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有哪些早期表现呢
小儿脑瘫有哪些早期表现呢
1.运动落后和主动运动减少:正常小儿3个月俯卧位时会抬头,仰卧位时有踢腿动作,而脑瘫患儿很少有这些动作。正常小儿4~5个月时双手能主动伸手触物,而脑瘫患儿上肢活动很少。
2.肌张力异常:脑瘫患儿表现为四肢紧张或松软。
3.姿势异常:脑瘫患儿经常头向后仰,6个月坐位时后倒,两腿夹紧,把尿和更换尿布困难。
4.反射异常:正常小儿头部位置突然放低时会有拥抱反射(如惊吓一样的表现),一般6个月以后消失,而脑瘫患儿则不会消失。有的脑瘫患儿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和视听障碍等。
小儿脑瘫会出现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脑瘫有什么症状?眼和视力障碍:脑瘫患儿有55%一60%在视觉上有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斜视。一般在婴儿期出现,随年龄增长斜视逐渐消失。知果6个月以上的婴儿还有斜视,应该去医院诊治。
小儿脑瘫有什么症状?语言障碍:脑性瘫痪患儿的语言障碍发病率为65%—95%,其中四肢瘫患儿发生率较高,往往以吸吮困难、吞咽和咀嚼困难为先导,表现为发音不清、构语困难、语言表达障碍、甚至失语症等。由于发声、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和四肢运动障碍、听觉障碍、智能和生长环境等原因导致。
小儿脑瘫有什么症状?学习障碍:由于脑部损伤,视力、听力、语言、智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强,常闹情绪,学习能力受到影响。
此外,脑瘫患者还伴有牙齿发育异常:儿童容易患牙齿和齿龈疾病,而且治疗困难。一是由于实际上牙齿病多,另外因为小儿不易合作和异常运动、紧张等,很少接受齿科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牙齿疾病中多见的为龋齿,以及由于使用抗痉挛药而致的齿跟增生、牙服炎、齿列及咬合异常等。
小儿脑瘫常见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智力或学习障碍:确实有部分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和学习障碍,往往在运动障碍比较严重的孩子更为常见。但是在这些孩子中也有不少的孩子拥有正常的智力,只是由于躯体障碍导致早期接受学习的机会减少或延迟,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学习障碍,这是小儿脑瘫的症状表现。
视觉障碍或知觉障碍:脑瘫孩子常伴有斜视,还会有其他视觉问题(弱视等),这是小儿脑瘫的症状表现之一。知觉障碍:有部分孩子可能存在知觉障碍,例如在判断物体大小、形状时产生困难。
喂养困难:如小孩不会吮吸、吮吸无力,或边吃边哭,容易呛奶,体重增长缓慢等。这也是小儿脑瘫的早期表现。流口水:正常的孩子在早期也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但是脑瘫孩子流口水会更加严重和持久,这也是小儿脑瘫的症状表现。
各方面发育迟缓:如牙齿的发育、身高的发育、体重的发育。头围异常。头围偏小。平衡感差。上肢肌张力高,拇指内收,四指紧握、上臂屈曲。下肢肌张力高,尖足、剪刀步,不能站。有的骨骼变现,足出现内八字或者外八字。
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均落后:比如细小的物品不能拿起。眼睛外斜视或内斜视。握拳,坐不稳,抱时回前臂内弯。握东西不稳,不会翻身全身发硬,好打挺,有肌张力高的表现。双下肢强直伸展;有易惊、抽搐、尖叫或烦躁不安等表现。
异常姿势:如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等。运动发育迟缓。手抓握能力笨拙。仍不能独坐;痉挛型脑瘫有脚尖站立的症状。不会迈步,流口水及“吃手”等。不会说话。语言发育迟缓。无意识的叫妈妈。或者爸爸。其他基本是不会的。不会走路。或者走路姿势异常。痉挛型多见。出现剪刀步态。双腿交叉。
胃食管返流:脑瘫孩子会常常出现食物返流到食道中的现象,表现为呕吐或进食时不舒服,胃食管返流会导致食管炎,有这样问题的孩子常会有烦躁的表现。全身发硬,喜欢打挺,头明显后仰,有时头偏向一侧,双下肢硬性伸展等肌张力增高的症状,这也是小儿脑瘫的症状表现。
小儿脑瘫勿乱投医
小儿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以及语言功能障碍等,也就是说脑瘫不仅仅是脑部损伤的问题,还包括由此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听力、智力障碍等诸多并发症。小儿的治疗也并非吃些药,做个手术就能治好的,而是需要综合治疗,既要解决脑瘫这个根源,又要矫正已出现的并发症。那么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方法:
对于小儿脑瘫除了早发现以外,尽早地进行有效的治疗也是非常关键的。对小儿脑瘫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穴位治疗、理学疗法和康复医疗。
药物治疗
主要是应用中药进行治疗。常用的中成药主要有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等。这些药物具有补气养血、通络活血、滋养肝肾和开窍醒脑的功效,对治疗小儿脑瘫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中药起效较慢,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穴位治疗
进行穴位治疗时,可根据小儿病情的轻重选择头部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或采用电针疗法、经络导平疗法(是指通过经络导平仪对相应的经络进行低频脉冲定点治疗的方法)、耳穴疗法、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法,或通过在患儿的风池、肾俞、委中、足三里等穴位注射脑活素、醒脑静、乙酰谷酰胺或当归注射液等进行治疗。
理学疗法
小儿脑瘫患儿进行理疗,如电针、肌兴奋治疗仪、水疗、冷热敷等。主要目的是调节功能,缓解痉挛,刺激低下的肌张力,促进循环,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从而改善平衡和步态。具体方法很多,医院根据家庭条件和小儿病情需要做出选择。
康复医疗
主要是针对患儿的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和听力障碍等进行治疗。对年龄小的患儿可进行爬行训练,包括被动、半主动、主动以及翻越障碍的爬行训练;对较大的婴儿则可进行翻身、坐、立以及爬高的训练。这种训练有利于启动脑瘫患儿的大脑代偿功能。语言训练包括对患儿的听力、发音、语言和咀嚼吞咽能力的协同矫正。这种训练可从纠正患儿的呼吸、发音等基本动作开始,再从单音训练逐渐过渡到短句训练,以此来逐步提高患儿的语言沟通能力。
脑瘫儿的心理表现
孤独感。脑瘫儿童行动不便,不能和同龄儿童一起玩耍、跑跳、入托、上学等。常呆在家里,很少与人交往,脱离人群,久而久之会产生孤独感,随年龄增长日益加强。
自卑感、缺乏信心。因为脑瘫儿童生长发育比正常儿童落后,行走姿势异常,学习生活遇到困难多,有时还受到别人的岐视和讥笑,总是感到低人一等。
过度依赖与胆小。残疾儿童的父母往往过份溺爱,包办代替一切,使孩子什么事都靠别人,缺乏主动性,丧失自我意识。
敏感、自尊心强。由于身上有毛病,往往过多地注意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尤为敏感,容易计较别人怎么对待自己。
情绪不稳定。表现任性,喜怒无常等。
脑瘫儿的症状
1、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发现有脑瘫的高危因素。如怀孕期感染、风疹、严重妊高症,小儿出生时窒息,早产儿,严重黄疸,小儿出生后颅内出血等。
2、过分安静,主动运动少。
3、运动发育落后。如3个月到4个月大的小儿俯卧位不能竖头或抬头不稳,4个月仍不能用前臂支撑负重,扶站时以足尖着地或两下肢过于挺直、交叉等。
4、小儿出生后哺喂困难,如吸吮无力,哭声弱或多哭,易受惊吓。
5、经常出现异常的肌张力和异常的姿势,如双手屈指内收,双拳紧握,前臂内旋,头颈后仰等。
6、运动系统异常症状,脑瘫患者常表现出运动发育迟缓以及瘫痪肢体主动运动减少的运动系统异常症状,如坐姿、站立、独走等粗大动作;手指运动等精细动作。
脑瘫儿的病因
近年来,小儿脑瘫患者逐年增多,给很多家长都带来了困扰,小儿脑瘫的直接病因是在脑发育成熟前,脑损伤和(或)发育缺陷导致以运动障碍异常为主的综合症。具体的小儿脑瘫的病因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专家告知,脑瘫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了解脑瘫以及引起脑瘫的病因很重要,下面请新疆兵团医院的脑瘫权威专家来具体讲述。
诱发小儿脑瘫的常见危险因素:
第一出生前因素大致分为:母体因素。母亲孕期大量吸烟、酗酒、理化因素、妊娠期感染、先兆流产、用药、妊娠中毒症、外伤、风湿病、糖尿病、胎儿期的循环障碍、母亲智力落后、母体营养障碍、重度贫血等。遗传因素。近年来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对小儿脑瘫的影响很重要,双胞胎同时患小儿脑瘫、家族中已经有小儿脑瘫患儿再发生小儿脑瘫的几率偏高。
第二围生期因素主要有:患小儿脑瘫的危险性随着出生体重偏离同胎龄标准体重的程度而增加,低出生体重儿或巨大儿患小儿脑瘫的几率可高于正常体重数十倍。早产是目前发现患小儿脑瘫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胎盘功能不全,缺氧缺血等被认为与小儿脑瘫有关。
第三出生后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期惊厥、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性肺炎、败血症、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脑积水、胆红素脑病以及脑部感染、低血糖症、脑外伤等都被认为是小儿脑瘫的危险因素。
小儿脑瘫的常见分类
小儿脑瘫的分类十分的复杂,不同类型的小儿脑瘫有着不同的症状,而他们所需要量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因此对于这些分类我们有必要了解,以方便我们在发现病情时,可以真正的做到对症治疗:
1、痉挛型脑性瘫痪:是最典型和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以双下肢为主的痉挛性截瘫或四肢瘫痪。患儿行走、站立困难,走路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肌张力明显增高,腱反射亢进,可有病理反射。常伴有语言及智能障碍。
2、肌张力不全型脑性瘫痪:多见于幼儿,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明显降低。不能站立行走,头颈不能抬起,运动障碍明显,关节活动幅度过大,但腱反射活跃,可出现病理反射。常伴有失语及智能低下。
3、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多由核黄疸、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基底核损害而发病。患儿表现为面、舌、唇及躯干肢体的舞蹈样或徐动样动作。伴有运动障碍和肌张力增高。
4、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较为少见,是由于小脑发育不良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共济运动障碍、意向性震颤、构音障碍及运动发育迟缓。
小儿脑瘫的分类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对于小儿脑瘫我们还真的需要比较好的方法,但是前提是我们选择的医院是正规的,只有找到了正规的专业医院我们才能有最好的治疗效果,避免病情进一步的危害孩子身体健康。
小儿脑瘫有哪些危害
小儿脑瘫有哪些危害呢?小儿脑瘫是很严重的疾病,家长发现孩子患上小儿脑瘫后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给患者造成巨大的伤害。那么小儿脑瘫有哪些危害呢?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小儿脑瘫有哪些危害?运动功能障碍
具体表现为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者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二、小儿脑瘫有哪些危害?智力障碍
智力正常的孩子约占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1/4。
三、小儿脑瘫有哪些危害?语言障碍
这也是常见的小儿脑瘫的危害,患儿出现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等症状。
四、小儿脑瘫有哪些危害?影响视力
影响视力也是脑瘫的危害,比如:患上后没有及时的治疗,患者的眼球内斜视和屈光不正,如近视、弱视、斜视等,此外,还会导致牙齿发育障碍:牙齿质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碍,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等。
五、小儿脑瘫有哪些危害?牙齿发育障碍
牙齿质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碍,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等。
六、小儿脑瘫有哪些危害?口面、牙功能障碍
有些脑瘫患儿会出现吸吮无力,吞咽、咀嚼困难,口唇闭合不佳,经常流口水等现象。手足徐动型患儿常常会出现龋齿或牙齿发育不全的症状。
七、小儿脑瘫有哪些危害?感觉和认知异常
患儿常常会出现部分感觉的缺失如触觉、位置觉、实体觉等,由于缺乏正确的视觉空间和立体感觉,造成了患儿认知功能的缺陷,这对患儿康复训练中认识和学习新的知识带来了一些困难。
八、小儿脑瘫有哪些危害?情绪、行为障碍
大多数脑瘫患儿有情绪或行为异常,此与大脑功能受损有关。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大脑的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回)受损时,可引起患儿情绪异 常。患儿表现为好哭、任性、固执、孤僻、脾气古怪、情感脆弱、易于激动,有的有明朗感、快活感、情绪不稳定等。
小儿脑瘫有哪些危害?以上就是小编为您介绍的相关内容,相信大家在看完后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脑瘫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脑瘫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1、肌张力异常:脑性瘫痪患儿所见到的肌张力异常有肌张力低下、肌张力亢进、肌强直及肌张力不协调也是确诊小儿脑瘫的症状。
2、反射异常也是确诊小儿脑瘫的症状:反射异常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某月龄该消失的反射继续存在,一是反射异常。
3、运动发育迟缓是确诊小儿脑瘫的症状之一:脑性瘫痪存在程度不等运动发育迟缓。轻者大运动发育尚可,但有精细运动发育障碍者需要注意。
4、姿势异常:姿势分静止时与活动时两种。静止时姿势异常如紧张性颈反射姿势、四肢强直姿势、角弓反张姿势、偏瘫姿势等。活动时姿势异常在肌张力低下型、共济失调型与痉挛型最为常见,如舞蹈样手足徐动及扭转痉挛、痉挛性偏瘫步态、痉挛性截瘫步态、小脑共济失调步态等都是确诊小儿脑瘫的症状。
小儿脑瘫有哪些早期表现?
1、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2、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
3、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动作徐缓。触摸小儿大腿内侧,或让小儿脚着床或上下跳动时,出现下肢伸展交叉。
4、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5、过“百天”的婴儿尚不能抬头,4~5月挺腰时头仍摇摆不定。
6、握拳: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
7、感觉阈值低,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通过上面对脑瘫的主要症状有哪些的介绍。您肯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那么孩子一旦患上了脑瘫就要趁早治疗,这样才能帮助孩子远离脑瘫的危害,治疗脑瘫刻不容缓,专家表示,只有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法,才能让那个患儿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以致达儿童康复的目的。
孕期怎样预防胎儿脑瘫
脑瘫不但给一个家庭带来治疗负担,而且给宝宝的一生都造成了伤害。因此准妈妈在孕期中,要了解如何预防胎儿脑瘫。
1、按时做产前检查。
孕妇按期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产前检查,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大措施。在检查时,可由医生向孕妇及其家属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指导,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若发现胎儿有异常,也可及早采取措施,以免小儿脑瘫及其他先天性疾病的发生。
2、饮食均衡补充营养。
研究表明,孕妇营养不良经常导致低体重儿的出生或胎儿的脑发育不良,从而引起小儿脑瘫。缺碘母亲所生的婴儿往往有神经系统缺陷表现。缺铁母亲除引起自身的贫血外,还可影响婴儿的智能。为了防止胎儿的脑发育不良,孕妇必需特别留意营养。
3、预防疾病。
孕妈妈在妊娠期的外伤与小儿脑瘫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预防感染性疾病是十分重要的。在发展中国家,因为人们保健意识比较差,很多孕妇在怀孕期受到病毒感染,从而导致胎儿的脑部受到损害,造成先天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