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边的简易取法 秩边的作用主治
秩边的简易取法 秩边的作用主治
秩边与坐骨神经关系密切,它和环跳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绝佳腧穴。刺激秩边穴位可以健腰腿,利下焦,以加快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代谢,缓解肌紧张,解除肌痉挛,从而减轻坐骨神经的不适感。
主治疾病: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腰骶疼,痔疮,大小便不利,小便赤涩,遗尿,中风偏瘫,急性腰扭伤,梨状肌综合征等。
偏历的定位和主治 偏历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两手虎口垂直交叉,当中指端所指处有一凹陷,该处即是本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清调肺气,疏利水道。
主治:手臂酸痛,目赤,鼻衄,口眼歪斜,牙痛,咳嗽,喉痛。
中膂俞的准确位置图片 中膂俞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俯卧位,先摸髂后上嵴内缘,其与背脊正中线之间为第1骶后孔,平该孔的椎体为第1骶椎,向下循摸2椎,为第3骶椎,其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是穴。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主治:温阳理气,清热散寒,主治疝气,腰骶痛,痢疾,消渴,腰肌劳损,腰骶神经根炎。
通里怎么找最简单图片 通利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仰掌,将尺骨小头分成两等分,在平尺骨小头中部,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是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宽胸舒络,鸣金开音。
主治:心悸怔忡,头晕,目眩,咽喉肿痛,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
意舍疼怎么回事 意舍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个椎体,即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4横指处是穴。
进针深度:进针0.2-0.3寸 ,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健运脾阳,疏泄湿热。
主治:腹胀,肠鸣,呕吐,泄泻。
秩边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秩边简易取穴方法
俯卧位,与骶管裂孔相平,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取穴,臀部上人字沟顶端旁开四横指的凹陷处。
秩边的简易取法 秩边保健按摩手法
先用深沉力度揉按秩边穴,接着按顺,逆时针方向旋转揉按各60圈,直到皮肤发热以后,再用手掌拍打腧穴的周围,使周围的肌肉也放松,以起到舒筋通络,强健腰膝之功。
天府准确位置图图解 天府穴针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肱二头肌的桡侧沟中,腋下3寸。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15分钟;禁艾炷灸,温和灸5分钟。
功能:疏调肺气,镇惊止血。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鼻衄,喉肿,上肢内侧痛。
前谷的位置图片 前谷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仰掌,握拳,第5掌指关节前,有一皮肤褶皱突起,其尖端即是本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清心明目,聪耳理气。
主治:耳聋,耳鸣,咽肿,热病,产后无乳,手指麻木,腮腺炎。
委阳的准确位置图 委阳穴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屈膝,腘横纹外侧端是穴。
进针方向:从屈侧向伸侧直刺与腘窝平面成90°。
深度:针0.5-1.0寸,留20分钟;艾炷灸1-2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疏利三焦,通经活络。
主治:腰脊强痛,小腹胀痛,小便不利,腿足挛痛。
大迎的位置图片 大迎穴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闭口鼓气,下颌角下前方下方沟形凹陷处是穴。
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5分钟。
功能:疏风清热,调和经脉。
主治:口眼歪斜,颊肿,牙关紧闭,牙痛。
秩边的简易取法怎么取
秩边的简易取法
科学定位:在骶部,横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快速取穴法:坐位,在骶部,先取下髎,再旁开4横指(即3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下髎定位:在骶部,中髎下内方,正对第4骶后孔中。
作用主治
秩边与坐骨神经关系密切,它和环跳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绝佳腧穴。刺激秩边穴位可以健腰腿,利下焦,以加快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代谢,缓解肌紧张,解除肌痉挛,从而减轻坐骨神经的不适感。
主治疾病: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腰骶疼,痔疮,大小便不利,小便赤涩,遗尿,中风偏瘫,急性腰扭伤,梨状肌综合征等。
针刺地仓穴怎么正确操作
地仓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口角水平外侧延线与鼻唇沟延线的交界点。
简易取法:正坐平视,瞳孔直下垂线与口角水平线相交点是穴。
进针方向:取侧坐或侧卧位,向颊车方向透刺,或向迎香穴透刺。
进针深度:向颊车透刺1.5-2.5寸(治疗面瘫);向迎香穴透刺1-2(治疗三叉神经痛)。留针20分钟。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或半侧面可有酸,胀,痛感。
作用主治
地仓穴位足阳明胃经穴,并为该经与手阳明大肠经,阳跷脉相会之处,有祛风扶正,通经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小儿流涎诸症。
注意事项
1.施针透刺颊车时,应注意掌握平刺角度,如果角度过大而近于斜刺,则有可能刺破面颊内部而刺入至口腔中。
2.地仓不宜艾炷灸,因穴位处皮肤肌肉浅薄,穴区附近有面动,静脉,直接灸可能会损伤血管,引起面部皮肤损伤,因此应慎灸。
步廊的准确位置 步廊痛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进针深度:针0.2-0.4寸,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止咳平喘,补肾纳气。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支满,呕吐,胸膜炎,肋间神经痛。
当阳在哪里 当阳穴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正坐仰靠或仰卧位取穴,在头前部,当瞳孔之上,前发际上1寸处是穴。
进针深度:进针0.2-0.3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明目醒神,疏风通络。
主治:头痛,头晕,鼻塞,目赤肿痛,卒不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