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乙脑的传播途径 被蚊子叮咬后一定会得乙脑吗

乙脑的传播途径 被蚊子叮咬后一定会得乙脑吗

人体被带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后并不一定会得乙脑,会不会发病尚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病毒的毒力与数量,二是人体抵抗力的强与弱。当人体抵抗力强而病毒弱时,病毒即被消灭。反之,人则会发病。

乙脑的传染源 乙脑的传播媒介

蚊子先叮咬了病猪再叮咬人,可造成人类乙脑的流行。每年的7~9月是我国乙脑流行的高峰。蚊子是传播乙脑病毒的罪魁祸首,而健康人与乙脑病人的接触不会被感染。能传播乙脑的蚊虫很多,有库蚊、伊蚊、按蚊等。人群对乙脑病毒没有先天的免疫力,但感染后出现典型症状的只占很小比例,低于0.1%。多数人通过轻型或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

乙脑的传播途径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乙脑多流行于东亚、南亚,我国是乙脑病的多发区,估计平均每年有近1万例病例发生。

乙脑病毒可以感染人和许多动物,如猪、马、牛、羊、狗等,其中猪的感染率最高,几乎可达100%。猪不仅感染率高,感染后血液中含有病毒的时间和病毒的含量都是所有动物中最高的,因此,猪是乙脑的主要传染源。蚊子先叮咬了病猪再叮咬人,可造成人类乙脑的流行。每年的7~9月是我国乙脑流行的高峰。蚊子是传播乙脑病毒的罪魁祸首,而健康人与乙脑病人的接触不会被感染。能传播乙脑的蚊虫很多,有库蚊、伊蚊、按蚊等。人群对乙脑病毒没有先天的免疫力,但感染后出现典型症状的只占很小比例,低于0.1%。多数人通过轻型或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因此,乙脑病毒容易侵犯儿童,10岁以下的儿童、婴幼儿易感,发病率最高,约占80%以上。当人体被毒蚊叮咬后,人体血液感染病毒。但人会不会发病尚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病毒的毒力与数量,二是人体抵抗力的强与弱。当人体抵抗力强而病毒弱时,病毒即被消灭。反之,人则会发病。

乙脑疫苗有必要打吗

现在医学的进步令我们在对付疾病上面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我们都是有病再治疗疾病,而我们现在都是用来预防疾病的,因为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容易得多。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和许多动物(家畜、家禽和鸟类)感染乙脑病毒后都可成为乙脑的传染源。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由嗜神经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由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人后感染所致。乙脑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为6~16天。被叮咬的人大多数不发病,呈隐性感染,只有极少数人发病,发病率一般在2~10/10万,病死率较高(5%~50%),约有1/3的幸存者愈后留下终生的神经精神障碍。由于疫苗的大量接种和人群的隐性感染,使得儿童成为该病的主要侵害对象。

中国是世界上乙脑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至今全国每年乙脑发病人效占全世界当年总发病人数的肌%以上。1950年以来,先后暴发3次大的乙脑流行(l957、1966和1971年),每次流行均持续3~4年。自1971年以来,全国除部分地区发生暴发流行外,大部分省区的乙脑发病率一直处在较低水平(<5/10万)。

乙脑在中国的流行有三个显著的特点:①严格的季节性,主要限于夏秋季(6~10月),流行高峰在8~9月,南方和北方地区可相差10天左右。②病例呈高度散发。③分布范围广,除西藏、青海、新疆三省区为非流行区外,其它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近十几年来,由于气温、降雨量及南部沿海地区登革热的流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乙脑疫区有明显的北移趋势。

经多年研究证实,三带喙库蚊为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猪为主要扩散宿主,人、马等哺乳动物和鸟类也可作为宿主。乙型脑炎病毒感染马和猪后可引起马脑炎和猪流产。

做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乙脑的流行强度取决于主要传播媒介的密度、主要扩散宿主的数量和人群的易感性。这些因素均因自然界诸多环境因素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在乙脑流行期和流行期前一个月内自然界环境因素的变化,特别是自然灾害(旱灾、洪涝灾害、地震等)的发生对乙脑的流行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肝炎唾液可以传播吗

1、乙肝经血液传播:如输入被乙肝感染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或其他血源性注射传染。

2、乙肝胎源性传播:如乙肝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乙肝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近年已经采取了相应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此环节的乙肝传播几率。

3、乙肝医源性传播: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乙肝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乙肝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液透析患者也是乙型肝炎传播的对象。

4、乙肝性接触传播: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这种乙肝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夫妻之间的无防御措施的性行为乙肝传播率大概在14%左右。因乙肝病人的唾液中可以查到乙肝病毒,在接吻时有可能会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造成传染乙肝。因此在口腔有破损(如溃疡,咬伤,牙龈出血等)的情况下应避免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亲吻。

5、乙肝昆虫叮咬传播: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传播起一定作用。如由于蚊虫叮咬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皮肤粘膜破损口被乙肝病毒感染(如因被蚊子叮咬后的痛痒采取的抓挠)。据国内外多年研究,乙肝病毒在蚊子体内根本无法复制繁殖,而且乙肝病毒随血液被蚊子吸食后一般在14小时内就会被消化。即使没有被消化,乙肝病毒在蚊子体内也不会活过48小时,而蚊子的吸血间隔在72小时左右。还有证据表明,蚊子在吸食血液时并不会把前一次吸入的血液吐出到被吸食者体内,它只是吐出一些自己的唾液产生一些润滑和麻痹效果而已。所以蚊虫本身并不会传播乙肝。

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乙肝: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型肝炎。

避免乙肝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注射乙肝疫苗,与乙肝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

乙脑是由哪种昆虫传播 乙脑是蚊媒介传播疾病

乙脑是蚊媒介传播疾病,除了通过带有病毒的蚊子经叮咬吸血后传播外,通常其他途径传播的可能性非常小。病毒在蚊虫体内生长繁殖,越冬雌性蚊子可携带病毒过冬,受感染后的蚊类终身可携带病毒传播本病,并可经卵传至后代,而蚊虫自身的生活及活动里均无变化。

乙脑减毒疫苗预防的疾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由嗜神经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由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人后感染所致。乙脑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为6~16天。被叮咬的人大多数不发病,呈隐性感染,只有极少数人发病,发病率一般在2~10/10万,病死率较高(5%~50%),约有1/3的幸存者愈后留下终生的神经精神障碍。由于疫苗的大量接种和人群的隐性感染,使得儿童成为该病的主要侵害对象。

中国是世界上乙脑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至今全国每年乙脑发病人效占全世界当年总发病人数的肌%以上。1950年以来,先后暴发3次大的乙脑流行(l957、1966和1971年),每次流行均持续3~4年。自1971年以来,全国除部分地区发生暴发流行外,大部分省区的乙脑发病率一直处在较低水平(<5/10万)。

乙脑疫苗 注射 乙脑在中国的流行有三个显著的特点:①严格的季节性,主要限于夏秋季(6~10月),流行高峰在8~9月,南方和北方地区可相差10天左右。 ②病例呈高度散发。③分布范围广,除西藏、青海、新疆三省区为非流行区外,其它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近十几年来,由于气温、降雨量及南部沿海地区登革热的流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乙脑疫区有明显的北移趋势。

经多年研究证实,三带喙库蚊为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猪为主要扩散宿主,人、马等哺乳动物和鸟类也可作为宿主。乙型脑炎病毒感染马和猪后可引起马脑炎和猪流产。

做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乙脑的流行强度取决于主要传播媒介的密度、主要扩散宿主的数量和人群的易感性。这些因素均因自然界诸多环境因素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在乙脑流行期和流行期前一个月内自然界环境因素的变化,特别是自然灾害(旱灾、洪涝灾害、地震等)的发生对乙脑的流行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发特点是什么

传染源家畜家禽、尤其以猪为主要传染源,人感染乙 脑病毒后呈显性或不显性感染,也可作为传染源。传播途径蚊虫是主要传播媒介。易感性70%的病人是10岁以下儿童,其中以2-6岁 组发病率最高。病后1周血清中出现抗体,有持久嗓疫力。

乙脑是什么传染病 乙脑的传播途径

乙脑是以蚊虫为媒介经常传播的,除了通过带病毒的蚊子经叮咬吸血传播外,通过其他途径传播的可能性非常小。乙脑病人或带乙脑病毒的动物不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因此,不用担心接触病人或动物会被传染上乙脑,而且,乙脑是不会直接由人传人的。

相关推荐

乙肝病毒能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蚊子在乙型肝炎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蚊子叮咬乙型肝炎病人或带毒者时,将血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吸入口器和唾液腺。当蚊子再次叮咬人吸血的时候,就将病毒传染给另一个。所以乙肝病毒是可以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不同种属的蚊子传播病毒的能力也不同。

蚊虫叮咬传染乙肝吗

春夏交替的季节是蚊虫泛滥的时间,而蚊虫又是主要的传染疾病的方式,因此我们不由担心蚊虫叮咬传染乙肝吗?被蚊子咬了被传染乙肝呢? 乙肝病毒的传染途径中主要的也是常见的就是血液,而蚊虫就是接触正常人和病人的血液的,所以怀疑这个情况传染乙肝的人有很多,但是其实,临床上并没有出现因为蚊虫叮咬而感染乙肝病毒的现象。 这是因为蚊虫叮咬过携带乙肝病毒的人,此时在蚊虫体内只携带很少量的乙肝病毒,而很少量的乙肝病毒不足以传染给健康人的,更何况,乙肝病毒在昆虫体内48小时内就被消灭,并不复制,同时蚊虫叮咬

乙肝疫苗需要打吗 乙肝传播的错误认识

很多人对乙肝的传播途径有误解。事实上,共饮共餐、一起工作学习、握手等日常接触、接触泪液或尿液、拥抱或接吻、打喷嚏、咳嗽、蚊虫叮咬等,都不传播乙肝。 乙肝的传播主要通过母婴、医源性、输血、性生活等方式传播的。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渠道是什么

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①输血、血制品以及使用污 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②母婴垂直传播(主要通过分娩时吸人羊 水、产道血液、哺乳及密切接触,通过胎盘感染者约5%);③ 生活上的密切接触;④性接触传播。此外,尚有经吸血昆虫 (蚊、臭虫、虱等)叮咬传播的可能性。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以输血及血制品 传播为主,但母婴传播不如乙型肝炎多见。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戊型肝炎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 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超薄避孕套容易破吗

安全套让男性性快感降低是很多人担心的问题,因此在选购产品时,很多人最看重的就是其材质,希望越薄越好。其实,如今安全套的主要设计理念之一就是强调没有异物感,让双方的感觉愈接近自然愈好,戴了套和没戴带套差不多。超薄避孕套容易破吗? 超薄避孕套容易破吗 乙肝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几率很低,戴避孕套可以预防乙肝。乙肝传播可能存在以下误区: 1、乙肝病毒不经正常消化道传播。 2、一般生活、工作场所和交通工具不传染乙肝。握手、拥抱、共同进餐不传染乙肝。乙肝病毒不经空气或动物传播,蚊虫叮咬也不传播乙肝病毒。 3、多数情

蚊虫叮咬给宝宝带来的危害

(1)按蚊,俗名疟蚊,主要传播疟疾。 蚊子是怎样把病原传入人体的呢?当疟蚊吸食患有疟疾病人的血液,也把其中的疟原虫(疟疾的病源)吸进体内。它们再咬人时,疟原虫又从蚊子的口中注入被咬者的体内了。十天以后,疟原虫开始在接近皮肤的血管内出现。它们在患者的红血球内繁殖,分裂成大量的小原虫,这些小原虫破坏红血球并释放一种毒素。每个小疟原虫又侵入其它红血球而继续繁殖,使病人体内疟原虫和毒素越来越多,引起患者发冷和发烧。 了疟疾的病人首先发冷,全身抖个不停,但体温表测验体温是高的。大约经过一小时,病人才觉发烧,这

蚊子对健康有什么危害

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之多。在地球上,再没有哪种动物比蚊子对人类有更大的危害。 疟疾这种病是由疟蚊传染的 疟疾又称瘴气。全世界疟疾属的成员有400种,其中85种能传播疟疾。疟原虫造成的疟疾是全球人类主要的死因之一,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孩童,更容易受到疟疾的感染而死亡。疟疾每年约造成3百万人死亡,传染疟疾的疟蚊分布在中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中亚,尤以非洲最为严重。在非洲,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儿童死于疟疾。 流行性乙型脑炎由蚊子传带 流行性乙型脑炎也是由蚊子传带的,这种病又叫日本乙型脑炎,普通都把它叫

乙脑疫苗什么什么时候打 乙脑疫苗的接种时间

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乙脑传播有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与蚊子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因此接种时间一般为乙脑流行季节前1个月进行。由于南方与北方鱼际不同,所以注射时间也不一样,南方应在四月份以前,北方当在五月份以前注射完毕。

蚊子传播哪些疾病

乙型脑炎就是蚊子传播蚊子叮人,骚扰人们的休息与工作,很是令人厌恶。但蚊子对人最严重的危害是它能传播多种传染病,这是我们必须重视而且要注意预防的。 在上海城区,经蚊子传染的常见疾病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多发于每年的7、8、9月,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一般起病急,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热,恶心、呕吐、嗜睡,头痛。2~3天后出现昏迷、抽搐,颈项发硬,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少数人病后可产生智力减退,手脚强直不能活动等后遗症,严重时成为终身残疾。 蚊子传播疟疾在上海也有发生。当蚊子咬过疟疾病人后再叮咬正常人就传染。

秋季四种流感高发

疾控专家介绍,秋冬季节是流感发病的高峰期,流感患者发病突然,严重者可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致命 秋冬季节主要有四种流感需要预防:一是典型流感,其症状是:急起畏寒高热,乏力,头痛,身痛,咽部干痛,可有鼻塞、流涕、喷嚏、干咳等,发热3~4日后热退,但上呼吸道症状及乏力可持续两周左右。二是肺炎型流感,主要发生于老幼体弱者,该流感1~2日后病情加重,剧咳、吐黏痰或血痰,气急发绀,可伴发心力衰竭。三是胃肠型流感,除呼吸道症状外主要以腹泻、呕吐为特征。四是中毒型流感,它很少见,主要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