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足疗巧治胃炎
中医足疗巧治胃炎
慢性胃炎多因饮食不规则,饥饱失常或过食辛辣生冷食物损伤脾胃,精神抑郁气机逆乱也可致肝邪犯胃,或外邪内侵克犯脾胃所致。这三种类型在临床中较多见,症状多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在背部膈俞至胃脘部之间出现压痛点,胃脘隐痛可痛及两胁,口苦吐酸,神疲乏力。按摩治疗可选三个要穴,中脘、足三里和胃俞。中脘穴是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胃俞穴可调理湿热水气,具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
治疗方法
先在上腹部,以掌揉或掌根揉、拳揉,采用环形抚摩,力度由轻逐渐加重,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中脘、足三里、胃俞穴,这三个要穴也是先抚摩,然后可用点、按、推、揉的手法,每个穴位2~4分钟即可。若是脾胃气滞者加肝俞、膈俞,搓擦两胁;胃热阴虚者加心俞、内关、三阴交;脾胃虚弱者加关元、气海。最后在背部循足太阳经络按摩4~5分钟,可用推、擦、按揉、gun(扌+衮)揉的手法,以发红透热为度,让患者能忍受住。
俗话说的好,“三分治,七分养”,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比治疗更重要,除了保持精神愉快,还要注意饮食和禁忌药物。戒烟忌酒,慎用、忌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忌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浓茶、浓咖啡和刺激性饮料也不宜饮用。
可见,中医方法对治疗慢性胃炎疾病有一定效果,尽早运用,能早除疾病。
中医治胃炎
一、益阴养胃汤
方药组成:沙参15g,麦冬12g,玉竹15g,生地12g,白芍15g,甘草10g,石斛12g,川楝子10g,半夏3g.口渴甚加花粉;胃脘灼热加白花蛇舌草20g、蒲公英15g;低酸者酌加乌梅10g、木瓜12g、山楂12g;大便艰涩加栝楼15g,决明子12g;便秘加郁李仁12g,麻仁12g;食少加谷芽15g、绿梅花10g。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疼痛,嘈杂烧灼,知饥少纳,口干引饮,舌光剥或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或弦细;或胃酸缺乏,胃镜检查见胃黏膜轻度充血,分泌物偏少,或见腺体萎缩。中医辨证属肝脾阴伤,胃阴亏虚者。
二、清热和胃汤
方药组成:黄芩10g,连翘12g,败酱草20g,黄连6g,白花蛇舌草15g,白芍15g,蒲公英30g.吞酸加吴茱萸3g、海螵蛸12g、锻瓦楞子12g。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灼热疼痛,口苦且干,嘈杂易饥或泛吐酸水苦水,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胃镜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等。中医辨证属中焦郁热,邪热犯胃者。
三、疏肝安胃汤
方药组成:柴明12g,白芍15g,香附12g,元胡12g,川楝子12g,乌药12g,苏梗10g,炙甘草10g.痛甚加九香虫10g、元胡12g;胀剧加枳壳12g、佛手12g;嗳气加旋覆花10g、佛手12g;吞酸加左金丸。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痞满,或隐痛,痛引两胁,或攻撑作痛,舌红苔薄白,脉弦。中医辨证属肝失疏泄,木郁犯胃者。
四、化瘀理胃汤
方药组成:丹参30g,檀香10g,砂仁6g,五灵脂10g,蒲黄10g,香附12g,元胡12g,川楝子12g,台乌10g.若挟郁热加白花蛇舌草20g、蒲公英30g;若兼气虚加党参20g,白术12g。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疼痛,或刺痛、锐痛,痛处固定,舌质暗红或暗紫瘀斑,舌底络脉多粗乱而长色青,脉涩滞不畅。胃镜多见腺体萎缩或伴肠腺化生、异型增生。中医辨证属肝脾气滞血瘀。气滞易致瘀,血瘀多夹气,临症要区分气滞与血瘀的主次,灵活用药,要注意气中血药、血中气药的选用。
五、苦辛调胃汤
方药组成:半夏10g,黄连6g,黄芩10g,吴茱萸6g,干姜10g,党参12g,甘草10g.偏寒者加良姜12g、川椒6g;偏热盛者加山栀10g。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痞满,食后为甚,或隐痛绵绵,便溏,兼见烧心泛酸,口苦而黏,以烧心而不喜凉饮食为突出表现,舌质淡红苔腻,或黄腻或淡黄腻,脉细弱。中医辨证属虚实寒热并见者。本证大多是在久病脾胃气虚的基础上,或情志化火,或服食辛辣煎煿,郁而化火,或虚火内灼而引起,因此在用药上要掌握寒与热、虚与实的主次进行调治。
六、化湿醒胃汤
方药组成:藿香12g,佩兰12g,薏苡仁30g,白蔻仁10g,苍术12g,厚朴10g,茯苓12g,菖蒲12g.偏寒湿加半夏10g、陈皮10g、干姜10g;偏湿热加黄芩10g、黄连6g。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胸脘痞闷,纳呆少食,口淡无味,渴而少饮,肠鸣漉漉,大便稀溏,身倦困重,苔腻(黄腻多湿热,白腻多寒湿),脉濡细或缓等症。中医辨证属湿阻中焦,困遏脾胃者。
七、消食开胃汤
方药组成:苍术12g,厚朴10g,山楂12g,神曲10g,麦芽15g,半夏10g,茯苓12g,陈皮10g,生姜10g.食阻气滞作胀加鸡内金12g、砂仁6g;甚则大便不通,腹痛胀满者加枳实10g、大黄10g;呕恶痞满者加藿香10g、木香6g;油腻肉积所伤者,重用焦山楂;米食所伤者以神曲、麦芽为主;面食伤者以莱菔子为主。
主治:慢性胃炎复加积滞中阻,症见胃脘饱胀痞痛,嗳腐吞酸,恶闻食臭,粪便异臭,舌苔厚腻,脉滑。中医辨证属饮食积滞者。
八、益气温胃汤
方药组成:党参12g,黄芪30g,白术12g,山药15g,扁豆10g,白芍15g,陈皮10g,茯苓12g,砂仁5g,干姜10g,炙甘草10g.寒象明显加良姜12g、肉桂6g,甚者加附片10g、吴茱萸10g、川椒6g;泛酸加海螵蛸12g、煅瓦楞子12g。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不舒,隐隐作痛,脘部如坠,空腹为甚,食入稍减,喜热喜按,遇寒加重,便溏不实,神疲乏力,少食纳呆,舌淡胖大,苔薄白或白滑,或边有齿印,脉沉细弱或浮大无力等。胃镜检查见胃黏膜呈淡红色或苍白色,黏膜粗乱,或见散在斑片状充血。中医辨证属脾失健运,胃阳不足,脾胃虚寒者。
泡脚大汗淋漓是排毒吗 泡脚睡觉出汗还能泡吗
能泡。
泡脚就是足浴,属于中医足疗法内容之一,也是一种常用的外治法。用热水泡泡脚,既解乏,又利于睡眠。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最终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橘子皮泡脚要不要煮 橘子皮泡脚有什么作用
泡脚属于中医足疗法,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解乏助眠等功效,而橘子皮在中医上叫陈皮,有性味辛、苦、温,归肺、脾经,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功效。
并且其中的挥发油、维生素C等成分,还具有一定杀菌消毒、美容养颜功效,用来泡脚对皮肤的脚气,皮肤粗糙、皲裂等不适,都可起到改善作用,因此用橘子皮泡脚,可以起到更全面的保健作用。
伏天泡脚用什么药材好 三伏天泡脚要天天泡吗
可以天天泡。
泡脚属于中医足疗法内容之一,也是生活中常用的外治法,三伏天时用热水泡泡脚,既解乏,又利于睡眠,而且在泡脚水中加点中药,还可以起到其他作用,三伏天的时候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最终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做完火疗后可以泡脚吗
可以的。
泡脚也叫做足疗,是一种中医足疗法,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体内寒气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火疗结束后是可以泡脚的,并不会很大的影响,而且有利于血液循环,对排毒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需要泡脚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建议不要超过30分钟。
车前草可以泡脚吗
可以。
脚是人体中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冬天由于寒冷的刺激,脚部血管收缩,血液运行发生障碍,易诱发多种疾病。热水泡脚就是足浴,属于中医足疗法内容之一,也是一种常用的外治法。用热水泡泡脚,既解乏,又利于睡眠。同时,在水中加点车前草,还可以起到其他作用。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最终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用合适的中药泡脚对脚气也有一定的作用。
女人每天泡脚皮肤会变好吗
会。
泡脚生活中也被足浴,属于一种中医足疗方法,女性天天适量进行泡脚可以帮助促进人体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女性皮肤毒素以及黑色素的排泄,可以使女性的肌肤变的细嫩红润,是可以使女性的皮肤变好的。
小贴士;泡脚是比较好的,泡脚是养生的关键,能够清除人体血液垃圾和病变沉渣,起到人体的清洁作用,提高人体预防疾病的能力。
为什么冬天睡觉脚冰凉 不爱泡脚
白天忙了一天,晚上回去只想睡觉,不爱泡脚,这是不对的。冬天由于寒冷的刺激,脚部血管收缩,血液运行发生障碍,易诱发多种疾病。热水泡脚就是足浴,属于中医足疗法内容之一,也是一种常用的外治法。用热水泡泡脚,既解乏,又利于睡眠。
三伏天泡脚能减肥吗 泡脚几个月才有效果
一般一个月左右就可以看到效果了。
泡脚是中医养生方式,属于中医足疗法内容之一,是一种常用的外治法。用热水泡泡脚,既解乏,又利于睡眠,而且泡脚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同时,在水中加点中药,还可以起到养生保健作用。
泡脚不出汗有用吗
有用。
泡脚是中医足疗法的内容之一,用热水泡脚的目的就是通过热水刺激足步穴位,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起到缓解疲劳,辅助睡眠的目的,大部分人在泡脚的时候都会有些微微出汗,但是也有一些人群由于体质等原因,在泡脚的时候并不会出汗,如果泡脚方法正确的话,即使不出汗也并不会影响泡脚的疗效,坚持多泡几次就好了。
平菇生姜或巧治胃炎
1、生姜:生姜可以参与人体细胞调节免疫,提升溶菌酶活性,对女性阴道滴虫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还能有效去除人体皮肤、指甲中所感染的部分细菌。
2、葱白与大蒜:这两种食物含有大量的大蒜新素,这一物质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皮肤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果人患上呼吸道感染、痢疾、肠炎等疾病,在没有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多吃一些葱白和大蒜对恢复健康有着积极意义。
3、马齿苋:这种很寻常的野菜含有丰富的天然抗生素,可以抑制并杀死消化道黏膜的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改善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同时,还能够有效减轻皮肤红肿、毛囊感染等症状。
4、平菇:平菇中含有大量的蘑菇核糖酸,能够有效抑制细菌合成与繁殖。同时,平菇中的营养成分还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人的体质,对于肝炎、病毒性感冒、慢性胃炎等疾病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5、茴香:茴香醚是茴香中非常活跃的一种成分,它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以及变形杆菌等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以预防、治疗多种感染性腹泻。以茴香为馅做包子、饺子吃,还能让人的肠胃抵抗力更强。
6、萝卜:萝卜中含有大量“干扰素诱生剂”,这是一种抗病毒性的物质,能刺激人体产生干扰素,对病毒性疱疹等疾病有着较好的防治作用。值得提醒的是,萝卜生吃最好,因为在咀嚼过程中能够促进有效成分较大程度地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