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能增加老人的幸福感
跳舞能增加老人的幸福感
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用跳舞来延缓衰老。据4月11日《印度时报》报道,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发布报告称,舞蹈可以改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增加他们的幸福感,甚至可以延缓衰老。
研究人员调查了数千名北爱尔兰和美国的老人,他们都是交谊舞爱好者,结果发现,舞蹈有助于老人长寿,让他们在享受欢乐的同时,还能拥有健康。
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乔纳森斯金纳博士说,舞蹈还能减轻老人们的孤独感,让他们认为自己并没有被这个社会遗弃,同时还能消减因衰老而带来的周身疼痛。此外,舞蹈还使老人们经常在一起,增进了解和沟通。
如何提高老人的幸福感
1、让老人能够“老有所依”
确保养老金能够及时、准确的发放。落实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严格把关养老金发放程序,确保已经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限的老人能够及时、足额地领到养老金,让老年人“老有所依”。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某些节日送一些实用型礼物给农村老人,这样老人们的情感可以得到相应的寄托,不会那么孤独,因为至少还有国家关心他们,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这正好做到了国家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
2、提升人卫生医疗水平
在医疗卫生保障水平的提升上,重视定期对老年人进行身体健康检查是十分必要的,专业的医护人员应该详细的记录每一位老年人的身体情况,时刻的关注老年人的状态,尤其是对于那些身体有疾病的老年人更是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集体居住环境下应该老年人数量多,在医疗卫生保障上需要花多心思,不仅仅需要依靠医护人员的帮助,还需要老年人对自身的身体状况有清楚的认识。通过组织医疗卫生常识讲座,让老年人能够提升对自身健康的认知。
跳舞会不会影响长高 经常跳舞有什么好处
1、跳舞是一种集运动和娱乐于一身的活动,它不仅能增进友谊,增加交流,还能促进身心健康,经常跳舞者,其生理和心理年龄往往“变小了”许多。
2、音乐曲的节奏使你充满活力。运动融于音乐之中,音乐调配着运动。优美的轻音乐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悠然自得,跳舞能使你消除疲劳,有助睡眠,适量跳舞能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从而获得安神定志的效果,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及减轻或治愈如精神抑郁症等许多疾病。
3、跳舞中的跳动扭摆,使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加。在紧张的劳动之余或晚餐后,安排适当的时间跳舞,可以减少消化不良、肥胖、高血压、动脉硬化和痔疮等病症的发生。某些代谢性疾病患者通过跳舞可以得到防治,如跳舞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
7种心理会降低幸福感
1、不善于发现阳光面
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它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是其真实写照。
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也对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大肆宣传报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削弱了人们的积极心态。
2、缺乏信念
在经过20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后,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
3、老爱比较
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等等,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4、不知道奉献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的很。
5、不知足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等这些欲望,指使着人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硬撑着去争取登上那“辉煌”的顶峰。
6、相互不信任
社会虽然通讯高度发达,但人们的心灵却渐渐疏远了。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右脑”思维模式,而右脑掌管个体、权力、地位等,对于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来自于左脑的感受,很多时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们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7、过于焦虑
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为职场晋升空间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中国人的“压力源”。在大城市中,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孩子,多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人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
怎么运动减肥最快最有效 跳舞减肥
跳舞是一种有节奏的全身性运动,有助于恢复平衡身体的生物节律,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心肌收缩,延缓衰老;跳舞能有效的瘦腰翘臀和瘦大腿,除了有瘦身效果,还能增加身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并能锻炼人的气质,让你变得更加优雅。
快速提升你的幸福感的方法
怎样培养个人幸福感
幸福感是一个很主观的概念,它取决于我们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平时的行为方式。家财万贯的人不一定就是幸福的,流浪街头的乞丐同样能笑的很开心。人活一辈子,就图个幸幸福福的日子,如果你现在处于不幸福的状态,那么赶紧改变下自己吧,从改变人生态度开始,慢慢的营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小幸福。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如果老瞅着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就会感觉自己的人生很没劲,感觉自己混的太差,然后就会产生沮丧感。这时最好换一下视角,看下那些比自己差的人,与他们相比,自己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然后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
去爱身边的人
自己要经常与身边的人在一起,他们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心情,从人际关系角度讲,情绪是相互影响的,如果你积极的去爱你身边的人,肯定会得到同等的回报。而且对他们无私的爱,也是幸福感来源之一。
不要把别人想的太坏
如果经常把别人想的太坏,自己就相当于把自己处于敌对的防御状态,这种状态会加大自己内心的不安。相反,如果相信周围的人,则会置自己于一种和谐安全的环境中。
把目标降低些
假如我们一直达不成自己的目标,就会产生挫败感,这会让我们很自卑、很痛苦。这时可以适当调节下自己的目标,让自己能切实完成目标,从而增加自己的成就感。
不要放纵自己的生活
过度的放纵之后,是空虚寂寞。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只有控制欲望,才能更好的享受欲望。而且放纵的生活对身体和工作都有影响,会间接的影响我们幸福感。
不要老盯着得不到的
你是否还在想着曾今的那个他、是否还在惋惜曾今失去的机会、是否还在为多年前的选择而遗憾。醒醒吧!逝去的已然如是,何必在耿耿于怀。
心胸豁达一些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耿耿于怀,内心的积郁会让我们感觉生活缺乏幸福感,这时要豁达一些,有些事情是没有为什么的,有些事情不必想的太明白,遇事洒然一笑,难得糊涂吗!
老年人跳舞有什么好处
1、增强抵抗力
老年人体质较差,抵抗力相较年轻人来说比较低,容易由于外界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产生疾病。跳舞是一项有氧运动,有计划、有系统的舞蹈训练,可以增强体质,增强身体体抗力,减少得病的机会。
2、促进消化
跳舞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老年人跳舞有哪些好处,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3、提高协调能力
舞蹈动作由头、颈、肩、上下肢屈伸、转动等动作组合成,对全身的协调性要求较高。老年人坚持适度跳舞,有助于提高全身协调能力,帮助老人不容易摔倒。
4、缓解肌肉紧张
蹈运动是世界上最好的安定剂,这是因为适量跳舞能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从而获得安神定志的效果。跳舞能增强肌肉力量,强健腿足、筋骨,并能使关节灵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这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
5、有益精神健康
老年人通过交流探讨舞蹈动作,可以增进友谊,促进精神上的沟通,排解寂寞。舞蹈可以帮助老人缓解精神压力,避免老年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
6、塑造体形
跳舞有助于中老年人保持身材。常跳舞的人肯定不会胖,只要要领正确,可以帮助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还可以重新塑造中老年人的形体。
7、愉悦心情
跳舞时,悠扬的舞曲伴老人翩翩起舞,乐曲的节奏使老人充满活力。运动揉于音乐之中,音乐调配着运动。优美的轻音乐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悠然自得,不但使老人的精神愉快,增加食欲,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助睡眠,而且还能治疗许多疾病(如精神抑郁症等),并有明显的降低血压及减轻或治愈临床症状的作用。
8、提高记忆力
老年人的记忆能力,随着年岁的增长,会慢慢地消退。在排舞的操练过程中老人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听力记忆和舞姿记忆,经过排舞操练以及对脑神经的不断刺激,来减缓记忆力减退的心理现象,达到精彩的健脑效果。
是什么偷走了老人的幸福生活
家庭关系
空巢无助最难熬
夫妻是否和睦、子女孝不孝顺、兄弟姐妹是否团结等,这些家庭关系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的幸福感。而对老人来说,子女关系更为重要。在影响老人幸福感的子女关系中,有两类“杀伤力”较大。
第一类是空巢。有人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来形容空巢老人的孤独和寂寞。不久前,浙江省联合应用心理科学研究院受杭州市某社区委托,进行了一项针对老年人的调查,结果发现,半数以上老人认为,与(孙)子女相聚,是他们生活中最高兴的事情,子女经常回来探望成了他们最大的期待。但难如愿的是,孩子们或在外地工作学习,或过于忙碌,无暇顾及,老人空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第二类是与子女沟通不畅。我们常常发现,有些老年朋友子女不在身边时,盼着子女回来,可孩子们回来了,亲密的日子没过几天,便开始争吵。平时打电话也没几句好话,子女怪父母太唠叨,父母则怪子女不听话,不懂他们的良苦用心。
其实,老人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子女没在身边,虽然没那么热闹,但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还不用为子女忙前忙后。转换思维后,不妨积极主动地规划好自己的生活,比如重新发展兴趣爱好、规定自己每天做多长时间的运动等。关于沟通的问题,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用言语能伤害到的,往往是最在乎我们的人。以剩男剩女的问题为例,面对父母的念叨,子女一句“还没遇到合适的”,比“我的事不用你管”,会让父母心里好受得多。
自身因素
衰老得病没自我
自己才是幸福的掌舵人。从老人自身的角度看,以下几大因素也在很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幸福感。
疾病缠身。身体的老化是必然的。活到七八十岁时,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如果因疾病导致生活无法自理,幸福感则会减退得更加厉害。平日里,只要天气允许,一定要进行适量锻炼、规律饮食,行动得越早,得到的回报越大。
不爱出门。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不爱出门,也相对更难交到朋友。有些老人宁愿闷在家里看一天电视,也不愿出去晒晒太阳,和邻居们聊聊天。其实,一个人的社会参与度越高,能获得的社会支持便越多,幸福感也会更强。
没有自我。中国的老人无疑是世界上为子女牺牲最多的群体,很多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子女,自己省吃俭用为子女攒钱买房;为了帮子女照顾孩子,哪怕在大城市生活再不适应也会强忍着。他们为子女活,却很少问问自己到底快乐不快乐。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年朋友也要逐渐转变观念,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自己的身上,比如和老伴儿制定旅行计划或健身计划。
社会氛围
尊重支持都不够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社会习惯向“下”看,更关注儿童,而不习惯向“上”看,对老年人的尊重和支持均不够,整个社会没有形成敬老爱老的氛围,这也会让为社会奉献一辈子的老人很受伤。
首先,从社会支持角度看,老人的特殊性在很多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比如,哪怕有些场所有老人优先窗口,但摆设往往大于实质;老人去医院看病,面临着“站不住、挤不动、等不及”这三大难;交通方面,公交车台阶过高,老人腿脚不便上车难,出租车师傅担心出事,往往拒载老年朋友,打车难的问题由来已久;商场超市,冬季厚重的门帘老人推起来十分费劲,夏季20℃以下的空调让人受不了;适合老人的服饰、生活用品也不够丰富等。
其次,社会尊重度不够。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很多年轻人抱怨,早高峰时,老年人不应该出来添堵。其实,我们站在老人的立场上替他们想想,他们要去逛早市、去医院看病,这些也都需要在早上进行,错过了就来不及。每个人都有被尊重、被理解的需求,如果没有得到满足,无疑幸福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要提高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和支持度,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在公共场所提供尽可能多方面老人的设施,并通过各种方式倡导大家尊老敬老。此外,年轻人和老年人两代人之间需要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年轻人应该感恩老年人对社会的付出,当然,老年人也应多体谅年轻人打拼的不易,切忌倚老卖老,无理取闹。
跳广场舞对身体健康有哪些好处
1、跳广场舞不易骨折延缓衰老
大妈大爷经常排练跳舞,使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心肺功能都得到锻炼,也能消除大脑疲劳,精神紧张,避免老年痴呆症,延缓身体功能衰退。
此外,由湛江师范学院学者提交的《广场舞对绝经妇女骨密度的影响作用》经过取样分析发现,跳广场舞可以延缓绝经后妇女骨量的丢失。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我们平时说“老人最怕摔”,就是老人容易摔伤骨头,由此带来强烈的痛苦和不可预期的恢复期。
更有数据表明,跳广场舞可以延缓绝经后妇女骨量的丢失,可能延缓她们的衰老,尤其是平均每周3到4次,连续跳3年以上的妇女。
2、 跳广场舞增加老人幸福感
在广州运动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参与调查的市民觉得广场舞对心理方面帮助最大。
中国大妈大爷在平时的跳舞过程中,他们都互相认识,彼此谈心,交到很多可以说话的人。因为现在年轻人都忙于事业疏离了对老年人交流,导致他们的寂寞落寞,而同是老年人的他们可以彼此交流欢乐。
研讨会上,由首都体育学院学者提交的《广场舞对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提出,广场舞是一种自由的、闲散的锻炼形式,并且以动感的音乐、丰富的内容、简单易学的动作得到人们的喜爱,参与的人越来越多。
该报告对北京市海淀区部分经常参加广场舞的中老年人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经过统计得出结果是:参加广场舞的中老年人生活质量总体水平明显偏高,平均分为68.97(男性67.35分,女性69.58分),其中,女性的生活质量稍高于男性。细分其中研究项目可发现,市民觉得广场舞对心理方面帮助最大——也就是说,“广场舞大妈”通过跳舞,幸福感大大加强了!
该研究提出结论:由于老年人居住的社区多数是比较老的社区,环境相对较差。随着年龄的增大,医疗的需求增多,居民压力相对会增大,广场舞锻炼不但能强身健体,促进身体健康,还能为锻炼者提供与外界交流的场所和机会,这对其身心健康都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