情况给宝宝做一些按摩。
婴儿腹痛怎么按摩 虚寒型腹痛
主要症状:腹痛绵绵,喜温喜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指纹淡。
治疗原则:温补脾肾,益气止痛。
推拿处方:揉中脘,揉脐,揉足三里,补脾,揉外劳宫,推三关。
推拿方法:
揉中脘:用拇指或中指揉中脘穴100-300次。
揉脐:用食指,中指揉脐中100-300次。
揉足三里:用拇指揉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的足三里穴50-100次。
补脾经:用拇指推拇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向指根方向推。
揉外劳宫:用拇指揉掌背上的外劳宫穴100-300次。
推三关:用食指,中指指面推前臂桡侧100-300次,自腕推向肘。
功效: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温补脾胃,益气止痛,揉中脘,揉脐,按揉足三里健脾和胃,温中散寒,增进食欲。
小宝宝消化不良推拿方法有哪些
宝宝消化不良应该多按摩以下穴位
揉按中脘
定位: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按摩:用拇指指腹轻柔匀速地回旋按揉中脘穴。
揉按天枢
定位:天枢位于腹中部,距脐中2寸。
按摩:用拇指指腹匀速回旋按揉天枢穴2-3分钟。
揉按合谷
定位:合谷位于手背的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按摩:用拇指指腹匀速回旋按摩两手的合谷穴,至潮红发热为度。
揉按足三里
定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处。
按摩:用拇指指腹依次按揉足三里,以皮肤潮红发热为度。
揉按上巨虚
定位:上巨虚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处。
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上巨虚,以皮肤潮红发热为度。
穴位解析:宝宝消化不良治疗以温补脾胃,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为主。中脘健脾养胃,降逆利水;天枢消食导滞,祛风止痛;合谷镇静止痛,通经活络;足三里通络导滞;上巨虚通经活络调肠胃。诸穴配伍,长期按摩,有助于缓解小儿消化不良。
婴儿湿疹推拿按摩手法有哪些
小儿湿疹可以推拿以下穴位
按揉曲池
定位: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摩曲池穴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按揉板门
定位:板门位于双手拇指近侧,在手掌肌肉隆起处。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揉小儿的板门穴3分钟。
按揉血海
定位:屈膝,血海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处。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揉血海穴3分钟。
按揉足三里
定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处。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揉按足三里穴3分钟。
推按脾俞
定位:脾俞位于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推拿手法:掌心搓热,速度稍快,用力较轻,推按脾俞穴五分钟。
穴位解析:曲池解表退热,宣肺止咳;板门健脾和胃,消食化积;风市祛风化湿;血海调经同学,健脾化湿;足三里是常用保健穴之一;脾俞健脾和胃,止吐止泻。六穴配伍,长期推拿按摩,有助于缓解小儿湿疹。
生长痛怎么治疗 按摩减轻疼痛
轻轻按摩疼痛部位的肌肉,使肌肉放松,减轻疼痛:
1、按揉足三里:用拇指按压,小儿外膝眼稍下方的足三里穴处,按揉50-100次。
2、推拿小腿肚:让小儿俯卧,家长双手掌搓热后,由下至上,推拿小腿肚2-3分钟。
3、膝关节被动运动:让孩子仰卧,做被动屈膝、屈髋运动。同时,使膝关节屈伸旋转5-10次。
小儿消化不良推拿图解 揉按天枢
定位:位于腹中部,距脐中2寸。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揉按天枢1-2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发热为度。
功效主治:揉按天枢具有消食导滞,调理肠道的作用,主治小儿消化不良,腹胀,腹痛,便秘,痢疾,食积不化,急慢性肠胃炎等病症。
消化不良按摩六个穴位
1、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具体位置在弯膝盖的时候,小腿外侧近膝关节处有一个凹陷,往凹陷下四个手指宽,再继续向外一个手指宽的地方。
足三里属于胃经,是治疗脾胃疾病的要穴,《四总穴歌》里说“肚腹三里留”,指的就是凡是腹部消化系统问题的病症都可以用足三里治疗,有病治病,没病强身健体。
按摩足三里穴位对消化系统具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中医认为,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足三里穴就是人体里的一株灵芝仙草,用好了它,对人体几乎百利而无一害。
2、四缝穴
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所以今后只要你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可以找四缝解决,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小儿消化不良推拿手法 小儿消化不良随证推拿
症状诊断:面色少华,食欲减退,腹胀痛,恶心呕吐,舌苔黄,指纹发紫。
随证加疗法:掐四横纹,补脾经。
症状诊断:腹胀,口气重,大便酸臭。
随证加疗法:运内八卦,摩腹。
推拿分析:推拿上述穴位,有健脾和胃,化湿,去积食的作用。
推拿治疗小儿腹胀的方法
小儿腹胀是常见表现之一,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体未充,由于饮食失调,外感时邪,引起脾胃功能紊乱,使脾伤则运化失司而不升,水谷滞留而不降,清浊相混,气机失畅,出现腹胀等表现。
发生小儿腹胀的原因有很多,小儿腹胀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能排除疾病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中医推拿疗法进行辅助治疗来缓解小儿腹胀。
推拿治疗小儿腹胀的方法是怎样的?常用于治疗小儿腹胀的推拿方法参考如下,首次使用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求满意疗效。
1、顺运内八卦100下。
内八卦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以掌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圈,用拇指在孩子手心顺时针按摩为顺运内八卦。
2、揉板门200下
就是按揉孩子手掌的大鱼际。
3、揉膻中100下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4、分推腹阴阳30下
家长用两手由孩子腹部中间、胸骨下方沿肋骨下缘向两边分推,推到腹部两侧。
5、按揉中脘穴300下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6、点揉水分穴100下
水分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7、按揉足三里200下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处。
中医提醒:如果腹胀时胀时消,食乳后腹胀明显,无呕吐或偶伴呕吐,可能是由于喂养方法不当,建议及时改变喂养方式,预防小儿消瘦及消化不良。
小儿消化不良推拿手法 揉按足三里
定位: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揉按足三里1-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主治:揉按足三里具有健脾和胃,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腹泻,腹胀,便秘,消化不良,腹痛等症。
小儿便秘推拿图解步骤 第四步:揉天枢、足三里穴
位置:天枢穴位于平肚脐旁开2寸,左右各一;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处,亦左右各一。
推拿方法:此四处穴位分娩用拇指或者中指指端按揉刺激各50-100次。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 第六步:揉足三里穴
位置:足三里位为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处。
推拿方法:以拇指螺纹面着力,按揉小儿双侧足三里穴左右各50次。
功效作用:按摩此处可以健脾化湿,生发胃气,调整小儿肠胃功能,促进消化。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有哪些
(1)针灸疗法:临床上常选用内关、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等穴。痞满甚者,加刺膻中、章门;情志抑郁者,加刺期门、太冲;上腹痛甚者,加上脘、梁丘;食滞者加解溪;长期消化不良者,加刺下脘、胃俞、脾俞。亦可采用灸法,选用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等穴,使用艾条灸或隔姜灸,均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2)水针:穴选脾俞、胃俞、相应夹脊、中脘、内关、足三里。
方法:选用红花注射液、当归注射液、阿托品0.5MG或普鲁卡因1.0%注射液,注射于上述穴位,每次1~3穴,每穴1~2ML。
(3)推拿疗法:慢性浅表性胃炎推拿治疗可有摩腹揉穴法、脏腑点穴法、指压配合呼吸法、推颤运点捏脊法等八种手法,尤以摩腹揉穴法为常用。其主要由摩腹、按揉足三里穴、按揉胃俞穴、膏擦足太阳膀胱经四个环节组成,以患者中脘穴为中心,作环形按摩10~15分钟;然后医者按揉双侧足三里穴,得气后继续按揉100次左右;
此后再按揉胃俞穴,得气后再按揉100次左右;最后暴露背部,医者在两手小鱼际涂抹少许水杨酸甲酯凡士林油膏,紧贴患者背部自肩胛骨内侧缘至髂嵴,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直线来回摩擦1~2分钟,局部有明显的红热反应。每日或隔日1次,30次为一疗程,隔1~2周后可重复。
日常家长如何处理宝宝的消化不良
1、父母们要适当控制宝宝们的食量,俗话说:“若要小儿安,须带三分饥与寒”。中医认为,小儿乃“稚阴稚阳,脏腑娇嫩,形气未成”,也就是说,小儿无论是在体质上还是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不完善的,如果在饮食上不加注意的话,经常吃高脂肪、高营养的食物,很容易消化不了,积聚在体内形成食热,这就是中医上说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道理。所以营养再丰富、再好吃的食物也不能吃太多,要根据宝宝们正常的饮食搭配食物,拒绝掉多余的食物。
2、要注意荤素搭配,要辅以蔬菜来调节酸碱平衡及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第三家长们还要控制宝宝们零食的摄入,以免影响正常的饮食。
3、小儿脾的运化功能失职时,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消化不良时,不妨试着用右手食指指肚按揉位于孩子手掌背中心的外劳宫穴,或者按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膝盖正下方三寸再往外一寸处,是胃经上的大穴,具有健脾的功效。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捏脊,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捏脊,顾名思义,就是捏小儿后背的脊柱。中医认为,脊柱属于督脉所在,主一身阳气,捏脊可以调理阴阳,健脾补肾,当小儿消化不良时,不妨每天给孩子捏捏脊。做法也很容易,只需要以双手食指轻轻抵住脊柱下方的尾椎处的皮,向上推至脊柱顶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反复按、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