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黄之凉血止血
生地黄之凉血止血
生地黄,性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可以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对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和血热妄行的出血都有很好的疗效,生地黄是一个很重要的凉血止血药。
生地黄是很常用的一个清热凉血药,所以它的基本功效清热凉血,清热凉血的主治,一是温热病热入营血,二是血热妄行,生地黄在这两个方面,都是很重要的,很常用。因为它药源丰富,价廉物美,清热凉血作用比较好。那么对于温热病在营分阶段,生地黄第一可以凉血,第二可以养阴生津。因为在营分阶段之所以脉细数,也有口渴,虽然饮水不多,但是也是伤阴的一种表现,尤其是脉细数,那么它发挥了最基本的凉血和养阴两大作用,那么再配伍一些清热解毒,或者清热泻火的药物,比如说清营汤,就这样的一个用法。那么到了血分阶段,就斑疹显露,出血比较明显,那么生地黄除了凉血养阴,因为同样有伤阴,有血热,而且它还发挥了止血的作用。那么对于血分就有三个相应的有关的功效了,那个时候因为出血以后就有瘀血,所以常常就配伍活血化瘀,当然还需要配伍清热解毒,比如说过去的犀角地黄汤,现在叫解毒地黄汤。那么就用犀角或水牛角来清热解毒,加上牡丹皮和赤芍药来活血化瘀,所以在营分和血分阶段,对生地黄它本身它的临床意义有微妙的区别。因为在营分阶段,斑疹隐现,没有明显的出血,所以止血关系并不重要、不直接,那么到了血分阶段,止血就成为了一个针对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功效。
生地黄既能凉血,又能止血。所以对于血热妄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药,是个重要的凉血止血药。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争议还比较厉害,因为一部分人认为,中药不应该有止血的功效,止血就是出血有它相应的病机,那么消除了病机,症状就缓减了。血热妄行,那么你清热凉血它自然就止血。如果是瘀血阻滞,活血化瘀,自然就止血,如果说属于一些虚寒性的,你温补,它自然就止血,所以就不存在有对症的、症状的直接的止血的效果。应该说中药里面有直接的止血作用,如果说前面的一种理论完全成立,那是不是也有这样一种情况:清热凉血作用越强,或者清热泻火作用越强,止血效果就最好,那么化瘀止血,活血化瘀作用最强,那么止血的效果就最好,因为它完全是因果关系了。三黄,在很多方面黄连的清热作用比黄芩好,那么为什么黄连自古以来,没说它有止血作用,出血证用的不多,当然不是没有用,作为辅助的药,黄芩历来就肯定它有止血的作用,也就是它本身就客观存在了一个直接的功效,很多化瘀止血药,很多破血药,比如说什么水蛭、虻虫,这一类它不但不能止血,可以还会使出血加重。那么有的药的活血化瘀的作用并不强,比如说象浦黄、五灵脂这一类,它止血作用很明显,但化瘀作用很一般,所以它不应完全是因果关系,所以生地黄应该有直接的止血作用。所以它也是治疗血热妄行重要的一个药物。
枫香脂的功效与作用 凉血止血
枫香脂有凉血止血之功,用治吐血、咯血、衄血,单用为散调服有效;若治血热出血证,常配生地黄、玄参、赤芍等药用。
生地黄的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支气管扩张症药膳食疗
1,银菊冰糖饮:
[原料]金银花15 g,野菊花15 g,鱼腥草30 g。桑叶12 g,薄荷10 g,芦根30 g,白茅根30 g,藕节30 g,冰糖30 g。
[制法]先将诸药水煎熬2次,薄荷后下,去渣,取2次滤液合并,加入冰糖溶化即成。
[功效]清热排痰,凉血止血,解毒泻火。用于支气管扩张患者外感风热,风燥之咳嗽、咯血及燥热伤肺。
[服法]1剂/d,分多次饮用。重者2剂/d,连饮3日以上。
2,桑杏蜜汁饮:
[原料]桑叶15 g,苦杏仁12 g,北沙参20 g,梨皮30 g,淡豆豉15 g,白茅根30 g,藕节30 g,小蓟15 g,蜂蜜50 g。
[制法]先将诸药水煎2次,去渣,取2次滤液合并,调入蜂蜜即成。
[功效]清热宣肺,止咳平喘,生津润肺,宁络止咳。用于燥热伤肺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咳嗽、咯血。
[服法]1~2剂/d,早、晚餐食用,连吃1周以上。最好2剂/d,分4次吃完。以保证药力均衡,作用持久。
3,苇茎苡仁粥:
[原料]芦根40 g,桃仁12 g,冬瓜仁15 g,鱼腥草30 g,赤芍12 g,丹皮12 g,仙鹤草30 g,大,小蓟各15 g,薏苡仁60 g。
[制法]先将诸药用水煎熬2次,取药液1 000 mL,与薏苡仁煮成稀粥即成。
[功效]清热排痰,凉血止血,解毒泻火。用于支气管扩张伴感染。
[服法]1~2剂/d。早、晚餐食川,连服1周以上,最好2剂/d,分4次吃完。以保证药力均衡,作用持久。
4,金荞麦蜜汁饮:
[原料]金荠麦30 g,鱼腥草30 g,芦根30 g,冬瓜子15 g,生大黄9 g,蜂蜜60 g。
[制法]将诸药去杂质,用清水煎熬2次(大黄后下),去渣,取药汁。调入蜂蜜即成。
[功效]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排脓排痰。解毒抑菌。对痰热壅盛、火灼肺络的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大便秘结、热毒深重者有良效。
[服法]1~2刺/d,分4次饮用。
5,生地双耳汤:
[原料]大生地黄100 g,银耳10 g,黑木耳10 g,冰糖30 g。
[制法]先将生地黄加水煎熬取浓汁(去渣),将双耳温水发软后,加水与冰糖煨至烂熟,加生地黄汁煮沸后冷却即成。
[功效]滋养肺肾,凉血止血。用于阴虚火旺、虚火灼伤肺络之出血,有良好的止血而不留瘀血的效果。
[服法]1剂/d,分3次服用。连饮半个月以上。
6,百合阿胶汤:
[原料]百合30 g,生地黄30 g,沙参20 g,墨旱莲30 g,阿胶10 g,糯米50 g,冰糖30 g。
[制法]先将生地黄、沙参、墨旱莲加水煎熬2次,去渣取药液;百合撕成瓣。与药液、糯米煮成粥,放入冰糖溶化。阿胶另烊化,临吃时倒入粥中搅匀即成。
[功效]润肺止咳,祛痰滋阴,补血止血,育阴泻火。用于阴虚火旺出血者。
[服法]每日早、晚各1剂,代餐饮食,连吃半个月以上。
7,蒲公英粥:
[原料]蒲公英40~60 g(鲜品60~90 g),粳米50 g。
[制法]先将蒲公英洗干净,切碎,用水煎熬取药汁,去渣,放入粳米煮成稀粥。
[功效]清热解毒。用于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属于风热袭肺或痰热壅肺之症候。
[服法]早、晚和加餐食用,3剂/d,连服数日。
8,生地黄粥:
[原料]生地黄100 g,生姜3 g,粳米50 g。
[制法]先将生地黄煎熬取浓汁,与生姜、粳米煮成稀粥即成。
[功效]养阴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肺络之支气管扩张咯血,阴虚火旺之咯血者亦宜食用。
[服法]3次/d。连服数日。
熟地黄主要品类
地黄可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本草纲目》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地黄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尤其是熟地,药用"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通血脉",确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生地黄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功用:清热滋阴,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熟地黄
甘、微苦、微温,归心、肝、肾经。功用:补血调经,滋阴补肾。熟地黄是生地黄用黄酒拌闷,晒蒸的复制品,所以功效有别,生的多用于清热滋阴,熟的多用于养血补肾。
月经量多试试地黄地榆侧柏饮
吉林长春陈女士咨询:我女儿18岁了,这段时间总是月经量过多,而且持续不断,已经连续两个多月了。明年女儿就要高考了,我既担心她的身体,又担心明年身体调理不好,影响高考,影响她的前途。按照医嘱,吃宫血宁、乌鸡白凤丸调理过,都不起什么作用。想咨询专家,有什么好的方子吗?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李刘坤解答: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行经持续时间超过正常范围,出血总量增多,称为“月经过多”,是月经失调的常见类型之一。主要由卵巢功能失调,或其他疾病影响卵巢功能所致。中医认为,本病由冲任失守、血海不固所致。
可以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试试地黄地榆侧柏饮:取生地黄、生地榆、侧柏叶各15克,用水800毫升,煎取300毫升,分早、晚两次,空腹服用,每日1剂,于经期服用数剂。生地黄性味甘苦、凉,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功效,主治阴虚发热、消渴、血崩、月经不调等。地榆性味苦酸微寒,善于凉血止血。主要用于治疗血热引起的便血、痔疮出血、血痢等病证。侧柏叶性味苦涩微寒,可凉血止血、止咳、生发,常用于治疗血热引起的咯血、便血等。三味药材放在一起使用,本方具有清热凉血止血作用,适用于上述血热型轻证。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功能性子宫出血偏方 红米地黄粥
材料:生地黄50克,红米100克。
做法:生地黄洗净煎取药汁,与红米加水共煮,沸后加入冰糖,煮成稀粥。
功效:可以清热养阴,凉血止血,适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阴虚火旺,崩中下血或淋漓不断,血色鲜红,五心烦热,口唇干燥的人群服食。
肺结核吃什么食物好 生地黄粥
组成:生地黄汁50ml、大米100g。
制法:煮白粥,临熟时入地黄汁,搅匀。
服法:空腹食之。
按语:本方具有滋养阴凉血,止血之功。用于治疗虚劳骨蒸,很适合于虚弱病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