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冬病夏治什么时候开始

冬病夏治什么时候开始

冬病夏治一般从三伏天开始。

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发现,在夏季的三伏天用艾灸、膏贴等方法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著。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

冬病夏治不是适合所有人群

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冬病夏治,按照中医的观点,需要根据人体体质辨证治疗,尤其现在成年人可能并不是单一体质,而是“兼夹体质”,也就是同时具有两种体质的特征和表现,最好到医院做体质辨识,再对症下药。冬病夏治所针对的多为虚寒性、寒湿性疾病,对于中医认为体质偏热或湿热性体质及体内火气较盛的人群,反而不适宜冬病夏治。以三伏贴为例,其中多为祛寒除湿、增强体质的药物,火气较旺者并不适合。

为何慢性支气管炎需冬病夏治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话可不完全是指严寒,酷暑对人意志和体魄的锻炼,同时也是中医冬病夏治时机选择的依据。象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这类慢性病,多在冬天发作,病情反反复复,缠绵难愈,而夏天病情相对缓和,是有利的治疗时机。时下正值三伏卫,此时根据中医理论,合理调养,可有效缓解冬季病情,减少发作。

冬病夏治是中医天人合一思想的结晶。中医认为,慢支、哮喘冬季发病,是寒邪伏于体内,合严冬之寒气而发病,夏季尤其是三伏天,天之阳气最盛,此时寒邪深伏体内,若能增强人体正气,合天之阳气,天人合一,可借势祛邪外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从现代医学来看,冬病夏治也是科学有据的,治疗时机上,夏天正是疾病缓解期,有利于治疗;患者免疫力低下,冬病夏治正是着眼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哮喘的冬病夏治

哮喘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医学的特色疗法,是预防与治疗的综合,体现了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一是指“未病先防”,是指在未发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最理想的积极防病的措施;二是指“既病防变”,是指一旦疾病已发生,则应争取尽早诊治,以防疾病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发展、转变。

哮喘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对于一些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病都有效果,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哮喘则是最适合于“冬病夏治”的。特别是中老年在冬季哮喘高发,如果抓住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根据脏腑气血虚实,可发挥中医在治疗支气管炎方面的优势,不仅能消除病毒,同时还能修复哮喘病患者的受损粘膜或组织,治疗与修复同步进行、同步完成。

哮喘冬病夏治,哮喘患者在冬病夏治期间可以进行穴位敷贴等治疗,贴药后当禁食生冷、肥甘、厚味、海鲜及辛辣刺激之品。其次,药饼贴好以后最好不要去空调房,但是也不要大量出汗。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的吸干穴位上的水。

冬病夏治三伏贴

药是很常见到的,对不同的药在治疗疾病上,也是有着很大区别,所以对药的选择,也是需要根据自身疾病需求,想要能够很好的治疗自身疾病,都是需要选择适合治疗的药物,这样对疾病改善,才有很好的帮助作用,那冬病夏治三伏贴是什么呢,对它也很多人也不是太了解。

冬病夏治三伏贴是什么呢,这样的药物在治疗疾病上,也是有着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它对治疗支气管炎效果很不错的,不过对它的选择,也不是随意的乱用。

一、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夏治”是指在夏天疾病的缓解期进行调理,以预防某些疾病在秋冬春季的复发,或减轻其发作的程度、症状和次数。

“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传统的“治未病”思想。中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相应”, 认为人体的阴阳气血的盛衰依季节变化而不同,疾病的发生、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

一些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是以素体阳虚,又外受寒邪为本。盛夏“三伏”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借天、人阳盛之时,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可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抗病御寒能力、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二、什么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

中医的多种治疗方法,如中药内服和针灸、刮痧、推拿等外治疗法,以及食疗等均具有冬病夏治的作用。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方法,因其方法简便、安全、无痛,疗效确切,费用低廉而深受患者青睐。由于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时期,故也简称为“三伏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源自明代张璐《张氏医通》中记载的白芥子涂法,是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综合干预外治方法。其治疗效果与贴敷方药的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有一定的关系。

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适用于哪些疾病

从古至今,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主要适合于素体阳虚的人,用于在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专家重点推荐的适宜防治病症是:

1.久咳、哮喘、肺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鼻渊、鼻鼽、喉痹(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3.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4.部分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四、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常用哪些药物

北京地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治疗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基本均沿用《张氏医通》记载的处方,以炒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干姜(或生姜汁)为基本方,或结合临床经验进行适当加减。防治其他病症的药物依疾病而各所不同。

目前,北京地区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特色诊区采用的贴敷膏,均由市药监部门认定的专用制剂室在无菌、清洁环境下制备,并密封、冷藏保存。

通过以上介绍,对冬病夏治三伏贴也是有着很好的认识,选择它治疗疾病,也是需要跟建筑自身需求进行,这样对疾病控制,才会有很的帮助作用,那对不需要它的人,也是可以放置,这样的药物是不能随意乱用,否则对自身也是有着一些危害。

冬病夏治三伏贴管用吗 冬病夏治三伏贴什么时候开始

冬病夏治三伏贴一般是从三伏天开始,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发现,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著。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

当然,如果不在三伏贴那三天治疗的话,夏季仍是阳气最旺的季节,在夏季炎热的天气使用三伏贴也可以达到疗效。

冬病夏治什么时候开始 冬病夏治可以治什么病

冬病夏治对于冬季频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和骨伤科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等,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胃痛、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骨伤科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肩周炎、腰肌劳损等以及冻疮等。

2020年冬病夏治时间表

冬病夏治一般是从三伏天开始的,通过使用艾灸、膏贴等方法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2020年三伏天开始时间是从阳历7月16日开始,到8月24日结束总共四十天。

初伏为7月16日-7月25日,共10天;中伏为7月26日-8月14日,共20天;末伏为8月15日-8月24日,共10天。因为三伏天的阳气最旺盛,这段时间贴三伏贴或者进行艾灸都能够达到比较好的疗效。

冬病夏治为什么三伏天要治寒湿呢 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

顺应三伏天的时间即可。

冬病夏治也就是说在三伏天期间进行身体理疗,顺应三伏天的时间进行即可。

三伏天是一段高温炎热的日子,在三伏天的时候进行冬病夏治调理,可以明显的改善体质,起到健康养生的作用,冬病夏治一般是在三伏天的初伏、中伏和末伏进行的,围绕这个日期进行养生理疗即可。

冬病夏治是什么时候 三伏天冬病夏治时的注意事项

1、药物穴位帖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敷贴4~24小时后,局部若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若皮肤出现水疱,涂烫伤膏或紫药水,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曝晒。

2、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影响治疗效果。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易伤脾胃,影响消化,易导致阳气不运,变生它病。

3、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证的具体表现辨证施用。

4、为彻底利用阳气,最好选择中午11点到下午1点的午时时间去敷贴,这个时间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贴伏天膏,药力也是最容易渗透到体内的。

5、治疗当天尽量避免空调或电扇直吹,如果要开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9℃,以微微出汗最好。如果室内温度太低,会影响贴敷效果——膏药逼出来的寒气又进去了。

6、平时在膏药贴敷过的地方多按摩按摩,保持这些穴位的温热,驱除寒湿之气。

黄帝内经夏季养生

未病先防

关于未病先防,在暑热天气也同样重要。因为夏季闷热潮湿,机体抗病能力相对薄弱。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大致意思是,针对炎热夏季,在起居上,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精神方面应主动调节情志,避免过怒烦躁,避免情绪抑郁,保持神清气爽。此时在饮食上,要注重健脾益气,少食苦寒,节冷饮,少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宜食鱼、蛋、奶、西瓜、黄瓜、冬瓜、玉米、豌豆等。此外,酸味收敛,可固护体表,防止出汗过多伤气损阳,故可多选用酸味食物,如杨梅、草莓、西红柿、酸梅汤、豆类及其制品;咸味食物则可帮助机体补充因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以防汗多损伤心气,故应及时补充。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夏日食姜也是“春夏养阳”理论的实际应用。

夏季,人们常常感觉暑热难耐,大汗淋漓,有些人在这个时期长时间地待在空调房间中,这不利于身体健康。有研究指出,如果人体长期生活在空调制造的冷环境里易损伤人体的“卫表之阳”和“肺阳”,则易患夏令感冒、咳嗽、哮喘,如果原本就有此类疾病的人就更易加重这些疾病的冬天发作机会;而夏令过度贪食冷饮冷食,易损伤脾胃之阳,以致诱发胃痛、腹泻。因此,此时养生应当顾护体内肺脾阳气,使之保持旺盛充沛,才能维持夏日健康不病,也才能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所以要注意不宜长期处于低温空调环境,不可过度贪食冰镇冷饮等。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既是一种有效的治病方法,也是养生保健的一种方式。因为只有在夏季抓住有利时机,作最好的治疗,减轻或根治慢性疾病,才能更好地保护正气,保持健康长寿。

冬病夏治是来源于中医理论的一种疗法,冬病就是所谓在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疾病,这种疾病往往可以在夏天疾病缓解期的时候进行治疗,来减少在冬天或者春天发作次数、缓解发作的程度,所以叫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现在全国各地的多家医院都在施行“冬病夏治”穴位敷贴,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随访中,不少患者反映,经过治疗,确实减少了他们在冬季发病的机会,因此我们鼓励大家把握伏天的机会,积极参与到“冬病夏治”的队伍中来,改变往日得了病才去医院的观念,掌握主动权,将疾病制止于未发之时。

之所以要冬病夏治,是因为冬天人体的阳气比较弱,冬季阳气较弱,所以防病、抗病的能力就降低了,如果我们夏天的时候就开始顾忌它,让人体的阳气增强起来,在冬天阳气下降的时候,由于已经顾护了阳气,就可以抵御邪气让人体发病减少。

药王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所谓“将病之病”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但却会在将来某个时候会发作的疾病。那就要在未发之时,赶快去除其必发的条件。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寒温冷暖的每一次变化其实也都是我们人类所需要的,我们要学会顺应自然界的四季气候的变化,而不要总是妄图去改变它。正确利用四时之变及时调整和“反省”我们自身,有时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

相关推荐

什么是三伏贴

中医养生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农历的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时,此时调养阳气是最佳时机。对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寒冷季节病情加重的疾病而言,其发病机理总体来说就是阳气不足,冬病夏治可通过提前预防、治疗,减轻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 冬病夏治的手段有针灸、艾灸、汤药等,“三伏贴”是认知度和接受度最高的一种。 “三伏贴”是将药性辛温的中药磨成粉,再调好敷贴于穴位之上,让药物经由皮肤吸收,并通过气血、经络的鼓动循行,用药物温通的作用来提升人体阳气,以此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 专家提醒,虽然常被称为

三伏贴一次可以贴几个部位 三伏贴可以天天贴吗

不可以。 由于三伏贴冬病夏治的作用比较强,因此很多人就想说可以天天贴三伏贴,这样效果会更好,但其实三伏贴贴敷是具有固定的时间的,应结合自身情况和专业医生的医嘱来使用,并不建议天天贴敷。 三伏贴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体现中医“治未病”特点,对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复发或加重的疾病。

三伏灸和三伏贴哪个好 三伏天做三伏灸的好处

具有一定温中散寒、补虚、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等作用。 三伏天进行艾灸更多是取冬病夏治之意,三伏天艾灸称为三伏灸,能更好存储体内阳气,冬天阳气可以保卫肌表,是冬病夏治不可缺少的中医疗法,具有一定温中散寒、补虚、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等效果,对于需要进行调理身体的人群来说,是比较好的。

冬病夏治几月份开始 冬病夏治的禁忌人群

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的患者都不适合实施冬病夏治

拔火罐什么季节拔最好

按照中医“冬病夏治”的说法,拔火罐夏天拔最好。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这种治疗方法对冬天的寒湿病症疗效显著,而依据中医上“冬病夏治”的说法,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的时候,此时进行拔火罐能最佳的达到排湿、排寒,调理身体的效果。

冬病夏治三伏天怎样调理身体

常见的调理方法有: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 冬病夏治的是我国传统中医养生疗法中的一种,冬病夏治的来源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的主要针对对象是指对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三伏贴管用吗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人体背部特定穴位以达到振奋阳气、驱散内寒,提高抗病能力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但是冬病夏治贴三伏贴并非马上就能见效的,而且这也只是一种辅助治疗的方法,并非对于所有的疾病都有效果的。

三伏灸的好处

冬病夏治 三伏灸是指在三伏天中进行天灸,三伏天是全年中温度最高的一段时期,此时天气炙热,与此同时,身体中的阳气大盛,是为身体排出寒湿伏邪的最好时机,此时使用特制艾草对穴位进行热刺激,可以起到扶阳驱寒、冬病夏治的效果。 常见的冬病夏治疾病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等疾病。 消暑祛湿 三伏灸的主要材料是艾叶,艾叶性温辛,有祛寒、祛湿、通经络之效,三伏天的时候做三伏灸可以将身体中淤积的湿气、寒气都排出体外,同时三伏天做三伏灸还能消除身体苦夏难捱的暑热不适感,故做三

冬病夏治前弄清五件事

冬病夏治是这两年较为流行的中医疗法,所以,虽然离入伏还有一个多月,很多患者已纷纷开始打听和挂号。那么,在预约之前有哪些需要了解和准备的呢? 1.不适合湿热体质。专家告诉记者,冬病夏治主要针对三周岁以上虚寒体质的人群,患有冬天容易发作或遇冷易加重的疾病,如哮喘、反复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风湿病等。有内火、湿热体质的人不适合冬病夏治,简易的判断方法是,观察分泌物和舌苔。如果痰或鼻涕为黄颜色,且比较黏稠;舌质发红且舌苔干燥,或舌苔黄腻(舌面上有一层像黄油般黏腻的苔),这种人就不适合来做贴敷。相反,

三伏天艾灸的频率 冬病夏治

中国有一句传统俗语叫“冬病夏治”,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的时候气候炎热,此时身体内的阳气大盛,如果此时使用特制艾草对穴位进行局部热刺激,可以扶阳驱寒、去除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