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冬病夏治是什么时间

冬病夏治是什么时间

不局限于工夫,把夏、长夏之酷热时,均可作为养阳工夫段,多半主张每年6月至9月。

在酷热的夏、长夏,应按奇偶数配阴阳实际,选择奇数对患者医治以达养阳。

这一盘算法以为,从夏至开端,按照干支纪日的陈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呈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呈现5个庚日时为20天。

冬病夏治是什么意思 冬病夏治是什么

冬病夏治是以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为指导,针对一些冬季发作频繁或症状明显而夏季却发作较少或症状缓解的病症,一般从每年七月份(农历三伏天前后)对其进行适当的治疗和调补,以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发作的特殊疗法。

哮喘的冬病夏治

哮喘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医学的特色疗法,是预防与治疗的综合,体现了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一是指“未病先防”,是指在未发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最理想的积极防病的措施;二是指“既病防变”,是指一旦疾病已发生,则应争取尽早诊治,以防疾病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发展、转变。

哮喘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对于一些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病都有效果,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哮喘则是最适合于“冬病夏治”的。特别是中老年在冬季哮喘高发,如果抓住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根据脏腑气血虚实,可发挥中医在治疗支气管炎方面的优势,不仅能消除病毒,同时还能修复哮喘病患者的受损粘膜或组织,治疗与修复同步进行、同步完成。

哮喘冬病夏治,哮喘患者在冬病夏治期间可以进行穴位敷贴等治疗,贴药后当禁食生冷、肥甘、厚味、海鲜及辛辣刺激之品。其次,药饼贴好以后最好不要去空调房,但是也不要大量出汗。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的吸干穴位上的水。

冬病夏治是什么原理 冬病夏治的好处

在三伏天进行冬病夏治,最容易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的效果,阳气就是人体的正气。 另一方面,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夏季治疗则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之则,以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使功能恢复平衡,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真正彻底改善体质。

黄帝内经夏季养生

未病先防

关于未病先防,在暑热天气也同样重要。因为夏季闷热潮湿,机体抗病能力相对薄弱。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大致意思是,针对炎热夏季,在起居上,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精神方面应主动调节情志,避免过怒烦躁,避免情绪抑郁,保持神清气爽。此时在饮食上,要注重健脾益气,少食苦寒,节冷饮,少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宜食鱼、蛋、奶、西瓜、黄瓜、冬瓜、玉米、豌豆等。此外,酸味收敛,可固护体表,防止出汗过多伤气损阳,故可多选用酸味食物,如杨梅、草莓、西红柿、酸梅汤、豆类及其制品;咸味食物则可帮助机体补充因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以防汗多损伤心气,故应及时补充。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夏日食姜也是“春夏养阳”理论的实际应用。

夏季,人们常常感觉暑热难耐,大汗淋漓,有些人在这个时期长时间地待在空调房间中,这不利于身体健康。有研究指出,如果人体长期生活在空调制造的冷环境里易损伤人体的“卫表之阳”和“肺阳”,则易患夏令感冒、咳嗽、哮喘,如果原本就有此类疾病的人就更易加重这些疾病的冬天发作机会;而夏令过度贪食冷饮冷食,易损伤脾胃之阳,以致诱发胃痛、腹泻。因此,此时养生应当顾护体内肺脾阳气,使之保持旺盛充沛,才能维持夏日健康不病,也才能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所以要注意不宜长期处于低温空调环境,不可过度贪食冰镇冷饮等。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既是一种有效的治病方法,也是养生保健的一种方式。因为只有在夏季抓住有利时机,作最好的治疗,减轻或根治慢性疾病,才能更好地保护正气,保持健康长寿。

冬病夏治是来源于中医理论的一种疗法,冬病就是所谓在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疾病,这种疾病往往可以在夏天疾病缓解期的时候进行治疗,来减少在冬天或者春天发作次数、缓解发作的程度,所以叫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现在全国各地的多家医院都在施行“冬病夏治”穴位敷贴,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随访中,不少患者反映,经过治疗,确实减少了他们在冬季发病的机会,因此我们鼓励大家把握伏天的机会,积极参与到“冬病夏治”的队伍中来,改变往日得了病才去医院的观念,掌握主动权,将疾病制止于未发之时。

之所以要冬病夏治,是因为冬天人体的阳气比较弱,冬季阳气较弱,所以防病、抗病的能力就降低了,如果我们夏天的时候就开始顾忌它,让人体的阳气增强起来,在冬天阳气下降的时候,由于已经顾护了阳气,就可以抵御邪气让人体发病减少。

药王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所谓“将病之病”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但却会在将来某个时候会发作的疾病。那就要在未发之时,赶快去除其必发的条件。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寒温冷暖的每一次变化其实也都是我们人类所需要的,我们要学会顺应自然界的四季气候的变化,而不要总是妄图去改变它。正确利用四时之变及时调整和“反省”我们自身,有时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

儿童适合冬病夏治吗

儿童一些慢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包括反复发作的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在缓解期,可以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能达到预防疾病复发或减轻症状的目的。但是,儿童“冬病夏治”时应该注意一些事项:

(1)敷贴的时间不易过长:成人每次敷贴时间约6~8小时。儿童每次敷贴时间约2小时,以儿童皮肤承受度为限。

(2)禁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痛苦小,药物经皮肤吸收不经胃肠代谢,保护脏腑功能,副作用相对较小,比较适合儿童应用。需要提醒的是,在治疗时,儿童需要禁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冬病夏治为什么三伏天要治寒湿呢 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

顺应三伏天的时间即可。

冬病夏治也就是说在三伏天期间进行身体理疗,顺应三伏天的时间进行即可。

三伏天是一段高温炎热的日子,在三伏天的时候进行冬病夏治调理,可以明显的改善体质,起到健康养生的作用,冬病夏治一般是在三伏天的初伏、中伏和末伏进行的,围绕这个日期进行养生理疗即可。

冬病夏治是什么意思 冬病夏治的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不同于一般的中医疗法,它属于预防性的治疗措施之一,包括饮食疗法、天然药物疗法、敷贴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体育疗法等,这些方法简洁有效,操作方便。

2018冬病夏治的时间

冬病夏治是针对三伏天而定的,除了三个伏天外,伏前和伏后都很适合做养生保健项目,所以,2018年的7月7日、7月17日、7月27日、8月16日、8月26日是很适合做冬病夏治的时间。

附:2018年三伏天时间表。

2018年初伏时间: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为初伏,10天。

2018年中伏时间: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为中伏,20天。

2018年末伏时间: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为末伏,10天。

三伏贴的禁忌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灶,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按惯例,小孩、老人和年轻白领是伏贴的三大主要人群。其中孩子最多,绝大多数是患呼吸系统疾病。其次是老年人,以老慢支、哮喘为主。最近两年,年轻白领逐渐增多。这些白领大多坐办公室、吹空调、少运动,以患过敏性疾病为主,比如过敏性鼻炎、反复咳嗽、慢性咽炎等。附儿院儿科医生说,不仅小儿哮喘、呼吸道反复感染、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可采用“冬病夏治”方法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和部分骨关节病也适用。

据悉,三伏贴的药性温热,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很适合慢慢调理体质。方便快捷无痛,价格便宜且疗效不错更是三伏贴备受市民青睐的原因。然而“三伏贴”热潮背后也有隐忧。中医专家说,“三伏贴”仅仅是疾病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冬病夏治有讲究,贴贴应理性,而不要想当然是药到百病除。记者在此整理了一些常见误区供读者辨别。

人人都可以“冬病夏治”?

实则不然,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适宜,有一定的禁忌症,不能乱用、滥用,否则会适得其反。主要的禁忌症有———各种病的急性发作期,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正处于感冒及发热期等;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者对敷贴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孕妇、2岁以下的婴幼儿;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患者。

只有三伏头一天才是“三伏贴”的正日子?

许多人以为三伏头一天才是“三伏贴”的正日子,因此每年“头伏”“中伏”和“末伏”的头一天,医院里都挤满来贴敷的人。医生表示,三伏天里的任何一天都可以贴敷,只要前后贴敷时间间隔在7天至10天,即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市民大可不必“扎堆”。今年有两个中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贴“3+1”次。

三伏天为什么要艾灸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艾灸、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原理是什么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缓解期服药治疗,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相关推荐

什么三伏贴

中医养生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农历的三伏天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时,此时调养阳气最佳时机。对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寒冷季节病情加重的疾病而言,其发病机理总体来说就阳气不足,冬病夏治可通过提前预防、治疗,减轻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 冬病夏治的手段有针灸、艾灸、汤药等,“三伏贴”认知度和接受度最高的一种。 “三伏贴”将药性辛温的中药磨成粉,再调好敷贴于穴位之上,让药物经由皮肤吸收,并通过气血、经络的鼓动循行,用药物温通的作用来提升人体阳气,以此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 专家提醒,虽然常被称为

冬病夏治三伏贴管用吗

“三伏贴”根据中医“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人体背部特定穴位以达到振奋阳气、驱散内寒,提高抗病能力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但冬病夏治贴三伏贴并非马上就能见效的,而且这也只一种辅助治疗的方法,并非对于所有的疾病都有效果的。

冬病夏治什么时候 三伏天冬病夏治时的注意事项

1、药物穴位帖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敷贴4~24小时后,局部若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若皮肤出现水疱,涂烫伤膏或紫药水,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曝晒。 2、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影响治疗效果。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易伤脾胃,影响消化,易导致阳气不运,变生它病。 3、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证的具体表现辨证施用。

2022三伏贴怎么贴多久贴一次

2022的三伏贴已经到了,三伏天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日子,此时很适合进行冬病夏治,三伏天的时候贴三伏贴,可以起到一定冬病夏治的作用,三伏贴跟随着三伏天的时间表进行的,具体如下: 第一次贴敷时间(引伏):2022年6月21日—7月15日。 第二次贴敷时间(初伏):2022年7月16日—7月25日。 第三次贴敷时间(中伏):2022年7月26日—8月14日。 第四次贴敷时间(末伏):2022年8月15日—8月24日。 注意事项:一般推荐早上早上8时—12时贴敷。

三伏贴怎么贴多久贴一次一次贴多久 三伏贴过了时间贴还管用吗

没有用了。 三伏贴主要利用三伏天的时候进行中药贴敷在一些特定部位,进而到达冬病夏治的效果,而过了三伏这个时间再贴三伏贴的话,就不能叫做三伏贴了,只能算中药敷贴,并且也没有了冬病夏治的效果。 所以过了三伏贴时间再贴三伏贴的话就不管用了,建议贴三伏贴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具体怎么贴多久贴一次一次贴多久都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三伏贴一次可以贴几个部位 三伏贴可以天天贴吗

不可以。 由于三伏贴冬病夏治的作用比较强,因此很多人就想说可以天天贴三伏贴,这样效果会更好,但其实三伏贴贴敷具有固定的时间的,应结合自身情况和专业医生的医嘱来使用,并不建议天天贴敷。 三伏贴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体现中医“治未病”特点,对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复发或加重的疾病。

冬病夏治适应哪些症状

冬病夏治疗法的适应症主要一些虚寒性疾病,包括一些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伤科疾病。 还有一些常见病,如冻疮这些冬季易见的病,都可以进行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适合所有人群

并不所有人群都适合冬病夏治,按照中医的观点,需要根据人体体质辨证治疗,尤其现在成年人可能并不单一体质,而“兼夹体质”,也就同时具有两种体质的特征和表现,最好到医院做体质辨识,再对症下药。冬病夏治所针对的多为虚寒性、寒湿性疾病,对于中医认为体质偏热或湿热性体质及体内火气较盛的人群,反而不适宜冬病夏治。以三伏贴为例,其中多为祛寒除湿、增强体质的药物,火气较旺者并不适合。

三伏贴伏前加强贴几次 三伏贴要贴几次

至少需要贴三次。 三伏贴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外疗疗法,冬病夏治、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冬病夏治疗法,一般在三伏天的时候进行,对应的时间三伏天的初伏、中伏和末伏期间进行。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者来说,还需要贴伏前预热贴和伏后加强贴,这样可以使三伏贴的效果更加好,其次三伏天一般需要贴3年起。

三伏贴的作用与功效 冬病夏治

中国有一句传统俗语叫“冬病夏治”,三伏天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的时候气候炎热,此时身体内的阳气大盛,如果此时使用中药贴对穴位进行局部热刺激,可以扶阳驱寒、去除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