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引起黄疸的病因是什么?

引起黄疸的病因是什么?

黄疸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发生黄疸的病因有多种,主要是因为某些特定的疾病所导致,比如尿毒症或者乙肝等,由于黄疸是身体出现疾病的一个警示信号,所以广大朋友们要多加重视。现在就跟大家介绍一下黄疸的病因有哪些,希望大家多加学习。

一、肝细胞性黄疸:

各种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各型肝硬化、原发与继发性肝癌、败血症及钩端螺旋体病等,都可因肝细胞发生弥漫损害而引起黄疸。

二、溶血性黄疸:

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的疾病,都能引起溶血性黄疸。常见疾病有以下两大类。

1、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蚕豆病、异型输血后溶血、新生儿溶血、恶性疟疾、伯氨奎林等药物、蛇毒、毒蕈中毒、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三、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系指胆红素的代谢有先天性的缺陷,发病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年,常有家族史。如在婴幼儿时期未死亡而能存活下来者,其黄疸可反复出现,常在感冒或运动、感染、疲劳后诱发,但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良好。这类黄疸临床上较少见,有时易误诊为肝胆疾病。

四、阻塞性黄疸胆汁郁积性黄疸:

根据阻塞的部位可分为肝外胆管及肝内胆管阻塞两类。

1、引起肝外胆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有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蛔虫、肿瘤及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引起胆管外压迫而导致胆总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或原因,有胰头癌、胰头增大的慢性胰腺炎、乏特壶腹癌、胆总管癌、肝癌以及肝门部或胆总管周围肿大的淋巴结癌肿转移等。

2、肝内胆管阻塞又可分为肝内阻塞性胆汁郁积与肝内胆汁郁积。前者常见于肝内胆管泥沙样结石、癌栓多为肝癌、华支睾吸虫病等;后者常见于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郁积症如氯丙嗪、甲睾酮、口服避孕药等、细菌性脓毒血症、妊娠期复发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少数心脏或腹部手术后等。

通过我们的介绍,我们大概知道了引起黄疸的病因是什么了,请大家不要忽视黄疸的发生,一旦出现症状就请马上去正规的医院做系统的检查,看是什么疾病所引起,再及时治疗,这样才能够保证生命的无恙。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黄疸的症状

成因当血液中的红血球死亡,红血球中血红蛋白(Hemoglobin)的血红素(Heme)黄疸的症状会于肝脏的库弗氏细胞(Kupffer cells)及脾脏被转化为胆红素。胆红素经肝脏处理后,随胆汁分泌至十二指肠,最后透过消化系统,与粪便一同排出体外。

黄疸症可根据上述的血红素代谢过程分为三类:

肝前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当大量红血球被分解时出现的黄疸病症。

肝源性黄疸:当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时出现的黄疸病症。

肝后性黄疸:当肝脏无法正常排除胆红素时出现的黄疸病症。

[编辑本段]新生婴孩的黄疸症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黄疸的症状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 表面所致,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寿命短,易被破坏,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新生儿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处理就可以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它发生在新生儿的特定时期,使生理性黄疸明显加重,并容易与生理性黄疸相混淆。病理性黄疸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黄疸可由细菌和其他病原体感染所致,如病毒、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非感染性黄疸有溶血性黄疸、胆道闭锁和遗传性疾病等。

除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外,还有一种新生儿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其特点为:黄疸程度较生理性高,黄疸持续时间长,有的可持续三个月之久。但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喂母乳后3天,黄疸下降明显。母乳性黄疸与肠道重吸收胆红素有关。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诊断母乳性黄疸必须首先排除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为什么反复发作

如果黄疸下降了甚至已经消退了,再出现反复,要警惕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病因是很多的,要根据他的胆红素升高的情况来判断,如果是直接胆红素升高,那警惕肝胆病变,如果是间接胆红素升高,那要考虑是有一些病理因素导致的红细胞破坏,导致黄疸的升高,所以如果是黄疸有反复这种情况,还是建议及时去医院。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1、感染性

(1)新生儿肝炎:大多为胎宝宝在宫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巨细胞病毒最常见。感染可经胎盘传给胎宝宝或在通过产道分娩时被感染。常在出生后1-3周或更晚出现黄疸,病重时粪便色浅或灰白,尿色深黄,宝宝会有厌食、呕吐、肝轻至中度增大的现象出现。

(2)新生儿败血症。

2、非感染性

(1)新生儿溶血症。

(2)胆道闭锁。这种情况多在出生后2周才开始出现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肝进行性增大,边硬而光滑;肝功改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3个月后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

(3)母乳性黄疸:大约1%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宝宝一般状态良好,黄疸在4-12周后下降,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诊断。

(4)遗传性疾病: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在我国南方多见,核黄疸发生率较高;其他如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

(5)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

病理性黄疸怎么办

1、病因治疗

应明确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去除病因。

2、药物治疗

(1)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每日4-8mg/kg,副作用有嗜睡及吮奶缓慢。

(2)糖皮质激素:可用泼尼松每日1-2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0.3-0.5mg/kg,但应根据引起黄疸病因慎重使用。

3、光疗

凡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均可进行光疗,一般血清总胆红素达205.2-256.5μmol/L(12-15mg/dl)以上时使用。若已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时,一旦出现黄疸即可使用光疗。

使用光疗时应注意:

(1)光疗箱温度应保持30℃左右,湿度60%。

(2)婴儿应全身赤裸,用黑纸保护双眼,并遮盖睾丸,除喂奶及护理操作时暂停外,应持续照射。

(3)定期用蓝光辐射计测其功能。最有效的光谱波长427-475nm的蓝光。灯源与婴儿距离50cm,总瓦数为160-320W。使用光疗的副作用有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血小板减少、青铜症等,停光疗后可自行恢复。

新生儿黄疸标准及治疗方法

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17.1umol为正常值范围

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先应明确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去除病因。

2、药物治疗

(1)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每日4~8mg/kg,副作用有嗜睡及吮奶缓慢。

(2)糖皮质激素:可用泼尼松每日1~2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0.3~0.5mg/kg,但应根据引起黄疸病因慎重使用。

3、光疗

凡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均可进行光疗,一般血清总胆红素达205.2~256.5μmol/L(12~15mg/dl)以上时使用。若已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时,一旦出现黄疸即可使用光疗。

使用光疗时应注意:

① 光疗箱温度应保持30℃左右,湿度60%。

② 婴儿应全身赤裸,用黑纸保护双眼,并遮盖睾丸,除喂奶及护理操作时暂停外,应持续照射。

③ 定期用蓝光辐射计测其功能。最有效的光谱波长427~475nm的蓝光。灯源与婴儿距离50cm,总瓦数为160~320W。使用光疗的副作用有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血小板减少、青铜症等,停光疗后可自行恢复。

感染性黄疸怎么治疗

一、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不需治疗,注意新生儿的保暖,适当提早喂养,供给足够的水分和热能,及早排出胎便,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可以减轻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同时应注意与夹杂的病理性黄疸鉴别。

二、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案

1、病因治疗

先应明确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去除病因。

2、药物治疗

(1)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每日4~8mg/kg,副作用有嗜睡及吮奶缓慢。

(2)糖皮质激素:可用泼尼松每日1~2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0.3~0.5mg/kg,但应根据引起黄疸病因慎重使用。

3、光疗

凡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均可进行光疗,一般血清总胆红素达205.2~256.5μmol/L(12~15mg/dl)以上时使用。若已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时,一旦出现黄疸即可使用光疗。

使用光疗时应注意:①光疗箱温度应保持30℃左右,湿度60%。②婴儿应全身赤裸,用黑纸保护双眼,并遮盖睾丸,除喂奶及护理操作时暂停外,应持续照射。③定期用蓝光辐射计测其功能。最有效的光谱波长427~475nm的蓝光。灯源与婴儿距离50cm,总瓦数为160~320W。使用光疗的副作用有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血小板减少、青铜症等,停光疗后可自行恢复。

新生儿黄疸无法根治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一般足月生的宝宝,生理性黄疸一般是生后两到三天出现,四到五天达到高峰期,慢慢黄疸消退,基本上两周黄疸就可以消退了,一般黄疸退了以后是不会再反复的。

如果是宝宝的黄疸已经退掉了,又反弹得比较明显,这时候要考虑是病理性黄疸,病理性的黄疸它的原因是很多的,要根据血的检查,看黄疸升高是什么胆红素升高,一般胆红素又分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如果是间接胆红素升高比较明显,一般考虑是不是有血液的红细胞破坏,像感染或者是溶血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原因,导致的红细胞破坏引起黄疸升高。如果是直接胆红素升高,要警惕肝胆的疾病。

黄疸反复还是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由新生儿科专科医生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然后明确一下是不是需要干预。

母乳性黄疸做什么检查 病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的区别

黄疸的分类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属于特殊的一种黄疸的类型,它是属于病理性黄疸的一种类型,母乳性黄疸通常主要是见于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一般的情况都是良好的,生长发育情况良好,引起黄疸的一些其他的病理因素都是正常的,然后他的肝功能的转氨酶都是正常的。宝宝一般情况都还可以,停母乳一般一到三天左右,黄疸下降水平可以达到30%-50%,而病理性黄疸它是黄疸出现时间比较早,黄疸可以在生后二十四小时内出现,黄疸进展快,每天上升速度大于五毫克每分升,然后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两周,早产儿超过四周,然后结合胆红素升高明显超过2毫克每分升, 黄疸退而复现,任何一条都可以诊断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它的病因是很多的,像有可能是感染、溶血,还有一些甲状腺功能异常,还有其他的一些酶的异常,红细胞的发育异常,还有一些基因的因素都可能导致病理性黄疸,所以病理性黄疸,他可能包含有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属于病理性黄疸的特殊类型。

病理性黄疸不照蓝光能好吗 病理性黄疸晒太阳有作用吗

病理性黄疸它的分类分为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和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如果是黄疸明显地升高,要明确肝脏的肝功能情况,看胆红素升高的水平,是以哪类胆红素升高为主,如果是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病理性黄疸晒太阳是有一定的疗效的,它的主要原理就是胆红素能够吸收光线,主要是对于蓝光的波长,它的作用是效果最好的,它能够通过光疗的作用,改变胆红素的异构体,使脂溶性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胆红素,不经过肝脏的合成,经过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太阳光它是含有各种波段的光线的组合,里面含有蓝光的成分,所以晒太阳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主要针对于间接胆红素升高的黄疸。如果是黄疸明显升高,还是建议及时去医院进行干预治疗,它可能会存在一些病理因素引起黄疸升高,如果没有针对病因治疗,黄疸会反复或者黄疸持续升高,对宝宝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病理性黄疸还是建议及时去医院干预治疗。

相关推荐

宝宝出生13天还有黄疸怎么回事

1、宝宝病理性黄疸 足月的宝宝一般在出生后的2周黄疸还没消退的话,很有可能患有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通常需要就医针对病因治疗才会消退。 2、宝宝母乳性黄疸 如果宝宝患有的母乳性黄疸,那么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4—7天,会持续2个月左右,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无临床症状。这时宝宝13天了还有黄疸正常现象。

新生儿黄疸 防重于治

人们常常简单地把黄疸病看作就皮肤发黄,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皮肤发黄只外表现象。正常人体血液里含有一定量的色素物质,叫做胆红素,如因生理和病理原因使血液里的胆红素增高,皮肤、眼白等处就会发黄。 那些原因可引起体内胆红素升高呢? 第一,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体内的胆红素约80%由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而形成的。如果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胆红素激增,就会引起黄疸。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就属于这一类,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而且进展很快,皮肤呈现金黄色。当血里的胆红素超过20毫克%时,胆红素就可能进

几种常见的新生儿黄疸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

黄疸的症状

由于出现黄疸的原发病各不相同,所以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既有原发病所引起的,也有黄疸本身所产生的。此外仅简述黄疸病人所出现的共同表现。 (一)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 胆红素对含有弹性硬蛋白的组织具有较大的亲和力,所以含有该组织的巩膜、皮肤和粘膜最易出现黄疸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黄染的深浅不一,与引起黄疸的原发病以及黄疸原发病以黄疸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 (二)尿和粪的色泽改变 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时尿色加深,甚至呈浓茶色,尿色加深的程度与尿中胆红素含量有关。有些患者首先发现尿

吃母乳或引起黄疸

吃母乳也会引起黄疸,这很令人奇怪。但确有其事,为什么呢?有人推测由于母乳中的一些酶成分的特殊作用,导致新生儿小肠对从胆汁排出的胆红素的再吸收增强而引起的。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的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可以发生这种黄疸。其临床特点在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之后可以持续不退,或减退后又加重。如果停止母乳喂养,则3~6天左右血里的胆红素恢复正常,黄疸亦逐渐减轻。 这种母乳性黄疸在发生时,其血内的胆红素水平虽然有所升高,但往往达不到危及神经细胞的程度,所以不必停止人乳喂养,或者采用少量多次哺喂的方法,可使黄疸减轻或消退。

新生儿黄疸存在那些危害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溶血、重症感染、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以及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对病理性黄疸进行病因分析,通过对新生儿黄疸及早进行相关的检查和临床观察,加强新生儿胆红素监测,及早发现病因,进行对因治疗,可有效地减少胆红素脑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早期新生儿轻度黄疸不会有严重后果,但重度黄疸在早期新生儿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核黄疸不仅危及生命,幸存者可因神经系统受损

新生婴儿眼珠发黄怎么回事

大部分宝宝在生后3天左右会出现黄疸生理学的黄疸,一般14天左右消退,不用做什么处理的,预后也良好的。如果出生24小时出现黄疸黄疸程度深,进展快,后消退后有出现黄疸的情况,则考虑病理性黄疸,如果您对宝宝的情况拿不定的时候,建议去看医生以免耽误病情。 你孩子这种情况考虑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因为新生儿在宫内缺氧环境中,红细胞数量较高,出生后随着环境改变,大量红细胞破坏,胆红素逸出形成黄疸,一般在脸部皮肤,巩膜等处比较明显。 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一周左

黄疸什么原因引起

宝宝出现的新生儿黄疸分为2种,一种病理性黄疸,一种生理性黄疸。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现象,足月儿在生后2~3天会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也不会超过2周。而病理性黄疸指超出正常黄疸值范围的新生儿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第一天就出现黄疸,持续的时间较长。 新生儿为什么会得黄疸 概括来说新生儿黄疸通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引起的,宝宝刚出生时,肝脏肝能还不够完善,无法排除体内的一些物质而形成的。

新生儿黄疸分几种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早期新生儿,它可以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某些疾病的表现。一般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根据胆红素升高的指标不一样,又分为高直接胆红素血症和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一般如果病理性黄疸需要查一些相关的病因的。如果生理性黄疸不需要干预的,病理性黄疸要及时的干预治疗。

新生儿黄疸退了又黄怎么回事 治疗不彻底

导致宝宝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并没有完全治疗彻底,比如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等,病因未去除,即使通过治疗暂时使黄疸退了,之后血清胆红素依旧会异常增高引起黄疸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