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有什么症状 猝死
冠心病有什么症状 猝死
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表现为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约有1/3的患者首次发作冠心病表现为猝死。
猝死的临床症状表现
猝死发生前可无任何先兆,部分病人在猝死前有精神刺激或情绪波动,有些出现心前区闷痛,并可伴有呼吸困难、心悸、极度疲乏感,或表现为急性心肌梗塞伴有室性早搏。猝死发生时,心脏丧失有效收缩4-15秒即可有昏厥和抽搐,呼吸迅速减慢,变浅,以致停止。心音消失,血压侧不到,脉搏不能触及,皮肤出现紫绀,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死前有些病人可发出异常鼾声,但有些可在睡眠中安静死去。
冠心病猝死虽可在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与心电图改变出现后1—24h内发生,但更为多见的是发生在起病后1h内,甚而可为冠心病的最早和唯一的表现。这类病人约有半数死于家中、公共场所或路上,未及送医院抢救。猝死的症状具体如下。
有些病人有室性早搏或急性心肌梗死症状。猝死发生时,当心脏丧失有效收缩超过10—15s时,即出现神志不清和抽搐,呼吸迅速减慢、变浅,乃至停止,发绀明显,脉搏不能触及,血压测不到,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心电图多示心室颤动,也可示心脏或心室停搏或电机械分离图型。
有些病人在睡眠中死亡,死前可能发出异常鼾声或惊叫声,也可能无任何动静。
心源性猝死原因 冠心病
心源性猝死以冠心病病人最为多见,约占75%,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甚至引发猝死。
心肌缺血就是冠心病吗 从症状来区别
1、患者容易疲劳,伴随着疲劳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等。
2、活动后,容易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
3、精神紧张或是焦虑等容易出现心悸,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症状。
4、可能出现突发的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或是晕厥。
与心肌缺血相比,冠心病基本包含了心肌缺血的所有症状,换句话说,可以将心肌缺血当成冠心病的一个“症状”,另外,冠心病还有发热、呕吐、猝死等,伴随的疾病还有高血压,高血糖等。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该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发的,其主要症状便是心肌缺血,所以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症状之一,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病因”之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会引发什么疾病
1.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由冠心病引起最多,占3/4以上,在所有冠心病死亡者中50%~70%为猝死。美国Lown报告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每年心脏性猝死者40万,平均每分钟即有1例发生心脏性猝死,其中80%是冠心病引起。不少冠心病患者平时无任何症状,猝死为首发的临床表现,约占冠心病猝死的20%左右。在国内一般北方省市的冠心病患病率、猝死率均明显高于南方。
2.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以是缺血性心脏病的惟一症状。可以出现各种快速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但临床多见的冠心病心律失常主要有期前收缩(房性和室性)、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及传导系统障碍导致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
3.心力衰竭 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造成的心肌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产生散在的或弥漫性心肌纤维化以及心室发生重构所致。患者大多有心肌梗死病史或心绞痛史,逐渐发生心力衰竭,大多先发生左室衰竭,然后继以右心衰,为全心衰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4.缺血性心肌病 指由冠心病引起的急性(可逆)的或慢性的心肌缺血造成心肌损害,表现为心室收缩期或舒张期功能失常。常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造成的散在或弥漫性心肌纤维化所引起。
5.二尖瓣脱垂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在冠心病中的发病率中较高。理化分析76例,14例(18.4%)临床有此综合征。主要由于供应前外乳头肌或后内乳头肌的动脉狭窄后,产生前外或后内乳头肌供血不足及收缩无能引起。
猝死前兆病
猝死发生前会有一定的前兆:胸闷、胸痛、四肢乏力、头晕。
猝死虽然事发突然,但大部分的猝死都是有早期的征兆和迹象的,只不过很容易被人忽视。在发生心源性猝死前,病人会有一些症状变化,如顽固性心绞痛发作,病人往往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律紊乱,或者猝死前数分钟或数天可有心前区疼痛、胸闷、疲劳或情绪改变等,甚至是失眠、烦躁等现象,这些常常是猝死的前兆。
另外,因为很多猝死都与冠心病有关,而与冠心病相关的猝死的前兆往往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一般是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胸部或胸部附近感到憋闷、压迫、烧灼 ,不到1/3的病人有胸痛感;此外,还有一些人表现为颈部的紧迫感、甚至是背部的不适感。这些症状虽然不典型,但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会引发什么疾病
冠心病可有心脏性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缺血性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等并发症。
1.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由冠心病引起最多,占3/4以上,在所有冠心病死亡者中50%~70%为猝死。美国Lown报告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每年心脏性猝死者40万,平均每分钟即有1例发生心脏性猝死,其中80%是冠心病引起。不少冠心病患者平时无任何症状,猝死为首发的临床表现,约占冠心病猝死的20%左右。在国内一般北方省市的冠心病患病率、猝死率均明显高于南方。
2.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以是缺血性心脏病的惟一症状。可以出现各种快速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但临床多见的冠心病心律失常主要有期前收缩(房性和室性)、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及传导系统障碍导致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
3.心力衰竭 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造成的心肌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产生散在的或弥漫性心肌纤维化以及心室发生重构所致。患者大多有心肌梗死病史或心绞痛史,逐渐发生心力衰竭,大多先发生左室衰竭,然后继以右心衰,为全心衰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4.缺血性心肌病 指由冠心病引起的急性(可逆)的或慢性的心肌缺血造成心肌损害,表现为心室收缩期或舒张期功能失常。常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造成的散在或弥漫性心肌纤维化所引起。
5.二尖瓣脱垂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在冠心病中的发病率中较高。理化分析76例,14例(18.4%)临床有此综合征。主要由于供应前外乳头肌或后内乳头肌的动脉狭窄后,产生前外或后内乳头肌供血不足及收缩无能引起。
中风猝死的四大原因
中风猝死的四大原因?猝死是突然死亡在发病之后6个小时内死亡为猝死。各种心脏病都可导致猝死,而心脏病的猝死有一半以上为冠心病所引起,一个人之所以猝死,说明他的病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如果仅仅是生活中遇到大喜大悲之事,或遭遇恶劣天气,没有严重的病理基础也不足以危及生命。
1.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是由各种心脏原因所引起的、以急性症状开始1小时内骤然意识丧失为前驱的自然死亡。心脏性猝死最可能的原因是心血管功能的障碍,使脑血供突然停止而丧失意识,最后导致生物学死亡。这种猝死最为多见,多发生于起病后1小时以内,有的甚至仅数分钟,主要与严重心律失常有关。其中冠心病最为多见。有些人可以无心绞痛及其他心脏症状,冠心病隐匿存在,猝死为最早表现。不少所谓“健康者”猝死,即是这种情况。而高血压病累及心脏,引起左心室肥厚者,也易发生猝死。另外,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生活方式也与猝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研究表明,吸烟使发生SCD危险性增加2-3倍,这是少数几个导致冠心病猝死危险成比例增加的因素之一,肥胖是第二个可导致冠心病猝死危险成比例增加的因素,不习惯运动的人猝死危险也比经常运动的人高。
2.中风性猝死
一般中风引起的猝死从发病至死亡时间可达数小时至1天。多见于止血量多、出血速度快,累及重要生命中枢部位的出血性中风。也可见于范国大、累及重要部位的缺血性中风。有冠心病心房颤动,伴有左心房血栓形成者,一旦血栓脱落进入脑循环,造成多发性脑梗塞,便发生猝死。原有中风病史、脑软化者,再度中风也易发生猝死。
3.肺源性猝死
肺源性猝死是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病人,可因为夜间严重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而猝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如过量使用止喘气雾剂,可引起支气管痉挛收缩,出现窒息缺氧,导致猝死。长期卧床不起的老人,因体弱无法用力咳嗽排痰,可致痰栓阻塞气道,在继发肺部感染时更为加重,从而导致肺源性猝死。
4.噎食性猝死
噎食性猝死是指老年人咀嚼功能差,吞咽反射不敏感,在饮酒后反应更为迟钝,所以在进食、饮酒时常会发生“噎食”。大块食物团块可阻塞气管,引起窒息死亡。这种死亡常突然发生,病人无法言语,常用手指着喉部,随之脸面发紫,两眼上翻,猝然倾倒。
冠心病猝死的原因有哪些
我国因为冠心病导致猝死的患者有很多,很多冠心病患者在正常的工作或者是生活中,突然死亡。冠心病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疾病,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乃至生命安全。冠心病导致猝死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1)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主支突发梗塞,致心肌大面积急性缺血和块死。
(2)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肌缺乏营养,致心肌破裂。
(3)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脏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心律失常。但是,猝死并不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有些人虽然冠心病程度严重,但由于其冠状动脉血管的循环已建立并运行良好,保养有方,因此可以安享天年。而有些人的冠状动脉硬化程度并不严重,但却可以因某些诱因而突然死亡。
(4)具体来说,导致冠心病猝死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常见的诱因导致的。较前剧烈而持久的劳动,造成过于疲劳。饱餐、饮酒及过量吸烟。精神过度兴奋、激动。严重的心功能不全,不稳定性心绞痛。低钾、低镁血症。某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等等都是导致冠心病猝死的重要原因。