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足跟痛治疗三偏方

老人足跟痛治疗三偏方

一、足跟痛熏洗方

材料:白醋50升,夏枯草60克。

做法:先将夏枯草放入锅里,加适量清水煎30分钟,然后去渣,将药汁倒入盆里,再加入白醋

用法:趁热熏洗足跟患处20分钟,每天熏洗1次,坚持用7天。

二、足跟痛外敷方

材料:蜂蜜、白醋食疗,川芎30克。

做法:将川芎研成细末,与等份的蜂蜜、白醋调成膏即可。

用法:每天睡前用适量膏敷在足跟部位,次日清晨拿掉,连续用7天。

偏方一、二可以同时使用,先熏洗足跟再外敷。

三、红花活络酒

材料:白酒500毫升,紫草9克,赤芍和当归各9克,红花15克。

做法:将所有的药材放入白酒里浸泡,密封放7天,去渣剩药酒。

用法:用药酒按摩足跟部

老年人脚跟痛到底是谁惹的祸

跟痛症是指足跟部跖侧(即足底一侧)的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有跖腱膜炎、足跟脂肪垫炎及跟骨骨刺、跟骨滑囊炎等。另外,一些全身疾病也可引起足跟部疼痛。只有找出足跟痛的原因,对症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许多人足跟都有骨刺,并不是每个人都出现疼痛,它也不是引起跟痛症的常见原因。跟骨骨刺的形成是由于附着于跟骨下面的肌肉长期收缩刺激,引起局部骨质增生。

它常常是由于跖腱膜牵拉后炎症反应的一种表现。即使因为骨刺引起疼痛,其疼痛的程度与骨刺的大小也不成正比。切除骨刺后只有少数人足跟痛消失,大部分人仍遗留足跟痛。

老年人常见足跟痛,许多人都认为是因为足底长了骨刺,很是担心。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之为跟痛症,是由多种慢性疾病所致。

老人足跟痛谨慎按摩

严大妈今年58岁,右脚后跟疼痛已有半年时间,一走路或按压足跟时就会出现疼痛,而且越来越严重,有时痛得连路都不想走。她很纳闷,既没磕着也没碰到,怎么会突然出现这种情况?严大妈尝试着按摩足跟,起初效果还不错,足跟痛有所缓解,可是半个月后,她却不得不停止按摩,因为此时脚后跟是越按摩疼痛越厉害。医生告诉她,老年人足跟痛多是源于慢性劳损或退化,此时切忌过度刺激患处,按摩不得法,不仅不会使病情好转,还会导致疼痛加剧。

生活中常见一些中老年人诉说自己足跟部位疼痛,活动时加剧,甚至有时痛得不敢走路。据了解,足跟痛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率很高,在骨科门诊中,仅次于腰腿痛。虽然此病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后果,但是由于发病部位特殊,常带来活动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老年人足跟痛是常见症状之一,尤以女性多见,且体胖者多于体瘦者。老年人好发足跟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老年人常有足跟部软组织萎缩和组织功能退化,使得局部软组织保护能力降低。加之足跟部为机体负重承载力最大的部位,容易发生慢性劳损,使得局部易受到如寒冷、潮湿和炎症的刺激而出现损伤性病变。另外,老年人跟骨的退行性变,即跟骨骨质增生较为常见,在此基础上容易形成骨刺,也可成为诱发及加重足跟部疼痛的常见因素之一。

专家指出,一般情况下,足跟部的软组织劳损和骨刺的形成并不一定就会引起足跟痛发生。许多时候是在劳累、受凉、穿鞋不合适如鞋底过硬或不平整,以及肥胖致使足跟部负重过大等诱因作用下才引起疼痛发生。因此,老年人防治足跟痛,以下几点需要加以重视:要穿柔软舒适的鞋如布鞋,休闲鞋或软底凉鞋,在家中最好穿着富有弹性的拖鞋;天气转冷时要注意足部保暖,防止风寒潮湿的侵袭;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经常参加适宜户外活动,如步行、慢跑或骑车,以增强体质,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延缓足跟部附近组织的退行性变。

专家建议,老人出现足跟痛可局部使用舒筋活血的中药熏洗,予以局部按摩,改善血液循环,有利局部代谢,减轻疼痛。中医按摩手法简便易行,可有效缓解足跟痛,但按摩一定要得法,避免病变部位受到过度刺激而加重病情,尤其是不可使用牛角、木棍等硬物按摩足跟疼痛部位。可于温水浴足后,用食指关节反复按揉推顶足跟部压痛点,力量由轻到重,以能够忍受为度。或用拇指指腹按揉足心部,并向足趾方向做推法6~8次。还可依次牵拉各足趾,尽量使脚趾向背伸,这样可以牵拉跖筋膜。或抬起足跟,足趾着地蹲一会儿,也可达到同样效果。如果疼痛较重,可在对准痛处的鞋垫上挖一个洞,或在鞋后部垫块棉垫,以减少局部压力和摩擦,缓解症状。特别严重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并遵医嘱加以处理。

老人足跟痛 自我按摩方法

老年人常常在晨起下床或久坐站起走第一步时感觉足跟痛较重,走一会儿后会减轻,行走过多后又加重;用手压压,感觉痛点在跟骨底面或周围;到医院拍X光片,有时可见跟骨骨刺增生。这种病症是老人最常见的足跟痛。

出现足跟痛时老年人不必紧张,因为这可能是由好多种原因导致的。跟痛大都无须手术。中医按摩手法简便易行,可有效缓解这种足跟痛。

具体按摩治疗:

1.可于温水浴足后,用圆钝的按摩棒或食指关节反复按揉推顶足跟部压痛点,力量由轻到重,以能够忍受为度。患者可渐渐感到足跟部难受感慢慢消失。推顶方向为先向足趾方向推,再向反方向推。

2.用拇指指腹按揉足心部,并向足趾方向做推法6-8次。按揉涌泉穴。依次牵拉各足趾。尽量使脚趾向背伸,这样可以牵拉跖筋膜。或抬起足跟,足趾着地蹲一会儿,也可达到同样效果。

3.拿揉、提捏小腿肚及跟腱。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对合用力上下反复拿捏小腿肚和跟腱。用拇指和食指对捏并按揉踝尖后跟腱前的内外凹陷处。

4.还可以找个高尔夫球踏在脚下,取坐位,在脚心与足跟间慢慢滚揉。

足跟痛用艾灸疗法效果好

足跟痛一般发生在中老年人,足跟痛最常见在早晨起床落地的时间第—、二步最痛,走几步後便可以逐渐缓解为特点的脚跟疼痛。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足跟痛属骨痹的一种,多因肝肾阴虚,感受寒邪,故而气血四未不达则发生足跟痛。 一些人有持久性足跟痛,只要足跟着地或行走,足跟底就疼痛难忍。双侧足跟底疼底疼痛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剧,局部不热、不红、不肿。中医认为这是“肾阳不足”。

很多女孩为了爱美常年穿没有跟的拖鞋,而招致风寒邪气入侵,累积下来,年岁大点就会诱发足跟痛。每当发生足跟痛时,首先要纠正保暖的问题,特别是足跟的保暖非常重要。应及时佩穿软质保暖的休闲鞋(旅游鞋)这样既能保暖又能保护足跟。使得足跟具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减少足跟痛的发生。中医的治疗根据四诊的辨证分析,具体分为补益肝肾,活血止痛的调理之外。予以局部的推拿,揉点,摇抖等手法,取穴有足三里,太溪,照海,提拿跟腱,被屈足踝等温补的手法配合治疗。应用一些解毒消肿的中药浸泡双足。

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足跟痛非常有效,因为艾灸是补充肾阳最好的方法,肾气充足了,足跟痛不治而愈。

老人足跟痛治疗三偏方

老人足跟痛

老人年纪大了,身体毛病比较多,这里会痛、那里也会痛,其中,足跟痛是常见的毛病,老人如果长时间站立或者行走,就会感觉足跟底部会疼痛,久坐突然起立也会感到疼痛,严重的甚至脚跟都不敢着地,但是这种情况只要稍微活动就可以缓解。

老人足跟痛主要是身体器官退化、病变引起的,比如骨皮下脂肪纤维垫退化变薄、根骨结节滑囊炎、跟骨骨刺等。

下面为大家介绍老人足跟痛治疗偏方

一、足跟痛熏洗方

材料:白醋50升,夏枯草60克。

做法:先将夏枯草放入锅里,加适量清水煎30分钟,然后去渣,将药汁倒入盆里,再加入白醋

用法:趁热熏洗足跟患处20分钟,每天熏洗1次,坚持用7天。

二、足跟痛外敷方

材料:蜂蜜、白醋食疗,川芎30克。

做法:将川芎研成细末,与等份的蜂蜜、白醋调成膏即可。

用法:每天睡前用适量膏敷在足跟部位,次日清晨拿掉,连续用7天。

偏方一、二可以同时使用,先熏洗足跟再外敷。

三、红花活络酒

材料:白酒500毫升,紫草9克,赤芍和当归各9克,红花15克。

做法:将所有的药材放入白酒里浸泡,密封放7天,去渣剩药酒。

用法:用药酒按摩足跟部

老人足跟痛要注意下面几点

1、不要长时间的站立或走动,要避免足部过度活动造成劳损,另外,有晨练习惯的老人要适当的减少运动量。

2、避免穿硬低的鞋子。足跟疼痛再穿硬低鞋子的话会更加疼痛,老人要穿柔软一定的鞋子,可以用挖空的软鞋垫,减少痛点受压。

偏方治疗老人足跟疼

老人年纪大了,身体毛病比较多,这里会痛、那里也会痛,其中,足跟痛是常见的毛病,老人如果长时间站立或者行走,就会感觉足跟底部会疼痛,久坐突然起立也会感到疼痛,严重的甚至脚跟都不敢着地,但是这种情况只要稍微活动就可以缓解。

老人足跟痛主要是身体器官退化、病变引起的,比如骨皮下脂肪纤维垫退化变薄、根骨结节滑囊炎、跟骨骨刺等。

下面为大家介绍老人足跟痛治疗偏方

一、足跟痛熏洗方

材料:白醋50升,夏枯草60克。

做法:先将夏枯草放入锅里,加适量清水煎30分钟,然后去渣,将药汁倒入盆里,再加入白醋

用法:趁热熏洗足跟患处20分钟,每天熏洗1次,坚持用7天。

二、足跟痛外敷方

材料:蜂蜜、白醋食疗,川芎30克。

做法:将川芎研成细末,与等份的蜂蜜、白醋调成膏即可。

用法:每天睡前用适量膏敷在足跟部位,次日清晨拿掉,连续用7天。

偏方一、二可以同时使用,先熏洗足跟再外敷。

三、红花活络酒

材料:白酒500毫升,紫草9克,赤芍和当归各9克,红花15克。

做法:将所有的药材放入白酒里浸泡,密封放7天,去渣剩药酒。

用法:用药酒按摩足跟部

足跟痛的偏方

日常比较喜欢穿高跟鞋的女孩子可能长时间会引起脚跟的疼痛,这是由于我们脚跟长时间被托着,血液不能够很好的循环造成的结果,所以在日常一定要注意高跟鞋的穿着时间。对于足跟痛我们可以食用一些足疗偏方,能够很好的缓解一下足跟疼痛的症状,最主要还是减少穿高跟鞋的时间。

偏方一:

取杜仲、补骨脂、丹参、桂枝、川芎等中药,传统熬制而成,再用生姜擦拭皮肤,将膏药贴在肌肤上。每付贴3天,十贴1疗程。

偏方二:

吴茱萸、五味子各10克用法:药研细末,置患足鞋垫后跟处铺平,上盖两层软布,穿着行走,日换药1次.也可吃些骨刺消痛液或骨仙片来治疗的.

偏方三:

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偏方四:取较大的花岗石,煅烧后置于地,以童尿渍于上并立即将足跟部置于石上,任水汽蒸腾,切勿烫伤脚。无花岗石可用铁块代之。临床常用芒硝饱和液与白酒调匀,取代童尿,亦效。

对于足跟疼痛的患者在日常休息的时候我们可以拿一些热水来泡脚可以很好的舒缓一些脚部受到的压力,进行足部按摩能够缓解疼痛。对于足跟疼痛偏方我们尽量要辨证治疗,选择适合自己症状的偏方来治疗足跟疼痛会更加有效。

脚后跟疼的基本原因有哪些

跖筋膜炎

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 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

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

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可于足根内侧局部压痛点进行药物注射治疗,每周一次,注射后多数病人在二周内可以治愈。

跟垫痛

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

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在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治疗方法为使用海绵跟垫或局部药物注射。

治疗老人足跟痛用中药米醋泡脚

有些中老年人常感到足跟痛,大多是因为足底部长有骨刺,医学上叫骨质增生。足部骨质增生用中药和米醋泡脚是一个不错的治疗方法。

足跟痛偏方

材料:威灵仙,川芎,小米醋

做法:将威灵仙、川芎捣碎后与米醋一起放入锅内,加入清水1000毫升,熬煮5~10分钟后,倒入盆内泡洗足部骨刺患处(水热度自己掌握,防止烫伤),每日1~2次,10天为1个疗程。

威灵仙、川芎为中药(药店可买),有活血、化瘀、通络功效;小米醋有消肿、软化骨刺组织等作用。

治疗期间要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一要减少足部的活动量;

二要穿软跟厚底鞋,垫个硅胶足跟鞋垫,同时还可在长骨刺的部位将鞋垫掏一个洞,以防行走时骨刺受压疼痛;

三是不要轻易做封闭治疗,以防滥打封闭而掩盖病症。

脚跟踩石头不治骨刺反而使骨刺加重

老年人足跟痛很常见,大部分都与骨刺挤压刺激足底筋膜和跟垫脂肪组织引起局部炎性反应有关,一般不影响功能。老年人一旦出现足跟痛,应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加强日常保养,不可长久站立或过度行走,以免造成组织损伤,坚持泡脚和自我按摩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切不可采用脚跟踩石的土办法治疗骨刺,避免过度刺激加剧组织损伤、发炎、水肿,使病情加重。

相关推荐

治脚跟痛的方法是什么

足跟痛是一种很多人都曾经有过的经历。比如说突然走了很多路就有可能足跟痛。还有的人可能是因为足跟破皮之后出现了感染而导致疼痛。足跟痛的时候还有可能红肿发热,让人行走非常不方便。如果事项想要治疗,一定要找出导致足跟痛的具体原因,这样治疗起来才更有针对性。 中医治疗足跟痛方面早有研究,现有西医中医之分,西医以内服药物和手术为主,西药是以化学成分而制药物,虽能治病但同时也含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脾胃肝都有一定的损害。手术治疗足跟痛上存在必然的风险性,复发率较高,而且有几率会存在有后遗症。所以建议采用中医治疗足跟痛

休息后脚后跟痛怎么改善

足跟痛是日常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骨关节疾病,造成这种疾病的原因比较多,有一些是因为过度劳累,还有一些是因为关节损伤所造成的,针对于不同的致病原因,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疗效果,在中医方面中草药的活血化瘀,补肾壮骨效果是不错的,应用在内服外用方面效果也是非常的明显。 如果脚后跟出现疼痛的话,可以到药店购买针麻和湖脑,这些药材虽然比较少见,但是重要都是有出售的。然后将它们一起小心的捣碎以后搅拌在一起,同时分别装在五个小麻袋备用。每次使用的时候,就用一袋药粉来垫脚后跟。一个星期更换一次,一般只要使用五次就可以治

脚后跟痛是什么原因

引起脚后跟痛的原因? 1、足底跖腱膜炎 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 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 足底跖腱膜是足底维持正常足弓、缓冲震荡、加强弹跳力作用的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脚是我们行走的时候最重要的部位,脚后跟疼的话就会影响到日常行走了,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呢?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认为脚后跟疼是病,通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者是按摩之后就会有所好转,不过有些时候脚后跟疼可能就是一种疾病了,而很多人由于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所以一定要了解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一般情况的脚后跟疼可能只是需要休息,但如果反复发作,则可能是得了“跟痛症”。造成该疾病的原因很多,如外伤或退行性变后出现足跟脂肪垫萎缩、骨刺等。由于跟痛症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往往容易被人忽视,有些

足跟疼和那些疾病有关

跖筋膜炎 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往往发生在长期站立或行走工作的人。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丽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 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可于足根内侧局部压痛点进行药物注射治疗,每周一次

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 跟垫痛

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 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 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在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治疗方法为使用海绵跟垫或局部药物注射。

足跟痛中医治疗

药物组成:A、桃仁、红花、牛膝、木瓜、制川乌、制草乌、威灵仙、细辛、白芷、伸筋草。 (熏洗) B、威灵仙、急性子(透骨草)、生乳香、罂粟壳。(外敷) 功能主治:各种原因引发的足跟痛、足跟骨刺引发的各种酸麻肿痛不适。 用法用量:将A号半瓶放入沸水中熏足,至水温可将足入水,然后泡足20分钟擦干。纱布(保鲜膜),敷于患处30-40分钟后取下,晾干后,洗净。每日一剂,6天为一疗程。 透骨外洗方 药物组成:透骨草、寻骨草、老鹤草各30克,黄蒿20克,独活15克,乳香、没药、血蝎各10克。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搜骨止

牙龈肿痛治疗偏方

1、倍子15克,煎浓汁含漱。 2、鞭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绿豆100克、甘草15克,水煮熟,去渣,食豆饮汤,每日2次,每日1剂。 4、桃树根水含漱 核桃树根100克(干品减半),加水适量,浓煎、候温,含漱(即口含药液,15分钟后吐掉。如此重复多次,像是漱口,故称含漱)。每日3次。轻者1日治愈,重者3日可愈。 5、含蒜瓣先杀菌 在早晚刷过牙后,取一小瓣蒜放在牙患处,轻咬而不嚼碎,次日洗嗽时吐出。由于大蒜具有较强的灭菌作用,不但可杀死许多真菌和病毒,还能杀灭对某些抗菌素有抗药性的细菌。

足跟痛是怎么回事

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 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 如果出现足跟痛的时候,则可以垫高足跟,从而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而减轻病痛。同时也可以进行药物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

如何治疗骨质增生

1、脚趾骨质增生治疗偏方 黄花菜50克,用醋二大碗文火煎20分钟取液趁热泡脚趾30分钟,每日一次,2--3次治愈。 2、膝关节增生治疗偏方 川芎、透骨草各15克,乳香12克,威灵仙30克,丹参、防风、穿山甲各10克,草乌、细辛各5克,陈醋、白酒各50毫升,加水2公斤煎30分钟,熏洗、热敷膝关节60分钟,每日二次,每剂药用2天,6天为一个疗程,共治2--3个疗程,治疗上百例,治愈显效率97%。 3、颈椎腰椎骨质增生治疗偏方 ①透骨草根、葛根各15克,每日一剂,水煎二次,药液合一起分三次服,服半个月治愈,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