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冻伤该怎么办
宝宝冻伤该怎么办
天寒地冻的时节,带宝宝外出玩耍时,万一宝宝出现冻伤状况(比如宝宝诉说耳朵、鼻子、脸颊、手指或者脚趾有麻木、灼伤感,皮肤呈现出白色或灰白色等),父母一定注意不要将宝宝冻伤的部位直接放进热水中浸泡;也不要用热毛巾或是手掌按摩受伤部位;更不要把冻伤造成的水疱挑破,这样会损坏皮肤组织;也不能使用电热毯、电热煲直接给孩子冻伤的部位加热。
正确的拯救方案是,把宝宝赶紧带到相对温暖的室内,把袜子脱掉,用温热的毯子裹住宝宝的身体;给他换上舒服干爽的衣服,让宝宝喝一杯温热的水,让他从内到外暖和起来;还可以把宝宝冻伤的小手、小脚放在你的腋窝下进行“解冻”。
有时候宝宝冻伤的手指和脚趾会有“粘连”现象,“解冻”之前,可以用棉花或者其它柔软的填充物将手指或脚趾慢慢分开……采取以上一系列拯救措施后,如果宝宝受伤部位的肌肤恢复正常的粉红色,则说明冻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已经恢复正常,否则就要带宝宝去医院请医生进行处理
冻疮宝宝如何不再被冻伤
如果宝宝在前一个冬季冻伤过,在来年的冬天患冻疮的机率会大大高于未患冻疮的宝宝,冻疮多出现在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会让宝宝非常难受,父母应该在此时节前,采取积极措施,尽量预防宝宝冻疮的发生。
宝宝为什么易患冻疮呢?
冻疮发生于寒冷的时候,是冬天常常在户外玩耍或到户外没有注意做防寒防护的宝宝容易发生的一种皮肤病。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就会使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这样会造成组织其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如脚趾。
气候因素:寒冷的气候,包括空气的湿度、流速以及天气骤变等。潮湿和风速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
局部因素:如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及长时间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全身因素:如疲劳、虚弱、紧张、饥饿、失血及创伤等均可减弱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和适应能力,使局部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专家还提示:冻疮的发生不仅仅只由受寒的时间长及潮湿所致,如果体质弱、患有贫血、内分泌障碍、慢性感染性疾病等疾患、身体末梢血液循环不良,均可使身体的耐寒能力差,则很容易在寒冷时发生冻伤。这样的话家长除了为孩子保暖之外,还要注意在平时为孩子调理体质。
如何护理易患冻伤的宝宝?
爸爸妈妈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寻求药物治疗,在具体生活细节方面也须注意的有:
①宝宝的穿着要宽松,不宜穿着紧身衣裤。尤其是鞋袜更不能过紧。手足要保暖,并保持干燥。
②要加强孩子的身体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如果孩子有慢性疾病应赶紧治疗。
③冬季要给孩子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的食物。
④幼儿患了冻疮,切忌用火烤或热水袋加温,这样容易使冻疮复发,病情加重。
⑤如果发生冻疮,可按医嘱还可适量服用扩血管药物,如芋酸、普鲁苯辛等。常用的外用药有:轻时可涂樟脑酒精、松节油等。皮肤溃破后可搽黄连膏或草膏等油膏。还可口服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E、维生素C,改善调节功能,减轻症状。
宝宝皮肤擦伤后该怎么办
爱玩的孩子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那么孩子皮肤出现擦伤怎么办?
如果宝宝擦破的伤口,仅仅是表皮受伤,所以伤势比较轻微,在家治疗就可以了。对于很浅、面积较小的伤口,可用碘油、酒精(红药水)涂抹伤口周围的皮肤,然后用干净消毒纱布包扎好。如果家里没有碘酒、酒精,可用干净的水清洗伤口,然后涂上抗菌软膏,再贴上创可贴。
在抗菌软膏的选择上家长们要特别注意,宝宝的皮肤娇嫩,如果软膏的选择不当,容易对宝宝的皮肤造成伤害,很有可能留下疤痕,因此,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选择安全,无刺激、不含激素的软膏,现在市面上有适合宝宝轻微擦伤后使用的软膏,如马应龙药业的龙珠软膏,具有消肿止痛,祛腐生肌的功能,安全不含激素,还可以使用在脸上,可以很好的呵护宝宝的肌肤。
如果擦伤面积太大、伤口上沾有无法自行清洗掉的沙粒、污物,或受伤部位肿胀、严重疼痛、周边机体组织破碎、血流不止,或受伤位置很重要(如脸部),建议还是带宝宝就医。对于大而深的伤口,更应及时带宝宝去外科做局部清创处理,并注射破伤风针剂。
专家观点
儿科专家崔玉涛认为,宝宝皮肤擦伤,若有出血,首先是压迫止血,然后是用流动水认真冲洗伤口,特别是伤口上粘有沙土时。在外不能用清水冲洗时,尽快回家用清水冲洗。冲洗越干净越易预防感染。千万不要认为用碘酒、酒精消过毒就能预防感染。冲洗后尽可能暴露擦伤局部,过厚包裹不利伤口修复。
宝宝被油意外烫伤该怎么办
宝宝被油烫伤该怎么办?
1、冷水冲洗浸泡,目的是为了降低皮肤的温度,使其烫伤面尽量缩小,如果不及时的冲冷水,皮肤的余温会继续扩散烫伤面。
2、涂抹烫伤膏、消炎膏。家里如果实在没有烫伤膏,可以使用牙膏、风油精等等,千万不可以使用大酱、酱油之类的物品,这些是不科学的。最好是可以下楼买一管烫伤膏。金霉素软膏也有消炎止痛的效果,而且价格便宜,5毛钱一支。
3、淡盐水冲洗。盐水有消毒杀菌的功效,用于被油烫伤的肌肤上效果还是可以的。
宝宝被油烫伤处理需注意什么?
烫伤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如果烫伤面积大,我们不要在家自行处理,如果只是小面积烫伤并且没有气泡,3-5天就可以痊愈。
第二,烫伤的地方不要摩擦,如果有衣服要脱掉,尽量让皮肤裸露在外面。
第三,尽早就医,如果出现发烧,注意体温不要超过39度。
第四,不要包扎伤口。如果外界条件不允许裸露伤口,那只可以用医用的消毒纱布包扎,包扎的不能过紧,到了医院马上拆掉。
宝宝冻疮该怎么治疗护理
在白天,妈妈可以在宝宝没破溃的冻疮用冻疮膏外涂,每日1-2次,到了晚上就使用中药:桂枝、红花、附子、荆芥、紫苏叶、干姜各20克加水3000毫升,煮沸后放至温热时的药液浸洗和药渣揉搓冻伤部位15分钟,每晚一次,连续使用2周为一个疗程,对反复复发的冻疮有良效。
如果发现宝宝的冻疮己破溃的应去医院求治,对于反复不愈的冻疮同时伴有关节疼痛等症状时,可能有其他疾病如冷球蛋白血症、雷诺氏病等的可能,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但是,除了用冻疮膏之外,有很多中成药对治疗宝宝的冻疮野很有疗效。现在可以用创新的老药新用防治宝宝冻疮,不少父母都会选择中药治疗,因为中成药对宝宝的副作用相对减少很多,成为最受欢迎的治疗冻疮方法之一。
(1)伤湿止痛膏
这个伤湿止痛膏比较适合治疗未溃的冻疮。妈妈们先用热开水待稍温清洗宝宝的冻疮患处后,另取红辣椒末少许撒在伤湿止痛膏的中央,贴在患处,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3-5天,可加快宝宝冻疮痊愈。
(2)云南白药
这个药物适合治疗宝宝已溃的冻疮。妈妈们首先取适量的云南白药粉末,撒在冻疮溃烂处,一日上3次药,不需敷料覆盖,连用5-7天。
(3)蛇油冻疮膏
蛇油冻疮膏药用途范围广,由冻疮引起的红肿、疼痛、痒、干裂、溃疡,均可使用,具有较良好的效果。不过要注意一点,妈妈们在使用前,首先要将冻疮患处用温开水加少量食盐浸泡15-20分钟,然后擦干,最后取蛇油冻疮膏均匀涂于患处,轻揉2-3分钟,每日4次。
(4)十滴水:
妈妈可以将冻疮患处用温水浸泡洗净后,用干净的棉球或纱布蘸上十滴水,反复擦拭患处至发热,早晚各一次,一般三五天即可见效。这个方法对冻疮初起时使用效果更佳。
如果是宝宝的冻疮对已形成溃疡或继发感染,用十滴水的稀释液(相当于原液的2%)。浸湿纱布敷,每天2次,每次20-30分钟,也有很好的疗效作用。也可先用红霉素软膏涂擦,待炎症消散后再用十滴水来治疗。
小儿冻疮的治疗方法
宝宝患了冻疮要及时治疗,没有破溃时在红肿疼痛处涂抹冻疮软膏或VE软膏,也可请中医开一些草药煎洗。
当有水泡和水泡破溃形成溃疡面时最好请医生处理,以免处理不当加重病变而使合并症发生。
如何宝宝患过冻疮了,父母更须特别注意照顾到他(她)的日常起居方面易致冻疮产生的地方,尽量预防冻疮的发生,如果还未曾患过,也别大意了,宝宝娇嫩的皮肤在方方面面都须引起注意。
此外,偏方也会有效预防和治疗宝宝冻伤,不妨一试:
①夏季里,把大蒜捣烂成泥,晒热后,经常搽患过冻疮的部位,这就是所谓的"冬病夏治"。
②用紫外线照射曾经被冻伤的部位,每隔10天1次,每次半小时。
③用茄子干煎汤浸泡容易发生冻疮的部位,经过多次浸洗也可达到防止冻疮发生及复发的作用。
宝宝发烧先看看度数再处理
当宝宝身体体温腋下37.5℃以上或肛温、耳温38℃以上时,就可以确定为宝宝发烧了。发烧是宝宝身体的一种生理反应,也是一种身体的警讯。由于发烧是一种抵抗病原入侵的自然现象,所以如果爸爸妈妈硬要替宝宝退烧,反而削弱了宝宝的抵抗力。
通常来说,如果宝宝体温在38-38.5℃左右,且没有特别不舒服、精神状态良好,也就是说照样吃、照样睡及照样玩,就不必着急地送宝宝就医,或是使用退烧药。可以采用适当饮水、物理降温的办法。宝宝发烧我们不主张“捂汗”,这样热量反而不容易散发,对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采取“开包”打开衣被、少穿衣服就可能有逐渐降温的效果,一般来说发高烧的宝宝应该不要盖厚被子,衣服也要少穿。
不过,为了减少宝宝的不舒服感,爸爸妈妈在照顾上要特别留心。应该让宝宝充分休息,除非可能因发烧导致抽筋,否则不宜在半夜叫醒宝宝服用退烧药;注意水分及电解质的补充,以免小便过黄。
低烧一般会持续数日,应时刻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及食欲等,并于就医前记录发烧的天数(需精准计算发烧满几日)、间隔时间、温度变化及其他不适症状,以供医师参考。
体温在38.5℃到39℃
发烧在38.5℃39℃左右时,在家中可首先采取以下物理降温的办法。可适度地使用退烧药以一次用一种药为原则,以减轻宝宝的不舒服,并防止宝宝热痉挛发生。
冰敷或用冰枕。当宝宝体温38.5℃时,用冰袋放在额头、两侧颈部,也可放在腋下及双侧腹股沟的部位,自制冰袋可把碎冰块装入塑料袋,可加上适量冷水,压出空气,把袋口扎好。或者让宝宝睡冰枕,都有助于宝宝的局部散热退烧。但一定要注意在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冻伤宝宝的皮肤。一般冰敷、冰枕只适合稍大的宝宝使用,而对于6个月以内的宝宝可以使用市面上的退热贴,舒缓一些高烧所带来的不适。
冬天宝宝长冻疮的原因
气候因素:寒冷的气候,包括空气的湿度、流速以及天气骤变等。潮湿和风速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
全身因素:宝宝的体表面积与公斤体重之比相对成年人来讲较大,这决定了宝宝皮肤散热快、耗热多。同时,宝宝皮肤的血管系统相当发达,特别是颜面、双手部位的血管异常丰富,血管网贴近表皮,皮肤对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比较敏感。
当温度低于10℃时,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血液回流不畅,血管中的液体渗入到组织间隙形成局部水肿,导致宝宝冻疮的发生。
穿着因素:如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及长时间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生理因素:宝宝皮肤组织的含水量较成人高,这也是宝宝容易发生冻疮的一个原因。
安度产后第一周须知
当你带着刚出生的小宝宝回家的时候,你可能有无数的疑问。但是以下几点是必须知道的:
* 宝宝拉完臭臭,如何清洗他的屁股,怎么换尿布或尿不湿
* 每隔一天给小宝宝洗澡好不好,怎样才算洗干净
* 如何清理宝宝的脐带
* 当喂奶的时候,怎么样抱着宝宝更好更舒服
* 如何断定宝宝喝奶已经喝够了
* 怎么样把宝宝裹起来
* 宝宝得了疝气的征兆是什么,该怎么办
* 如何识别宝宝是热着了,冻着了,还是不冷不热正合适。(因为宝宝对外界温度的适应能力差,不能适当地调节自己的体温,所以你必须时刻监控。)
冬季宝宝冻疮部位是重点
●宝宝冻疮部位是重点
宝宝冻疮主要发生于肢体远端血液循环不良的部位:手指、手背、脚趾、脚跟、脚边缘、脚背、耳轮、耳垂、面颊。被冻伤的部位一开始充血发红,形成暗红色的斑,并伴有肿胀、疼痛、发痒,尤其是一遇到热时,又痒又胀十分不舒服。如果未能及时控制病变,暗红色的斑逐渐变成暗紫色,肿胀更为明显,严重者出现水泡。水泡可能会破溃,形成溃疡面,这时,疼痛加重。通常,冻疮会愈合得很慢,一直等到天气暖和时才能好转。
家庭护理方案:
当宝宝要去户外时,一定要注意给宝宝保暖是否得当,如衣服是否防寒,特别是经常暴露的部位,可适当的涂抹护肤油以保护皮肤。
预防冻疮,改善血液循环是关键。寒冷的时候勿让宝宝在户外玩耍时间过长,也不要玩久坐不动的游戏。经常按摩手、脚、面部、耳朵,年龄越小及体质虚弱的宝宝更要加以注意。
衣服要宽松,最好是蓬松的棉服或羽绒服;穿棉鞋一定不要太小,否则将会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而易发生冻伤;袜子要吸汗并及时更换,以免因潮湿冻伤脚。
宝宝患了冻疮要及时治疗,没有破溃时在红肿疼痛处涂抹冻疮软膏或维生素E软膏,也可请中医开一些草药煎洗。
用茄子干煎汤浸泡宝宝易发生冻疮部位,经过多次浸洗可有效防止冻疮发生及复发。
这些美味食物不要随便给宝宝吃
1、果冻
在急诊室里,医生最怕的就是有张力容易变形的东西。这种东西很容易被吸入气道,而因为形状容易变化,很难被医生取出来,果冻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如果果冻恰好堵住的是主气道,可能孩子都支撑不了几分钟。
2、小巧水果
小巧圆形但里面带核的水果,并不适合给小宝宝食用,如龙眼、葡萄、樱桃等等。
3、橡皮糖
大人千万不要给宝宝喂口香糖、橡皮糖一类的零食,即使是软糖,也要切成很小很小的块,让宝宝舔个甜味就行了。因为橡皮糖不容易嚼烂,容易噎住宝宝的呼吸道。
4、黏性大的食物
软面包、年糕、汤团一类的比较软、黏的食物,会容易黏在宝宝的喉咙口,让宝宝既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这是十分危险的。
5、坚果
小宝宝吃坚果很容易来不及嚼就吞下去了,即使嚼了,也很难能彻底嚼碎嚼烂,一旦不慎进入气管,就容易导致窒息。而且如果大人不及时发现,孩子甚至可能都撑不到去医院。
6、鱿鱼丝
鱿鱼丝、牛肉干这类纤维过长、咬上去过硬的零食,都不适合给宝宝吃。
7、花生酱
花生酱、芝麻酱一类粘稠度过高的食物,不适合给宝宝吞食。
8、多纤维蔬菜
纤维多并且不宜咬烂的蔬菜容易噎着孩子,比如芹菜、豆芽,给宝宝吃这些菜的时候要切的细一点。
9、多刺的鱼
给孩子吃鱼,建议选择刺较少的品种,否则容易噎到,还会刺伤孩子的食道和口腔。
10、大块肉块
大块的肉块孩子没办法咬烂,如果强行吞下很容易噎到,应该切成薄肉片或者肉丁。
11、长的面条
太长的面条孩子不容易吞食,如果宝宝吸着吃下面条也会很容易噎到,所以在给孩子煮面的时候,要切成小段再烹煮。
12、麻花
不好咬的食物,本来就容易噎住喉咙,不适合给宝宝食用。如果真的要给宝宝吃,一定要切成小丁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